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8: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中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2.1中外培养层次的比较据相关科研人员对美国大学的调查发现,美国大学的培养层次集中在硕士这一个层次,其中理学硕士和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的数量占了70%,其次是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和理学学士两个阶段。中国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1000多所高校中,300多所为本科学校,余下的为高职学校,因为中国普遍认为电子商务的宽口径特点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持,故需要本科这样一个时间较为充裕的阶段。而欧美国家则认为电子商务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之上,故而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2.2中外专业设置的比较电子商务是由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市场营销及物流管理等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于是在专业设置上,中外出现了差别。欧美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多为商学院,且有些学校并不专门把电子商务设为一门专业来进行培养,而是根据别的专业的不同的需求开设不同的电子商务课程,如市场营销类的电子商务课程则偏向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这一块,信息技术类的电子商务课程则侧重于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这一块,而管理类的相应会学习的是电子商务的管理等。我国则几乎都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专业,开设所有的电子商务课程,包括技术类的、管理类的和商务类的等,囊括了电子商务的所有基础学科,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因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依托于计算机学院而开设,于是有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类课程;有些学校的则是依托于经管学院而开设,于是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电子商务的管理,对于技术类的则只是较少接触。从中外专业设置的不同可见,欧美专业设置是以需求为导向,而中国则是以现有资源为导向的。以现有资源为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是市场需求的,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2.3课程设置的比较从课程及培养目标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出现了经济、管理和技术三种取向,于是出现了以经济为主的、以管理为主的、以技术为主的和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就像在专业设置中提到的,其通常会开设所有的电子商务课程,包括技术类的,管理类的和商务类的等,囊括了电子商务的所有基础学科而没有侧重点,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没有层次性,作用和地位缺乏逻辑性,实际教学中又会因为资源的不同而侧重不同,这样的课程目标看似存在,实则不明确。正是因为这四种培养方向的存在,很多高校为了追求领域最大化或者说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将四种培养方向相互混杂,这样的结果就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同时学员自己也会不清楚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方向,自己就业到底是哪个方向,专业性被拉低的后果就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同,难以找到适合的岗位,需求岗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于是毕业生继续找不到对口工作,大量岗位继续空缺。相比之下,国外不同学校会根据自己培养目标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极具针对性的课程,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rnet上从事商业活动”。对此开设有数据库管理、网络商务编程、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目标清晰,课程针对性、应用性强,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很明确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要从事什么样的岗位。
2.4专业教育时间的比较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多在本科阶段,其时间长达四年之久,而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时间是与其他的学科不同的,多为两年时间。欧美国家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必持续太久,因为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一个正在极速发展的学科,长时间的学习反而会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减少,同时会跟不上社会改变和进步的步伐。而中国则认为每一门专业都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电子商务也不例外,所以课程内容庞杂,教学时间过长,然而目前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是没有确立系统的,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成熟,它正处于发展中。中国这样的教学时间和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且没有社会电子商务发展前沿的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容易与社会脱节,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淘汰。
2.5教学模式的比较欧美的教学更多侧重于实践,而我国更多侧重理论,如麻省理工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就设置了带薪实习;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欧美一些学校还会要求学生对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咨询服务,欧洲一些学校会专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设置电子商务平台,这平台只有学电子商务的学生才可以使用,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电子交易、买卖等。而中国受到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经济能力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课程和真正能得到的实践少之又少。而市场一般都需要有经验或者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所以中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难以找到对口的岗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改进建议
3.1以市场为导向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四个取向,这四种取向可以说是从市场需求的考虑而得来的,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影子,只是大多数的学校把这四种取向互相混淆了。所以中国的电子商务培养模式只要把这四种取向进行区分就可以了。首先,对不同取向的人才的需求量不同,前几年或许更多需要的是技术方向的人才,但是近年来,更多需要的是商务取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其次物流和营销方向的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地增多,最后是管理方向的人才。根据需求量的不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更多侧重于商务方向,欧美极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都是商务方向的;对于营销和物流方向,这个方向的人才现在出来正好填补由物流极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空缺。中国较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更多会受到自身资源的影响,不同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个是资源的一种利用,不用完全取缔,但是可以更专业化一些。比如计算机背景的电子商务就只进行技术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院和商学院为背景的学校就只进行商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把电子商务纳入物流专业,专门培养物流方向的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纳入市场营销专业就只培养电子营销专才等。
3.2改进课程设置中国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因为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所以课程目标也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是多而杂的,所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明确了培养目标后,再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课程,可借鉴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如物流方向的可以把培养目标定为“开发和使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利用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rnet上进行货物的收发、跟踪、服务和信息管理等”,那么核心课程可以围绕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网络技术等展开设置。再有,因为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所以,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和了解一些最新发展和最新研究的课程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不至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还可以使学生知道在现在的发展状况下,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3改变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层次上,虽然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偏向于高学历层次,但是本文认为,在此可以不用借鉴欧美国家的,依旧把本科生作为培养对象。但是在培养时间上,可以把中外进行结合,取中间值,即把时间定为三年左右,这样可以用两年时间主要进行教学,中间穿插实践,然后最后一年主要为实践,这样老师的授课时间充分,也给学生真正走上岗位之前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模式要以实践为主。因为目前中国的学校有很多物质条件上的限制,没办法像欧美的一些学校一样专为电子商务的学生搭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可以仿效美国的一些学校,建立一个咨询答疑平台,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校外企业做咨询和答疑;学校还可以开设电子商务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学习和创新;学校需和校外大量企业合作,这样可以让学生进入该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3.4增加师资力量目前中国大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较少有电子商务的专业老师,现有的老师有些本来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管理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物流专业的老师,有些是营销和经济类的老师,等等,实际这些老师在教授电子商务上都不是专业的,所以学校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可以在社会上招聘从事相关工作的成功人士来担任老师,也可以通过送老师去进修等方法来增加师资力量。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随之凸显出来。为满足社会需求,许多中专院校和技校都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兼具商务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选择电子商务的某一方向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和提供能满足电子商务相关行业实际需求,既掌握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和多个学科知识,又具备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设定培养目标
大多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支付、电子政务、计算机、财务、营销和物流配送等行业都存在对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与电子商务专业对接的岗位,如电子商务公司、银行、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传统企业等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维护员、网络营销员、网络信息员、电子交易员及电子商务物流员等岗位。因此,应根据目前社会急需的技术型、营销型、交易型和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设定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知识结构
受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很多企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岗位与岗位间重叠。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还涉及经济、贸易、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以完成岗位重叠环节操作。
(三)以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培养综合能力
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因此,需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职场应变能力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以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赖于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设置,赖于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确定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可靠的就业途径。因此,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及专长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并了解及掌握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统一专业教学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确保教学实时适应专业发展。
(一)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1.侧重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需保证教学课时、上机时间和教学内容更新,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
2.突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学生的主修课程,必须保证电子商务专业课的课时、课量和学习周期,使学生扎实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3.增设第二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
针对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增设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与专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近、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4.增加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增加并确保一定课时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以保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5.增加实践课程占比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性,增加实践课程占比和课时,以强化技能实践训练,增强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相关的操作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发展适应力,确保教学适应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
1.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
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真切、生动地学习和体验本专业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职场氛围的情境模拟教学,培养学生交际、案例分析和实例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和市场,培养职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开展“我的网店”专业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深入思考,进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双证融通教学
将电子商务师等级的相关课程融入教学计划中,创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相结合的“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双证毕业,以增强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的竞争力。
3.订单教学
尝试“订单式”教学,开创学生“零距离”和“零适应”就业途径。安排毕业实习生到有人才需求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过后,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就可直接在实习企业就业。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实习和对口就业问题,而且缓解了学校与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压力,更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企业用人得当,不再为二次选人烦恼,学生选择无误,不再为二次就业困扰。
(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构建和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教学评估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制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及信息反馈网络,实现计划管理、网络化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估管理和就业支持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总之,基于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社会需求和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多学科复合型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之胜任各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并能适应和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以解决好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矛盾,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师资的缺乏,又没有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长远规划,加之各个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又相互模仿,难以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从而造成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涉及领域众多,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问题。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没有自己的就业特长,眼高手低,进入企业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导致用人单位不愿到职业院校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是宁愿选择社会招聘或自己培养。这是造成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在供求结构上出现错位的主要原因。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各个职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变动性很大,教学计划性强,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随意性,在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也未达到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要求,经常是每年都要更换教材,教师和学生都难以适应。此外,所开设的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使得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无法全面掌握应有知识,学科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3.师资不足
由于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许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人数也快速增加,但师资力量却极度缺乏。很多非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转岗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这些教师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还有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是经过了短期培训就上岗,然后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进行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近几年来也有许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经历,对企业真正的实践操作环节并不熟悉,也难以把握我国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他们除了教一些基础理论和简单的技能外,并没有更多的经验和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4.教学软件与真实环境有很大差距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职业院校虽然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但大多数只是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软件以供学生模拟学习使用。我们知道,商务行为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如果事先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已经与书本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了,因而难以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模拟软件中的大量信息都是随意填写的,与现实中的商业行为有很大出入,再加上许多实体环节无法在虚拟的模拟环境中展现,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模拟软件的实效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认为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了解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需求,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电子商务行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如下: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各种应用,正确评价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决策以及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将上述内容与企业最新的电子商务应用实践联系起来。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了解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态势,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企业用人需求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并熟悉岗位需求。为此职业院校应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长期培养规划,制定的教学计划应能很好地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2.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创建规范的学科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详细的电子商务教学计划,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通过对现有不同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两大模块。基本理论模块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网络银行、物流基础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模块强调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常用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与支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形成规范性和系统性。教材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要轻易调换教材。当然,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也可以适当调整教材。
3.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
首先,要加大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让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接受系统的培训,特别是对转岗来的教师可以采用到大学进行全日制培训的方式。相信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和持续,教师的师资水平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提高。其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除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外,更应该强化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老师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再次,除了把教师送出去进行培训外,还可以把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专家请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更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快地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尽量创设真实化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并不是靠安装一套简单的模拟教学软件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完成各项任务,更加真实地感受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及过程,为今后尽早适应环境做好准备。此外,职业院校还可采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打造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置身于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四、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方向
一是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植入工作岗位需要的新知识,如电子商务物流、移动电子商务、新商业文明等内容,并在各章后增设案例题。二是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课时比例,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增加技能实训课,减少理论课。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支付的课时可多一些,电子商务法律课时则可少点。三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尤其是相关软件的学习及应用,要让学生多上淘宝网,掌握相关的规则,学习相应的技巧。四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职业品德及工作习惯,鼓励学生创新。五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争取与知名的电子商务学校或企业联合办学。这既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平台,又有利于学生聆听实战型专家的经验教学,同时可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1.既了解农业产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人才比较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人们的消费者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拓展业务渠道,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以来国内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农业及农产品贸易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2.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其次,电子商务可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便利和拉动消费。再次,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因此,电子商务可以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产销模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专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我国历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学生及家长对现在农业需要的人才不太了解,认为农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毕了业就是去农村种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农业高校的生源一直不太受欢迎。为了摆脱这个局面,一方面农业高校要加强宣传,强调其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改革现有专业结构,增加一些和网络经济时代紧密结合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就是其中一个专业。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既可以为广大的农业高校吸引更多生源,获得竞争优势,又可以解决新兴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应用后所出现的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因而,培育顺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时代所需要的技术加管理型的大学生,是我国广大农业高校所面临一项紧迫工作。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成为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促进农产品资源要素的流动,降低交易成本,赢得资源配置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农业高校吸引生源,保持长远的竞争力。
二、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开设电子商务的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以前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拓展而来,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或数学学院,强调电子商务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的构建和后台的维护,重点培养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设计的技术人才。二是从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而来,这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分别在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主要偏重于网络环境下的商务应用,如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网络营销策略等。电子商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专业,与计算机科学、物流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企业或农业龙头企业输送懂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人才、懂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快速应用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农业高校应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及本身特色,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在农业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强调农业和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农业”的典型特色,在课程设计上,不仅使学生掌握一般电子商务的知识,而且要强化涉农课程,开设农业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农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要为建设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三、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方向定位不清晰
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一般电子商务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很大,这是由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因此,一般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体系,不适合农业高校,农业高校要突出自身的行业优势。在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上,农业高校首先应强调“农产品网上贸易是其电子商务专业的方向、网络技术、系统开发技术是工具”的准则,加强网络技术、系统开发技术与农产品网上贸易的结合,加强二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整合,农产品网上贸易是现在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技术、系统开发技术是农产品网上贸易顺利进行的基础,网络技术、系统开发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农产品网上贸易的服务质量、物流管理水平等。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既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又懂电子商务技术和系统开发,同时又适合现在农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好
虽然电子商务已发展多年,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和农业结合的研究目前还比较浅显,国内农业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很多农业高校没有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培养专门从事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只是将一般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照搬过来,没有经过加工处理,体现不出农业电子商务的特色,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大拼盘。如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教材都是其他专业现有的,而不是专门根据农业电子商务的特点来设计。二是课程安排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必要的农业领域的案例教学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现有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调派,通常阅读以往出版电子商务的教材来讲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缺乏对农业和电子商务的深入、全面了解,使得不少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往往按照原有的教学经验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只能片面完成单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法系统地向学生传输农业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另外,由于教师比较缺乏农业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很难将农业企业案例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融合。
4.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未能很好对接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较大。虽然农业高校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多年,但相对于金融、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较低,企业需求与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四、改进和完善农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农业特色
农业高校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走上农业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农业电子商务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利用电子化手段开展的电子商务,是行业增值服务和商务平台的紧密集成,充分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传统农业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2.加强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实践
农业高校可以构建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脚踏实地,逐步提高,要让学生动手体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流程的基本概念,如网站设计实训,可以安排在随堂教学时间内,但主要是在第一学年的实践学期进行集中训练,要让学生动手训练电子商务技术与业务技能,如电子贸易流程模拟操作、SQLServer 2000数据库、JAVA项目实训的训练等,要强化学生动手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能力,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企业信息化平台应用的训练等,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3.巩固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突出创新性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电子商务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电子商务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但由于受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不合理,依然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课程体系结构,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
1.变“老三段”式的课程体系为“新四类”式的课程体系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业务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分析,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遵循高职高专教育学习规律设置职业素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
(1)首先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并以此确定“职业能力课程”
要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确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如确定第一岗位为助理电子商务师、网络应用师、单证员、报关员等;第二岗位为电子商务师、网站运营主管、高级业务经理等。根据第一岗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职业能力课程”,如《电子商务实务》,介绍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电子商务实用技术基础、网上支付与交易安全、企业站点建设、网络营销、网上购物与网上开店、客户关系管理等知识;《报关实务》,介绍海关的基本知识、货物报关基本知识、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电子实务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进出口税费的征收、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以及保税进出口货物、其他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运输工具及物品的报关程序等内容。
(2)根据“职业能力课程”的要求设置“专业知识课程”
为了顺利完成“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设置“专业知识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货币与网上支付、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网上销售与营销策划、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律、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挖掘、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案例等知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根据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选择零售业、农业、国际采购及国际贸易业、政府采购、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服装业及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剖析现实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展各类案例分析,从多方面研究企业在网上的商业活动,为综合学习与掌握电子商务理论、融汇各方面知识提供有效的途径等。
(3)根据“专业知识课程”的要求设置“职业素质课程”
为“职业能力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职业素质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互连设备与技术、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概述、计算机账户和组的管理、利用NTFS管理数据、Windows中实现安全性、Internet信息服务器、配置DNS、DHCP和WINS、配置打印机、将基于Windows 2000的服务器配置成路由器、活动目录和网吧的组建等知识;《C语言》,介绍计算机语言的功能、分类,C语言的结构、构成、特点、上机步骤;介绍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输入/输出函数;介绍算法、结构化程序设计和模块化程序设计;介绍数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同时,结合丰富的实例讲述文件的使用方法等等。
(4)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设置“拓展课程”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毕业后第一就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还要从学生的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的第二岗位,以及今后发展做好基础性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因此,要设置“拓展课程”,如《企业管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市场营销》,介绍市场营销理论、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竞争策略等知识。
关键词:
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低,就业的综合满意度也很底,人才流动比较频繁,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程体系,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能够健全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角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全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来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经济、管理、营销和信息技术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涉及,但是都没有深入,按照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通才,而不是社会所急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商务并未融合。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既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又具有商务经济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两种知识灵活地交叉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这种特征就决定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内容,既要包括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同时也要包含与商务经济相关的课程,并且这两种要能够很好地融合,但是实际上,这两者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孤立的、分离的。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学习技术,没有能够掌握系统营销理论;另一种是以商务类为主,学生只掌握了传统的商务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从事商务活动。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开设的课程没有特色,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都要开设一些,但都没有深入,培养的学生是“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没有自己的专长,毕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这对于以培养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说,尤其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确,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型、商务型、技术+商务型,因此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比较混乱,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没有系统的科学规划。课程设置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一般都会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程序设计、网站开发与设计、物流管理等课程,既有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又有商务管理类的课程,但都涉及不深、不精,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特色。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完全没有概念,不能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所必需的专业核心技能,更谈不上创新应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课程进度安排也不够合理,通常都是在大一、大二安排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较少涉及电子商务理论类课程,只是在大二下学期才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这一门课程,而在大四,学生又开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和找工作,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的时间只有大三一个学年,学生在短时间很难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不能应用和创新。同时,一些应用型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课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意照搬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随意进行拼凑,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安排顺序也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受限于教材。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比较快,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的重点也不相同。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系列教材版本很多,编写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比较混乱,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学科体系还不完善,教材包括的内容不统一。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选择教材时就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是选择大部分高校都选择的规划教材,还是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这样就束缚许多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传输给学生新的知识和观点,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现有教材中比较偏重于传统的理论内容,实践操作内容比较缺乏,缺少相配套的实训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许多核心课程,其教材内容差别比较大,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相互之间还存在重复和冲突。这些都给任课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既包括课程内的实践操作环节,也包括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实训)课程,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施行操作或是仿真模拟,对电子商务知识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但是现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大多是课程内的实践环节,课时较少,缺少综合性的模拟实训课程,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大多数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宽泛,没有结合电子商务岗位工作的实际,针对性较差,因此也就不能起到实践操作锻炼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学院的特色,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按照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以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突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可以体现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一致,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将电子商务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以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3.以应用特色为主线。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用型特色,突出应用,强调实践,因此,必须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应用特色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于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职业能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对电子商务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把电子商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1.将技术与商务融合,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要把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两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确定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时,既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要包括商务管理的系统知识。其次,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需要依靠技术来实现,在确定具体的课程时,并不是把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和商务管理类的课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确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此确定所开设的课程。最后,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地方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据此确定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2.确定明确的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定位,设置课程结构。
确定课程结构时,围绕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依据社会需求导向,满足学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对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科学的学科分类和分工规律,制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数量、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注意纵向课程结构符合认知规划和逻辑顺序、横向课程结构的学科融合和交叉,进行课程优化,避免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重复。
(2)确定灵活、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其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根据要求构建其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灵活的教学内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3.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材一般都是选用普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但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迅速,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外,更需要在教学中反映出电子商务学科理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发展,保证能够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编写的电子商务教材虽然有利于电子商务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对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行业实践技能的知识非常不利。在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中,必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电子商务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要能够实现学科知识与行业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最直观、最新的行业发展素材,可以将课程特点与本地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组织专业教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与其他高校合作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精品教材和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应用型电子专业教材建设的滞后问题,使教师教学能够有相应的依据。
4.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实践性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具体实践训练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及拓展,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具体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层次地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顺序分为电子商务专业认知实践、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这种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按照认知逻辑顺序理解和掌握实践知识,持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将会极大地增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坚争,健全.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2]张佩.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一、学校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或高职院校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且办得红红火火。而中职学校有已开设或正在想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了生存先挂牌招生,其教学计划却未经过调研制定的,或将高校的教学计划copy过来用。学生招进来了,但还不知道电子商务是怎么回事。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失调。技术与商贸的课程比例究竟为多少,笔者认为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定。但中职教育的电子商务专业应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只有将电子商务本土化才能办好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将“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本质”的内涵溶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
二、师资方面
我们可以将国内需要学习电子商务的人员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IT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他们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者,我国电子商务的积极推动者,对Internet、计算机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十分了解,但是需要积极地充实商贸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是企业的决策者和各级领导,他们是推广电子商务的核心层,其领导的企业或部门将是电子商务的最终用户和受益者,他们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知识,但是需要迅速了解电子商务涉及的其他领域的最新技术;
三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电子商务有着极大兴趣,满怀希望涉足电子商务知识领域,他们需要在学校学习期间系统全面地学习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
四是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不同领域的有关人员,由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技术面广,无论是计算机、网络通信、金融、物流、安全、税务、法律、外贸等等,对于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跨学科知识的补充尤其重要;
五是普通百姓,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互联网的了解,从电子邮件到电子货币的基本使用,都是需要学习了解的。所以,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师资组成应是一个综合体。
这些老师其中一部分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等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评价电子贸易时机,知道如何签订支持电子商务的贸易合同;了解如何建立支持电子商务的财务会计构建;做到同时精通企业管理和通晓技术。另一部分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构建销售和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懂得如何评价各种电子商务工具,如:http服务器、安全交易软件、防火墙、数据库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方面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其专业如何建设,课程如何设置,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国内外教育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建设。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在商业贸易、金融等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商务信息搜集与管理、电子商务结算、运输、保险、报关等工作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具有商品推销与广告策划、商务信息处理和较好的外语能力及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从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考试、全国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考试方案要求,笔者认为应以运用、熟用所学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致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
(一)商务运作。包括商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与商业企业有关的知识。所涉及的课程有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
(二)信息技术。包括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数据库技术及商业数据分析等知识。所涉及的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三)计算机技术。包括程序设计、应用软件及相关硬件知识。所涉及的课程有C语言、VB程序设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网页制作等。
(四)网络技术。包括网站建设、组网技术、网络管理等知识。所涉及的课程有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Novell、网络管理等。
技术课程与商务课程可以通过课时比例调节,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应该较高。在中职教育中关键是实训教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职教育成功与否主要看实训是否到位,实训教学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
四、电子商务专业对课程的要求
1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需情况分析
1.1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目前,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互联网+外贸”新型贸易方式的提出,大量的传统外贸企业和传统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因为已有的传统人才不能适应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岗位工作需求,加上跨境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速度,导致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的短缺。所以,要响应国家的政策,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实现“互联网+外贸”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1.2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特征
跨境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人才和传统的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有比较大的差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具备电子商务相关知识,懂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知识,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务交易,还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和一定的外语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种素质要求很高的复合型人才。
1.3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供给现状
面对如此旺盛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早已纷纷开始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高?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纷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人才的培养,但因为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的矛盾,导致跨境电商人才的供给还是严重的不足;另外,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进行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但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合理,使得大量毕业生不能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给更加不足。
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清晰
一些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清晰,他们以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一样,觉得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差不多,所以就按传统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来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导致了跨境电子人才只具有传统电子商务人才的技能。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技能和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缺失,培养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符合岗位能力的要求。
2.2 缺乏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师资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下的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已有的跨境电子商务老师基本都是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大部分来源于各大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或本身的电子商务专业。他们精通现代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理论,具备国内各种电商平台实际操作经验。但往往都是缺乏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也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新的商务模式,他们以前没有学习过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他们对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一边自学一边教学,这导致授课内容更多地依赖教材,这种授课方法不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会使学生局限于滞后的教材内容,导致跨境电子商务授课过程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2.3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很多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并没有科学的课程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就基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直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里加入了一门跨境电子商务的课程,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就只是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集中一个月32个课时的培训,培训完后就考取一个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证,这样就当是完成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了;没有系统的外贸知识、国际物流知识、商务外语知识的学习;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跨境人才也是不符合跨境企业的人才需求的。
2.4 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不断成熟,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做得挺不错,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校企合作或是淘宝平台都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是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还是主要是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短缺。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实践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校企合作极少,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很多自己都还是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好的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合作方式,所以很少与高校合作。只能是通过一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实践,如:敦煌网,速卖通,whis,但这些平台又不像传统电商的淘宝平台,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要过这些平台来进行实践和教学,难度比较高,因为这些平台实践起来要涉及到国际物流,平台结算,资金流转,货源发货等问题;所以,很难进行。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
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技能人才输出阵地,首先要深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 、企业进行细致调查 ;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技能要求,再?M行合理定位,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应是拥有基本的电子商务网站操作技能和知识,能熟练操作电子商务平台;还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具有娴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跨境电子商人才。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确定人才培养的任务,目标和任务确定后才能培养出符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3.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具备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老师都已经具备电商的知识,要加强他们的外贸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安排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跨境电商企业,外贸企业挂职实践,也可以邀请一线跨境电商企业或外贸资深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同时鼓励专任教师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创业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3.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依据,根据不同岗位技能的要求来确定课程教学体系。比如,一笔交易会涉及到客服的沟通,订单的操作,货物的物流配送,货款的支付等过程。那这个流程下来就需要具备:商务英语的沟通交流技能,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国际货运与通关报关知识,国际支付知识,根据这一业务流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来设定课程体系,这样构建的课程体系就可以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能具备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
3.4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5501
1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继资讯获取、休闲娱乐之后的又一重要互联网应用,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2009年6月,中国网民达3.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5.5%,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8.3%。随着网络普及,我国将进入全民网购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网络作为产品销售平台。而随着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普及、在线结算、配送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已进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时期。电子商务不仅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更是带动了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支付渠道、网络营销、网络广告发展,由此催生了专职网店店长、网店装修师、网络客服、“网模”等一大批新兴职业。我国许多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商务与网络商务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一些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外,还包括许多传统行业和企业,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这就需要大量电子商务人才,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应用电子商务,从而也将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尽管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当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人才满足率并不高,就业率低于普通高校其它专业就业率。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毕业生却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直接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折射出我国高校教育在该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高校急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从企业的切实需求出发,改革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定位不清,进度不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外,一般都由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等课程组成。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具有大而全的特点。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都有涉及,但都没有学精。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系统设置应围绕某条主线来进行,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关资源合理安排课程,突出特色。此外,课程进度安排不当,一般大一大二学习的是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及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大二下学期开始逐步涉及极少的电子商务理论课程,等到大四的时候,学生基本进入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和实习阶段。总体上,学生实际学习电子商务的时间并不多。一般大一大二是大学生大学学习的黄金时段,求知欲强,课余时间相对充足,但许多高校在这一阶段很少涉及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此外,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照抄照搬拼凑课程,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编排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3.2 课程内容滞后,实践环节缺乏
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向、技术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而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教材编写却跟不上经济发展,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缺乏有效整合和渗透。电子商务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不符,许多教材大而全,内容空洞,实践性不强。如电子商务管理,国内教材大部分如同大杂烩。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陈旧不实用的课程内容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作为新兴专业,目前许多学校存在对电子商务投入不足的问题,电子商务教学条件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些院校缺少电子商务实训室及高质量的电子商务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一些电子商务模拟试验室建设质量低,过于简单或者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缺少具体的实践项目、方法及评价指标,没有达到素质训练的目的,体现不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与现实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
4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4.1 明确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进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09-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都将把电子商务当作其发展经营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需要一大批既掌握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商务知识,又能熟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然而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性的、有权威影响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电子商务教育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受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权威影响力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针对电子商务岗位及岗位群,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岗位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由此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划分成商务和技术两大方向,使其在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中更具有针对性,为达到此目标,需要着重解决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等四方面的创新:
1 专业知识结构的创新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
1.1 电子商务的基本职业能力
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方向,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电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购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网络商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知识。
1.2 电子商务的综合专业能力
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对知识的整合,在技术与商务的相互渗透中形成整体性观念。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相互沟通和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商务和技术两个方向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商务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络采购与营销以及网络编辑管理等方面,而技术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以及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
1.3 综合素质能力
除应具备以上专业能力外,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最终形成完整电子商务专业架构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1)社会素质
社会素质对后天引导个人成才方面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注重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不平衡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定位有更深地认识,为专业应用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通过对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
1)构建多种实践模式。为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达到1:1,实践教学可采用认识实训、教学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模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2)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使其与专业理论教学相吻合,形成完整统一体。可实施的实训项目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网页设计实训、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设计实训、电子商务网站技术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网站建设与网站维护管理实训、网上金融与电子支付实训、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3)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单独或小组完成一份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形式包括市场调查、网页设计、创业计划、网站推广与策划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4)努力增加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是综合性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锻炼和提高。安排到工商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熟悉企业营销活动的具体运作,充分印证所学知识,提高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5)突出实践教学考核地位。强调实践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课内实践应成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
3 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类繁多,除了要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具体行业的专业定位,最终要做到“基础+核心+特色”三者为一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体系引导下,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领域,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大多采用简单的“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进行专业的系统开发、维护与管理,又不能专业的开展网络营销、电子贸易、企业管理,既不适合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又不适合传统企业;既不适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领域需求。这种万能式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精通,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性差的直接原因。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是以为社会服务为目的,首先应明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业定位。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IT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他们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者,对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十分了解;二是综合管理类人才,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层,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知识;三是商务类人才,他们对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极为熟悉,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所以对他们进行跨学科知识的补充尤为重要。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应该将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在商务型人才的培养上。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学院同样也可以做到,这就体现不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2)对于综合管理类人才,企业绝不会让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担当企业决策者的角色;(3)由于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企业目前最短缺的就是应用型人才,即商务类人才。
4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素质,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下,加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创新、职业生存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会逐步地体现与形成。
4.1 知识创新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实践。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在相关电子商务公司或部门顶岗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等;同时作为老师,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将日常生活实践技能融入到教学和课下的交流,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交融。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思考问题。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也是当务之急。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在教师不预设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
4.2 职业生存能力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多证书”制度是很好的改革模式,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职业资格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但需选择社会和行业有较高认同度的认证,如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5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应从专业知识结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明确核心课程体系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应摒弃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电子商务在我国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