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8: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信息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学学习心得1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我的学习后的体会如下: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4、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职前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培养学习。对于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数学学习心得2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足以说明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生活中学数学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莫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我们要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未有过后悔药。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于数学中学生活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理财、购物、比较大小等,无一不用到数的运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深远而非比寻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因此,于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数的内涵,运用数的外延,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也从中学会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题及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及创新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使我们终生受益。
数学学习心得3《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的课程已经结束,很高兴能够得到信息系主 任朱老师的悉心讲授与耐心指导。
应用矩阵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以越来越普遍,矩阵论已经成为最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分支之一。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来说,矩阵论变的尤为重要,许多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都要用到矩阵论的知识,象我们的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有限元》。
此书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知识”读起来还是蛮轻松的,因为大部分的内容已经在本科阶段的《线性代数》里面学过了,再加上考研的时认真复习过。也许觉得前面的轻松,学后面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有些放松,结果是过了几节课后就感到书上的内容是越来越生僻了,有些东西太抽象,读起来枯燥,难以读懂;它比《线性代数》更深入,难度大多了。还好及时调整,勉强跟的上课,当我认真去学的时候,感到书上的东西还是蛮有意思的。把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连贯关系搞清楚的时候,那是一种惬意;当你把书上一个看似很难的题目弄清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征服感、胜利感、甚至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本人自认为第二章最有意思,也是学的最好的一个环节,从相似对角化到相似Jordan矩阵,再到Cayley-Hamilton定理、上三角矩阵、上Hessenberg矩阵,如果把它们的相承关系及应用条件都弄清楚了,那么这一章也就算学懂了。
读完《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感觉学的还不够,以后还的加强学习。最后要感谢朱老师的教导。
数学学习心得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习心得5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89-01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词: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等等,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的使用阶段,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尤其是在校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使学主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促使整个教育的内容、方法、体系、模式发生巨大的变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此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广泛提高,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地区信息技术课已列为必修科目。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尽快探索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捷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为学生轻松地学习信息技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实施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单纯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学生只能死学死用,不能达到熟练掌握技巧的程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有自己专门的上课环境和专用设施。它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仅仅通过讲授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它必须要通过实践才可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实践时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少的,所以就需要学生从心里去掌握知识,这样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如何使学生自发地去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呢?这就是我在讲课时提倡的“自主探究”方法,即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整个学习过程要开放、自由和宽松。教学中我积极利用自主探究法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呢?我主要从三方面人手:
1、预习及自学:预习是事先对所学知识的简单了解。之所以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就在于使学生在讲课时能够跟上节奏更好地节省上课的时间,并且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对于“自学”,是指学生在预习的同时不仅仅只学书中的内容,同时在遇到疑难同时,能够根据书中的讲解,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疑难问题,例如,上网搜索知识点,互相探讨学习难点。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得出结果,通过自学使学生充分发挥动手的能力,掌握各种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比老师单纯地讲好得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67-01
自信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它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对于事业的成功,它比什么都更有效。”这话告诉我们: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这种心理品质应该从小培养,从家庭起步,在学校发展。”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可是,现在的孩子意志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稍遇挫折和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一部分学生在人生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已经丧失了自信。那么,应该如何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呢?
一、以心交心,开启学生的“心锁”
爱心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也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础。那些失去自信心的学生往往远离群体,自我封闭,孤雁独飞。作为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对待这些孩子,主动亲近,热情帮助和尊重这些孩子,善于倾听和留意他们的困难,及时地给予帮助。让教师的爱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封闭的心扉在教师的爱心浇灌下逐步开启。我经常与学生谈心,问及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及教师的讲课方式时,他们中一些人讲到,老师不考虑他们的理解水平,以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方式讲课,他们在课堂上觉得很无助。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课程的讲解是面向全班,而不是班里的个别学生。其实在任何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而单纯按平均学习水平给班级上课,这会出现教学超出某些学生而低于其他学生的问题,即有的学生觉得简单,有的学生却听不懂。对这些被我们教师忽视并且学习落后的学生而言,把理解课程当作目标是不现实的。于是,这些学生多数有意、无意地树立一种保全面子的目标,想方设法不要丢脸。
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不愿上学,父母强行将他送到学校,她就是不进教室上课,一人蹲在墙角里发呆,从不愿意与别人玩耍和交谈。看到这种现象,我决定与她谈心、给她讲一些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与她共同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从此,她慢慢地变了,变得热爱学习,喜欢和人交谈了。
二、找准优点,提供机会和创造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有时被不如意或失败遮住了眼睛,看不到自己神圣的闪光点,从而失去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开导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学习成绩不好的,那就让他到运动场上一展雄风;体育处于弱势的,那就让他到舞台上一展柔姿,胆小的孩子,那就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去干,在课堂上指名要她回答问题,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快乐,那么他将会越来越自信。
三、评价激励,让孩子充满自信
如果教师经常夸学生“聪明”、“能干”,他就会认为自己很不错,什么事做起来都有信心。如果经常说孩子是“笨蛋”、“傻瓜”,他就会认为自己很差,做起事来信心不足。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特别尊重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常常用老师对她的看法来评价自己。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并非每个学生都聪明、漂亮、能干,教师更不能以自我的喜恶来评价学生,应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对待每一件事,给予孩子具体、及时、恰当的评价。 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激励的评价,并提倡寻求不同的想法;批改作业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醒目的批语:“做错没关系,只要是你自己认真思考出来的,你就是最棒的!”“你全作对了,你真行呀!”“你的这道题做得真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在他们独立解答问题时,主动到他们跟前帮他们理清思路,作出启发、引导式的评价。现在,作业本上总能看到他们一题多解的整洁作业。课堂上总能听到这几个同学各持己见的辩论。由此可见,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
四、不要让学生感到为难
有些教师以为学生时不时地需要被羞辱一下才能学会正确地做事。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实在是不可取的。许多学生已沉迷于避免失败的策略-既逃避了困难又保全了面子的策略,这类保全面子的策略。
一、巧借信息技术,设疑激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设置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小问题,由于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同学们知道的相关知识很多,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我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
“我知道1年有12月。”
“我知道1个月有30天。”
“不对,有的月有31天。”
“我还知道1年有365天。”
……
看到同学们知道的知识那么多,我一边赞赏,一边又追问,“你们有谁知道年、月、日的时间长短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吗?”
这是个有关天文学的知识,对于小朋友们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个个都睁大眼睛望着我。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宇宙中三个星球运转的情景:年、月、日的时间长短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运转规定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总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定为一年,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日。
同学们被生动的宇宙情景深深吸引住了,一个个直点头。我趁机介绍了互联网的作用:“这个知识,老师是从网上查阅到的。互联网就像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如果你掌握了快速、准确地获取资料的方法,你就可以轻松获取许许多多的知识。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台电脑,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从网上学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一个个都情绪激动,跃跃欲试。我先请有上网经验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从网络上快速获取知识的好方法。有个学生说:“我想用百度搜索年、月、日知识。先找到百度网站,然后输入想要搜索的信息的名称,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网页。”另一个学生介绍说:“我以前是用360搜索的,因为它是中文搜索网站,很方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介绍自己的上网经验。接着,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的年、月、日的知识。
二、巧借信息技术,妙设悬念
判断平年、闰年是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在网上先收集1992年到2004年的各月的天数,并且整理成统计表。在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二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而且其中有规律。我便请同学们猜一猜:2004年后面的闰年是哪一年?并说出猜测的理由。在统计表的帮助下,每4年出现一个闰年的规律非常明显,大家很快都猜测出下一个闰年是2008年,并且得出了其中的规律。
接着,教师可让大家设计一个方法,怎样根据年份很快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同学们思维活跃,有的提议:“用加4、减4的方法来判断。先找一个闰年如2000年,那么2000+4,2000-4就可以判断2004年、1996年一定是闰年。”还有的说:“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来判断。如果正好除完,就是闰年。如果有余数的,就是平年。”……
对于这些方案,教师可不作任何表态。然后建议大家从统计表中选一些平年和闰年,实验验证一下,这些方法行不行。最终通过实验,得出了大家都认可的方法:用年份去除以4来判断平年、闰年这个方法比较好。
接着,同学们运用自己设计的方法来判断一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师在出题时,可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一些与该年份相应的大事,适时地融入思想教育。比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遭洗劫焚毁,今日仅留遗址公园。1900年这个惨痛的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根据计算,很快得出1900年是闰年,而课件却显示1900年是平年。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对课件的答案表示怀疑,说是老师的课件做错了。有个同学提议:上万年历网站查一查,1900年的二月到底有几天。在他的提议下,同学们纷纷上网查询,发现1900年二月有28天,1990年是平年。一位学生大胆地提问:“老师,刚才我算过,1900是4的倍数,为什么它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呢?”面对大家的困惑,我适时地用课件动态演示:闰年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没有发现啊!我们居住的地球饶太阳旋转一周实际上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我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可是这样,每过4年大约就要多出24时,也就是一天了,所以每过4年会出现一个闰年,闰年为366天。但是因为5时48分46秒不够6时,多算了11分14秒,经过100年后,就会多算1100多分,差不多是1天左右的时间,还是有很大的误差。为了更精确计时,又规定百年不闰,4百年再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新课改下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表扬,少批评。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点,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朋友、谈心,进行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学、爱学、想学,在教师的关爱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2.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去学习。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中,学生会不断总结学习方案,实现自主学习的飞跃。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应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新颖性、启发性,实效性等,都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主动将所学数学知识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也是一种主动学习,它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在自主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充满信心来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要从依赖别人走向自主独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答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于思考,敢于疑问。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他们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培养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 意,即是自我的意思. 识,就是认知,认识. 意识是个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借助于整个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 因此,意识首先是一种认知结构. 人一旦有了这种认知结构,在外界事物作用下所产生的感、知觉等信息,都将与它发生联系,引起熟悉感或新异感,并对这些信息作出意义的判断和取舍等选择. 因此,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不应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习才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 经过实验,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有主动承担学习任务的意识
意识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和各种认识过程密不可分,它总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过程形成,而它一经形成又总要参与每一个过程,使它们带有理解性. 因此,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生活,用数学的语言去参与交流,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地丰富学生个体主观世界(意识)的过程.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认识到经常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更易产生丰富的主观世界,他们对学习常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因此能主动承担学习责任. 几年来我在“预习——成功”思想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并完成下面任务:1.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勾画下来,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 2. 把你认为需要同学或老师帮助的问题写下来.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有助于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伴随着这种体验,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及责任感便悄然而生. 如:教学“公顷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在完成上面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交流,经过交流他们获得了三十多条有关“公顷”的信息. 如:
1. 北桥中心幼儿园的面积约是1公顷.
2. 北桥小学操场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两个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3. 苏州乐园的面积是94公顷.
4.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0公顷.
5. 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公顷……
以上信息来源于生活,有学生的亲身感受,是既形象又直观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而且,当课堂学习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时,学习的效果和兴致也达到了极佳状态,同时愉快的学习体验也激励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储量丰富、内容多样的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品质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仅有的教材内容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能够随时随地的被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且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巨大的储备空间,在学生信息技术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1、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教学计划对需要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范围进行明确,缩小资源搜集的范围,选择针对性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外,除了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以外,还要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分类,确定选用资源的类型。例如有的资源是涉及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有的资源是涉及到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等等,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划分。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也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以选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Office软件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示操作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的应用。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
确定好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之后,教师就要着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收集。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数据库等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将这些教学资源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其中找到符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无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能力整理和设计出符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和参考书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扫描,制成相关的教学视频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文学可以欣赏,数学其实也有其本身特有的魅力,也可以欣赏。让学生来“欣赏”数学,激发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树立信心。
1.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发展的广阔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知识分为人文、数学、科学三大体系,数学是独立的一门学科。今后不懂数学的人势必寸步难行,在21世纪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每一次对比都必将引发一场数学教育的改革潮流。如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先于美国发射卫星,给美国数学教育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如多国部队的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等许多方面都应用了数学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明白数学是立身之本,事业之基,以此来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2.倡导学生从生活背景中去理解数学。有些数学公式具有深刻的生活背景。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某些数学公式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经过这样的激发,如再由此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将步入数字时代的前景,势必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胃口大开,信心倍增。
二、在质疑中构建自信
数学教学中会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或答错问题时,不少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言语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加有责备,情绪中含有烦躁等情形。这样做容易让学生在体验失败的苦果中走向心智的封闭,从而情绪低落,丧失自信。
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他们;当学生的回答短路时,教师要耐心的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启发学生找出答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适当地表扬鼓励。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想方设法去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抽象为具体中增强自信
数学教材的内容,表达形式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由厌学进而信心丧失。教师要注意到这点,要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让数学问题通俗化、生活化、娱乐化,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亲切感。
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人用了“多米诺骨牌”的例子,当然很经典,但一个类似的例子学生更熟悉:马路边上整齐的摆放着一排自行车,假设每辆车间的距离符合这样一个条件:若右边一辆自行车不小心被撞倒,则左边一辆也一定被右边一辆撞倒。试想,若右边第一辆自行车不小心被撞倒,那么其余的自行车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全部被撞倒。教师在肯定学生地同时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全部撞倒?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究、交流,很快就会得出答案。教师此时可借机切入话题:我们的数学家就是根据类似于自行车被撞倒的事例,总结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归纳法。学生顿时感到,这个例子十分简单,看来数学归纳法并不深奥,我们一定能学好,从而信心大增。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若多从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处理教材,我想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提高。
四、在变更问题中稳固自信
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一般的基础知识,希望经过努力,去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但他们都常常忽视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次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教学内容过少或过多,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产生“简单的不愿做,难一点的又做不出来”这样一种非常被动而又尴尬的局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知识去“跳一跳,摘到果子”,稳固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猎新”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上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他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底下钻来钻去,学生手忙脚乱。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从问题中引出平面图形。
本课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