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新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护理新技术

篇(1)

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将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对手术会产生强烈心理反应,如得不到有效的护理,会妨碍手术和患者身体的康复,甚至造成身心并发症及后遗症。我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8.46%。随着人类进入老年期,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下降,身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能力丧失。现今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物质生活基本能得以保障,医疗水平和医保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1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78例,其中60~69岁47例,70~79岁23例,80岁以上8例。

1.1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1.1.1 焦虑抑郁老年患者对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怕手术后影响日后的生活、担心医疗费用及对子女家庭的影响、顾虑手术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险而心情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接近手术日期焦虑越严重。而本组高达94%的患者术前有焦虑感,这种负性情绪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疾病转归都是不利的。

1.1.2陌生距离感患者初入院对医院环境陌生,对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工作有距离感

1.1.3多疑及过分敏感如病情的严重性,医疗水平以及治疗效果。患者对多数事物持怀疑态度,希望受到关心重视.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本组39例(50%)老年患者因对年轻的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长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关注主刀医生的职称、年龄、手术水平等。对在年轻医生、护士的治疗和照顾下,很不甘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1.1.4自怨自艾,角色依赖进入角色后一部分老年人情绪低落,想到自己有可能将是一个废人,是别人的负担,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表现为极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语,情绪极度消沉,依赖性增强,一切事情假手于他

人。

2护理

2.1术前常规护理术前检查、药敏实验、饮食护理、皮肤准备、肠道准备及术前用药

2.2心理护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介绍病情和手术方案,把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后向患者说明,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和顾虑。针对老年人的不稳定情绪、听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反应也较为迟缓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素质,耐心听取叙述,并适当提问,并以热情礼貌的言语,态度和蔼地进行解释,耐心细致的疏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3术后常规护理

2.3.1休息和运动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鼓励患者适当早活动,有利于切口和身体恢复,但禁止剧烈活动,避免大出血。

2.3.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查看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大小便情况、各引流管是否通畅、伤口是否疼痛等。

2.3.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应避免进食三高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应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4并发症护理

2.4.1心脑血管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循环系统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再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更易导致并发症产生,因此要多观察神志意识的变化。

2.4.2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当合并有老慢支、肺源性心脏病史等,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鼓励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

2.4.3预防褥疮护理术后患者身体虚弱,需要卧床休息,因为疼痛或带有导管而不敢轻易翻身,加之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患者骶尾、后枕、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易发生褥疮。在护理上要加强巡视,多查看重点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2.5安全护理减少患者床边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指导患者缓慢起卧,上下床,协助变换,加强生活护理。

2.6家庭社会的支持老年人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常常伴有多器官慢性疾病。其恢复期也相对较长,需要长时间被人照顾。以此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亲朋好友的真情关怀,可以大大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快达到生活自理。

2.7出院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病种和文化层次,耐心细致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交代具体复查时间、咨询电话,打消患者出院后的顾虑。

3小结

根据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针对所患病症的顾虑及需求,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手术会影响哪些功能,能否预防及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及要点;术后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释,并且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增加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骨科创伤病人日渐增多。老年人易骨折,这是由于老年人特定的生理阶段性所决定的,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进入老年后,对外界的反应性降低、迟钝、视力减弱、肌肉骨骼退化,使老年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大打折扣,心血管系统的退化使老年人自我保护性差,易受外伤,导致骨折。对此,探讨骨科老年病人生理心理变化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特征、生理生活特殊需求,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1.1.1 忧虑恐惧心理老年人对摔伤后造成的痛苦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出现担忧不安的情绪,食欲减退、缺乏自信心,怕骨折后不愈合,遗留后遗症,甚至不能入睡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不配合治疗。

1.1.2 孤独且求治心情迫切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因为离开工作岗位就减少了社会交往,特别是部分老年人因丧偶或子女不在身边,便感到孤独无助,但又由于平常身体健康,对突发骨折卧床。几乎阻断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求治心情迫切。

1.1.3 悲观绝望心理有的老年人原本身体就不好,经济条件有限,突发骨折后,即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担心卧床后给家里人带很大麻烦,劳民伤财,因此对治疗不抱希望,也不配合。

1.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2.1 组织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退化在60岁以后更明显。随着老年化现象的加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脑细胞老化常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达不准确;运动系统衰老则表现为关节僵硬、肌力下降、动作缓慢、活动不协调、不便利等。

1.2.2 由于老年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因此骨骼伤恢复更为缓慢。

1.2.3 老年人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病变,如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 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老人孤独与寂寞感。护理时要切忌粗暴,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多和老人交谈,并通过护士的言谈举止,各项操作处置准确,熟练轻柔,取得病人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人感到自己受重视和尊重,增加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消除寂寞与孤独。并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亲人的陪伴与支持对老年人非常重要,首先向家属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经验,使其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事实上良好的医患关系及亲友的密切交往本身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

2.2 情志护理

患者受伤后因生活不能自理,且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产生沮丧、情绪低落等现象。中医学认为七情变化太过、精神刺激过强容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容易诱发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根据中医“郁而达之”的原则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教中医养生理论,解释焦躁、忧虑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鼓励其家属多探望、陪伴、照顾,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患者精神安定,-情志舒畅。

2.3 疼痛的护理

中医认为疼痛乃多种因素而致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可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影响水谷精华的吸收和运化。对此可宣教疼痛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疑虑,减轻心理负担,情绪稳定、气机调畅可提高痛阈;对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操作告知患者。使其有思想准备;指导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拉切口引起疼痛;对于原因明确的剧痛者采用针刺止痛,针刺前向其讲明针刺止痛无不良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效果欠佳者可根据医嘱应用小剂量止痛药。

2.4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营养护理,安排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饭菜可口,以保证患者必须的营养摄入。

2.5 正确帮助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对老年患者更应鼓励其早期活动。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能减轻肢体远端肿胀、关节僵硬,而且能促进局部的血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增强。

2.5.1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主要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桡骨远端骨折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颈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5.2 骨折中期两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痂逐渐形成,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原则。

2.5.3 骨折后期骨折临近愈合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和肢体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功能锻炼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股骨颈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帮助老人做床上活动,要有耐心,适可而止。

3 老年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血液循环差、皮肤薄而干燥。缺乏弹性,加上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难以愈合。患者入院后,对全身情况作认真评估,如精神状态、病情、皮肤情况、局部受压的情况等。建立翻身卡。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情允许翻身的可定时督促,协助翻身,及时评价翻身的效果;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气圈等。年龄较大、精神较差者护理人员定时为其抬高臀部并按摩受压处。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防止潮湿,便后及时清

洗并扑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

3.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患者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患者,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3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所致,严重者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积极预防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小腿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术后患者血液如呈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索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预防。劝告患者禁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同时避免在患肢输液。

3.4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护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47;R749.0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8-0077-01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对个体来说,也是较强的应激源1,它可导致个体生理及心理产生应激反应,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特别是会影响术后康复2。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不良心理及生理反应可增加手术风险,甚至导致其并发症而停手术,通过对197例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前心理疏导,解除和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使手术能顺利完成,现将实施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4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97例,其中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男性118例,女性79例。全麻52例,硬膜外118例,其他麻醉27例。

2 实施方法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首位 手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病人,用尊敬的态度主动介绍自己,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告诉患者自己是手术参与者,手术中我们将就在他们身边,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服务。

2.2 根据患者对手术恐惧心理做好解释工作首先让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让他们了解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解除其疾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有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护理人员共同为他服务,手术室内各种设备都很完善,他们不用担心。

2.3 让患者了解麻醉及手术过程 并交代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使他在思想上有充分思想准备。如全麻插管患者拔管要他们做摇头,睁眼等动作以判断其清醒程度,拔管后咽喉部有不适感,不必害怕。

2.4 根据老年人突出要求被重视的特点 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应认真倾听并耐心解释,让他们感到得到尊重,从而降低失落感。

2.5 做好家属工作,确保术者心情愉快 老年人除担心无法承受手术外,还担心子女嫌弃,怕孤独。因此要做好家属子女工作,要他们多陪伴老人,关心老人,让他们感到温暖。

3 讨论

通过对197例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不仅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而且沟通了护患关系,消除陌生感,使患者进入手术室,便有了亲切感和安全感,稳定了情绪,降低了手术中因不良刺激而引起的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及术后愈合不良的机率。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做到尊重,关心,爱护老年人,使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信任,在手术中给予积极配合,从而使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昌明.医学心理学M.四川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9-01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老年手术患者95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91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天数有5至29天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1天。95例老年手术患者中,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有37例,膀胱肿瘤电灼术的有2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有32例。自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时期的围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恐惧紧张

当老年患者住院后,一方面因为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环境、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素受到改变而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因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引起。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时,尤其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需要接受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和各种护理措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2.2 自尊心理

有些老年人平时性格固执,病后不听劝告,对于年轻医生提供的治疗表示怀疑或提出质疑,甚至拒绝治疗、护理,喜欢别人恭顺,希望能得到子女的关心,引起医生、护士的注意和同情。[1]

2.3.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老年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情况,如何治疗,担心手术,住院费用等问题,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4孤独寂寞

有些老年患者住院后,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不愿同其它患者交往,对周围环境又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不能陪护在身边,医务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患者会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不起等。

2.5. 过分依赖

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住院后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想去做,完全依赖别人,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3 护理对策

3.1 术前心理护理

3.1.1 老年患者住院后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及生活设施,介绍床位医生及床位护士,介绍其他病友认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用轻柔礼貌的语言与之交谈,认真倾听,设身处地为老年患者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 详细介绍病情,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和技术水平,并告知其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才制定的最佳方案,强调手术的有利条件,以增加老年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 。

3.1.3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中的特殊及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并且介绍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可用止痛剂,但用得过多可能会有副作用或成瘾 [2] 。使患者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问题时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3.1.4 护士通过与家属交谈等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及帮助,让家属也了解手术情况,确立安全感。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反应。

3.1.5 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听音乐、和其他病友聊聊天,请年龄大、手术后恢复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因此而受到鼓舞,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 术中心理护理

3.2.1 调节好室温,护士要微笑迎接老年患者入手术室,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自我介绍,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3.2.2 患者入室至麻醉结束前,巡回护士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进行每项操作均向患者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以维护老年患者的自尊 [2] 。

3.2.3 手术开始后,保持术中安静,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遇到意外情况保持冷静,及时处理,切忌大喊大叫,以免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

3.2.4 保持患者舒适,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如轻握患者的手或按摩手术区以外受压部位等,使老年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3.3 术后心理护理

3.3.1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主动热情地接待好患者,给患者妥善安置好。并向患者说明此次手术很成功,介绍手术中的一些主要情况,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的心情。

3.3.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的表情,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疼痛及身体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剂,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给药时暗示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

3.3.3 老年患者手术后易产生依赖心理,手术后卧床不动,这时,护士要向患者讲明早期活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告知其科学地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然后床边运动,进行自我护理,例如刷牙、洗脸等,循序渐进,不要依赖于他人。但是都要有家属陪伴在旁,注意安全[3]。

3.3.4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到床边询问,和患者谈谈心,使患者消除孤独感。也可请患者的家属和亲戚朋友多陪陪患者。正确评价手术效果,使患者感觉自己正在康复中,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

3.3.5 选择合适时机向患者进行出院心理指导,说明术后完全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给老年患者教授有关营养知识及术后用药知识,指导功能锻炼以及复诊的时间。对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鼓励他们接受现实;并与其家属多沟通,劝说他们多给予照顾,以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愉快地度过晚年。

4 结果

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95例老年手术患者,其中2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余的患者均能愉快地接受手术,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术前准备,术中能积极应对手术刺激,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19-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高龄病人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年龄组高,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目的在于探讨分析普通外科的护理特点与老年患者的心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60-81岁,平均(67.45±12.46) 岁;其中胃癌20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2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例,肝癌5例,胆总管结石25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急性胰腺炎15。术前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有38例,占总人数的31.66%。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8.33%。死亡2例,其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为肺部感染。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外科护理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1.3 普通外科外科的护理特点

普通外科在外科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普通外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由于护理不到位等原因,普通外科系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老年男性患者居多,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退,麻醉和手术预后都比较差,因此,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术前准备: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合理调整饮食;术前需多补充营养,改善体质,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利于术后刀口愈合,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高营养、高热量物质,并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合并糖尿病者,重点进行饮食指导,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7.25mmol/L以下,尿糖在(-)~(+)之间,以减少各种感染的发生。(1)预防感染:由于普通外科外科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预防感染十分关键。患者卧床期间,定期进行的变换,同时辅助患者完成翻身运动,防止局部压疮的出现;定期清洗女性患者的会位,防止瘙痒;抬高上肢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者水肿状况;

1.4 普通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及心理特点

1.4.1 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使心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张力增高,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发生缺血性改变。术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30分钟标记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测心电图的波形变化。护士需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呼吸结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变化。

1.4.2 呼吸道管理加强高龄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监测,可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加之物、手术创伤等刺激,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加强呼吸道护理方法如下:1)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3 L/min,对术前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应加大氧流量4~6 L/min,当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时,则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2)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3~5次/d,必要时吸痰。3)镇痛:腹部切口疼痛使病人惧怕咳嗽咳痰。有效镇痛可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采取预防性措施,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而不是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1.4.3 老年人群由于器官功能下降,导致机体衰竭,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减弱,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高[1]。对他们的内心也是严重的打击,有时会有孤独、寂寞感,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很有必要。对待老年患者,护理人必须像子女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聊家常,能够容忍他们的脾气;了解患者的爱好并且给予支持;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可能性高,因此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疾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保持愉快、乐观的生活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态度要真诚亲切、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另外需要了解不同时间段心理护理的区别与联系,确保患者始终相信护理人,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 讨论

医护支持可以缓解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尤其对焦虑、抑郁可产生药物治疗所不易替代的作用。由于疾病折磨,老年病人常产生情绪消沉、焦虑、抑郁、固执不满、好发脾气等心理,应给予耐心、体贴、理解,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抚慰老年人,可增加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要理解他们的返童心理,宽容其天真行为,不强行制止、讽刺、取笑;对固执逆反心理,应多解释、说服,对非原则问题应顺其自然,不过多干涉。总之,要采用多交谈、多接触、多关怀等方法及时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动态,使老年患者获得精神、情绪等方面支持,减轻不良情绪,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同时,以治愈出院的病人为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人腹部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较多,但是经过术后精心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病人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绞痛,疼痛持续达半小时以上,甚至持续数小时。患者常有濒死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脏猝死。我科对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服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住院确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8例,病程8~15 d。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99例,男117例,女82例,平均年龄67.5岁;对照组199例,男112例,女87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体质、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入院后住监护室,立即有效止痛、给予镇静药物,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前区疼痛变化;②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防止便秘,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③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尿量小于30ml/h或尿量增多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置;④做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配合医师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⑤加强护患沟通,开展健康宣教。

2.2舒适护理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较重,复杂多变,舒适护理可让老年患者减轻治疗上的痛苦,激发抗病信心,满足患者需求的综合护理措施[1]。

2.2.1营造舒适环境

患者在医院监护室会因环境因素感到不安,应安排安静宽敞、环境舒适的单间病房。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采光充足,地面清洁、床面整洁干燥。减少监护仪、氧气湿化瓶、走路、开关门等产生的噪音,尤其是休息时段尽量保证患者无噪音干扰。

2.2.2卧床舒适护理

患者入院后一周内要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洗脸、饮食、翻身、大小便。卧床不起的老人护理人员要勤换睡衣裤,保持贴身衣服的干净。为避免压疮,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卧床一周患者会感到不舒服,可施行按摩护理,按照头部、背部、腹部、四肢依次进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帮助病人活动身体各关节,是十分必要的,活动某关节中出现痛感时,要轻轻地、慢慢地进行,不要勉强或强行牵拉造成身体障碍。病情稳定后,扶住老人下床适宜走动,关心患者生活起居,从生活互动中让老人感受舒适。

2.2.3舒适操作护理

治疗中输液、吸氧、插管、检查各方面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护理。输液前征求患者意见选择注射部位,护士温暖双手,血带松、紧度合适,穿刺准确、固定稳妥、滴速适宜,输液肢体摆放舒适。尽量使用留置针,天冷时使用输液加热器。持续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不适,应选择挂耳式双侧鼻塞氧导管,操作轻,动作快,导管长短适中,患者鼻腔内、口唇擦拭甘油,避免干燥引起喷嚏,增加腹内压诱发病情加重[2]。需导尿或吸痰时,与患者交代操作目的,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操作中主动询问患者不适,调整操作方法。心电监护长期与患者连接,患者多有不适,应理顺各种导线,切勿缠绕患者活动肢体。协助病人采集标本,需要特殊检查如CT、磁共振、心脏彩超等,缓慢搬动患者,嘱患者去除金属物品,妥善记录和保管贵重物品,帮助患者穿脱衣服,得到患者信任和肯定。

2.2.4心理舒适护理

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过程中,以自己的良好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知,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病人交谈,给予病人同情、理解和支持,倾听患者诉求,赢得病人的信任,有利于激发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②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精神面貌上有极大的改变,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愿与别人交谈,不愿见熟人等。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形象、整洁的外表与亲人朋友相见。③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用尊重和关心的语言,避免言语生硬、缺乏感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④巧妙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以利于调节病人心情,产生舒适愉和增强体质。⑤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应尽量争取亲理解,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3结果

采用不记名护理满意度问卷式调查,分组进行调查,内容如下表:

4讨论

患者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疗上的需求推动着医疗保健服务的提升,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就是要将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去付诸于护理行动之中,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开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服务,旨在研究精细化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护理内涵,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7)

【关键词】 心脏手术;肺部感染;护理

1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200003/200406,实施老年心脏手术346例,年龄60~7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238例,瓣膜置换术87例,大血管手术等21例. 同期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肺部感染发病率4.6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3例,Ⅱ级3例,慢阻肺2例. 16例患者心脏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气管切开2例,应用IABP 3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CRRT) 2例,二次气管插管5例次,二次体外循环转机1例,二次开胸1例,脑梗死致昏迷1例,心肺复苏后二次入ICU 3例,16例中9例死于多脏衰,死亡率56.25%,7例痊愈出院,呼吸机使用9~56 d.

2讨论

2.1肺部感染原因① 老年人术前肺基础差: 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呼吸肌萎缩、肺顺应性减低、肺通气量下降、呼吸道保护能力降低、痰量增多且咳嗽排痰运动减弱,易致肺炎; ② 心源性因素: 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瘀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防御、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 ③ 手术因素: 心脏手术术后因切口疼痛和胸腔引流管的刺激,对患者呼吸深度与咳嗽力量有一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肺不张甚至肺部感染的发生; ④ 体外循环(CPB)的因素: CPB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亦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基础[2]; ⑤ 麻醉因素: 各种麻醉用药、术中肺膨胀不全及吸痰不及时,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⑥ 侵入性操作因素: 完整的皮肤黏膜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侵入性操作打破了这些天然防御屏障,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是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 ⑦ 心肺复苏、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等是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2.2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① 术前控制老年患者肺部疾患,改善呼吸功能基础; 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心功能稳定; ③ 术前做好呼吸训练指导,术后给予充分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有力、有效咳痰; ④ 术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选用良好的人工心肺装置,严格进行灌注管理; ⑤ 术中麻醉师注意及时吸痰和膨肺; ⑥ 对必需的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完善护理措施,杜绝病原体直接置入体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撤除有创管道及治疗; ⑦ 医护人员在每接触一位患者前要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⑧ 加强ICU环境的净化、消毒及监测,定时通风、换气,对老年危重患者应尽量做到固定房间、固定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治疗、护理的连续性; ⑨ 加强呼吸道管理,呼吸机应用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 a. 充分温化、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次吸痰前后用呼吸气囊膨肺给氧,及时清除鼻、咽及口腔分泌物,避免分泌物流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坠积性肺炎;观察痰液的量及性状;每天更换、消毒吸氧管道、呼吸机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呼吸皮囊专人专用; b. 严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SpO2、血气等项指标,观察呼吸动度,勤听呼吸音,待循环、自主呼吸平稳时逐步撤离呼吸机; c. 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做好老年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指导.

参考文献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4

骨科外伤病是身心痛苦,肢体功能丧失为特征的一种疾患,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意外事故,受伤后不但造成皮肉、筋骨、肺腑破坏,严重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从而使患者产生悲观、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问题,导致精神创伤,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护理治疗及正确的心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最有效手段。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对3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男21例,女17例;年龄58~81岁,平均63岁;其中移位型新鲜股骨颈骨折3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

方法: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后,由于疼痛的折磨、对病情过分悲观的估计,惧怕手术失败,给家庭增加负担,产生紧张、焦虑、急躁、忧郁、失眠,甚至拒绝手术等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教给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协调家属等有关方面给予人力和经济的支持,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积极的护患沟通,38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因老年患者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及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增加手术风险性。我们对本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骨折前生活状态及活动量,结合各种检查,对其全身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估。本组38例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尚可。

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护士做好术前准备,需术前牵引者要注意保持正确。指导并协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锻炼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②术后护理: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回房后取平卧位,两腿间放软枕,保持患肢30°外展位;患肢小腿处垫小枕、使足跟悬空,防止发生压疮,必要时患肢给予牵引。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切口处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骨折与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术后的制动,切口局部软组织紧张、痉挛,均使患者感到切口疼痛明显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情绪。护士可提前告诉患者一般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耐心安慰患者,应用精神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以分散其注意力,可有效缓解疼痛。必要时适当使用止痛剂止痛。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体质差,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手术后骨折的愈合、组织的修复,增加能量的消耗。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饮食。因患者术后受限、活动量少,肠蠕动减慢,应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少进甜食及易产气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

功能锻炼指导:为保持患者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张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髋关节脱位和肌肉萎缩,应指导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手术后24小时开始每天进行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足尖要保持向前,髋关节屈曲角度应60°,以免引起疼痛或因活动过度致假体脱位。此动作每组10次,每次2~3组,2~3次/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1周左右逐渐开始下床练习步行。为防止患者起床后出现头晕、晕厥等性低血压现象,可协助患者先做下床站立的练习。站立时,两腿要分开与肩同宽,5~10分钟后上床休息。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足尖向上。转身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维持患肢外展、伸直位,避免负重等。在指导锻炼过程中,患者基本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能主动按要求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老年患者因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脑血管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抑郁症等并发症。应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给予轻拍背部,必要时雾化吸入,同时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以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做向心性按摩,鼓励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治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按摩骶尾部及其他受压部位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预防压疮的发生劝日强护患沟通,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鼓励家属多陪伴,消除患者急躁、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l例,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发生抑郁症状4例,给予及时心理疏导后明显减轻。

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宣传栏或通过播放科教片,自编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病情的科学治疗手段,现代化治疗设备及成功案例等,提高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心理指导计划并实施,专业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介绍住院环境,入院须知,卫生制度,陪护制度等相关情况,让患者及家属尽快掌握与此病有关的康复知识及技巧,在完成治疗基础上,便于患者出院后仍能按照科学的康复计划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或电话回访,了解康复情况,指导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对恢复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重新的康复锻炼计划,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 果

3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4.5%;抑郁症状4例,发生率18.2%。未发生关节僵硬、髋关节脱位及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出院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讨 论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问题。

篇(9)

1.1 一般资料:本组280例(女235例,男45例),年龄35~72岁,平均51岁,其中上睑皮肤松弛下垂92例,上睑倒睫15例,上睑臃肿并单睑85例,伴有下睑袋145例,同时行上睑松弛矫正+睑袋整复术者136例,伴有轻中度高血压病史者72例,合并有更年期综合征者42例,体力劳动者82例,脑力劳动者128例,退休人员40例。

1.2 手术方法:沿重睑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根据情况切除皮肤、眼轮匝肌和过多的眶内脂肪,用6/0尼龙线或丝线将皮肤切口下缘的真皮与提肌腱膜或睑板缝合,使二者粘着愈合,形成重睑[3]。

2心理问题

中老年患者对上睑松弛矫正术愿望强烈,但思想顾虑多,情绪不稳定。一方面担心周围的亲朋好友不理解而招致非议,期望值也容易过高,对周围特别是医务人员的语言、表情非常敏感[4];另一方面担心术中疼痛,手术是否安全顺利,术后效果是否满意等。对整容手术缺乏自信心,咨询时间长,对手术犹豫不决。因此在咨询过程中要耐心解释,了解咨询者的美容需求和心理状态,让咨询者了解上睑松弛矫正术的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我们要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部分患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做过手术,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作为专科护士应了解和掌握中老年患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及时给予相关专业知识及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其树立信心,自愿手术[2]。

3护理

3.1 术前护理:对中老年患者除按常规术前准备外,还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有无全身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病史。检查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及皮肤弹性好坏;脂肪是脱垂还是萎缩;检查有无泪腺脱垂;检查上睑提肌肌力是否正常;了解有无眉下垂及眉毛和上睑缘间的距离[1]。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沟通。有高血压病史者,遵医嘱服降压药,待其血压稳定一周后实施手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对手术处于犹豫状态的患者,告诉患者尽管上睑松弛矫正术存在风险,但专业技术水平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上睑松弛矫正术不仅能改善上睑外形起美观作用,对倒睫的患者更有治疗,改善视野障碍的效果。对于上睑松垂患者,告知患者通过上睑松弛矫正术,切除松弛的上睑皮肤及多余的脂肪,能重塑年轻的眼睛,这些指导与沟通对于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具有重要意义[5]。

3.2 术中护理: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难免精神紧张,常表现为恐惧和担忧[3]。除了有意与患者交流手术以外的轻松话题外,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我科要求巡回护士在术中经常握住患者的手,使其产生安全感;在医师进行可能导致疼痛性操作前,如注射局麻药时我们会预先用温暖性的话告知患者:“大姐,对不起,我们要给你打麻药啦,会有点疼,请您谅解”,手术开始后会播放一些轻松、愉快或患者喜欢的音乐,这些对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患者在轻松愉快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度过手术。

3.3 术后护理:术区局部用小纱布覆盖,适当加压12h,术后用冰袋冷敷20min,这样可减轻上睑水肿、出血。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嘱患者回家注意休息,减少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看电脑等,保证足够睡眠,尽量减少头部活动。注意饮食,进食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粗纤维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修复的主要物质,粗纤维食物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干结用力解便时切口出血或裂开[5]。进食不要过热,手术后尤其是术后48h内,进食过热,创伤区小血管扩张,容易出血,加重眼皮的瘀血[6]。术后睡高一点的枕头,可半卧,抬高头部及胸部,术区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手术创伤水肿区域的淋巴及静脉回流,有助于消肿。术后短期内会有上睑水肿,轻度出血症状,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不安情绪。应保持和患者的联系,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家属在感情上多给予安慰、关心,在生活上多给予照顾。指导患者隔天来医院换药观察,5~7天拆线。

3.4 恢复期护理:术后一段时间眼睛肿胀,重睑线曲折和不自然,年龄越大,这一情况越明显[5]。许多患者不能接受,常出现担忧焦虑心理,此时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让其真正了解这些反应均属正常而并非手术失败。不应急于重新手术,必要时可用以往同类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照片资料加以说明,使其消除顾虑,并告诉患者美容重睑术不应只看短期效果,更应看到恢复期后的长期稳定效果,使中老年患者对美容重睑术充满信心。对于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患者,一般术后1个月内用电话联系沟通1~2次,这样不仅能消除患者的疑虑,帮助其树立信心,还是搭建医患关系的桥梁,使患者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一名优秀的口碑宣传者。

总之,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疏导。耐心解开患者心中的疑虑,扶正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消除或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及提高手术后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98-1001.

[2]姜丽华.中老年眼部美容整形术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3,10:38-39.

[3]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4-195.

[4]车艳辉,孙晓霞.对中老年人重睑再塑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0(1):10.

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低55岁,最高79岁,平均65岁。

1.2手术方式本组全麻下行LC,手术历时30-120min。

1.3患者的心理问题

1.3.1焦虑、烦躁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对医院的治疗有过多的疑问和不信任。

1.3.2情绪不稳定胆囊结石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疾病,患者一般都深受结石的影响,生活工作出现了过多的不便,长期的病痛折磨使部分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1.3.3对治疗不信任腔镜技术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发展的新兴产物,还不被大部分人理解和接纳,患者对这种治疗持有怀疑态度,担心疾病不能被很好的治疗,甚至担心这种治疗会增加新的不适[1]。

2心理护理

2.1有效沟通①与患者有效沟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上,对不同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②非语言性沟通也十分有必要,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对一些心情不平静的患者很有效,可以帮助他们接触过多的担心,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也能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以诚相待患者在倾诉时要耐心听取他们的讲述,不时迎合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使患者得到尊重,同时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更加信任护士,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护士,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3稳定情绪患者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心率的变化,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所有的稳定情绪对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要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问题,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察言观色为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是患者理解自己被关心、照顾,能够得到积极优秀的治疗。

2.4环境和饮食护理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不良情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结石患者应该适当的多运动,平时饮食中要注意多食一些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2]。

2.5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各项护理中的应用①老年人入院后多数无子女直接陪护,而是护工陪护,老人会感到孤独,情绪低落,多疑易怒,护士需多于这样的老年人沟通,平静他们的情绪,让老人觉得自己被关心。老人反应能力下降,护士们的关心为老人安心住院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②老年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差,在平时的工作中较难积极配合,护士应该有耐心,对患者交代事宜时要多说几遍,及时检查,发现不对及时纠正,不可粗心大意。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类患者要加强巡视。③老年人除了生理功能、免疫力下降以外,合并症也增加了。他们大多都有其他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复杂,要加强护理,在观察患者结石相关表现时对于出现的其他情况也要积极记录,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争取尽早的得到治疗。针对老人的这一特点,护士要多一份细心和耐心。④术前准备:护士为老人备皮时,告诉老人家:“因为您岁数大了肌肉松弛,不好处置,忍耐点。”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老人出现较差的卫生条件时,护理中要细心,细致的术前护理能避免手术中较复杂的一些情况,如术中感染。对这类老年人要更多的理解,不要抱怨。

2.6手术后护理

2.6.1及生命体征监护患者回到病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低流量吸氧,接心电监测仪。护士做这些操作时,柔声对老人解释吸氧、心电监护是每个术后患者必须做的,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解除患者的担心。叮嘱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出现呼吸受阻,6h后拔掉氧气,患者会有轻松的感觉。

2.6.2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老人多数有:“我老了,没用了,我多余,我累赘等不良想法”护士必须加强巡视,除去老人的一切顾虑。老人身体各器官反应能力、应激能力下降,护士必须加强巡视,防止意外的发生。

2.6.3并发症的护理手术和麻醉对心脏和血压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老人本身就存在高血压、心脏病一类的基础疾病,护士则要提高警惕,做好血压、心率的监测。若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给予雾化吸入、叩背排痰,帮助患者做深呼吸、吹气球等锻炼肺功能的运动。

3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于3天后痊愈出院,无一并发症,无一意外情况。总之,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解决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并在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没有出现患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不良的护患纠纷。能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同时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

4讨论

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反应能力、应激力下降,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高于一般患者。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运用,能建立老人的自信心,营造快乐的心情,使老人积极热心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益处,大大地提高治愈率。

上一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下一篇: 生态农业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