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19: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教育的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咨询与疏导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内涵不同于临床治病,它是妇幼工作的前沿,贯穿于人类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全过程,在多年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实践中,作者通过孕妇的心理咨询,尤其产前心理紧张的疏导,健康教育,使众多孕妇提高了对孕期保健的认识,加深了医患间的情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提高了孕期保健的质量。
1 讲究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咨询室摆设要使来询者感到舒适,安宁,有安全感和亲切感,如墙上张贴优生优育宣传画,加上活泼可爱的宝宝像,粉红色或淡蓝色的窗帘,并在显眼位置摆盆花,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犹如在家中与人谈心,使广大孕妇乐意前来咨询.咨询者要始终面带微笑,热情接待每位来询者,说声请进,请坐,拉几句家常,既可缩短咨询者与来询者的距离,又可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紧张心理。有的人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顾虑或疑惑,他们担心隐私外泄或有其他顾虑,咨询者要体谅与关心他人,善于倾听,适时提问,通过咨询解开来询者心中的"疙瘩"。作者曾接待一位孕妇,咨询内容是"前置胎盘有那些症状,对胎儿、孕妇有哪些危害"整个咨询过程流露出担心、恐惧、害怕的情绪,问完几句话转身就想走,通过作者好言相劝,并问明她紧张情绪的原因,原来她看了自己的超声检查报告,把“前壁胎盘”与“前置胎盘”混淆了,整整有半个月时间,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还影响了正常工作,通过作者用模具的解说,使她彻底解除了思想包袱。
2 针对心理问题,调整咨询方案
孕妇群体中抑郁及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在咨询中,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耐心倾听来询者的每句话,抓住重点仔细分析,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始于对妊娠的认识缺陷,或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或是对胎儿安全过分担忧,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尽量疏导其减轻心理压力。比如孕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证实自己是乙肝带毒者,最担心的问题是否会传染给胎儿,最困惑的是孩子出生后可否母乳喂养,遇到这类问题,咨询者应用科学态度,建议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把母乳汁中乙肝病毒的研究结果如实告诉来询者,可否母乳喂养让其知情选择。时下有不少孕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既安全又可减轻疼痛,剖腹产儿聪明,以致强烈要求剖宫产,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作者利用产科候诊大厅,以健康教育的形式,把自然分娩的好处,如:能减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减少产妇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住院时间短,节约开支等优点和剖宫产的弊端,尤其是讲解胎儿通过正常的分娩机转对大脑发育的好处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临床自然分娩的案例,使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选择有正确认识,在选择分娩方式时科学、合理、符合个体实际。
3 要精心策划疏导方式
护士要将健康教育知识融于咨询、分诊、陪检、护理操作等护理工作环节中。作者多年的体会,面对面双向交流,互相信任是传授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心理疏导的深度和形式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例如:俗话讲黄豆粒大的汗珠生不了孩子等,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孕产妇对产时子宫收缩疼痛的恐惧。对于敏感类型及缺乏看图和理解数据能力的孕妇,影响会更大。因此,护士在健康宣教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强调妊娠、分娩本身就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次尽可能小量的信息,并要求她复述谈话的内容,运用模具、图像等直观教具和文字、语言交流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方的兴趣和接受产前保健知识的能力。例如,日常在指导孕妇“产褥期保持个人卫生”时,常常有以下几种说法:传统观念留给她的是不但不能洗头、洗澡,而且还要“捂”;长辈告诉她某某人关节痛就是当年“月子”里着水得的病;她的伙伴可能说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时,我们必须增强自信,开展“做月子”里应该洗头、洗淋浴、梳头、刷牙等健康行为的宣教,让受教者澄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健康教育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当受教育者处在多种选择的环境条件时,需要精心策划健康教育的形式,不对别人吼叫、急辨,不轻易否定她人,而是从关心她人的角度出发,灵活地给予指导。
4 孕期共性的心理问题
导致孕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情绪、孕产次还有社会支持系统等,总之孕妇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畏惧心理 孕妇大都具有不同的畏惧心理,集中表现为六怕,即怕难产、怕畸胎、怕变丑、怕影响夫妻感情、怕胎儿性别不如愿、怕分娩时疼痛难以忍受等。其中以怕畸胎和怕疼痛者两怕最为普遍。
4.2 依赖心理 孕妇很容易表现出依赖亲人和医务人员的保护。几乎百分之百的待产妇希望丈夫或母亲守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壮胆。很多孕妇提出孕期有孤独感,希望身边总有亲人。
4.3 侥幸心理 孕妇有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不能按期进行产前检查,在生活和工作中粗心,以及孕期性生活不节制上。产生这些侥幸心理的主要是对怀孕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孕妇自恃年轻力壮;有些孕妇则大大咧咧,平时做事不拘细节。总之,种种异常心理都会降低疼痛阈值。英国产科医生利德于早在1959就提出主张要自然分娩必须先去除紧张与疼痛症候群。妇女因害怕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而紧张会使分娩时紧张的肌肉活动产生拮抗作用,造成肌肉痉挛增加痛感。一旦疼痛就引起更多的害怕,害怕又使得更加的紧张,如此,产生一连串恶性循环。因此在分娩过程中此三项因素的影响很大。让妇女了解分娩过程和松弛的方法,进行预防害怕、紧张与疼痛症候群的教育,使孕妇能心情愉悦并由此减轻因子宫收缩引起的痛感,并能主动参与分娩。这个时候,心理干预和疏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消极的心理护理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机制,影响宫缩,导致滞产或大出血等。在孕产妇的心理疏导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3.1 帮助孕妇了解产程中几个阶段和异常情况,以及产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使产妇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宫缩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消除孕妇对分娩的忧虑、紧张和恐惧,增强自信心。
4.3.2 建立融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仪表要端庄,言语要诚恳,在观察产程中,对孕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做好细心的生活照顾,以取得产妇的信赖和合作,增强产妇的信心和安全感。
4.3.3 细心观察产程,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在第一产程中,对孕妇应给予鼓励、安慰,守护在产妇身旁,宫缩时,用手轻轻地按摩腹部,使产妇情绪安定、松弛。宫缩间期,鼓励产妇进食,以增加能量,增强体力。检查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产妇的痛苦,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产力,以顺利度过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中,多数产妇不会用力,过多的消耗体力。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屏气用力。宫缩间期时,要体贴产妇,主动给其擦汗,喂水等。若产程中发生不良情况,先告知家人,暂不要告知产妇,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紧张导致胎盘滞留或宫缩乏力引起大出血。第三产程中,可以告诉产妇胎儿的性别,使产妇感到安慰和喜悦。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子宫协调收缩,缩短产程。
4.3.4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生殖器官及整个机体恢复的过程。此期一般在家中度过,但根据分娩是否顺利,分娩婴儿是否符合产妇的心愿,以及家庭对产妇的态度等,都是产褥期产妇的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的重点,住院期间这些心理状态,即会表现出来,此时在出院指导的内容中,不要忽视心理支持和疏导。
1 沟通的方式
1.1 无声语言的沟通:无声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无声语言的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它是通过神态、衣着、仪容、姿势行为无声地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对有声语言起着形象和强化作用,比有声语言更为生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这足以说明非语言性沟通是何等的重要。
1.1.1 衣着仪容端庄规范:人的衣着服饰显示出人的才智、情操,表现出人的特定的性格、气质。护士的衣着应穿戴淡泊、素雅、端庄。衣服要适体,无油渍尘污,特别不要血迹狼藉和碘迹污沾。护士的仪容,应是自然大方,纯洁健美,不浓妆艳抹,不奇装异服,不应戴戒指、手镯等。
1.1.2 神态姿势健美有精神:护士的姿态应是文雅、活泼、健康有朝气,给人以亲切易于接近并寄托依赖的形象,具体的说,护士的站姿应是自然站立,显示出礼貌、稳重、端庄、挺拔有精神。走姿应是上身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重心不偏不倚,两臂前后自然均匀摆动,前摆时肘微曲,不甩前臂,后摆时不甩手腕、昂首挺胸,收小腹。其他姿势:如坐姿、跑姿等等。总而言之,护理人员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姿势、仪表、做到言行文雅有度、举止稳重大方、衣着整洁美观、行走轻柔敏捷。
1.1.3 眼神之窗心灵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睛可以反映出人内心的活动及真实感情,眼睛正视表示庄重,仰视表示思索,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羞涩,与患者交流时应该用柔和目光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通过点头表示理解。
1.2 语言性沟通
1.2.1 护患沟通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护患沟通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是面对面的交谈,交谈中护士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体态语言的结合,使患者充分感受关爱之情,以赢得相互信任。是体现护士爱心的手段,是建立良好护患互动关系,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的基础,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1.2.2 关切的目光问候,“您有什么不舒服吗?”一句关怀的问候就会把患者的话题打开,要不时地目光接触和适当地触摸,不时地目光接触能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尊重,适当地触摸是关心的传递,患者会感受到被关怀。
2 沟通技巧
2.1 入院充分体现关爱
2.1.1 护理人员要意识到对住院患者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此时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始,即使很忙也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主动热情迎接、让座,告诉病人在这里会得到精心治疗,有什么要求尽管对我们说,同时做好各种介绍。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疑问并认真解答,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从心理上和情感上感到亲切和接纳。
2.1.2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护士要有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和同情心,对患者良好的配合与积极的治疗应表示赞许,善于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积极性语言、保密性语言、针对性语言,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对话时患者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针对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1.3 与患者交谈时,首先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语速过快,患者会觉得你漫不经心。语速过慢,患者会觉得你心不在焉。声音过高或过响会令人产生误会,音量适度升高有时可以显示自己谈话的热情,一般情况下谈话音量适中,以对方听清楚为准[2]。
2.1.4 为保证母婴健康顺利渡过产褥期,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注意休息、饮食;(2)注意个人卫生;(3)的护理;(4)注意观察阴道排出物;(5)性生活指导;(6)产后健康检查;(7)新生儿护理。
2.2 及时做出反应:护士一定要对患者所反应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产妇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2.3 保护患者的隐私:为了治疗及护理的需要,产妇需要将一些有关个人的隐私告诉护士,护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对产妇的隐私保密,除非某些特殊的原因要将患者的隐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产妇的同意。
3 讨论
总之,沟通对护士来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沟通能否与产妇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护士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在护患关系中,若能掌握并恰当运用沟通技巧,将会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发展[3]。为产妇实现最佳的护理,使产妇体验到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一共有50名,都为女性护士,年龄分布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岁,工作年限为3-13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6+-3年,其中本科学历共有15名,大专学历共有26名。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属于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了两方面:综合素养、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技巧采用积分法进行统计与评价,总分共有5分,分数越高表示评价越高。1分表示完全否定,2分表示否定,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肯定,5分表示完全肯定。
1.2.2培训的方法
1.2.2.1岗前培训
对岗前培训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医院护士专业能力的有力保障。在进行正式的训练之前,应当根据文职护士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理论培训、技能素质培训、心理素质培训。
(1)理论培训
由于护士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自身的理论基础比较杂事,在理论学习方面,其重点主要在于国防知识的学习以及卫勤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要求文职护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文职护士实现角色转换,真正进入医院护士的角色,开展在职工作。
(2)心理素质培训
在心理素质培训中,主要针对护士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护理常识、心理卫生、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针对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问题,展开培训与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的开展,同时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讨论,经过课程的学习,促使护士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加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医院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1.2.2.2加强岗位培训
对于医院护士而言,岗位培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技能水平的重点所在。必须根据医院护士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求,对护士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
(1)对护士进行素质培养并且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
临床一线工作是医院文职护士提高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机会,把他们合理的安排到临床一线工作,同时给他们安排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重视培养护士的专业作风,以军人的素质要求来对文职护士进行培训。鼓励护士向优秀的医护人员学习,积极参与基层群众医疗活动。
(2)必须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与技能
对于医院护士而言,必须对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熟练地掌握,方可真正地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可以让护士在不同的重点科室轮班,例如急诊科、脑外科、手术室等等,然后根据科室的具体需求进行分配,把护士安排到工作任务较多、危重病患者较多的科室,这些可是对专科护理技术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这些专科护理技术是战时必备的救护技术,安排护士到这些重点科室进行学习,可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集体授课、讨论、带教等等途径促使护士的护理实践能力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
1.2.3观察指标
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太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n表示病例数,采用x^±s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
2、结果
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人数明显增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健康教育护理的现状
在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之前没有对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进行深刻的了解。目前,在多数医疗机构里都忽视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病患者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需要,从而导致在治疗的期间没有对病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护理,难以对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在开展健康教育护理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标。现在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在许多医疗机构里都没有受到重视,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工作指标,难以充分激发医护人员对于健康教育护理开展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还缺少有效的考核制度。
①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情绪低落甚至精神恍惚或神志失常,或因文化水平较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依从性差。②患者健康知识缺乏,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不够重视或心存侥幸,与医院缺乏有效沟通,进而造成监督管理和持续指导的缺乏等。
1.2护理人员因素
①目前尚无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培训,健康教育内容笼统,宣教形式单一,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宣教途径。②护理队伍更新较快,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及应变能力参差不齐,搪塞应付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获得患者信任,还为护患沟通埋下了隐患。③护患沟通的技巧缺乏,对健康宣教时机把握不当,宣教内容混乱表意不清等,造成患者反感,产生抵触情绪。④存有懈怠心理,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持续有效地进行宣教指导,对患者的错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纠正,监督管理不力。⑤工作负荷大,不良情绪未能适时调节,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忽略了患者的真实需求,无法做到有效沟通。
2措施
2.1增强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2.1.1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通过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心理指导等要点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逐步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行为矫正。
2.1.2丰富健康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环境,采取专家讲座、“一对一”指导、展板展示、播放教学光盘、发放宣教资料、经验交流、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健康咨询等方式宣教,并设置意见箱和公告板,随时听取反馈意见,积极回应。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起到较为积极的效果。
2.1.3制定护理路径
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患者也能得到持续、准确的指导,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2.1.4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制度
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加了护患沟通的实效性。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2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及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2.2.1注重首因效应
护士应按照护士礼仪规范要求整理仪容仪表,着重从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仪表服饰等方面提高视觉感,让患者在第一时间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
2.2.2展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应保持理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产生;知晓并尊重患者的权利,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同时还要理解包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语言、个性、习惯等。还应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能,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累积临床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2.3巧用沟通技巧
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层度、身份、地域等各有不同,护理人员应用符合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的沟通方法,因人而异进行健康教育。安排特定的时间、合适的环境,把握适当的人际距离去跟患者沟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注意患者说话的声调、频率及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动作等;适时、适度的进行提问,及时采用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回应;尽可能收集、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一切信息。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患者的感受及对交流的期望值。全面了解患者的诊断、病情及治疗护理和检查结果、费用,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把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
1 儿童病人的沟通
面带微笑,消除恐惧和紧张,可准备一些玩具、儿童图书供他们使用,墙上必要时贴些卡通画等,因为好奇、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可以减少儿童的不安,使其对环境有好感。儿童一般都有父母陪伴,医护工作人员应使用儿童能够了解的字眼进行沟通。与儿童相处,注意其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和鼓励,如有特殊治疗,应先简单向小朋友说明,留意其感受,也要安慰,并用一些小礼物或称赞的话,鼓励儿童的表现,有助于良好的沟通。
2 青少年病人的沟通
青少年大多表现自主,不喜欢被当成儿童来对待,因此语言沟通的方式要采取对成人的方法,他们喜欢干脆利索和直接,应为其剖析现实状况及有利于他们的做法,让他们参与治疗计划。并注意其隐私的暴露,对害羞不愿启齿的事,要保密,工作人员应有充足的认知及敏锐的观察力,利用语言交流的技巧来发觉及探讨问题。
3 老年病人的沟通
要主动打招呼给予一定的称呼,并自我介绍,营造轻松、和谐的会谈气氛,使病人有种被尊重的感觉,然后再切入沟通主题,了解病人的需求。老年人在身心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有多重的疾病、心理感到失落、不受尊重、孤独无人陪伴、以及经济困难等。因此我们与其沟通时要有充足的同情心和耐心,集中注意力保持目光接触倾听病人的心声,并及时做出应答反应,肯定其以前的成就,鼓励其生活的信心,必要时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及心理上的支持。由于老年人认知及感官能力下降,因此在做健康教育时要将重点内容重复和条理化,必要时将重要事项写成摘要,使患者能明了确实有效及可行原则。
4 预后不良病人的沟通
预后不良的病人如导致残疾、癌症、哮喘等多种慢性病人,与其沟通时,应持同情心以中性的立场为病人谋求最佳的处置方案。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不要抑制病人的悲哀的心情,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诉。鼓励他们,让他们面对现实,如告诉病人:“既然你很爱你的家人,你现在就不应该那么沮丧,因为你这样家人一定比你还要难过!”从而诱发病人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
5 特别难相处的病人的沟通
5.1 有疑病症倾向的病人
这种病人有疑病的心理倾向,他们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总是担心身体某个部分有病。当医生为他们解决了一项疑点后,他们立即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并开始害怕、疑心自己的了其它疑难杂症。他们常常对检查结果不放心。这种病人心理上往往既缺乏安全感有特别希望别人关心。这时我们要帮助病人正视自己在现实中遭遇的困难,指导病人如何去调适。从而限制病人过度求诊的行为。
5.2 充满愤怒自大的病人
这类病人通常说话愤世嫉俗,表现出自大的态度和言谈,认为自己地位高,容易和医务工作者发生冲突,不遵医嘱,有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严重,很难交往。这种病人多因疾病使个人目标受到挫折、生活压力无处疏解,导致人格异常。其心理背景除了自大外,还可能有怕被忽视的成分。所以我们应以坦诚的态度,表达积极协助的意愿,并设法找出病人挫折及压力的来源加以疏解。让病人认识到他自己的愤怒,并向他说明这些愤怒的言行不会影响医务工作者帮助他的努力,自然也就愤怒不起来了。
6 临终病人的沟通
医务工作者对临终病人要显示出同情、热忱、支持及尊敬的态度。要认识到大多数不久人世者可能都要经历从不接受、与疾病抗争、沮丧直至接受死亡等一些痛苦阶段。在每阶段都应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并提供连续与综合性的服务,诚实回答病人的问题,并以其能接受的程度向他说明真实状况,必要时进行心理宣泄。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中图分类号】R7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9-03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就是要通过传播活动让目标人群接受所传播的科学信息,接受所提供的建议并采纳健康行为。在传播活动中,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等都是构成人际交流的基本方式,人际交流技巧应是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传播技巧有观察技巧、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反馈技巧、组织小组讨论技巧、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技巧、示范技巧和举例引证技巧等。
1 观察技巧
观察是直接认识事物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方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向目标人群传授知识或帮助受传者改变行为时,要能够做到“眼观六路”、“明察秋毫",注意细致观察受传者的具体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对受传者的情况全面掌握和了解,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否则,只是按照传播者自己的计划和意愿进行传播活动,效果不会好。
2 提问技巧
提问就是提出问题,要求对方作出回答的一种交流方法。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提问时,不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要给对方以“间隙",在“双向交流"的气氛中进行。要了解对方知、信、行方面的情况,多提开放型问题,少提封闭型问题。恰当使用试探型问题,可以促进交谈和有利于较快地收集到信息。但是对于对方的敏感问题、隐私要尽量回避。如果特别有必要了解,也要注意在适宜的气氛、恰当的时机,以缓和的口气向对方提问。
在人际交流中应避免向受传者提倾向型或诱导型问题。因为这种类型问题带有传播者的倾向性,实际上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诱导对方按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回答问题。这种诱导下的回答不能看成是受传者的真实思想和认识,收集来的信息是不可靠的。
提问题要简炼、明确,问题范围不要太大,尽量少提复合型问题。因复合型问题往往含有两层或多层意思,回答起来范围较大,回答者不易一次回答清楚和准确,收集的信息可能不全面。
3 倾听技巧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倾听习惯,练习和运用倾听技巧,提高传播效果,做到专心于对方的讲话,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便是偶然因电话铃响,同事插话等打断了谈话,也应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回来,集中到听对方的讲话上。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讲完,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在对方说话太罗嗦离题太远时,应委婉地、恰当地加以引导。要给对方的谈话做出适宜的反应,如归纳、简要的复述,用语言或体语表示赞许等。
在充分听取对方的谈话时,不要轻易对对方的话做出判断,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时对方可能因种种缘故绕着圈子说话,这时就需要能够分辨出“表和里”,听出话外音,捕捉真实信息。不论是对方没有讲清还是自己没有听清楚,都应客气地请对方复述,一直到听清楚为止。
4 反馈技巧
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听取对方的陈述时,要集中注意力,并随时用表情、体语来表示自己对对方谈话的兴趣,如微笑、点头等,以支持对方把所有的问题和思想讲出来。要恰当运用体语,如与同性别的服务对象交流时可以适当将座位靠近,以表示亲近,拍拍对方肩膀表示鼓励等。
回答对方问题时要注意: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和行为要态度鲜明;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和行为要和缓、婉转、耐心;对有些敏感问题和难于回答的问题可以暂时回避,不作正面解答;对于知识性问题、决策性问题,不要给对方以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回答;搞清对方问题的核心,不要答非所问;了解对方提问的意图,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解答;对不同的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回答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场景和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反馈方式,有时可以用语言反馈,有时需用手势等动作反馈。
5 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交流技巧,在基层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使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传播的信息及时传给较多的人。主持小组讨论时要掌握:
5.1 热情接待。在小组讨论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应对前来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表示欢迎。同时可以拉拉家常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使主持人和与会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2 说好“开场白"。通过开场白向与会者说明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并做适当的自我介绍。好的开场白可以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顾虑,使小组讨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场白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幽默感,并针对与会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灵活地加以发挥。
5.3 建立关系。在说完开场白之后,应有意识地帮助小组成员相互了解,让每个成员做自我介绍。只有人们彼此熟悉,他们才会在讨论时不会感到拘束,能够畅所欲言
5.4 记录参与者的情况。根据参与者的介绍,记录他们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与讨论主题有关的内容。
5.5 鼓励参与。主持人应当鼓励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发言,而自己则不应说得过多。开始时可问小组成员们关于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疾病等一般知识,这样他们会开始询问一些问题。这时主持人应避免全部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先问问小组其他成员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同时主持人根据讨论的主题,提出一些准备好的问题,使讨论逐渐深入。
5.6 打破僵局。小组讨论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参与者沉默不语的局面。这时,主持人应注意观察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如果是由于彼此陌生,主持人可在自我介绍或互相介绍方面多做些努力。而且讨论的问题应从一般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人手,并有意识地选择较为活跃的人首先发言以带动其他人参与讨论。如果有的成员在讨论中一直不发言,主持人可以试着找机会请其发言。
5.7 控制局面。有的成员可能非常健谈,如不加干预可能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这时主持人需有礼貌,可以插话说:“这的确是个有趣的想法,但我们最好也听听其他人的看法。”或者通过向他人提问,改变对话方向。当讨论失控、偏离主题时,主持人要及时提醒与会者。对于成员间的争执,不必断然制止,而是在适当时候对有争论的问题作出小结,转向其它话题。
5.8 结束语。在讨论结束时,主持人应对讨论的问题作简要的总结,并对与会者表示谢意。
6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技巧
传播健康知识离不开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有效地使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讲究使用技巧。
使用面向个体的材料,如小卡片、小册子、小折页、小活页等,要向使用者强调使用材料与健康的重要关系,引起对方重视;揭示材料的重点内容,使对方了解材料的重点;传授某些使用方法和技能,使对方知道如何使用材料。
使用面向群体的材料,如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挂图、展板等,选择的对象最好是有相同背景的特定人群,选择的时间最好是大部分参与者能够接受的时间,选择的地点和场所要考虑到群众较易达到又便于传播活动的进行;向受传者展示的画面、文字要力求让他们看得见、看得清,转换画面或版面的速度要适宜;解说者开始应向受传者讲清楚组织他们接受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直接意义,应用当地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解,吐词应清楚,讲解速度适中,重点内容可以加重语调。每次传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使用面向公众的材料,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片、宣传画等,不可能向受众作直接的讲解、说明。在使用上应注意:地点,在允许张贴和摆放使用的地点,要选择人们经常通过而又易于驻足的地方;位置,挂贴的高度应以成人看阅时不必过于仰头为宜;光线,宣传品应挂贴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更换,一种材料不宜在一个位置留置过久,2―3周后应予更换,这样可以使受传者保持新鲜感;同时,一种材料留置过久也易损坏,适时更换也有利于材料的保护。
7 技能训练与示范技巧
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如果能适当地进行示范,就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受传者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所学技能,强化所学知识。
进行示范时,首先要注意面对学员,让每一个学员都能直接看到你的动作。操作的动作要清楚,速度不要过快,每做一步都要讲明要领。要边做边解释,讲解时发音要清晰,不要说得太快,要让每个学员听清你的讲解。要注意观察受传者的表情,鼓励大家提问,如有不懂的地方及时重复。为了让学员看清你的动作,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胳膊、手掌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示范后,请1-2名学员照样做一遍,同时请其他学员观察和评论。最后每名学员都应有机会练习一遍,以观察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技能。也可以2-3人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观察和评论。练习结束后,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对学员技能掌握情况做出评估和总结。事后对受传者进行访视,了解他们在运用中的情况,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8 举例引证技巧
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用举例引证来帮助说明问题,因为好的例证比一般说服和知识传播更有力量,在帮助人们改变态度和行为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举例引证要做到:
8.1 举例恰当。为了说明自己的建议是重要的,有时可以拿实际例子说明问题,但所举的例子应是恰当的,易被受传者理解和接受,包括与受传者的民族风俗、、文化背景相适应。
8.2 引证准确。所举实例应是对你要说明的问题具有针对性,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说明问题;对引证的例子了解不清楚,或把道听途说的事情拿来当作例证,都是不严谨的,得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
8.3 例证宜近不宜远。所举例证应尽量选择在传播者和受传者较近范围内存在发生的,这样可以使受传者感到贴近自己,感到真实。
8.4 例证宜新不宜旧。所举例证最好是比较“新鲜”的事实,如果举的例子相距年代久远,受传者则会缺乏“迫切”的感受。
8.5 正反例证的运用。例证有正反之分,举例时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况来决定。有些问题,适合用正面的例子来说明,而有些问题则适合用反面的例子来强调,有些情况下还可以用正面和反面两种例子来互相衬托,起到强化的作用。
8.6 因人制宜。运用引证法应注意对受传对象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技巧。如对文化程度在中专(高中)以上的人,可以引用一些理论或名人名言来帮助说明问题,辅之理性启发,对方往往可以接受和信服;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以下),特别是妇女,往往以举实例、辅之以感情推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若引用专著理论方面的“精华”或名人名言则不易被她们所理解。
2讨论
2.1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由本次问卷调查可见,68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识,各个项目中对相关项目未掌握的人员显著高于掌握相关项目的人员。且据相关调查表示,中小型医院护理人员因床护比不够、专业素质偏低,故造成多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识较差,主观能动性较差。经我院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的因素有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缺乏主动服务观念,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而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我院护理人员较为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未有较好的评估认知、接近患者的主动性较为缺乏。
③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多数医院的心理护理起步较晚,在此阶段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只注重常规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观察、静脉穿刺、给药护理等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缺乏全面的认知;且护理工作繁忙时段对患者心理状况忽略的情况亦有存在。
④健康教育技能单一。通常情况下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围术期教育、康复知识教育及出院教育,不同科室的患者应有专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各科室全面的专科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具有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也缺乏对健康教育水平评价的指标,导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内容单一,健康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2.2改进措施
①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要求专科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综合一体实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仅对患者进行生理照护理念。医院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等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传,并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向护理人员讲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应贴合现代护理理念,加强心理学再培训,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来促进意识的养成。据相关调查表示,多数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自身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现代护理理念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类情况,可组织护理人员再学习,组织定期培训、座谈会,亦可外聘专家授训,同时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应分基础教育知识及专科教育知识考核,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措施
1 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 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1.2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3]。
1.3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 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1.4 护士缺乏自主性 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1.5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5.1 评估技巧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1.5.2 护患沟通交流 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1.5.3 行为训练技巧 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6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 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2.1 产前健康教育 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2.2 产时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 产后健康教育
2.3.1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 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2.3.2 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2.3.3 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2.3.4 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 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正常产后第2天开始。
3 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 重视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产妇是第1次怀孕,对妊娠,分娩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误听他人言传,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导致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所以,产科健康教育是孕产妇所必需的,也是产科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3.2 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 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次性完成过多的内容也不利于学习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在的教育问题,再解决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多次,让产妇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3.3 保持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产科健康教育应从怀孕前开始,通过孕妇学校,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社区服务直到产褥期的电话咨询,这样既可以满足孕妇在孕期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教育需求,又能保证产妇出院后的需求,使产妇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期连续地得到健康咨询服务。
4 总 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
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达到优的为15.00%,不同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学历结构中由好到差依次为本科学历、大专、中专;职称结构中由好到差依次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中沟通技巧应用情况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沟通技巧应用达到优的为15%,不同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应用不同,学历结构中由好到差依次为本科学历、大专、中专,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职称结构中由好到差依次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4讨论
4.1护理人员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及相关知识的不足。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历及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没有能力更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如在给患者做饮食指导时,只笼统地说吃高蛋白、低脂肪饮食、糖尿病饮食,当患者想知道具体吃什么时,护士往往答不上来;面对求知欲高的患者,大多数护理人员表现的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有为难情绪不愿开口。(2)沟通技巧欠缺。调研中发现,部分低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以及极少高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不能正确使用沟通技巧,以致达不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如不能正确评估患者所需,不能因需施教,使患者不能集中精力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护患之间对健康问题认识有分歧,不能达成共识,影响健康教育的进行;有些护士在做健康教时,不管患者当时是否愿意听,也不管患者当时情况的好坏,将应做的健康教育一次性讲给患者,护士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患者接受的很少;有些护士基本理论掌握的很好,但在给患者做健康教育时,不能深入浅出给患者讲解,理论多,讲解枯燥,患者不易理解等,因此患者不感兴趣,且效果欠佳;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改变了原来的行为后,护士不能用良性语言及时鼓励患者[3]。(3)认识不足。长期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护士认为把治疗做好就可以了,认为健康教育是医生的事,与护士无关,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主动意识。(4)护士缺乏足够的时间。
国内学者认为,健康教育的概念可表述为:“健康教育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摸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注重认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整体护理将取代只注重病而忽视人的传统护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强调健康教育,如何搞好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除采用板报,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色彩图片等方式外,护士直接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士的交流技巧是门诊进行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1什么是交流技巧?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交流发生与各行各业,交流的好外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学会运用交流技巧与病人有效的沟通,是每位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尤其是门诊护士,面对的是来去匆匆的病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得到的将是事与愿违的宣教效果。
2护士交流技巧必备的条件
2.1扎实的业务知识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曾经指出:“虽然需要医生指导和监督基本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但是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理,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由此可见,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如果护士没有熟练的基本技巧及扎实的业务知识,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就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来了位I期高血压的患者,他向护士了解的问题是:“我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并没有什么不适,需要治疗吗?”如果护士不了解高血压发展下去的真正危害性,是在于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病变,发生中风,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尿毒症等致死致残事故,而是轻率地跟病人说:“既然你没有什么不舒服,没关系,不用治疗”,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有效的指导病人,首先有赖于护士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基于对护理工作本身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掌握更多的关于各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对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进行卫生宣教,真正使病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的现实,协调失衡的心理,使身体维持健康,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2.2热情的服务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护士的仪表,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就给病人一个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当护士仪表端庄,言语亲切,态度和蔼时,病人认为护士挺招人喜爱,因此就愿意与护士交流,护士也容易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更有效地与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3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这是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是护士用来教育,指导病人的主要工具,恰当的语言表达可获得病人发自内心的信任,并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护士必须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
2.4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