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标准要求也变得日益严格,电力正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厂效率的高低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而火电厂是电厂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由于该方面研究层面的不断加深,火电厂发电机的性能也变得愈发优化,对其品质的要求标准也越发严格,先前的人工测量方法已远远不能达到电厂所规定的要求。因而现在在线化学仪表承担起该项职责,这种仪表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及时对品质进行监控,而且效率高、耗资少,但唯一不足的是其测量的准确性却是困扰电厂的一大难题。

1 在线化学仪表及其组成

在线化学仪表指的是应用在火力发电厂生产中起化学监督作用的在线工业流程式成分分析仪表。在电力行业上,为了与电测仪表和热工仪表相区分而将其称作化学分析表,也叫做在线化学仪表。在线化学监测装置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下几个:一是高温高压取样架:它的功能是一次冷却后所取的水汽样品,继而将样品送达监测取样装置中。二是手工取样盘:它的作用是与手工取样比对分析,保证在线化学仪表的准确运转。三是仪表盘:它位于在线仪表测量与分析部位。四是样水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保护系统:它的职责是二次冷却并稳定所取水样的温度与流量,确保仪表的测量条件。五是计算机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的输出以及操控监控装置。

2 在线化学仪表测量误差原文分析及其造成的影响

2.1 误差原因分析

火电厂热力设备对水汽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很多在线化学仪表的检测相接近,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在线化学仪表受到外界的一点影响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这就必然对在线化学仪表的工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检测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水汽品质,还要将测量系统自身所产生的影响、相关设备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其中,像水汽压力大小、设备管道的材质、地面、环境温度等等。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将可能出现的所有对在线化学仪表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考虑进去,经过仔细计算后方可得出结论。此外,样品选取的好坏、在线化学仪表自身性能的差异、运行环境不一致等因素也是导致误差出现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2.2 误差造成的影响

2.2.1 误差对机器的安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汽水质偏差在机器中会对许多细微之处造成影响,可能会出现水冷壁氢脆、腐蚀疲劳损坏等现象;可能会使得省煤器的局部部位被腐蚀;也可能对U形弯头、管与管的支架处造成腐蚀,更有甚者会对过热器的主要部件造成腐蚀现象。这些部位一旦出现裂缝会导致电厂出现严重的损失,腐蚀原因多半是由于水汽PH偏高引起的。

2.2.2 误差使得资源无故浪费现象严重

在线化学仪表检测水汽质量的准确性低会对化学监督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就算在线化学仪表在检测的时候结果显示正常,但是水汽系统的被腐蚀现象仍旧会很严重,问题在于在线化学仪表检测的精确性不高。这种问题就如同我们人体的慢性疾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觉没有什么异样情况发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慢性疾病很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很可怕的现象发生,在线化学仪表的误差现象比机器零件的损坏现象后果更为严重。

3 提高火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测量准确性的途径

3.1 科学选择测点位置

对于测量点的选取必须做到合理,而且必须具备代表性,水样的选择要有实时性,对于盘柜的安装位置要合理,以方便后期仪器的维护和检修。仪器的排污系统一定要保证顺畅无比,通常来说,我们是采用开口漏斗来进行排污的。仪器设备的安装接地性要符合要求,即仪表的传感器和变送器都要有正确且良好的接地性。取样系统的管路安装的严密性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而对于水样的过滤和杂污的排除都是要注意的问题,水样的流量和压力的控制必须符合制造厂商的基本要求。管路中的溢流杯和管路都要进行定期清洗。恒温装置和超温装置都要保证正常工作。通常,水温应控制在24-26度之间。

3.2 配备在线仪表校验的装置并建立相关实验室

缺少标准化的化学仪表准确度的测量是仪器校验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化学仪器中所存在的误差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消除,将电厂中水汽系统的化学指标的准确率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对于新投入生产的机组化学仪器的验收,应当进行在线合格性检验。

3.3 选用恰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及(初中升学化学考试说明),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专题复习,复习第一大模块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四大部分内容,依次为空气、金属、水与溶液、酸碱盐,其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是贯穿于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在刚刚结束中考一轮复习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许多,这时提出对身边的化学物质进行系统的复习很必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专题复习中往往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是已形成的错误的生活和学习概念,使学生不能将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正确整合,而且部分学生在做题中往往考虑不全面而导致判断错误,再加易错点知识掌握不牢,易混点分不清,导致错误率比较高,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正确引导点拨,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通过比一比、论一论,帮助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梳理归纳,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概念,建立起科学概念,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设计思想

1.以空气为线索组织教学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存在很多困惑,明确指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哪些物质,以学生熟悉的空气为切入点展开复习,改变一轮复习中孤立的复习,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2.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复习知识,在整理知识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发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将课堂转化为老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转换为传授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深刻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空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

气体和杂质

强调:各物质含量

【ppt展示】身边的化学物质

【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氮气有哪些用途?

【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气体?有什么用途

【自我归纳】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催化剂

【自我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自我归纳】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问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什么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各物质显著的特点,补充木炭、活性炭的知识点

【讨论题】物质的推断

【金属】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突出有颜色的金属,液态的金属,化学性质中突出金属铁

【小组讨论】课后练习题

【水】复习水的电解实验

知道氢气如何验纯

【溶液】介绍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状态、溶液的浓度

【结束】

聆听、整理自己所学知识

思考、归纳氮气的用途

巩固稀有气体知识点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归纳总结知识点

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性质的差异

聆听、思考有关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小组讨论,击破难点

思考,查找自己遗漏点

小组讨论回答

总结水和溶液的内容

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归纳

巩固基础知识

氮气的用途是易错点,通过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稀有气体包括哪些气体,稀有气体是混合物,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

这三种气体涉及内容较多,也是重点考查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学习物质的方法

联系已经所学的知识,会应用知识点

将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后,便于做推断题

金属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还可以,但得纠正易错点

该知识点为难点,学生不断练习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

H2O2

C

H2O

CO2

KClO3

CaCO3

H2CO3

【练习题】

1.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用MnO2、CuO和H202溶液比较MnO2、CuO的催化效果

D.用镁、锌和稀盐酸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平衡。在两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铝和镁。待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则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天平保持平衡

B.铝也有剩余

C.天平指针先偏左再平衡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再平衡

3.某化学小组向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B.滤渣中一定有Cu

C.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D.滤渣中一定有Ag

4.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用来

(4)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

5.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6.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先加入的药品名称是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4)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

(5)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篇(3)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09-01

桦甸市属于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域,具有常年降水量大以及低温寡照的气候特点[1-2]。市场销售的玉米品种超过100种,种植户很难选择种植的品种,严重限制了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为此通过10个中熟新品种的筛选试验,明确该区域种植的最佳品种,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向阳村某农户责任田,试验地土壤为冲积土。试验区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5.6 g/kg、水解氮186.62 mg/kg、速效磷63.94 mg/kg、速效钾148 mg/kg,pH值4.48。

1.2 试验材料

试验玉米品种为吉单631,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试验用肥料尿素、二铵、氯化钾,由桦甸市延庆农资有限公司提供。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200、100、100 kg/hm2,1/3氮肥、全部的磷和钾肥在起垄前一次性施入原垄沟中作底肥,2/3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3-5]。

1.3 试验设计

根据种植密度的不同,设5个处理,分别为3.0万株/hm2(A)、4.5万株/hm2(B)、6.0万株/hm2(C)、7.5万株/hm2(D)、9.0万株/hm2(E)。3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小区面积36 m2。5月28日播种,深度3.5 cm。

1.4 试验调查、测产与考种

进行出苗期、苗期早发性、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的调查。吐丝期调查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选取代表性的10穗晾晒风干。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如表1所示,各处理的出苗期、早发性、拔节期没有差异。抽雄期最早的为处理A、B,最晚的为处理D、E。吐丝期最早的为处理A,最晚的为处理D、E。成熟期最早的为处理A、B,最晚的为处理D、E。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如表1所示,各处理的植株高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处理 A、B、C、D、E。穗位由低到高依次为处理A、B、C、D、E。茎粗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B、C、D、E。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各处理收获穗数由多到少排依次位为处理E、D、C、B、A。穗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处理A、B、C、D、E。收获粒数由多到少排位为处理E、D、C、B、A。千粒重由大到小排位为处理A、B、C、D、E。产量由高到低排位为处理E、C、D、B、A。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各处理生育期可知,出苗期最早、早发性、拔节期没有差异。抽雄期最早的为处理A、B,最晚的为处理D、E。吐丝期最早的为处理A,最晚的为处理D、E。成熟期最早的为处理A、B,最晚的为处理D、E。株高由高到低分别为处理E、D、C、B、A。穗位由高到低分别为处理E、D、C、B、A。茎粗分别为处理A、B、C、D、E。从产量构成及产量可知,收获粒数由多到少排位为处理E、D、C、B、A。千粒重由大到小排位为处理A、B、C、D、E。产量由高到低排位为处理E、C、D、B、A。

通过吉单631的不同密度试验,处理C、E的产量高,分别为12 523.44、13 571.71 kg/hm2。处理C、D的产量相近,而处理D比处理C的种植密度大,其播种量大,增加播种量,同时增加播种种子的费用以及田间管理的费用。因此,吉单631种植密度选择6.0万株/hm2较为适宜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篇(4)

    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是令学生们颇为苦恼的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知识点繁多、出题角度冗杂。

    办法:同学们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解题技巧,从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点——线——面这个网络的深入理解。因为物质的变化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攻克“物质构成的奥秘”

    难题:不同于第一部分,物质构成这部分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的抽象性。由于平时所接触与学习的都是具体的物质,在接受领域里已被动地形成一个具体的思维定势。

    这部分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用更形象的方式帮助思考、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形成“深—浅—深”的接受过程,即:深入抽象的知识,简单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办法:实验不失为促进这种思维转化的好方式。

    攻克“物质的化学变化”

    难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复习的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如“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办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另外一大考点是计算题,在处理这类试题时,要遵循上面所讲的原则,按部就班进行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中的应用与这类题的思考方式、解题办法:在参透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后,再分析、解答完成这类问题。

    攻克“化学与社会发展”

    难题:2006年的高考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基本思路。而后两条与这一部分的联系十分密切。同时,这要求同学们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注意从科学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

    办法:解决这部分试题的关键在于要从生活中认识化学,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一般而言,可以从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出发。例如今年沈阳的头等大事——世园会,这里可以从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进行考查。

    但是无论出什么类型题、从哪个知识点出题,都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知识及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考查,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从生活的角度思考,这类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攻克“科学探究与实验”

篇(5)

一、做好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整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对知识内容层次这样要求,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对化学学习能力这样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内容,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能力层面来看,化学知识多而散,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快速准确地解决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必须进行知识整合。必修内容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为学习选修内容作必要的铺垫,是真正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选修是为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是必修内容的补充与拓展,为化学各个领域培养人才开设的。可以尝试将必修与选修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必修2第二章与选修4第一章可以整合到一起,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质量和能量均是守恒的,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前者可以用盖斯定律解决,后者可以运用原电池、电解池原理解决。

二、做好每一章内知识块的整合

为了减少学生复习量,提高复习效率,可以将每一章内知识点整合,如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共有三节,分别是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主题是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很清楚主题就是学生复习时要构建的小专题、小网络。简单来说,化学物质的分类旨在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给一条主线,探究总结出一种方法,即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中第3个问题中框图中的规律。更深程度上思考,重在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或不同的角度对化学物质分类结果就有不同不是绝对的,化学反应的分类也一样,没有物质的分类方法,化学反应的分类就很难。

三、做好每章之间知识点的整合

对于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方程式中的有关计算,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让学生形成思路一:要计算微观粒子数,先要计算出这种物质的量,然后搞清楚构成这种物质中粒子间的关系;进而从物质中粒子数的计算过渡到各类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中,思路二:上下单位只要相同,左右单位相同或相当,就可以大胆地去列比例关系式,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电子转移数、反应热、转化率和环境PH值等,这样不仅有助于上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梳理,而且把课本中零散难懂的计算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和总结。

四、做好学科之间的整合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发新能源,解决此问题仅凭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例如介绍电解原理,可以将化学学科中的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和物理中的电流的形成整合在一起,阴阳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的判断是基础,电流的形成(外电路通过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即电解槽中阴阳离子通过定向移动也形成电流)和方向的判断是关键。

篇(6)

二、“微观———化学方程式”教学

借助多媒体从微观层面进行化学方程式教学,呈现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让学生更深层次观察到化学物质的构成与本质,感受化学反应的神奇.例如,在可逆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flas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微观状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平衡概念.这种动态化的演示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又如,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能挖掘出化学方程式更多隐藏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知识点.

三、“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教学

所谓质量守恒,就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而且各个元素的种类以及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借助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极具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性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

四、“巩固———化学方程式”教学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有关知识后,教师还要进行一个环节的教学———巩固教学.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或是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反应原理等都能知识都应用进去,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在宏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书写某一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微观上,教师可以借助叙述问题的方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正确逻.

篇(7)

二、情景营造,实现化学复习的有效氛围

化学的复习需要有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学生需要有整块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需要构建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氛围,这就是需要情景式教学来营造.例如:在苏科版初中化学的教材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有着自己的不同颜色.教师可以将整个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化学物质颜色的内容都梳理出来,这种系统化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构建学生对化学物质颜色的有效记忆,达到最终的认识结构构建的目的.然而这一部分的复习需要情景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在进行化学物质颜色的梳理和总结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红色、绿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方框,当提出一个化学物质之后,让学生说出其颜色属性,然后将其投入相同颜色的方框里,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形象、具体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对初中化学物质颜色认知结构的构建.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的,就将它们放置在红色的方框之中.这种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学生心理上更加接受这一部分认知结构构建,达到最终的化学复习目的.

三、构建概念图,梳理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概念图,就是将一系统相互关联的化学知识点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厘清初中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是我们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对化学知识点认识结构的构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复习之中.例如,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这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如,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气体收集的方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肥料有哪些,可燃气体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初中化学复习的时候认真梳理,学生需要仔细掌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比较细、比较杂,教师需要进一步构建这些知识之间的概念图,不断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这些知识点都与“三”有关.初中阶段化学方式收集气体的方式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氮、磷、钾,也是三种,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可燃气体还是三种,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另外还有很多初中知识点与“三”有着联系,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概念网络图,实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构建出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复习掌握相关的初中化学常识.

四、引导学生思考,延伸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之中,对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也是同理,需要进一步引入学生对化学复习过程的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达到复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复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使用探究性的复习方式,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经过积极地思考,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认识才能实现更好的延伸.比如,有这么一题: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 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 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1)催化作用;0.96.

(2)设该双氧水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96 g

68x=320.96 g,x=2.04 g.

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4 g68 g×100%=3%.

篇(8)

一、从高考命题角度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当中,作为选修部分,通常只会出现一道有机化学推断题,且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固定,包括以下几点:①有机反应类型的名称;②有机物结构当中的官能团及官能团名称;③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定或者对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进行书写;④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述知识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因此,要正确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羟基、醛基和羧基等重点的官能团入手,掌握基本结构和性质关系,并从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质引申出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从性质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团的引入、保护和移除,以及碳链增减知识,等等,从而利用这些综合知识对有机合成进行合理分析和正确认识,达到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二、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一)推断题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的各类烃,以及各类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地结合类似原理对上述知识进行应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团的运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和属性。再次通过以上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最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合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区分、鉴别、提炼和推理未知化学物质的结构,综合各种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相应化学结构简式的生成物。

(二)推断题考点透视

有机框图题是高考的常考题目,一般情况下占理科综合试卷的14-15分,判断反应类型的试题占3分;写出指定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名称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学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答出起始反应化学物的分子或者结构简式占3分;答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占3-4分。有机化学物质的推断题通常有下面几种类型:①由分子结构推断化学有机物;②由化学性质推断化学有机物;③由化学实验推断化学有机物;④运用计算推断化学有机物。

(三)推断题解题策略分析

化学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思路分为顺延推导法、逆向递推和论证猜测法。顺延推导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顺序或层次为解题突破口,运用正向思维层层递进式分析推导,逐步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将最后的化学物质作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导,最后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是化学有机合成推断题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论证猜测法是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大胆做出假设,然后运用归纳、猜测、选择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假设区间,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得分,有必要将化学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和难点类型归纳总结出来。

以醇为例,类型一通常为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这一类型的辨析过程中应注意如果B仍然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试剂反应,则说明B一定是醛,而A则为伯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为仲醇。类型二是消去反应,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饱和碳碳双键或者三键,消去一个羟基可以引入一个不饱和碳碳双键,消去两个羟基可以引入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引入一个碳碳三键。类型三是酯化反应,生成物常见为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这种类型中应当注意α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三、推断题中常见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机推断题时,需准确把握解题着眼点,根据有机物性质对官能团进行推断,由于有机物的官能团通常具备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因此这些信息均能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发生银镜反应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则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就一定是卤代烃或者醇。在解题过程中,反应条件也常作为解题突破口,如“光照”则发生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则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可以是物质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是醇发生消去反应。还可根据相关数据对官能团的数量进行推断,例如:每1mol氢气的产生即对应2mol羟基,每2mol银的生成则对应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学产物对官能团的位置进行推断,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为羧酸或者醛的羟基一定处于链端,而能被氧化为酮的羟基则一定处于碳链中间,无法被氧化的羟基碳上一定没有氢原子存在,这些知识均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对理清解题思路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正确解有机推断题。

综上所述,在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过程当中,需重视审题环节和分析题意环节,以反应物定量变化、官能团变化结合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题眼”作为突破口,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信息,理清解题思路,通过合理的推理演算实现解题突破。

参考文献:

篇(9)

《体液调节》这一节课,首先在引言中,讲述了体液调节的概念,并且指出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然后讲述了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这四部分的内容。

《体液调节》一节中动物激素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第三章讲述的“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五章讲述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有关。“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这一部分内容,与第三章讲述的“细胞呼吸”等内容有关。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动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

(2)情感目标。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树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树立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事科学探索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教学难点。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以一个人在寒冷环境中打哆嗦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在寒冷环境中起鸡皮疙瘩或“打抖”的经历。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果,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讨论什么是体液调节,在讨论中形成体液调节的概念。

六、相近内容,对比阅读

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熟悉得到深化的,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多对易混知识进行对比,以利于把握和记忆。例如,在《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中,注重DNA与RNA、核酸和核苷酸、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糖等的比较;在《细胞工程》的学习中,注重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笔者还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画概念图等,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图文转换、知识迁移等。

七、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简化记忆

篇(10)

1.切实搞好“抓双基、抓落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教学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如何落实教学常规中的分层教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复习中不搞好分层教学,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分层教学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在平时化学教学别注意对他们的规范化要求、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易错的仪器名称等。对能力较高的学生比较注重综合实验和综合计算能力的提升,在复习过程中收到显著的效果。一轮复习一般按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梳理,而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约占60%以上,所以必须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课堂上复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知识网络,但大多数学生对知识还处在半理解状态,容易遗忘,因此自己必须再加以巩固;同时要整理出第一轮复习时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如审题不严谨、答题不规范、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在后阶段复习时要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时首先寻找出一轮复习中的薄弱之处,其主要方式是把第一轮复习中做过的试题拿出来,对那些做错或不清楚的题目重新梳理,尽量题题清;然后对所有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并通过全真模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寻找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采用纵向联系与横向对比相结合,提高记忆效率,以点带面减少遗忘。纵向联系就是以某物质(如O2或Fe,CO2)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到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识链;横向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以优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还要重视物质的简单分类,通过具体物质(如铁、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以点带面归纳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五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到除杂、鉴别、推断和转化等方面,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注重物质的推断、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择和连接等问题的考查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屡见不鲜,平时要注意总结典型装置(多功能装置)的多种用途。科学探究的原理是要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特殊现象(现象与反应方程式对应记忆),力求抓住现象去揭示一些规律,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形成“知识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一般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通过研究近3年来的中考试卷,整理归纳出如常见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金属性质和锈蚀的探究,催化剂的探究,混合物成分的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探究等知识点,是实验探究题型中经常出现的,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试题的练习。

4.关注与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另外还应留意近期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的相关事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在复习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发展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5.回归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临考前一定要注意回归教材,检查有无知识遗漏,并及时加以弥补,而不应该花大量时间应付各种辅导资料。中考题中相当部分试题是依据教材内容编制而成的,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拓展视野、家庭小实验等常用作试题的材料。学生在通读教材时,应结合教师的指导,将基本概念、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及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让所学知识“活”起来。

6.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信息能力及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阅读量普遍增大。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阅读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重点来抓。

上一篇: 养老院经营管理 下一篇: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