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8: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课程网络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二、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三、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网络技术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以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分析问题―组建网络―使用网络―开发网站”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网络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体验网络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学情分析
1.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存在差异。我校属城乡结合学校,小学、初中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利用计算机上网,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主要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开关机这样的基本操作都存在问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局面。虽然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这种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些常见操作;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查询信息,但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缺乏信息意识。《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工具性选修课程,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目的应该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高中学习服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如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坛版主,但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娱乐,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是为了应对“考试”,因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所以他们必须为了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灵活有效地发挥网络技术的工具作用。
二、更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加强自主学习,深挖教材。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培养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比如教材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理论知识居多,包括网络概念、网络功能、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及分层结构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难理解,又感觉空洞。对于部分教材的处理,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教学实验,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网络组建与运行》的分组动手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与实验任务中,老师将本章的理论知识糅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后,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同时在上课前,老师应认真备课,不仅应备教材,而且应该备学生,对学生做出诊断性评价,详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前驱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当堂课程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
网络技术;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作用
一、网络技术能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师生认识、理解和适应高中数学新课程
在新课改全面推广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内容、教学目的、内涵、方式方法等均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只有借助网络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和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基础上,才能顺利地适应数学新课改。
首先,网络是数学教师学习的百科全书。高中数学新课程打破了旧课程的本位主义,突出数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数学中不但有了物理、化学,还渗透了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因此高中数学增加了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算法初步、数学史、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20多种新内容。如此多的新内容需要教师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迎接该挑战,网络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各种形式的资源供教师学习。比如在学习“数学史”的时候,在百度主题框中输入“中国数学史”并点击搜索之后,就会有大约213000个资源供我们挑选,这些资源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内容,有讲稿、中国数学史资料、数学故事等,所以说网络是数学教师学习的百科全书,它能解决教师学习的资料来源和解决教师学习的时空限制。
其次,网络是数学学习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在茫茫的网海之中,可以搜索到教案、课件、试题、高考资料、数学书籍、数学工具等。可见网络是个庞大的资源库,同时也是数学学习强有力的工具。首先,浏览器的收藏夹能为学生积累数学资源提供帮助。当我们在浏览网络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或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数学资源,只要点击收藏就会把该网页或网站保存下来,再按类别加以整理,久而久之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庞大的数学学习资源库。其次,网络是百问不厌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求助网络是非常便捷的办法。比如在遇到不会解的数学问题时,只要把题目输入到搜索主题框中,点击搜索,相关的答案网页就会显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再打开具体网页,我们就可以看到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了。可见网络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强大的辅助功能。第三、论坛、微博、QQ空间、爱问知识人网站等网络平台能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难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无法从网络中搜索到理想的答案,学生可以登录数学学习论坛、“爱问知识人”网站等这些网络交流平台发起提问,由网站的知识团队或者网络游客帮助做出解答,并于网络平台之上,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网络是高中数学老师和数学专家、全国优秀数学教师进行间接交流的平台
数学是新课程体系中一门基础性课程,它的知识体系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增加。这些内容要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这是摆在这些老教师面前的新问题,因为新课程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单调是问题的根本。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头学,但怎么学?跟谁学?又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教师的人力、财力、时间有限。所以,选择从网上学习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网上有专家的文章、有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之谈、有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只要我们动动键盘和鼠标,这些内容便会赫然在眼前。在认真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挑选适合我们教学需求的东西加以修改,用于我们的教学、指导我们的教学,这难道不是向专家、优秀教师学习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课件留在网上,请求专家的指导、寻求全国各地高中数学老师的帮助。可见,借助网络我们会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们也会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好的教学方案来。
随着网络化教学的不断推广,高中数学教学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频繁。然而,现阶段对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研究比较少,并且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的探索。
一、高中数学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
1.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原则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地域、学科、学生和教师的诸多不同,因此对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发挥独特的地域、学科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原则
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就是指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利用不同的网络课程资源。一般来说,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每一种网络课程资源对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不同的课程教学也需要利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
3.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包括很多方面,有时间的经济性、投入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就是指,充分利用当前的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网络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更好的教学资源或者是教学条件,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投入的经济性就是指,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所需要的开支。目前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有偿的,一般的网站资源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网络课程资源,就需要购买,然而这是很多教师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一些免费的或者是花费比较少的网络资源。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1.教师构建自己的网络课程资源库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现有的教学软件,但是在运用现有软件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发和构建教师自己的网络课程资源库。这种资源库既可以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又可以建立在网络上。这种教学资源库在内容上,可以是教师本人的原创,也可以是复制、引用他人的资源,还可以是在网络上下载的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和教案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自己的资源库中挑选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2.用好学科网站
学科网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随时在学科网站上进行搜索,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而且同一种教学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所使用,所以利用价值较高。比如在中学数学信息网中,包含了大量的高中教学资料,如教学视频、教学案、试卷资源等,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并且在这个信息网中,不仅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留言区,供学生和教师留言讨论。所以,教师可以经常运用这些网站里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3.利用大量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目前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有很多种,如百度引擎、360引擎、狗狗引擎、谷歌引擎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搜索、下载。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这些搜索引擎中,为学生查找一些关于函数的图形,二次函数、抛物线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几点建议
1.将教学的内容与网络网络资源相结合
网络课程资源不是自发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网络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把教学目标同网络课程资源及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2.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
当前信息比较发达,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并且不断变化,收集、分类、运用信息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能力。虽然网络信息十分丰富,但其中也有精华与糟粕,所以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网络资源的能力,并且教师还应当教育学生要抵御不良的网络诱惑。
3.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等多种优势。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缺点。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无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的方式比较机械,不够灵活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学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只需要粉笔和黑板就可以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记笔记,去思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只有将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拓展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高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利用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所以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简介]张云(1977-),男,湖南东安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动力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谢云峰(1973-),女,河南邓州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及先进制造技术;蔡妍(1978-),女,湖南东安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十一五”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B09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85-02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是课堂讲授环节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以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绘制图样、分析模型和挂图,习题讲解等教学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在这一环节中,课程教学信息量较大,现场绘制图样、讲解模型和挂图等内容用时较多,教具教法较为单一,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课后答疑环节以习题讲解分析为主,采取教学班级集中答疑的方式进行,答疑时间和场地相对固定,在这一环节中,以个体辅导为主要的方式,因此,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不高。
三是课程考核环节以卷面笔试考核为主,机械制造类专业辅以制图课程设计,作为考核的方式之一。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传统教学模式的讲解过程循序渐进,知识点的联系紧密,信息量大,信息密度分布较合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在有限的课时内,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出现了不够全面、点到即止甚至不讲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在习题讲解环节,受众面较窄,只能部分学生受益。在课程考核环节,学生的复习时间不够,复习手段单一,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网络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学生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情况较多,且多愿意以网络作为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网络技术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准备工作,教师只能以教材为主,以教学辅助参考资料等为辅,在充分研习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课程准备工作。而运用网络技术,可获取更多的优质的教学教辅资源,有利于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紧跟课程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开展课程准备工作,对于任课教师之间可及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极大地提升课程准备的质量。
(二)发挥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组织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在教学网站上调用相关教学资源和信息。
1.在教学中,运用Solidworks和UG三维等应用软件进行模型的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绘制课程中相贯线、截交线的形成,绘制典型的组合体模型的立体图和各面视图,并将其进行旋转展示,向学生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对物体的空间想象力和领悟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利用PPT、视频等相关教学软件技术,突出绘图、看图、读图的学习理解过程,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课程辅导答疑
在课程辅导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课程教学网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包,在教学网站上公布网络课件教学软件包,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开展课前预习、习题练习、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另外,还可改变传统的网络信息的模式,运用辅导博客、留言板、在线QQ咨询等师生互动方式开展课程辅导和答疑。
1.在线QQ辅导答疑。建立相应的学习QQ群,师生通过QQ群,开展答疑解惑、习题分析、学习交流等一对多的教与学的交流活动。
2.在线留言板辅导答疑。利用主流网站平台的留言板功能,建立学习问题和学习方法深入一对一交流,并将交流过程长期保存下来,形成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积累库。
3.教师博客辅导答疑。通过博客的形式,将课程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习题及解答、教学辅助参考资料等有关信息向学生公布。同时,学生可通过留言等方式提出疑问,教师也可通过留言等方式回答疑问。
三、结合实际情况,建设适合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课件
对于制图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国内各高等院校几乎都有该课程建设的各种类型的课件。其中早期做得比较好的大部分是重点大学本科院校,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教研室的“现代机械制图多媒体CAI”课件,获得2002年的全国课件大赛二等奖;其他做得比较好的或获国家级奖项的还有武汉船舶学院的“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等。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也做了适应自己学校的课件,近年来做得比较好的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学院等。
总体来说,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制作都是比较简单的PPT形式,还有一部分是以“精品课”的形式出现,少部分属于网络课件性质。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即是以网络课件形式出现,其形式和内容在近十年过去后仍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以至于后来的很多院校都是以它的形式为基础进行组织或编辑和自己学校相适宜的各种课件。
根据课题项目的实施计划,本课题组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课件制作的优势,建设具有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实践为目的,工学结合为导向”特色、符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际情况的网络课件,将使得制图课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得以进一步优化。网络课件的组成内容,如右表。
四、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该技术的同时,除了注意到其优势的一面外,还应注意其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是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新的信息量的控制要合理,不能太过。否则,由于网络课件和教学过程类似放电影的过程,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在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会使学生因吃力而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进行网络化、自主化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虚拟的教学模型,使教学内容更加翔实,增加教学信息的存储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下辛苦准备和制作的大量课件素材,由于高职学生的散漫的学习习惯,而不能做到自觉去学习和利用,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任务,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抽查。这样,能达到物有所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课件的组成内容表
三是在教材编撰、教案整理等方面突破传统的纸张文本的限制,带来全新的诸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件中的音频、视频等的效果需要控制适当,否则时间久了会造成“噪音”,甚至会使学生认为课堂就是“看电视”。特别是制图课,需要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工程实际的视频、图片等,让同学们一边用眼看,一边用脑思考。
五、结束语
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逐步实现网络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学习的断续性,实现知识点学习的连续性;大幅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将会发挥极大促进作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各项改革创新提供更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
[2]付淼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72-01
网络交互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的条件下,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理论,从而衍生出一种实现教学活动各要素无障碍“交互、交流、沟通”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网络交互教学,一方面可以规避对课本的依赖,实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拓展,进而为教学“质”的提升和“量”的增加“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师生之间主客体“错位”的一种“矫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实现师生之间教学过程地位的根本性变革。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应用的具体模式,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
1 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理论基础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网络交互教学,并非是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引领和支撑。
1.1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即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点相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学习理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蒙、教诲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凸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内在本质其实就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学”的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因此,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是学习理念的创新,并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在性变化,对学生而言,也更加意识到关注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此外,混合式学习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内容的提出为在网络教学交互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网络交互教学本身就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并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必须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要“加大力气实现现代科技与课程的整合,并研究创新系列课程学习资源,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有力工具,是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探索式学习。”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应运而生,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明朗化,包括了“教学辅助”和“资源整合”两大功能,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的产生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最优化的选择,众所周知,它具备了传统黑板的所有功能,同时也融合了多媒体技术,支持计算机操作平台,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强大功能的展现,使教学课堂变得智能化。此外,通过与相关教学软件的交互,使学科资源变得海量化,这样的资源整合,将突破传统教学媒体的缺陷,为课堂教学带来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学环境,并最终实现教师落后教学观念的推陈出新,对现存的教学模式提出革命性变革要求。
2 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具体模式
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是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教与学有效整合的关键过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交互教学的模式得到扩展,主要延伸出“学生与课程资源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三种典型模式。
2.1 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交互
学生与课程资源的交互实际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外化,究其缘由,在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教师创造性、主导性的注入,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课堂不再囿于传统意义的教室,只要教师将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化设计并放置于特定的教学网络平台当中,学生便可以分享其中的资源,并实现与课程资源的交互,进而获得新知识。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课程论坛、电子邮件信息、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课件等等,课件资源应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强化课件资源的智能化、交互性的优势,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帮助。当然,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
2.2 师生之间的交互
毋庸置疑,师生交互是网络交互模式的关键环节。在学生与教师交互的过程中通过对学习内容、方法和态度等方面的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性”,实现了师生“平等性”,为学生观点表达、思维激发奠定了根基。基于网络交互平台下,师生交互的形式可以表现为:BBS课程论坛形式、E-mail形式、QQ语音通讯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等等。师生之间交互模式的多元化,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牢了基础,并为实现师生之间和谐课堂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平台。
2.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学习团体理论认为,假使一个人长期置于学习的孤独环境中,失去同伴间的相互讨论、鼓励,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弱化。对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交互中,必须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为营造一种团体学习的氛围做努力。众所周知,思想的创新是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之中产生的,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极为活跃的年龄,必须让学习个体的思想实现接触、交流、交互,唯有如此,才是高中生思想创新的动力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除了BBS课程论坛形式、E-mail形式、QQ语音通讯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之外,还可以创设学习兴趣小组、语言聊天室等等形式,以实现学生认知互和社会互的有效结合,进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 结论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网络交互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网络交互的模式,以真正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跨越式、跃升”。
参考文献
1软件介绍
Boson NetSim 5.31是著名的Boson公司开发的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由两部分组成:Boson Network Designer(网络拓扑图设计软件)和Boson NetSim(网络实验模拟器)。软件安装成功后在计算机“开始|程序”菜单和桌面上生成“Boson Net-Sim”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两个快捷键。首先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这个软件设计出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在这个拓扑结构图里面可以包含如下设备: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用户机或终端,它们通过网络传输介质连接起来,设计好之后把这个拓扑结构图保存到一个扩展名为.top的文件中。然后用Boson NetSim这个模拟器软件打开以前做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可以对拓扑图里的路由器、交换机、终端等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如在路由器上配置网络路由协议,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在终端上配置IP地址和网关等。所有设备都配置好以后,可以通过网络诊断工具(如Pin等)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网络畅通,则表示配置正确,实验成功。
2网络模拟配置实例
Boson NetSim5.31不但可以配置常见的局域网(或虚拟局域网VLAN),还可以配置广域网协议,在配置广域网协议方面网络实物设备配置是很难在实验室实现的。这里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ISDN配置为实例说明。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network)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实现双向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可在其上开展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各项通信业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2.1配置实例图
图1 ISDN配置示意图ISDN具体参数,见上图1标注。2.2绘制拓扑结构图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图2 ISDN拓扑结构第9期其中:Router1与Routre2选择801作为路由器型号,在给Router1与Routre2的BRI 0接口布线时,选择ISDN型连线,这时会弹出如图3的窗口,这里可以采用默认值。值得注意的是Device 1的Dial 1值是拨对方的号码,不是自己的,Device 1自己的号码填在Device 2的Dial 1值。图3 ISDN参数对话框完成拓扑结构图绘制后,保存到扩展名为.top文件中(如is-dn.top)。
2.3配置路由器参数
启动Boson NetSim,选择“Load Simulator using savedNetMap”选项,装入以上的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在Boson NetSim工具栏按钮“eRouters”分别选择“Router1”和“Router2”,进行相应的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具体参数配置如图4。“Router1”和“Router2”参数基本相同,只有IP地址、电话号码和Spid1值不一样。
2.4验证实验结果
当最后配置好router2后,可以验证其配置的正确性了。在router2#状态下输入命令“ping 192.168.0.1”,测试router2与router1的连通性,结果表明配置是正确的,见图4倒数第二行。
转贴于 3 Boson NetSim的应用
从以上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实验过程直观明了,达到网络实物设备实验效果。那么怎么用好这个网络模拟软件为教学服务呢?这里笔者给出一些参考应用。
3.1课堂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好模拟软件配置的步骤和具体配置参数。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直接演示网络协议配置过程,还可以有选择性改变部分参数,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起调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课后应用
Boson NetSim模拟器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可以将所有设备的配置参数存盘保存。方法是配置工作全部完成后,选择“file”菜单,再选择“Save Multi Device Configs”选项,把所有设备的配置保存到扩展名为.nwc文件,同时还生成扩展名为.rtr的配置文件。教师可以把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配置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发给学生,学生提交应用网络模拟软件完成的.top.nwcrtr文件作业就可以了。教师可以直接查看.rtr文件批改作业,或用Boson netsim模拟器直接加载.top、.nwc两个文件,在模拟环境下验证学生配置的正确性。用这样方法加强学生课后训练,及时巩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3实验应用
这里的实验应用是指代替实物设备的实验应用或实物设备实验前的准备应用。如果是代替实物设备实验应用,与课后应用的做法和效果相同。如果是实物设备实验前准备应用,对提高实际实验效率有很大帮助。很多学生由于在正式实验前准备不充分,到了实验室才翻课本找命令格式或参数,往往浪费时间。如果有模拟软件,学生可以提前用模拟软件做一下实验到实物设备实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网络模拟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下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实用的技术,同时对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55-02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高职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院校,所以项目教学法是完全适用于这门课程的,让学生不仅仅能过全方面地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当今的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所以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让这门课程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制定完整、正确的教学体系。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大部分侧重于对理论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起着讲解知识的角色,而不能和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教学内容也比较传统,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与实际工作方面的实训有所脱节,这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领悟能力低,对课程内容不能够完全很好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机专业更加深入的学习不能奠定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学生对待这门课程没有创新力,动手能力差,不能成为技能型人才,所以一定要在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才能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完整的项目设定,在课堂中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小项目,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项目的分析和设计,包括最后的实施和最后的评价。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最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包括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的商业活动有必要的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独立思考、设计的学习行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性,可以和其他很多学科相互结合学习,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方法
3.1 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性质的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忽略实践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只是依靠想象力来理解理论知识,而是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这样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把工作目标从简单到复杂过度,遵循单一到综合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方面过渡,把这门课程作为走向社会的一项技能。
3.2 注重任务为载体,项目是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只是遵循教师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教学理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把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分解为许多个小模块,并且要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够通过因特网来掌握各项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来进行授课,在课堂中适当的提出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根深一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3.3 选取适当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项目、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展示和评估、归档等,其中必须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项目,选取项目的时候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据,抽选接近社会工作的现实材料,但是其中也要包含重要的教学知识点,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身边实际的素材,这样更有益于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要对学生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学生能对自己钻研的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择实用的教材,在项目中要把整个教学内容全部概括在里面,但是分类要清楚,采用项目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师要依据教学方法选择相应的教材载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养都不一样,所以要采取分组的措施,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划分小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分工,既能做到独立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般知识难度比较大的项目教材内容要选择小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导要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有问题不能解决,老师要采取引导性的指导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教学中最后的总结也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到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最佳思考方法,能够清晰的总结技巧。
5 结束语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在项目教学法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人才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前景才更加广阔,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学普, 邵长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3(24).
[2] 徐霞.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及其应用[J]. 电子制作, 2015(8): 129-129.
[3] 文益民, 谭爱平.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3).
一、项目教学法
(一)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三)步骤
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实施:学生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员自己,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和安全防范技术实施的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弱点和漏洞的测试方法,能够分析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选择和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一)设计思路
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所以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在网络安全中“攻与防”一直是矛盾的焦点,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确立以贴近学校生活的校园网为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设立三个大的项目情境:校园网受到的各种攻击分析、校园网采用的主要防护技术分析、校园网主要操作系统平台配置,在每个大的项目情境下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案例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三)项目的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三阶段,各个小组成员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工作。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压迫注意把握好尺度,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四)项目的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必须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然后对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就是对项目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
三、网络安全项目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理想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我们要把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观念,转变成为学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备;要把看似漫长的、浪费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看成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过程;要从手把手教的过程,逐步过度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项目来源与企业,应该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了解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会更强。
(二)设备的完善
一个项目的制作需要每个人都能上机操作,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很好地衔接上,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次,设备的配置和完善,也将对项目教学的成功开展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学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2.有效地借助企业资源。学校的硬件设备有限,比较基础,一些高尖端的网络安全设备学校是没有的,通过校企办学,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硬件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络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环境日趋成熟,逐渐渗透进高校课程教学活动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学工作发生了系列改变,在信息平台强大功能的支持下,高校课程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充分地意识到对于高校课程教学工作而言,高新技术的引进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升高校课程教学水平,深入落实高校课程教学工作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从业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网络平台的应用对高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过去,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以黑板加粉笔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虽然各高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并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无法改变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网络平台的引进必不可少。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无需自备教具,只用借助各类多媒体工具,便能向学生展示综合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电子课件。这种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也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元化,彻底颠覆了内容乏味、模式单一的传统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二) 教学方法更为先进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高校课程教学,能使教学方法更为先进。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无时空限制。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渗透,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化。从前,高校课程教学多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时显得十分被动,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利用网络中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改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内容会更加多元化,除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真实事例与习题等资源。教师有必要借助网络平台,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二、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不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对高校课程教育而言,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考验。正确看待网络环境给高校课程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挖掘网络潜力,是目前各高校课程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从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学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如下:
(一) 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据了解,超过九成以上的教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PPT、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活动,该现象充分表明教师课程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得以普及。不过,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安排,教师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需求并不是很高,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表明,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与老师主要通过各类网络技术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如此一来,教师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技术软件,并懂得正确利用网络教学平成备课工作。
(二) 网络交流技术需求量大
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除了能够帮助老师传授知识,还能用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数量庞大且丰富多元化,传统课堂教学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在课外教学环节中,超过六成以上的教师表示需要借助电子邮件等方式收集作业或提问,也有近三成教师表示,会通过论坛、QQ等社交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该现象提示,教师对网络交流手段需求量大,特别是电子邮件一类的技术。不过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具备各类交流工具,完全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
(三) 学校推广使用力度不足
事实上,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齐全,支持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的上传,课程的与提醒,作业的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这些功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另外,超过七成以上的教师表示,愿意将网络教学平台打造成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但是由于学校推广使用力度不足,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依然受到一定制约,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方面明显缺乏积极性。
(四) 对教师的引导作用缺乏重视
虽然网络平台中课程教学讲究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需老师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但这并不代表教师的角色可有可无。在教学初期,学生尚未完全掌握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要领,另外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查找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所吸引。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群体中得以普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学校方面来说,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激励政策以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多数教师最为看重的。有鉴于此,为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学校务必要重视教师的应道作用,以便积累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为高校课程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为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满足教学需求,高校应紧跟时展步伐,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引用先进教学理念,对高校课程的教学观念、形式与方法进行革新,拓展教育空间,为高校课程教育开辟新途径,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红霞,李竹林,段玉玺等.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3,25(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