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与哲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2 16:38: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政治与哲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政治与哲学

篇(1)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政治;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和途径

1.宏观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文。在进行专题知识讲座,以及作为其主要的教科书的章节位置点来解释宏观教材,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形成对整本书知识的普遍看法,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全面知识网络。

2.微观距离

撕下学生的假面具,以帮助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和掌握难度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给学生,并构建了一个合适的“脚手架”,从而拉近了知识的跨度。

3.追求知识

学生初次接触的哲学知识,了解一些哲学概念不到位,或者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正常的。这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可以使用囫囵吞枣的风格。我们应该认识到,囫囵吞枣的风格,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半成品,了解现有的知识基础,全面正确地理解为过多必然要经历的混乱状态,这种状态是知识的种子,所以我们要保护。

二、教学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晦涩难懂,会造成许多学生感到很头痛。然而,学习哲学知识是不是没有快捷方式,比如,使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重视不断地复习

哲学共30个内容,学生要每一个原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错误的观点或错误做法,和其他方面的实践进行梳理。

2.重视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应特别注意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的三种能力:首先,可以运用各种理论去分析实际的问题;其次,以提高来自实际问题的理论容量;最后,根据理论请求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用哲学思想分析内容

学生学习哲学知识,应该注意渗透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应用哲学的原因分析和理解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理论和现象,真正的综合性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哲学的知识可以是缓慢的过程,但实际学生学习的一个链,在每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组织,这样的教学理念,扎实有效。

篇(2)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步被蜂蜜粘往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说明: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谨慎。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受人唾弃;经营事业,若好高骛远,不能本着诚信原则慢慢扩张,事业也难以长久。

二、合营前的思考

因为狮子的力量大,而野驴跑得很快,狮子野驴便合作一起狩猎。有了收获后,狮子把猎物成三等分,说:“因为我是万兽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帮你狩猎,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还不快逃走,第三份就会成为使你丧命的原因了。”

说明: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公司经营,若因为想兼并财力微弱的公司而联合比自己财力雄厚的公司,最后通常是得不偿失的。

三、能力与待遇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驴看到自己驮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主人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

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矛盾的每一个侧面也各不相同。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

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不可马上下评论。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机会尝试解决问题性的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的能力比他强多了。

四、未雨绸缪

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猎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不失时机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未雨绸缪,善养天机,日后便有用处。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感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五、应万变的能力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 ?”

说明: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企业经理,应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之处,更当有应万变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还能对付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47-02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国内医学院校纷纷引进了国外的课程设置实践和教学思想,以期可以达到让广大医学生更加关注生命、关爱病患、关怀社会的作用。但是,医学人文教育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单单依靠技术和工具来解决问题,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近来,的“人文关怀”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摆脱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后,宣扬个性发展、追求个人平等和现实幸福的需要。在资本快速集聚并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财富和经济指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所带来的“物化”问题已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社会呼唤“以人为本”。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以人文关怀为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营造人文氛围、关注人文精神、提高人文造诣。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解析

所谓医学人文关怀,是指在高校中对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关注人自身,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关注,立足于人的成长,通过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尊重个体的差异和需求,以期达到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的。医学虽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由于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应具备一份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是严谨的科学研究中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来看,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医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总是去安慰”的心灵疏导师。

二、医学人文关怀的主体

医学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实施教育实践的群体或个人,通过实践活动将理念、思想作用于客体,以期起到影响、提升客体的作用。此处的医学人文关怀的主体不仅仅指高校,也包括家庭和社会。诚然,高校在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作用。但家庭作为学生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成的关键场域,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应坚持正面的导向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起到家校联动、共同育人的作用。社会则作为人类所处的环境因素,对医学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医疗行业的舆论导向也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文关怀的效果实施。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抵制社会的阴暗面,弘扬医学大爱。是对医学人文关怀实施的主体性要求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社会大环境的背景因素,避而不谈家庭对医学生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分夸大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作用,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我们呼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民性、全员性。期待家庭和社会给予高校医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三、医学人文关怀的客体

正如马恩所论述的“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医学生,医学生是一个类的集合,具有特定属性的群体。但是每个个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因此,一方面应该把握其在发展中的个体性差异,另一方面又要总结其在发展中的一般规律,从现实的学校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促进其进步。医学生学业任务重,极易造成心理疾病和心理负担。在面上如何进行正面的引导,解决了一个量的问题,考虑了全面性。但是,面对个性差异、生活背景差异、所属阶层差异的个体,又要顾及到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和依托,这是医学人文关怀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马恩看来,人在创造历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表明了客体既是受教育者、受影响者,同时,也必然是自我教育者。客体和客体之间也会有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作用发挥。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选择、去实施。

四、医学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人文关怀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建设与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注重并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就得了解他们的具体利益诉求,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前提。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利益追求的多样性。因此,必须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利益需求,并积极提倡和引导正确的、合理的需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原则。既然人是整个价值关系的中心,那么关怀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来说,显然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医学人文关怀更应以如何当好一名医生,以仁心、仁爱、仁术去服务于更多的病患为导向,发挥好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r值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既是学生满足需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和老师实现主体价值的过程。人的主体价值是通过客体对象的价值来体现,主体追求到的客体的价值越大主体自身的价值实现就越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者同样也是教育者。不仅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教育的过程对教育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五、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1.公平正义原则。高校人文关怀并不是“阳光普照”,而是“因地制宜”。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在人文关怀的实施并不是绝对的平均和平等,而是适用于差别原则。教育要考虑到个性因素,给予缺乏人文关怀与关爱的孩子更多的雨露。当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改善一个人的状况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时,这种方式肯定是有效的,并且实质上也是公平和正义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双方之间地位的实际平等也保证了和谐教育氛围的形成。

2.以人为本原则。人文关怀表现为充分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以追求人的生命的圆满和人性的提升为要旨,充分实现人的存在感为目的。首先,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将归结于人的发展,必须肯定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肯定人的价值取向。其次,将人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和特定社会制度中,以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帮助作为其发展的土壤。最后,个体在享受人文关怀的过程,同样也是创造人文关怀友好氛围的过程。个体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影响,同样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作用。这种关怀可以传递到每个个人,影响到学校的育人环境、行业的整体风貌、社会的总体风气。

3.交往实践原则。我们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区分为人文关怀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区分其实也不是必然的。有人将两者都界定为人文关怀的主体,探讨“主体间性”。这是基于二者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相互影响,共同受益的目的。对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交往实践”。交往实践原则是要求主客体双方在交往活动中就活动的目的、进度、效果等达成一致,以期取得效果。这既是目的,同时也是主体间相互理解行为。

在而今以经济作为重要甚至唯一衡量指标的社会,提倡人文关怀,特别在高校中广泛开展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是历史的呼唤,是从功利物欲向高尚境界的升华。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将来即将走向医疗岗位的医学生,人文关怀更具有特殊的作用。现在关怀了他们,将来他们才能更好地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还为患者在情感、心理、等层面提供贴心的服务。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学是一门关于人与治疗的艺术,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爱、冷静地判断……”在医学教育中理清人文关怀的几个要素、贯彻思想要义,并创新实践方法,我们任重而道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533.

(2)黄正泉,王键.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5

(3)周薇.社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J].广东社会科学,2011,(4):113.

(4)李林海.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9.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邓福庆,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文价值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Philosophic Interpretation of Medical Humanistic Ca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XIE Xiao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16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o reduc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10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the continuous micro pump injection of insulin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dynamic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targeted nursing services. Results the use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the study of 100 patients, 95 cases of glycemic control is in satisfactory condition, remained in the range of 4.6 ~ 8.3mmol/l, poor glycemic control in 5 patients, 3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after the treatment have been improving. Conclu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sugar state to accept micro pump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make the patient's blood sugar level control, clinical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use of.

[Key word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yperglycemia; Insulin; Intensive treatment; Nursing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超过空腹血糖浓度在6.1 mmol/L和餐后血糖8.1~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性高血糖。无糖尿病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二者可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鉴别。临床中危重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受到感染和创伤时都会出现高血糖状态[1];高血糖会导致其他合并症的出现,常见的有感染、心肌梗死、多发性神经病变等等[2];所以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具有非常大的治疗效果[3]。此次该院就10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来进行了分析,对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相关护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现进行以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选取了100例危重症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共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患者18岁,最大患者86岁。

2 危重患者血糖异常原因及危害

危重症疾病血糖升高的可能因素包括:糖异生、糖原分解增多;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类、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促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增加;转录因子增加;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使用外源性葡萄糖静脉注射,肠内及胃肠外营养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高血糖的发生。高血糖不予以有效控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伤口不易愈合;促凝状态升高;氧活性增高;红细胞功能降低;细胞损伤增加;外周神经功能降低;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缺血加重等不良临床结果。而低血糖的发生会损害神经系统。可见,血糖异常对危重患者危害不容低估,高血糖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尤其严重。

3 高血糖易发生人群

3.1 合并糖尿病的危重患者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马沛等[3]研究显示,与非2型糖尿病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或死亡率较高。

3.2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常见于危重患者早期,创伤后高血糖已成为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也是外科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4-5]。在危重患者中,如急性中风或颅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胸手术的患者均应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

3.3 实施胃肠外营养的患者

实施胃肠外营养时,配方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较高,或者单位时间内输注的营养液速度过快、浓度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4 血糖管理

4.1 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按照血糖变化比例来对患者的微量泵进行调整,对营养液和胰岛素泵输注速度进行控制,如果皮质激素使用加多,要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动态监测全肠外营养者血糖,每隔 2~3 h 测定 1 次,稳定后每隔 4~6 h 测定 1 次。进食者监测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 h、午夜零点各监测血糖 1 次。一般情况,动脉血糖浓度比末梢血糖浓度约高 0.28 mmol/L;比静脉血约高 0.55 mmol/L[4];实验室常规检测主要是对血浆血糖水平进行测量,以指尖血糖测量为主,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需要使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我们使用的是强生快速血糖仪。

4.2 科学合理的进行血糖监测

末梢血快速血糖测定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所以临床中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中常常被使用[5]。用75%的乙醇进行皮肤消毒,等手指末端皮肤干燥后进行血液采集,避免血液稀释以及受到氧化酶的影响,造成检测误差。采血时,以无名指尖两侧指甲角皮薄弱处为猪,深度控制在2~3 mm,血液能够自然流出即可,不要过度用力挤压,会让组织液稀释血液,降低了血糖值。患者的血糖超过了33 mmol/L就应该使用静脉血来进行检测,快速检测的结果并不具有依据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进行血糖检测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我们应该要引起重视[6]。

4.3 合理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首要药物。胰岛素强化治疗一般都是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皮下注射比较难实现。我们把50 u正规胰岛素和5%葡萄糖50 mL进行混合,通过微量泵进行持续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来及时的进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合理控制血糖调整幅度,对用药后的情况进行监测,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要通知医生来进行处理。

4.4 胰岛素的使用和管理

胰岛素配置液频繁更换会增加治疗费用和成本,患者感染的几率也更大,配置液使用时间长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该科每24 h 更换 1 次胰岛素配置液,既能确保临床疗效,也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配药时只用 75% 乙醇消毒瓶盖,禁用碘伏或碘酊消毒,以免影响胰岛素的活性。胰岛素抽吸前要先摇匀,不要剧烈的振荡,剂量要准确,针筒上标注配置浓度和时间,让护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避免误差。

5 结果

使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中的100例患者,有95例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基本保持在4.6~8.3 mmol/L范围内,有5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3例患者有低血糖症状,针对性处理后均得到了改善。见表1。

6 讨论

血糖升高是机体受到损伤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即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激素分泌增加拮抗了胰岛素的作用,抑制了葡萄糖的利用,加速了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的过程,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危重症高血糖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糖尿病治疗要对个体化情况给予关注,胰岛素治疗时,要对微量注射泵的使用和动态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根据血糖变化来及时调整,控制好血糖的调整幅度,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纠正低血糖症状。该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有95例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基本保持在4.6~8.3 mmol/L范围内,有5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3例患者有低血糖症状,针对性处理后均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状态接受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结合相关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7 结语

总而言之,可以为危重症高血糖患者提供胰岛素强化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洁菲,胡耀敏.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11(30):377-319.

[2] 万重香.ICU中高血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2011,5(18):117-118.

[3] 马沛,张志宇,陈慧芳.微量泵在急危重症高血糖60例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11):5203.

[4] 任淑芹.危重患者并发高糖血症的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3):55-56.

篇(5)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2-0027-03

Correlation of the hyperlipidemia with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of Changfeng Community

HUANG Yun

(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through identify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 From 6 638 ca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Changfeng community from 2013 to 2014, 638 cases with hyperlipidemia were selec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470 cases without hyperlipidemia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as identified in two group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body constitu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Four types of 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25.86%), gentle temperament (10.34%), Yang quality (9.71%) and Yin deficiency (5.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1.19%, 18.74%, 16.52% and 13.24 %, respectively), whose comparison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长风社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住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2012年社区居民血脂异常发病率达63.42%。本文从近2年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居民中抽取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患者的体质分类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临床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13-2014年中心健康体检的6 638例居民中抽取单纯高脂血症患者6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98例,女性340例,平均年龄68.78岁;470例无脂代谢异常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4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67.35岁,两组性别、年龄构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且均意识清晰,同意参加中医体质辨识调查。

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制定的标准,总胆固醇(TC)≥5.18 mmol/L,或三酰甘油(TG)≥1.70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中医体质辨识

2009年卫生部印发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各地卫生局须进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其中附件4的健康体检表中第7项检查项目即为中医体质辨识问卷[2]。我中心采用中医体质辨识仪和调查问卷结合中医望、闻、问、切,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体质辨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相关性回归分析,P

结果

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观察组中医体质辨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25.86%)、气虚质(15.36%)、湿热质(11.45%)、气郁质(10.51%)、平和质(10.34%)、阳虚质(9.71%)、瘀血质(6.58%)、阴虚质(5.33%)、特禀质(4.86%);对照组分别为平和质(18.74%)、阳虚质(16.52%)、气虚质(15.76%)、阴虚质(13.24%)、痰湿质(11.19 %)、瘀血质(9.72%)、气郁质(6.52%)、湿热质(5.35%)和特禀质(2.96%),两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6,P

高脂血症与9种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Logistic相关性回归分析中将高脂血症定为应变量,9种体质为自变量,赋值分别否=0,是=1,观察组的痰湿质赋值=1,进入回归方程,其他赋值均=0,故认为中医体质辨识中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具有相关性,见表2。

讨论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当今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杨晓光等[4]调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发病率为18.6%,长风社区2013-1014年度参加体检居民中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达63.42%。高脂血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慢性疾病,可加重全身动脉的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2007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中指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呈正相关。将血脂异常防治着眼于冠心病的同时也着眼于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痰湿体质

中医体质是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三方面综合的特质。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了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及疾病转归倾向,并且可以通过自身调护进行体质干涉,中医体质辨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及因人施治的特色。

高脂血症在我国古医籍中无直接相对应的病症,但从症状上推测,《内经》[5]及后世医家多将其归属到“痰湿”、“湿浊”范畴,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特征的体质状态。这与现代医学检验血液中TG、TC及脂蛋白含量增高有异曲同工之意。

本病的病因病机正如《素问・百病始生篇》[6]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湿的生成多因饮食起居失宜,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则聚湿生痰;《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型肥胖、压力过大等相一致。

上海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的临床流行病学证候调查显示本病症状“倦怠乏力(62.67%)、眩晕(44.26%)、口咽干燥(42.12%)、脘腹痞闷(40.23%)”出现频率最高[7]。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外达四肢,故倦怠乏力,不能输布津液上乘于口,故口咽干燥;痰湿中阻,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见眩晕;湿阻气滞,胃失合降,故见脘腹痞闷等症。亦与高脂血症所导致全身血管损害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出现头晕倦怠、胸闷胸痛等症相一致。

中医调护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治疗中应用“三因制宜”、黄帝内经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均与现代提倡健康干预、三级预防理念一脉相承[6]。本中心每年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门诊就诊时,中医医师可参考体质辨识结果结合舌、脉,辨证论治,根据每例患者的体质状态,谴方用药。若患者为痰湿体质,应着眼痰湿为病理基础,化痰祛湿为标,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为本,通过调理中焦气机,健脾旺运,运化不失常度,则水谷精微归于正化,无聚湿生痰之虞,基本方可选用六君子汤化裁,根据不同证型施治加减。

临床预防时,可从起居有节、饮食适宜、精神内守三方面进行调护。起居上应顺应时节,调摄起居,居住环境不宜潮湿,衣着应透气散湿,肥胖者应选择合适运动,减轻体质量;饮食上做到膳食平衡规律,早在《素问》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配伍原则;精神调护要注意缓解压力,恬淡安逸,精神内守。

综上所述,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体质辨识,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因人制宜,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高脂血症。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 390-419.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10.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57-466.

杨晓光, 翟凤英, 朴建华, 等.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1): 5-7.

王庆其. 内经选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12.

篇(6)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4.001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4-0385-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ntihypertensive Tea for Treatment of Pre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tagnated Heat of Liver Meridian Syndrome

Shang Xiuyang,Shi Jie,Hu Yuanhui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and outcomes of antihypertensive tea in treating pre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tagnated heat of liver meridian syndrome,and observes its safety.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pre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tagnated heat of liver meridian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life styl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drug therapy group,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Based on life style intervention,drug therapy group were added Chinese medicine of antihypertensive tea.Therapy effect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efficiency,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life styl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drug therapy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while inefficiency,increase ratio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had significant meaning among three groups(P

Key words:prehypertensive;antihypertensive tea;stagnated heat of liver meridian syndrome;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SBP)在120 mmHg~139 mmHg和(或)舒张压(DBP)在80 mmHg~89 mmHg,即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1]。这一概念由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JNC7)于2003年首次提出。JNC7之所以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分类,即是因为认识到高血压前期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这一分类的提出也表明降低普通人群血压水平并预防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高血压前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目前缺乏有效干预高血压前期的方案。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提出使用中药降压茶干预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设想,采用中药降压茶治疗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高血压前期的转归,寻找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方向,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依据,为防止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病或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做出有益的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门诊部符合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诊断的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35岁~68岁(46.7岁±10.6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肝经郁热证诊断标准: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目胀痛,失眠多梦,耳暴鸣暴聋,舌红苔黄,脉弦数。排除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

1.2 方法

1.2.1 血压监测 测量患者血压时要求病人在安静的房间静息5 min后开始测量;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 min~5 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1.2.2 分组及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组(干预组)及治疗组(生活方式干预+中药降压茶组),观察中医证候疗效、高血压前期的转归及中药降压茶的安全性等。中药降压茶是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剂:野10 g,钩藤10 g,决明子10 g。每次1袋,每天2次。生活方式干预包括:①合理膳食。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及蔗糖;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②适量运动。建议患者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③戒烟限酒。④心理平衡。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临床转归标准 各组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3个月后临床转归分为3种情况:进展为高血压病;仍处于高血压前期;达到理想血压水平(

1.3.2 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4 安全性观察 3组患者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最常见和可控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为了强调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即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从防发病前移到防危险因素, 2003年5月21日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提出了“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的概念, 它是指收缩压在120 mmHg~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 mmHg~89 mmHg,即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我国在2010 年重新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时,仍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三类,其中“正常高值”即等同于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2]。有研究显示:处于120~139/80~89 mmHg范围内的血压者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血压处于更低水平者的2倍;在血压的全程范围,自115/75 mmHg开始直至185/115 mmHg,血压每增加20/10 mmHg,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就增加1倍,55 岁血压正常者以后的25年中发生高血压的危险率为90%。因此,如何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指南推荐给予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于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者推荐给予药物治疗,而对于无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者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尚存在争议。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较少,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保健茶,具有降压消脂的作用,如:菊槐茶(选用、槐花、绿茶等),二子茶(选用决明子、枸杞子、冰糖等),夏枯草降压茶(选用夏枯草、车前草等),决明罗布麻茶(选用决明子、罗布麻等),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类患者,症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手抖肢麻、口苦便秘等;枸杞决明茶(选用枸杞子、决明子、、槐花),桑寄生茶(选用桑寄生、夏枯草),黄精四草汤(选用黄精、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莶草等)具有滋养肝肾,平肝降压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类患者,症见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腿酸软无力、面红口干等;山楂荷叶茶(选用生山楂、荷叶、蜂蜜等),山楂首乌茶(选用生山楂、何首乌等),山楂茶(选用、茶叶、山楂等),三宝茶(选用、罗汉果、普洱茶等)具有降脂减肥、减轻体重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血压。但以上多为验方报道,缺乏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研究。吴辉等[3]选取80例有症状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联合降压中药调平康片进行了短期干预疗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症状明显改善。李洪波等[4]用益气健脾方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发现,益气健脾方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本研究中,中药降压茶由野、钩藤、决明子免煎剂各10 g(每一袋的含量)组成。其中,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可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主治肝经有热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能降低血压,可治肝热阳亢之高血压病;决明子性甘、苦,微寒,归肝、心包经,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野性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肝阳上亢头眩及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三药共奏清肝平肝、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

现代研究表明,钩藤中所含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总碱及非生物碱均有降压及负性心率作用,其中以异钩藤碱作用最强,直接扩张小血管,且对多种激动剂所致血管收缩有效[5]。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心血管系统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增加一氧化氮浓度,保护血管内皮、舒张血管而降低血压[6]。决明子中所含蒽醌类化合物可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量,通过抗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增加一氧化氮分泌,从而发挥扩血管降压作用[7]。

本课题根据中医理论,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在干预生活方式基础上加用中药降压茶治疗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高血压前期的转归,寻找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方向。本研究发现,中药降压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能够明显延缓肝经郁热证高血压前期患者发展为高血压的进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一氧化氮浓度等有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2560-257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吴辉,丁有钦.调平康联合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前期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6-8.

[4]李洪波,岳桂华,罗莎,等.益气健脾方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影响因素的干预作用[J].新中医,2011,43(2):25-26.

篇(7)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b)-0067-05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adiponectin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IAN Feng ZHENG Zhigang ZHENG Zhongping GUO Xinghua GUO Fe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Yangang Hospital of Yan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 in hyperuricemia combin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adiponectin (APN) and CIMT. Methods The patient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Yangang Hospital of Yan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nd ultrasound of liver. Hyperuricemia combin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UA+NAFLD group, n = 60), simple hyperuricemia group (HUA group, n = 60), and normal group (control group, n = 55). The serum levels of fasting insulin, blood lipid, uric acid (UA), APN, CRP and CIMT were detected. Waist-hip-ratio (WHR),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result of carotid artery thickness (CIMT) in HUA+NAFLD group was (0.97±0.35) m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P < 0.01). The value of APN in HUA+NAFLD group [(8.40±1.85)mg/dL]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2.58±1.22) mg/dL] (P < 0.01). CIMT, CRP, APN and age, blood pressure, blood fat, BMI, WHR, HOMA-IR, uric acid (UA) were taken straight line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IM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BP, WHR, BMI, HOMA-IR, TC, TG, LDL-C, CRP, etc (P < 0.05 or P < 0.01), but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DL-C and APN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prone to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in the hyperuricemia with NAFLD than the simple hyperuricemia individuals.

[Key words] Hyperuricemi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diponectin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使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大为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其发病机制与IR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stem,MS)各相关成分关系密切[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作为MS的肝脏表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2-3]。HUA及NAFLD二者同时存在对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较单纯HUA更为明显,目前临床缺乏相应研究。而脂联素(adiponectin,APN)作为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位置位于染色体3q27,正是MS的易感基因所在区域。该基因的多态性不仅与MS的各种特征相关,而且与胰岛B细胞的功能有关[4]。在近年的研究中APN被证实:它是一种同时具有抗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5]。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衡量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已被公认为反映亚临床动脉硬化的客观指标[6],可作为评估大血管病变存在与否的早期指标。本研究旨在明确HUA及NAFLD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体检人群1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验分为以下三组:HUA合并NAFLD组(HUA+NAFLD组,60例),单纯HUA组(HUA组,60例),健康对照组(55例)。具体如下:高尿酸血症(HUA)诊断标准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 μmol/L(7 mg/dL),女性高于357 μmol/L(6 mg/dL),即可诊断为HUA。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凡具备下列第l~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小于140 g,女性每周小于70 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MS相关组分;⑤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谷丙转移酶(ALT)增高为主;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排除以下因素:有不稳定心绞痛,或曾有明确冠心病发作病史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或)肾功能不全者;检查前3 d连续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检查前1 d,过量饮酒(啤酒、白酒)及剧烈体育锻炼者;近期连续服用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噻嗪类利尿剂、复方降压片、小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片等影响尿酸排泄药物者;及有长期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严重的心衰、肾衰、感染、发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肝功能指标≥正常上限的2倍。HUA合并NAFLD组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5±7.6)岁。单纯HUA组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8.4)岁。诊断符合上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以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者,其中男32例,女23例,平均(54.3±6.5)岁,为对照组;以上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本次研究的175例对象,在接受本院检查或者是入院时均进行了身高、体重和血压测定,血压由专人、专血压器测量,取坐位测量的3次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均值。所有受试者均禁食8 h,次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公式:HOMA-IR=FPG×Fins/22.5。

1.2.2 脂联素水平的测定 脂联素采用ELIS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沪尚公司提供),板内变异系数

1.2.3 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 由专人操作,应用德国SIEMENS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1.0 MHz,分别测量左颈动脉、右颈总动脉远端分叉1 cm处、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窦部3个点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两侧共6点值,然后取平均值。因后壁显示最清晰,故以后壁IMT为标准。

1.2.4 B超诊断脂肪肝 具体标准为,肝区近场弥漫性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远场回声衰弱,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由专人操作)。

1.2.5 其他研究指标 腰臀围测量方法为: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 cm,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 mm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1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臀围测量是臀部的最宽处。计算腰臀比值(WHR),WHR=腰围/臀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经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

三组间性别、年龄、舒张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其他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HUA+NAFLD组及HUA组收缩压、BMI、WHR、HOMA-I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BMI及CRP指标,HUA+NAFL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HUA+NAFLD组与HUA组的TG、TC、LDL-C升高,HDL-C 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NAFLD组与HUA组相比,T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LDL-C、HDL-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HUA组比较,P < 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4 三组APN、CIMT比较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结果显示:HUA+NAFLD组与HUA组中CIM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PN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PN在HUA+NAFLD组及HUA组中下降(P < 0.05),其中,HUA+NAFLD组下降尤为明显(P < 0.01)。见表4。

表4 三组APN、CIMT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APN:脂联素;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5 C-IMT与APN、CRP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对HUA+NAFLD组及HUA组中CIMT、CRP、APN分别进行年龄、血压、血脂、BMI、WHR、HOMA-IR、尿酸(UA)等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P和C-IMT、腰围、腰臀比、TG、HOMA-IR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与APN水平呈负相关(P < 0.01),CIMT与SBP、WHR、BMI、HOMA-IR、血脂、CRP、UA等指标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与APN呈负相关(P < 0.05)。APN与腰臀比、HOMA-IR、CRP、C-IMT、UA呈负相关(P < 0.05或P < 0.01),与HDL-C呈正相关(P < 0.05);与其他的因素均没有相关性(P > 0.05)。详见表5~7。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存在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7]。一项覆盖1600人的横断面调查中显示:在有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中国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UA患病率分别为20.58%和30.55%;而在HUA个体中,同时合并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3种以上代谢危险因素者,男、女比例分别高达76.92%和67.64%[8],其中,约80%的HUA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为50%~70%,高脂血症则为67%以上。HUA通过与经典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独立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对5929例25~74岁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6.4年的NHANESⅠ研究结果显示:1593例死亡中,无论是男性、女性、白人还是黑人,其血UA水平与心血管病病死率呈正相关,其中731例(45.9%)归因于心血管疾病;血尿酸每升高59.48 μmol/L,因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的心血管病危险比率男性为1.09,女性为1.26[9]。本研究观察到:与正常人群相比,无论是否存在NAFLD情况,HUA个体的CIMT均有明显增加(P < 0.05)。进一步验证并提示:HUA个体存在更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CVD风险更为突出。这种风险与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及血压都有明显相关。

NAFLD是指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导致NAFLD的原因不包括酒精和其他明确病毒感染等因素。作为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NAFLD目前被认为是MS在肝脏的表现。根据病理和临床表型情况,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类型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SFL)、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原因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关于其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其中,第1次打击主要是由于IR引起的TG沉积;第2次打击主要是由于氧化应激,导致炎症的发生[10]。NAFL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IR,使得TG过度沉积,同时合并糖原合成异常,造成内脏,尤其是肝脏内细胞TG异常堆积。存在HUA等代谢危险因素的个体,因IR的病理机制,造成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不敏感,脂代谢途径异常并同时合并脂质过氧化,造成肝脏在IR情况下更易出现肝脏氧化应激损伤[11]。HUA等代谢综合征人群中的高胰岛素血症及内脏型肥胖,目很多学者认为:IR应该是NAFLD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肝源性IR也被认为是NAFLD的发病关键因素[12]。IR使胰岛素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多,游离脂肪酸(FFA)水解增高,大量的FFA更容易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使肝脏对FFA氧化和利用不足,从而脂化形成TG增加,而肝细胞内脂肪运出肝的能力受限,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NAFLD本身也加重IR。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出:HUA同时合并NAFLD的人群,其IR程度更为突出,中心性肥胖更为明显,以血压、血脂为临床表象的代谢异常也较正常人群及单纯HUA者更为典型。其颈动脉为代表的血管硬化及内膜增厚等血管损害表现也非常明显。

NASH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被证实与炎性物质及脂肪产生的激素相关[13]。脂肪组织产生的激素,特别是:APN有独立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并具有明确的抗炎,抗AS作用。在肥胖合并NAFLD患者中,APN水平比单纯肥胖者降低,提示APN除了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FFA及TG浓度,从而解除高脂血症所引起IR。同时,APN也直接作用于肝组织,抑制葡萄糖的生产和防止脂质堆积,并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增殖及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而抑制TNF-α基因表达,最终对炎症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血管受损部位内皮细胞的恢复,对心血管系统起间接保护作用[14]。近期研究中,APN水平降低与转氨酶和α-GT水平增加相关,提示:APN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能在维持肝细胞功能完整性方面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在本项研究中,APN在NAFLD组及HUA组中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且直线回归分析显示:APN浓度变化与CIMT负相关,也进一步揭示:在HUA及NAFLD等代谢组分明显异常的个体中,APN的浓度降低参与、促进了这类患者的大血管病变进展过程。

总之,HUA合并 NAFLD流行病学形势严峻;与单纯性HUA比较,合并NAFLD的IR更为明显,大血管病变风险更为突出。因此,加强对HUA伴NAFLD患者脂肪肝的综合防治与早期检测CIMT、APN及CRP等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首先,HUA并非NAFLD者,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相对于正常人群,这两类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更为明显。另外,血脂代谢异常及中心性肥胖等代谢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是NAFLD及HUA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相关介质。因此,通过本研究可以证明在HUA并NAFLD的患者中,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为增加。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前研究数据所表明的:NAFLD是MS在肝脏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研究结果显示:以超声检查评估NAFL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平行性良好,并与HUA及NAFLD组患者的临床MS表型吻合。因此,早期对HUA及NAFLD等CVD高危人群进行CIMT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Angulo P. GI epidemiolog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883-889.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肝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4] 汪学军,姜志胜,黄佳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7):535-538.

[5] Tsubakio YK,Matsuura F,Koseki M,et al. Adiponectin prevents atherosclerosis by increasing cholesterol effiux from macrophages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75(3):390-394.

[6] O′pLeary DH,Polak JK,Kronmal RA,et al. Carotid artery inter-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 [J]. N Engl JM,1999,340(6):34-42.

[7] Nakanishi N,Okamoto M,Yoshida H,et al. Serum uric acidand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r type 2 diabetes in Japanese male office workers [J]. Eur Epidemiol,2003,18:523-530.

[8] 张立晶,胡大一,杨进刚,等.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520-524.

[9] Fang J,Alderman MH.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 vascular mortality:the NHANES Ⅰ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1971-1992 [J]. JAMA,2000,283:2404-2410.

[10] Leon A,Paul A,Keith 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CMAJ,2005,172(7):899-905.

[11] Targher G,Bertolini L.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 Diabet Care,2007,30:1212-1218.

[12] Angulo P,Alba LM,Petrovic LM. Leptin,insulin resistance,and liver fibrosis in huma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Hepatol,2004,41:943-949.

篇(8)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06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olic acid plus vitamin E on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October 2016, 120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Hcy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fth people hospital of Datong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folic acid alone group, vitamin E alone group and folic acid plus vitamin 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block randomization, with thirty cases in every group. The level of Hcy was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NIHSS scores were recorded before treatment, 7 days and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of Hcy level and NIHSS scores among all groups were analysed. Results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lasma Hcy level was unchang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vitamin E alone group (P > 0.05), while the plasma Hcy level in the folic acid alone group and folic acid plus vitamin E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 7 days and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NIHSS scores between folic acid alon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7 day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vitamin E alone group and folic acid plus vitamin E group were decreased (P < 0.05).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folic acid plus vitamin E group were de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 Folic acid combine with vitamin E can improve the early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Hcy,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ntioxidant vitamin E inhibiting oxidative stress of Hcy.

[Key words] Vitamin E; Hyperhomocysteinemia; Ischemic stroke; Prognosis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已被证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2]。通过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B族维生素的补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但研究表明,仍有部分患者的hHcy未能得到改善,因此积极寻找其他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及其损伤作用的有效措施意义重大[3]。人体血浆Hcy的代谢途径中涉及多个氧化还原反应,且大量研究证实,Hcy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4-6]。故本研究着眼于叶酸联合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在Hcy代谢及作用机制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hHcy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hHcy患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平均年龄为(63.0±10.3)岁。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叶酸组、维生素E组、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每组30人。随访过程中,叶酸组、维生素E组、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各有1名患者退出试验。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患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及人口学特征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患者的hHcy是指血浆Hcy浓度>15 μmol/L,且≤60 μmol/L。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7],并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且此次发病前无因脑血管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明显神经功能缺失,此次发病不超过72 h。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进行神经系统全面体检。合并严重心、肝、肾、胃疾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昏迷者予以排除,合并必须给予叶酸、维生素E治疗疾病者予以排除。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叶酸组采用常规治疗+叶酸片,5 mg,qd,po;维生素E组采用常规治疗+维生素E胶丸,0.1 g,bid,po;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采用常规治疗+叶酸片,5 mg,qd,po+维生素E胶丸,0.1 g,bid,po。叶酸片由海南制药厂生产提供,生产批号150604;维生素E胶丸由常州制药厂生产提供,生产批号14102513。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不包含各种抗氧化剂的应用(如依达拉奉注射液)。

1.3 血浆Hcy的测定及分析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取肘静脉血3 mL用于测定血浆Hcy水平。抽取血样后以EDTA抗凝,充分摇匀,常温放置,1 h内离心,3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抽取上清液用于测定,应用日立7600-020自动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试剂盒由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各组患者于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同上法测定血浆Hcy水平。

1.4 NIHSS评分及分析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8]是一种简洁、方便、可靠的神经功能检查量表。本研究对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及1个月时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记录。分别计算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的差值,通过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认为差值越大提示预后越好。

1.5 随访与失访

所有患者出院后,每半个月到1个月通过电话和约诊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日常功能训练、监督用药依存性、进行血浆Hcy检测和NIHSS评分。随访过程中有3名患者因服药依存性差或患其他新发疾病而于随访1个月后退出试验(叶酸组、维生素E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各1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各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照组及维生素E组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叶酸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

2.2 各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7天及1个月,叶酸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第7天,维生素E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比对照组明显增大,即维生素E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个月,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即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9]。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和干预。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与常规危险因素一样,hHcy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血浆Hcy浓度是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递增标志,血浆Hcy每降低3 μmol/L,卒中风险下降约19%[10-11]。因此,积极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重要途径。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x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血Hcy在体内从S-腺苷基蛋氨酸透过两个反应步骤途径形成,并能通过回转成蛋氨酸,或经过转硫途径转为半胱氨酸或牛磺酸而分解代谢,从而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血Hcy的代谢途径中涉及环节多而复杂,其任一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诱发hHcy。生活中由于环境、饮食、药物、疾病或遗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血Hcy浓度持血续高于正常值高限,即为hHcy[12-13]。目前国内公认的hHcy为血浆Hcy浓度大于15 μmol/L[14-15]。

研究数据证实,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可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16-17]。但有学者提出,补充B族维生素似乎仅对因营养因素所致的hHcy有效,对遗传性因素(如酶缺陷、基因突变)所致的hHcy疗效不确定。Hcy在体内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叶酸循环途径,而该途径的的限速酶为5,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该还原酶功能的异常与Hcy水平升高相关联;同时研究表明,hHcy主要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以及促进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纤维蛋白酶的抵抗等增加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4,18]。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抗氧化剂的应用能否降低血浆Hcy水平并阻滞其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观察性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有更高水平的血浆Hcy水平,而各种抗氧化剂的浓度却明显减低[19]。维生素E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及临床的有关氧化还原作用的研究。实验室研究证实,在未成年大鼠中,给予维生素E治疗可以降低酒精诱导的血浆Hcy水平;添加维生素E可减少酒精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20]。对成年大鼠的研究显示,预先给予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阻止因Hcy注射引起的记忆力障碍[21]。因此推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维生素E也可能通过降低高Hcy水平或抑制Hcy氧化应激反应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损伤。

本研究以合并hHcy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该类患者Hcy代谢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维生素E不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积极给予维生素E治疗却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hHcy患者的早期预后。这提示抗氧化剂维生素E虽然不能促进血浆Hcy的代谢,但可能通过阻断Hcy的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有益作用,对合并hHcy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叶酸及维生素E可能使患者早期和远期获益更大,这也与近期某些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22]。

[参考文献]

[1] Kidd PM. Integrated brain restora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medical management,risk factors,nutrients,and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managing inflammation and enhancing brain plasticity [J]. Altern Med Rev,2009,14(1):14-35.

[2] Devasia,AJ,Joy B,Tarey SD. Serum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intimal thickening in acute stroke:a cross 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J]. 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6,19(1):48-51.

[3] Macko RF,Kittner SJ,Ivey FM,et al. Effects of vitamin therapy on plasma total homocysteine,endothelial injury markers,and fibrinolysis in stroke patients [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02,11(1):1-8.

[4] Sibrian VM,Escobedo JO,Lim S,et al. Homocystamides promote free-radical and oxidative damage to proteins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0,107(2):551-554.

[5] Nanetti L,Vignini A,Raffaelli F,et al. Homocystein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cute stroke [J].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3,4(11):15-23.

[6] 李志鹏,吴鹏飞,王运杰,等.高同型半胱氨酸和二甲基精氨酸干A对大鼠脑血管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2):964-967.

[7]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8] 任丽,吴伟,赵伟,等.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8):551-554.

[9] 常颖,邢影,韩雪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3):1296-1298.

[10] 韦世文,韦玉鲁,覃维含,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12):1167-1169.

[11] Homocysteine Studies C.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a meta-analysis [J]. JAMA,2002,288(16):2015-2022.

[12] 陈芷菱,周炯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0):1673-1676.

[13] 邬志坚,江惠玲,凌孟晖,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37-38.

[14] 张林,郑培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183-184.

[15] Yang B,Fan S,Zhi X,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utrients,2014,7(1):74-90.

[16] 区腾飞,赵旭,李荣,等.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9):715-718.

[17] Huo Y,Qin X,Wang J,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new insight from a meta-analysis [J]. Int J Clin Pract,2012,66(6):544-551.

[18] Banecka MZ,Sawula W,Kadzinski L,et al. Homocys-teine,heat shock proteins,geniste in and vitamins in ischemic stroke―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Acta Biochim Pol,2012,59(4):495-499.

[19] Alireza S,Siamak S,Hassan KM,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vitamin E against ethanol-induced hyperhomocysteinemia, DNA damage,and atrophy in the developing male rat brain. [J]. Alcoholism Clinic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2009,33(7):1181-1186.

篇(9)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98-0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多,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的发生,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传统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等,想要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和组织病情发展有明显的作用就要对以上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最近几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一种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具有高发病且治疗预后不好,患者多者都会丧失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通过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发病和抑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梗死患者由于机体功能有着明显的下降,比较同意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类的疾病,这样不利于病情的维持。本文就通过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水平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3年9月份至2014年9月份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老年患者20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甲钴胺组,每组个分为102例。对照组男52例,女50例,年龄在60-76(平均68.25±6.41)岁之间,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平均水平为(23.57±5.28)μmol/L;甲钴胺组男性51例,女51例,年龄在60-79(69.14±7.06)岁,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平均水平为(22.97±5.14)μmol/L;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及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筛选标准

入选的标准:(1)年龄≥60岁,发病后6天内入院进行治疗;(2)必须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通过对头颅CT或是MRI进行证实。排除标准:(1)3个月之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或是严重创伤的患者;(2)脑出血或是伴有出血转化的患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1.3.1治疗的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都进行急性脑梗死常规的治疗,其中包括了口服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20120236,100 mg/片),一天一次,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同时还要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控制,营养脑细胞,日常的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康复运动等辅助治疗措施。甲钴胺患者在此基础上肌肉注射甲钴胺针剂600 μg( 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4740,1 ml/0. 5 mg) ,每 2 d 注射 1 次,7 w为 1 个疗程。

1.3.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测定

要进行检查的对象在12小时内不得进食进水,在第二天的清晨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患者的静脉血3ml,放入到预冷处理好的乙二胺四乙酸( EDTA) 抗凝试管中,放入低温离心机中 4℃ 4 000 r/min离心 10 min,弃上层血清,美国贝克曼库尔特 UniCel DxI 8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测试剂盒,对患者血浆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进行测定;两组患者都在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进行一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检测。

1.3.3心理健康程度评定的方法

采用 Derogatis 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定,该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包含感觉、情感、思维、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并采用 10 个因子分别反映 10 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各项得分 1 ~1. 5 分,说明受试患者自我感觉无该症状; 1. 5 ~2. 5 分,说明受试患者自我感觉轻微症状,但发作不频繁; 2. 5 ~3. 5 分,说明受试患者自我感觉有该症状,严重程度为轻度; 3. 5 ~4. 5 分,说明受试患者自我感觉有该症状,严重程度为中度; 4. 5 ~5. 0 分,说明受试患者者自我感觉有症状强和发生频率很严重。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 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组间单因素比较进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 χ?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为 ( 22. 05 ± 5. 23 ) μmol / L,治 疗 后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 18. 52±4. 53) μmol /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39,P>0. 05) ; 甲钴胺组患者治疗前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水平为( 22. 51±5. 28) μmol/L,治疗 5 w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水平为( 12. 03±3. 11) μmol/L,差异显著( t=2. 66,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CL-90 评分对比

甲钴胺组治疗后SCL-90 总评分、阳性项目、阳性总分、阳性均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 P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CL-90 各因子评分对比

甲钴胺组治疗后 SCL-90 各因子评分中除偏执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 P

3 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显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甲钴胺可以通过加快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转化,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水平,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帮助。然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上升可以增加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周围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由于高龄导致机体血液循环功能降低,出现机体内周围血管血栓的风险更高。同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精神方面的影响也逐渐的受到一定的重视,相关的研究表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在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中,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可以有效的降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老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的损伤,有利于病情的维持和机体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还要加用甲钴胺治疗可以通过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调节,有效的环节多种负面的情绪,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平稳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但偏执方面可能与患者自身性格有着较大的关系,只要通过神经方面辅助治疗较难起到明显的作用,还要与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中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在临床的相关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邢宝鹏,王 赞,纪 莉,等.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 2) : 198-9.

[2] 向 云,尉 洋.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 6) : 653-5.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2-01

1 对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第一、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发现探索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提高高中学生的发现探索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发现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发现探索性能力。第三、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发现探索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发现探索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2.1 知识目标

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发现探索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

2.2 能力目标

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发现探索性。

3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教学模式的开展

任何发现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都有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简单划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及时地进行发现探索性思维,现在的政治教学大部分是这样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会为主,这两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相互转化,老师把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政治的教材为基础,将学案作为载体,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模拟情境,摆出发现探索的问题。其次,老师应该采用新的发现探索性学案,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进行整合,较为广泛应用的发现探索学案就是合作性的发现探索,这种形式主要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分类,并选出标兵作为榜样,提高发现探索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目标的推动,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对发现探索内容从根本上得到诠释。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分组形式组成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满足课堂上的发现探索升华,还可以渲染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让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活动鼓励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出谋划策,用政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和教师的意识都要及时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上:而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土木工程概算 下一篇: 医院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