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19: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 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 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 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 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 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24-01
作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在新课改中遇到了颇为尴尬的种种困境。一直以来,地理在中学课程里就是扮演一个饱受轻视的角色:学校不重视,算超课时津贴,地理是“三等公民”。学生不重视,在他们的心中,地理无非是将小学常识中的知识讲得更详细些,小学常识可考可不考,要考也是开卷考,因此地理也不需要怎样学习。况且它既抽象,又枯燥,更主要的是对升学并无多大作用,这种急功近利之心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名副其实的“副科”。当然,每个教师从教的过程,都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种种难题与困惑,这种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过程正是教育本身要必经的路程。在此,笔者以自身多年的从教经历为蓝本,浅淡一下农村地理教师遇到的困惑。
1 教材多次改版所带来的不适
从以前的黑白配图到新课改实施后的彩色图片,应该说教材的印刷质量的确得到了提升,这对地理教学是很有裨益的,通过丰富的颜色加强了层次感,使学生阅读配图时更加直观明了,鲜明生动。但版本的改动,却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现在使用的教材,正文并不多,很多知识点分散在活动习题中,如果采取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或是辩论抢答等方式,确能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往往又出现一节课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状况。面对紧巴巴的课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开展活动的机会。教材内容的每一次增删,改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像时区的知识,几经删补,还是放入了教材中。作为一名经验并不丰富的老师,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拿捏好教学内容讲授的尺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学校购买的教学用书、教案种类并不齐全,学生大部分又是农民子女或是打工子弟,不愿意购买相应的配套试题,练习甚少,没有巩固,亦成绩差强人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时有抓耳挠腮的无助感。因为专业知识的贫乏,一直很心虚,虽然从教几年所教的毕业班成绩在农村中学中的排名一直靠前,但一些知识点是否有误,一些活动习题如何解答才最趋准确,也常常是“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2 教学设施的落后
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有直观的图片或模型,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有益处的,可实际情况是农村地理教学设施远远跟不上教学需求。如我校除了有一点挂图外,别无其它。学校所处位置为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条件上面临众多困难,其余一些散布在更为边远山区的学校,其教学设施的落后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普遍存在的困难,正是影响农村地理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不容忽视。
3 存在诸多教学难以攻破的“高地”
如今所在地区的地理中考命题越来越趋向综合性、灵活性,紧密联系实际,而学生连最基础的地理常识,最基本的地图都掌握不大好,何来的能力解决难度大的综合题。因为学校只有一名地理老师,集体备课是一句空话,学习请教也无人可鉴。至于课题研究、教研教改更是遥遥难及。一些公认的教学难点,诸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时区的计算、四季的形成、世界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制基本图形的能力等知识点就如同难以攻破的“高地”,令人焦虑。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4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亟待研究探索
引言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新课改又倡导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对其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式学习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目前,地理教师整体情况距探究式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更好的推进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以培训方式增强地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教师是影响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增进地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增加探究式学习的培训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所在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均应为其创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在组织培训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以城区为单位对地理教师进行分批培训
为使更多的地理教师得到培训,应以城区为单位,分批进行。培训应请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或有经验的地理教师作为授课教师,指导受训地理教师对本学期要上的课程作全面评述,有计划地要求受训地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选一堂运用探究式学习的部分录像或录音作为交流素材,分批次培训。
(2)采用灵活、开放、多样的培训形式
培训应结合地理新课改后的热点问题,灵活采用专家讲座、专题研究、合作互动等开放、多样的培训形式,对探究式学习操作的重难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过于强调知识原理和灌输观念类的培训内容,营造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地理教师也应抓住机会,交流分享经验,实践反思。
(3)建立规范科学、有很强操作性的反馈机制
探究式学习在我国起步时间尚早,地理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惑,这些问题或困惑正是推动探究式学习进一步发展的宝贵经验。培训后建立规范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地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2、多学科知识的补充
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是地理教师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时所缺乏的,有必要应引导地理教师超越以往的思维习惯和专业知识界限的束缚,扩大知识领域,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更宽。从多种视角理解科自然、人文、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综合严谨的知识体系结构。此外,考虑到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顺序和衔接问题,应为地理教师搭建一个宽广的教学平台,以期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奠定深厚的理论知识。
3、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就地理学科来说,教学内容具有探究的适宜性,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可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克服现实教学条件中的种种制约、困难,增加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同时,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及生活性,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地理事物,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技能及课堂驾驭技能
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为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活用教材,尽可能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机会,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转化为探究问题,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和他们的经历,为个人活动、组内讨论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过程,拓宽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地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入理解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掌握一些采用探究式学习时所需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不断增强自身对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技能及课堂驾驭技能的信心。
5、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学习是以准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地理教育的发展,探究式学习的广泛应用,恰为地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应用性强,联系生活紧密的特点。新版地理教材中也为地理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学探究的素材,这就要求每位地理教师自觉地对其教学行为反思、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有科研意识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自觉主动地在地理教学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既要研究,就要懂得课题研究的程序,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如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题等,知道各项工作如何完成;既要研究,就要讲科学态度和道德,研究要严谨、求实、认真、踏实,实事求是,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同时,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克服自身不良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基本科研能力,采用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才能得心应手,真正对学生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但地理教师进行的科研活动不能只满足于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经验只是个体行为,其可靠性和价值都有待商榷,可行的办法是与研究地理教学的专家或其他兄弟院校的地理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研究。同时,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应为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
结语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系统,它根植于课堂,得益于地理教师的精心培育,成熟于学生的不断实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地理学科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的探究式学习,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的地理课形同虚设,甚至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因为不涉及到考试,因此连最基础性的知识点有的学生也掌握的不完全。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骤然上升,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和认识当中的地理课堂不搭边,同时也相应地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由于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以本学校高一年级的地理课堂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为例,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更何谈有兴趣。如何更好地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不仅困惑着学生自己也困惑着许多教师。
2.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3.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中,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和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而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学生无法在头脑中构建的一个立体的地理思维,所以一旦碰到极地俯视、A地在B地的方向、区域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时无法解答,即理论大于动手实际。
二、教学过程中的启发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地落实新教育实验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等,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有想法想要学习地理的同时,要在学生中构建一种理念,即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需要的。想要把地理当成一种兴趣,需要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理论学习必不可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展开对教材的学习和研读,把握高考的脉搏动向。加强信息收集,校际之间加强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多开展听课、评课、校际交往活动,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要相应地渗透环保与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抽象与形象、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以及新知与旧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学习。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就毫无意义甚至是适得其反了。那么,在当今的新课改理念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巧设情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情境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
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具有本质上的关联性。可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某种教学情境中展开的,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初中生的思维日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然而,受制于社会上的浮躁气氛和应试教育思想,初中地理教育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难以尽如人意。情境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蔚然成风,同以下情况紧密相连: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把握中存在问题,重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突出课本、地理思维和事实、记忆,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地理情趣;教师和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传统的教学模式阻滞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动力的增强,等等。因此,情境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改变地理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的选择。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为学生学习营造各种问题、探究以及活动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契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其特性在于具体的可感性,对于人有着十分显著的刺激作用。譬如说,在书本上看到的某些东西同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触,在感受力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三、巧用实验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初中地理是与生活相关的,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联系的,如果我们将生活常识迁移到教学中,设计成简单的地理实验,那么就能出其不意,激发学生想象,并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季风气候显著”中的“锋面雨”时,以往只是就“阅读材料”读一读、讲一讲,结果学生一片茫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到了模拟实验。实验前,我故作神秘,对学生说:“现在,我要学龙王造云下雨。”学生瞪大眼睛,半信半疑。我先在半大杯开水上盖一铁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没有云更没有雨,然后拿出藏着的冰棒放在上面,一会儿就见云成雨落。学生哗然,我趁机提出问题:“降雨起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我国的夏季风带来锋面雨,带来丰富的降水就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漫画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漫画来源于生活,其形式诙谐幽默、寓意深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精选和巧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漫画,能大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水资源受污染时,可巧用课本漫画“就地取‘材’”,可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3)关于水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农田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问以后的生产、生活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漫画还有很多,如“钓鱼者的新招”、“钓鱼者的困惑”、“烟囱里的世界”等。实践证明,巧用漫画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
五、创设生活情境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人教育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遗忘了。”新课程也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那么怎样的地理教学才能尽量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人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
总之,情境教学模式虽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该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并不充分,在实际推行中问题依然不少。只有紧紧抓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框架一脉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前,可以先带领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学生接触和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校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首先,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增强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对有关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探讨。然后,还要强化对高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训练,摆脱初中阶段养成的依赖形象思维与机械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理解型记忆和应用。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其减少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漫画是一种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手法,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漫画,它们形象地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把这些漫画引入到地理教学中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我就漫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谈几点看法。
一、借助漫画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课堂导入的优劣是非常有关的。以漫画导入新课,新颖别致,效果显著,例如“森林资源”一节,我先引导学生观看漫画“小鸟的悲哀”,后让学生分析得出漫画的含义:人类滥砍滥划森林,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森林。小鸟失去了森林会怎么办?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漫画的艺术美,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
二、借助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时,上课开始,我将“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同学们,为什么叫苦难的母亲呢?地球母亲有哪些苦难?”学生踊跃发言。然后我提问:“进一步去观察这一幅漫画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除不堪负重的母亲和许多饥饿的孩子外,还有什么?”学生经过点拨后,自然明白这幅漫画真正的含义在于揭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超过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漫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借助漫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借助漫画进行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授初中第三册“气候的特征”时,我将“秦岭―南北”的漫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漫画,马上说出:“南方热,北方冷。”然后我提问:“秦岭南北为什么气候相差悬殊?”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由于地形的影响,使秦岭南北的气候差异显著。”再进一步提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它们生长的植被是否相同?”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出:“不同的温度适合生长不同植物,小麦宜长在北方,水稻宜生长在南方,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结果,植物的栽培必须因地制宜。所以,借助漫画进行地理教学,有助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四、借助漫画巧设问题,加强情感教育
我在讲到漫画“小鸟的悲哀”后声情并茂地讲述:“小鸟失去了家是多么可怜啊,简直是一种悲哀,地球是我们的家,假如人们滥砍森林,人类最终有一天也会尝到失去家园的悲哀,因为森林是我们的宝贵资源。你知道森林有哪些作用吗?如果地球没了森林会怎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商,对学生加强了情感教育。
五、借助漫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大任务。漫画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学习“水资源”时,我将漫画“钓鱼者的困惑”用投影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想到,由于人为水污染问题严重,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同时想到人吃了受污染的鱼会怎样,这样的水人喝了又怎样。这样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所以,漫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借助漫画巧编小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漫画与小品一样,都是以夸张的手段,幽默诙谐地反映生活,寓含很深的道理。因此,教师可适应初一学生想象力丰富、参与意识强的特点,鼓励、指导学生创造合理的情节,把漫画改编成地理小品剧本,并且分成不同的角色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再次受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教育。例如小品“钓鱼者的困惑”,角色为钓鱼老翁、厂长经理、可怜的小鱼,把画上受到污染的小河与排出滚滚浓烟的工厂作为背景,表演者神情并茂,通过语言动作反映出了钓鱼者的困惑、小鱼的悲伤、厂长对保护水资源的无知和愚笨。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室里时常响起阵阵的笑声,学生在笑声中受到了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七、借助自绘漫画强化课堂讲授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要感兴趣,弄明白是很难的事,传统的授课讲解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难以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而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巧用漫画,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地理课上自绘漫画结合知识讲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人类与环境”的内容时,我自绘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以地球为支点的跷跷板上,一端是只东北虎,另一端是个猎人。东北虎惊惶失措,浑身发抖,两眼呆呆地注视着猎手,眼里闪动着泪光,跷跷板的下面是万丈深渊,而另一端的猎手正举枪对准这只可怜的东北虎。漫画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开始讨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漫画中东北虎会有怎样的遭遇”,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随着一声枪响,东北虎倒下了,而猎人也因失去平衡掉入万丈深渊。漫画说明极其巧妙地揭示出如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将无情地报复人类。这一漫画给学生敲响了警钟:地球需要我们的保护,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再如,在讲“城市”一章时,我运用漫画展示有关问题。这幅漫画题为“救救我”:一个人被四周急剧增高的房子所包围,如陷入井底,那些高楼上分别标有“污染”、“噪音”、“住房拥挤”、“交通拥挤”等字样。学生看完漫画后,联系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下列问题:漫画中环境问题有哪些?这样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深入、形象地理解了所学习的知识。巧借漫画替代枯燥的讲授,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3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关注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贯穿初、高中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所以,学生经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基本上能够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教师感觉学生难教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的关键,将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自己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重建学习兴趣,纠正学习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和发明。”众所周知,“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是因为从小对科学感兴趣,所以长大后都成了科学家。可见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兴趣的形成往往受学习目的和动机的牵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篇内容设置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在以中考为学习目的的初中教学中,由于地理不属于中考科目,所以许多学生还有学校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初一的学生更是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从而老师虽然很努力,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最终导致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基本地理能力欠缺,甚至有些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厌学,弃学的不良情绪。这不仅没有为高中地理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成为高中地理教学顺利完成的屏障。为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就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避免为了应付高考而出现“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做到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表现为:生动、幽默的语言,如用俗语设疑,用谐音点出要点,编故事助记忆。同时,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精选视频能有效的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组织辩论来激发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极思考。从而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在地理学习态度过程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其次,努力做到精选教学案例,特别注重把学生身边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如海啸、地震、气候变化、低碳生活、农民工问题、城市交通BRT建设、国家限房令等。来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对这些教学案例所反映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搭建自主灵活的课堂学习平台。最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认识到通过地理学习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明确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同时帮助我们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开阔胸怀,对提高公民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和目的,帮助学生转化升华地理学习兴趣,建立端正的地理学习态度。形成学生愿学,爱学的新局面。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初中的教材编写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主要研究地理表象,重点掌握区域知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调“有什么”,注重感性认识的记忆能力培养。这使得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喜欢死记硬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处在较低的阶段。导致许多学生在头脑中对地理认识很模糊,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主要研究地理问题的本质,侧重于理性分析。所以,在问题设计和知识传授上与初中有很大区别。教学过程中强调“为什么”,注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再认识能力培养,从而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是理解。然而,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长期养成的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就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养成课前预习、强化课堂意识
课前预习是学生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高中地理课堂知识容量明显比初中大,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使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提纲,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预读并初步思考归纳。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有初步认识,并发现自身理解能力的不足,提出问题。这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和运用,最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对地球自转公转的预习,因为学生初中对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意义有初步认识,所以预习过程中会有亲切感,同时,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初中时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一天),而高中教材中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一个恒星日),从而会发问“什么是一个恒星日?”“24小时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为有效强化课堂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保障课前预习工作的实效性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听讲是学生的头等知识来源,轻视课堂听讲,是最大的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精设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和听课效果,从而谨防学生上课走神,并帮助学生纠正预习过程中的错误理解,解答困惑。同时,采用不定期的检查笔记,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依据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听课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勤记笔记的好习惯。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注重开拓思路、突破思维定势
由于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基础较差,所以针对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定量讨论多,抽象问题突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图导学,把难化易。通过绘图、析图帮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空间概念,从而弄清抽象思维概念的实质,让学生消除思维障碍。最终改变学生原有的定式思维,扩宽思路引发思维的质变。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顺利的完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而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进一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使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关于问题意识它在初中的地理学上主要是指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够在自我思考的意识当中自发的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深入的去思考学习问题。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很可能会有焦虑、质疑、困惑等一系列心理特征,从好的方面来讲,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并且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吸取经验,更好的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空间,以及思维模式。不过在现在的教学期间,学历越是高一点的学生就越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意识。所以广大的教师群体就要重视起这一点,然后利用各种办法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其实“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善于发现一些疑难问题,并且随之出现一种焦虑、困惑、探究以及怀疑的心理特点,这种心态带领着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意识就是我们大脑的思维创新过程,他展现的不只是一个人品质的以及思维的活跃性,更加的折射了思维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性。
二、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就是学生内心自发的一种心理想法,比如说发现问题、自主讨论、阐述问题、提出问题等;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用自己的办法让同学们感知到地理问题,然后让学们在已知的条件下出现矛盾、疑惑、焦虑、怀疑等心理特征,然后这种心态在驱使他们快速的活跃思维,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独特见解。思维的起点就是问题,所有的思维过程都是冲着某一个问题而来的,问题又潜伏在创造的前提下,因为一切的发明和创造都是由问题得来的,所以说,必须要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然后在他们有了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要想创造更多的人才,就必须要提高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说到,地理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地理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我们学习地理这门学科主要就是为了从这门比较复杂的学科里面得到很多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然后在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情感,端正自己的价值方向。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席那应该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三、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信息
教师们还要勇于创造问题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们在自然的情境下进入状态。教师对于情境的创造要有很多的花样,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或者是利用生动的语言等等,一节好的课程,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地理这门学科,更是需要教师们有足够高的艺术水准还有学科素养,因为只有足够的水准才能够给学生们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情境。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学校对于地理教学都看的尤为重要,他们把好的情境环节看成是整节课的关键,他就是整堂课程内容的一个学习还有研究的基本。首先,新旧知识的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思想冲突,教师们就要好好的抓住这一点吸引他们对矛盾进行思考,然后再得出结论的时候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在讲授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就要敢于提出一些比较新颖、有意思、能够吸引学生们兴趣的问题,然后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兴趣去学习。其次是提问一些虚拟性的问题,让学们产生遐想。虚拟性的问题其实就是扩展问题,与学习内容相关但是又在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们更深一步的探索以及思考。
2.从激发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的地理课程在很多学生认为都是枯燥的、乏味的,没有趣味性,根本就吸引不到他们,所以在这个方面老师们就要多多的下功夫,利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方法,重新激起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3.加强地理思维训练,促进问题意识
直觉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猜想心理状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可以多做假设,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感知到,直觉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他还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的重要思想就是发散思维,学生们想的东西越复杂,他们就越能够看到自己不懂的新事物,所以,要引导学生们对于新事物多加观察和思考,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地理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特点,这也就更加能够证明学生们的个人能力高低,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勇于从课本上去找答案,不能只听从别人的只言片语,利用自己的头脑,做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学生之所以缺少问题意识是因为他们对于知识的积累太少,对于这一点,在平常的学习当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夺取接触一些新事物,多去看一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书籍,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
创新精神的基础就是问题意识,他是开发人才的思维手段和动力,他在整个思维过程还有创造活动当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锻炼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就是一句学生自主学习为起点开展的,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然后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点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行为就是把传统的理念转变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亟待改革,不但要解决师资问题,引入专业的地理教师,或者让现有的地理任课老师多接受培训,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解决教学上的方向问题,改变地理教学中太强的功利性目的,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功利性目的 学以致用
我本不是地理专业的老师,只因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我曾经教过一学年的八年级地理,所以,我一来到这所地处乡村的中学,就担任九年级的地理教师。九年级本来没有地理课程,只是中考科目的综合科包含有30%的地理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我县才特意开设了一周一节的地理课。
在这一节的地理课堂上,主要是复习七八年级的地理内容。七年级是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大洲地理,八年级主要是中国地理。这个似乎不会成为什么难事。但上了几节课下来,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实在是少之又少,就连基本的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如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很多学生还不会看经纬网,还会混淆经度、纬度等知识点。他们是记得“横纬竖经”的规律,但就是不能把它应用到地图上,就是不会看图、读图。这不是个别现象,有几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也有同样的困惑。那天,还有一个成绩排在全级前三的学生问我这样一题目:从清远运1000只清远鸡去广州,应该选哪种运输方式?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么了?难道学生们已经把七八年级的地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还是这些现象里隐藏着一些问题?我决心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读初中时,地理是不用纳入中考范围的,后来初中升学考试改革,把地理也列入到考试范围,并把历史、地理、生物合为综合科。同时,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地理科目一般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课。看看我所教过的两所乡镇中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专业的地理教师。他们要不找几个不够课时的老师,一人教一个班;要不找几个行政领导把整个级的地理课“瓜分”了;要不就找个别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把整个级的地理课“吞”了。之前的那所中学,更是找了两个代课老师,分别负责七、八年级的共14个班别的课程。现在的大部分乡村中学,也是找了其他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窃以为,这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了——师资不足。
虽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上地理课,但不一定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了。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我校的地理成绩,也不赖呀。每次期末考试,地理成绩都在县的中等稍上的水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所乡镇中学,还是可以的。这个成绩,有赖于老师们的勤快,他们经常印一些试卷、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把题目做熟、记熟。特别是个别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更是让学生把单元测试卷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因为根据这几年的期末考试出题规律,地理期末考试的内容就是从单测卷上抽取下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成绩自然就上去了。不过,学生们的成绩鲜有满分的,因为他们只是靠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稍微把题目变一变型,需要转转弯的题目,学生就不会了。更有甚者,我们的上级领导也在开学大会上强调“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用教了,以免浪费时间。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更是让地理老师的课堂围绕单测卷来转了。老师教学的方向,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是软性问题,那么地理教具问题就是硬性问题了。在我们学校,地理教具也很缺乏,连基本的地理教学挂图也不配备,不用说地理教学演示道具了,更不用说在校园内建一个“地理园”了。同时,学生们的《地理填图册》也不能一人一本了,只是三个学生配一本了,以致有些学生想做做读图、填图练习也不能了。或许,三人配一本《地理填图册》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商有量,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但是,现在农村的地理教学,很少取用这种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