时间:2023-07-30 10:18: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案例简介】
《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选择题第12题: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对此题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考查了学生的全面知识;有的说标准上没有写圆柱透镜,超纲了;有的说,它是一个死记题,因为序言中有了这个活动;更有的说,此题优秀的学生做不出来,做出来都是瞎猜的,或者运气好。
【案例分析】
“物理”是“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所以是先“物”后“理”。则学习物理首先要有“见物”的理念,于是组织观察活动,开展动手实验就成为物理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见物”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理”能力。案例中题目源于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课本引言中,动手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如图0-3所示,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按教学要求让学生认真、全面观察,就不可能有各种意外的发现,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回答。此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查课本上要求内容,应是无可非议的,不能算是偏题、怪题、难题、甚或是超纲题。观察、实验是枝繁叶茂“物理学”大树的根,没有它就没有物理,因此,我们可以说:此题疑似超纲,实为亮点,出人预料,逼人反思。
【反思总结】
实际上“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而“增效”则主要注重“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一种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增效”是以“减负”为基础,没有“减负”就不可能谈什么“增效”。本题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智慧挑战的作业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减负增效”。优化作业的布置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作业布置分层
由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所以作业的布置应“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即:分层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去完成各自的作业,使学生的能力能够从作业中得到有效提高。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甚至可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办法,使学生“量力而行”去完成作业,从而使完成作业成为可以体验成功、愉快的学习过程。
2.作业设计生活化
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与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深,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3.作业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体会到它的实用性、趣
味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氛围,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作业评价反思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了事甚至不交作业.有些学生因为课上没有听懂,在做作业时感到非常吃力,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教师在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时,也感到非常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业设计得不合理以及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上,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作业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作业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要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合理分析学情。明确作业设计定位
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一般不会提出异议.而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也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筛选内容,清楚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巩固的.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数轴的知识,在几何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不同来设计作业.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方向走了20米,然后向左侧方向转了20度,再次往前走了20米,然后直线返回A点,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这道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设计作业时要选取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作业时,数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材料,注重材料的组合,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一份合适的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还需要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思路不对或不够全面的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设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举例来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教师也可引入课外辅导资料当中的例子,让学生加以区别.
三、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要求,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当中,很多年轻教师都过于注重形式化,而忽略了多元化的本质是需要一个中心点的,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特别注重作业的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把练题分成基础题、选做题和提高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1 引 言
玻璃幕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有多种结构、多种形式。各种幕墙结构和构造则各有其优缺点,同时其技术性能指标和经济指标也各不相同。目前幕墙市场越来越大,业主对幕墙的质量、造价、工程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来讲,选择技术先进、造价合理、性价比高的幕墙技术设计方案是当前幕墙行业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幕墙工程实例的优化设计系统分析,重点阐述框架式幕墙趋向“注胶单元式幕墙”(整体配套安装设计成类似单元体形式)的设计思路。
2 幕墙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目的
①保持原建筑设计风格。②保持原幕墙图外立面基本分格尺寸。③经济合理,尽量不增加幕墙总造价。④侧重安全可靠、提高工厂化作业量、减少并简化现场安装、方便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现场安装工期。
3 幕墙优化设计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写字楼项目位于广州市,幕墙高度为125m的,外立面装饰幕墙包含石材幕墙、铝板幕墙、玻璃幕墙,幕墙面积约35000m2。业主要求的施工工期非常紧,且需要考虑经济造价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保证实现业主的预期目标,我们对整个幕墙系统进行了以下合理的优化设计。
3.2 外立面石材、铝板幕墙的优化分析
3.2.1 石材幕墙优化说明
(1)传统框架系统设计采用120×60×4钢方管作为石材主梁,现在主梁优化分成两半,采用2支120×30×15×3.5“C”型钢,保证受力要求前提下龙骨用量基本不变。
(2)主梁与横梁楼层断开,钢骨架优化后可以在车间组装成一个整体框架,再现场整体吊装。
(3)考虑到石材比较重,整体吊装容易破碎,所以安装完组合钢框架后,再考虑挂石材板块,最后注胶,完成安装。
石材节点做法优化前后对比图:
优化后石材安装流程图:(简化了安装流程)
钢骨架组装(车间)钢骨架单元吊装(现场)石材安装并注胶(现场)
3.2.2 铝板系统优化说明
(1)传统框架系统采用120×60×4钢方管作为铝板主梁,现在主梁采用120×30×15×3.5“C”型钢;层间位置L50×4角钢横梁优化为60×30×3“C”型钢,保证受力要求前提下龙骨用量基本不变。
(2)主梁与横梁楼层断开,在车间组装成一个整体框架,铝板在车间与框架连接固定,形成一个铝板单元板块。
(3)在现场吊装铝板单元板块,注胶后,完成铝板安装。
铝板节点做法优化前后对比图:
优化后铝板安装流程图:(简化了安装流程)
骨架和铝板组装(车间)铝板单元板块吊装并局部注胶(现场)
3.2.3 外立面玻璃幕墙的优化分析
下面列举以下三种幕墙系统形式的主要特性进行对比:框架式幕墙系统、单元式幕墙系统、“注胶单元式幕墙系统”(介于框架式和单元式设计理念之间的优化系统)。
(1)三种幕墙系统节点主要做法如下:
①框架式幕墙系统节点图:
②单元式幕墙系统节点图:
③“注胶单元式幕墙系统”(优化后的系统)节点图:
(2)通过以上三种幕墙系统的典型节点做法,分析对比各自的特点如下:
①组装方式对比图:
可以看出,框架式幕墙主次龙骨需在工地现场采用螺栓和角码连接,单元式和注胶单元式在工厂采用自功螺钉组装连接,后两种形式精度高、效率高,(注胶单元式)延用了单元式的优点,起到优化效果。
②支座安装对比图:
可以看出,框架式幕墙的龙骨支座要求简洁灵活,单元式和(注胶单元式)的单元板块支座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很高的精度和可操作性。
③防水构造对比图:
以上可见,单元式幕墙防水主要采用复杂型材设计构造成多个等压腔、单元十字交接位置封堵、布置多道挡水胶条的形式,利用雨幕原理进行防水,是目前高层建筑幕墙的首选,但从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结果来看,单元式幕墙的等压腔太脆弱,容易被破坏,施工完成后漏水的可能性反而更大,漏水以后无法查明漏水的源头,如果有个别板块损坏后再进行修护,困难极大。而框架式幕墙和(注胶单元式)的防水主要靠在室外连续注密封胶形成防水闭合体来防水,此防水方式简单灵活,漏水以后容易查明漏水的源头,后期修护简单,从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结果来看,密封胶防水得到了好评。(注胶单元式)摆脱了传统单元式水密性脆弱的特点,巧妙延用了框架式幕墙密封胶防水的优点,起到很好的优化效果。
④经济造价对比:
以上三种系统的经济造价对比如下:
①相同幕墙面积含铝量框架式最少,单元式需增加等压腔构造较框架式铝含量增加大,造价增加明显;而(注胶)单元式介于两者之间较框架式铝含量增加不大,造价有稍微增加。
②(注胶)单元式延用了单元式幕墙的优点,可在工厂组装,工期大大缩短,现场人工费用可大大减少,现场的措施费用低。
③结合以上材料费和措施费用,(注胶)单元式与框架式的总体造价基本保持持平,取到优化效果。
4 总 结
通过对该工程外立面幕墙的各项特点对比,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综合了框架式和单元式各自的优点,体现了以下突出特色:
(1)完全保持原建筑设计风格和原幕墙构件外观尺寸的效果而基本不增加工程总造价。
(2)由于大部分工序在工厂完成,高度机械化和流水式工厂化作业,无组装间隙,完全克服了原框架式安装方式的外观质量缺陷(立柱不正、间隙不匀、间隙过大、横梁外倾);确保了加工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3)摆脱了传统单元式水密性脆弱的特点,延用了框架式幕墙密封胶防水的优点,解决了防水难题。
(4)在施工现场整体吊装,大量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现场措施费降低,材料组织更简单,极大的提高了现场安装速度,从而保证工程按合同工期如期或提前完工。
(5)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影响施工的因素较多,采用优化方案后,因大量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将现场影响因素对施工的干扰降到了最低点,能大幅提高现场安装质量。
(6)随着人工成本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加之施工现场的恶劣环境,人工成本成了施工成本控制的重点,采用优化方案后,大量减少了现场作业量,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7)可分批移交工作面,使内装修可以提前进场施工,使总工期缩短。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幕墙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技术先进、造价经济的幕墙结构形式是未来设计的首选,本文提出的幕墙系统构造尽量保证各幕墙材料能整体优先在工厂组装的设计理念,经实际工程案例检验,达到优化的效果,可供广大幕墙设计者借鉴探讨。
参考文献
[1]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GB/T21086-2007,《建筑幕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JGJ133-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员工收入的增长是不是必然会引起成本的上升呢?其实未必。从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管理提升的空间。有资料显示:通过精益管理的实施有可能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不良率下降50%,库存减少50%。
人工成本改善的空间
随着我国长期劳动力低报酬时代的结束,许多企业特别是代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竞争压力。这对工人是利好,对企业而言则迫使其提高劳动效率。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想实现工资的长期增长,最好的选择是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让员工在同样的时间里产出更多的价值。
在生产现场,我们常常看到工人们在不停地忙乎,工人的确在做事,但他们真在创造价值吗?
我们把工人直接在产品上加工的动作,称之为增值动作,但是生产过程还有很多非增值的动作,比如:搬运物料、调试机器、换型、等料、重复作业(返工)等等。仔细研究工人的每个动作,都值得问一问:这个动作有意义吗?能让产品产生变化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呢?工人的每小时,产出为什么波动很大呢?
借助动作分析、工作抽样、每小时产量跟踪等方法,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工人们的增值率会超过50%。纯装配行业中好的企业会达到60%-70%。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生产效率的改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极端的状态下甚至会有80%-90%的改善空间。
这正是我们讨论的精益生产为什么能做到在员工收入增长情况下,降低人工成本的奥妙。
作业优化提升效率空间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即提高增值动作的比例,有很多方法可以参考。
产品线的平衡
一个线体或一条产品线上几个人的作业速度往往不同,整条线的产能取决于最慢的那道工序。这就造成了其他作业人员等待的浪费。画一张生产线平衡表就能很清楚地分析出平衡率。从表1可以看出整条线的产出是由最慢的第11道工序(耗时18秒)决定的。
若用公式CT/(MaxCTxn)(n:工序数;CT:作业时间;MaxCT:最长工序作业时间)乘以100等于72%,这个数值告诉我们,这条线每产出一个产品,28%的员工时间是浪费的。
若这些工序不是排成连续的线体,而是分开在不同工位,这个分析也很有意义,它能告诉你整体的产能是多少,对于工序快的工位,要安排他们做额外的工作。
合理分配作业内容
如果生产速度不平衡,就要思考员工以什么速度来生产。这时,首先要知道的是节拍时间。节拍时间是客户需要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在上述案例中,节拍时间是11秒,即客户每11秒需要一个产品。
有了节拍时间,就可以合理分配作业内容。将每个员工作业动作分为增值和非增值两类,非增值动作又可分为三类:A类行为是立即可以排除并不会产生任何障碍的动作;B类行为是作业上不需要,但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之后排除的动作;C类行为是在当前条件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价值,但是却是必须的,需要通过改善才能排除。通过消除、合并、重排、简化的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排这三类动作,最终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表2是针对上述生产线重排后的生产线平衡表,平衡率从72%提高到了82%。比较完美的线体,线平衡能达到90%以上。
合理设计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包括三个层次:工作台的布局、线体的布局和整个生产车间的布局。
工作台的布局直接影响到作业员的作业时间。设计工作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多数时候都主张站立作业。站立作业,手臂的活动比较自如,尤其是横向活动方便,避免扭腰。当需要灵活调整人数和作业内容时,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做到调配自如。当一个人需要做两个以上工序时,也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实现。坐着作业只有在产品本身不会变化,产品尺寸小,作业内容少时才适用。
工作台面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通常参照图1。
对于线体的布局来说,U型最好,因为它能灵活调配作业员的数量,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进出,有利于作业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物料的供应,等等。
对于整个车间的布局按产品工序流的原则,传统上是按功能布局。比如一个机加工车间,车床是在一起的,铣床也是在一起的,刨订和磨订又是在另外独立的区域,而不管一个产品要经过车、铣、刨、磨等工序。这样的车间布局有利于管理,但不利于作业。我们要按生产流程来布局。
低成本自动化
如果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则减少人的劳动量、依靠设备(资本)进行生产更合算。但是自动化不是一味追求高性能和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要实现低成本的自动化。
某法国企业在广东惠州、东莞各有一家工厂。惠州厂以作业改善为中心,装配线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由10个人减少到6个人。东莞厂以自动化为中心,引进了大量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作业员很少,一条生产线上仅两三个人。惠州厂和东莞厂相比较,惠州的员工数多了两倍,但是从财务指标上来看,惠州的指标却好很多,主要不同是管理费用低得多。东莞厂设备的相关成本是惠州工厂的一倍以上。
我们建议设计自动化设备时,投资回报率以一年为标准。而且,自动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动化的级别一步一步地来,最好是从每年改善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自动化的投资,这样就不会对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了。
常用的自动化的级别参见表3。
传送带的使用
流动化生产的效率最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流动化生产并不就是要传送带式的流水线。日本二十年前精益浪潮兴起时,纷纷把传送带拆除,但我国的企业普遍还是喜欢传送带。传送带有一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生产管理和控制。但是传送带也有很多弊端:
增加从传送带拿和放的浪费;
会产生孤岛作业,作业员之间距离远;
由于工位之间界线分明,容易造成作业不平衡;
传送带上会造成很多在制品堆积;
应用传送带,相应的生产面积也要增加;
不能看清工位之间的生产状态,是太快还是太慢。
若产品比较重,体积比较大等必须采用传送带时,可按以下原则设置传送带。
按节拍时间设置传送带速度;
在传送带上作定位标记;
定义清晰的作业范围边界(作业范围须在节拍时间内);
采用双节点控制;
组装的产品或者治具需在作业范围区域内(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库存);
尽量借用重力运动,而不要使用电机。
间接工作效率化
在生产现场除了有操作工外,还会见到很多辅助人员,比较多的是物流人员和质检人员。
物流人员的优化
物流人员的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和场所不固定,效率往往不被人注意。物流人员常常仅有30%-40%的工作效率,其它时间都在等待。主要原因是生产不稳定,不能预见作业员何时缺料,何时完工,只能在旁边等,等有需要时才上去工作。所以提高物流人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当生产速度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后,就可对每个物料做PFEP(每个物料的供应计划)来提高物流的效率了。
这里的关健点是每箱物料的生产消耗速度要一致或成比例关系,这样就可实现定间隔、定频率的小火车式的物料供应方式。做到这点,就会大大提高物料供应的效率,优化物流人员的数量。不单是物流人员的效率能提高,生产线缺料的损失同样也会地减少。
此外,车间布局会影响物流人员的效率,在设计车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物流路线。
质检人员的优化
质检人员在生产现场也是大量出现的。有的企业质检人员占生产现场直线人员的比率高达30%以上。其实,质检人员越少越好。道理很简单,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作业设计、布局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都要考虑到防错,如何防止不良产生,如何防止不良流出,如何进行全数检查,都要通过防错来减少质检人员的需要,一个好的企业这个比例应在5%以下。
工装夹具的优化
手是最昂贵的夹具,要尽量避免手(大部分是单只手夹持,一只手作业)的夹持动作,改由工装夹具来完成。
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注意夹紧或张开的动作,尤其是产品加工完后张开动作,不应要人去操作,可采用感应器控制。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人机分离,当作业员把产品放上工装夹具上后,他就可以去做其它的工作,或操作其它的机器,减少人等机器的浪费。
生产管理高效率
生产现场管理很繁琐。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地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变化,但现实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生产管理者整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现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状况,一会儿缺料,一会儿停机,一会儿质量不良剧增,物料转运人员也是在整个车间乱跑。这些都是生产管理工作没做好的表现。
标准化作业
生产管理首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管理者才不会成为救火队员。标准化作业是生产管理稳定性的基础。
前面讲的各种优化方法是标准化作业的开始,当方式和方法确定好了之后,就要形成相应的文件,开展相应的培训。这时候要通过JI(工作指导)“三教四练”的方式让员工真正掌握作业的内容和技巧。
很多企业没有标准化的概念,认为不同员工做同一件事有很大差异是必然的,甚至有些企业不同员工的产量差别高达50%。也有很多企业把标准化理解为就是做出一些标准化的文件,让员工去执行。这是很大的误解。标准化作业是优化设计、培训,执行、检查和再优化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要让一线员工遵守标准化作业是管理者的职责,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外,还要现场实时跟踪,对发生的不遵守标准的情况随时进行纠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去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正确执行。包括管理者本身的工作也要标准化,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会因人而异。
每小时的产量跟踪
当生产现场有了一定稳定性,管理人员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精细化管理。一般企业的管理跨度以周或天为单位,但对于现代管理这个跨度过长了,一天发生的事情汇总后,最快第二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太慢了,我们常用的管理跨度是以小时为单位。
表4就是一个小时产量跟踪表,以小时为单位来看生产是否异常,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与之相配合的是要建立一个现场快速反应机制。
当然,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小时跟踪的基础。若没标准化作业,管理者只能忙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没时间在这么短的跨度里进行管理。
透明化管理
管理好坏的本质不在“计划”而在“执行”,再好的计划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是不会有“成就”的。实现有效管理,首要的是透明化。
在生产现场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
生产计划与车间生产实际脱节,计划不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
生产现场作业灵活性差,解决不了插单问题,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生产线信息孤岛问题严重,自动化设备单机采集,无法实现车间集中采集、监控、调度,使得生产过程不透明,无法评估车间的生产状况,无法提供生产决策支持信息;
无法有效追溯生产过程中每台发动机的人、机、料、法、环、质量等生产信息,从而不能很好地开展持续改进和售后服务;
无法有效管理车间的全部生产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刀具等,无法实时对资源进行监控和生命周期管理。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通过与初中学生的座谈和对英语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意问题有:
(1)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这样的作业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实效性不高。
(2)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脱节,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3)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应付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英语瘸腿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却越来越少。
(4)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以书面形式布置作业,重视了书写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造成哑巴英语。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可见,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观念,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的方式。
3.通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探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作业布置体系。
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新我们的作业观念,可以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可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而且使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1)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2)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外作业的评价,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寻求最有效的方案与策略;个案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课外作业案例。探索中学英语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比研究法——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及同一层次(英语综合素质)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对比,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时间的安排上暂定三年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确定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和储备性学习,重点进行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近年来,卷烟行业在卷烟制造企业全面推进创优、对标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强化和提升卷烟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与之相结合的工具(或手段)是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推进精益生产和实施精细化,核心是“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益生产追求的是生产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主要是通过运行方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和改良,精简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和多余的东西,使生产系统能够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达到最好的效果。精细管理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把每个工序过程做精、做实,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流程,使工作结果向预期目标发展,实现最优管理目标的过程。
如何让精益管理的理念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发芽,并结出一点成果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烟草人面前的课题。本文运用精益管理理念,选择了探索建立和推行生产线标准化作业,作为推进精益生产的有效方式之一,以建立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不断提高和改进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进程(标准化维持),即SDCA―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提升)的模式,逐步达到生产线各个工序(环节)安全、准确、高效的作业效果。
一、标准化管理
标准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
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原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图标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所谓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编制标准书后,更加重要的环节是将标准化作业手册的内容运用到操作工的工作过程中,经过有计划地指导、训练、执行,并加以持续改进,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化与创新改善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个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二、生产线标准化作业建立和执行
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卷烟产品。在卷烟制造企业里,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形成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让生产线的员工实施标准化作业。
依照“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理念,探索和推进生产线标准化作业。生产线标准化作业的探索需要做好“三个结合”,就是与创优对标相结合、与精益生产相结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对比标杆,找准差距,明确卷烟制造企业生产线标准化作业实施的方向。
(一)探索生产线标准化作业的原由
(1)卷烟制造企业生产线上质量波动、批内和批间差异的需要。烟草行业卷烟制造企业近十年来,卷烟生产线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制造设备保证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制丝生产线自动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和在线工艺控制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提升,但生产过程中质量波动情况仍然存在,运行过程中班组之间、批次之间以及同一批次中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达到行业和公司“做精制造”的要求,稳定提高过程加工质量,需要规范操作人职工作流程和操作手法。
(2)质量风险防控的需要。由于卷烟生产线技改投入运行后,生产工艺理念、工艺路线、设备更新、人员变动等等原因,一线操作工职业技能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断料、返掺等质量问题以及违反工艺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既造成质量风险,又造成了过程中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外界原因造成生产过程异常,职工对异常情况的处置程序不清晰,往往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和异常情况进行防控。
(3)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需要。绩效管理是企业为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绩效管理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没有详细的工作标准,职工绩效考核打分的合理性、准确性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需要形成一套详细的工作标准,才能有效实施职工绩效评定工作。
(4)队伍素质建设和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的需要。标准化作业手册的作用主要是把生产上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作业手册,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作业手册,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作业手册,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卷烟企业始终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在卷烟一线部门针对车间职工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出了“师带徒”活动、“青年职工导师”等活动,但由于老职工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操作手法差异较大,青年职工技能提升、个人成长差异较大,部分青年职工难以达到生产车间期望的目标。因此必须形成一套统一的培训教材和各岗位工作标准,让每一个新职工都能获得统一的标准。
(二)组织员工梳理生产线各工序流程,形成标准化作业手册
车间(基层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通过工作写实,细化、明晰生产线各工序工作职责、目标,搭建供给职工参与标准讨论的内容和范围。车间广泛发动各岗位职工参与到工作流程、操作标准的编写中,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由操作工自己提出,再由相关管理(技术)人员把生产线上的每个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记录,对其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质量状况下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固化,将其作为最优操作方案记录下来,将各个岗位(工序)的职责、任务、要求和操作方法进行固化,写成细致、完整的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的初稿。
由车间主导标准化操作手册研讨,鼓励职工提出异议、提出改进建议。对形成的初稿发放到各班组讨论,进行“三比两找一落实”,即:将质量指标、过程控制参数等与自己比、与历史比、与其他班组比,同时由班组共同查找差距、找办法,落实解决措施,优化标准化操作手册内容,只要经车间评审采纳的建议都作为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同时,凡是经过审定的都要严格按标准执行。
(三)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执行“落地”。
推行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先组织员工就手册内容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遵循培训的规律和原理,突出“现场、现地”实时培训,按“培训三部曲”组织实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第一步,部门组织管理人员,在车间现场把操作手册的内容全流程、全覆盖,无一遗漏的讲给操作工听,讲完后,再由操作工把操作手册的内容将给指导人员听,要求操作工能够准确地说出操作手册涵盖内容的80%,车间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车间现场把操作手册的内容全流程、全覆盖,无一遗漏的操作给操作工看,操作后,再由操作工把操作手册的内容实际做一遍,要求操作工能够准确地做操作手册涵盖内容的90%,车间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部门统一组织理论和现场实操考试,对部门各岗位对标准化操作知识掌握情况的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摸底考试未达标的岗位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并再次进行了考试验证。
为了培训更具针对性,部门可以细分不同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针对不同的版块,配套不同的培训策略。比如,为尽快提升新进车间的青年职工工作技能,车间可以配套“青年职工导师制”等相关活动,重点培养青年职工的职业素养、思想品质,并通过分阶段开展理论和实操考核,使青年职工熟悉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的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工艺质量标准、设备原理结构和操作技能,达到独立规范操作的目的。而对车间老职工,着重进行标准化手册的理论知识系统培训,以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为主要内容,并通过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丰富地活动载体,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
培训工作完成后,强化操作手册的跟踪验证,确保标准“落地”。对照工作标准要求,车间组织管理人员对职工作业过程中准备工作、换号换批、过程监控、设备检查和保养、现场管理、过程参数、信息传递以及扫尾工作等操作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用手册的情况进行全流程跟踪和记录,找出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及时进行通报、整改和考核,并对工作标准进行验证,检查考评结果按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同时,充分利用员工绩效管理方法、制度,将跟踪验证的结果纳入员工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加以运用,量化、兑现绩效得分。
三、生产线标准化作业持续优化
为确保标准化作业实现“从导入到运用,从运用到改进,从改进到提升”的良性发展,应该注重推进过程工作中的持续改进。生产线标准化作业开展持续改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以实施。
一是积极鼓励班组职工发现和提出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人员专门对职工提出资料收集整理,车间每半月召开一次评审会,评审通过的意见,对提出意见的职工按绩效管理制度予以兑现绩效加分,并对手册底稿进行标注和修改。通过上述办法,调动生产一线操作工对标准化作业手册的关注,也促进标准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对生产现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纳入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的运行改进之中,改变以往单纯就解决问题而工作,将出现的新问题对照手册中的标准要求,系统地思考问题是否是制度、标准制定的不合理?是否是手册规定的内容不完善?采用“5W2H”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共享”,必须把同一岗位、工序出现的错误和教训作为案例让其他工段、班组的操作工借鉴,把同一岗位、工序成功的经验也要为案例让其他工段、班组的操作工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与工厂开展的6S现场管理活动、TnPM全员设备管理管理、安标危险源辨识、工会合理化建议、QC项目、6西格玛项目等活动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职工相关活动中提出“OPS”、“6源”的改善等等内容系统地分类,并经过评审后,纳入手册的持续改善。这样,即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了相关活动,并将操作工自己提出的改善和建议编进作业手册,职工遵守手册的自觉性得以增加。
四、生产线标准化作业探索中的三点体会
(一)由于流程管理的重点是管理“突变”或“异常”,改善和优化流程可以以问题导向,解决和控制流程中的异常情况
所以,标准化作业操作手册中要将生产线风险防控作为重要的编写内容。如制丝车间工艺质量“防差错管控”。基于产品质量而在控制技术、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等方面实施差错预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自动化”防差错。利用制丝中控信息系统中批次烟叶信息的比对,在各个缓存工序之间实施比对,实现自动防错;生产监控系统各控制模块内含的PID控制算法,实现系统自动识别偏离状态并自动运算输出控制信号,自动调节系统参数,实现自动纠错;制丝中央管理系统对各个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实时进行预报警,以便操作工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使过程维持在受控状态,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并形成过程控制预防管控经验库,指导操作工进行质量过程管控。
(2)“多重核准”防差错。比如配方高架库出料的烟包信息,出库时系统自动比对、到达缓存道出料前人工复核配方,缓存道出料时再次自动比对,强化监督和检查,杜绝批次烟包错串现象。再比如,在过程质量问题的处理上,推行主动报告无惩罚,鼓励主动查错、有错必纠的自主管理。
(3)“预防性”质量防差错。把质量控制点前移至车间现场的参数设置、物料核对、关键特殊时段、特殊工序的检查确认上;把质量检验关口前移至在线检测仪器有效性验证和监督检查上,有效降低各类人为差错和由人为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的发生。
(4)“关键控制点”预警防差错。比如,在制丝环节,通过收集生产消耗数据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形成具有一定容量和代表性的经验数据库,运用SPC工具,以经验数据对实际生产进行预警,保障在线物料消耗的可控。
(二)注重绩效应用
目前,生产一线部门普遍采用了员工绩效管理办法考评职工的工作质效。车间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了绩效管理办法,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现场管理、日常考核等均纳入其中,另外还包括了各类奖励规定。一方面,将作业操作手册理论考试和过程跟踪的情况作为个人绩效考核内容,同时作为班组建设评比的内容,提高班组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车间协同分厂工会制定了劳动竞赛方案,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将标准化操作的考核跟踪结果作为评比班组“业绩之星”、“创新之星”和“安全之星”的主要依据;同时,部门评优评先、首席操作工的评选等均以职工绩效得分作为依据,促进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在标准化操作的推进中,由于职工全过程参与,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热情,自觉规范了职工行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在线工艺质量控制各项指标取得明显进步。配套有效的激励措施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车间绩效管理办法将过去别人打分变成了自己给自己挣分,职工能够亲身感受到实施绩效管理所带来的变化,工作标准化作业业绩好、日常工作积极的职工通过绩效得分,其利益也在不断地体现。同时,由于绩效管理中奖励的设置,并与劳动竞赛、培训学习、休假奖励等有机结合,也调动了职工参与标准化管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职工全过程深度参与为标准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让职工说自己所做,即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车间在充分尊重职工的原创,沉淀职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后形成工作标准,提高了职工的参与度;因为职工充分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所以在标准的执行上实际上是让职工做自己所说,提高了职工的认同度,从而提高了标准的执行力。要从每个职工日常工作做起,从每一个点滴的改进着手,使职工切实体会精益带来的好处。
五、生产线标准化作业探索进一步推进的思考
(1)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手册,将已取得的经验、现场应急处置等内容加入手册,同时,根据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的变化进行手册适应性修订,力争在现有“不出错”“少出错”的基础上逐步向实现“做到最优”的方向努力。
(2)强力推进持续改进工作,抓好科技项目、QC、六西格玛项目、合理化建议以及小改小革等持续改进,充分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潜力,推动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作业不仅是一种巩固与检验学生知识的手段,还应是拓展学习空间、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有效途径。当前,作业设计普遍存在形式模式性、内容一致性、提出单向性、完成封闭性等问题,导致后进生双基不保,优等生“吃不饱”,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敷衍应付,不交或少交作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作业,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趣味化
(一)注重设计过程的趣味化
在布置作业时,除了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作业的设计。一是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适合自己“需要”的作业题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二是学生之间互相设计作业,两位同学或小组之间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或小组间共同批阅、探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作业内容的趣味化
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可以利用社会热点,评析时政热点等话题。如从2013年李某某案中,法院维护了公平正义,对这个事件作出了正确的判决。要求学生联系八年级下册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受。此作业设计,使学生们对法律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增进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对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不能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这样,通过捕捉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趣味无穷的氛围中享受作业的乐趣。
(三)注重完成过程的趣味化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在作业完成过程上多做点文章,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社会实践等增强趣味性。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0课《勇于承担责任》一课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我县的党员教育基地,让学生从中了解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而勇于负责、敢于牺牲的事迹,问:“你想到了什么?作为新时期的公民,我们应承担什么责任?怎样去承担责任?”学生现场用“说”来完成作业,比单纯化的语言文字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二、层次化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地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基础、提高、发展的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设计的作业可分为三类: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一般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完成;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三、个性化
作业设计必须注意彰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练习效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设计个性化作业。个性化作业的关键之外在于“有生活”,生活有多宽,思想品德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思想品德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思想品德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布置作业应把思想品德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作业在于“有情感”。传统作业的机械、直白,往往成了一种板着面孔的“训诫”。这对充满了童情、童趣的学生来说,难免会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作业为什么不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在新课改下,完成的作业应该是学生个人的真实情感,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如我曾经布置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通却又很难解决的作业:当你发现有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上,你会怎样做?理由是什么?这样的作业,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要提高思想品德作业的实效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作业,就要在设计作业时坚持趣味化、层次化和个性化原则。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9-04
科学课后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并能用相关理论契合,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一致性,有效地起到了培养学生自主的科学学习思维的作用。但传统的科学课后作业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首先是过于强调作业的巩固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业量大且机械重复,学生负担不轻;二是作业的形式、难度、评价等等方面过于标准化而不够细化。其次未能重视学生的长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试目的明显,未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对科学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我们科学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每一个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备科学家的潜质,但我们必须培养一部分愿意把科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具备相当科学素养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后作业的各项功能,比如巩固功能、认知和创新功能、社会责任功能、选择功能、对话功能等等,从而达到课后作业的优化,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由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体验科学、实用的过程与方法
1、利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作业的巩固功能
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在科学的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视实验难度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指导。
作业案例:初二科学中在讲到了种子的萌发,如果是小学生,则我们只要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发豆芽,每天观察豆芽的萌况并记录豆芽的长度就可以了。但在初二学生还是这样布置的话,这份作业就是一份无效作业了。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是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如果老师事先做好只是在课堂给学生观察,学生是获取不到相应的体验,也培养不出相应的能力。所以我把这个实验安排为课后作业,时间跨度为一周,事先拟好实验报告纸,各种条件的控制,如完好种子和残缺种子,湿润和干燥,有光照和无光照等各种条件的设置,以及要观察记录的部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报告的要求完成,并对实验的结果记录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这一动手实验作业,并做好观察报告的同时他可以学会一些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掌握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利用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作业的认知和创新功能
小制作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类的作业素材是相等丰富的。并且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兴许还能有一些小发明呢,这是我们初中科学教育目前相当欠缺的一些方面。
作业案例: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相关材料制作一个小潜艇;
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杆秤的制作;其它许多内容都可以开发出相关的小制作素材。
3、利用小调查,彰显作业的社会责任功能
小调查是让学生在课堂学过相关知识后,到社会中去做相关问题的调查,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和相关资料收集,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关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案例:在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调查自己的亲人中是否患高血压,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并查阅高血压的成因和相关注意事项,并把自己查找到知识讲解给有高血压的亲人听,要提醒他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调查作业,不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深入了,也更全面了,通过查阅资料他们也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对家人的关注,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家人的科学世界观。
在空气的成分后,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所在的区域内有哪些场所,距离自己家的远近,可能造成的对空气的污染是哪方面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还有想调查的方面,可以有什么改善的措施,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参与改善的过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4.设置小组协作的作业,挖掘作业的协作发展功能
有些类型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如探究型作业、竞赛型作业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作业案例:我帮爸妈来装修。在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三节材料,这块内容的学习一直是阅读式的教学。我布置一份我帮爸妈来装修的作业,主要是装修材料的选择。根据一些学生家庭的背景,设置这么一些作业课题,水电工的材料选择、泥水工的材料选择、木工的材料选择、油漆工的材料选择等作业子课题。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做同一份作业,然后小组里面的同学再根据具体任务分工,比如负责材料的种类的,负责材料的成本核算的、负责材料的优劣比较的等等。学生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很多方法,体会了很多的个中滋味。
二、优化课后
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兴趣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通常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法设计、设计趣味作业、记载科学日记、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加法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
1、分层次设计
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作业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本人对画图题设计了三组题目。
A组
B组 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的镜
C组 画出物体AB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A组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已知的光线和透镜中完成光的折射图就可以了;B组题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有提升,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光路图,并且能够应用;而C组题只适用于少数“尖子生”,能够灵活应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决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科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
2、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七年级下册有关重力方向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作业案例:面对着镜子,你先闭上一只眼睛(如右眼),然后用纸片将镜子上那 只闭着的眼睛遮住。请你不要动头部的位置,只是换一只眼睛(左眼)闭合,睁开
先闭合的眼睛看看,这时镜子上被遮住的是哪只眼睛?你能解释它的道理吗?
通过学生课后亲身体验,直观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在此基础上练习光反射的光路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益,优化了学习过程。
3、记载科学日记
反思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我尝试让学生写“科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些方面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报课时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科学日记”,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科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自己的“科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此法也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到学生科学的乐趣。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科学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作业案例:今天学习了光的折射,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光射入水中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金鱼死了一条。我想把它捞出来放进盒子里埋到花园里,我拿起小鱼网对准金鱼慢慢靠过去,结果没有捞到,我很奇怪,这时我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光射入水中要发生折射。我叫妈妈来,我在上面捞她在鱼缸前面指挥,当我捞到鱼时,我发现小鱼网在鱼的下方。我把科学课本拿来,于是豁然开朗,原来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学生相互设计作业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是21世纪对人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作业安排上,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由于受成就动机的驱使,同学们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认真思考、准备。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这样的生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和无奈。因此,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作业观念,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5、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对话评价功能,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信息及时性得到反馈
要充分利用作业的对话功能,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生之间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以及学学与学生之间对共同问题展开的对话,不仅对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培养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也可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与同伴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人生观的形成。
1、传统作业的批改
传统作业的批改以判断对错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找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弄清错因,不能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批改,通过师生对话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错误的根源适当点拨,并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达到促使学生自我矫正的目的。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互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自己寻求帮助,通过生生对话促进自我发展。
2、开放作业的批改
对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发明以及探究性作业,采用教师批阅和小组批阅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先批阅小组中某一学生的作业,同组其他学生根据老师批阅的方式来传阅评论其他同学的作业,并选出较好的作业,在全班进行复述、展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内容,还可以由同学合作.在老师指导下形成实验报告或论文,这样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会表达和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评价案例:前面案例一的实验报告完成后,把它收集起来并装订成册,然后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选其中一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作出说明并传阅,这些都不需要老师的干预,老师也无需作出评价,有些时候学生更在乎同伴之间的评价。
四、成效与反思
1、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明显变化
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作了改变之后,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效率更高了,我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至少一点我课后基本上不会去教室里讲评作业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是感觉自己更忙碌了。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改变,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学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挤压,应试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继续探讨、实践以完善我的课后作业改变计划。
2、设计各种课后作业,对教师的冲击比较大
教师在设计不同的作业时,需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寻找不同的作业,如教师设计那些开放性的作业需要参考不同的书、杂志。因为开放性题目的载体需要有时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性。由于是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答案也变得丰富多彩,这时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批改。
3、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记科学日记、相互设计作业并批改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甚至一到周末学生就围着我,问我这周的课后特殊作业是什么。
4、学生在参加各种课外作业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疑惑
1.概述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员工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
相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人本管理思想,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富有科学性和原则性。任何企业一旦流于人情化,制度就会失衡。换言之,如果一味摒弃严格管理而谈人性化,同样离开了企业管理与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因此,宣钢公司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互融合。立足企业生存与发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逐步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制度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设计管理模式时,考虑从尊重人和爱护人的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彼此认可、承诺和信任的氛围,达成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灵契约”,提高员工对企业和管理者的认同感。
2.以人性化管理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创新方法
2.1将制度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设计自发执行制度的流程
2.1.1建立工作流程管理,形成自发执行工作标准的推动力。
在“对职责找差距,查隐患反事故”机制下,宣钢公司强调通过岗位流程把事情做精细,使岗位操作更加标准严细,努力提升工作质量最优化。通过严密的“日目标”、“日反馈”、“日分析”、“日考核”,彰显敬业精神,体现服从与忠诚的态度,最终升华为将简单的事情做成极致的执行能力。简要描述如下:
日目标:日事日毕。由各厂办公室企管牵头,将目标细化分解,一方面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工序目标和专业目标,将各工序目标和专业目标分解为车间目标、班组目标,直至分解细化至个人。另一方面将年度专业目标、车间目标、班组目标分解为月度目标和日目标。在目标细化过程上,做到目标具体、量度适中,责任到人,确保目标与信息反馈系统的触角相衔接。动态修订日目标,将其输入信息反馈系统,并反馈至控制点,在下一个工作日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日反馈:及时准确。以生产调度为中心,建立责任明确、相互制约、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具体规定原始数据信息的记录、收集、处理和反馈的单位、人员、程度及时间要求。信息必须每天沿着反馈渠道,进行及时、精准的动态反馈,以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使系统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控状态。日反馈的信息是进行日分析和实施日考核的依据。
日分析:精确到位。将日反馈的信息与日目标进行比较,是否达到日目标,如达到日目标,就总结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予以标准化,以达到提升管理的目的;若不达标,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落实教育责任者,实施日考核,并制定出改进措施,以指令形式进入日反馈系统,实施控制手段,杜绝同类问题再度发生。
日考核:落实责任。成立以厂长任组长、生产科科长为副组长的日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日分析后,按照考核规定,确定奖惩情况,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2.1.2建立制度流程管理,形成自发执行制度的推动力。
一是以“闭环管理”为核心推行管理零缺陷、操作零违章、零堆钢的“三零”管理,创建“无隐患岗位”与“零堆钢班组”。把“双零”竞赛作为月正激励措施,为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二是建设长效质量体系,追求“零缺陷”。通过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严细质量控制,建立完善记名检、记名修制度,实行定性定责双向检查考核,并将质量管理逐步转化为事前分析和卡控,做到防范于未然。三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进建账、督查制度,按照“分级监控、重点督查、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的原则,通过查意识、查隐患、查制度、查落实,稳步落实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四是推动标准化作业示范班组建设。班组狠抓作业标准化,以岗位作业程序为标准,要求员工熟悉作业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熟练掌握规章制度,树立按标作业意识,用“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检验和衡量自我作业行为,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让标准成为习惯,让标准化作业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且贯穿于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经过一年运行,厂险肇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均实现“零”纪录。
2.2将制度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自发执行制度的环境
2.2.1自我激励。制度化激励政策以及精神激励是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方式。
追求工作的快乐与安全是每个人的本能。但真正的快乐感、安全感的拥有,一方面是通过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柔性的人本文化给职工提供“硬件”,但“软件”的提供,则最终却靠职工自己获得,即解放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班组长以上人员,每天要在工作日志中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今天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什么”、“今天你的工作做到位没有”。成就自己与成就企业相结合,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顺应企业发展主流。
2.2.2强化培训。宣钢公司全面开展《学理论、学原理、学工艺、学图纸、学功能》培训,其培训效果来自成员对培训内容的不断练习,从而变成自发的知识技能。
一是引用“案例”,即将职工日常出现的问题汇总成册,职工对案例进行分析、诊断,找出病因,结合所学理论,再结合企业现状做出正确分析。二是强调“习”大于“学”,强调学习后要产生新观念、新行为,强调学以致用的实质。三是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吸引职工的听课热情,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节省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成本。
2.2.3员工也是上帝。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73-01
作为一个教研员,去学校检查教学常规是最基本的工作。检查中,我注意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单调,贫乏,枯燥。语文作业多以抄写生字,组词造句为主。数学多为大量的计算题。英语更为简单,常常是抄写该节课的"四会"单词和句子。老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使学生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牢记应记的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抄写,机械重复,则达不到任何效果。
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作业是上课的延续,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作业的有效布置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如果要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首先应该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特别是应该体现新课程理念。拒绝单一的作业形式。 长期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重复抄写,久而就之,学生根本不用老师布置就知道当天的作业,或是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做完了。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上做作业,影响听课的效果。
例如英语作业,教师让学生抄写"四会"单词和句子,就是为了让学生识记,在抄写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感知。殊不知,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根本就是简单模仿,甚至抄错了都不知道。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英语失去兴趣。在去学校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几乎满本都在抄写单词。看似大量的重复会提高对知识的巩固。其实不然,听课时我注意到老师让学生默写单词,会的没有几个。尤其是在乡村小学,学生多是住校,做作业时没有家长在旁边监督,都是草草应付了事。对于这种固定,无趣的抄写,这种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业,即使做一个晚上又有什么用呢?我通过私下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也更爱一些灵活多变的,简单有效而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个性化作业。
那么什么是灵活多变的,简单有效而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个性化作业呢?
1 要注重跟读训练,创造家庭学习氛围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我们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一定要注重布置简单易操作的英语听说读作业。创造在家庭中学习英语的氛围。由于一定的师资原因,个别教师对音标的发音不是很准确。因此一定要强调学生听录音跟读。英语磁带所提供的语言是最地道的英语,是学生学习的样本。长期听录音跟读,对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有重要作用。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家里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条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配合,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 want some fish.等
如此坚持下去,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简单有效,轻松愉快。而不是单调的抄写,被动的配合。
2 要从兴趣出发,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布置作业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始终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强调作业的趣味性,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主动探究问题。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最感兴趣,求知欲也特别强。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C部分TASK TIME就是很好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OUR SCHOOL 中,C部分的TASK TIME是DESIGN YOUR SCHOOL MAP 和TALK ABOUT YOUR SCHOOL .翻译过来就是绘制一张你学校的地图和谈一谈你的学校。在做这个任务的时候,学生必须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学校,认真去考察这个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又能在绘制地图的同时复习当天所学句型和单词。
GOOD TO KNOW 也是不错的作业安排,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外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书籍或是多媒体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也可以安排一个STORY TIME ,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讲一个英语故事,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来挖掘他们语言和表演的潜力。总之,作业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能让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去做的作业就是有效的,成功的。
其次,作业具有层次性也很重要。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统一的作业很难适应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充分尊重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的"超市化作业"。我觉的很有创意。这位教师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层次的布置作业。然后由学生自己去选择他们的作业。基础稍差一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基础好的呢,就可以做一些思维拓展的题目。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单词都很难记住,读句子结结巴巴。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先让他们记单词,听录音跟读。而一些比较努力的同学呢,就让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搞一些班级或学校内的调查研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十个手指头都不一般长,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相同,尤其是县城里的小学,全班五十多人,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一样,作业没有层次性,导致学困生没有积极性,优等生吃不饱。
最后,要注重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互补、完善人格的过程。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他们的合作意识及能力都较差,因此我们更应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如,英语课本中的LET US PLAY 环节中,就可以让学生相互配合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我认为作业不仅是这两种功能,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