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重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团队建设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团队建设重点

篇(1)

一、“优势互补”,双向选择

1.优势互补

建立良好的团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都应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优势互补”。依循这个原则,团队最终会形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资源共享、互学互补、共生共长的健康状态。我们依据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再进行比较、排列,实现团队组合最优化。比如我们班级有43名孩子,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其中有一部分因为家庭原因或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行为或心理特殊的孩子。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我想要保护和帮助的孩子。所以我将班级里的各个团队的人数定为7—8人左右,为每个行为特殊的孩子寻找最有安全感的团队,为普通的孩子打造最适合学习发展的团队,让孩子在团队生活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2.双向选择

首先确立六位团队初期队长,由上届的三好学生推选而产生,组建六支团队。初期,队长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团队内部的双向选择。为了避免出现团队间的巨大差异(包括人数、特长、兴趣、行为等),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微调,保证每组的实力基本均衡。

二、明确职责,人人有岗

1.将班级岗位细化

班级设立三个部,分别是学习部、纪律部和卫生部。学习部设有一名学习部长、两名副部长。该部门旗下包括各门学科的课代表。纪律部则主要由纪律部长和干事组成。卫生部是班级的最大部门,旗下有餐厅分部和教室分部,分部中的岗位更是细化,包括了抹布管理员、水杯管理员、讲台管理员等等。

2.让孩子“人人有岗”

确定岗位后,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竞选上岗。通过班队活动,孩子走上讲台,参与岗位的竞选。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或自己适合的岗位。没有参加竞选的由教师进行调配,这样班级的孩子人人都有岗位,个个都有职责,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

三、重在过程,促进发展

常规评价实行量化统计。根据班级孩子的工作岗位情况,将评价模块分为学习、纪律和卫生三个方面。学习模块分为课堂与作业。课堂根据课堂评分表的情况进行加减分。课堂评分表上被提醒的则扣一分,被特别表扬的则加一分。作业则侧重回家作业,因为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回家作业,所以中段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孩子各科的书面回家作业情况进行评分。纪律模块侧重评价孩子课间游戏以及上学放学情况。每天,纪律部的成员会在课间进行巡视,遇到不文明游戏的,先提醒,后警告,三次不改扣一分。卫生模块主要是以检查放学后椅子摆放情况和抽屉清理情况以及就餐情况进行评分。

每周开展一次团队综合评价,从本周团队学习、纪律、卫生的状况以及各成员的态度进行横向、纵向团体间、团队内的评价,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实行多元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借助孩子喜闻乐见的网络游戏“愤怒的小鸟”平台,依据不同小鸟的战斗力,设立不同的评价等级。在班级开展了“小鸟飞飞”团队评价。每周五就是“小鸟飞飞起飞”的日子。一周下来,团队总分大于等于0则成为综合明星团队,奖励一只黑色的炸弹小鸟,一次性飞两格。回家作业、课堂表现和纪律方面的团队分值大于等于0则获得学习明星团队,奖励一只红色的小鸟,一次性飞一格。在“比比谁飞得高”竞技场中,完成10格飞翔的团队,就获取资格去“比比谁飞得远”的升级版竞技场参加比赛。一周下来将“小鸟飞飞”成绩单以“快乐分享”和“温馨提醒”两种形式发给家长,在分享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为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调动家长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50-0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进行研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团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不高

由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前一年参加过实践的同学,第二年可能就面临着毕业,所以团队人员几乎年年是新手,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当今的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普遍较少,对于如何在校外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如何与人打交道等,几乎都处于空白期,他们虽然对实践活动充满热情但对活动本身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整个实践活动从策划到人员培训到活动过程中的灵活调整都面临诸多问题,给带队老师增加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专业程度不高

校级重点团队的成员的来源一般是从全校范围内征集或是二级学院(系部)从本学院征集而来,人员的年龄结构、年级分布、专业背景、社会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短期内让团队形成战斗力,开展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活动能否成功开展,队员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考虑到活动便于开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专业所学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我,而团队成员的复杂性影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

(三)时间短导致活动开展不充分

由于暑假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加之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培训和考虑的学生的休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在学生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除去学生在活动中适应的时间和最后总结的时间,整个实践活动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暑期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整个实践活动能否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开展,是个很大问题,甚至出现“轰轰烈烈出门,寥寥草草结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活动既定目标。

(四)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影响力不够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指导老师不足等问题,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数量普遍不多,一般一个系部(学院)组建一到两支队伍,学校层面组件一到两支队伍,考虑到经费开支和安全等现实情况,每支队伍的人员规模也基本控制在10-15人左右。因此,一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员的总人数,只占到在校生人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数规模,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重点团队的实践活动中去接受锻炼,同时也削弱了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园影响力。

二、加强重点团队过程管理的意义

破解重点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团队的运行效能,是个重要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影响力

一所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如何,主要体现在它的重点团队在活动组织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做得如何。重点团队是学校重点投入的团队,是师生广泛关注的团队,是活动目标高度凝练,目标高度明确的团队。加强对活动团队过程的充分管理,提高活动效能,把活动做实做好,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带动提高学校各个层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二)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重点团队的示范作用

重点团队是一般团队和其他团队学习的榜样,加强对重点团队活动过程的管理,科学、有效、充分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及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活动方法,提高活动的效能。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沟通平台,组织各实践团队在群中定期交流,可以推动其他团队的工作开展。同时,实践活动结束后,对重点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为来年的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参照。重点团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标杆、是发动机、是经验播种机、是领头羊,也是宣传典型。

(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工作效能

如何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实践目标,较好的完成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提高工作效能是重中之重。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能,管理出成绩,唯有加强对整个队伍的活动过程管理,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调整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及时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才能提升效率。反之,一味地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遇到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将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四)有助于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锻炼,不仅是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锻炼,更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遇到新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等能力的综合锻炼。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醒、引导学生提前发现问题,自主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反思问题,学习运用集体智慧推动活动有效开展,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

三、加强重点团队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凝练实践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规律、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对活动主题、实践内容、具体形式、方案优化、成果呈现等均需从源头上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团中央到各地团省委、团市委都会下发专门的活动通知,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要求作出相应的指导,各高校也会根据文件精神下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通知方案。如何既科学充分的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又能合理的结合学校特点拟定活动主题,做好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者一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内涵实质,把握好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要求和期待,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响应,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二是把握好本校的实际,既要有一般性的文化类活动,又要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要体现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在服务社会中锻炼专业所学,实现互利双赢。

(二)严格成员选拔,优化团队成员素质

重点实践团队承担着比普通团队更高的目标任务,对成员的选拔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在选拔方式上要拟定科学的选拔方案,既能够选拔出适合的队员,又能够紧密契合“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不能只选择活动经验相对丰富的学生干部、社团干部,还要兼顾普通同学,把渴望实践、追求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要选拔进来。要让团队既包含活动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又包含追求进步的普通同学,人员构成既有利于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又能起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还要针对活动场所的特征、活动本身的特点等,考虑好男女生的性别比例。要草拟好选拔方案,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组建专门的选拔队伍,做到学校层面的重点团队面向全校征集选拔、各系部的团队向所在系部全面选拔,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把能力强、乐于奉献、可以塑造的优秀队员选。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技能

拟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之后,要按照总的任务量和时间安排,拟定具体的活动日程表,把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或者每一个可以预料的时间段,按照活动设想对队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师资的安排上,既要有理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授课,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学现身说法,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具体的活动操作培训又要有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在培训人员的针对性上,成员既要有各自的工作分工,又要有集体的密切合作;在活动拟定上,既要有正常的活动方案,又要有应急预案;在培训安排上,既要有教师讲课,又要有交流讨论和提问。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培训在技能提升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思维方式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用明显。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确保实践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实化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预案,同时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作用,校院分层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培训和思政指导,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活动将功亏一篑。

(四)及时总结调整,提高活动效率

活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与计划变化很大的情况,甚至完全不能按计划进行,队员的情绪和信心也会产生波动,受到影响,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随时进行修正。由于队员是从全校或系部选拔过来的,无论师生之间还是队员之间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队伍建立之后,指导老师要引导队员从队伍中推选出一位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够服众的学生负责人,尽量避免教师指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推选,活动开始后,教师只负责活动整体思路的确定和活动规范的管理,学生之间的协作、分工包括日常用餐、起居安全纪律等,都可以有学生负责人进行协调,指导教师只负责听取汇报,判断是否可行,是否进行修正等。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要每天晚上定时召开工作总结会,每位队员都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商议对策,提出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并连夜准备。同时要求每个队员在工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发送书面的工作总结给指导老师。活动逐渐进入正轨之后,总结会等就可以在用餐时进行解决,无须专门开会、天天写总结。随着活动的推进,师生关系、队员关系更加熟悉,队员的纪律意识可能会出现波动,对活动的准备可能会出现松懈,这个时候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巧妙制止,防止活动中出现人员矛盾,防止活动虎头蛇尾。

(五)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活动潜能

篇(3)

智能电网建设对科技团队管理的要求

 

自200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高度关注智能电网的发展,重视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和集成应用。

 

自2009年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后,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推进步伐,并将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是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第三阶段是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从世界各国及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程来看,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要求高。智能电网旨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千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这一建设目标决定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

 

技术难度大。从当前世界各国和我国智能电网研究来看,要实现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还需要攻克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难题。

 

试点推进。由于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取试点推进的原则,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存在着更多的探索性和试验性。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智能电网建设对科技团队的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首先,要有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创新团队由什么样的人才组成是决定该团队创新研发能力大小的关键要素,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富有创造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其次,要有明确的创新发展目标。目标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智能电网是科技集成应用的综合体,需要在多个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和创新,智能电网建设需要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攻关课题。

 

再次,要有健全的统筹推进机制。智能电网建设涉及电力、电子、信息化等多个专业知识,需要科技创新团队、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参与,建立跨专业、跨层面的统筹推进机制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关键。

 

科技团队创新管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践和应用

 

青山湖科技城是杭州现有的5家国家级孵化器之一,其目标定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发展的〃智库〃、浙江省海洋经济带的〃枢纽〃、杭州市产业升级的〃触媒〃、临安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代表全国科研高新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是浙江省两家智能电网综合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浙江省首家由县级供电企业牵头实施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9亿,由清洁能源接入、储能系统、优质电力园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在内的16个子项目组成。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一临安市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和项目定位,大力推进该项目实施进程,不断探索智能电网建设和科技创新管理方面的新举措、新方法,重点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课题管理、机制建设、基础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实践。

 

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方面

 

一是把好准入关。在科技创新团队人员选拔上,打破了指定团队成员的做法,实现了科技创新由部分管理人员参与到公司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的转变;成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科研技术小组,组建了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团队、技术监督团队、QC团队、状态检修团队、ERP/PMS团队等科技团队;公司39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青年骨千力量通过应聘加入到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6个子项目的科技攻关团队中,充分挖掘了企业内部员工科技创新优势,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积极性。

 

二是把好培养关。在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上,一方面通过举办临电大讲堂、管理人员培训、班组长培训、学历进修等方式积极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团队攻关水平;另一方面,各项目组在项目攻关和团队管理中,挖掘、锻炼并培养了一批新人,在项目攻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项目建设的后备军或主力军,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二是把好考核关。在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管理上,通过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实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淘汰更新机制,对在团队中无贡献的成员进行淘汰,并及时吸纳新生力量补充团队新鲜血液。

 

在科技创新团队课题选择方面开放式选题。在课题选择上,不设定课题的范围、大小、专业、主题等要素,完全由科技创新团队自主提出攻关课题,自行设定课题研究的关键要素,自行组织实施课题。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QC团队合理化建议、群创项目等渠道,广泛搜集员工意见建议,丰富创新实施平台。

 

竞争性管理。在课题管理上,实行课题年初申报、过程指导和年终评比,对年初各攻关小组上报的课题进行统一评审和筛选,评定重点课题,调整淘汰无关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每月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督办和指导,对毫无进展或进展困难的课题进行适当调整;在年终评比中,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

 

在统筹推进机制方面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临安市供电公司成立了由省公司、市公司和县公司主要领导成员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建立了由公司领导、项目负责人、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广泛参与的月度例会和技术协调会机制,建立项目联络月报制度与上级专业部门紧密联系和沟通,开发智能电网网络交流平台,编制智能电网周刊,及时沟通协调系统上下、专业之间、团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建立学习调研机制。由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各子项目年度调研需求,智能电网协调组对需求进行统一协调并排定年度调研计划,统一监督调研进展。2012年国网临安市供电公司各科技创新团队共外出调研12次,累计90余人次,拓宽了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眼界和思路,吸取了大量的先进经验。

 

篇(4)

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为主组成的教学业务组织。它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专业设置或调整、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开发与实践等教学任务。推进小学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等作用,也能够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一定程度上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

1 以办学目标为导向。教学团队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应以办学目标为导向,坚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其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小学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以结构优化为重点,注重教师的年龄、学历、知识和能力的选择。推进老中青教师队伍的构建,保证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相对稳定,保证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 以团队精神为核心。教学团队是一个整体队伍。其中的所有成员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教学团队建设应以团队建设为核心,所有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向着团队的发展方向前行。

4 以素质建设为中心。小学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及其专业素质。因此,小学教学队伍建设应以素质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注重培养名师,以及发挥名师的带头效应,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与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 以规模适度为前提。在这里,师资规范的建设应以符合学校师资力量的需要为前提,既不能缺少教学人员。也不能使教学人员富余,做到教师规模与办学规模的适应。

三、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政策

1 组织教学团队学习小组。通常情况下,学校领导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不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学习研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也不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使得领导的行政干预作用不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以领导和主要教学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学习小组。学校领导不仅仅是领导,只行使行政干预职责,同样也是其中的学习者,并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学习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让教师接受其提出的教学意见,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

2 实施团队管理自主制。在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实施团队管理自主制。简单说,教学团队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设置或调整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具体说,就是指学校教学内容的制定除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外,教学团队可以自主地提出教学课题和进行教学研讨工作。而学校的管理阶层也需要走下领导的舞台,摆脱领导的架子成为教学团队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学校管理层不仅需要参与教学团队的学习与研讨工作,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和制度服务于教学团队工作。

3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长远的发展空间,需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它的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学习与课题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的创造能力。

第一,针对那些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优异,并对学校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成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认识到学校对其的认可和重视。第二,在学校内部实行竞聘上岗淘汰制。提拔业务精湛的教师,淘汰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的人。有效地实现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合理化与科学化。第三,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实行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制度。

4 重视建设教学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小学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所以,团队建设需要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设工作。教学团队需要根据学校规模、专业课程的需要,适当地提出队伍人员培养、调整和补充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以及招聘教学人员。因此,学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教学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91-03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旨在改变高等学校教学的单兵作战现象,增强教师的团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建设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既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真正“体”“面”“点”建设好国家级教学团队内涵,即建设工作要“体”系化,建设内容要全“面”化,建设成果要特“点”化。

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体面”点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该“体面”点。首先,优秀教学团队本身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学校间的对比和评比,往往都强调有多少个优秀教学团队。为了学校的荣誉、专业的荣誉,各级都在认真组织,积极申报各级教学团队。申报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种动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获得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后,为了保持荣誉,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团队全体人员必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努力将教学团队建设成高效、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其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该得体,显现出“体面”。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无疑是最主要的,但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要学会总结,善于表达。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文字、影像等为工具,以听者或读者为接收对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得“体面”,不仅反映表达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认真的工作态度。如果表现得“体面”,将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当然,这里所谓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表现形式应“体面”,绝对没有对建设内容“过度包装”的意思,更不能弄虚作假。内容与形式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制约的。绝对不能将“质量工程”搞成“面子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是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将教学团队打造成一个高效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要体系化

一般管理学认为,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团队就是具有共同理想和目标,具有一定理念,有明确分工,同时又团结合作,具有战斗力的集体。由此可见,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体系)。从体系的内涵看,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具有其各自特性,在体系中起相应作用;体系具有特定的内在表现形式,形成一定的结构,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体系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形成的,能实现规定的功能。所谓教学团队就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高效教学团队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良好的沟通,有效的领导。显然,教学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体系)。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就是有意识地打造高效教学团队。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体系化。首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根据高效教学团队特征进行体系化建设。教学团队的领导者要运用领导力去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和谐关系,建立与巩固规范的作用,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1)建立教学团队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是建立团队的首要任务。(2)在团队内建立和谐关系非常重要。(3)团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建设必不可少。(4)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造团队精神。没有良好的敬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其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根据教学团队内涵进行体系化建设。(1)分析所建教学团队的功能,制定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建设目标应结合教学团队的定位、现有条件、团队理念等具体情况来制定。所制定的建设目标应是比较具体的,是可以实现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2)根据所制定的建设目标和教学团队要素,制定较详细的建设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主要针对教学团队的各个要素,逐项制定。建设目标应明确,建设思路应可行,建设措施应具体,建设成果可检验。教学团队要素主要包括:团队结构、带头人、教学工作、教改教研、教材、科学研究等。(3)构建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的落实、实施、监督与管理的机制。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评估现况—采取对策—观察成效—采取新对策的循环推进过程。

三、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全面化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全面、严格地按照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要求的各方面认真建设,不能缺项,不能“短腿”。

1.团队的构成。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以专业、课群或课程为建设平台,以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团队为基础,根据教学团队现有具体情况和发展目标,建设规模适度,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团队,着力打造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团队,确立具有特色的团队理念,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培养有用高级人才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2.带头人。带头人是教学团队中运用其自身影响力和权力,影响和领导团队,为了实现团队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战斗核心。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人格魅力,政治思想素质高,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宽容精神,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其次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有先进教学理念。再次应具有领导能力,具有分析判断全局的能力和进行战略规划的能力、调动团队积极性的能力、协调能力和决断魄力。

3.教学工作。教学应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课程的动态性、扩展性、交融性和研究性,授课应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制定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是更新理念、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团队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更新教学理念,勇于创新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5.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应积极进行教材研究,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在了解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融合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体系,制定适于自己授课的教学大纲,进行精心课程设计,确定授课要讲授的内容,逐步编写和出版具有特色的教材与教学辅助读物以及立体化教材。

6.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可以跟踪科学、更新知识、创新方法、锻炼队伍,是教学的支柱。专业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果要特点化

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特点孕育特色,特色是实力,是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成果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特色是根据团队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和特征,是团队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个性风貌。教学团队的特色应具有四大特性,即独特性、先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团队的个性;先进性是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的特性;稳定性是来自于团队长期积淀形成的稳定特征;发展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教学团队特色主要通过放大传统特色、挖掘潜在特色、培育新兴特色等来形成与构建。从教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团队特色;分析、聚焦团队已有某方面的优势,提升、扩展为团队特色;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团队特色;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实际,内化、建设、形成团队特色;将改革创新的突出亮点和成就发展成为团队特色。教学团队特色的形成与构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应确立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2)应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3)应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4)应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是笔者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和建设的深刻体会,并经过思考与推理而得的理性观点。“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既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种理念,也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各阶段教学团队建设。“体面点”建设教学团队的理念,还可以推广与应用到精品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1]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EB/OL].

http:///NewsDetail.aspx?id=407.

[2]李振泉,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3).

[3]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23).

[4]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5]朱军,郭斌.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J].科教文汇,2008,(23).

篇(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76-02

自2007年2月教育部提出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教育部于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共评选出30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希望依托教学团队的建设,达到提升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满足学科综合化需求、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培育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良好愿景。然而,独立学院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新生产物,以“教学”为首要工作任务的独立学院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意义重大。

一、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取向

所谓“团队”,如美国著名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所描述的,是指拥有共同愿景而聚集在一起的个体,通过开展相互协作完成群体共同目标,以追求集体的成功。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角度,教学团队承担以下的工作职责。

第一,提升学院整体教学水平。作为满足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的产物,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无疑是以教学为其首要职能。独立学院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相关资源、政策的配套,明确学院扶持的重点学科、专业、课程或项目,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鼓励和引导教师间相互合作,并以此为辐射点积极带动学院其他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进展,提升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第二,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拥有众多学术中坚乃至知名学者而言,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从目前的普遍师资结构来看,除去拥有母体高校教师身份的兼任教师和来自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外聘教师外,学院通过人事方式聘任的专任教师往往只有师资总数的30%至40%。从其学历水平看,以教学经验较为缺乏的应届硕士研究毕业生为主;从职称水平看,以初级、中级职称居多,从所承担教学任务看,多为量大面广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性课程。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在充分发挥母体高校教师兼任教师传、帮、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热心教学、努力进取的青年骨干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团队建设与发展,实现团队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为专任教师逐渐成长进而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群中坚力量奠定基础,以更好地为学院人才培养服务。

第三,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使得教师对学生传递的知识信息量随之增大,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下的独立学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对相对固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而这些任务单凭个体教师的力量难以驾驭。因此,建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对重点学科、专业、课程或项目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

二、独立学院农村区域发展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

(一)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共同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是联系团队成员的首要因素。正是基于对共同奋斗目标的认可,才能形成团队凝聚力从而形成强大合力。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为达致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需围绕教学改革与发展设定一系列目标,并通过可量化的数字化指标加强建设目标的可考核性。一是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时数的增加、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得成绩、发表课外学术作品等;三是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新申请教学科研项目、发表教学科研文章、参加教学竞赛活动等。

(二)科学规划教学团队人员结构

一般而言,教学团队成员数量控制在5~9人为宜,且应注重团队成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从年龄层次、职称水平、专业能力、教学分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组织行为学中金字塔型团队结构最为经典,即配备带头人1名、教学研究骨干2至3名、青年教学人员2至4名,以及教学辅助人员1名。首先,重视教学团队带头人遴选,应在相关学科或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成就或积累,对学科或专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把握度和敏感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巧熟练,且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气质。鉴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可聘请母体高校教师兼任教师担任团队带头人,承担起团队建设初期在方向把握、任务布置、对外联络等方面的职责。其次,加大教学研究骨干培养力度,独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各学科或专业的教学研究骨干,是将团队建设任务有效推向实施的中坚力量,注重培养优秀教学研究骨干朝团队带头人方向发展。再次,鼓励青年教学人员积极加入教学团队建设,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再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培养优秀青年教学人员朝教学研究骨干方向发展。最后,配备教学辅助任务,行政管理岗位角度对团队运行提供日常事务支持和实验技术服务岗位服务。

(三)注重培育教学团队组织文化

注重培育“和谐、合作”“共进、共赢”的教学团队组织文化,在团队带头人的统一领导与部署下,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与团队资源条件,将专业教学团队分成若干子团队进行建设,由教学研究骨干担任子团队负责人,带领青年教学人员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如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可根据其专业发展方向,分成农业多功能性产业教学团队、农村发展规划与设计教学团队、区域发展与乡村治理教学团队等三个子团队,团队定期备课、经验交流、互相听课,从而使老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中年教师科研的新成果、年轻教师开拓进取的新体验都能成为团队的共享资源,团队成员通过围绕共同主题展开团队学习、案例交流、课题申报、文章撰写等教学团队活动,抱团形成合力,增加团队教学、学习的效果和课题申报的优势。依托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营造教学相长、和谐共赢的团队文化氛围。

(四)完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是促进教学团队成功运作发展的关键,秉持“客观公正、量化考核、注重实绩”的运行管理原则,完善包括立足绩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平导向的团队评价机制等方面运行管理机制,充分根据团队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岗位责任制,为团队成员制订个性化的团队建设任务书,对团队成员在授课任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活动设计等、教学案例编写等方面任务进行引导和量化,每学年度进行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与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培训、到企业锻炼等提升机会相结合,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形成竞争与激励有机结合的良好运行环境。

(五)加强教学团队制度保障建设

学院应为教学团队提供制度支持,保证教学团队能长期、稳定地获得高效运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制定学院层面教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应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纳入其中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学院进人计划、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考虑。其次,制定配套的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制度,将更多的培训进修、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机会朝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倾斜,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在职称评聘、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鼓励。再次,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授权制度,在学院宏观的人事、财务、教学管理等制度允许范围内授权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建设实际需要行使教学改革的自、教学经费支配权等,团队内部考核权等,以保证教学团队的良性运行。

资助项目: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编号JAS14816);福建省“十二五”本科工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0137Z3)

参考文献:

[1]赵丽.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徐皓.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3]王移芝.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篇(7)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电路理论》课程资源

(6)《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网络资源

?courseNumber=994300

(7)2013年邹玲申报省名师视频――《电磁场与电磁波》 :

物质世界的电磁能量之美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8)电信学生成长手册

http:///picture/album/list/9ce59e17872a8ae371e410cf6ffc9c9a7c2bd739

(9)新浪博客:《学生成长手册》人文篇―导航人生,期盼未来

http://.cn/u/2787889771

(10)新浪微博:《学生成长手册》配套的微博

http:///signup/signup.php?inviteCode=2833598522

(11)冰蓝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在湖工,在一起

http://.cn

四、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冰蓝教学团队取得优秀成绩

团队成员共11人中,6人获得了全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4人获得全校“十佳优秀教学质量奖”。4人次获得学校“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称号”。全省高校开展的两访两谈活动中,学生反映冰蓝团队老师们讲课认真有条理、重点突出、能结合实际教学深入浅出,教学责任心强。在学院组织学生填写的“全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中,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达99%。肖俊武教授于2000年主持完成的教研项目《改革“双实”,培养“双能”――电子实习,实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邹玲教授于2005年主持完成的教研项目《信息学科大类双网络“大电路”平台系统》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邹玲于2009年主持完成的教研项目《“大电路” 系列课程立体化及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77-278

篇(8)

一、对高校教学团队内涵的认识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对团队所做的定义被广泛认同,即“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据此,教学团队可定义为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价值在于“教学”,它是基于教学目标的一种特定组织,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既育人又育己的专业学习性组织,即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不仅要提升育人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根据上述对教学团队的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学团队应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保障,由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且人数适度的教师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旨在通过强化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依据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高校教学团队应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同时也是衡量教学团队的基本标准。(1)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中理念鲜明、思路务实,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以高校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抓手,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改革措施独特、有效。(2)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组成结构。教学团队的成员在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在知识技能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以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较强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成员规模适度、梯次合理的队伍。(3)鲜明的团队精神。教学团队内部运行有序,规则清晰,成员间责任共担,协作互助,形成团队凝聚力。(4)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效和成果。一是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取得校级、省(市)级或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教学示范中心(基地)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

二、教学团队建设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基础工作

1. 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高校教学团队的工作是围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展开的,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长期稳定地坚持发展下去。同时,要使教学团队成为最具凝聚力、潜动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建设项目,实现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改革需求,按照实效性、长期性与科学性、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学校的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并经过充分论证,形成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明确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天津工业大学注重发挥规划工作的引领作用,为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在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初期,注意摸清现状,挖掘已具有较好教学改革和研究基础的教学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进行扩充、整合和提升,认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按照分门别类、择优扶强,强化培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团队建设层次和水平的思路,形成了分类型、分等级、分批次的教学团队建设方略。即根据课程类别将教学团队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和实验实践类课程四种类型;根据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条件,结合其预期的建设目标及标志性建设成果的级别和层次,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档次,从而形成四种类型三个档次交叉的矩阵式建设结构,实现不同类型与不同档次的团队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目标参差有序并逐步提升,且以点带面、分期分批的渐进式教学团队建设格局,探索建立了按类型和级别进行分级投入、分级指导、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分级激励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2. 做好教学团队立项建设的遴选工作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和开拓性工作,其建设成效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和建设基础,有在教学某一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的潜质。此外,从彰显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角度,还需要有侧重地选拔团队进行建设和扶持。因此,在教学团队的遴选中,天津工业大学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团队设立不同的遴选条件和建设任务。在考量和论证二级教学单位规划及其推荐的教学团队拟定的建设目标,是否与学校的规划和目标契合一致且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按照既有教学改革需要,又有工作基础和实现改革任务可能性的原则,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或重要的建设项目,加强谋划、引导和协调,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布局,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遴选有发展基础、发展潜力,且发展趋势好的团队予以立项建设。此外,对于拟立项建设的团队,要注意对团队带头人、成员规模及结构等关键要素把关,遴选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有影响力的团队带头人,在适度的团队规模下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3. 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

从团队的定义可以看出,目标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从组建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它是驱动团队及成员工作的原动力。因此,应基于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抓住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捆绑重大重要的教学改革项目,围绕教学精品建设和教学成果培育,制定明确和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使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不仅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阵地、教师教学合作模式与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示范点,同时成为培育教学精品的孵化器、培育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成果的摇篮,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具体而言,要区别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将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细化为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团队管理机制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与获得等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教学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不断深化对所属课程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地位的认识,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在明确团队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将其分解为建设周期内各年度具体的具有相关性、可以衡量、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有明确截止期限的阶段性目标,促使教学团队及其成员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知晓并分担起自己的职责,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的建设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实施科学化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三、教学团队建设应强化三方面管理工作

1.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运行的分层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实质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团队建立后,应遵循教学规律,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理性对待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以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按照管理与保障监控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权限下放相结合、加强指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纳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重要范畴,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和稳步发展。天津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与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教学团队的规划、遴选和立项管理,协调解决涉及学校各部门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和咨询,制定了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管理办法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团队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单位工作考评范畴,对规范团队建设工作与管理发挥了导向和约束作用。而教学团队所属教学单位则作为学校指导下的管理主体,负责掌控和监管本部门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的工作状态及进程,协助解决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在教学团队内部,由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与合作,带领团队成员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及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教学团队要正常运行并取得优良的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软件和硬件条件以及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和保障。天津工业大学广泛宣传和倡导开展团队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尊重人才,鼓励改革探索和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和理解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积极作用,举全校之力协同一致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在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更新工作理念和思路,自觉进行角色转换,自觉为团队建设提供周密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并实施系列政策,赋予团队教学改革实施的决策权和自、建设经费与教学资源的配置权和使用权。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的研究项目优先立项和资助,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给予适当倾斜,为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产学研实践。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及管理办法,对不同级别的团队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同时按教学绩效奖励标准上浮20%,加大对教学团队取得的成果的奖励力度,强化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团队建设管理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绩效考评

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是调动团队建设积极性,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紧密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和目标,以“以评促建”为宗旨,在评价主体上,既要注重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兼顾团队业绩与成员个人业绩,既注重对团队的课程教学和改革、教研和科研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自律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自我评价与学校定期检查考核相结合,成果公示和现场汇报交流相结合;在评价环节上,应强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既注重团队建设期满的合格评价,又注重过程的阶段性监督与考核。此外,要维护考评工作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考评的严肃性和透明度,建立团队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实现绩效考核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导向、引领、激励和约束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将对教学团队的绩效考评包括年度考核和建设期满后的验收考核。其中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由13个一级指标下设35个二级指标组成,定量评价主要包括团队所属课程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指导学生获奖和、教学研究项目、教材编写、科研工作等9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按不同档次团队设立不同的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标准;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团队组织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保障等4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设立主要观测点及具体评价标准。建设期满验收考核以目标考核为主设立考核指标,对建设期满后教学和科研标志性成果的获得情况,分别不同档次级别的团队设立合格的最低标准。以四年为建设周期,达到期满合格标准,同时年度考核合格次数不少于3次的,才能视为最终合格。在这样的绩效考评体系下,学校已对首批立项的34支教学团队进行了两次年度考核,促使教学团队对照指标找差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学校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进展及成效的跟踪管理,发挥了对团队工作的诊断、调控、激励和鞭策作用。

近几年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精品和教学成果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中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团队带头人的培育、团队内部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和动态调整等。

参考文献:

[1] 刘勇兵.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建设目标分析[J].职教论坛,2009,(6):232-234.

[2] 滕祥东,任伟宁,杨冰.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管理策略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7):115-119.

[3]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篇(9)

    进入201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1月4日下午,信息学院召开了学科团队建设工作总结会,学校副校长李成滨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团队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处负责人及信息学院班子成员、团队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2010年,信息学院以“创先争优”活动和两个硕士一级学科的成功申报为契机,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充分整合学院现有师资队伍,结合学科特色和实际,设计组建了11个学科团队,并在学院层面设立了学科建设基金,以团队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建设工作。

    会上,宋晓宇、李贵等11个团队负责人分别就团队建设和工作进展情况、“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设想、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汇报和交流,副院长周悦汇报了学院团队建设和管理情况,学校团队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处处长笪可宁从系统规划两个一级学科的发展、加强学科方向凝练和团队培育、搭建学科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李成滨在认真听取了各团队负责人的汇报后,对信息学院的学科团队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指出,学科团队对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实力和促进教师自我实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要求各学科团队要加强团队运行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和优势,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的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各项工作,实现“学科建设项目化、项目建设团队化、团队建设学科化”的良性循环。

    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栾方军最后表示,信息学院90%以上的教师都归属到了各个学科团队,信息学院将以学科团队建设为工作重点和发展载体,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学科建设的新突破。

篇(10)

我国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及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对提高体育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院校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衡量其体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都需要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团结互助、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学团队。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及目标

1.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理论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支撑就是团队建设理论,团队建设理论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目标要与教学团队中每个个体成员的目标相结合,真正实现团队与个体成员的共同发展,由此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由于教师作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的关键组成因素,因此,高校要特别注意体育教学团队带头人和教师成员的选择,应该结合其实际教学能力、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学术造诣等,选择综合方面较为优秀的教师作为教学团队带头人,而团队成员群体应该注意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三是由于团队强调的是团队中的个体成员各负其责和共同承担,作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体育教师个体成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注意加强与教学团队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为了能够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总体目标是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由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我国体育院校的具体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有效发挥教学团队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引导作用,有效提高体育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组成应该包括带头人、教师骨干和青年教师三部分,对于学术造诣较高、品德修养较好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应该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应该加强利用体育院校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团队中教师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使得每个教师成员都能够达成个人目标,并通过教学团队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办法

1.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构建提供良好环境

目前,教学团队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中的组建数量较少,缺乏促进教学团队良好发展的环境和制度,教学团队中的体育教师成员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团结协作,因此,教学团队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健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和制度势在必行。首先,要重新改革和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内部权力分配模式,将具有管理性质的行政权力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权利相互分离,从而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由此为体育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还应该制订对教学团队的团结合作有利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名誉奖励结合,以此有效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良好发展,并为提高整体教师队伍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不断培养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首先,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学科带头人需要在体育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并且其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能够把握体育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理论知识,在基于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之上,能够完全胜任体育院校的学科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个人号召力,使得更多的教师骨干和青年优秀教师参与到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工作中。

3.加强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

要发展建设体育院校教学团队,需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促进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首先,要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科研场地和科研设备支持。其次,对于重点体育科研项目,应该提供一系列扶持资助计划,有效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科研项目使得老中青教师队伍充分结合、相互协作,充分整合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教师水平提高。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中心工作脱离

随着体育院校功能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体育院校的功利性导向持续增强,导致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成员存在着墨守成规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教学任务也是采取自上而下分配传达的模式,从各个方面都减弱了教学团队中教师成员的自主创新发展。教研室作为体育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本来应该具有的教研学术权力基本已经丧失,注重行政管理,轻视科研教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体育院校创新能力较差、教学团队功能弱化等,导致我国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明显落后于其他工作。

2.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的问题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在一个能够团结合作、分工协作、有效协调的环境下,才能够顺利实现最终的工作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还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大多数只是依靠个别学科带头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在运行发展,而对于教学团队中其他的体育教师成员的情况并不熟悉,因此,造成了教学团队中体育教师之间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经验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

但是,体育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不能够只依靠这种个人作战策略,既不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团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学团队的存在仅仅作为一个孤立的团体。教学团队中的体育教师成员相互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即使需要相互合作,也都是基于彼此尊敬、彼此防范的基础之上,即使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相互之间也不愿意沟通解决。

3.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缺乏有效激励

随着我国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建立有效的激励奖励措施对于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部分体育院校建立了针对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激励奖励措施和相关制度,但大多数都是受制于传统的个人激励奖励的评价标准,因此制订的激励奖励措施完全不利于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因此,体育院校应该注意将团队激励奖励与个人激励奖励相互结合,按照相应比例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团队绩效奖励方案。

只有根据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特点,真正做到将团队绩效考核与成员个人绩效考核良好结合,始终坚持以整体业绩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善健全的公开综合考核评估体系,并且创建有效的团队与个人绩效考评激励奖励办法,才能真正做到对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和体育教师个体的有效激励。从学校角度来看,制订的激励奖励措施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加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各方面的综合建设,首先要注重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为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以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团队的整体提高,最后,要给予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的每个体育教师个体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会,保证团队管理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石小健.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浅析[J].教学与管理,2011(06).

上一篇: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 下一篇: 监理工程案例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