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8: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将毕业设计与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
学院的工程实践基地有电力系统实践基地、电机控制实践基地、DSP实践基地、PLC实践基地、ARM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科研与实践条件。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做毕业设计。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工程实践基地学习,对各个基地设备的功能与用途都非常熟悉。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下厂调研,收集信息,反馈在企业里发现的一些实际生产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各个实践基地学习,能很好地将从企业得到的调研资料与实践基地的仪器、设备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毕业设计的设计工作。
三、将毕业设计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面向产品和生产实际,真题真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工程实际,学会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去了解、掌握生产、科研所必须的知识,如研发流程、生产工艺等。1.结合科研项目课题,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以教师现阶段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课题内容均为实际工程项目。如笔者现有的科研课题为网络化单车试风系统,该课题的完成要了解单车试风系统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必须对单元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可行性的论证,以防止出现要求过高而使学生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此科研课题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由两位学生分工完成。也可以一题多届,让每届学生的设计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升。2.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创新及独立思考问题的绝佳机会,是学生真正从事科学研究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启蒙教育。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都是本学科本专业最前沿的问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自学和检索文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教师要多做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多动手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设计与研究的乐趣。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电子、通信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电子设计者的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Protel软件进行电子原理图的设计与开发、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以及电子逻辑分析和仿真。学生通常在修完计算机文化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课程后开设该课程。在修完该课后,又不可避免地使用学过的Protel知识进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设计,在生产实习,甚至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都会大量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及制作电路板。电子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除关系到加深先修课程相关理论理解及灵活运用外,更直接影响到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效果和质量。我们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及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讲台为中心,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及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教师就可将精力集中用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与讲解上。在Protel使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每步的操作过程,但是一旦上机自己操作,问题百出,那些上课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全都还给了教师。毕竟Protel是一门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听懂、理解课上内容远远不够,只有自己经历操作过程得出正确结果,才是真正掌握。如何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是提高Protel教学效果的关键。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机与学生机有机互联,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交互性是它的最大亮点。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边学、边动手、边解惑的过程,在良性互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1 广播式教学
在系统中,传统的黑板和教具变为每名学生的从机屏幕。教师授课时,只需将教师机上的多媒体信息(音频、图形、图像、视频等)以广播形式发到每台学生机上,该种教学模式适合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演示。同时,学生机通过网络共享教师机先进的运算、图形和图像处理性能及各种存储资源,节省了学校教育硬件经费支出。
1.2 差别辅导
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情况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初期特别明显。由于学生刚接触Protel软件,对工具特性不了解,工程设计思路不清楚。传统实验教学中,通常出现教师满场跑,对学生举手提问应接不暇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的严肃性,而且降低了实践指导效率。现在,教师只需通过远程控制学生机上键盘和鼠标操作,并且在操作中还有音频指导。
1.3 协同互助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提高讨论效率,这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无形中锻炼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利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学生间互教互学。
1.4 互联验收
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交结果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通过依次浏览学生机界面,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同时,对于优秀的样板设计,通过网络广播给需要指导的学生,以起到示范和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
2 构建项目递进式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设备配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使之适应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让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主设计学习过程,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对于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实例操作讲解演示,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其独立探索创新能力。
递进式项目教学法中,项目选择至关重要。这里的项目有两层含义,单从本课程教学活动讲,根据电路板设计过程,教学内容可分为原理图元件设计、原理图设计、封装设计、PCB设计4个模块。依据各个模块的重要性,设计相应若干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来理解Protel软件操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该软件设计电路的能力。由于课程时间及学生相关知识的局限,要让设计最后变成PCB板,时机还不成熟。为了教学内容的连贯、完整,结合我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着力打造安徽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我校根据专业不同分别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安排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这时学生比较全面修完单片机、DSP、FPGA课程,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故从整个本科教学环节看,项目此时就是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设计相应PCB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校电科专业2008级2周校内生产实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设计出控制机械手臂电路板。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设计出PCB文件,通过热转印、化学腐蚀、钻孔、元件焊接、程序下载、软硬件调试等,最后控制机械臂搬移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更在项目实践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加深了Protel使用技能及方法的理解。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加之毕业设计时间与找工作、考研时间冲突,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大幅下降。毕业设计可以看做是更高层次Protel设计综合项目。如何提高毕业设计兴趣,选题是关键。教师可以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通过鼓励学生制作电路实物来提高学生兴趣。学生有了扎实软件使用技能、模块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师必要指导下就可以较好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考核方式上取消了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采用更为灵活的大作业形式。大作业在课内完成,为期5~6学时。大作业内容包含设计电路板的全部过程,无形中让学生自觉总结该课程所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沉淀。同时,大作业开放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主动学习模式,锻炼了团队协同开发能力,综合地考查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基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项目递进式教育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呆板、被动式学习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开拓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参考文献
[1]胡烨,姚鹏翼,陈明.Protel 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土木工程是当前中国一个十分活跃的工程领域,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寄予了厚望。大学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几年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肩负社会责任,大力投入师资和经费,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与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介绍了毕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的创新
(一)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巩固,而且还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习惯,激发对未来专业工作领域的“实战”欲望,甚至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就要求教和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上严谨务实。
2.毕业设计是连接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就业工作阶段的桥梁。如果说高等教育使毕业生获得了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技术劳动者的“上岗证”,那么,可以说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学习成果就是毕业生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敲门砖”。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方面,而是对其工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单位往往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要求毕业生能独立工作,尽量缩短“适应期”。一个看似不尽合理的“需方市场”客观上也迫使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部分“就业前期培训”的职能。
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兼容并蓄的开放观念、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职业素质、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对建立创新机制必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科技的竞争实质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仅仅是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是“教”和“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积累知识,认同和领会前人的经验。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知识面还不够广,客观上也缺乏创新的基础。而毕业设计教学的特点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面对真实的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设计项目和工程课题,更能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创新潜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体会实践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一定要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空间,要把教学重点放到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中心,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发挥创造条件。
2.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创新性教学管理机制。墨守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僵化的、缺乏激励机制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创新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完善评价体系、激励教学相长。
二、毕业设计教学组织工作方面的创新
(一)健全和细化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化建设包括:(1)毕业设计开题和选题准则;(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准则;(3)毕业设计学生学业准则;(4)毕业设计答辩准则;(5)毕业设计学生成果验收和归档准则;(6)毕业设计创新机制和鼓励政策等。为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技术工作方法,针对开题报告、计算书、论文、设计图纸、图签等编制了大量的格式化电子模板,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自始至终都处于规范化的训练氛围之中。
(二)毕业设计课题的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和开题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课题是否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是决定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质量高低。先进的课题对知识面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能力的提高。有一定深度的课题能促使学生学习更深更新的知识。课题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众多学生不同的就业工作特点和个性化的兴趣要求。本系每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人数有200~300名(包括土木学院、网络学院、职教学院学生)。本系有18个研究室,研究方向众多,既有土木工程前沿领域的科研课题,又有许多大、中型工程实践项目,课题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60—70名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使得我们能够创造性地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来进行课题选择,即由指导教师提交申报题目和课题简介以及对学生人数及其相关能力的要求,经系初步审核后公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填报3个选题志愿,最后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成绩绩点、课题要求和选题志愿统一协调,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意愿。同时,为保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对已经被本校录取的报送研究生,安排学生未来的导师进行指导,使这些学生能够尽早地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工作。这种选题方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不同的课题内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一次自我能力的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初审,要求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不低于70%,课题内容租工作量以及课题难度应能够切实满足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单一课题的工作内容相对完整,严格遵循“一人一题”,鼓励“真题实做”,从源头保证了课题的质量。
(三)做好毕业设计前期组织动员。近几年一直坚持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组织动员。毕业设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过程,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作为毕业设计的前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起着全局性的指导作用,能使学生全面地理解毕业设计的实质和重要性。动员的重点在于统一认识,强化规章,对以往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对毕业设计工作手册逐一解释,明确毕业设计的有关要求。同时邀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给学生做“如何进行毕业设计”和“如何完成毕业论文”专题讲座。
(四)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历史上校内指导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原本也是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近年来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繁重等种种原因,对接受毕业设计实习生的态度一般都不太积极。但是,到企业去以实习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仍然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参与了项目设计全过程,往往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企业的实战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考察,发现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本系多方联系校外企业,甚至是国外的企业,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当前工程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自己到生产企业、施工单位中寻求课题,或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实习和企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进一步拓宽选题的自由度,从老传统中走出新路子。
(五)以开放的方式组织毕业设计。为拓宽少数有特点学生的选题范围,毕业设计实行开放的组织方式,即接受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群方向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到本系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允许本系学生申请做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群方向或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对于外系申请来本系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须经过二个系教学主管的审批并报学院备案。而本系则仅允许已经保送外系的免试研究生申报到外系做毕业设计,而且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本系还必须指定一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监督,学生随后还必须参加本系组织的公开答辩。
(六)充实与共享教学资源。本系大量补充购买了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手册等工具书;鼓励指导教师向学生开放研究室的资料,提供计算机等设备;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学生使用教学机房购买的正版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创新
除按照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组织课题审核、开题报告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包括公开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毕业设计总结等制度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外,还进行了以下创造性工作。
(一)指导教师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全体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指导教师的职称等个人状况,毕业设计教学经历,课题类型、难度及来源,对学生的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了解和评价,对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的意见,课题进展状态,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状况、答辩状况,对毕业设计教学组织、相关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全体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已经落实就业去向,对课题的兴趣,对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的意见,课题难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课题进展状态,所采用的计算分析软件工具,毕业答辩,毕业设计的完成状况和收获,对毕业设计教学组织、相关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教师和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回答,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经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教学管理者真正了解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和学两个环节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改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设立“创新奖”。为激励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2008年起,针对每年的毕业设计成果,评选创新突出奖1名,创新优胜奖2~3名。在制定创新奖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到必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目标环境,为此,提高创新评价因子的比重,突出创新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有实质性的创新工作。判断学生是否有创新并不是只看学生论文的题目,而是看学生在具体的毕业设计中是否有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获奖学生将被推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
四、毕业设计教学创新实践的成果
(一)良好的选题机制激发了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近4年来,70%以上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课题,其中来自纵向科研项目的课题占比逐年提高。富有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副教授占指导教师比例的60%~70%。这样的状况充分保证了课题质量。而大部分学生都按照本人的志愿选择了课题,或在相近课题之间进行调剂。科学合理的选题机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毕业设计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17-01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重点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技能以及创新精神,它是对学生四年大学学习成果的一个最好的检验。然而近几年来,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有效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我们对前几届毕业设计的师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客观原因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欠缺,师生比例的不匹配也尤为突出。在毕业设计期间,教师的工作量随之增大,教师精力有限,造成对学生的指导、监督不够。而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也导致就业压力加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基本忙着在各地找工作、实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所以最终毕业设计马虎应付,得过且过。
1.2 毕业设计评定体系的欠缺
目前的毕业设计评定标准还是承袭了惯有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能力的标准。所以从选题上就呈现出题目的量大、质老的现象。对于一些创新性的课题,教师或怕其工作量的不足、或担心学生完成的效果不理想而舍弃,从而沿用一些老旧的课题。而学生在拿到选题时,也往往担心其最终无法完成而放弃一些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方案,只求作出成果,所以最终设计流于一般,没有任何新意可言。
1.3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欠缺系统性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而我们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开展,缺乏创新精神的系统培养,将平时的学习和最终的毕业设计割裂开来,那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也将是一句空话。
2 全方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么一味地等待老师指定;要么在选题上存在不根据自身特点,盲目选题的现象。而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地完成设计任务。而如果学生选到的是他不感兴趣或是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题目,这都势必影响他的设计质量。此外自主性地培养也可以改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一味地等待教师的方案和思路,而使最终的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
2.2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基本的设计技能
在以往的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查找专业文献,只会上网“荡材料”;有的学生数据的分析计算、绘图软件地运用不熟练;还有些人甚至连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都不能正确地撰写。指导教师除了进行专业指导外,还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这些基本能力的引导上,势必会影响其有效指导量。而学生也会因为在毕业设计中还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导致工作量增大,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设计成果。而如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能,可以让其毕业设计时间变得充裕,对于提升设计质量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3 研究性学习可以多角度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设计中也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在以往课程设计中,虽然做到了一人一题,但选题比较老旧,学生难于发挥自主性,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资料。所以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果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是将一些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题目引入课程设计中,组成研究小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设计、绘图、编程及撰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予以锻炼,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毕业设计制度的完善将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基础
各个学校关于毕业设计制度的建立都是非常严格的,希望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师生共同搞好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虽然该制度确实对促进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时这项制度也显得过于死板,对于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一定的牵绊。
3.1 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在最后一学期,而这往往与学生四处奔走找工作、实习的时间相冲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压力也极具增大,这一矛盾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如果能将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比如将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或是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选题进一步深化,将之变为毕业课题,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同步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变得充裕,对毕业设计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可以改善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2 从制度上鼓励创新设计
以往的毕业设计一直有工作量的要求,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都大而全。实际上毕业设计锻炼的不是工作量,而是思想和能力。所以如果毕业选题有一定的创新意,有学生发挥的空间,那么哪怕工作量略小,也应当予以支持。此外在设计结果的评定上,应该加大创新性的得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怕做不出结果,而压抑自己的创新性;或是一味地为了出结果,而过分地去借鉴已有的设计,让整个毕业设计成果毫无新意。我们应该强调和鼓励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毫无后顾之忧地发挥自身的创新性。
4 结语
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的促进和毕业设计制度的保障,的确是让毕业设计中涌现更多的创新设计、优秀设计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综合地考查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过程要遵循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活动。其特点如下:
1)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可以说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因才施教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活动,超越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因材施教,培养这种超越思想,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追求创新,追求超越。
2 毕业设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相对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科研与设计问题。在此过程中,将其所学为其所用,而其所学不能完全地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其为解决问题而去自学,并突破传统框框,创造性的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学生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去自主思维、自主工作,建立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意识,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实现和不可替代的。
3)毕业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试验或实验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为基础,又靠实践来检验。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进行验证,有些设想通过验证得到纠正、完善,甚至升华,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创新理念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3.1 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3.2 有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
3.3 创新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知道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专业、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是什么,找不到创新点。
3.4 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之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即使学生找到了工作,没有了就业压力,也不会专注于毕业设计,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毕业设计只能走走过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保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动力了。
3.5 创新激励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奖实施办法(试行)》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但对创新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标准”中,对创新的这个项目评分比重不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只要求毕业设计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
4 毕业设计中如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4.1 事前准备:掌握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毕业设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毕业设计的基本常识等。开设“创造学基础”和“科技发明”讲座,并结合一些有特色的,有创新性的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创造学和发明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有意愿、有能力进行创新。
4.2 事中努力:
4.2.1 科学合理地选择题目。技术先进、立意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有创新性,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之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题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一人一题或多人一个大题而各有分工;典型的好题,不同届的学生可以重复选取,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一般性的题目禁止多人一题。
选题由教师确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题目,使其有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和教师共同拟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审查后共同选取。
4.2.2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活动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和广泛,对指导教师的引导也比较容易理解,这样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要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题目和不同进度,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和引导。
教师还要安排定期总结,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启发式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0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
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
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
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毕业设计管理与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水平要求偏低,致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相关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巨大锻炼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基于近3年来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大量调查与研究,结合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实践,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前期准备、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4个方面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模式构建,全面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1.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
工程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素材是影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毕业设计制度层面上规定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要切实围绕着这些关键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的相关调研活动,并从中获得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土木工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相适应的一系列初步毕业设计项目.同时组织召开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研讨会,为指导教师开展初步毕业设计项目的研讨与相互交流提供场所和机会.通过研讨与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拿出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项目以备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审核.审核通过的指导教师方可获批进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1.2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
1.2.1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都心存期望,都想基于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喜爱做的毕业设计项目.因此,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规划阶段,指导教师要牢牢抓住能切实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项目的设计,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上照顾到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在立足于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应用和专业设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条件[4G7].毕业设计项目规划包括:(1)毕业设计项目的类型规划.依据土木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训练与创新培养的要求,可将毕业设计项目类型设置为“基本训练型”和“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2个基本类型.(2)项目的难度规划.可规划为“单一结构形式项目”,是以训练本科生的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型”,以及“组合结构形式项目”,是在训练本科生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的同时,又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3)项目的数量规划.可依据学校关于每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学生的额定人数加2作为毕业设计项目数量.
1.2.2学生选题
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专业主任指派给指导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8~12名学生,这些学生共同围绕一个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但每位学生又各自独立完成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又称一项目多生),这是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一项目多生”虽然便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指导工作、增强毕业设计学生的团体与合作精神,但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爱好与兴趣,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部分高校开辟了学生可在3位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项目中同时选择1个毕业设计项目(又称一项目一生的师生互选).这一毕业设计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针对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项目的充分自主选择权,也给予了指导教师针对报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双向选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而且也充分激发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
1.3毕业设计指导
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间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互动交流对完善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至关重要.如果要保质保量地达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支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工程背景深厚和创新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8].指导教师在指导方式上既要注重毕业设计形式上的实战性,又要切实做到设计内容上的创新性.指导教师应针对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设计方案的形成、毕业设计计算与工程图绘制注意事项、设计说明的撰写,为学生提供“问题与解决方法”互动交流,切实解决毕业设计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去除“放鸭式”和“保姆式”这些过去常见的指导陋习,营造创新性毕业设计环境[9G10].
1.4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
1.4.1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指导教师针对选择自己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下达与设计项目相对应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然后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毕业答辩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8个环节.除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环节外,其余7个均为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环节.分析研究这7个环节各自的特点,可以找出高质量完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合理完成时间和管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这7个环节调整为3个阶段,具体为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4个环节)、实质设计阶段(包括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2个环节)与毕业答辩阶段(毕业答辩环节).调查发现,社会机构针对毕业生的招聘时间与实质设计阶段重叠较多,而与初步设计阶段重叠较少,与毕业答辩阶段几乎不重叠.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通过抓牢关键要素(各个环节的进度与质量)、加强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的管控工作,将合理完成时间引入到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可有效地将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缩减5天左右.指导教师可将缩减下来的10天左右的时间,基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于找工作与毕业设计间时间冲突的解决.
1.4.2监督模式构建
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的切实监督,可有效消除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及指导教师的不认真和消极思想,有利于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11G12].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加强随机对每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计质量的抽查工作,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为强化毕业设计工作监督,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为每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其学生指定专门的设计场所,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现场签到和签离制度,规范请假和销假制度,并采取随机现场检查;(2)以建筑工程系主任作为该系毕业设计监督小组组长,协同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组的监督成员,负责全系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监督,为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3)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要严格遵照校、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解决,较大的问题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合理解决.
2毕业设计成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99-02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要,主要通过毕业设计教学,使学生综合以往学过的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的相关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观念、设计创意、设计思维、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创新性研究侧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提出具体的课程训练与实践的改革措施,以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为核心,以课程教学观念、方法为突破口,以系列课程应用训练为基础,以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创建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基层和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和运用,推动毕业设计教学研究的深化。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程序,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毕业前的学期(专科第六学期、本科第八学期),课时一般安排8-12周,在具体教学中一般有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实施、毕业设计初稿、完成稿设计制作、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评析等环节。教育部就毕业设计工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但是,考察当下的毕业设计,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现将在考察、调研中发现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针对性、应用性不强
在毕业设计开始最重要的选题环节,有些高校就缺乏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标准,形式主义严重,选题环节只是一味的填表、上报,未经过论证审查,选题的应用性、针对性不强,与专业、市场、就业等脱节。有些指导老师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草率制定选题供学生选择,有些学生直接不经过指导老师审核而自主假设命题,还有些学生拿以前的课堂作业充当毕业设计,有些以毕业实习中不成熟的设计作品充当毕业设计,以上这种选题方式无疑背离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无法发挥。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资缺乏
由于近年来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有些老师甚至一人指20-30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出现指导时间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高校委派刚毕业的、没有任何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助教担任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综上原因最终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应付、教师评价缩水等现象。
(三)片面强调结果,导致教师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流于形式
大学的最后学期是毕业生实习择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忽视毕业设计,出现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情况,学生放任自流,处于无管理状态(俗称放羊),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缺少理论指导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当前对于毕业设计过程的理论研究非常有限,在已出版的许多教材中,虽然论述了毕业设计中的一些概念和作品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但是没有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等角度论述毕业设计的过程;还有一些出版物停留在毕业设计作品本身的展示、分析,缺少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深入探讨,没有涉及教学理论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具体应用,指导意义不够,毕业设计教学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策略研究
(一)优化选题针对性、科学性,加强选题应用性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其他程序的质量,为此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题可以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来自于产学研的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的选题,但是无论那种选题都要由指导老师批准,制定严密的选题审题制度并严格遵守,保证其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避免与专业、市场、就业等脱节,发挥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对教师和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胜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知识结构上一定要全面、综合才能符合专业指导要求,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要全面掌握,要注重吸收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优势、观点,做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同时重视以科研促进教学、利用联合渠道争取高档次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时严格把关,一般要求具有讲师职称,助教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经过高职称教师的指导实习及传帮带,由教研室审核合格后才可担任,由此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质量。
(三)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实行弹性调整
全日制专科学制为三年的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的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要求5个学分。由此避免毕业生实习择业对毕业设计的影响,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推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如果能够和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重大设计项目联合,让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项目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再加上有相关经费的支持,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又为学生实习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评价体系包括开题报告、方案构思、设计图纸、毕业设计心得、答辩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具体的评分细则。这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既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公平性,又兼顾了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确保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毕业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毕业须知》、《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心得》、《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手册》、《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实习名单分配》、《毕业设计指导记录》等,同时通过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从严治教,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和延展性是毕业设计质量保证的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搭建学科基本的设计理论、理念、概念、激发观念的构架,还要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形成艺术设计创新型综合素质全面开发和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的系统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系统构架,明确本专业的方向、范畴、途径和方法。如果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没有科学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前期扎实的基本功,毕业设计犹如空中楼阁,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学改革、创新就是空谈。
(七)实施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保证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性教学是将研究实践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指导教师要善于把经过自己探索研究得到的专业成果、经验和感受及其设计研究的思路、创意方案、科研成果等有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以及日常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中,促进学生设计观念、设计创意、设计思维、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八)毕业设计与设计大赛联合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关键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如果能够和国内外组织的相关设计大赛相结合,让毕业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其针对实效,和相关的假设设计选题相比强化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互动环节,激发并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九)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推进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应灵活、个性、多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选题特点、专业优势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发展,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中可创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跳跃式”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点教学法等教学法。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对提高艺术设计院校毕业设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引导作用。文章所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所提出的改革方法、策略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提高,是学生将高校教育中所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一种升华过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对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桂君.过程与结果——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李云.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大观,2011(3).
[3]毛德宝.视觉传达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http://,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