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8: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最全中医基础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文为2013年度陕西省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13BZ47)。
前 言
2016年,国务院下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1],明确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也加快了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步伐,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活动的最终体现,是制订教育宗旨、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陕西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在中医药发展新形势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围绕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和做好基层健康服务两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各级师承教育贯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联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有鉴于此,课题组对陕西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基本状态、培养路径进行了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诊断,了解基层中医药卫生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以及发展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符合陕西省省情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路径,以期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呈现“四不”状态
笔者根据《陕西省2015年卫生计生事业统计公报》和《2014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有关数据,结合课题组对全省19所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调研情况,陕西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7,467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764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人数不足2人。二是质量不高。全省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5%,在(区)县级中医医院里,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依然是主力军,占到全部人数的55.1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效果。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总的趋势是城市多、农村少;关中多,陕南、陕北少,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县级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才匮乏,影响了中医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省市一级医院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较为年轻,学历程度不高;个人发展需求强烈,但流动性强,这给我省培养、发展和留住中医药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不能满足中医药人才日益增长的自我发展需求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
近年来,陕西省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临床经验”为主,“巩固中医基础理论”为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提高我省中医药人才整体素质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本次调查仍然发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不完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69.3%的人对本单位中医药继续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不了解;35.5%的人对中医药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这大大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二是现有的继续教育形式、内容和途径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各类中医药人才的不同发展需求,有些培训甚至流于形式。三是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整体增加,但机会分布不均,本次调查中发现,近三年,在(区)县级医院有20.7%的人没有机会参加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这与基层中医药人才强烈的进修、深造的需求相距甚远。四是中医药继续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程度不高,没有对继续教育的过程和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和应用。
中医药发展纲要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深化医教协同,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继续优化卓越中医人才培养路径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教育最传统、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都在“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对“5+3”培养模式进行新的定义,初步解决了我国医学教育既无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又没有与院校教育衔接的制度缺陷。2016年《纲要》又明确提出“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这就为下一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解决好院校教育与职业化教育衔接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地融合师承教育。
2.拓宽培养路径,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探索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已取得较大突破,但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仍不相适应,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就必须要改革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全面提高。随着分诊制度的实施,基层医卫生需求逐渐增大,因此,探索基层中医人才培养路径刻不容缓。
陕西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建立和完善师承教育相关制度,实现师承教育三阶段联动
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师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在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出台新的政策。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对导师资格进行重新界定,对跟师年限、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规定,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
(1)实行名、老中医“一带三、徒徒相传”的师承教育新机制。结合陕西省省情和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在现在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启动省、市、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采取一位老中医带三个来自不同层次机构的徒弟,徒弟出师后五年内再带一名学徒的方法,丰富师承教育的培养方式,扩大师承教育的影响范围,创新中医“薪传”机制,推动我省中医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制订师承教育培养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根据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按照“在校重基础、毕业后重临床、继续教育重综合能力”的基本原则,联合中医药管理部门、陕西中医药大学和各级中医医院,制订师承教育培养方案,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考核方式进行规定,实现中医理论知识、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中医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3)妥善解决师承人员学位授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问题。对全省师承教育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师承人员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制订相关政策,为各级师承人员学位的取得、职称的评定和岗位聘用提供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向基层师承人员倾斜。
2.推进“互联网+”中医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实现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三阶段的有机衔接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学科门类齐全,但学科间发展很不平衡。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仅有陕西中医药大学一所。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医教育的模式,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注。
(1)充分利用陕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培养中医药教师人才梯队。陕西中医药大学是我省医药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拥有两位国医大师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我省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主力军。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大力扶持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采用集体讨论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学科交叉学习研讨班,共同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法。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2)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中医药临床人员。医院是培养医生的重要场所。应该对部分医院的医生进行教学能力的集中培训,提高高水平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的能力。除了加强对现有3个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的建设外,应该根据我省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分批次挑选不同规模的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重点支持其发展。
(3)充分挖掘“互联网+”中医药教育开展方式,实现中医药教育资源全覆盖。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西中医药大学负责,在全省各级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教学点,建立中医药教育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点与中医药大学学生“异地同堂”上课,共享优质资源,既能满足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又能实现在校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步学习的愿望。
3.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中医生培养工作,搭建学校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的桥梁
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国家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举措,是立国、惠民、关注民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面向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次契机。[3]
陕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学生培养即将进入第5年,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中医免费生综合素质和服务基层意识还应进一步加强,应该“提高人文服务意识及人文服务技能”[4];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农村基层需求,在现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精简中医经典课程,优化和整合临床课程,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常见病症处理、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基本诊查技能、预防医学、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保健学、精神病学、急救医学、中医急救学及护理学概论等课程,保证毕业生能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工作,提升我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除了推行自主加集中见习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更注重急救、急诊和健康咨询服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016年2月22日。
[2]洪净、张欣霞、曾兴水:《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
内容简单、基础,却很全面
《有面子!轻松简单养颜经》
作者:(日)藤田麻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防晒霜必须每天都擦吗?应该先擦乳液呢,还是先擦美容液?”这些对于护肤保养的基础知识,你是不是也曾搞不清楚?日常护肤究竟需要哪些护肤品?怎样使用才最有效?
作为“新生入学护肤指导手册”,向你推荐本书!从日常护理到各种问题肌肤的应对,详细传授各种护肤秘诀,解惑迷思,提点要领。内容简单、基础,却很全面,小标题把内容概括得很明确,轻松就能查找到想要了解的问题,比如“1次的用量分3次擦才能使化妆品充分渗透”;“洁面产品的pH值对肌肤的影响几乎为零”。配以可爱的漫画,读起来非常轻松。
用精油勾兑护肤的魔法药水
身心合一的全方位护理
《天香 精油生活DIY全书》
作者:刘璞
江苏人民出版社
精油护肤也成为一时之流行,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护肤品中。精油有“西方的中药”之称,可以通过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能有效地调理身体,对于内分泌、新陈代谢、皮肤、循环系统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本书是最实用、最基础的精油DIY“葵花宝典”。针对不同肤质、不同适应症候,提供美颜、美体、消除压力等芳香疗法配方。相较于其他精油书籍空泛地谈论芳香疗法,本书更侧重针对性的配方DIY,更贴近实际生活,可操作性也很强。章节分类清晰、图文并茂,很适合对精油感兴趣的人作为入门的教材。
分析化妆品成分,识破宣传误导
一书在手,不再被化妆品广告忽悠
《美丽圣经》
作者:(美)宝拉・培冈
中信出版社
本书堪称美容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常用化妆保养品成分分析;如何分辨包装华美的美容推销术;如何正确而聪明地使用化妆品;防晒、抗皱、抗痘、护发、美白消斑、除毛的方法;各种各样的美容术解析……所有这些精彩而实用的内容都使本书得到美容界医学界的一致推崇。
作者宝拉・培冈作为美国化妆品界的权威人物,对美容和化妆用品有着25年以上的深入研究,观点犀利而中肯,被誉为“化妆品警察”。对于一些热门的名词比如:肉毒杆菌、果酸、水杨酸等,本书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用得明白才能用得有效!
汉方草本,古方传承
以内养外,养出好肌肤
《本草女人美颜经图读本》
作者:养生堂国医保健课题组
中国纺织出版社
汉方养颜之道成为护肤新主流!汉方,其实就是中医美容,它使用的原料,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花花草草,成本超低。最重要的是很多配方都经过了古人数千年的检验,武则天、杨贵妃、慈禧太后,还有诸多数不清的宫廷佳人,都是汉方的忠实FANS。
本书汲取《本草纲目》之精粹,揭秘国医经典中隐藏的本草养颜护理金方,提供最全面、超天然、实用又可靠的养颜方案。很多女生出现的肌肤问题归根到底是身体内部出了状况。所谓“以内养外”,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健康的、自然的、顺应身体机能规律的养生方式。
资深美容界达人的DIY秘方
DIY保养品,回归自然,用得更放心
《牛尔的爱美书Ⅱ:全面保养DIY》
作者:牛尔
南海出版社
因《女人我最大》而名声大噪的牛尔老师,小时候因受销售化妆品的母亲的影响,对保养品充满好奇心。12岁开始使用保养品,并用厨房中的材料自行调制面膜使用。医学院毕业后,便踏入美容界,至今已有十余年。经常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多年积累、总结的护肤保养心得,让人受益匪浅。
牛尔教你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华液、抗皱面霜、眼霜以及应对各种皮肤问题的面膜等,对皮肤进行全面保养。不同于技巧类书,本书精确测量后的DIY,绝对放心,不必担心添加剂。几乎涵盖了日常所有基础护肤品的制作方法。还重点介绍了各类面膜!
韩国明星的“平民美肌圣经”
精心呵护比高额消费更有效
《宋宣美 美肌宣言》
作者:(韩)宋宣美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演过《媳妇的全盛时代》、《顺风妇产科》等经典韩剧的韩国明星宋宣美,因为娇好的皮肤而颇受赞誉。在普通人看来,艺人的皮肤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去美容院做昂贵的护理。宋宣美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护肤经验是:并没有什么尖端的护理秘诀,也不需要高额消费,护肤的关键就是“普通”与“坚持”。跟着“宋护士” 检视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对了护肤环节吧。
明星出美容书,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容空泛,大多在推荐昂贵的护肤品。而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十分贴近生活,介绍的产品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买到,或者是很方便可以买到的,所以本书被誉为“平民美肌圣经”。
化妆师和明星们的枕边书
让保养品发挥最大功效,需要“双手”来帮忙!
化妆师和明星们的枕边书
《美肌革命》
作者:(日)佐伯千津
中信出版社
佐伯千津――日本美容界的权威,在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担任过要职,年过60还保持完美肌肤,开办了自己的美容机构,是亚洲最著名的美容师。其作品亦成为众多化妆师和明星的枕边书。
喜爱日系美妆的同学,对于这位佐伯老师一定不会陌生。佐伯老师的不少书在国内都有贩售,但经过比较最为推荐的就是这本!书中颠覆了我们对美容的误解:其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道具,在浴室、客厅等地方,借用手边的用品,只要善用我们的“双手”,就可以获得等同于专业护理的效果。神奇的“佐伯六式”让肌肤年轻10岁!老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田中按摩法”让你奇迹般地逆生长
利用按摩解决所有肌肤问题
《田中宥久子的塑颜按摩法:让你找回10年前的青春容颜》
作者:(日)田中宥久子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