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物理学习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一、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

(一)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是间能够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案是在具有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是适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的学习活动计划,它的学习效率较高,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等。

学习方案的基本性质是:它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计划。它与日常所讲的学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习方案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则与调控。学习策略是学习理论通向学习实践的桥梁。学习理论以一系列学习步骤生动具体地阐述了抽象的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有效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展现了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学习策略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只有将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是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动到学习中去,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具体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策略就是学生在观察、实验、质疑、释疑、总结、反思等过程中,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的策略。初中物理学习策略以现代的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和调控学习过程等。

二、探究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案和策略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轻学习、重传授的思维方式,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观察实验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观察。

例如,我在讲授阻力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说明小车停止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在课堂上安排了演示实验。分别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并在桌面上放置了光滑程度不同的三个表面。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三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何不同,这三个表面有什么不同,提供了小车运动的什么不同的条件等。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由我来为他们解决问题,进而加深他们对阻力的理解。通过类似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习策略所起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对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分析,使策略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时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策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两个学习策略,供学生研究和选择,第一个是参照课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个是找来两只铝制牙膏管,将其中一只牙膏管直接扔进水中,将另一只牙膏管做成小船的形状,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对比,我发现,第二种策略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根据学科特点,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这是对学习策略的优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边观察,边总结,边思考。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反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老旧的学习方法。而应该在实验结束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最终得到结论。

(四)巧用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物理学习的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合理利用网路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恰当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提高教学的立体感、直观性和动态感。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补充和拓展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音调、响度和音色”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很难找到各种乐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但是在互联网上寻找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另外,利用相关软件演示乐音和噪声的不同波形,可以直观地看到其振动的规律性,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掌握效果较好。

(五)发扬民族,尊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差异性

物理教学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地位较低。新课程理念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意识的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而是学习活动中独立的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在情感上与学生达成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物理教育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结语

初中物理学习中方案和策略的选择和建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思维、积极行动,并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使物理学习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管建祥.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学习方式[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5).

篇(2)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推理严谨周密, 知识的应用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充满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非常高, 能自觉地学习物理.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大,同时由于学生对所学的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得不透彻、掌握也不牢靠,在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时常常遇到困难,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挫折感,尤其是在物理练习和物理考试中连连失败,使得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对物理学习由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地学习, 进而发展成不愿意学习物理,失去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放弃了物理学习.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我们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如何发挥实验的概念教学功能呢?

简单地说应该注重实验过程的严谨性,以及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对比.“比较法”是物理学进行科学研究较为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学生初学物理的初中阶段,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辨析物理现象、概念中的异同,能够促进新的物理概念生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物理知识.

例如,“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在实验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

实验观察:“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

控制变量:要保证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必须要突出主要因素,比如上述实验主要应突出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

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引导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而主动去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的特点在经过认真分析之后主动制定学习策略并在实际的学习中反复使用来提高概念学习效果.

2运用“比较法”,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初中物理概念多,不同的概念都具有各自本质,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些非本质的表象往往容易模糊学生的视线,导致了混淆,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概念间的联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有些同学更极端,认为 “压力就是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A物体重15 N,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7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

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并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

3联系生活、对比生活建立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但是大多与生活有联系,或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教学,将一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常识联系到一块,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例如,“电压”这个概念,从其本质上看该概念与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不过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交代,而是单刀直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更说不出它的物理意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从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得出水要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引导学生从电路、电流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进行类比,建立概念.

4循序渐进、拾阶而上

物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将“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上升为“规律化”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学生学习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学习过程中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从“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混乱和变化,从中探索一种有序的规律,实现现象与意义上的和谐统一,总结出结论并用来解释物理现象,实现对直接经验的超越.

篇(3)

我国古代就主张“授人以鱼,勿如授人以渔”。而今社会也开始重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为了培养独立、创新型人才相继进行着教育革命,“教会学习,授以方法”以成为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备获得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构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自主学习模式实施的前期,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过渡并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潜学习,使学生做到想学、能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把“动员和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策略,是因为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漫长发展并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法的随时指导应是贯穿于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因此,教师要善于随时鼓舞学生学习的斗志,并适时地将教法与学法有机一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自主学习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时,有了精神和智力上的双保险,已经有了“会学”的资本,才能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以极大的毅力和恒心把自主学习的细节落实到自己每天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去,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坚持学”。所以我们说,“动员和准备”策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全过程的一件重要法宝,一定要依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给予明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方法策略的传授,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安全的,有正确方向指引的。学生才能从这样的指导下,逐渐地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自学能力提高的阅读策略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文本材料仍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教科书、学习参考书、练习用书……大量的学习材料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的。教给学生阅读的相关方式方法对其自主地对学习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有重要意义,因为实用阅读策略有利于学生自己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率。

1 预测内容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粗看文章结构,然后阅读完某一段落后,先暂时停顿,在进行下一段落前预测作者接下来可能会怎么写,然后再继续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并尝试解释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2 寻找中心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寻找段落、文章的中心句段掌握各段落层次关系的方式使学生明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

3 做内容摘要

教师要时常指导学生通过将学习内容中无关多余的部分去掉,对相似的内容进行归纳的方法,来获得所学物理知识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方式。

三、 自学能力提高的探究学习策略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而在初中阶段,主要以实验形式培养形式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一下工作:

1 发挥物理学史对探究式学习的启迪作用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规律、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这能够丰富学生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如,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结合“斜面小车实验的现象”(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就越远),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运动物理所受阻力为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是如何有力了二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运动的理论(物体受力则运动,不受力则静)的,而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了多位哲人、科学家的经验,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并且教师还要特别指出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的结论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关系定律也不能由实验证明,它们都是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观、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能对“科学探究”有大致的认识,能正确看待“科学探究”而不必惧怕它。

2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56-01

自主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自主学习策略的选择密切相关。物理教学中,通过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组外力(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法获得新知。体会物理知识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是培养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阅读材料、理解知识、思考问题、发现质疑,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疑难困惑中产生质疑,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在探究研究中升华兴趣,为知识内化、合作交流创造积极条件。创设自学的教学情境,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就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能做的老师决不去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索、发现,促使其在旧知和新知之间的不断碰撞中激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一段视频中,两艘轮船在并排快速行进的过程中,当它们靠的很近的时候,突然相撞在了一起,发生了撞船事件,事故的原因与船速和水速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结果科学家们答案各不一样,请同学们给科学家们当裁判,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纷纷阅读材料寻找方法,设计实验验证,有一个同学想起了小时候用小麦杆吹豌豆的悬浮现象,于是用饮料管和一个小钢珠做了类似实验,非常形象。既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知识,又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二、走向生活自主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倡导“依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注重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中来。在自主探究中,问题的提出、猜想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要有一定的经验做铺垫。而我们现在学生,大多脱离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很少。为此我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节内容之前,我让学生礼拜天回家后自己磨刀砍柴、自己打一个木桩,自己用钉子为腿做一个木凳,把他们的感受体验和作品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进行了一些生产实践活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法很多,整个探究过程我完全放开,学生课堂自主探究气氛很浓烈,学生通过阅读,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完成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为此笔者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安排一些课外自主观察、实验、制作和调查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即把生活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探究能力得以升华。

三、运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消化和运用,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和提高。例如,我们的学生对自行车不陌生,而自行车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是很丰富的,可以依次作为学生自学的知识背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设计“物理化”的问题:

1、自行车在前进的过程中,是什么力推动自行车前进?前后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那种类型?方向怎样?

2、如果自行车一个轮子被制动,摩擦力又属于哪一类型?方向呢?

篇(5)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开放和个性化的知识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复习教学,也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应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创设一种发展空间,使教学成为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笔者一直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复习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 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比如,在进行 “光的反射”复习时,就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阵大雨过后,小华和小明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华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从而自然地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点。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确立、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尤其重视探究实验对学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设计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时,很多章节将实验内容设计其中。所以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将实验复习与知识复习在时间结合在一起复习。实验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是以实验为材料,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使他们物理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例如:小明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小华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小李认为,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若要回答以上问题,只需要准备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较深的容器1个,带盖的玻璃瓶1个。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来找到正确的观点。

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实验结果,而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监控。应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分析思路,纠正思路的偏差。教师也不能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给学生的往往是专家的分析思路、思维过程,而对中间出现的不适当思路调节,新思路的寻求与评价,以及最终思路的定向过程隐藏起来,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和训练。

为此,实验前教师要从学生所具有的思维水平来审视、思考、设计实验思路,实验中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对思维过程进行监控,注重过程监控教学。当学生思路发生障碍时,教师给学生一些恰当点拨与提示。学生运用提示信息,调整思路,反复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只有自己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真正学会思维。

三、以建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体系网建构,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基础上,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该阶段的复习具有系统性强、概括性高、条理清楚等诸多优点,强调综合能力突破。为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建构,应为学生设置更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实现物理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如在“力学知识复习课” 的教学中,上课时我拿着一块砖走进教室,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在黑板上写上“敲门砖”三个字,然后提高音量说:“同学们,今天复习课请大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 识围绕这块砖块提出问题,让这块砖来敲开你们的思维之门吧!”同学们兴趣十足,从不同方面展开联想,纷纷提问,其中涉及了有关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等不同角度问题,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

力学: m、V、ρ、F、p、G、f、F浮如何求?

热学:砖块是否有热能,砖多地区(内陆)温度变化有何特点?

光学:为什么可以看见砖块?为什么砖是红色?为什么用一块砖可挡住视线?

电学:砖能否导电?为什么不能导电?

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将要复习重点——力学知识列出供全班学生探究讨论:m、V、ρ、F、p、G、f、F浮如何求??在罗列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网络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更为深刻,不仅从中渗透了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考虑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联系人文背景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 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和人本教育功能。例如:我们可以联系古代文学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当代科技带来的负面热点内容等。

篇(6)

通过对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研究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无从下手,虽然他们本身对物理学习比较感兴趣,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始终难以提高,物理学习进入瓶颈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与物理学习规律难以相符,并且频繁走进思维误区,由这种思维带动的物理学习理念将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错误判断。

1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误区

初中物理知识多且复杂,这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意识,以导向性思维激发学习能动性,因此正确的思维在物理学习中是较为关键的。但是部分学生的思维却普遍存在偏差现象。印象中兔子爱吃萝卜,通过实验了,其实兔子并不爱吃萝卜,初中物理带给学生的就是这一印象,通过实验证明是那样,思维误区影响了第一判断。我们就从以下几个细化方面对思维误区进行了解:

1.1学生缺少形象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部分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需要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对其理解,在脑海中形成较为科学的知识框架,因此,形象思维对学生物理学习所起到的作用是较为显著的。如果学生不能在物理知识的既定因素下对物理现象做出形象判断及理解,学生就难以对物理知识本身涵盖的关键点做出精准判断,相对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果缺少形象化概念,就不能完成对知识的转化及利用,后续知识的拓展训练及公式利用也就更加困难。例如:在进行摩擦起电知识点学习时,仅根据物理现象对其中涵盖的知识点进行理解难度是较大的,与此同时误差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当学生没有在脑海中形成对知识点的形象思维时,物质原子结构的框架特点也就难以生动的反映出来,同时电子运动流程及依据也就不能以立体化的形式作出表现,这样学生在对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进行学习时,就会仅凭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这就会导致物理学习出现盲点,相对的深入学习概念化知识也就会碰到层层阻碍;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光线知识时,他们所认为的光线传播是日常频繁看到的直线景象,但是在这一环节他们的思维意识却普遍停留在表象研究上,这样后续学习小孔成像等物理知识时思维将会受到直接限制。

1.2学生难以对有关及无关条件进行区分: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的,在物理学科中更是如此,而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于现象中的,其运行及作出瞬时反应都与其所在环境存在直接联系,相对的内含联系也会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及限制,因此对条件进行理解及挖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具有复杂化特点的思维推进流程,但是这类思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充分掌握并运用的,部分思维能力较为弱化的学生在对有效条件进行筛选时,就会出现偏差问题,这样有效条件的利用效率就难以提升,而学生在面对有关联特点的物理训练时,就不能精准掌握关联点带来的信息,做题难度也会相对增加。例如:在对功的定义进行学习时,学生通常都能进流利的表达出内设含义,但是在将其运用到习题中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在忽略有限条件后,解题正确率必然受到条件所干扰。

1.3缺少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向对知识点做出延伸性理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将新知识设定为思维定向目标,而后利用已知知识找出其中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的关联点,增强二者的物理联系,在不断深化理论知识时,促使解题思路能够更加清晰,从而找准解题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意识却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长期受到思维方式的定向及定量影响,在面对未知知识时也是通过平时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印象化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也不能没有强化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大部分学生就难以掌握其中要领,逆向能力明显不足。

2初中物理学习走出思维误区的优化对策

2.1从心理方面做出引导及激励: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下降,因此不难发现,学生的心理普遍较为脆弱,并不能承受大的打击及失望,为了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及鼓励,开展相应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学习能力差,也不是他们没有付出相应努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及技巧,这就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对自身能力予以肯定,从而不断激发积极有效的思维意识及潜能,让他们能够在运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发展规律的延伸性科学学科,在物理课本中的许多现象在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因此物理也是与社会生活关联性较大的实践性学科,相对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当以生活及社会活动为依托,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更能够在生活中得到检验,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一环境背景下从思想上认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首先,将现代新兴物理知识纳入教学范畴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延伸性刺激,激发学生更新知识框架的思维意识。

2.3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误区进行讨论及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导正学生的思维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12);

[2]朱其勇.高中生学习物理常见的思维缺陷及规避对策[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3);

篇(7)

1.教师激情演绎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讲起课、说起话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教师忽视自身的情感投入,上课缺乏激情,情绪低落,表现贫乏无力,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展现。这样,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造成心灵闭锁,师生交流互动失败,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好,更不要谈什么“活力课堂, 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表现:突然情绪“激动”,举起手用力拍打在桌面上,随即,老师把夸张的痛苦表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惊讶之余,在兴奋的状态中明白一个道理:手打桌子时,反过来桌子也在打手,所以手感到痛。重点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收入脑海中。

2.优化教学语言

舞台上,一个表演出色的演员,可以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赞许;而在三尺讲台上,一个充满活力、语言感染力强、表达风趣、讲解生动的教师,讲课时同样也会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流畅,表达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吐字有力、富有激情,讲课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形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教师偶像的崇拜,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3.设计递进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引出都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教师的教学设问循序渐进、高度兴奋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此,可以应用较多的课堂提问,包括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物理实验的设计、结论等。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例如学习《摩擦力》这节新课内容时,当学生看完新课导入视频――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后停止,老师马上提问:为什么运动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后停止?学生凭着生活经验马上回答:因为足球受到阻力(摩擦力)的作用。接着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台面上的实验器材(沙纸、笔、小车等),亲自体验摩擦力产生情景。并问:什么叫摩擦力?它的方向?它的种类?当完成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后,老师接着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没有大小之分?学生答:有。老师趁热打铁提问学生:摩擦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重点内容的探讨,进入到互动学习的中去。

4.突出活动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准备环节中,对一些重点知识或难点内容,应当设计一些知识竞赛或游戏活动。这不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从竞赛活动中调动主动参与意识,并从中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一次“活力课堂,高效教学”的区物理教学示范课上,一位老师讲授《压强》这节知识,学习完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比赛活动:老师请各小组(共四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比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参赛的学生马上展示各自的答案:有的学生立即抱起桌上的一堆书本;有的学生当即单脚站立;甚至有位大个子抱起前排的另一位同学并抬起一条腿来单脚站立……当即全班同学哗然,课堂气氛达到了。这个游戏活动的设计、开展相当成功,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竞赛活动中巩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5.活用教学媒体

篇(8)

一、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

新课授课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的引入,有效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进行新课程知识的铺垫。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要几种引入课题的策略:

(一)引入问题法,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恰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把注意力逐渐的融入进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压强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现提出问题我们在雪地中行走的时候很容易就陷入雪中了,但是很宽滑雪板在雪地上为什么可以自由的滑行,不被陷进雪中了还有就是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们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圆珠笔的两端,细细感受一下两个手指的感受其实是不相同的,这是为什么了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们可以先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猜想,最后就会考虑到受力面积上,从而进行压强的学习中。

(二)故事启发法,我们在学习浮力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想到了如何在不损坏国王王冠的情况下检测出王冠是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先点燃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先猜想一下,在慢慢的在课堂上降解浮力的知识,将其中的原理在知识中呈现,当这节课学完后,学生们也就会明白阿基米德是怎么做到的。而学生们为了寻找答案,在听课中也会十分的认真。

(三)多媒体诱导法,在学习课程“物体的浮与沉”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与下沉的活动,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热气球在空中慢慢上升的几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物理想象在我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然后就是引发学生思考沉与浮需要的条件,从而进行课堂的学习

二、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实验设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教材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将物理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相结合。

(一)重视力学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热情

在初中物理力学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是非常中要的内容,因为力我们是具体看不见的,非常抽象的存在在生活周围,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来看出力表现出来的实际作用,好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到力学,也能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一个实验,把一块橡皮泥丢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让橡皮不下沉,同学们都会积极的思考和动手,有些同学会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学生会把橡皮泥捏成片状或者豌豆状让它不下沉,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运用,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二)注重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对于客观的事物有着非常形象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将物理力学的空虚转化为现实,抽象转化为具体,模糊转化为清晰,微观转化为宏观,便于老师和学生分析和揭示物理力学的现象,还能够将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对媒体展示整个过程,比如,老师在讲解大气压强值的时候,需要做一个托里拆利实验,其中需要运用到水银,但是水银是有毒的,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整个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大气压强的值是如何得到的。这样弥补了教学上遗憾,也增加了课堂的氛围。

三、重视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

(一)学生课堂的主体

在物理力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要在课堂上倾听、思考、批判和质疑,对于学生老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有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试想老师在教学中都是无精打采的,学生们当然也不会有热情学习。老师要想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要先用自己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去。这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和平时多和学生接触,对学生多关系、多交流、多了解学生,多将学生喜欢的内容运用到教学知识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在配上亲切和生动的语言,可以3..在物理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挖掘物理力学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科学学科,在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和规律,对于本身就对事物有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物理力学就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世界,好奇心和兴趣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原始的动力,再加上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带入到课堂中。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有很多种,但是老师要从实际教学为出发点,设计出和自己学生特点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学会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兴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王忠勋,男,本科毕业.农安县伏龙泉镇中中学物理教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集抽象性、规律性、逻辑性于一身,当然这也决定了其知识理论具有无法规避的枯燥性,学生无法对物理产生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直观、生动的物理现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注重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的关键。

一、物理实验趣味性教学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进入自主探究模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趣味十足的实验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心情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当中,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教学“电阻”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导体电阻跟温度之间的关系。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工具:(酒精灯、若干导线、干电池、灯泡、玻璃条),设计一个“究竟点亮灯泡”的实验。

实验方案:

利用导线将灯泡和玻璃条进行串联,与干电池相连。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玻璃是绝缘体,电阻接近零。利用酒精灯在玻璃条下持续加热,不一会儿,灯泡亮了。现象反差明显,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讨论,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趣味性实验教学提升了物理教学的可接受性,为一堂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奠定了基础。

二、验教学中的生活特性

刚敲定的六大核心素养表明:教师走出教材,学生走出教室,这与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不谋而合。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深度挖掘物理实验中的生活特性,使物理教学生活化,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在学习中寻找到一般规律。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里约奥运会溜冰比赛的视频进行新课导入。教师顺势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运动员明明已经停止冲刺了,为什么他们还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才慢慢停下来呢?引导学生观看影像,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思考:“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突然遇到行人横穿马路,司机急刹车,车上的乘客都向前倾倒”“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狂奔,忽然刹车,向前滑行一段才停下来,轮胎在路上留下了一道痕迹”……这些都是学生联系生活得出的结论。不禁感叹:生活是知识的宝库,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从生活现象中去探寻物理知识,化抽象的知识概念为身边实例,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步骤都需要以严谨科学态度去进行。须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对待物理实验千万不可马虎。因此,认真处理实验数据是一个关键环节。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所测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绘制图标和表格公正记录,并且得出合理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不难发现,一些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往往会造成实验误差,学生都有一个通病:“惰性”,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甚至照抄他人的数据或者胡乱编写数据,这种不严谨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实验中遇到误差较大的数据,进行多次实验,将误差缩小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用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树立典范,激励学生效仿,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做好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

2.对学生做好的实验报告做出科学的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错误,对敷衍了事的学生提出批评,对认真记录实验报告的学生提出表扬。

3.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各司其职,认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图表绘制、归纳总结等工作。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意义。物理教师应当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次,发掘实验教学中的生活特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83-02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同时又需要为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初中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一线的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着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师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们对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还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然后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够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在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错误而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难免存在着极端的思想,容易使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在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就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那里夸夸其谈,那也达不到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带动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太多的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记住诸多的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2]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等等,他们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伤害了许多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因此,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智慧、勇敢、刻苦专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容易获得改变,内心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就开始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在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上一篇: 节能管理措施 下一篇: 消防工程总流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