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篇(1)

1引言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它一般是从生产型管理转变为经营型管理,其是一种以经营为中心的决策性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将企业管理范围扩展至整个经济范围内,通过合理制定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并采用市场经营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稳定发展。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化概述

2.1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内容,和其他类型的管理内容相同,两者关系密切,相互辅助。企业内部经营中,要想有效管理经济项目,确保其稳定运行,必须在充足的资金下进行,企业经济在整个企业发展期间占据重要位置,企业各个部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企业经济管理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经营管理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有依据性的处理两者关系。另外,企业工程项目资金输出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和企业经济管理合理性有关。所以企业在经营中,密切注重经营管理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完善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其呈现最大化发展趋势。第二,企业财务指标,主要表达了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在企业管理经济过程中,必须明确指标,企业管理人员详细了解采取指标体系,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第三,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特点。经济管理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只有对其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发展生产力,才可以满足企业稳定发展,以此提升经济效益。企业生产期间,注重掌握质量。在进行生产前期阶段,首先要合理检查所需材料,同时,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因此,企业要重视经济管理,将其放在首位,使企业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根据运营情况,科学配置,加强人才管理,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2.2建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顺应社会时展趋势,人们加大了对经济的严格程度。对此,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才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最近几年发展中,企业市场呈现市场化发展趋势,采取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受经济体系因素的干扰,面对当前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创建出和我国现状相对应的经济管理模式,才可以稳定发展。现阶段,企业要转变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升经济效益,使其呈现规范化发展方向。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要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调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如果没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展开相应调整,效果便会相反,使得企业被日益激烈的市场所淘汰。同时,企业发展除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经济管理规范化也决定了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在满足企业发展内容的前提下,加强经济管理,将经济管理水平和市场发展规律相互联系在一起,选择出与其相符的管理模式。

3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经营管理模式不具备灵活性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以往管理模式不适合应用于当前市场发展中。很多企业逐渐引进了投资管理方式,在扩大企业经营发展和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竞争水平,然而,如果不断扩张这一模式,将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为其带来很大的风险性,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此外,此种模式灵活性不高,经营起来困难。

3.2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组织机构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效性和功能性的关键。目前,在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度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而对于企业管理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还较为欠缺,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过于简单,如此一来,也会从很大一方面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从而使企业发展很难满足市场经济需求。

3.3管理人员流动性快

要想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合理有效的方案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从实际现状来看,我国管理人员流动性高,全能型人员少。其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严格管理。第二,跳槽现象严重,人员流动性大,相关福利少,影响工作积极性,限制了企业正常发展。

3.4管理措施不完善

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对应的措施不完善、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性不好,影响了企业运营。再加上现有的管理体系不具备合理性,无法全面落实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4.1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当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点在于转换企业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发展运营期间,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构建有效的管理氛围,提升企业竞争水平。在改进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时候,必须从战略理念考虑,制定出有效的战略理念,摒弃传统运营方式,以此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在各个阶段发展中,由于企业管理理念不同,所以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要加大各个理念的培养力度。

4.2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必须构建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培养全能型员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对此,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素质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点。

4.3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管理人员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安排规范人员监督和管理这一经营模式的运行状态,使其满足企业经营需求,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4.4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有关。目前,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企业加大了对其的关注力度,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想稳定运营,必须应用信息化技术,发挥出优势,利用此种技术科学的管理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数据系统,全面分析数据,以此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经济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企业必须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经济管理方法,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同样也是企业的发展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期间,需要不断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企业呈现规范化发展状态,对此,在制定体系的时候,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将其呈现最大化发展趋势,顺应时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2)

一、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物流企业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即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和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1.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

现代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模式具体体现在:物流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面。

2、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

西方学者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简称为M&A(merger and acquisition),我国通常将其译为并购或购并。兼并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公司合并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家公司。收购是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以控制该目标公司的法律行为。物流企业通过并购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被收购企业的资源和经验,实现快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目的。

3、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或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者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其经营模式主要有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和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三种:

(1)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其联盟一般表现为:

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几个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该联盟是为资源优势的互补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如专业负责仓储、库存、包装的物流企业和专业负责运输、配送的物流企业可以联手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物流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等。如图1所示,

资产型物流企业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资产型物流企业大多拥有一定的物流设备资源,主要从事实物物流,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是指不拥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而掌握较多的物流信息,专门从事物流业务中介的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双方的合作,协调物流作业将更为便捷。

(2)纵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根据物流供求关系建立的链状合作关系,物流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

合作,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如图2所示。

(3)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是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企业和处于上下游位置的非物流企业进行联合,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的联盟形式。该物流联盟经常发生在上游或下游,一般是几个属于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它们经常存在极为相似物流需求,通过组建物流联盟,由联盟中的第三方物流机构进行共同采购、共同送配,构成共同的物流市场,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受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二、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要成长壮大,实现规模和品牌扩张,应该从内含发展、企业并购及战略联盟这三种经营模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与内含发展和企业并购相比较,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内含发展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内含发展是通过自身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发展壮大自己。具体途径可通过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品牌和形象,逐步实现业务、品牌和规模的扩张。

2、企业并购模式利弊分析

并购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方式受到了国外物流企业的欢迎。但是,我国物流业内的并购却往往难以发挥诸如UPS收购飞驰这样的效用。关键就在于:一方面国内缺乏像UPS、CDBX这样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中外运这样的公司也是风毛麟角;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物流的发展水平,缺乏合适的收购对象;还有政策和体制的约束也制约了国内物流业的并购。因此,我国很少有物流企业通过并购成长为物流巨头的成功案例。

三、结论与建议

对于经营模式的取向,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作为组织关系中的一种制度创新,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突破了物流企业一味追求挖掘内部竞争力的局限,转而寻求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战略联盟可以使物流企业迅速有效地获得规模经济,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满足制造业、连锁业等行业的一次性销售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联盟的方式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实现物流企业联盟成员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我国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组建战略联盟,并注重联盟的合作与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才能成功的利用战略联盟实现向现代物流方向的发展。当然物流企业在确定经营模式中,既可以以动态的战略联盟模式实现自身的壮大发展,也可以将战略联盟作为实现实力强大后走内含发展道路的过度。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篇(3)

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宄,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2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以及物流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推出我国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宄,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2.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了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2.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2.5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3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3.1经营模式是物流模式成功的关键。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3.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3.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篇(4)

税务筹划,又被称为税收筹划(英文Tax Planning)。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税收法规及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于纳税义务人的经营活动或是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做出的事先安排,以现少缴税款或是延期纳税的目的之一系列谋划活动。

一、目前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现状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物流行业的主要业务可归纳为运输及仓储两类。

(一)经营模式单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加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全球电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内物流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从网络、功能、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来看,与国际上大的物流企业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物流服务的增值部分较少,缺乏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服务。从现状来看,国内物流企业所取得的收益仍旧停留在一些诸如,运输、仓储保管的较为初端的服务上,这些服务大约占总数比例的85%,而那些高端的增值服务或是物流信息服务收益仅占15%。

(二)物流企业实际税负有加重的可能

随着国内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于各行业的税收征管也在趋于严格,尤其是营改增以后,看似对于物流企业的税负有所下降,但是对于增值税的企业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如果物流企业不予认真对待,不仅税负不会增加有可能还会提高。比如,物流企业的纳税人身份选择问题、增值税进项发票的取得是否合法、物流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是否符合“三流合一”等问题。

(三)物流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据“中物联金融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内物流企业年均融资需求量大致在30,000亿元以上,而被传统金融机构满足的需求不足10%;其中,物流运费垫资一项,年约需6000亿元,但这部分需求只有不到5%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得到。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以H物流公司成立物流园为例进行税务、融资渠道的相关筹划

物流公司组织税务筹划是一项较为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尤是2016年5月起国内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推开以后,所涉及的业务面将更为广泛。因而,现以H物流公司为例从购置土地到日常运作所涉及的诸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增值税等税种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

(一)物流公司土地使用税的税收筹划

H公司从购置土地的选择开始,选择周边工业工厂较多购买仓储用地建造物流园,国家对现代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的有减半征收政策,根据财税〔2015〕98号第一条之规定“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该法规第二条对于享受此项税收优惠的物流企业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定“是指至少从事仓储或运输一种经营业务,为工农业生产、流通、进出口和居民生活提供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物流、仓储或运输的专业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但同时,运用该税收优惠政策时需要注意的是,该政策的适用期限为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虽然未来财政部或是税务总局有可能还会类似税收政策,但目前在没有最新税收政策之时,物流企业是否还享受该项税收政策,须同当地地税机关做好沟通工作,以免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税务风险。

(二)物流公司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1.物流企业增值税税率适用方面。营改增后,对于物流公司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确定问题分为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形式,一般纳税人适用于11%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税率,同时还规定采取简易征收方式的一般纳税人视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即,一般纳税人如果从事仓储为可选择简易征收,按3%的税率纳税,一经认定36个月以内不得变更。优点:简易征收税率低,但也有不足一旦选择简易征收的方式,对于建造仓储用房时的进项发票为11%的进项税票意味着不能抵扣,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支出。在这种情况下,财税【2016】36号文的第三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即从事不同增值税业务的企业,应需要单独核算该项业务。因而,在相关业务的财务核算上,可以选择主业外从事批发贸易、出租外沿墙体做广告等,可以通过主业外的销项税中予以抵扣。同时,也要注意要在账务处理方面将税率高、低不同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区分,如果区分不清,有可能被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从高计征增值税。

2.增值税进项抵扣方面的税务筹划。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在于“扣税制”。即,物流企业的增值税计算是销项税扣除进项税的余额以后如为正数则需上缴增值税,如为负数则作为当期留抵税额在下期作为进项税额继续抵扣销项税金。因而,在H公司的运输服务业,如其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其进项税金是可以进行抵扣的。那么运输业的主要增值税进项税金为购进的汽油费用。物流企业可能采取与中石油、中石化联系办理统一的加油卡方式,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对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车辆也必须到中石油、中石化所属加油站加油,进而改变企业加油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以便增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其二,与相关汽车修理、修配单位联系,选择最佳、最优汽车修理单位,在确定价格的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较长期限的合作合同,并要求驾驶人员在规定的汽车维修单位进行车辆的维修,如此,基本上可以解决目前车辆维修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

(三) H物流企业房产税方面的税务筹划

营改增后,对于H物流企业对外提供物资所需存放场地问题有着一定的税务筹划空间。因为营改增后仓储保管业务适用于6%增值税税率,而租赁业务适用于11%增值税税率,所以在签订所需货物仓储保管合同时,应该区别仓储合同与租赁合同,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区别的分析,作为仓储物流行业,如果不是对特定商品保存有极其严格的要求,都可以签订仓储保管合同,仓储适用税率6%,租赁合同适用税率11%,从而降低5.65%的纳税成本。同时,签订仓储合同后,缴纳房产税可依照自有房屋征税管理办法,计征房产税。房产原值享受减征10%―30%的1.2%进行缴纳,这样可以减轻房产税税负。可见,使房产税按原值交纳,如果签订了租赁合同必须按租金的12%缴纳房产税及按11%缴纳增值税,这无形中增加企业税负。

(四) H物流企业融资渠道方面的筹划

鉴于物流企业外源性融资过程中缺乏抵押物的现状,银行可以采取仓单质押的形式进行融资。此种融资方式下,如果对于物流企业本身进行融资,物流企业可以借此获取经营所用资金,如果金融机构对于仓单所有权人进行质押担保融资,质押担保融资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期限,从而无形中延长了仓储保管合同的执行期限,从而此种形式,可以在不增加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的前提下,但他可以为企业增加经济收益,对于物流企业可以增加公司的服务收入。然而,仓单质押融资关键在于仓单的质押要求及质押的适用范围,如果符合相应条件有可能给质押融资带来一定风险。一般来说仓单质押的质押物,要符合所有权明确、无形损耗小、市场价格相应稳定、变现能力强、便于计量、不存在质量问题的货物。货物范畴包括诸如,钢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塑料产品等大宗货物。

三、总结

税务筹划的初衷是为了使得纳税主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以实现延迟纳税、少缴甚至是不缴税的目的,亩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从目前国内的税收征管方面来看,随着征管体制的日臻完善,给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物流企业只有在提高对于税收法规遵从度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方能从实质上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并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典当融资模式;现代企业;简述;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0501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制度之一,其对于增加税收,稳定经济有着主要的作用。企业还可以吸纳闲置人员,减缓就业压力。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各国间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密切相关,我国收外来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国内的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企业融资方面,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中典当融资模式也在众多的融资模式中显现出来。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应用典当融资模式的现状,以及分析和探究各种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

1 现代企业典当融资模式的简述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规定,企业可以按照其资金的不同来源简要分为两种方式。而现代企业典当融资模式即中小业企业因在经济管理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筹集资金难等状况,借助典当行筹资快速、高效的特点,用暂时抵押的形式从中得到资金的方式。现阶段,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典当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其办理途径方便、快速,适合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典当融资模式中,需要企业具备典当的条件,即拥有可抵押的物即可。再根据专业的典当机构对企业抵押的物品进行鉴定之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资金。另一方面,典当行对于企业的规定较为宽松,并不需要其余的东西作为担保。第二,企业在典当之后,典当行并不过多干预企业的内部运行。与典当融资模式相比,银行就对于企业贷款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还可以派出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运行自由度不高。第三,企业典当的方式和种类较多。典当融资模式比银行融资的不动产抵押多出了动产的抵押方式。第四,典当融资模式的融资方式较为灵活不变,企业可以随着进行抵押或赎出。典当融资模式是依据典当行以及企业双方规定期限进行交易,其中企业还可以减少利息成本支出,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等等。

2 现代企业典当融资模式的应用现状

第一,现代企业对于典当融资的概念淡薄,意识落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中,中小型企业选择典当融资贷款方式更是少之又少。这造成了企业在银行贷款的竞争较为激烈,获得贷款较难,因此,大部分的企业都存在融资问题。第二,由于我国对于典当企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发展时间较短,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典当内部环境来说,典当行自身的发展有限,不能与大型的银行竞争,并不能满足较多企业的融资要求;典当行发展不协调,在典当运行中存在问题;由于法律管理缺陷,企业对于其合理性、合法性存在困扰;我国相对于缺乏高级典当管理性人才,导致了典当管理不善;受到外来经济的影响,典当融资模式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随着现代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融资竞争方式也越来越激烈。第三,典当的对象单一,典当的规模较小。目前,典当行主要的客户是个人单位,企业并不突出。特别是对于中西部的企业更加缺乏典当的融资氛围。而在企业较多的东部,虽然推出了整套典当运行模式,但是并未正式步入正轨,现代企业的融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3 现代企业典当融资模式问题的策略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遇到的融资问题,我们应该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应用典当融资的方式,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企业在典当融资方面遭遇到的困境。对此,文章列出了几个建议:首先,加大典当融资模式的宣传和推广,改版典当企业的服务对象。人们对于典当融资模式较为陌生就是由于典当企业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关策略。因此,典当企业要着重推广自身的融资优势和特点,让企业对于典当融资模式有着准确认识和了解。另外,典当企业也应该把融资服务对象主要转变成中小企业,扩大典当的服务范围。第二,完善和规范相关的法律,建立一个健康的典当运作环境。随着典当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典当融资的名义进行不法的融资活动,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典当管理制度,以规范社会中的典当行为,让企业能够放心的进行典当融资。第三,提升典当管理人员的素养,引进外来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才的缺乏必然会对典当企业的经济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想典当融资模式能够顺利成为企业融资的选择模式,那就需要典当企业能够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另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外国成熟的典当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壮大典当融资企业的队伍,以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等问题。第四,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政策鼓励。政府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等问题,一方面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典当融资只要获得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不仅能得到一部分的优惠政策,还会获得政府的认可,间接性推动广大的企业实行典当融资模式。另外,政府也要对典当行业做出监测和管理。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在经济、法律、行政等全方位的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典当融资市场的动态,并且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连锁经营,便是将经营类似商品或者类似服务的多个企业,采用一定科学的手段将其进行有效的联合,而后在基于整体策略的情况下将其进行分工的划分,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将原本的独立经营个体联合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整体。通过该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属于比较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此外,连锁经营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恰当的完善,并且能够提高流通企业或者行业的竞争能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更加良好地发展。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当中必须要重视连锁经营。本文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准入门槛较低

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使得连锁经营市场的政策屏障逐渐降低,大型企业的数目逐渐减少,而中小企业的数目则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诸多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并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使得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缺少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独特的产品风格。甚至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亦缺少特色的服务。但是,连锁经营的现代企业在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时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准入门槛亦比较低,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正常发展。

(二)市场集中度低

正确的市场结构应该具有适度的垄断和适度的竞,由此方能够促使市场具有竞争的活力,经济方能够获得规模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呈现着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发展较快的特点,且诸多中小企业过于分散,并不能够进行联合经营,反而偏向与各自经营。该种经营模式下,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其较易出现竞争过度的情况,难以具有良好的发展秩序。此外,在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大型连锁企业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大型连锁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规模亦在不断缩小,其所能够起到的主导作用发生了明显的降低。由此可见,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下,难以促使经济效益规模化。

(三)配送中心不完善

配送中心应该是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只有保证信息通畅,方能够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现代企业均未建立比较完善的配送中心,配送的效率比较低、技术并不先进、规模亦比较小。个别企业在不能够科学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其物流配送并不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个别企业的物流配送比较的分散,难以对产品配送进行集中管理。由于配送中心并不完善,使得该部分企业在连锁经营当中的信息系统亦不完善,影响了连锁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成长模式

西方现代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时,一般会采用产品全方位的战略,尽量贾昂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以便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流动效率。同时,西方现代企业亦会采取多用营销方式进行产品的促销,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鉴于此,我国的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可以逐步推进连锁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的成长模式。例如“零售-批发-工业”、“批发-工业”、“零售-批发”、“工业-批发-零售”等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方能够创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连锁经营模式。

(二)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零售经营市场当中存在着经营分散、大量亏损的情况,且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经营场地、劳动力资源、服务设施等却存在闲置现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当中,希望能够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以便对零散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此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设备、贷款等方面的指导和优惠。同时应该提高中小企业在连锁市场当中的集中度,以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优化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稳定社会秩序。

(三)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

在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时,首先应该构建社会化和综合化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通过该种方式,更加便利的、快速地向各个连锁经营店输送货物,有效降低生产加工费用,同时能够促使更多商品逐渐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其次,应该构建社会化的批发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模式。该配送中心需要具备功能综合化、经营规模化、配送多样化的特点,且要集处理、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职能于一体,不断扩大配送规模,提升配送效率。

结论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成长模式,以此促使连锁经营经济效益规模化,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逻辑即因果关系。商业逻辑也就是企业所获得的商业成果与其所秉承的商业理念及其执行方法有着互为推导的关系。换句话说,企业的结果和策略是互为充要条件。我们既可以从目前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采用的战略等等对企业的未来做出预测;也同样可以从企业的现状追溯其过去的策略与执行是否一致。因此,架构商业逻辑的概念非常必要。

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支撑乔家百年辉煌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企业经营哲学、组织形式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乔家经营哲学:

1.1价值观:诚信义利、和谐共赢

乔氏家业在其风雨百年中能够坚若磐石的根基,应当就是其一直秉承的“诚信义利”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仅多次救乔家于危难之中,也同时在这两百年间贯穿指导乔家的企业经营和管理。

“诚信义利”其实表达了两个层面的含义。诚信对客户,信用第一。义利对同行,同舟共济。

乔家视商誉为命根,坚持信用第一,做买卖必须脚踏实地,不冒险取巧,宁可赔本也不做玷污商号招牌的事。

乔家笃信”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和关照。

乔家通过对客户的诚信,对同行的义利,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经营环境。

1.2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稳扎稳打

乔家从身无分文到闻名于世的晋商,经历多次业务重组。从卖豆芽到草料铺,从茶叶贸易到开商号、票号,充分体现出乔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不安于现状也不贸然前进,乔家曾用十年的时间试运营票号经营,十年的卧薪尝胆帮助乔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使得票号经营一旦展开,势不可挡。

2.乔家商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乔家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其组织形式的建立,其中尤其以“分号制和联号制”最为有名。这两种组织形式几乎成为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的雏形。

2.1组织形式:“分号制”和“联号制”

在商业企业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分号制”,类似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控制股权形成的母子公司。

另外还实行联号制,即投资办若干个不同行业的各自独立核算和经营的商号或票号,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相互服务,相互支持。这种网络体系近似现代企业集团。

而这种联号制更源于乔家的混业经营,也就是现代的企业多元化经营。

2.2经营模式:商品经营资本与货币经营资本混合经营

货币经营资本是随着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乔家资本的发展,逐渐办起了不同业务形式的金融商号。开始时,这些业务在商号内附设,以后逐渐成为独立经营的货币商号――金融业。可以说乔家以商业和金融业相互渗透、混合生长的形式,形成了高效融资的机制,加速了资本周转和增值。

通过乔家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我们既不得不慨叹乔家的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又不得不臣服其将“和谐”理念的全面运用。组织架构与经营模式的匹配和谐,和混合经营内部相互支持的和谐。

3.乔家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真正的财富是人才,乔家深谙此理,不仅积极储备人才梯队还创新地采用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后还设立经理人制度。

3.1用人理念:

培养人才梯队,乔家的票号职员从挑选到入号,再到学徒,至最后成才必须经历商号严格的考验。同时票号也有清晰的职务规划,从伙计到大掌柜要逐步提拔,以确保其今后在各地票号独当一面的能力。

知人善任,虽然乔家为其职员设定了严格的培养机制和升迁制度,但是对于人才的任用从来都不拘一格。原复盛公的马公甫只是一个伙计,因为被派去向东家汇报经营情况,被东家发现此人能力甚强,后直接提升为复盛公的大掌柜,可谓一步升天。

3.2激励机制--身股制

身股制并不是乔家首创,但是在其他票号只有掌柜才能以身入股,伙计是没有资格的。乔家改制,普通伙计也能以身入股,同时股份的增加是根据当年的业绩决定提升幅度。此外,在乔家票号效力30年以上的掌柜一律保留身股养老。

通过这种改善后的激励机制,员工动力源自于员工利益,大大提高了乔家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3.3规章制度

严格的家规是乔家经营真正的聚宝盆。乔家订了六条家规,这无疑是乔氏家业强有力的精神和道德的支持。

严格号规,以规矩成方圆。乔家为确保其票号的经营,多次完善号规。以大德通票号为例,曾议号规5次,涉及号规74条。

通过集权体制和经理人制度实现管理的收放自如。乔家的大掌柜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德才兼备的精英,因此,他们集权管理字号的人财物权利,使得他们的才干得以充分地发挥。

4.商业逻辑

企业商业逻辑的根基在于其经营哲学,其他的诸如企业战略、战术都应当围绕着经营哲学展开,并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这样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乔家的企业经营哲学是:诚信义利、和谐共赢、不断创新、稳扎稳打。

篇(8)

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和方式的转变,现代企业也必须采取措施对其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现代企业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的组织体系结构建设不完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运营和发展重点放在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手段创新等方面,对组织体系结构的建设不重视,没有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及时的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致使企业组织结构或是过于臃肿,或者过于简单,无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引起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且也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关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很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定经济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生搬硬套,建立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没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不顺利、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势,甚至有的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转变为生产经营模式,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留有一些生产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管理的效果不理想,经济管理效率较低。生产仍然是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市场定位不清、品牌建设不强、产品宣传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中的规范化策略

1.完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相关基础工作

完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完善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要在相关法律规定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现状对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健全和完善,要建立顺畅的上下层级沟通组织体系,上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下至企业基层员工都要纳入到组织结构体系中,并在组织结构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其次,要完善经济管理组织的制度建设,各经济管理结构中的各级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协调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作为经济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保证经济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2.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

有效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能够有效的刺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优化。经济管理考评机制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优秀员工的激励机制,要对表现优异、创新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激励和奖励。另一个就是要对妨碍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恶劣影响、工作频发出现失误的员工以惩罚,要严格控制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3.制定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运行制度

首先,要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现状和产品特性等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规划,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运行评定制度,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评定和总结,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始终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符合。最后,要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采取内部选拔、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注重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结语

现代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在组织结构建设、经济管理制度、考评机制、经济管理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践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积极地改进与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目前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的优化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

1.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安全的保证。内部审计对企业日常经营模式、经济决策以及管理方式等的审查、监督,参照国家法规制度,根据审计工作规程与规范,及时发现企业经济决策以及经营中的若干问题和弊端,为企业的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2.内部审计具有考核鉴定功能。企业内部审计要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各部门工作业绩的进行审查。通过科学、客观的内部审计,真实、详细地反馈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各部门的经营水平,为各部门的工作考评提供合理依据,也有利于企业高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当发现经济决策有失偏颇时,则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3.内部审计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考核鉴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企业各个部门应将内审部门作为一个信息咨询平台,企业高层要结合内审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目标等进行反思和校正,从而制定新的计划、规划,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缺少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机构,应该赋予其独立地位,也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地位,一是内审部门附属于其他部门并接受有关负责人的领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现象普遍;三是内部审计的双向服务性,既对企业领导负责,又要接受政府审计的指导,也就是内审部门既为企业服务又为国家服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从而大大的制约了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审计职能难以发挥。

2.内部审计方式落后,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经历着调整、改革,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竞争形势不断地调整经营模式,对此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应该从查账式的账面审计朝着风险审计方向发展;要建立以风险预测为目标的内审模式;同时,加大对风险审计的力度、并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依然以账面审计为基础,所采用的审计模式、手段等相对落后,局限于审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和从业经验,缺少科学的量化依据,审计的电算化程度有待发展,审计的精准性、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3.内审人员的素质、能力急需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对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我国内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有专业职称资格的还不足30%;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水平都有待提高;内审部门人员组成单一,大多企业的内审部门没有配备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尚未形成。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内部审计的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经营决策以及企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第一:让内部审计切实地成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内审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监督与评审作用;第二: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相关资讯和数据,帮助企业完善其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第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防控、治理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节点,理清关键性风险和风险的关键性环节,从全局出发为企业提供前瞻性风险管理依据。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朝着审查、监督、评价、咨询等综合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经济。

2.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立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目前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模式:设置在监事会;隶属于财务部门;在股东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等。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从内部审计设置的独立性、权威性原则来看,在股东大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最为科学。该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审计业务,向总经理报告其行政业务;该模式层次高、地位超脱、独立性强,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原则接轨,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重视内审人员的培养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当前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财务管理模式等相适应,所以要积极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内审工作要将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手段要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并向网络化发展,实时审计、网络审计、在线审计将成为主要的审计手段。此外,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组织严格的资格考试,推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水平;要加强内审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个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内审团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

四、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要为企业的财务、经营进行监督、提供服务,而且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目前企业内审工作中依然存在问题,需要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篇(10)

一、引言

在21世纪技术迅速发展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企业应改变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为了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企业应该不断地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从而更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危机和机会是共存的。经营者的真正任务是克服这样的危机而创造出机会,且不断地创新和革新经营模式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充当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从生产企划、购买原材料、会计到人事管理等有关经营的全过程中,运用电脑和信息通讯网统一起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模式,已经普及到很多企业里面去了,而且已经延伸到企业和企业、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当中。信息技术创造出新业务,电脑和通讯技术的结合促进着经营的革新。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制约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未来的所有环节由信息技术开始而完成。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想引入企业内部,可是多数企业因预算的不足和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阻碍着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战略。所以开发信息技术的时候先要考虑各个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系列通过设备和服务来帮助企业把信息的生产、控制和流通的过程顺利地进行的系统。它的设备和服务还包括电脑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软件技术,数码通讯、光纤通讯等的所有复杂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运用过程的角度讲,可以说一个组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确保竞争优势的过程当中发生的供给、开发、使用等的所有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可以定义为是为了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确保竞争优势而实行的有关信息系统和信息通讯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活动。

万变的经营环境下,随着相关技术的急速发展,出现很多形式的信息技术。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单纯的功能和信息处理水平,且信息技术的范围和定义也是越来越扩大。在企业内部以电脑、软件、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信息技术的范围慢慢扩大。20世纪 60年代的信息处理技术, 70年代的经营信息系统(MIS)和业务自动化,80年代开始的通讯和系统结合技术(SI)为基础,信息技术成了经营革新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采取新的竞争战略和迅速推进业务再造(reengineering)的时候,信息技术充当着关键的角色。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深化,信息系统技术的导入和运用日趋增加,且最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对外竞争力和优势,采取尖端应用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的相关技术。

最近随着信息网技术的急剧发展,企业把信息技术战略运用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活动,比如说通过信息网的交流,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有关企业之间信息互相有效地进行交流。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角色在于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减少业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的浪费来有效地管理企业组织之间的互相作用。

三、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最近因电脑和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在企业其重要性是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着企业的重组(Restructuring)、结构简化(Down-Sizing)、业务再造(Reengineering)等的经营模式的改变 。企业是经济领域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组织,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终还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来。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的竞争基础和企业的竞争形象。

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实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的影响大大超出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使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必须进行重新定位,以扩大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从传统观点上看,经济学家往往把“技术”定义为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现在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认识,将“技术”定义为每单位信息成本的变化 。 第一,信息技术不但改善企业部门的业务,而且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因信息技术的影响,中间管理层大大减少,所以高级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和责任范围扩大。因此高级管理层可以实现有创造性的功能,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实行结构简化和业务再造。第二,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减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创造了新的市场,在生产方面创造新的规模经济 。通过应用机器人和CAD/CAM等的信息技术的工厂自动化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且多品种小量生产下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多样形式的经济。第三,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对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因为企业环境本身总是变化的,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建立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计划和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修正企业的战略和长期计划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帮助企业迅速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经营环境变化的资料以此来适应企业能比较完善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信息技术还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树立。企业把信息技术战略的应用在企业运作,且经营者在树立战略的时候可以把信息技术的无穷的潜力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和长期发展战略。信息技术在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竞争环境中起到战略的作用。第五,电脑和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对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发挥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由电脑和通讯技术的结合能形成有效的意思决策,很多企业已经通过多样的意思决策模型来引导更有效的意思决策。第六,信息技术影响着个人和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近的很多企业通过电脑收集、加工、储存企业经营需要的信息,所以一定是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因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现在出现很多种类的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帮助企业更快更方便的的交流信息。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时间空间上的隔绝不再是问题,处在远地方的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促进人们对信息交流的积极态度。

四、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与信息化

最近急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业务处理过程、生产方式等的企业内部活动。再加上信息技术不但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从全局的被应用角度来看还为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电脑和通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的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需要积极的、战略的运用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现在不仅仅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而且它决定着企业组织全体的竞争优势。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扮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

知识信息时代的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是非常快,信息对现代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跃进一个台阶的绝好机会,所以企业迫切的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的能力。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正确的、迅速的处理多量信息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五、结论

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日益深化的。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实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扮演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使企业置身于全球市场,面临着国际性的竞争。在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是更加多变的环境、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一切给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跃进一个台阶的绝好机会。

参考文献:

1.中文参考。

(1)安德鲁·坎贝尔.战略协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美)斯奈德,(美)帕瑞.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韩文参考。

(1)Kwon oh young.电子经营时代的经营革新方向.现代经济研究所,2000.

(2)Kim sung hee.e-知识经营(KM).Mul pu rae 出版社,2000.

(3)Kim jae moon.适合e-business model的e-CRM.Geo Rum 出版社,2000.

(4)Hong en joo.e-business,生存的法则.三星经济研究所,2001.

3.web-site。

上一篇: 监理工程案例分析 下一篇: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