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19: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是学生步入知识领域的第一个阶段,所以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进,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办学资金缺乏,教师水平有限,教学设备紧缺,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的提升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需要提高,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得不到培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更新,还在用以前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得不到最新知识领域的新信息。为了加强农村教师的水平,学校增加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到相应的培训机构培训的机会,并且号召农村语文教师到城市里的小学去听课,学习城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个人素养方面、教学观念方面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了进步。所谓“名师出高徒”,即有高水平的老师,才会有高水平的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提升
农村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差,物资紧缺,所以学生接触不到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绩与城市小学语文成绩有明显差异。为此学校通过与各个基层领导的协商与合作,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得到企业的赞助,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很多教学设备,例如:图书、多媒体等。通过教学资源的增加,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农村小学学生素质的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作业与学习任务要比城市学生的学习作业与学习任务少很多,因此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懈的努力下一定会有收获。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被家长重视,因此应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素质,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小学语文的学习成绩才会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通过教师水平、教学设备、学生素质等几个方面的提升,使农村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农村小学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以使每节课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围绕考试而设计,教师也不只通过分数评价学生,而是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树立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最终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其一,民主性原则。只有将民主性原则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创设公平发展的平台,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多样化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开放性原则。教师应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措施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通过四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其一,组织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便无法根据既定计划自主探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使他们拓宽视野和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更要组织他们去附近的景区或名胜古迹参观。待参观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特点与结构形式,抒写自己的秋游之感。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从而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其二,营造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其三,设问、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教师应严格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问题(如,每个小动物都有哪些过冬的习性,并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正确的思想指导,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他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例如,在以《快乐的日子》为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素材选择、文章立意、结构安排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并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使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讨与研究,以培养学生自由、灵活的思维。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并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要让学生具备创新理念,就必须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三个。其一,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荷叶之后的情形以及在淤泥中生存的感觉。又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唐诗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以加深对唐诗的理解。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一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逐步提高阅读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教师可将《望庐山瀑布》与《望洞庭》这两首诗结合起来教学,并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歌,这样,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二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学生养成认真记录所想、所感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拓展思维空间。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有意识设置一种模拟现实场景或情感氛围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要讲究运用正确的环境、语言、情感,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涵,片面追求情境的生动活泼,而没有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导致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脱节。
一、情境教学模式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以及教学要求,运用声音、动画等方式将语文课本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理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欣赏情境音乐中蕴含的艺术。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情境教W法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教师要注重保持情境教学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动机。一方面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增加,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有着重要作用。
2.让学生感受审美乐趣
情境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还能通过设定的情境强化学生语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情感教学经验,培养学生更加高尚的艺术情操和人文情怀。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细节设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事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能力水平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结构,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学到更多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情境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逻辑思维。
4.拓展课外知识
传统教学局限于狭隘课堂模式中,使得学生不能自由学习课外知识,不利于学生视野开拓。因此,在情境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通过不同途径拓展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
二、情境创设方法
情境创设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信息,属于一种刺激性学习方式,引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反应,不仅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还是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
1.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参照人类日常生活,经过文学加工后,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字里行间包含的道理依然与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学会运用生活实际案例再现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中,按照课表安排和时间计算,组织学生到户外开展授课活动,教师事先准备动物玩具,将动物的脚印印在雪地中,让学生根据脚印猜动物。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带领学生对文章描述的情景进行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鼓励学生创作图画再现情境
在情境教学中引入绘画,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文章描述的场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既形象又美观,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描述情景进行思考,他们在画作颜色、主体、搭配、重点等方面的掌握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教学《四季》文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场景作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然后抽查其中几名学生将自己的画作拿到班级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并讲述画作的创作过程和思路。通过创作和分享过程交流,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3.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亲眼所见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观察让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具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实物进行演示情境创设,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翠鸟》文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翠鸟生活动画,利用翠鸟优美的外形和鲜艳的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配上动听的翠鸟啼叫声,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翠鸟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4.音乐营造情境氛围
音乐给人类生活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享受,音乐具有渲染氛围和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利用音乐的特性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情境氛围,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选择音乐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情境的音乐类型,将音乐与文章表达的情感充分融合,使情境创设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学习散文《燕子》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内容,教师选择歌曲《小燕子》作为背景音乐,用悠长的旋律将学生带到春天步伐中,清晰的节奏好似燕子归来,听着舒缓的音乐和教师温柔的朗诵,学生们或陷入无限遐想,或露出期待一览燕子身态的表情,感叹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将普通的教学课堂装饰成艺术的殿堂。
5.分角色扮演体验教学情境
为了增加情境教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场景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揣摩角色个性、语言、情感等特征中加深对文章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解。让学生站在文章塑造人物的立场体会整个故事的情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和真实的印象。
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安排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父亲、儿子阿曼达、消防队长、警察等角色,虽然有的角色语言不多,但是要将这一句台词中包含的焦急、担心、无奈和命令等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学生正式汇报表演之前,应该引导他们对其中包含的感情和情绪进行仔细揣摩。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要请班级其他学生对汇报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表演的学生在其他学生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6.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情境
语文情境教学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充分发挥情境教学自身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锻炼空间,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创设不同学习场景。例如:课前预习课文《打电话》,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常见的打电话情景描述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打电话过程中使用的文明用语,如您好、再见等,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与不同对象打电话语气和方式上的不同,再进入到课文学习时,学生就更加容易接受文章中描述场景和情感抒发。语言是最具感染力的工具之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能够有效提高情境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高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更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需求,情境教学法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对学生个人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教师要理解情境教学法的深刻内涵,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能力发展要求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74-77.
和谐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和谐课堂中,肯定会与同学、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也正是学生期盼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和谐课堂中提升自己,多与同学进行交流,为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1.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和谐课堂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发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在和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探究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高效的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实践活动,也是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教学担负着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优秀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为力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因而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端正学习目的,让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
二、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如今,有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当今,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学生,几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这么多年,但是有很多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髓,照样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要想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自己的教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存有畏难心。很多小学生常常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对语文教学来说,听、说、读、写是不可或缺的四项基本能力,其中读和说常常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是展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可是,由于说话上的基础薄弱,在很多小学生看来,语文学习等待他们的不是成功,而是一次次失败的体验。因此,他们所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失败,甚至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小学生大多数在学习上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等着老师来填鸭式的喂知识,学习意志薄弱,缺乏足够的毅力。例如做作业,前半部分字迹很工整,后半部分马虎潦草,上课时,下半节课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苦差事,从小就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不作预习和复习,读书时有口无心。当学习成绩进步时,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气扬;学习成绩落后时,又认为自己愚笨,丧失信心,不做主观努力,甚至于放弃学习。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一)创造良好学习氛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气氛的创设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上可采用课前活动法、激趣法、竞赛法、直观法、表演法等。例如:我对低年级阶段语文识字的教学,利用激趣法,在上课前制作漂亮的生字卡,开始用生字卡抽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把生字卡作为奖品送给掌握生字的学生,这样就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学得愉快、主动、自觉,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情境实际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这样设计:
师(导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看到了……
生(补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
生: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总体上还是在不断努力的探索前进的步伐,但是,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依然受制于 固有模式和应试思维。一般而言,较之于教育法规,课堂教学更具创造性、灵活性、前卫性,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此相反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尊重个性、重视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而且,为了真正落实这一教育思想,全国各地相继取消了小学升学考试。应该说,教育行政部门在小学阶段落实新的教育思想是真抓实干的。但是,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依照强大的惯性在运行,最突出的问题是应试思维依然在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应试教育导致目前的小学教育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
第一,是以“苦”为本的苦教、苦学、苦练,走的是题海战术的路子 。在这种教学方 法 的 指 挥 下 ,教师和学生都很苦。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练习作文都远远超出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尤其是碰到错别字,往往一抄就是几十乃至上百遍,学生的学习任务增加,有的教师只有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学生的作业失去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敷衍教师,作业流于形式,徒耗师生双方的时间、精力,不仅无益身心,而且强化了学习的单调性、枯燥性,为儿童以后的学习制造了心理障碍。
第二,是超前训练。应试思维下的教学,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对学生而言,不管黑猫白猫,能考到高分的就是好猫;对教师亦然,能教出高分的就是好教师。于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只对准期末试题,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试题训练,学习的乐趣消解在一遍又一遍的习题模仿之中。超前训练还表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对高考升学的过度热衷。
第三,应试教育讲究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目前的标准化考试是以知识点为基本考试单位的,也就是答对一个知识点,就获得相应的分数,结果是知识点变成了考点,考点变成了得分点。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变成了寻找知识点、考点和得分点。考点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这种把考试当成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教学方式是解剖式教学。把情文并茂、血肉丰满的散文、小说,境界旷远、心事浩渺的诗歌分割成一个个兴味索然的考点、知识点、得分点,从而造成儿童接受心理障碍。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教学方式与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也需要的转变,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教师必须从课堂的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题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在让学生进行朗读课文后,然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幸福有进一步的个人体验感受,再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上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关幸福的讨论,学生在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后,学生们对幸福的理解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然后,让学生们各自表达出对幸福的认识,这时候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幸福是什么进行了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题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多扩展课外的知识,最后,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的观点,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笔者认为,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 教师以深厚的文学修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感兴趣。 教师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语文功底,在日常教学中才能用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的榜样。第二,以语文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社会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第三,以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充分利用优美的语言、 得体的举止、新颖的观点、错落有致的板书、生动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等使课堂成为富有张力、五光十色、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以此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化与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其方式方法。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大量探索,现从“生活化理念”“趣味化理念”和“情境化理念”三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入手,针对有效提升自身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做法进行探讨,旨在以个人见解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推动大家都能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以确保语文学科合理组织与开展的同时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即挖掘学生生活中所蕴含的语文教育资源并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至这一情境中,去理解、去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正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有力证明。例如:在某次语文课上,我为学生展示了众多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词,像药品广告为“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为“骑乐无穷”、眼镜广告为“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为“无可替带”,等等。随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挑出这次广告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这一任务的布置可谓是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找茬”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所学的语文汉字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同时更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每一个汉字都有它们自己的运用规律,我们要写正确的汉字。如此,学生既复习了汉字知识又养成了端正的汉字书写观念,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得以保障。再如: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中可用的写作资源,并将其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像在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留给自己最深刻影响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想到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学生想起了国庆阅兵期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场面,接受检阅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恢宏的气势;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某次跟妈妈一起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种的辣椒又红又小,便摘着吃了一个,没想到这一品种的辣椒特别辣,当时辣得自己都说不出话来,嘴唇更是像着了火一般,感觉变得又厚又麻木,没有了感觉……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写作素材与资源得以丰富与扩充,而且其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贴合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质量也能因此得以显著提升与优化。引入生活化理念对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价值有目共睹。
二、引入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教育,语文一直是教育开展的基础学科,是我国的母语学习,是有效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和写作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尤为重要,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通过朗诵理解词语
朗读不单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要融入一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进行阅读。学生在朗读中,首先要对内容进行思考,一边阅读一边感受文章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节奏的快慢来掌握对词语的理解。因此,朗读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望月》这首诗时,首先从诗中了解到月亮是如此的明亮,在诗中对小外甥的活泼、聪明以及可爱的纯真个性进行真实的表达。在理解词语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解释、变换或者引导学生多次朗读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诗中出现的“隐隐约约、绘声绘色”等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隐隐约约”是在描写东西模糊看不清楚,而“绘声绘色”用来形容事物描写的非常生动。然后学生在了解之后通过多次朗读,感受文章主旨。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的意义不同。单纯地运用词典解释词语只是停留在表层含义,在具体的文章内容中,词典并不能给出合理解释。那么,最好的词语理解方法是联系上下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鸟岛》时,文章中出现的“解冻”一词,有的学生就不能够理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可以将整个句子连起来读,如果将“解”字去掉,这句话就会变成湖水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湖水冻是哪个季节?那么湖水解冻会在哪个季节?然后学生就豁然开朗,明白“解冻”的意思了。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其核心就是课堂中的这40分钟的高效利用,而且尤其是新课改以后,课堂更是变成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既然课堂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就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切入点,像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对语文的探索兴趣,以及运用现代化手段全面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
方面。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
1.教学计划是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制订的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课堂教学
它是让课堂教学有序运用的基本保障。而且,它也对小学这个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计划的制订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以及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出发,运用逐渐递进的方式将韵味深藏的语文知识被学生吸收到自己的脑海中。
2.想要真正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去牢牢抓住“课堂”和“学生”这两个核心
第一核心就是课堂,课堂是破获课文中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心中疑虑的一种重要平台。能否使学生心中的疑虑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这种豁然开朗的效果,课堂就成为教学中一个关键点。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课外补习班开始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许多教师因为开设额外补习班,为使更多的学生来参加补习班获取工资以外的利益,将许多课堂上应当做细致讲解的重点知识保留在课外补习时讲解,而家长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起步的时候就落下,就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这样忽略语文课堂教学的现象最终不仅不会起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个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新教学理念也是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套路,总是重复着老师先领读,接着就将生字给学生画出来,最后老师就开始了对课文滔滔不绝的讲解的这些旧教学模式。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之下,先用自己所掌握的汉字词汇量去读课文的这种开课方式,让学生自己先读过之后将自己读不出来的生字画出来,让所有学生一起交流汇总生字,教师再对生字进行讲解。而且,在这个全体学生交流生字的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流得来的知识可能会比教师重复地读的效果好得多。之后,教师不要直接切入讲解这一环节,课堂教学还是始终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例如,就课本中《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课为例,让学生先讨论一下自己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可以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海底的动物的名称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再逐渐引进物产丰富等等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充分响应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是学习一切新知识以及新事物的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方面是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切入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在平时将课中遇到的拟人句或者短语作为一个引导,让学生练就一种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例如,《白鹅》这篇文章,作者将白鹅的许多神态运用“高傲”这类形容人的词来形容一只白鹅,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其他事物也进行拟人化。运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并且以最积极的学习兴趣去吸取这种拟人的写作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同时扩展了学生的创造和联想的思
维。同时也更加实现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教学这个终极目的。
总之,真正加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础,就要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抓住教学的核心,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不断更新,不断探索,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因材施教,让更高效的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娜.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将教学内容由书本向外扩展,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例来谈一下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生为本,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硬性地死搬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生本,对教材进行重组、优化。即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实现教材的活用,延伸教学范畴。如:在教学中,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推出杜甫一系列的作品,《春望》“三吏”“三别”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归类学习,如:学习《沉香救母》时,将《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篇放在一起,来深化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了解。对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文中涉及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趁机向学生推出其他有名的送别诗,如《赠汪伦》《别董大》等。这样对教材进行重组,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实践活动,挖掘教学资源
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样的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准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语文知识的渗透和延伸。如:“体验社区生活,实践人文素养”的德育活动,即组织学生去社区的工厂、医院、娱乐活动场所等进行参观、课题调查、社会实践等等,开发乡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举办“我认为……”“我发现……”“我的体会”等表达自己观点的班会、演讲赛等,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与高科技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网络容量大、迅速便捷,有着资源共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高科技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电子图书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开展活动“我对宇宙知多少”时,单单教材上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地或者小组合作收集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字资料等,之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整合相关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资源的面也越来越广。它们潜藏在生活、社会、学校等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开发、整合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而运用到教学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