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社会治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智能化社会治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智能化社会治理

篇(1)

第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飞速变化的今天,为了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多的人都在不断努力、奋斗。每天穿梭于人山人海的公交车、地铁和繁复的工作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在这样的现状下,人们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减压。而群众文化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所以,在空闲时人们都会自主的组织在一起举行各种群众活动。第二,中国是一个老龄化情况很突出的人口大国,当子女在外工作时,老人们会感到很孤单,然后会主动的组织、参加到群众文化的活动中来。群众文化不仅让他们找到了精神寄托,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因此,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有很多,比如,无处不见的广场舞、公园中越来越多的锻炼的老人,通过这些我们能够想象到我国群众文化的热烈程度。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能力

1社会能力。

让人类生活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一个国家和一种风俗就是文化。文化因素必须是活动的,并且是产生了有益作用的,那么我们才会认定这种文化是对的,而文化因素的动态则规定了我们一定要对文化的能力不断探究。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它生动的展示了群众文化的游戏和艺术等等。为了减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人们发明了一些艺术活动以及游戏,并把它们当作排遣,解闷。在这类活动和游戏中,人们能够振奋精神,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另外的一些文化活动中。不过,群众文化的功能比我们想的还要大的多。以下对群众文化的功能,我们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娱乐和沟通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构成随着社会的稳固和不断发展而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渐渐摆脱了经济匮乏的年代。可是,伴随着不断提升的社会竞争力而来的,还有人们日益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供他们自由利用的时间也不断减少。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国家规定的节日和周末假期运用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各类技术能力的学习上,从而减少了群众的娱乐和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人们变得心力交瘁,变得不幸福了。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比如,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与人的沟通在渐渐减少,从而促使了人际关系的浅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淡了。特别是一些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他们的交友范围局限在自身学习和工作中,结识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熟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加强沟通、加强娱乐休闲、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中。因为群众文化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集体参与的,不需要很强的艺术水平,所以不论你的兴趣和爱好是否相同,你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并从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群众活动,因为群众活动以及文化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娱乐的平台。

仪式和团结协作功能。在社会中,人们总是会参加一些不同的仪式,比如以前的巫术、宗教仪式,民间一些仪式,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仪式等各类不同的艺术活动。而这些活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人的诞生、寿宴、婚嫁以及逝去等这类仪式在中国是很受人们关注的,而每个地方都会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规定来举办有关的仪式。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包含在这些仪式内,这样能够让仪式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多姿多彩,让参与到仪式中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另外,由于这类仪式都是以村、社区、族为单位参与的,因此也能够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4]

标志和代表功能。当今社会,自身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各族、各社区的重视。一个地方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着当地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在社会上,要想让自己的城市文化给人正面的影响力,那么群众文化这个关键的“标志”就是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是各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代表,一个城市的日常生活氛围都是通过群众文化的优良和发展境况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群众文化着手,增强其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群众文化的前提下,让其不断发展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和社区的不断进步发展,才能让城市带给社会更多正面的形象和影响力。

2文化价值。

引导型文化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形式,也是中国社会的中心价值体系。由于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持,对文化进步也起着引导作用,保证了多元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得以共同进步,因此,如何更好地体现其引导型文化的作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达到稳固和保护社会的相同思维的目标,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文化的方式让社会主义的中心价值体制得到人们的支持。就目前而言,我国民族的关键就是中国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是由我国全体人民来掌握的。由于有很多人都参加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活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而且人们在活动中都感到很快乐很放松,所以引导型文化要完全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价值,另外,引导型文化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好地锻炼群众,让群众文化能够为引导型文化建设更好的、更有用的平台。

篇(2)

开平市地处珠三角西南部,以碉楼而闻名。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起初主要是为了抵御匪患以及防止自然灾害的影响。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第一批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自从2018年江门市第六届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在开平市赤坎镇正式落地以来,项目在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中紧密结合碉楼文化,积极挖掘碉楼文化的内涵,并且将其与现代社会治理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逐渐探索出了以碉楼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社区治理模式。

一、碉楼文化概述

开平碉楼是开平侨民将西方建筑理念和本土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开平碉楼集合了防卫、居住等多方面的功能。不同建筑艺术风格在开平碉楼表现出了很强的兼容性,成为开平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开平碉楼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精神和特色。碉楼文化是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所形成的传统文化。碉楼文化是一种原生型、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地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碉楼文化理念可以概括为:以“碉其稳”,“稳”即“自卫防盗、安全稳定”;“碉其精”,“精”即“中西合璧、取其精髓”;“碉其和”,“和”即“以站为家、团结和睦”。

二、碉楼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论述

开平碉楼文化的演进和形成与开平本地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虽然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社会治理理论的演变处于不相交的时间段和空间中,但是社会治理所体现出来的“过程”“调和”“多元”和“互动”的特征与开平碉楼文化在演变和形成中所体现出的伦理道德、和谐理念、追求稳定以及兼容性等方面均存在高度的暗合现象。首先,社会治理理论的“调和”特征与开平碉楼文化在形成和演变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理念以及追求稳定的社会观念,均体现出了反对社会矛盾解决中的激励、暴力和不妥协的态度,追求和谐、稳定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主张通过相应的途径实现和平、和谐。其次,社会治理理论中的“多元”特征与开平碉楼文化中的兼容性之间表现出了高度的契合。开平碉楼文化结合了西方建筑文化和本地建筑文化的特征,因此从碉楼文化中也能够挖掘出社会治理理论中的“多元”特征。第三,社会治理理论的“过程”特征体现出了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延续性等方面的特点。而碉楼文化作为当地传统文化,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来的,碉楼文化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能够实现对社会关系的不断调节。最后,社会治理中的协同治理理念与碉楼文化中的合作理念不谋而合。在社会治理中,要求多元主体通过构建协同治理的环境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而碉楼文化中“以站为家、团结和睦”体现出了在抵御自然灾害和外界干扰中的合作理念。

三、发挥碉楼文化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

开平市赤坎镇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在服务社区居民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碉楼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要求,将碉楼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团结、多元、互动等理念运用于解决社区问题、调解社区冲突以及社区教育等方面,以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魅力。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和文化传承队伍传统文化是人的文化,需要依赖于人的创造力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要确定碉楼文化在赤坎镇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性地位,就需要以赤坎镇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为平台,强化工作人员对碉楼文化的研究能力,理解文化中所具备的内涵。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对碉楼文化进行深入的识别、传播。因此,应以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为平台,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整合多元化的主体,为实现碉楼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二)强化对碉楼文化内涵的识别开平市赤坎镇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工作人员需加强对碉楼文化内涵的识别和挖掘。例如可通过“赤坎人家口述史计划”专项活动,形成初步的赤坎口述史,从口述史中得出碉楼文化的内涵,逐渐构筑村民的文化共同体。碉楼文化中的安全稳定、包容、团结、和睦等理念与社会治理的理念相吻合。例如可将安全稳定的理念运用到社区安全建设中,将团结合作的理念融入到社区支持网络的构建中。

(三)依托碉楼文化建立社区治理体系碉楼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与社区治理的内涵存在多方面的吻合。赤坎镇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要以碉楼文化为依托,以社区治理的要求为标准,结合社区居民在各方面的需求,建立以碉楼文化传承和保育为平台的社区治理体系。以碉楼文化的精神为依托,把社区治理中的安全建设、支持网络建设、底线民生服务、社区教育等内容纳入到社区治理的内容中,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篇(3)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人情的总和。在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和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

课堂教学英语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教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比如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听者或许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又如阅读课中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强语言功底。此外,在词汇教学中也应注重文化介绍,因为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不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这个词,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因而不用“fat”而用“cute”。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考试项目的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导致学生只会用纸笔交流,掌握的只是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提供多种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英语教师培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和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因此,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课堂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渠道。例如,课余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领会、掌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再次,要明确语言教学与文化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然,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因重视文化教学而忽视语言教学。我们应权衡学生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及教材内容等方面因素,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第一,文化教学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语言教学,是为补充语言教学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语言教学。第二,要明确语言教学的范畴。就一个国家文化而言,有主次之分。全盘讲授,一难于做到,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最终不利于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故应有所选择地讲授。第三,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文化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严格遵守文化规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与时俱进。21世纪,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在打稳、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和谐交流与沟通。

篇(4)

一、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必要选择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可谓举世瞩目。在感受物质生活的巨大进步的同时,许多人也越来越感到我们这个社会已不那么安全了。一再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忧心忡忡;各地屡发的医患纠纷事件让医患关系失去了应有的信任,人们的就医环境失去了安宁;各地频现的暴力强拆事件又让公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保护面临着灭顶之灾;不时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在提醒人们,我们随时可能被这些身边的公共安全事故剥夺生命和健康;而高昂的教育、就业、医疗成本又让贫困家庭失去了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希望;执法机关执法标准不一,社会各阶层分配不公,腐败的丛生等等问题似乎让人们对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失去了信心,等等。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越发展矛盾和问题越多?说到底,这其实是我们的整个社会管理出了问题,我们的社会已到了不得不进行社会管理纠偏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涉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我国的社会管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这种以行政管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上,已经明显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在于:一是封闭性;二是粗放性、低效性;三是随意性;四缺乏科学性,等等。以这样的缺乏公开、公正、透明性、科学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去应对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或曰社会矛盾凸现期所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能是无端浪费社会资源,增加管理成本,却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反而会使矛盾越聚越多,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

中央适时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部署,为我们解决各类社会矛盾问题指明了方向。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和今后解决中国社会各类矛盾问题的不二选择。

二、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是法治主导下的创新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必然是社会管理发达的国家,而社会管理发达的国家又必然是法治国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的背景,我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只能实行法治的主导,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突出法律法规的指引、规制、保障和制裁作用,讲究以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机制治理社会,杜绝信息封锁、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等等。对于传统的封闭性社会管理模式来说,法治主导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就是创新。法律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最高规范,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持续的法律治理,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建设就会逐渐行走在理性、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在法治的语境下探讨社会管理创新,才能使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努力探索不再是一场纯粹的、不确定的、粗放式的政治运动,亦即法律规范的指引必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态,一切的探索才有意义。

法治主导下社会管理的特点:一是公开、公平、公正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法治倡导管理规则(即法律法规等)的透明,而透明规则的治理能更好地获得公民社会的认同,能更好地平衡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从而使社会管理中的对抗和抵触最大程度地减少,从而真正地实现社会公平。二是有效性。在明确的法律规则指引下,各利益主体均能有效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故该种模式的社会管理能代表最大程度的民意,会得到较好的执行。三是科学性、先进性。法治主导下的社会管理会最大程度地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国民发展、创新的热情,提升全体国民的精神素质和道德水准,以致提振整个国家的软实力。

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大多数社会组织和个体的主要追求,因此“绝大多数社会矛盾是利益性矛盾”[1],解决这些矛盾用行政强制的手段已经是行不通了,必须引入法律治理的方式去进行精细化的调处。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应然设想

在当前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发展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将会大量出现,许多社会矛盾将通过利益诉求或激进或平和的方式进入到司法领域,因而司法机关将面临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只能更加繁重。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国家对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司法力量,检察机关只有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推动各项检察职能充分地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作出历史性贡献。

“在庞大的社会管理体系中,司法处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特殊的环节,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同样处于特殊的地位。检察机关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当立足职能、积极作为。”[2]明乎此,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就应主动创新理念,及时摒弃就案办案、关门执法的陈旧思维,依托法律监督职能,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充分发挥打击、预防、保护和保障的职能作用,为整个社会各层面的管理创新提供法治的保障。

一是要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法实践中,要真正坚守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认真办理好每一件案件,最大程度地通过办案化解社会矛盾,最大程度地通过办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消除相应社会管理环节所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在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一些轻罪案件、过失犯罪案件、邻居之间因民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以及未成年犯要适当从轻处理,该不捕的不捕,该不诉的不诉,对初犯和偶犯也要较累犯予以从轻。

二是要加大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检察机关必须加强能力建设,认真研究一些行业和领域职务犯罪多发、频发的规律,不断强化职务犯罪案件的突破能力,提高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和效率,不断净化社会管理所必需的政务环境。

三是要加强诉讼监督力度。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执法情况,检察机关要及时有力的予以监督,发现问题,应迅速处理,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坚决查处;对民生领域的案件要高度关注,对重大环境浸染事件要积极发声,要强力介入,要支持民间维权,必要时可代表公共利益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维护广大民生利益,制裁侵权的经济组织。针对被监督方不愿接受监督意见的情况,要改进检察建议的方式,以向人大或被监督者的上级机关报送等更加有力的方式督促被监督方采纳监督意见。

四是要打造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要加强对检察队伍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注重专家型、学者型检察官的培养,探索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造就一大批忠于职守、法律素养高、办案能力强的检察官队伍。

五是要加强检察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改革当前不合理的检察人事、经费等管理制度,消除检察执法时常遭遇地方阻碍所存在的制度上的制约因素;要改进目前不合理的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优化检察权配置,从而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效率。应逐步提升检察官工资待遇,让他们不再为面包和牛奶而发愁。

六是要加强检务公开力度。要积极打造各种传播平台,努力宣传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宣传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实践;要探索“检察开放日”、“检察执法听证”等与群众对等交流的沟通机制;主动建立检务网站,受理群众有关职务犯罪的举报,倾听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积极回应网上的涉检民意,正确引导网上舆情等等。

七是要延伸检察监督工作触角。要继续深化检察工作机制改革,通过设立乡镇检察室等形式将检察监督工作的触角向乡镇、社区等基层地区延伸,强化对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底导执法单位的法律监督,及时纠正违法现象,促进执法人员公正廉洁;对弱势群众,要以法律援助、教育援助、司法救助等形式关注其民生问题,持久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注释:

篇(5)

【关键词】

移民权益;社会治理;移民安置

自1912年我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建成以来,我国水电事业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水电资源开发突发猛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水电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移民安置问题。从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民主政治状况来看,自上而下的水电资源开发决策较多,并且移民搬迁安置各个阶段,移民参与相对较少。由于移民未能充分参与,对移民政策的理解度,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度较低,出现了一系列移民安置问题。大量移民通过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不“信法”,通过向上级政府上访对当地政府施压的方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移民搬迁安置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再造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多个方面,再加上近年来因水电资源开发导致移民上访的人数、批次、案例逐年增加,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强调的是从上而下的“管理”,“治理”更加突出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更加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突出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系统治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通过扩大包括移民参与在内的公民参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移民参与权是指由于水电资源开发的区域特殊、移民身份特殊等原因,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参与水电资源开发决策、规划、经营、接受教育培训、分享利益或得到补偿的权利。根据水电资源开发的具体工作程序、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创造条件,保障移民参与权,确保移民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使其由一个水电资源开发中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参与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水电开发的各个环节,不仅对移民群众个人,而且也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水电移民安置规划阶段

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过程中,编制单位要深入村庄(社区)、村民(居民)家庭等基层,广泛征求移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人士的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充分考虑移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大多数利益群体认可的规划设计方案。目前的问题是法定程序的缺失,规划编制部门受托编制完移民安置规划,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征求移民意见这一程序。移民的知情权在这一阶段缺乏一定地保障。

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实物指标调查阶段是一个基础环节,决定了搬迁安置工作的组织和移民补偿额,受委托的调查机构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取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避免后期争议。在淹没实物调查中,鼓励村组代表、移民等共同参与实物调查、测量、登记和统计工作。村组代表对村集体土地及财产,移民对其所有的房屋等财产进行确认。由于水电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分布的高度重合性,在制定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时,注重水电资源开发中的民族宗教因素。要考虑宗教设施的搬迁安置费用,对于需要搬迁的宗教器物和设施,给予足够重视。依靠民族宗教部门、宗教代表人士和广大移民信众,出主意、想办法,妥善做好移民搬迁安置规划。

2 水电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地方移民实施管理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做搬迁安置实施计划,再根据计划实施。实施阶段的工作繁杂,有组织搬迁、旧房拆除、场地清理、安置区基础设施与房屋建设、专项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及处理移民申诉、纠纷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等工作。移民通过参与安置调查、规划、实施和管理,及时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积极参与生产、生活安置事项决策,有利于减少移民可能被欺骗的担心,减少对政府的不信任。可以选择移民代表全过程参与移民搬迁安置,参加与移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协调协商会议,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移民安置质量、进度和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移民安置去向、安置点选择,移民补偿资金的兑现,移民村生产用地分配,宅基地分配,移民房屋重建等与移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应当征求移民的意见,取得共识后再实施搬迁安置。考虑到具有的移民精神寄托、宗教感情受到影响,可以按宗教教规安排一定的活动,安慰移民群众,满足其心理需求,减少少数民族移民的阻力。

篇(6)

群众文化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和职能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促进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满足。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放松精神的功能就是指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及时的放松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进行文化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娱乐的休闲平台,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聚就有很强的灵活性,活动的环境简单而不是趣味性,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群众参与互动的欢乐程度,切实增强了群众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娱乐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放松人们的精神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促进社会和谐和团结基部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群众文化的沟通和开展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相处,最终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们团结是群众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轻松欢乐的交流平台,能够切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能够通过各种娱乐形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协作能力的提升。例如,最近几年在我国城市的各个广场上形成的广场舞,通过对舞蹈的演绎和表现,充分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舞蹈在联系和编排过程中,人们能够充分的尽心沟通和学习,促进群体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并通过一个舞蹈的合作共同完成这个活动,提高了人们在一个小组织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各个领域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能够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最终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文化象征的功能

不同的地区,其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对体现一个地区政治、文化以及精神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群众文化互动开展的主体是保证群众能够自发的,积极注重的参与其中,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的联系当地的精神文化水平,体现出当地群众文化的象征功能,这对于表现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经济文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地方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全面体现出本地区的风速文化特征,这对于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管理人才的价值分析

群众文化的开展,体现了不同层面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但是,在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开展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优秀的管理人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市场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文化市场市场中文化产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些人才的促进之下,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的简单和丰富,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收,也更加方便群众参与其中。因此,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促进群众文化开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积极的促进主导文化价值观的宣传

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其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对我国的主导的文化价值观体系进行宣传和促进,要结合各种文化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管理人才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对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并能够在群众文化中将主导的文化价值观融合进去,促进群众文化和主导文化相互统一。从促进主导文化宣传的角度出发,管理人才在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导文化在群众中的宣传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快文化建设,促进主要文化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传播。

篇(7)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在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和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转贴于

课堂教学英语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教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比如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听者或许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又如阅读课中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强语言功底。此外,在词汇教学中也应注重文化介绍,因为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不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这个词,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因而不用“fat”而用“cute”。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考试项目的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导致学生只会用纸笔交流,掌握的只是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提供多种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英语教师培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和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因此,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课堂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渠道。例如,课余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领会、掌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再次,要明确语言教学与文化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然,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因重视文化教学而忽视语言教学。我们应权衡学生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及教材内容等方面因素,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第一,文化教学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语言教学,是为补充语言教学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语言教学。第二,要明确语言教学的范畴。就一个国家文化而言,有主次之分。全盘讲授,一难于做到,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最终不利于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故应有所选择地讲授。第三,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文化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严格遵守文化规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与时俱进。21世纪,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在打稳、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和谐交流与沟通。

篇(8)

(一)优越性

1.英语教学成了教学当中首屈一指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展,高职英语教学也摇身一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领头者。高职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冷门一度演变成热门,里面也包含着高职英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辛酸与泪水。2.高职英语教学在社会文化领域里不断的发扬光大,这是与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鲜花再美也是需要土壤与水的培养和浇灌,高职学生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与老师的培养相关联的,没有昨日的辛勤汗水的灌溉,哪有今天良好的收成。3.高职英语教学再一次得到了此项殊荣,这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培养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高职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的新路,高职英语教学才能风雨无阻走了数十载。4.实践证明一切高职学生只有在学好社会文化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取得惊人的成就。这是与社会文化相辅相成对称的一种表现。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今天这样可人的成绩也是与广大师生所分不开的。它代表着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程的不易,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乐章。5.高职英语教学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牵动着数十万高职师生的心,他们明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人人可见的。但是他们所付出的那些辛苦恐怕早已经被人所遗忘在一个角落当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6.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广泛应用高职英语教学也在逐步的更新中。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工作已经不再是阻碍。大部分的高职英语学生都能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工作。随着英语的普及,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供不应求。如此广泛的空间,给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带来无限的财富。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来高职英语学校学习,因为他们在此找到了生活的出路。

(二)缺陷

1.高职英语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且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普通。2.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加上高职英语教师的辅导技能,并组织学生多看多听,以此达到读写顺畅的能力。3.这个专业并不完全被看好。就连进入高职英语班级的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入学到这里的学生并不是成绩相当的优秀,每个入学的学生也只是为了简单的一个文凭而进来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4.学习成绩将他们与好学校失之交臂。正规高中也只能是他们梦幻的港湾,他们想去也是极其困难的,没有人肯给他们任何的出路。5.高职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甚至有的学生有想要离开这里的想法,为了这些学生,学校也没少找家长给以配合。好说歹说总算是将学生给留了下来。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方向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误区

1.入学英语成绩的因素。高职英语学生入学时,英语考试成绩的层次不同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水平。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一定的差距。2.这些直接的因素一直都在困扰着广大高职师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同时他们也十分的自卑。不管是谁问到是哪个学校的,他们都不敢回答这个问题。3.骄傲在他们身上一点都没有,相反他们倒是责怪起自己为何会有如此的表现。这都是因为没有自信心所造成的。究其原因还是脸面上觉得无光,毕竟不是正规学校毕业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差距

1.师资力量的薄弱。高职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一些英语教师宁可去有名的学校也不愿意来高职学校。原因在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不好管理。2.在这里入职觉得脸面无光,不管走路还是与人交流都没有底气。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来这里的高职老师都把这里当成向上跳的跳板,有时候曾经换过多少老师,学生们都已经记得不那么清晰。3.高职英语的教师水平不高,文化层次也较低。没有经过正规的辅导和教学,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能力不足,对学生要求松散。教学不够严谨。

三、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一)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社会文化分为两种文化: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同时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的影响力更直接,文化是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风俗人情。1.知识文化的重要性(1)要了解什么是知识文化?文化和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化的确切含义,即老百姓普遍认同的含义只有一个,即“说话文字化”或“用文字说话的能力”。(2)人们总是以识字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水平,如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等。因此,没有文化的人,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只能口诛而不能笔伐,也常常受有文化的人的愚弄,吃了大亏。(3)至于文化的其他含义,至今尚无定论。世俗的文人墨客,普遍擅长胡说八道,从来不讲究构词的确切含义,更不讲究科学性。故什么“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性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形形的文化,大有泛滥成灾之势。(4)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是指没有知识就等于没有文化,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知识没有文化也是万万行不通的。知识文化的丰富同时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2.社会文化的意义(1)社会文化的意义相当广泛,对社会文化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社会文化的培养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它把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2)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预示着高职英语教学将迈进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发展给经济一个十分重大的推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并懂得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才有待于攀上一个新的台阶。(3)社会文化的培养和高职英语教学相互匹配,它们相互扶持,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的磨合也变得更加融洽了。社会文化的培养就等于给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台制氧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十分充分的养料。(4)说它是一台发电机更为可靠,因为它里面含有数不尽的资源,只是在等待被开发的阶段,社会文化能力十分的多元化。只有充分的掌握好它,才能在社会这个领域更加充分的发展。它的发展空间一直都在无限制的扩大。

(二)社会文化能力的教育方式

社会文化能力的教育方式十分的特殊,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一定要有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而且学习不仅要好还要达到精。(1)学好社会文化就等于疏通了人脉的精髓,掌握了丰富的社会经验。(2)社会文化看似十分的简单,但是研究起来却相当的深奥。凡事能够读懂读通社会文化的人,才能真正的撑得起畅通无阻走遍天下。浅显的道理谁都能读懂,但是能够逐步深入的人就寥寥无几了。(3)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把它和高职英语教学更加合理的应用到一起。社会文化意义之所以远大,因为它的内含丰富。(4)社会文化有着十分神奇的力量,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它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灵魂通道,实践可以证明文化的威力的功效。社会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悟出其中的奥妙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出来。(5)学好社会文化是每一位高职学生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因此对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才极其的重要。学好社会文化也是掌握了社会的命脉,必须牢牢的抓住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的高职学生,在高职英语教学的领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社会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出现鼓舞着无数人不断的成长和发展。(6)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培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水准的发展,正在以飞跃式的速度前进着。如果还用老一套的社会文化培养方式有余的。只有多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篇(9)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

课堂教学英语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教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比如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听者或许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又如阅读课中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强语言功底。此外,在词汇教学中也应注重文化介绍,因为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不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这个词,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因而不用“fat”而用“cute”。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考试项目的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导致学生只会用纸笔交流,掌握的只是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提供多种   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英语教师培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和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因此,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篇(10)

一、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社会培训

为解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满足经济结构调整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职业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担负起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及技能水平的再培训再教育任务也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位置。高职的学历教育侧重于在校学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保障,而培训则更多是针对现有已参加工作人员,是企业和社会对现阶段专业人才技能需求具体反映。所以,高职学历教育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训教育解决的更是企业、社会当前面临急需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会直接反作用于高职学历教育上来,通过职业培训,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需求,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合理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增强职教师资的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二、开展社会培训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在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企业、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对接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尤其对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培训,是企业针对当前或即将面临问题,对其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旨在通过相应培训学习,解决和改善现阶段阻碍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临时性的,突发性的,而且不同的企业产生的问题不尽相同。这时照本宣科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解决其实际问题的,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沟通和调研,在企业内部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所以,深入企业调研、查明原因、为企业再培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了联系学校与企业的纽带桥梁,服务企业的过程,就成为了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过程。通过为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并增加实践经验,提高了职教老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

2、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与质量。

社会培训的重点不仅在于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所在,更重要的是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设计出切实可行解决办法加以施行。要根据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培训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培训对象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企业培训不同学历教育,教学内容不在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学对象不在是高职的学生,面对的是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企业员工,教学内容和对象的转变,就对承担该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常能做到通过较强的分析能力,通过讲座、研讨、拓展训练、仿真等多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培训达到的实际效果。年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是一个拓宽视野思路,学习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

3、提高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社会培训在帮助企业解决科研技术攻关方面,无形中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科研技术平台。这样的平台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使得院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不在是硬性的任务,而是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项目性课题。使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一项更具实际意义的项目研究上,将科研成果更好转化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转化为职教专业技术课程内容与经验。

三、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为满足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更新的需求, 政府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许多高职院校也都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校区面积的扩建、招生规模的增加,然而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数量的补充速度能否和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成正比。结果显示,在短时间内很难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补充到来自各大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绝大多数新引进人员仍然是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虽然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非常欠缺。这样就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尽快将年轻教师培养成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才是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好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任务。

四、强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职能 助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依托技术、师资等自身办学优势,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上要发挥其主力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培训,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对提升在岗员工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紧迫要求,更可以依托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创建实践平台,增强师资队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这一方面的认识和做法还很欠缺,普遍存在重内轻外的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导致培训管理混乱,运行不畅,培训质量较低,最终失去了这个强化师资实践能力的有力平台。如何强化并发挥好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职能,是各个高职院校需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首先要从观念上调整改变,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为学校创收的辅助工具,要提高对承担社会培训职能的认识,树立积极的培训观念,将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终身教育方式放到与学历教育工作并重的位置上来。要充分看到培训职能对企业、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调整、产学研对接转化、师资队伍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设置培训学院,负责全校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发与管理,解决各二级学院单打独斗的培训方式。通过对学院培训资源的整合,集合优势力量,开发优势项目,树立培训品牌,提高学校培训工作的效率、水平和形象。

培训工作要施行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在制度中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奖惩措施,既要做到对培训工作的充分保障,又要起到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以项目管理机制为核心的科学高效的培训项目管理方式。

2、依托校企合作,抓住重点企业,强化市场开发职能

企业需求是培训存在的前提,所以,对有培训需求企业的市场开发工作是开展一切培训的重要基础工作。市场开发包括对培训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是对现有培训企业客户的走访、维护与引导,对培训潜在新企业客户挖掘的开拓过程。要想把培训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优质充足的客户资源进行支撑,这就给高职院校布置了一项全新的任务--市场开发。

强化市场开发职能,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拥有校企合作这个有利平台,有效依托这个平台,重点开发并承担好已合作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我们开展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紧紧围绕合作企业,先把我们身边的企业客户开发服务好,才是真正发挥作为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职能的重要作用。要准确把握我们的优势项目,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找准我们市场开发的前进方向。

3、统筹规划,加强培训师资保障

企业培训对教师的要求更注重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我们虽然拥有雄厚的师资资源,但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在面向高职学生的学历教育层面,授课理论性强但缺乏培训师应具备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只有一少部分具备承担企业培训任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统筹规划,在培训师资的培养与选拔上做文章。第一,制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实施科学、合理、有序的引进和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第二,聘用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与老教师专兼职结合,同时发挥的传帮带作用,在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等过程中加强年轻教师的参与环节,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第三,科学安排学历教育与培训的课时量,合理设置奖惩办法,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并支持年轻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第四,培养后备培训力量,实行听课制度,对培训师授课质量定期进行测评,保证培训实施的有效性。选拔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增强实践经验。

4、创新培训授课内容与方式,拓宽培训层次,加强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培训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培训的目的也正是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培训内容创新的速度也要跟上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培训的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更要注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企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员工需要全面发展,那么培训的授课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跟得上发展的脚步。

在培训方式上,也要注意由学历教育的课堂教学单向讲授向更适合成人培训特点的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技术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使得培训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现代化,增加培训的互动性、实用型,增强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上一篇: 房屋装修设计风格 下一篇: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