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2: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带来的变革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对工业自动化带来了巨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能够使供应链管理中采购、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在生产设备中应用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及时采集生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并在生产中利用识别技术监控原材料的消耗,能够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将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构建了全球制造业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
1.2 优化工业生产工艺
在工业生产线上引入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线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实时参数采集、材料消耗监测的自动化水平,而且还提高了生产过程监控、诊断、控制、决策、维护的智能化水平。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通信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加工产品温度、厚度和宽度的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促使生产流程不断优化。
1.3 强化环保监测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将环保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能够实现对各种工业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环保部门可在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口安装无线传感设备,实时监控企业的排污情况,一旦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则可远程关闭排污口,从而有效遏制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1.4 保障工业安全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将传感设备布置到作业现场和设备中,可以建立起开放化、系统化、多元化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监管平台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捷响应、有效控制各种作业危险的作用,通过实时了解危险环境中作业人员、生产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业生产安全。
2 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带来的启示和创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应当在各个环节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并在终端应用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互联互通、测试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从当前技术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化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将更加网络化、小型化、低成本化,不仅有利于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更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力。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势必会给工业自动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
2.1 控制系统网络化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由最初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到第二代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使得网络化控制系统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相比较基于客户端/服务端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而言,基于多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具备更好的移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解决网络化控制中的复杂问题,使其成为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工业控制网络要进一步融合现场总线、以太网、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多种控制网络互联技术,增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互操作性和开放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强化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2 工业通信无线化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通信领域中,可为实现工业通信无线化带来新契机。尤其在有线无法使用的作业现场,使用无线通信更能发挥其确定性、可靠性、实时性、兼容性的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各大供应商在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应积极引入蓝牙、GPS、WiFi、LTE、WiMax等先进技术,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和无线联网功能,推动工业通信无线化的实现。当前,无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仍局限于采集和监控方面,但是随着无线技术可靠性的不断增强,势必会扩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2.3 仪器仪表智能化
当前,我国适用于工业领域的仪器仪表大多数属于中低档水平,而高档、大型的仪器设备均依赖于国外进口,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自动化创造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新型产品研制,使仪器仪表向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传统仪器仪表相比,新型仪器仪表与元器件应具备微型化、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计算机化、光电机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如,通过在仪器仪表模式识别、图像融合中引入智能感知与压缩感知技术,以增强仪器仪表的智能性。
2.4 安全生产自动化
安全生产管理一直以来是工业生产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有效提高工业安全生产水平带来了机遇。工业安全生产主要分为机械安全和过程安全两大部分,机械安全可以通过使用安全按钮、安全门、安全传感器、安全总线、安全PLC等产品加以实现,过程安全则需要保障机械运作过程、人员操作过程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制定和落实安全解决方案。当前,在工业生产领域所采用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就是能够确保机械安全和过程安全的重要措施。SIS网络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采集、汇总、存储生产控制系统(如PLC、DCS系统)的重要参数,使安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准确分析生产信息,从而保障生产控制系统网络始终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提高工业安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然而,我国生产的SIS产品获得功能安全认证的较少,所以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今后提高SIS网络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
2.5 通信协议标准渐近化
通信协议标准化意味着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更加良好的可操作性。众所周知,TCP/IP是互联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标准,分散控制系统(DCS)在控制网络中自成体系;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虽然达到了国际标准,但其种类相对较多,从而增大了选择难度;工业以太网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分布化的方向发展,要求通信协议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从国内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标准的水平相对较低,同时标准制定与修订的速度比较缓慢,高技术标准的缺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加快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通信协议标准的制定已经势在必行。
3 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中最热点的应用技术之一。为了加快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工业领域中充分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其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实现工业生产工艺流程最优化、安全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化、供应链管理高效化的目标,从而为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慧欣.物联网,自动化行业新机遇、新挑战[J].自动化博览,2013(4).
[2]孙柏林.展望“十二五”: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仪器仪表,2011(5).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
一、引言
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源泉,不进行创新的公司必然死亡。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它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进步,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文化和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所以互联网金融绝不可以照搬传统的金融模式来为自己服务并作为发展自己的手段,互联网金融必须在借鉴传统金融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工具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来促进自身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技术创新和进步相关理论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可见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活动有如下特点:一是综合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技术与经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二是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环节。三是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四是技术的开发,生成与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统一,五是与市场紧密联结。
(二)技术创新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众多企业关注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的特殊工具,企业家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开发新的市场。技术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定向研究成果,对产品技术、工艺技术、技术系统进行创新、研究和推广;(2)进行工业化、商品化开发的小试技术成果和中试技术成果的二次开发;(3)具有技术进步性和创新内容的技术改造项目;(4)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引进技术国产化;(5)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研究的开发项目;(6)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7)其他新的技术开发。(1)技术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2)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技术进步概述
广义的技术进步指经济增长中不能用要素投入来解释的任何其他因素之和。技术进步有不同类型,包括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节约的资本在比例上大于节约的劳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节约的劳动在比例上大于节约的资本。中性型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同比例的减少。技术进步过程遵循从研究开发到技术创新再到技术扩散的规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进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技术进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一)支付方式创新
支付方式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在于其基于互联网的PC端有较好的Web支付客户体验,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第三方支付”作为资金支付结算的环节,按发展历程分为:“线下支付”、“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目前,第三方支付积极开展业务创新,通过条码等技术手段模拟实现了近场支付的功能(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以及类似Square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如快钱推出的“快刷”),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二)投融资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实际上是部分取代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大幅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某种程度上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替代民间金融的有效尝试。网贷资金具有“短、急、小”等特点,目前多集中于银行忽视或不重视的区域。由于准人标准过低及监管缺失,虽市场需求反应敏锐但面临未来金融监管收紧及银行体系挤压及收编的可能性。
(三)服务方式创新
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它们都必须把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和完善服务措施摆在突出位置。如果在其他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那么在服务方面加强建设和改进将会使企业获得比较优势。
(四)产品创新
除了参与者更多外,互联网理财的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产品类别不再局限于货币基金,而是向万能险、投连险、债券基金等扩张。2月14日,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元宵理财”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这款产品曾被外界猜测为“余额宝2号”,但它对接的是两款1年期万能险理财产品,到了3月底,阿里巴巴又推出“娱乐宝”理财与增值服务平台。
(五)金融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大体有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贷款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众筹模式、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和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六大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发展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未来一段时间里,互联网金融模还会出现一些更新更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创新,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其他方面的创新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的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路径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一是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应当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能会放大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可能会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增加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二是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在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联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战了法律底线;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信息披露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其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东等。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和单家企业的运营管理透明度,从而让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及其内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发挥好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避免监管机构因信息缺失、无从了解行业经营和风险状况,而出台过严的监管措施,抑制互联网金融发展;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五是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强化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协调。强化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要引导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公众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提升风险意识。
五、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技术途径
(一)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内在联系
我们可将金融创新理解为是金融领域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的总合。金融创新是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金融创新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的汇合,这些因素包括不断发展的电子通信技术、变化中的金融管制环境、日益增长的金融机构竞争以及动荡不定的金融市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金融的发展使金融的风险管理、信息处理、筹融资、资源配置、支付清算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资源,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提出新的需求,推动其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也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高了经济效率,支持了金融发展。
(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首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成本逐渐降低,利用电子技术取代人工成为现实,从而形成了从前台到后台、从交易处理到内部管理、从档案管理到文件传输等全方位的电子化体系。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OS机、Al,M机等客户服务系统的稳健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服务形式出现,Intornet正在给全球银行业带来革命性转变。
其次,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了有关业务的经营成本和人工成本,简化了大量的工作,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现如今,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形成了贯穿整个金融业的信息流通网络。各种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各大交易清算系统一也建立了内部联系。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满足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金融交易产品才能在现有的金融交易网络上流通,比如资产证券化。
再次,大数据技术:一是流处理,伴随着业务发展的步调,以及业务流程的复杂化,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数据流”而非“数据集”上面。二是并行化,大数据的定义有许多种,以下这种相对有用。“小数据”的情形类似于桌面环境,磁盘存储能力在1GB到10GB之间,“中数据”的数据量在100GB到1TB之间,“大数据”分布式的存储在多台机器上,包含1TB到多个PB的数据。三是摘要索引,摘要索引是一个对数据创建预计算摘要,以加速查询运行的过程。四是数据可视化,可视化工具有两大类:探索性可视化描述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分析师挖掘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可视化的洞察力。
最后,云计算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
六、结论
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一个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也将会是不可估量的。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之日起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解决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类型必须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借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也可以说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百度搜索[EB/OL],百度百科[EB/OL]
[2]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O2O将成创投热点.中国金融信息网[EB/OL]
[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B/OL]
[4]黄震.P2P网贷平台热的冷思考[J].中国报道,2013(2)
[5]张萌.网络金融的风险控制分析[J].时代经贸,2013(4)
[6]童楠,陈建刚.金融遇上互联网[R].国金证券专题研究报告,2013
[7]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2
[8]万建华.(2012)点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未来金融业变局[J].新金融评论
中图分类号:F49
谷歌,作为云计算产业三大巨头之一,在云计算开发和市场范畴内都遥遥领先,这成果就归功于其一直推崇技术创新,力求不断更新人们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视野。谷歌逐渐用云计算改变当今互联网市场以及软件市场的格局,在未来,谷歌将用云计算给互联网市场带来一个新的纪元。
1 技术创新在网络市场中的成功案例―谷歌云计算之崛起
近年来流行的Google App Engine(以下简称GAE)为谷歌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中先拔头筹。先看看谷歌自己对GAE的解释。
Google App Engine 可让用户在 Google 的基础架构上运行您的网络应用程序。App Engine应用程序易于构建和维护,并可根据用户的访问量和数据存储需要的增长轻松扩展。使用 Google App Engine,将不再需要维护服务器:用户只需上传应用程序,它便可立即提供服务。
App Engine是谷歌在2008年5月面向专注于应用编程的小型网络初创公司推出的一个编程平台。这个平台只支持Python编程语言,虽然平台是免费的,但是用户未经许可将无法使用很多资源。谷歌2009年2月起开始向使用App Engine平台的开发商收费,在5月初又在平台上增加了对Java编程语言的支持。
谷歌此次技术创新从内到外的改变了软件应用和互联网产品的格局,从外部将管理费用降低,软件升级简单化;从内部将所有的软硬件和平台开发都转化成了服务,可以说是从传统上量的提高转变成了质的飞跃。Google Apps目前已经成为微软和Google两大巨头较量的重量级“战场”,Google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免费的在线办公软件抢走不少微软Office的忠实用户。
在2009年6月10日,谷歌的新闻会上公开了几个数字,Google Apps拥有超过175万企业在使用,总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其中管理的邮件就超过了4000TB。这些数字都表明了GAE从一个小型实验型服务已然成长到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众多拥护者的普及型服务,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云计算所引发的技术创新基础上迅速完成的,短短几年的时间,云计算的加入就足以使谷歌撼动了屹立多年靠Office赚取巨额利的微软。我们不得不说,追求技术质变的“Key Move”作为谷歌标志性的创新举措,是谷歌吸引用户和占领并引导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2 从云计算看互联网市场的未来
2.1 云计算在互联网市场中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发展的几个猜想:第一,云服务将发展离线工作模式来作为"永远在线"保证的补充(比如说Gmail的脱机模式);第二,云存储将解决输入/输出延迟,管理费用和安全性问题;第三,由于大量企业将在线处理业务,企业用户将青睐通过社会媒体来进行宣传和推广,企业用户重视在线管理他们的信誉,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融合将是云计算的另一个副产品;第四,由于云计算的所有存储和计算都在服务器中实现,云将开发出强大的灾难恢复模块以保障数据的实时可靠;第五,私有云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在未来的互联网市场中,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几片“大云”,以大供应商的形式在市场上提供服务。
抛开技术层面的分析,云计算业务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初,IBM与江苏无锡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无锡软件园云计算中心,正式宣告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商业应用的起点。这也说明,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只要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不变,国际国内的IT供应商都将会以中国作为云计算业务发展的热点区域。
2.2 突破性技术创新将引导未来的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市场由网络技术主宰,网络技术更新换代之迅猛有目共睹。1981年第一台PC机问世以来,以微软的操作系统更换速度为例,从1985年11月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1.0到2009年8月Windows 7网络版,其间经历了14年,从最初的每年有新版本的,到2006年起每季度有新版本的,到2009年起每月有新版本的,更新速度之迅猛让人应接不暇。在微软操作系统中捆绑的IE浏览器系列软件从1995年的IE1到如今的IE9,从最初的版本简单,到最后的每天都有新的补丁上传到官网,其发展的速度绝对凌驾于Windows之上。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更新之速度在今后必然会以分秒来计算。
再回到之前的案例,从Google的案例分析,企业是否能够主宰市场,主要表现在技术独占权和控制专用资产两个方面是否具有决定性的优势。独占权主要体现创新者保持突破性技术领先优势的能力,一般以专利、技术诀窍或商业秘密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互联网的特性相结合,渐进性技术创新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唯有突破性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做到独占主流技术,获得互联网市场的大份额。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Google云计算的案例分析,以及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互联网市场中企业在建立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模型中,前期阶段需要做到了“三大领先”:思路领先,投资领先,技术领先;中期阶段需要增加资源可扩容性,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后期阶段需要支持第三方开发,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再辅以良好的突破性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基础架构,则可以成功的迎合用户,引导整个互联网市场发展的走向。
第二,预测云计算技术将在未来10年内逐渐走向成熟。以2010年为起始点,云计算平台成熟需要10年时间,非云终端将则将在15年后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三,互联网市场中的企业是否能够主宰市场,主要表现在技术独占权和控制专用资产两个方面是否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即拥有突破性创新技术,同时拥有强大的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1]周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胡广豪,夏恩君.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资本化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3):210-211.
[3]Dewar R,Dutton JE.Thee adoption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6, 32(11):1422-1433.
[4]Tushman, M.L.and P.Anderson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6,3l:439―465.
[5]维基百科.Cloud computing.[EB/OL].http:///wiki/Cloud_computing, 2009-03-10.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全新的“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将深刻地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革,对于创新县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亦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更为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创新县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乃是县级图书馆应当深人研究的课题。
一、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现状及所面临的困难
1.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现状
在全民免费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县级图书馆已在阅读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有的县级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等重要的节日开展读书比赛、读书讲座以及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地将阅读活动推广开来,达到了全民阅读的宣传目的;有的则举办“阅读宣传周”活动,切实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还有一些县级图书馆设立了农村流动读书服务点,将图书送到村庄,不仅使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而且壮大了农民读者群体,扩大了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范围;更有一些县级图书馆开展了“走进农家”的阅读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阅读推广,并对种养大户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从全国来看,一个庞大的从县城到乡村再到农户的阅读推广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成绩斐然。
尽管我国很多县级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是阅读推广服务的深度没有很好挖掘,工作仅仅处于浅层次;其次是阅读推广服务范围狭窄,没有形成全县范围内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再次是宣传推广方式落后,不少县级图书馆采用的宣传推广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张贴海报等传统的方式上面,对于信息化社会的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压根儿就没有利用。
2.县级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面临的困难
2.1资金不足。众所周知,县级图书馆经费由县级财政拨款,其财政预算除了维持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外,现代化设备的购置、书籍及报刊杂志的购买等方面的经费都普遍匮乏。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情况比较好点,但仍显得不足,除了购书、订报刊杂志所需经费比较充裕一点外,其他方面的经费也没有多大保障,比如购买电子书刊等,更没有用于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专项经费。
2.2人才缺乏。《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 以上[2]。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干部职工大多没有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助理馆员都很少,更别说中、高级职称。至于学历方面,具有图书馆学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也是凤毛麟角。阅读推广服务工作要科学、系统地推进,需要进行精细策划、用心筹备、科学组织及认真实施,整个活动过程都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的参与,县级图书馆如此的人才状况,能维持正常的馆内工作已属相当不易,而要高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显然会力不从心。
2.3吸引力下降。当下,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少县级图书馆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吸引力呈下降趋势[3]。如一些县级图书馆馆舍陈旧老化、破败不堪;一些县级图书馆购书经费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藏书数量少、质量差;大多县级图书馆用人无自主权,进来的多是关系户,素质低下,不少工作达不到专业要求;一些县级图书馆设施设备一直没有更新,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仍处于较低服务水平,与时展严重脱节。面对这样的一些落后状况,县级图书馆要想很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显然是困难重重。
2.4阅读意识不强。县域范围内的居民普遍阅读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甚至很少利用图书馆。需要资料时,一般都是上网查找,或者到新华书店、书报亭或网上购买报刊书籍。他们大都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对他们工作、生活及生产的重要作用,不熟悉也不愿意接触图书馆,更别说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了。
二、县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创新阅读推广的策略
1.“互联网+”阅读推广的主要优势
1.1具有便捷、快速和广覆盖的优势。互联网具有使用便利、传播快速及覆?w范围广等特点,县级图书馆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阅读推广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 将使阅读推广具有便捷、快速和广覆盖的优势,从而可以更低的投入获得更大的阅读推广效果,覆盖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
1.2具有满足读者阅读习惯的优势。如今,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形式,县域社会亦不例外。实施“互联网+”阅读推广策略,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优势开展阅读推广, 一系列数字化服务将有效迎合现代社会县域民众的阅读习惯,读者更加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亦将得到有效满足,从而使县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具有满足读者阅读习惯的优势,阅读推广效果也将更加理想。
1.3具有有效降低读者阅读成本的优势。县级图书馆实施“互联网+”阅读推广策略,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为读者提供大量免费的电子书籍,节省下购买电子书籍的一些费用,从而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除此之外,县级图书馆实施“互联网+”阅读推广策略,还能为读者节约大量时间,当读者有阅读需求时,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地获取县级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资源,不需要再到馆借阅,从而节省下往返奔波的时间成本。
2.利用“互联网+”创新阅读推广的策略
2.1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平台背景下,对人们一切社会活动和由此派生的物质领域、意识领域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4]。“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本质内涵启示我们,“互联网+”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实施阅读推广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战略。因此,县级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创新阅读推广,首先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并把它贯彻到从技术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全过程,将它作为指导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种方法论。
2.2打造信息化阅读推广平台。“互联网+”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通过信息化阅读平台实施阅读推广策略,将极大地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5]。因此,县级图书馆必须打造立体化、交互式的“全渠道信息化阅读平台”,以包容手机、平板电脑及电纸书等阅读终端。如金陵图书馆在2014年推出 “I?金图”数字借阅屏来实施阅读推广,读者只要用手机下载“I?金图”APP,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把金陵图书馆的书籍装进手机,实现随时随地阅读。与此同时,县级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推动全方位的新型阅读服务,包括推送视频资源、阅读资源及交流互动,让县域读者享受全方位的新型阅读体验。如Story Tubes 在线视频竞赛项目(由美国盖尔波恩公共图书馆推出),广大读者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图书供大家分享,以互相激发阅读兴趣,从而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由此可见,县级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阅读推广,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各种新媒体平台,推出各式各样的阅读推广项目。
2.3丰富阅读推广服务的内容。县级图书馆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推广,还应丰富阅读推广服务的内容,以便向县域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县级图书馆在某些主题(如文、史、哲等人文方面),可以提供的资源相对较少,而娱乐性的阅读内容相对较多[6]。因此,县级图书馆要努力解决这种图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既要扩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及报告文学等文学类的图书资源,又要扩充科技、人文、财经等类别的图书资源,以满足县域读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尽力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切实开展分众阅读工作[7]。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开始以省时、省力的零散阅读为主,因此,县级图书馆还应通过微博、微信、QQ 群等新媒体平台组织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丰富阅读推广的内容,以满足县域读者的阅读需求。总之,“互联网+”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大力发掘阅读资源,为县域读者提供包括工作、学习、休闲在内的各种阅读推广服务。
三、“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1.创新阅读推广不要忽略传统手段
英国情报学家麦克洛雷曾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完全可以取代另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8]。新媒介尽管为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手段和途径,优势显而易见,但传统的宣传推介手段亦有许多可取之处,不应忽略。县级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阅读推广,应将新媒介的技术优势与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推广效果。
2.创新阅读推广要保持延续性并创出品牌
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是它能否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关键。为此,“互联网+”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不仅要善于运用新媒介,更要善于保持阅读推广活动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只有当一个阅读推广项目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持续开展,人气才能聚集起来,项目的影响力才能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创新阅读推广项目不应盲目追求数量,而应注重每个阅读推广项目的质量,要做出精品并创出品牌。当把一个阅读推广项目打造成品牌后,凭借品牌魅力与效应,将会使阅读推广如虎添翼。
3.创新阅读推广要广泛开展社会合作
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数据公布,自2013年起每年我国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高达10万人以上,在这些匆匆走入职场的学生中,能够达到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数凤毛麟角,刚刚毕业的学生受到高校传统教学方法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落差的影响,在就业的职位选择上、薪资的待遇上、职业后续发展能力上处于劣势。因此,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国外高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本国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改革教育方法,以期培养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一、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都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但是应试教育的培养方式让这些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非常少,造成实践能力薄弱,适应环境慢,其独立生活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等相对欠缺。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不足,判断事物发展状态的综合能力欠缺,导致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实践能力的缺失,使得毕业的学生不懂得职业规划、不懂得协调工作与生活,缺乏c人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如果不主动的去参加社会实践,又得不到学校的合理引导,必然造成其工作后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不能迎接激烈竞争和挑战,甚至生活和工作都无法有条理的安排。
(二)高校的实践教学安排流于形式
随着社会上的实践能力需求的呼声不断提高,高校也逐渐的在原有的课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而改革的办法通常是总课时不变,压缩原有的理论课时,将课时让给实践课,导致的恶果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拼命赶授课进度,几乎无暇安排更多的模拟操作,有的甚至连教学计划安排的模拟教学课时都难以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很多高校都建起了模拟实验室,财经类专业通常会设置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会计审计模拟实验室、证券期货投资模拟实验室、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等,并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或与相应的软件公司设计了模拟系列软件,这是改善教学资源和条件的一大进步。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课时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建立系统的模拟实践课程体系只能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部分模拟教学的课时没有保证,造成模拟实验室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教学计划中的模拟教学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点,一个学期一门课安排3次左右,加在一起不过4-6课时。这种表面化的模拟教学因为课时得不到保障,所以能解决的专业问题非常有限。
(三)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大多的高校教师取得相应的学位后,就留在高校任教,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的相关领域。这些教师没有在真正的工作岗位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演示能力较弱,只是泛泛的对课程进行介绍。这样的教师如果从事实践课的讲授,首先对实验的软件的后台维护、数据准备、课中的软件操作、课后的考核等基本技巧掌握就不足,更遑论对实践课程的指导了。而有一些教师在社会中参加了实际岗位的锻炼,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的使用实践教学软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熟练,上课会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进度。能够把握好课堂节奏的教师,受到课时量和教学计划的限制,无法系统的把实践知识完整的教授给学生。更不要谈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实现融会贯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可以补充培养的,可惜在高校的职称评价体系中,过于注重教师的理论研究,严重忽略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价,甚至在职称评价、工作量的评价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老师有歧视性的评价。这些也是高校教师不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不愿主动的付出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与处于先进水平的实践单位取得合作
这里所说的先进水平的实践单位,是指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在同业中有较好的口碑,愿意与高校合作共赢,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企业。派送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这样的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实践工作,至少负责一个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完整的具体操作。这样,参与实践的教师会对实际的工作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功效。对于高校引进的各类财经类软件,一定要重视软件的开发、使用、后续升级,应与所购软件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与联系,做好软件购买前的充分调查,保证购买的软件在同类软件中的先进性,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软件购入之后,应号召本专业的教师积极地参加软件的使用培训,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应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对软件的维护、升级、数据整理、课前数据准备、课中控制、课后考核进行专业的打理。
(二)当前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的教学模式。
一是理论课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的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这类的实践教学可以由理论课教师独立完成,操作技能难度不高,训练的项目相对较少,课时要求不多,学生可通过相对机械的练习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环节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点钞、小键盘、珠算等等,这类课程可以整合到一起,利用较少的课时完成教学。
二是理论课比例较大,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类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单一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或教学软件对该理论知识进行较为仿真的实践体会,这类课程的实践操作稍有难度,训练项目视课程的需求不同数量不等,课时通常在6-15之间,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虚拟条件下的学习任务,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例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证券等等此类课程均是采用此种方法完成实践教学。
三是设立专门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体课程的主体,这类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的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展开,通过手工或教学软件对学生所掌握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训练,这类课程难度相对较高,训练项目往往融合了多个课程的知识,课时通常在36-68之间,学生需要组队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虚拟操作环境下的实践任务,达到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类课程难度相对较高,需要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师需具备多个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例如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决策软件实操、VRSE等这类课程此种方法完成实践教学。
(三)建立系统的、科学的财经类实践教学模式
上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显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更好的引导,也不容易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因此根据当前我国财经类专业发展的特点,应逐步探索开放的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所学专业中选择感兴趣的实践专题,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相对真实的各类实验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验室在内容、时间、场所以及设备上没有固定的形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实践教学为“主动探索”实践教学,从而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开放的实践教学把学生放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仅起到指导和监测实验过程的作用,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和自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量化考核,因为学生的实践结果随着不同情境的出现而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跟踪观察进行评价,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书写详细的实践报告,从而总结实践经验,获得创新实践的综合性文献,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的高校都建立了局域网,大多数的专业也购买了足够数量的模拟软件,尤其是一些高仿真的软件,例如用友公司的VBSE、网中网公司的财务决策软件、大智慧软件等等都是能够面对财经类大多数的专业的软件,这些软件往往分为多个模块或者多个专业角色,这样就可以让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的完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作业实验或商务实验。这些平台可以在局域网上完成,也可以在Internet完成,得到件开发者的实时指导。即便是寒暑假期间,学生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这些软件,尽管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教师依然可以在管理平台上轻松的完成对整个实验的环境设定、监控和管理。
基于以上的实践教学的经验,有很多的商业机构和高教的团体通过互联网开展了实践技能大赛,例如企业财务决策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物流技能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全国性、地方性大赛的开展,参赛选手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参赛,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最先进的实验数据环境,把实践教学改革的参与程度和交流深度进一步扩大和提升。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企业真实运营为背景,实践技能大赛的选题要与企业共同设置,与职能岗位密切相关,如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财务规划、筹资、投资、厂房投建、人事规划、生产经营、仓储规划、物流规划、财务报税等等,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任务使参赛选手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工作,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求参赛选手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在不同的节点各队选手的选择不同,因此并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数据,而是依据选手的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经营效益高低等等进行成绩的评价。
(四)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1.1移动互联网技术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移动接入相关技术,从而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在无线情况下获取所需信息的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无线终端技术在用户之间的全面使用,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而是实现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资源的紧密结合。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利用移动重点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也让移动终端更为快速便捷,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业存在着问题,无线终端多样的种类,也使得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各具特性,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时间上也具有批次性的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呈现断断续续的走向。
1.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现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在电子商务和社交领域中具备客观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电子通信领域更具优势,互联网业务种类的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从市场业务增长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仍集中在特殊增值业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符合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阶段性发展,并对整个通信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不同地区具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人民生活条件等因素也影响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导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差异。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从2008年3G时代的开始后,移动互联网产业也逐渐丰富了更多的业务,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上网速度与数据信息量的提升,也能让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里,娱乐化、商务化、行业化和信息化将成为主要目标。
2.1信息化和商务化
信息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信息类业务,从传统的文字表达转化为了图片和视频等数字化阶段,而传统互联网技术也增加了许多新型技术手段,从而提升商品的可见度,改变公众对商品的态度和认知,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商务化的发展,也在满足了人们购物、炒股和商业交易的同时,强化了互联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2娱乐化和行业化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娱乐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并逐渐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营者最重要的业务额增长点之一,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也促进了国内移动运营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发出了移动虚拟总机、无线DDN及移动定位等业务,提升了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而信息化产业作为创新热度最活跃的朝阳产业,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将在社交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移动支付领域和日常工具领域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化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
3.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讯息领域
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通信行业发展也需要将大量的有价值讯息呈现给用户,这样才能让用户在互联网中获得更多信息,并进一步开发通信行业的客户市场资源。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讯息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服务、交通报告服务和天气预报服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优势,可以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播报,并且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对新闻需求的定制模式,让新闻事件变成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形式,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实性应用。而交通状况报告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用户出行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播报服务和电子地图技术,让用户能够及时掌握城市交通状况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结合GPS和天气预报服务,并与气象部门展开合作实时对天气进行预报,不但能够扩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服务范围,还进一步挖掘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
3.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沟通领域
移动通信的用户沟通服务主要以手机QQ和微信服务为主,通过移动QQ服务让用户实现双向通信,并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WAP或GPRS技术也能让移动终端和计算机更加接近,促进了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效结合。而微信软件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应用成功的沟通软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之间的实时通信,并且将手机和电脑功能进行了充分整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让用户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3.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娱乐领域
传统的手机单机游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发展,在提升了手机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到洲际游戏行业的实测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手机游戏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游戏画面、速度和功能,并完善乐了手机游戏市场,并使移动互联网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源和经济成果。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也将会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时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越发显现。互联网技术拉近了地球上能够上网的每一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了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的空间。教学管理者可以在更高的视野下,组织和实施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实现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教学管理与高等教育的创新。
1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优势
随着PC机的广泛普及,特别是中国网民数量的何数激增,有力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优点也不断呈现。互联网是一个创新活跃的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永无止境,互联网的发展也远没有结束。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1 互联网技术让教学管理变得更加便捷
互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不受时间所限,随时完成相关教学与管理工作。可以利用网络数据的海量存储功能,实现教师授课内容的再现,有利于解决教师课堂授课速度快,部分学生不易记好笔记的问题,学生随着可以调阅相关教学课件、讲义、教案等,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以减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询问,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和备课。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等内容上挂到网络上,便于学生及时掌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调整与安排。互联网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直观的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通过QQ、MSN、E-mail、BBS等方式,就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了交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1.2 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多元化教学的实现
在高等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引入网络技术,可以改变以往那种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上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一刀切”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赶不上”的困境,学生除了课堂上统一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开展学习。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菜单的方式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决定学习的进度和深度。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作为参考,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1.3 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突出“教”与“学”的交互性,使每一名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中,便于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不得不主动与学生的需求进行对接,以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的安排与部署,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
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探讨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创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模式,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上层次、上台阶,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2.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
高校的教学与管理采取开放的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正是顺应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拓展了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的空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拓展传统课堂教学与管理,着眼于教学与管理,分模块进行设计,实现在线教学、在线管理与教学管理服务支持功能。设置教师、学生、管理员等通道,教师可以通过相应通道登录系统,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和维护,可以实现课件、教案、讲稿等内容的更新与维护;管理员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员通道登录系统后,可以对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进行更新与维护,并可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分系统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学生通道登录系统,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学习和下载,实现高效学习。
2.2 在线教学系统
在线教学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系统功能实现的重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系统完成学习任务。系统中设置有资料数据库,众多多媒体课件、知识资源、视频教学资料,是教师切磋教学技能、交流教学经验,学生时时参与教学的重要平台。教师、管理员、学生通过自己各自的登录通道,可以在线观看其权限范围内为其提供的教学视频文件、教练教学课程等。非注册用户可借助此系统观看系统中免费开放的部分视频文件片段。同时,教师和管理员可以进行教学课件推荐、学生在线观看视频课件、非本高校的未注册用户只能观看部分免费教学视频片段。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系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在线答疑模块提交相关老师,老师通过系统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协同教学管理
进行协调教学管理是基于高等教育和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实现:即时的点对点通讯,为交流的双方提供文字、音视频交流方式,能够设定个人资料等,是单点对单点交流的便捷工具。网络IP电话:通过网络实现,除了实现点对点的免费可视网络电话外,还可以实现电脑-电话模式的电话呼叫,有效节约学校运营成本。同步协作工作模式:基于网络,支持以多种方式在双方电脑之间实现共同浏览操作同一对象、进行某项工作流程,使得交流双方能够基于网络轻松进行工作讨论、文件传输、业务指导、项目设计与更改、公文处理等工作。模拟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开展基于网络教学管理和交流过程,提高教学管理和交流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04-02
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逐渐深化,适用范围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学校作为知识的传播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MOOCS、翻转课堂、远程视频、微课程、微信等新型教学形态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逐渐形成一次不可逆转的变革。
1 互联网技术的自身特点
1) 多元性
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整合,使用多元的信息展示技术,沟通突破距离的限制,大幅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的摘取具有自主性,人为因素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占据主要位置,自然因素的干扰相对来说较小,并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周边学科的共同发展基础之上,会反向的对很多领域有刺激作用[1] 。
2) 形象性
互联网技术下信息的展示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信息形式相结合,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形式,将信息所涉及到的各种可利用的有效信息以某种格局进行整合,使用者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对信息有了整体的综合把握,信息的整体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3) 互动性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主体是人,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向,计算机的反馈会直接影响人的判断,有很强的人与机器的互动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人的实际操作,人的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技术下计算机所掌握的庞大信息量之间的实时互动,有效的实现了资源共享。
4) 实时性
网络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组建的通信媒介,计算机根据操作快速做出反应,通过网络在极短时间内将信息传达到远端。高速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突破空间的距离实时联系,而且这种实时性是可以预知的。
2 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随着普通民众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学校教学的需要,互联网作为新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校园。威金斯曾对大量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学校现状进行总结,认为互联网技术现阶段在校园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识别,获取并提供进行决策前可进行参考的有用数据,换言之就是在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收集所需的信息,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要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使用者预期的模式进行展示,为使用者作出下一步的判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摩根.沃斯认为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家长、校园管理人员、教育规划师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时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中的困难向教育规划师寻求帮助并得到教师的密切配合,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在众多因素的密切配合下,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得到保障[2]。
另外在教学课堂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将教师的课堂讲述变得丰富化,可以增加更多图文并茂的信息,使学生的记忆不再只停留在文字的硬性记忆,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互联网本身就是人机互动要求非常强的一项技术,所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在为让学生对所授新知识有感官上的印象而准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可以大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使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压力都得到缓解。学生的阅读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也会被更加拓宽,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培养,师生关系更为密切。
3 互联网技术对教学形态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决定教学过程生动性更强、吸引力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述与听授转变为现代化的多元性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甚至教学体制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重要的差别所在。
1) 对学校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型的现代化技术,它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更加完善,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后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术更加重视,开始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的师资力量得以建设,积极引进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出现,如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地域限制,只要学生想学习知识即可独自通过互联网注册加入,能够同时实现几万至十几万学生共同授课,慕课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校园集中学习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在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下学校的管理更加现代化,对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将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而逐渐提高[3]。
2) 对教师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地教学工具,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发生重大的改变。
① 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引入和重点难点的讲解都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原本就任务量较大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紧张,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翻转课堂,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传统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由教师前期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授知识,而是专注于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或进行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而一些以传授知识模式进行的教学形态,也逐渐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在线视频和网络在线课程所替代。
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转变传统思想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现代化先进技术相融合并逐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融合教师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基础,凭借教师对互联网操作技术的应用程度进行综合的整理。当前在高等院校大规模推广建设的校本慕课,基于微信朋友圈等手段主动推送知识点的创新应用,对教师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掌握提出新的要求。
③ 促进教学角色转变和教学理念更新
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趋势。教师一方面凭借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课堂讲解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管理人性化;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课件的图形、影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学课堂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的传统主导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全堂教授,学生被迫强行记忆的模式,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讲师转化为课堂的规划师、设计师、评价师,课堂的整体设计侧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4]。教师的角色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任务实质上并没有减轻,互联网技术下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如何制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清晰准确讲解知识的课件,如何在学生接触慕课、网上教学课件等互联网形式的教学后仍然能够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成为现阶段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准备充足的授课知识,掌握完备的互联网的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实际教学经验,转变教学理念[5]。
3) 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前提,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是现代校园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主体除了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
① 提升学习效率
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给与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引起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互联网技术的校园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等手段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联系,使校园的陌生感大大降低,使学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在课余时间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寻找到可以解决的途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6]。
② 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受到课堂上教师采用何种引入方式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语言的描述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对于一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根本起不到引导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出一定的场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主动的走进新知识的领域去吸收。特别是一些人机互动的教学场景,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计算机的及时反馈,这无形之中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对知识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逐渐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7]。
4 结论
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对于教学形态起到了很强的刺激作用,教学形态向现代化、信息化开始过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抵制,但是它对校园、对教师、对学生起到的创新性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引起广泛的重视,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全面普及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伟强,孟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浅析[J].实验室科学,2012,2(13):47-52.
[2] 张晓天,刘立群.计算机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阶段性总结[J].科技经济市场,2012,7(29) :108-111.
[3] 孙浩,顾开红.信息科技的发展对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3,9(21) :101-103.
[4] 张浩然,徐璐.信息化技术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11(3) :127-131.
移动互联网在通讯行业领域的发展主要因为互联网络具有全面和便捷的特点。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了解,有助于人们对互联网的更多的了解,了解互联网发展未来的热点业务,更加有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1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增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每个人的电子产品至少有一部,而移动互联网又是产品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需求在增加的同时,对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这块要加大投资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显示,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要明显高于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并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态,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增长速度在不断的下降,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却没有随之下降,在种类上有所突破,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它有着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也给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今各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只有把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众多的公司中立于不败之地。
1.2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呈现增长的,增长的速度会受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地域差异明显,我国东部的发展速度会明显快于西部地区的速度,另一个方面,大多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是能够跟的上时代潮流的人,像那么在山村里面留守的老年人来说使用移动互联网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人群和地域的差异也就导致了运营商面对的客户是有差异的。
2移动互联网的热点业务
2.1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移动社交业务。在移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中,服务的区域化逐渐发展成为焦点。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处理工作上的相关事宜,非常的便捷方便,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看电视、看资讯等。
2.2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也风生水起,最近几年的广告一直呈现着增长的态势,甚至一部分的广告的点击率要高于某些电视剧的点击率。相比较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广告上会更多的选择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上投放广告来进行产品的宣传的相关工作。
2.3支付手段和方式的移动化电子化也是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是移动行业和金融行业相融合的一大进步如今支付手段便捷了,人们的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购物、买票等,最终实现了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让消费者在享受便捷支付的同时也能保障其账号的安全。支付手段的创新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渠道,预先发现这种商机的人会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蓝图,保障自己的长期收益。
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3.1娱乐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互联网运用比较多的地方在手机游戏、音乐和视频等娱乐方面,人们对这方面的使用是最频繁的也是最直接的,互联网技术在娱乐设备上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增加了生活的色彩。
3.2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的信息传递基本是文字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图片信息和视屏信息的方式传递信息。对于一些广告商还可以运用Push的方式来插播广告和新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上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3.3商务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商务交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网上购物或者是网上炒股,还可以经营银行之间的转账业务,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到一切事情。
4结语
当今社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已然是非常快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我们很难预测到互联网接下来发展的状况,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社会互联网技术将会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
参考文献: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课堂是教师一人活跃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所交流和互动。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发展,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和小学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科技与教育高度发展的形势,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的差异需求。“互联网+”在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传统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网络交互式作用下的小学教学冲破了教室教学的场地局限,将课堂教学移位于互联网之中,教师与学生以互联网为基点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的活动架构和内容以互联网的创新力进行优化,教师的主导角色因而发生改变,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形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在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探究,让现代课堂的教学不再死板与保守,让教师的教学角色不再单一与固定。
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新课程在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拓展、应用和创新培养,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互联网+”的广泛延伸,让教育教学的模式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互联网与教育相互整合的背景下开展小学教学,教师首要的问题便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将根深蒂固的重教观念转变为重学,将保守落后的重成绩观念转变为重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转化,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求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化掌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教师应当从原本的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和促进角色,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力量进行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引导和促进,让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教育下实现所需知识的获取、实现所需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实施的研究者与评价者
将“互联网+”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众多的整合问题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困扰教学发展的侧面性问题。在互联网技术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融合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需要教师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互联网技术的延伸运用,转变了教师传统的照本宣讲的教学形式,教师成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支撑的教学实施的研究者与评价者,成为先进技术的应用者。“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教学方案、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体建构设计,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PPT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知识的解读与演示辅助,让教学的整体形势下技术的支撑与教师的研究得以创新,让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形态。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变化等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技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