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Key words: water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00-03

0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程,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以及水旱灾害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面对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越来越高的局面。加强并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依法建设将会是确保工程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主要体现在项目设计及施工两个环节,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包括: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勘察设计深度,工程设计理念等。设计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使用寿命、工程投资以及运行期效益的发挥。本文重点对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1.1 水利工程施工前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前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水利工程施工前管理主要包括:组建工程项目建设业主,制定施工质量总体目标;招标选定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信誉良好的施工及监理队伍;工程各参建单位组建现场管理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等。

1.2 水利工程施工中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根本保证,具有管理内容广,周期长,涉及因素复杂、难度高等特点。主要包括: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图纸会审及现场技术交底,确定适宜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目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现场控制包括关键环节及重点部位监理旁站及平行检测等;严格进场原材料、机械设备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审核;把好重要隐蔽及关键部位的验收签证;及时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组织工程质量评定及验收工作等。

1.3 水利工程施工后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后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财务结算、工程移交、质量保修等。

篇(2)

二、价值工程理论在建设工程费用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建筑工程中,项目工程的决策阶段和项目方案的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的费用影响较大,所占比重大约在30%~70%之间;而建筑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的费用影响较小,所占比重大约为20%左右。因此,要对建设工程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应该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优化。

1.价值工程活动的基本运作顺序

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有一定的运作顺序,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价值工程的有效对象;(2)收集价值工程对象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功能分析;(3)根据功能分析的结果拟定改进方案,并使用优缺点列举法、成本分析法等方式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4)进行可行性试验,对改进方案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改进方案在性能方面、工艺方面、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改进后的方案具有可行性;(5)检查改进方案的实施情况,并对价值工程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2.建设工程费用管理的要求

在影响建设工程费用的因素中,决策过程和设计过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要求业主、咨询工程师和设计师对工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投资建设。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是落实建设合同并实施投资控制的操作过程,也是将建设工程的设计图转为工程失误的过程。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多、施工周期长,影响建设工程费用的因素多,因此为了提高投资效益,业主和项目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合理选择项目管理方式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投资,这要求项目管理部门熟悉建设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从而将可能出现的工程费用变化大的环节作为重点费用管理对象。这就要求业主和项目管理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注重合同的修改和补充,将建设工程的费用管理作为重点考虑对象;(2)严格审核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并加强建设工程的设计审查;(3)严格实行现场签证管理,进行详细的工程计量,并对工程付款账单进行复查;(4)造价工程师应该全面跟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当经济技术变更时,要及时对经济技术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控制建设工程变更。

3.价值工程理论在建设工程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为了更好地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建设工程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合理、高效的方案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用户对项目建设的要求,结合价值工程的原理,制定可以提高项目价值的方案。也就是说,要在满足建设项目必要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工程建设成本。(2)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绘制功能系统图,并依据功能系统图中各部分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作用大小,对各种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比重进行有效计算及修正。(3)根据分部工程的功能作用分析表、功能作用修正表的数据,对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功能系数=分部工程分数/施工项目总分数。(4)结合前几步得到的数据资料计算建设工程的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公式如下:成本系数=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总成本;价值系数=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5)确定价值分析的对象后,针对价值系数低于1的项目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6)验收改进成果并进行经验总结。

篇(3)

一、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

一般说来,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概念性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是政府选择的作为或不作为。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其二,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安德森;其三,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其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其四,认为公共政策是主体与主体以及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集体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是鼓励良性社会期望行为的刺激源,其代表人物是卡尔.弗里德里希等。尽管角度各异,见仁见智,但其核心要素只有两个:价值蕴涵和利益诉求,无论公共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关系,抑或是一种政治规范,但它总是和一定的核心价值相关联,并且总是以公共利益的诉求为旨归。所谓公共利益就是指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能满足作为共同体的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总和,即具有共享性的社会整体共同利益。具体来说,以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下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该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首先,公正性是指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理性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公共政策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理性而又科学的决策是公共政策决定和政策合法化的基础和前提。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曾描述了公共政策所追求的五种理性: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法理理性、社会理性、实质理性。按照理性的原则制定公共政策时,要求制定者重视“分析”的作用,占有充分的信息,重视数据和资料,建立数理模型,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以降低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同时,公正性也反映在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上。合法性包括内容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指公共政策所做出的决定符合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能被公众认可和接受,而不仅仅是维护一部分人的利益。形式合法性则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并且是由特定的法定主体做出的,形式上的合法性也是公众认可和接受公共政策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公正性,也就无从谈起合法性,没有合法性,那当然就缺失公正性,公共政策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其次,公平性指公共政策体现出来的公平价值观。公平是现代社会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而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制约,同时,公平已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而且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一种理性追求。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作为一种公平的正义观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公平在公共政策中是调节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贡献与报酬的基础性价值。

再次,公开性指公共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尤其是公民的参与程度。在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中,公民通过自我理性,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对公共事务进行关注和公开讨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公民具有对公共政策的基一切重大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共政策的公开性价值标准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民主社会中很少有人全然希望放弃他们在政策制定中的政治作用及其利益。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标准,我们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具体说来,可以增强公民的组织性,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等等。总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公开性,公民及公民团体才可能了解公共政策是否合理、合法和合公众利益。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公众政策,它是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在公共领域上的公开表达。

二、转型期公共政策价值的偏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共政策应该恪守“公共精神”,体现公共利益。然而,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整体的转型过程中,这是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转型。经济上,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治上,政府的结构、功能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不断调整、转变;文化上,出现了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现象,这些既存在冲突和摩擦的一面,也存在逐渐走向整合的一面。在这种背景下,公共政策在和制定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价值偏离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公正性的偏离。一方面,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社会环境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难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政策制定者往往是根据以前的经验判断去制定政策,而对当前社会的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调查,因此,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制和深入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单纯从主观出发制定出的政策往往缺乏合理性。在现实执行中,政策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法制的不健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造成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程序不合法的情况屡见不鲜。

第二,对公平性的偏离。公平性在我国当前阶段主要表现在“效率”和“公平”的价值权的权衡上。我们当前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甚至为了效率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牺牲公平。比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府给与东南沿海地区较多政策优惠,使其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这种“政策倾斜”在推动经济成长的积极作用方面显而易见。但是东部地区经济成就是以西部地区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政策为前提的,结果是西部的企业和税收受损从而制约了西部的发展。从长远看,共同富裕是政府公共政策的目标,政府希望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富裕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而现实情况是在东部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并未出现。这种由功利主义原则导致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无疑是对公平的一种偏离。

第三,对公开性的偏离。公开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和公众之间有充分的互动,要求一套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来确保公众对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子系统作为现代政策系统的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沟通领导者和执行者,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或政策执行系统和社会的关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执行就是一个信息的发散和汇集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执行者向社会或某些社会团体释放和传递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设法不断地从社会摄取必要的有利于政策执行的大量信息。沟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有的学者甚至将其比作“政府的神经”。但当前由于我国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政策执行时缺乏公众参与机制,这导致公共政策透明度低,政策接受者在政策实施时往往对政策内容和目标一无所知,或者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因而难以在短期内认同这一政策,政策执行难度和风险当然加大。

三、公共政策价值重塑的措施

上述问题都是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其价值的偏离,这种偏离既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一个障碍,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纠正这种偏差,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

篇(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是建筑的生命。作为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监理人员,对工程的管控显得十分重要。在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可采取的管控手段各种各样,巡视、旁站、平行检验作为工程监理管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加强现场管控的主要方法。

一、 巡视

巡视是指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巡视是监督、检查活动,主要以了解现场的情况和发现问题为主,不能把巡视变成漫无目的的“闲逛”。

1、 巡视准备

(1)要做好现场巡视,必须明确巡视的目的。施工现场施工进展情况如何?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进场材料是否合格?施工机械、临时用电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巡视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巡视的路线,做到“有的放矢”。

(2)熟悉图纸和相关规范,在巡视中提出问题和建议时,做到“有据可依”。

(3)巡视现场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如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等)、照相机、便携记事本。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安全隐患时,及时记录,必要时留下影像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2、巡视的主要内容

(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在岗。检查项目经理、安全员、质检员等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是否在岗,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

(2)施工现场材料是否合格。检查现场是否有原材料进场,质保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已见证取样并检测合格,是否报监理验收允许使用,材料堆放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等。

(3)施工方法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检查模板的钢管排架支撑系统搭设是否符合方案要求,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墙体砌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4)施工机械设备是否符合操作规范要求。检查施工电梯是否违规运作,塔吊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进场、安装等是否按程序报监理验收通过,并允许使用等。

(5)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工人安全帽正确佩戴情况,脚手架、安全网以及各种防护是否搭设到位,现场施工作业是否违章,临时用电是否规范等。

3、对巡视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在巡视过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发生的部位、时间、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对于不按图施工、材料未经检测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其它的严重隐患、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在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必要时,由总监签发《工程暂停令》,以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4、巡视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工作效率。现场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有些问题不能立即解决的,也应有时间观念,限期整改,避免拖沓。

(2)注意工作态度。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工作态度,切忌大声呵斥,甚至侮辱对方的人格,造成双方情绪对立、矛盾激化,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将监理工作陷入被动。

(3)工作时注意措辞严谨,用事实说话。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拍照、摄影等方式留存原始记录资料。对拿不准的问题不要着急表态,避免使用“可能”、“也许”“好像”等字眼。

巡视是监理行为中为获取综合信息和全面掌控工程现场动态的有效途径,是对施工现场的全面检查。合理、有序的巡视工作可以将很多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起到了很好的预控作用。

二、 旁站

旁站是指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1、 旁站的范围

由于施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监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施工过程都进行旁站。但是主体结构部位、涉及结构安全的部位,以及这些部位的关键工序,都必须实行旁站。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施工方法来说,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会有区别,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监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旁站监理方案。

2、 旁站的主要内容

(1) 检查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是否在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的准备情况。

(2) 检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3) 核查进场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质量检验报告等。

3、 旁站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旁站人员应加强重点部位的监督、抽查、提醒,对于突发性问题,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如无法处理,则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或总监处理。

(2) 旁站人员在现场发现有危及工程质量及安全的施工活动,应报总监下发《工程暂停令》或其它应急措施,并如实做好记录及拍照存档,以保护自己。

(3) 要有正确及时的判断力。部分施工过程是一个周期很长的流水过程,因此要求旁站人员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尽量避免返工。

(4) 做好旁站记录和监理日记,并保存好旁站监理原始资料。施工质监人员应在旁站记录上签字。旁站记录应真实、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有关情况。

三、 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指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1、平行检验的范围

平行检验是监理在质量管控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申报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数据是否真实,施工单位有没有自检,监理能否签字确认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监理进行平行检验的。

平行检验针对的检验项目主要是对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规定的建设工程中那些对安全、质量起决定作用的“主控项目”和部分“一般项目”。如对某些结构部位标高、尺寸、偏差等的复核,钢筋规格、数量的复核等。而国家规定的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出具检验报告的项目,不在监理机构的平行检验之列。

2、平行检验的“度”

平行检验应该是有“度”的,即平行检验的检查和检测活动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平行检验要真实反映受检点的质量状态,以此推论整个工序或工程的质量,因此,抽样检测部位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应按10%-15%的比例,并对实测结果及时记录。

3、平行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超前意识,做好预控工作。平行检验是监理对工程质量的最终评价,到时再发现问题往往为时已晚,容易造成返工和浪费。所以监理人员应该重点加强巡视和旁站工作,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向施工单位提前预警,以做好监理预控工作。

(2)监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平行检验,用数据说话,而数据必须真实,监理结论要有科学依据。

(3)监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平行检验的结论直接决定了被检查项目的合格与不合格,如果监理人员把不合格错弄成合格,会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篇(5)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结构的设计、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场地环境、施工工艺、管理制度等。

1 建筑结构设计

为了赶时髦,求新颖,许多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只重视外部美观,造成建筑结构受力不合理,而且不方便施工。

2 建筑材料

土建工程中所用的水泥、砂、石、木材、金属、沥青、合成树脂、塑料等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

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或故障、不按规程的操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

4 场地环境

建筑场地及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统称为建筑场地环境。场地环境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场地环境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干,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5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不同的施工工艺将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同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说,先进、合理、规范化、系统完善的施工工艺不会出现偶然或突发的质量问题,而且能够加快工期,降低成本。

6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的好坏,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成本至关重要。

三、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认证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1、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市场活动中重要主体之一。建设单位控制着建设工程全部投资,并且是该投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在我国建设市场全面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建设单位不仅具有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的主动权,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控制权,还具有拒绝支付雇佣款项的权利,因此建设单位相对其他建设主体享有充分的权利,它的优势地位相当突出。

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对于建设单位应该落实何种责任呢?根据国际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单位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建设行为,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其他机构代为管理。也就是说,建设单位在遵守国家建设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前提下具有管理建设行为的绝对自,同时也应该承担因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质量损失和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

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建设单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业主,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根本不具备独立管理建设投资的能力。建设单位贪赃枉法,滥用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造成的投资浪费和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业主负责制只能导致建设市场更加混乱。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对建设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和有效监控,作为向最终实行业主负责制的过渡。

2、 承建单位

建筑企业要完成承接的工程任务,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贯彻以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的的“质量兴业”计划。承接工程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强,项目班子工作齐心协力,预定的质量目标就完成得好,就会创出优质工程。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有一套工程质量的控制办法,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做好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检验,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企业除制定方针目标以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重点监督施工现场的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施工质量对进度和经济效益及承包人的信誉有直接影响?,项目是企业创建名牌工程,实现优质工程计划的归宿.转贴于

3、 监理单位

要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质量安全监督力量,明确监理方的监理职责、监理规划、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承包人施工的每道工序,都需要经监理公司现场工程师签定认可,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重点监督施工企业各有关人员质量责任是否履行,发现违法违规,不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有关人员,要坚决予以处罚。

4、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经过资质审查具有从事工程设计的特许权,通过设计招投标又获得了一个建设工程的设计权和获利权,同时设计单位也必然要承担工程设计的质量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获得规划部门的审批后,设计单位开始工程技术设计任务。设计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及地质勘察报告,对工程进行全面策划、构思、设计和描绘,最终形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标准性文件,也是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文件的质量决定了建设工程的“先天”质量。数据统计显示,由设计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质量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规范设计单位的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标准之外,加重设计单位因设计失误而导致的工程质量损失和事故的经济赔偿责任。过轻的设计质量赔偿责任容易使设计单位产生了懈怠心理,设计单位有效投入不足,缺乏应有的细心与耐心,最终酿成质量缺陷。

篇(6)

1.2设计阶段控制不严在设计阶段普遍存在着重视工程质量忽视工程造价的现象,虽然工程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也同样重要,只有做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严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缺乏经济因素的考虑意识,没有对他们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

1.3实施阶段控制不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工程的变更现象,工程变更必然会增加工程的造价,而对于工程的随意变更目前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与管理制度。

1.4结算阶段控制不严格很多工程在结算时都存在着相互讨价还价的现象,因为结算阶段的控制不严格再加上合同在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结果导致施工方在结算书中会多计算出一些资金,而发包方则会少计算一些工程项目,压缩工程实际发生款,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工程结算的日期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执行,最终影响对工程造价的确认。

2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阶段,因为项目的决策内容直接影响造价,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工程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确定与制定出科学的建设规模,并且要采取科学计算方法对工程投资进行估算,当然对于决策阶段的投资预测不要仅仅局限在静态投资上,还要充分的预测工程项目的动态投资。

2.2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整合工程造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仅占到工程费用的2%左右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要占到75-90%,由此可见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是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和设计监理制度,将设计工程纳入到制度化的操作范畴,通过招投标可以将工程设计交由技术过硬、功能完备的设计单位负责,同时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二是推行限额设计,对工程设计要制定总概算制度,设计单位不得随意的增加设计工程的造价总概算。

篇(7)

自从87年,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后,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工程建设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普及,陈旧的工程观逐渐被淘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目前在工程管理领域仍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其理念与方法已不能与新的工程观相适应。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建设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但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对工程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其能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70年代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业的具体体现,它综合考虑了资源的利用、环境和企业的效益,并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主张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用较少的资源,实现企业最优的经济效益[1]。

1.绿色工程管理的概述

近些年来,企业推行绿色运动,消费者实行绿色消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潮流,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人们观念中的不断渗透,建设绿色工程已成为社会长久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1.1绿色工程管理的定义

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绿色工程管理”这个词开始,关于它的定义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各国的学者也都持不同的观点,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现在在人们意识中的绿色无疑就是节约、循环和再利用三个层面,绿色工程管理里面又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现在定义如下[2]:在建设一个项目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计划,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和协调好环境、质量和企业利益三者的关系,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施工的核心,尽一切可能使工程在达到生态环境指标和质量的前提下,用预算的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

1.2绿色工程管理的意义

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要求管理者合理安排能够利用的人、物和财等资源,所建造的工程项目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绿色工程管理可以为项目的施工制定规范,协调好业主、建设与施工单位的关系,避免像传统的管理模式里面那样,让三者都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和完成项目,凡事都是利益优先,将保护环境置于脑后。

(2)采用绿色工程管理有利于节约资源。在施工前期就将施工的总法案不断优化,结合施工地的现场优势,尽量节能减排[3]。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整个工程管理和监督力度,策划好施工的材料需求,控制材料的采购和使用。

(3)绿色工程管理要求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尽量提高材料的再利用率,对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器材整合利用,这样在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垃圾处理问题。

(4)绿色工程管理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要求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定期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分析

工程管理活动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在正确的工程理念指导下。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决策、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与过程。而绿色工程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在工程理念中加人生态的思想,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个工程的实施本身是有价值取向的,它的目的追求一个比工程本身更有价值的结果,并且在这里面不可避免地要有工程思维的参与。工程思维和工程活动也一样,也要把追求的价值作为导向,并且两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优化价值目标,以取得更大的价值。在实施绿色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其价值观,并以之为导向,把对工程的计划、指挥、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手段在工程的成本、环保、安全、工期和质量等目标上。

(1)传统的工程管理价值观

在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在对环境污染问题上主要是治理,也就是说在污染后采取措施补救治理,对环境破坏较大;管理和谐度比较差,不团结。它追求的目标是施工安全、定期完工、降低成本、质量达标,在施工中协调好这四者的关系,并让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2)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工程质量外,还要保护环境,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相互统一,尽量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在资源问题上,要合理节约,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在工期和成本上,不光只追求降低成本、按期完工,还要把生态的维持和保护的费用、时间问题考虑进去;在项目组织文化上药尽可能团结、和谐;在安全问题上要定期对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另外还要考虑环境的安全。这些都是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追求的目标,在施工过程要全面考虑,以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4]。

3.推行绿色工程管理的措施

1)大力推广绿色工程管理的理念

负责工程管理的人员对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然后针对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做出规划和设计。另外为了“绿色管理”思想更好地融入到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也应该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再加上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的影响,更需要让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掌握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2)制定工程项目各方面的绿色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有70多部,但关于绿色工程管理的规范规定却寥寥无几。据统计,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约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3.2%,全球的能量消耗中有48.5%都损耗工程项目上,工程项目的绿色化目前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化过程中最为紧迫、受益最为明显的关键环节。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能够为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目标和方向,它能够更好地引导、鼓励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因此,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关于工程“绿色化”和施工过程的“绿色化”标准,并且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将项目管理的服务范围适当扩大,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得工程不论在形态、使用功能和以后的维护上都能充分体现“绿色思想” [5]。

3)与国际上的绿色认证接头

现在是自由的社会,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如果我们国家不能与国际的绿色认证接头,就可能使我们的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可能使国外的先进管理在我国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能使各国产品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与国际的绿色认证接轨,一方面为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绿色屏障”,是它们得到国际的认证,在国外取得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这项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全世界更好地推广,实现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滔,李启明,申立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施工阶段舶环境管理[J].建筑经济,2001(9):23-26.

[2]程俊军.虞孝感.唐琦.工业园区绿色化工程目标管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篇(8)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燃气相比其他能源来说属于一种清洁能源,燃气一旦泄漏就很容易导致爆炸,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燃气工程的质量,尽可能地保证燃气工程的安全,燃气施工质量管理成为了燃气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会曾,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整个燃气工程建设中,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只要就是依靠工单位,而社会和政府起到的是监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燃气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应该进行全而的管理,而监理单位也应该实施自己的监理职能,共同地为高质量的燃气工程而服务。此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木,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率和年限。

1、燃气管道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1)燃气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影响其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目前来说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环境,人员素质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当前,燃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基本都是农村务工人员,缺乏一定的工程知识,对工程质量没有很强的意识,还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降低成木,甚至偷工减料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对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目前,我国对燃气工程建设质量没有足够的认识,施工技术更新不及时,使用传统工艺居多,这些都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障碍,我们应该在施工之前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勘察,对工程实际进行细致地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工程施工工艺,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2)燃气工程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由于燃气工程质量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周围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3)由于燃气工程管道部分的铺设涉及到很多的隐秘部分,这些部分往往被施工人员所忽略,给工程建设留下隐患。燃气工程基本都是在地下完成的,这就存在部分的隐蔽工程,如果施工人员对隐蔽工程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导致问题不断的扩大,甚至出现燃气泄露,出现爆炸或中毒现象。所以在管道敷设过程中以及管道工程完成以后都要进行认真地检查,不仅要从外观上来观察,还要对其隐蔽工程进行细致地检查,确保无误。

2、燃气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2.1、燃气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1)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好坏的因素中,人员的素质高低自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的优劣,导致施工质量出现明显的差异。质量控制也要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观念,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水平。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要看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资质、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的组成及资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的组成及资质、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如焊工、电工、等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适应本工程的需要。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工程参与者的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都懂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可送施工人员到有关单位进行学习培训,请专家对施工进行审查和指导;组织施工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交流与学习。实施激励机制,优奖劣罚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紧迫感。因此,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优的工作队伍,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2)施工机械的控制和管理。施工机械的控制主要是发电机、电焊机、PE管热熔及电熔焊机及其它一些大型机具。检查这些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不符和工程需要或不完好均不可以使用。

3)施工材料的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的保证不仅仅要靠施工人员,还要根据施工的材料、物质和工艺技术来作基础。材料的质量自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选用,检查进场管材、管件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有质量说明书,管材、管件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其所标注的生产标准是否和设计要求一致。对于补购的材料一定要严格检查,避免劣质材料入场,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合理使用和保管。

4)施工现场和施工图纸的熟悉。在开工前,一定要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并且熟悉施工图纸,阅读图纸的设计说明及材料表,了解工程总的概括及要求,再阅读平而图、断而图、系统图熟悉各部分的施工要求,最后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以书而形式提交给建设单位。

5)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核。主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审核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检查标准是否具有针对性;审核工程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审核对于工程中的突发事件是否有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

2.2、燃气工程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燃气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施工单位要严格把握工程质量控制点,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对于重点工序和重点部位要严格把关,选择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作业。一般来说,燃气管道工程中管沟的开挖和回填、管道的焊接和试压、钢管的防腐、通球等工艺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施工单位可以在这几个方而多加注意。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内部要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来进行对工程的重要部位的监督和检查。做到每道工序、每个焊日、每个管件的施工落实到人,形成质量跟踪检查制度。针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减少因质量返工造成的损失。

2. 3、加强施工环境的控制

由于燃气工程大多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几个月的连续施工,应加强工作环境的控制,一是焊接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必须满足焊接要求,否则不准施焊;二是对于特殊材料,尤其不锈钢坚决杜绝与碳钢材料同场地摆放、同场地施工焊接、混放在一起的现象;三是电缆头制作、防腐刷油等都必须保证在朗干燥的天气施工。

2.4、工程竣工与技术档案同步完成

燃气工程的竣工资料是煤气施工成果的最终反映,也是输配管理,安全运营,管道延伸、改造的唯一依据。因此,在施工中,工程的严格工序管理,促进了工程竣工档案的同步完成。在工程档案中有一部分是随工程进度而形成的文件。如管道防腐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管道焊缝检查记录,无损探伤记录,材料合格证、验槽、回填土记录,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记录,工序验收记录等。在工程进展中对档案资料坚持谁签字、谁负责原则,以利于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又随时督促收集工程前期的档案资料和竣工图的测绘。这样在工程验收后,竣工资料也同步完成。

2. 5、注重各部门的联合验收,严把竣工验收关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内部联合验收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人员从设计、工程、运行严把验收关。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要求施工方必须整改,之后再报复验,自到验收合格为。规范竣工资料,质量记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IS09001质量体系的要求下,“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使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和全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燃气工程是关系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燃气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保证燃气工程质量在我国现阶段燃气工程施工中,仍然有着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存在,虽然都是不好的方面,但是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最终必然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燃气工程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思想意识,加强施工工艺、技能的培养,为我国燃气工程质量的提高做出自身的贡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意义

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水利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水利建设市场上的施工单位众多,如何让自己在剧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众多水利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要想在行业市场竞争上站稳其关键在于加强施工队伍的自身建设,完善施工过程的各项施工技术管理。而各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抓好施工技术管理。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升各水利施工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从而真正保证企业自身效益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增强。

二、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权利下放未能到位,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有待完善,传统的管理体制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2.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水利工程施工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较低,过分依赖依赖于企业其它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工程成本、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才能,但却对现场施工工艺控制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与技术,或者对工程造价知识相对匮乏,不能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2.3目标管理不清晰

水利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目标管理不明确酌现状,主要表现为:成本管理较松懈、造价控制不到位;工程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乏系统管理;施工进度控制不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实施,而是遵循现场施工情况,随意性较大,缺乏严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计划,不能采取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不能够很好的履行,施工管理的目标设定缺少科学性,从而导致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导致水利施工管理不规范。

2.4现场管理不严谨

水利施工中现场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规范性管理少,普遍存在应付性现象,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水利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混乱不堪。

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举措

工程施工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五大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对五个质量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3.1人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人。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发挥“人是第一因素”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合格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时间经验和遇到突发实践的应急经验。而施工企业也要想办法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2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构成物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等,并防止因运输路途的保管不正确而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施工企业应填写好建筑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材料规格、用途以及施工承包商的试验情况。

3.3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应根据设备的施工适用性、技术先进、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已确定的机械设备形式,来选定具体的机械。

3.4 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工艺先进与否,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施工实践中,由于施工方案考虑得不周、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质量下降,增加投资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方法的控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施工方案应随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细化和深化;其次在施工方案选择时,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事先拟订几个可行的方案,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的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3.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及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因素包括施工所用的规程、规范、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签证制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这些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尤其是某些环境因素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控制,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3.6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

3.7安全管理

在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近年来,有许多工地因施工人员的一小小的烟头而引起大火,导致工程质量大受影响;因施工人员不系安全带而发生坠落事件等。加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第一头等大事。加强安全管理包括: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二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三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检查。

五、结语

由于水利项目有其特殊性,需要加强技术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需不断采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也需要加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源于技术而又高于技术;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运用技术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管理的方法,促进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雷忠贤.刍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03):25-26

[2]邹前堡,陈新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广场.2010,13(04):12-13

篇(10)

关键词;官僚体制 管理主体 新公共管理

    世纪之交,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日益高涨。在西方各国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过程中,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传统公共管理理论被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取代。故“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或“管理主义”( Managerialism)的范式就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最基本的趋向和实践模式。本文拟从公共管理模式殖变背后的哲学基础的向度进行阐释,以求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启迪。

                      (一)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就有了公共管理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阶级统治模式中,公共管理是附属于阶级统治的。近代以来,阶级统治变得越来越隐蔽,而公共管理却日益彰显,人们到处可见的是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特别是在二战以后,这种状况愈加明显。公共管理从隐到显的殖变,不仅是管理行为量的增加,也不仅仅是管理活动范围的拓展,而是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从以统治为主导的模式向以管理为主导的模式转化的过程。人类社会早期的公共管理在运用行政的和宣传教化的手段对社会实施管理时,往往诉求于强制性的措施,管理行为自身未得到充分自觉。近代社会的公共管理在许多领域中无疑也包括强制性的行为,带有传统的统治性的特征,但是在许多领域,公共管理日益趋向采用民主和参与等方式。这就使得公共管理具有了更多的公共性,淡化了服务于政治统治的终极目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管理模式就是其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政府的公共管理泛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迅速分化为许多专门领域;政府机构日益膨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总之,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是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政府管理相适应的。但是,随着西方各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这种理论及其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之需要,其基本的理论假设和原则均受到普遍的怀疑与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其一,作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基石的官僚体制已被证明是一种过时的、僵化的和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这种等级划分、权力集中、控制严密的官僚体制的组织模式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的工商管理中率先被打破,继而在70和80年代的公共部门逐步被学习型组织模式所取代。

    其二,政府部门作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已被动摇。政府通过补贴、规划与合同承包等方式间接运行,各种私人公司、独立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了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不同的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及服务而展开竞争。与此同时,私人部门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也被公共管理部门所借鉴。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三,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被人们批评为是一种不真实的假定,而且,在现实的生活中政治事务与行政事务是难以真正分开的。

    其四,公共人事管理的体制及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公务员的永业观念已被打破;业绩评估和绩效工资制成为一种主要的报酬方式;传统的片面强调对人的控制的人事管理模式正在被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取代。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由于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西方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催生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降生。

                        (二)

上一篇: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 下一篇: 农村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