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2 16:38: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投资决策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5-0015-05

企业环境投资决策不当,运行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企业的环保建设,也同时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本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试图设计一个以财务、环境、社会、人力资源、生产制造及竞争能力作为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计算投资方案综合价值的环境投资决策方法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环境投资是实现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将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它侧重于企业的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效果,故与一般单纯依据经济盈利产出的普通投资决策存在较大的区别,须在确保环境标准达标的前提下兼顾投资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讲,环境投资目标较之普通投资有所不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总体目标战略化。环境投资具有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刚性大的特点,属于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投资问题。企业环境投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想解决好这一战略投资问题,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增强环境投资决策方法的可操作性,将战略投资目标层层细化为可计量的指标。

2. 具体目标多元化。环境投资决策分析不仅以财务指标为基准,还应考虑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环境投资所产生的明显的、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其货币计量难度很大,且具有模糊性。货币不再是惟一的计量模式,这就需要考虑多元化计量问题。而环境、社会及财务等效益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在总体评价前必须将量纲统一,综合计量各方面的效益,这样就不会人为扩大或缩小某一目标的重要性。

环境投资的长期战略性投资目标可通过层次分析法细化为具体的评价内容,再进一步细化为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指标,提高目标的可控性;环境投资决策目标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而将不同标准的量纲统一并综合评价结果,可以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实现。因此,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便可以计量环境投资目标的实现情况,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二、具体内容分析

(一)明确企业环境投资目标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UNCED)于1987年11月向联合国第42届大会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刷新了人类传统的世界观、 道德观、人生观和伦理观, 考虑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要素, 并且主要集中于与人有紧密联系的因素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用于衡量发展的指标发生了变化, 从而衡量环境投资项目效果的方法也随之改变: 环境投资项目评价中,不仅考虑其经济的可行性, 而且要将项目置于整个社会过程, 即社会的可行性也应该保证。评价的范围,除去物质的、可以量化的变量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精神的、难于量化的变量,如竞争问题、人的参与问题、企业的发展问题、项目持续性问题等。基于此,许多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尝试把生态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投资项目评价中,把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发展过程结合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使得项目中难以量化的变量得到更好的描述,从而使评价者能详细了解项目状况,进一步保证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因此,本文将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环境投资的战略目标,由于这一目标属于宏观总体目标,故具体到不同的环境投资项目时,将该长期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这样就可以把环境投资这一多目标决策问题体现到各个角度各个层次, 并设置衡量各个目标实现情况的具体评价指标,通过对财务、环境、社会、人力资源、生产制造及竞争能力6个角度的定量及定性指标的评价, 确定该环境投资项目各具体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建立环境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环境投资决策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不能仅仅把财务指标作为项目择优的惟一衡量标准,还应该把社会效益、环境、竞争能力等无形非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分析企业的长期发展。在设计指标时,既要考虑信息的成本,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过多的信息量导致得不偿失;也不宜太少,要提供足以使使用者全面了解环境投资状况并据以决策的信息。同时,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计算基础必须前后一致。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存在不同环境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常规制造业设立了财务状况、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生产制造、竞争能力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不同行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添相关重要评价指标。此外,为增加数据的可比性,各定量指标均采用相对数比率的形式, 这样就不会因投资方案规模不同而影响评价结果,造成人为扩大某一目标价值的情况。

分析环境投资决策问题,首先要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长期战略目标被分解为具体元素。这些具体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些元素大体上分为三层:一是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目标层;二是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具体环节,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三是最低层,该层次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称为递阶层次结构。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 评价财务状况的指标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环境投资财务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扩大企业的成本范围、正确进行成本分配、延长项目评价的时间范围、采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项目评价指标,同时,还应选择对各个目标不会任意放大或缩小的相对数比率形式,故选用获利指数及内涵报酬率作为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获利指数的优点是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环境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进行资本限量的投资决策时,为达到投资净现值最大化,就需要借助各方案的获利指数大小合理安排环境投资顺序。内涵报酬率指标的优点是既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又不受基准收益率高低的影响,可比性较强,比较客观。

2. 评价环境效益的指标

企业的环境投资项目需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可行性报告,且项目主体必须在环境影响报告经环保局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这就必须对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由达标基数、维持系数(亦称持久系数)和强度因子共同决定各备选方案的环境效益。

(1)达标基数――项目建设运行达标基数。达标为1,不达标为0。

(2)维持系数――达标运行维持年限。每年取0.1。一般情况下水、气、噪声治理设施的使用寿命均可维持在10年左右,因此该项的行业标准值为1。

(3)强度因子――治理项目高于环境标准的百分率。此项指标能够衡量环境投资项目对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应变能力。由于近年来国家环保标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当时可行的项目有可能正是几年后被淘汰的项目,因此增加强度因子指标可以反映投资项目对宏观政策的适应能力。

依上述设计, 若环境投资项目不达标则环境效益的总评价值会为零。环境效益数值越高,环境效益越好,反之亦然。其量化公式为: 环境效益=权重×达标基数+权重×维持系数+权重×强度因子

3. 评价社会效益的指标

社会效益是环境投资项目对社会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环境投资项目,对于企业拓展知名度,增添人气信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社会效益量化却不容易, 将环境投资与其直接联系起来,进而建立一个有机的相互关系则更难。在此,权且将对环境质量有直接重要影响的水、气、噪声三要素的治理达标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再增加社会福利及其资源利用两项定性评价指标。定性评价指标的计量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定量指标则是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确定得分。将环境投资的这种无形效益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正是体现了环境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后效性原则。

4. 评价人力资源的指标

(1)技术人员的关联度。该指标可用于评价在企业目前现有的技术人员中,有多少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可以转移到环境投资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中。

(2)技术人员的补充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以目前的技术人员实力在欲从事的环境投资项目中存在的缺口与不足。这是一个旨在反映企业技术人员方面劣势的指标,该指标越大需要补充的技术人员越多,就表示越缺乏环境投资项目技术方面的人才。

(3)管理人员对项目的认可度。管理人员认可度的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与环境投资项目有联系的相关经验,该指标可以评价投资项目在企业施行的人文环境。

5. 评价生产制造能力的指标

(1)生产设备的范围经济效应。该指标的值越大,说明环境投资与企业目前所从事的产业之间的生产设施关联性越强。它反映了企业在环境投资中所节约的生产性固定成本情况,更反映了环境投资项目的实用性。

(2)产品的可回收率。该指标可以反映环境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情况,一套与主流技术相配合的具有良好回收功能的投资不仅带来成本的节约,而且也降低了环境的负荷。

(3)产品的开发周期。对于企业来说,研发是其新鲜的“血液”,是不断开拓市场的源泉,开发周期越短产品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够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实力,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6. 评价竞争能力的指标

(1)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良好的环境投资项目可以增加产品的“绿色含量”,获得ISO14000体系认证,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投资项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加以考虑,这主要通过专家评分的方法实现。

(2)高于同业产能达标值的百分率。对于不同的环境投资项目来说,产能达标值是不同的。此指标能够衡量企业投资在同业的产能排名情况,是属于国家落后还是先进产能项目,对于评价环境投资对企业竞争实力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三)选择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

本文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该方法是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写为AHP)相结合而产生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来对企业的环境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其中模糊数学理论是解决多目标决策较常用的方法, 用来计算方案的综合价值得分;而层次分析法是目前广为应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它允许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递进层次,并通过两两对比确定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 最后对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该方法有以下优点:

一是在对环境投资决策方案进行取舍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可以把诸多包括非财务性信息在内的定性评价指标优化为一种定量指标,从而有利于解决环境投资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二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抽象的战略环境投资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投资决策的因素按照与企业的关系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 通常把对投资决策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称为直接环境因素,而把对投资决策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产业和市场等因素称为间接环境因素。至于内部环境因素则主要是指企业资源的各个部分,如人力、技术等方面。因此,每一环境因素所涵盖的内容都相当广泛,若仅根据这些抽象的因素来分析对环境投资决策的影响是根本无法进行的,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它的诞生则为目标的重要性赋值提供了数学语言和定量方法,给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辅助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各个利益群体目标偏好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各目标的重要性时采用德尔菲法,并注意保持对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专家的分散,以确保结论的客观、全面。同时,对于所确定的权重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再一次验证对于影响投资决策各因素重要性赋值的准确度。

三是搜集信息及时准确,计算步骤简便易行。模糊层次分析法不仅能够满足信息的时效性,且计算步骤简便,易于被企业掌握运用。

三、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环境投资一般具有投资额大、 投资期限长、 投资刚性大、投资风险大等特点,投资决策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有必要严格遵照与投资决策方法相对应的程序步骤来具体实施, 以确保环境投资决策的准确、及时。

(一)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分配

权重确定与分配是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对于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起着重要作用。可由专家小组根据经验对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来确定权重,也可以借助专门的方法来确定,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

1. 重要程度划分

层次分析法(AHP)主要应用于不确定情况下及具有多个评估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各个测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权重,通过对测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同时运用萨迪给出的1~9标度法,将复杂无序的定性问题进行量化处理。表1为层次分析法对重要程度的划分情况,反映了两个测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得分。例如一个测评指标bi相对另一个测评指标bj明显重要,则测评指标bi相对测评指标bj的比较得分为5,反过来测评指标bj相对测评指标bi的比较得分为1/5。

2. 构造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按照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采用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即被确定。假定以上一层元素A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B1,B2,…,Bn,按其对于准则A的相对重要性赋予B1,B2,…,Bn相应的权重。当B1,B2,…,Bn对于A的重要性可以直接度量时(如利润多少,消耗材料量等),相应的权重可以直接确定。但对于大多数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元素的权重不易直接获得,这时可采用AHP两两比较的方法导出权重。决策者针对准则A, 比较两个元素Bi和Bj,并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对于准则A,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b=b11 … b1nbn1 … bnn

其中bij就是元素Bi和Bj相对于A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判断矩阵具有以下特征:判断矩阵是方阵;判断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为1;若判断矩阵元素为bij,则有bij>0,bji=1/bij,i,j=1,2…n。判断矩阵的构造,在实务中采用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到。由于判断矩阵的估计关系到决策的质量,所以一方面,专家队伍的人员结构应该科学合理,一般由若干位行业内或企业界的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以及学术界相关人士组成。另一方面,专家人数的设定也很重要,因为专家人数太少,不足以排除个人主见因素的干扰;太多则容易意见分散,影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一般在10~50人较好。 本文专家组成员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及大学科研人员共20人构成。

3. 计算权重系数

根据n个元素B1,B2,…,Bn对于准则A的判断矩阵B,求出其对于准则A的相对权重系数W1,W2,…,Wn,本文采用方根法来求权重系数。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乘积

4. 一致性检验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B的元素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bij*bjk=bik。当此公式对于B中所有元素均成立时,判断矩阵B称为一致性矩阵。一般并不要求判断矩阵满足这种传递性和一致性,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与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但判断矩阵既然是计算排序权向量的根据,那么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是必要的。混乱的经不起推敲的判断矩阵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当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过大时,其可靠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其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ai为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第i个元素,(B?琢)i为判断矩阵B与特征向量?琢乘积的第i个元素。

(2)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

当CR

(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计算环境投资方案的综合价值

环境投资决策的许多因素及其总体评估都是相对而言的,其本身没有精确定义的判别准则,具有模糊性。而模糊数学正是研究这种模糊现象的较为恰当的定量处理方法,尤其是因为环境投资的多标准性,直接、真实地反映处于不同层次的诸多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难度较大,因此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使评价更为全面、深入、细致,也更符合客观实际。

1.建立因素集

根据环境投资项目的特点,确定影响特定项目投资决策的因素,构成因素集:

X=(X1 X2 X3 X4 X5 X6)

其中,Xi(i=1,2,…6)表示对该投资项目评价有影响的第i个因素,Xi=(Xi1 Xi2 … Xik),k为二级指标因素的个数。

2.建立评语集

可根据实际细分程度及计算量大小设定。将定性指标分为1~5个档次,由此建立评语集V=(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定量指标按照值区间也分为五个档次,将行业平均值或国家要求的标准值设为一般,其他四个级别以此类推,根据各指标值所属区间段确定所属级别。由专家小组成员对于各指标按照评语级别标准进行评价,建立每个档次与隶属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3.确定评价矩阵

首先对因素集中的单因素集Xi(i=1,2,…6)作单因素评判,确定该因素对选择等级Vi(i=1,2,…5)的隶属度rij,即得出Xi的单因素评判集为:RXi=(ri1,ri2,…ri5)。RXi是评语集V上的模糊子集,这样n个因素的评价集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X为:

其中,rij为Xi对选择等级Vi(i=1,…5)的隶属度。

4.模糊综合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只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假定按照前面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为:?琢=(a1 a2 … an),模糊综合评价可以表示为:

其中,ej(j=1,2,…5)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对评语集V中等级进行赋值得到矩阵D=[90 80 70 60 50]T,并将E归一化处理得E,那么各环境投资方案的综合得分为T=ED。根据各个投资方案得分进行排序,选取得分最高者为首选方案,若是单一方案可行性研究则需要高于70分方可行。

四、结束语

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环境投资决策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了企业环境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可操作性目标,且可操作性具体目标受制于战略目标。这样可避免各具体目标的无政府状态,便于企业对各具体目标的统筹安排,有利于在选择方案时进行综合比较和决策。其次,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将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分为6个方面,对以往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彻底的更新,从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出发,建立了适合评价制造企业的环境投资项目指标体系。再者,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相结合, 解决了环境投资决策多标准、多层次目标的计量问题。有关定性指标均采用德尔菲法取得,迅速而准确,可以避免信息失真、贻误投资时机,又不必建立财务、环境等分析系统的兼容程序,计算较为简便。

参考文献:

[1]尹希果. 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5(7):89-92.

[2]胥树凡. 当前发展环保产业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J]. 中国环保产业,2000(4):23.

[3]季绍武,徐长城. 政府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38.

[4]胡谷乔. 诌议环境管理会计[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4):13.

[5]Ari Rabl. Discounting of long-term costs: What would future generation prefer us to do[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6(17):137-145.

[6]朱靖,颜霜. 我国工业企业应加快实施环境管理会计[J]. 商场现代化,2006(7):325-326.

[7]李化,吴耀宏.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交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中的运用[J]. 工业技术经济,2007(10):94-96.

[8]郭复初,郑亚光. 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9]郭晓梅.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0]向跃霖. 基于企业效益的环保投资对策研究[J]. 环境与开发,1999(1):21-23.

[11]张松滨,宋静. 环境项目投资优化选择的密切值法[J]. 贵州环保科技,2003(1):22.

[12]李云龙. 工业项目经济评价三种状态综合分析方法的运用[J].中国工程咨询,2001(6):20.

[13]Bennnet M and James Peter,the Green Bottom lin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Trends[M].Greenleaf Publishing 1998.

篇(2)

盈亏平衡分析法,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很好地抓住了一个项目的产量、成本、利润,进而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再通过自己精确的计算,找到项目能达到正常运转能力之后的平衡点,然后对该项目所能承受的风险进行分析,本文在列举静态平衡分析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动态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

所谓静态盈亏平衡分析,在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时是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找到项目在正常的运转情况时的盈亏平衡点。

1.1 盈亏平衡分析的应用条件

虽然静态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比较简单,实用性也比较强,但同样的,它在应用时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①要保证一个项目所生产的全部产品能够达到自己所预期的销售量。

②一个项目成本的变化与产品的销售量符合正比例的关系。

③该项目在做产品的分析时,他的成本不能随产品的销量的变化而变化。

④销售的价格不变,当他的销售量变化时销售的收入与销售量是成一定的线性关系的。

⑤项目的生产与项目的生产结构在项目的分析期间保持不变,这点是非常关键的,不然,随着项目与项目的生产不断变化,其收益与成本必发生不规则变化,这样就无法确定盈亏平衡分析点,也就无法对该项目进行分析了。

1.2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点的确定

由上面应用条件可得出如下定律:Y=PQ;C=F+VQ;(Y=产品销售收入;C=产品生产总成本;Q=产品生产(销售)量;F=产品固定成本总额;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根据盈亏平衡的定律,在项目达到盈亏平衡点时,项目的产品总成本与销售的收入是相等的。公式:Y=C;该项目在盈亏平衡点E时有着如下关系:PQ=F+VQ;Q=F/(P-V);公式中,一产量表示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即产品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相等的那一点,就是说在保证项目不亏本这一条件下,最低的销售产品量,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当所做项目的产品以实物为主时,销售产品量可以较小,说明以实物为产品的项目可以经受产品生产规模变动的较大风险。

2  动态盈亏平衡分析

动态盈亏平衡分析与静态盈亏平衡分析不一样的是,它在做项目的风险评估时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对比比较,找出项目在应用时期生产的产量、项目的收入、项目的支出的关系,得出盈亏平衡点,然而这个平衡点与静态盈亏平衡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是收入资金等于支出资金的一点,这个点的确定也必须是在项目的使用期限得出的。在这一点上,项目的净现值刚好为零,与静态平衡分析点相同的是如果产品的生产水平低于这一点,项目亏损,反之,项目盈利。

动态盈亏平衡分析的使用条件与静态盈亏平衡条件一样,为了与静态分析一样能够得到相应的数学公式,我们做如下假设:项目在投入使用时能有正常的运行状况,项目在完成时剩余的资产为零,流动的资金也不要再回收。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51-1.jpg>

那么根据假设内容我们就能得到如下公式:

公式中:CIp=项目现金流入现值;COp=项目现金流出现值;I=项目第t年的建设投资;F=项目经营成本中不包括可变化的成本固定总额;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n=项目的寿命周期;n1=项目投资的建设期;i=项目的贴现率。

根据盈亏平衡的定义。当该项目达到平衡点时,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的现值是相等的,即CIp=COp,可得如下公式: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51-2.jpg>

有公式我们可以得出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为Q。为了表示现金流出、现金流入和项目的变量这三者的关系,用盈亏平衡图可表示为图1。

由图1可知动态盈亏平衡点与静态盈亏平衡点是有着相同的作用的,虽然它们之间有些本质的区别,但在实际应用时是互不影响的。该项目它的盈亏平衡点越低,反映了该项目在投入使用时,项目的生产总量与销售总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项目仍然可以预测自己的最低回报,仍能预测风险。那么,与此所不同的是一旦出现了盈亏平衡点太高的情况,那么就要注意了,它所反映的是该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是偏弱的。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51-1..jpg>[图1  动态盈亏平衡图]

3  在企业做投资决策时动态盈亏平衡分析法所起的作用

为了验证动态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作用,我们用一个实例对它在企业做投资决策时的应用情况,看看是否能够分析到位:

现在假设有一个生命周期为12年的化肥厂项目,它的一年平均的生产总值16.65万吨,项目在使用时的当年就必须达到预期生产总值,建设期为2年,总投资为43000万元。首先假设项目在投入使用时,所花费的资金为6000万元,项目完成后它的投资基金完全收回;项目所固有的资产在项目完成后它的剩余价值为3000万元;钢铁的成本是每吨1370元,这个价位的变化范围是400元每吨,项目在完成我们所设定的年生产总值之后,一年下来,所需要经营成本为8160万元。该项目的销售税率和所得的税率分别为10%,33%,项目的贴现率为10%。由以上数据,再结合动态盈亏平衡分析可得表1。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51-...jpg>[表1 某化肥厂投资项目的利润及现金流量(单位:万元)]

篇(3)

(一)政府补助范畴的界定

政府对企业补助的不一定全部属于政府补助范畴,有可能以资本性投入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存在。

(二)政府补助科目的使用

在实务中,企业得到的政府补助资金与其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若按照原准则,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但这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财政贴息会计处理须统一

《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关于财政贴息会计处理,不同的专家理解和会计处理不同,所以在国内政府补助准则中须明确统一。

二、政府补助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政府补助的概念是指政府无偿将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给付企业的行为。形式包括:无偿拨款、财政贴息、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

政府补助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补助企业的经济资源来源于政府,二是政府给付企业的补助是无偿的。

政府补助的范围是从政府无偿取得经济资源的企业,但除了以下三种情况: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该经济资源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联系,并且是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收价款或者组成部分,适用于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二)所得税的减免,导致政府补助而产生暂时性差异,适用所得税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三)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作为企业的参与者,因其享有在投资企业相关比例的所有者权益,不应作为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会计核算方法变动

会计上将政府补助核算方法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两类。其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核算方法在原准则总价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净价法。

核算要点:总价法下,企业将收到的补助资金,借记相关资产类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等相关资产在其寿命内按照与其相关经济利益实现方法摊销时,再从“递延收益”科目转入“其他收益”科目。

净价法下,企业将收到的补助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再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两种方法下,政府补助以其他收益增加或计提折旧减少两种不同形式,最终将政府的补助计入损益,反映到利润表中。但两种方法对该项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却不相同:总价法下,企业按照补贴的资产原值计提折旧;净价法下按照资产原值扣除补贴后的净额计提折旧。

四、新增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资产或资产组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对资产或资产组(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般在使用现金流量估计的基础上,采用净现值法(NPV)方法进行投资决策。

在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估计时,考虑三个阶段的现金流:建设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终结点现金流量。特别是在计算经营期现金流量时,要涉及企业资产或资产组(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确定。

经营期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等非付现成本=(销售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等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在企业日趋重视财务管理做出经济决策,尤其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考虑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案例:某企业投资购买一台设备,设备属于享受政府补助的资产。设备价值3500万元,享受补助为2800万元,使用寿命7年,以直线法提折旧,期末无残值,购入后直接投入使用。该设备每年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650万元,付现成本140万元,若企业所得税为25%,假设不考虑折现的问题,则该项目的经营期现金流量为:

(一)总价法下:

1.建设期现金流量=-3500万元

2.该项资产每期的折旧额为3500/7 =500万元

每期经营期现金流量=(650-140)×(1-25%)+500×25%=507.5万元,共7期。

3.终结点现金流量=0万元

此时净现值法(NPV)=-3500+507.5×7 =52.5万元。

决策时:因?榫幌种担?NPV)大于零,该投资方案可行。

(二)净价法下:

1.建设期现金流量=-3500万元

2.该项资产每期的折旧额为(3500-2800)/7=100(万元)

每期经营期现金流量=(650-140)×(1-25%)+100×25%=407.5万元,共7期。

3.终结点现金流量=0万元

此时净现值法(NPV)=-3500+407.5×7 =-647.5万元。

决策时:因为净现值(NPV)小于零,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电力行业在投资决策中必然面对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及政策影响等多层次的干扰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对投?Y决策的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的对投资决策进行探讨,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共同实现决策的准确性。从投资决策的活动特征来看,投资决策体现了企业管理层的智慧,但实质上代表了企业整体发展中的集体决策行为,是建立在企业发展和资源基础上的综合性考虑。正确、科学的投资决策需要充分获取投资项目的各种信息,对信息处理做到真实、客观,在合理的判定系统中积极借鉴业内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充分调动不同组织部门的积极性,明确职能分工,实现投资决策行为向着合理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趋势发展。

1.电力行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1.1投资决策者因素

投资决策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因此投资决策者的综合能力是投资决策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行业的电力行业,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主体虽然依赖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中的现状,但这种集体决策行为更体现在管理人员的个人思维中,其专业知识、企业社会责任感、管理能力、投资经验及掌握的投资决策信息等都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行为的成败。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电力行业及企业的决策在追求经营发展利润的同时更需要考虑企业或行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及政策调整要求等,因此对投资决策者的衡量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多指标要素的评价来促进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投资决策。

1.2决策依据因素

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制定需要根据一定的行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参考,在投资决策目标的引导下对不同的决策因素进行量化分类考核,根据内、外部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大小、周期等进行投资影响因素评价。在投资决策的众多要素中,信息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了投资标的的信息、所掌握资源的信息等,在掌握不断完善的投资信息并保证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了解投资环境和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避免陷入盲目投资的困境。

1.3投资决策方法和原则

在投资决策主体综合考量多种决策影响要素后需要遵循一定的投资原则,按照既定的投资决策方法执行。电力行业基础性的行业特征决定了行业的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服务的影响,在保障其他产业生产建设电力服务的同时对资金、人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投资原则和投资方法合理分配资金等资源。在投资实践中,投资决策方法和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政策的调整、投资环境及投资资源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投资决策的方法和原则应在投资决策目标下及时地调整,根据决策影响要素的变化科学地改变决策方法。

1.4投资决策方式

投资决策在一定的决策原则和决策方法下通过行业内的不同组织形式实现投资决策目标,这种组织形式是投资决策方式。目前,电力行业内的投资决策组织实现方式一般有独断和集议两种途径,而不同的投资决策方式各有利弊。一般来看,独断的投资决策方式能够高效的完成投资决策,一般有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执行,因此在执行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独断的投资决策往往欠缺对决策影响因素的考虑,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甚至失败。集议的投资决策方式可以充分综合多种参考意见和有益投资信息,最大化的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盲区出现,但这种方式往往降低了投资决策的效率,在执行力方面也低于独断的决策方式。另外,集权的投资决策方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高于独断的投资决策。

2.电力行业投资决策的运行机制分析

2.1动力机制

从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动力机制分析来看,行业内部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是主要动力,在不同利益引导下对电力行业内部的决策主体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投资决策的电力企业个体而言,投资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因此企业管理层必然根据产权在投资决策实施后的结果预判而进行投资决策行为的调整,并针对不同的利益与产权分配来执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电力行业在并购重组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投资决策行为必然为参与的利益主体产生不同的价值分配,因此不同的参与投资决策的主体在不同的利益和产权分配方式支配下产生不同的决策预期,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行为的动机。

2.2信息保障机制

2.2.1外部信息保障机制

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中的外部信息是重要的干扰因素,因此针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及项目信息,参与的投资决策企业需要委托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对投资的标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财务审核,从被投资企业经营发展中科学的评估市场价值、投资风险及行业发展前景等,为投资决策主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外部信息进行核实的过程中,被投资企业和决策主体企业都必须避免向中介评估机构进行信息泄露,严格控制企业高层或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倾向性透漏行为,避免中介机构做出迎合一方的失真判断,同时也要避免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投资决策的任意环节中,防止出现利益支配下的倾向性评估行为产生。

2.2.2内部信息保障机制

对于投资决策主体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合理地信息公示,根据工作职责的分布方式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投资决策信息共享与沟通,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确保广大员工的民意顺畅。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中需要不断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优秀办公信息管理软件的辅助下提高内部组织的信息管理化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内部的层次沟通与共享机制对投资决策的内部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并及时获取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多种反馈,强化对信息识别的验证,为投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内部信息基础。

2.3协调机制

投资决策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颠覆性的改变,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投资决策行为的成败必然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分配,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保障投资决策的顺利进行。从人的物质性和利己性出发分析,企业管理层和一般的员工在投资决策行为目标预判和利益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对投资决策的认知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利益分配引导下的不同部分和群体必然产生了对投资决策的不同动机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执行效率。因此,协调机制可以保障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在投资决策信息客观存在上的主观一致性,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更加顺畅地沟通与共享,保障投资决策的顺利进行。

2.4实施机制

篇(5)

近年来,Smit(2004)基于战略规划与控制审视投资决策问题,认为投资决策不仅意味着等待期权的损失,而且是对未来发展期权获取的潜在回报。等待期权的价值随着不完全竞争和战略投资的影响而减弱,因而投资对不确定性的影响并非简单的负向效应。基于这一思想,Klaus(2009)依据投资Q理论,建立市场波动和世界市场重组时期公司投资和不确定性的模型,验证了实物期权理论下不可逆投资和不确定性两者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并为企业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指导。

(一)基于灵活性价值的投资优化分析

企业投资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境外投资时,大型跨国公司、当地政府等利益主体会多方博弈,发挥信息的价值,力求以最少的综合投资(包括各种成本)在风险最优条件下获得最好的企业资源。投资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如价格)和技术不确定性(如资本化投资、操作成本等)。研究者借助实物期权模型评估不确定条件下的生产投资,考虑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是否停产部分生产,以提供最优投资时机确定的现实可操作的方法。对波动性的估计是解决这一最优投资问题的关键。Copeland(2001)建议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估计项目的未来波动,CostaLima(2006)通过解析方法求得项目波动的表达式。Won(2009)考虑价格投入S和开发投入I这两个不确定变量的波动,建立投资时机决策模型如下: 的实物期权评估模型。总之,研究者在数学上对企业基于投资的停启期权、规模扩张等问题做出很好的解释。

(二)实物期权与信息价值的学习融合

为更加灵活地应对动态复杂的环境,很多行业开始关注实物期权与信息价值的学习融合。例如Gallant(1999)研究项目的投资时机并建立学习的价值模型。Lin(2005)对石油行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期权投资决策不仅受外生市场变量的影响,而且受其他公司行为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生产外部性导致石油企业在不充分高利率下的开采,信息外部性导致不充分的延迟投资,权衡与竞争对手的战略交互作用。在解决面临外部性的战略投资决策问题时,应对信息的外部性给予更多的关注,避免生产外部性大于信息外部性时不充分开采的负面影响,达到投资决策的最优化。将体现“灵活性价值”(ValueofFlexibility)的实物期权方法与体现“信息价值”(ValueofInformation)的概率分析结合起来,作为管理不确定因素的工具,能够更好地创造投资决策的经济回报。Herath(2001)将实物期权和贝叶斯分析进行对比,并通过两者的结合进行投资评价。Armstrong(2004)也使用Copula函数改进贝叶斯分析,并通过系统的决策方法实现与实物期权的结合,获取更多的信息价值与灵活性价值,实现公司既定资源约束下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扩展,实物期权不仅能更灵活的挖掘投资价值,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基于市场变化的投资决策体系,从而实现灵活性思维方式的转变。然而,这一方法关注数学技巧,对管理属性的强调不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引入,基于效用理论的投资决策模型注重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效用偏好理论:基于认知价值的投资组合决策

各行业的资产管理者使用投资组合管理等技术来决定最优分散化资产,增加公司价值并降低风险。基于Markowitz有效资产组合原理的分析模型虽然权衡了各种财务结果的期望与标准差,实现投资组合价值的最大化,却没有恰当考虑风险偏好。针对这一缺陷,部分学者研究采用效用函数建立投资最优化工具与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以决定企业最优投资组合。Regis(2001)将基于偏好理论的风险承受力融入投资组合的选择过程,根据投资项目期望净现值等财务指标相应的概率分布,确定考虑风险承受力的投资确定当量,进而将其用于投资组合决策中,根据投资组合的期望价值和方差,改进投资组合管理。数学工具和最优化算法使得这一规划过程相对简化,决策分析和组合管理的结合提高了公司的决策过程和公司的整体业绩。

Walls(2004)也通过建立风险承受力与投资组合期望价值、方差的关系,使得管理者能够权衡评估风险与收益并理解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最大化确定当量价值,就可求得风险分散的最优组合,达到帕累托最优。在此基础上,Walls(2005)将风险容忍度和业绩评价结合起来,建立风险容忍度模型作为检验公司相对风险偏好的工具,进而控制公司规模,提高公司竞争力。普遍采用的评估方法仅仅考虑时间与资本现金流,却忽略了公司愿意接受的技术和环境风险,因而出现了将地质、工程、经济、财政等战略目标整合的模型。Suslick(2001)基于财务、技术、环境多维敏感分析技术建立的多准则效用函数,得到采用MAUT效用决策模式,即通过MAUT模式的赋权、评级与计算,整合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与环境风险,使得技术价值、财务价值最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整体最优投资决策。

综上所述,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实物期权等规范性分析方法,将决策制定与管理目标、可获信息、概率法则等结合起来,既考虑与决策结果相关变量的关系,又要考虑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形成如何制定最好决策的理论。而效用偏好分析等描述性分析方法,基于决策心理及认知行为,描述人们作出决策时的行为、态度及认知,遵循经验法则,形成系统的整体框架。两者的结合既考虑风险的波动性及灵活性,又考虑了管理的偏好性,更灵活地控制投资决策风险,实现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

二、投资决策风险分析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

基于对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动态复杂性的认识,投资风险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求提高投资的灵活性来适应企业决策管理的需求。传统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决策的应变性和预见性,但由于对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难与具有动态复杂特征的投资经营环境相适应。公司财务理论发展下的实物期权与投资决策的融合,既考虑了投资的信息价值,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现金流的波动,实现投资管理的灵活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动态复杂性的经营环境,可以应用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系统构建动态投资决策与跟踪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模式,深入研究动态投资决策问题,为实现投资决策信息输入、输出和信息反馈、控制的动态化提供理论支撑。

(二)分析管理的模式创新———战略导入的决策思想

通过上述国内外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的应用与研究成果看,投资风险分析模式的创新方式、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从历史演进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与风险分析方法融合的基础上,各种新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决策模式创新的推动力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推动力。这一特点从贝叶斯决策、实物期权分析、熵权决策的应用来看体现得尤为突出。(2)随着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发展,决策模式中偏好理论的融合和应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特别是SteveBegg教授在决策心理及行为判断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投资决策开辟了新的视角。(3)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全面理解不确定环境下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将财务影响、运营影响与战略影响等投资决策因素综合考虑,加快公司价值增值能力的速度,发挥经营管理机制的加速器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对于投资决策模式创新特点的分析和企业未来所处时代环境的判断,今后的决策模式创新需要以战略为导向,将投资决策、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流程化管理解决资源环境的复杂性,管理者通过确定竞争行为、描述竞争策略使公司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并采用决策模型解决复杂的公司多目标协调问题,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实现从投资决策风险分析到主动性管理的革新。

(三)EVA与投资决策的融合———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投资资本回报率、单位成本、产量增长率、储量替代率、平均税率等财务及生产经营指标仍然是国际上行业投资决策和对标评估的关注点,由此进行企业能力的博弈。价值导向的EVA指标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在衡量价值时简单易操作,不必过多依赖于对市场表现的估计,是传统方法的有效改进。尽管大量的学者研究基于EVA的管理机制,通过EVA提供科学的决策标准,同时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投入资本进行监测与控制,但目前EVA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仍然较少。国资委提出将基于价值管理理念和资本成本意识的EVA指标,作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关注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采用基于EVA指标体系的投资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稳妥地控制好投资规模,引导科学决策,而且可改进投资结构及分析流程,优化价值链,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消除“实盈虚亏”的泡沫,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小企业所遭遇到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扩大投资再生产,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然而在这其中投资决策水平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投资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给予一个所有科学依据的数据,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决策过程的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各企业均具备自己独立的法人代表,因此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都是将利润实现最大化,资产配置合理化以及资本运用有效化。然而近几年来很多国有企业都在积极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资产重组以及资本经营方面均采用了很多种方式的大胆尝试,虽然说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同样也有失败的结果。对于失败的结果,如果深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大多问题都是出自投资决策方面,由于在投资决策之初都过于的盲目,对于资金投入的一个主次关系都不明确,而这样就会变成决策障碍,那么所投资决策的内容就会变成一纸空谈,导致的结果就会使投入的资金变得入不敷出更有甚者直接就是有去无回。在当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经营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仅仅凭以往的单一经济活动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如今的企I发展需求,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得长久的胜利就必须适时的把握好每一个经济增长点,找对投资方向,让有限的资金给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因此投资决策在一个企业理财中所占有的地位就显得无比的重要。

其实单纯的就企业经济活动来说,无论是什么行业它的表现无非也就是资金投入、资金运营以及资金回收等等一系列增值与保值的价值运动过程。而企业管理在关注商品生产与营销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资本的动向,资产的配置与运用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化运动质含量的高低就变得非常重要。资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它不间断性的一种特征,而这种特征它不受企业经营活动环节与时间段的限制,并且它所具备的经济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由于企业在每一个时空阶段对于资金存量(指从物质载体上所表现出来的资产存量)的撑握必须在一个合理的度之内,并且这个值还需要让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而这个比例更需要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这个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企业资金或资产达到增值或保值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财务投资决策最为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现状

由于国内各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家纷纷对于自身企业无论是产品开发方面,还是生产投入方面都在全力以赴,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企业直接将目标瞄准到投资决策方面。然而虽然这些企业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项目上,但是收益并没有像预期一般达到理想的效果,更有甚者直接将投入的资本亏损到血本无归,最终这些项目反而成为了牵制企业发展的包袱。而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投资决策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是为投资者预测将要投资项目的一种可行性分析,其运用科学的方法与专业的手段对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权威的必要性分析,其包括对该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成本、投资结构以及投资预期收益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中所将会要遇到的重大问题的一种测评。像以往的投资决策基本都只是采取一些较为常见的普通调查走访、研究分析等方法,这些过于简单的程序对于当代企业的投资决策来说就显得有些单薄无力,同时企业在进行研究与分析相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仍然是系统化不明显,思维不周密,与之有关的信息数据等依然存在漏洞与误差,使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投资决策与企业会计未能达到有机融合

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行动的侦查兵,它对于投资行动是否开展起着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投资决策的根本上,而投资预测和评估以及优选还有决策,这是一套系统过程,我们通过这一套系统过程是对将要投资的项目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一个最终的评估分析与优选。然而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实际运用时,并没有像预期一样采用了会计专业的方法与手段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比如说是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来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的分析,从而造成投资决策最终的失误。

(三)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其造成的影响

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比较熟知的,但是关于对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的了解以及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最终的投资决策所能造成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度是非常不够的;在他们的理念里,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以及投资决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有的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被他们仅仅使用在了保证企业资金运转方面,而关于投资决策方面完全没有让其得到实质性的应用。所以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在很多企业仍然还只是停留在了书面状态,关于一些系统化与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并还没有成形。

(四)财务人员对其造成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很多财务从业人员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这一块的知识较为浅薄,他们往往只是偏重于对历史数据的一种记录,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欠缺,因此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企业会计对于投资决策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影响力也不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对策

(一)强化投资决策前期的投资价值分析

企业进行最终的投资决策时最为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投资价值分析,它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在掌握该项目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该项目进行一个专业的分析与研究,包含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最终得出一份既科学又客观的结论。这个分析是将项目直接放在了社会与市场这个大环境下,运用会计的专业段并从其特有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与效益性,其重点在于分析它的投资价值,最终得出企业投资此项目是否存在效益。它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投资收益的可能。

(二)建立投资报酬率模式分析,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应该按照投资的性质,对项目进行一个科学的估算,预测出项目将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以及时间,再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需要Y金数量与投资的总额进行一个估算,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信息。其实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可以将内部报酬率IRR的方法引用进来,对于投入的资金成本进行最为充分的估算,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收益率,减少投资决策所存在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理念与投资决策的有机融合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的将会计相关专业方法运用在投资决策上来,比如说是他们在进行市场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全过程时,都能将会计理念有机的与投资决策进行融合,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信息数据对投资活动进行可行性与效益性分析,让企业的投资决策变得更为科学有效。

(四)提升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财管管理投资决策的运用对于财务人员以及决策都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求,因为只有当财务人员真正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中来,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制订、投资分析、绩效管理变得更为专业,因此就必须要求他们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能力才能财务人员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投资决策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市场经济十分活跃的时代,财务管理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生存的命脉,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有效运用,对于企业投资决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因此,要真正重视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的应用,只有将其有效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方能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之构建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2日

一、目前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够。很多企业决策者对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目前,各项投资决策只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或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投资模型或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缺乏运用系统的投资决策程序。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缺乏既掌握财务知识又熟悉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个行业企业的实施环境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其在人员组成、技术、资金支持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对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硬件以及软件环境都存在欠缺的部分,难以充分地保障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从行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在企业信息化立法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并且没有足够强有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支持,这使得其在日常与工商、银行、审计等部门的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因无法很好地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交换,而对会计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进行投资决策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合适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就意味着企业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对市场前景的掌控能力,缺乏发展甚至于生存能力。如何建立适合于当前中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并将其具体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本文将作一些探讨。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程序

(一)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建设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应制定发展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

1、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把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因此,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无论是在确定开发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建设。

2、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1)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工作步骤为:准备工作、调研、确定业务过程及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有限数据、完成BSP研究报告。

(2)关键成功因素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并进行规划。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流程

1、可行性分析。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应用项目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明确。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明确是开发任务实现的迫切需要,它主要评介应用项目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源。可行性分析工作的开展必须是以充分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才可开展,实际调查是其获取项目开展情况详细资料的重要渠道。

2、数据流程。投资决策水平的提升是开发和建立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所在。总体而言,组织设计是新型投资决策系统设计的首要步骤,我们在对新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对组织的设计看作是对系统进行创新设计的一次有目的的改变。为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在投资决策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必须舍去物质要素的束缚,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与整理,对投资活动数据流程图进行绘制,进而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3、数据字典。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所绘制的数据流程图当中的数据存储、逻辑处理、数据流、数据结构以及其存在于外部的实体进行定义。数据字典在数据流程图的辅助下,对于系统当中逻辑模型的描述可以从文字扩展到图形当中,大大提升了模型描述的完整性。

4、功能结构图设计。以各功能之间所存在的从属关系为依据所绘制的图表,功能模块就是图中的各个框,在具体情况的影响下,其划分形态可大可小,某项任务完成所需要的一整组程序多存在于大的功能模块当中,而小模块则是程序当中的每一个处理过程。

5、系统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包括:(1)系统设计原则;(2)系统输入;(3)系统加工;(4)系统输出。

三、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设计

在完成开发程序的一系列步骤之后,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内容设计,使该系统财务方案的配置能切实满足企业、公司投资决策需要。大体而言,企业做出投资决策需经历以下五个流程:

(一)融资方式选择。在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过程中,首先要决定采取的融资方式。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后续的投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外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理论上,投资者应将三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加以比较,进而选择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融资方式。系统还可通过多种融资方案的比较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最优方案的选择,但应考虑融资结构的搭配,包括融资种类、成本、时期等结构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营。

(二)投资方案选择。在确定了融资方式,有了资金来源之后,系统应为投资者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投资决策系统可将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从企业利益出发,严格依照选择标准,做出最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决策。从实质上来讲,投资就是以牺牲当下现有资金的方式,以便在未来获得报酬的一种行为,这一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一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有效的投资必须借助于科学、正确、合理的投资方案以及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资本的合理使用,将资本提升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1、有效投资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投资决策的制定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实现前期预定目标,其总体来说是在前期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对若干投资预选方案进行不断选择、判断、分析的一个过程。它决定着投资决策是否能够有效。主要考虑的要素有:(1)投资的增值程度;(2)投资的风险性;(3)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4)投资的资本成本。

2、有效投资模型。系统可提供多种投资模型,决策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恰当适用的投资模型,为项目决策服务。投资方案的最后抉择是要通过净现值的比较进行,所以各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结合运用。有效的投资决策必须是先确定风险投资报酬率,然后再进行净现值的最后抉择。

(三)预算管理。在确定了投资方案后,系统需要对该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项目具体上马之前,系统应针对不同的项目主体,按照不同模式进行项目预算,以保障该投资方案的顺利进行。预算与选择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密不可分。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之后,有必要将战略规划转换成详细的年度经营计划,而该计划通常以预算的形式得以表现。因此,预算将投资项目的可能效果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据此信息对项目投资的流程及细节加以修正。预算的主要目的是规划,另一重要方面则是控制,预算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规划和制定经营目标,并将此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与预算数字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分析差异原因,采取必要的正确行动,这一比较则意味着控制。决策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投资决策系统提供的一些预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但从系统构建的完整性角度考虑,在进行财务方案配置时,编程人员应将所有可能需要的预算方式都编进系统代码中。

(四)成本控制。融资方式选择确定了资金来源,投资方案选择决定了具体项目,预算管理则对即将运行的项目有了大致的展望与规划。在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投资项目则正式开始实施。按照管理会计本量利的理论不难得知,成本控制在投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对成本进行控制,预算管理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投资方案将不会给企业带来切实收益。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即全面控制。成本控制也伴随着项目运行的始终。因此,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当及时在投资决策系统中输入与成本有关的相关数据,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与时效性,随时随地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努力将成本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效益评估。成本控制随着项目投资运行的结束而结束,系统应对主体项目进行效益评估。首先确定该主体项目的盈利情况,其次对融资方式与投资方案进行反思,通过真实的数据,判断一系列决策的合理性,为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对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任何一种,作为判断投资方案效益的依据。(1)净现值法。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只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才可以作为备选方案;(2)回收期法。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法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回收期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在效益评估完成之后,该系统针对主体项目的全程并未随之结束。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不仅起到投资决策的作用,更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记录与监督。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系统应对项目主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及时的记录并备份保存,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决策过程中,不会重复之前的错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投资方案,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

四、结语

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构建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Beaver.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J].会计研究,1960.

[2]George・H・Sorter.Basic Accounting Theory[J].1966.

[3]Daniel Kahneman.Daniel Kahneman的启发式及其偏差[J].美国经济评论,2002.

[4]袁水林,王东升.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1.

篇(8)

企业在所有决策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决策就是投资决策,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将充分发挥出管理的职能,严格把控投资决策环节。对于传统的投资决策而言,其主要是利用净现值法,对投资决策进行判断,但是随着社会以符合时展的需要[1]。因此企业必须要能够以不同阶段的市场信息为依据,对企业当前投资决策的价值进行灵活评价和量化,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如果企业在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时,该项目具有投资不可逆的特征,并且难以确定其未来收益,则各种投资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决策柔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投资选择权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利用实物期权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企业研究研发决策的过程中,如果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并且市场环境不确定,可以适当引入实物期权理论[2]。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即使净现值为正,其投资决策仍然具有价值。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市场具有完全竞争力;二是企业对投资机会拥有垄断权。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时,投资不会影响到市场的结构和价格;同时在垄断情况下,不需要对竞争或战略的交互作用加以考虑。当然这两种情况仅仅是一种期望,并且实物期权方法存在缺陷,其受竞争影响,难以找到自然的等价物。

由于投资具有可延迟性、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成本具有不可逆性,实物期权会影响投资者的最优决策,因此其更适用于实际的投资决策。目前实物期权价值具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动态划分;二是相机权益分析。其中动态划分方法主要是借助时间的连续状态,利用Bellman最优化原理,以实际问题为依据,对Bellman方程加以有效导出,最优控制决策,并用微分方程来求解出期权的价值函数。相机权益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随机停时,并在随机时间段的基础之上利用其期望折现价值,对期权价值进行计算。

二、基于博弈论和实物期权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博弈论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个组织或个人在规则约束下利用掌握的相关信息,实施选择的策略,并取得相应的收益或结果。博弈论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而言,一个企业面临的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寡头垄断以及垄断三种形式。如果企业的项目具有竞争的优势,则其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租金。投资项目期权可分为共享投资机会和拥有独占权的投资机会这两类,并且实物期权也存在独占性,不具备竞争威胁。如某个投资机会具有壁垒,其新产品专利的开发缺乏替代性,则其独占性就是表示竞争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市场条件进行复制,或者是其技术过长具有为宜的技术诀窍[3]。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竞争者往往共同持有投资机会,这种期权具有共享性,并且其他企业的执行相关期权会影响某企业持有的期权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对该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如果市场环境处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的情况下,则适用于标准的实物期权;如果在评价投资机会时,其处于非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由于竞争对手的执行相关期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投资机会,进而会减少投资机会价值的威胁。而对于博弈论而言,由于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以及利润激励,企业对投资进行抢先研发,则会存在先动的优势,即在很大程度上竞争会对投资等待期权的价值加以削弱。此外,期权博弈理论主要是将博弈论和实物期权进行有机结合,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解决先动优势和等待期权价值之间的冲突,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期权博弈理论的应用潜力较大,其能够利用期权价值的最大化,来对博弈论最大化的期望效用进行替代[4]。同时期权定价方法能够对资金的风险价值以及时间价值特征加以考虑,对组织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加以强调,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确保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人们对期权认识不足,因此要对环境的适应意识加以强化,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恰当使用期权博弈方法,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分析系统,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博弈论和实物期权理论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有效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在企业投资决策中有效应用期权博弈理论,将实物期权论和博弈论进行有机结合,确保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杰,黄奕.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期权博弈理论的发电投资决策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99-103.

[2]傅强,徐海龙.投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并购决策――基于博弈论与实物期权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2010,03:60-64.

[3]张琳,许月.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投资决策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12,05:65-66.

篇(9)

一、确立投资决策管理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分析、比较、筛选、过滤的决策过程,在确定投资决策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目标确定的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

企业投资既受益于投资环境,又受制于投资环境。政治的稳定性、政策的导向、经济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安定程度、技术进步状况、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资源及其他供给的充分性等都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萌发、形成或实施,因此企业投资目标的设置应有利于适应外部环境,并能及时随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生产能力因素

要维持现有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持企业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对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等等。要实现扩大企业生产,培育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新建、扩建厂房,增添机器设备,增加职工人数,提高人员素质等等。企业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才能创造增强实力、广开财源的条件。因此企业投资目标的确立要有利于形成或扩大企业生产能力。

(三)相关关系人因素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职工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因此合理的投资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各个方面。从逻辑关系来看,当投资效果一定时,各契约方取自投资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而当投资效果增加后,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这又有利于企业投资效果的提高,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

(四)可持续发展因素

目标的确立应有利于维护企业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任何投资决策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投资时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新增的投资项目,一方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报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以便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权衡,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目标的构成体系

(一)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是要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系统能够由落后、低级的状态,逐步演化到先进、高级的状态。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可通过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来反映。从企业理财的角度看,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受企业投资活动的效益性和持续性目标的制约,即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受间接目标的制约。

(二)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是增强企业投资运动的效益性、持续性。投资运动的效益性是指企业投资按照“投入资金―投资项目运营―收回资金”运动轨迹循环过程中的价值增值特性;企业投资运动的持续性是指企业投资运动循环过程的不间断以及投资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大的特性。企业投资运动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的实现,要受企业投资效果改善目标的制约,即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的实现,受直接目标的制约。

(三)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是改善投资效果,防范/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改善投资效果是指增强企业投资获利能力;防范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是指避免企业投资状况恶化现象和投资获利能力降低现象的出现;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是指在面临投资风险的情况下,避免企业投资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和投资效果的进一步降低。改善投资效果,防范/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目标的实现,要以减轻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为前提,即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的实现,要以手段目标为条件。

(四)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是减轻或消除企业投资运作过程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增强投资项目实施能力。减轻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指通过加强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的预测和分析,以增强企业投资决策者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抑制企业投资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是指通过建立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信息完备、主体合理的投资决策系统,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质量,并增强企业投资获利能力;增强投资项目实施的运营能力等,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行为激励与利益约束机制,使投资项目各运营主体都能意识到投资项目失败的后果对其各自利益的威胁,由此而优化企业各个利益主体运营项目的能力,增加其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的实现是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策略实施的直接结果。

总体来看,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策略目标层次体系中,上层目标对下层目标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下层目标对上层目标则起到保障和支持的作用。即企业投资效果提升的手段目标是直接目标实现的基础,直接目标的实现又是间接目标的保障,间接目标的实现又将促进企业最终目标的完成;反过来,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最终目标的完成又将更有利于实现其间接目标、直接目标和手段目标,以此实现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良性循环。

三、实现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策略构建

(一)信息策略构建

畅通的信息源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重要的输入信号,因此,信息已成为投资决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元素,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面对变幻纷繁的市场,企业如何取得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者对信息的依赖成为可能;而科学决策本身又要求决策的定量性、正确性、时效性,需要信息系统向决策核心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完备、有效的信息。

1.建立有效的决策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收集手段

决策信息系统从组织结构分析来看一般是由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企业统一的信息机构;二是参谋咨询系统内部的信息机构;三是社会情报网。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并与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系统,为企业投资决策系统服务。

2.采用合理的信息获取方法

获取有效数据和可靠信息所采用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访谈、现场考察、职工调查、查阅相关档案、问卷调查、现行行政工作渠道等等,上述几类方法的单独使用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必须根据项目的特点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有效数据和可靠信息。同时,还要结合现有的其他信息资源,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及时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

通过上述各种方法获取的各种信息必须进行分析与处理,辨别真伪,去粗取精,这样才能转化为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首先,应当不断地、深入地进行调查,从国际经济形势变动、国家政策的变动、市场价格变动、购销情况及居民家庭的购物计划中发现社会需求结构变动的苗头,推测投资结构演变趋势。其次,应当注意观察其他行业或企业的投资动向,广泛了解科技人员的新产品开发意向,从中发现对投资结构可能带来较大影响的因素。再次,应当比较研究经济发达国家投资新动向,为预测国内需求结构及企业投资结构演变趋势提供参考。

4.善于挖掘信息资源和潜在能量

在分析过程中,企业应当设法挖掘信息资源和潜在能量,重视发挥信息的延伸增值效益。所谓信息延伸增值,是指通过对经济、社会、市场等信息的全面分析,综合思考和深度处理,预测某投资项目的未来前途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拓宽投资决策者的视野,适应市场变化规律和消费者的多元要求,选择新的投资开发途径,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新的增值目的。

(二)方法策略构建

1.决策方法的基础

决策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基础上的。要想收到比较好的调查效果,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或目标,以及调查费用幅度和时间要求;其次,应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搜集资料的方式,最好事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制定出调查计划。在实施调查时,要注意调查人员的素质,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的较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调研,要注意及时对调查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整理和分析;最后,应写出调查报告。此外,还应作跟踪调查,也就是根据政策、经济形势及市场发展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反馈,以便改进下一次的调查工作。

2.预测方法的体系

科学的预见能力是建立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体系之上的。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工作中应同时使用,相互补充。定性分析是指决策者根据经验和分析能力,通过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推理,来推测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定量分析法则是根据一定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据此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其缺陷是当历史资料不完备、数据不准确时难以使用定量方法;同时某些影响预测目标的因素与预测目标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数量关系,则只能通过定性的分析进行预测。

3.决策指标体系

投资决策评价和选择的指标很多,但如何选用,应根据企业自身和投资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具体应注意以下有关问题:

(1)应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外和其他行业的投资评价指标为参考,结合企业投资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来设置投资决策的经济评价指标,使之既能反映各个项目自身的特点,还能与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适应。

(2)考虑到企业项目投资的多目标性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衡量项目的效益时,除了设置目前项目评价中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些常用指标外,还应加入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

(3)设置指标力求简明适用,便于操作。考虑到企业的特点以及目前企业投资决策人员的素质情况,项目评价中采用的指标既要便于计算又需简明适用。

(三)环境应对策略构建

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体现了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社会经济环境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社会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自然”基础,经常以先决条件的面目出现,基本不受主观意志活动的影响。由于投资环境所具有的特性,企业改善投资环境的策略应该是把投资环境单独抽出来作专门的研究和评价。企业有必要从系统观点出发,建立一个投资环境连续跟踪评价体系,以使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适应政府环境的变化发展,协调环境要素,增加企业调控投资活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目标。

(四)经营运作能力策略构建

项目虽然经过精心挑选、充分准备和系统评估,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这些困难和风险既有来自外部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变化),也有来自内部的(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不足;没有能力采购到项目所需的资源;资金不到位或转移资金挪作他用;任意扩大或改变执行计划等)。这些都会影响投资效果,使项目的执行过程与投资决策过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的初步设计等的设想存在一定差距,使项目不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工投产和有效运营。总之,要搞好项目实施运行管理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人管事;二是要有钱办事;三是要有章理事;四是要有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之能够成事,但归根到底要加强投资项目实施运营的获利能力。增强投资项目实施运营获利能力的措施包括搞好投资项目的监测、投资项目实施运营的问题诊断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仁群.投资决策:不确定性与竞争[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2]刘宁.工程目标决策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徐绪松.投资科学[M].科学出版社,2008.

篇(10)

一、投资决策的相关概述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投资决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针对性。投资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就无所谓投资决策,而达不到投资目标的决策就是失策。第二,现实性。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基础,投资决策是现代化投资经营管理的核心。投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反复循环的过程。第三,择优性。合理地选择就是优选,优选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但它应是诸多可行投资方案中最满意的投资方案。第四,风险性。投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客观性,是无法避免的,投资决策应顾及到实践中将出现的各种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变化,人们可没法去认识风险的规律,依据以往的历史资料并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对风险作出估计,从而控制并降低风险。

二、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投资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其核心内容是依据投资主体的发展方向及行动方针确定投资总规划。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决策组织机构、机构责任体制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投资决策风险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水平还很低,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约束较为软弱。目前,企业投资决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投资信息不对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对任何投资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全方位的投资信息,才能及时、灵活地处理投资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才能有效地确定调控的手段和力度。然而,由于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同,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完整,甚至是扭曲的信息,这就使得投资调控和决策上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2.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目前,有的企业对投资决策问题重视不够,没有专门投资决策部门,缺乏投资决策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所谓的决策层,也只是一些不懂或只懂一些投资决策知识的人临时聚集起来。由于缺乏决策方面专业知识,对决策的过程和环节也缺乏认识,往往导致技术性决策失误。

3.对投资分析预测不够。有的企业在分析预测企业的投资时,没有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和投入产出,也没有考虑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在决策时没有超前意识,使所投资的项目不具有前瞻性。这样,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备竞争性。

4.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也是投资决策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投资决策者为满足强烈投资欲望,没有对投资进行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和实事求是的研究,而是按照领导事先确定的意图,编造出一份令领导满意的报告,最后导致无效投资,使企业背上债务的包袱。

三、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对策

1.正确分析政策环境。国家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投资等政策往往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只有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大胆地作出政策允许的投资决策,以减少风险;企业还可从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获得多方面收益。如果不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观片面地决定投资,十有八九就是要失败的。

2.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投资决策失误应承担的经济和刑事责任,以法律的强制手段约束投资者行为;另外,企业也应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体系,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强化投资需求的自我约束。

3.培养高素质的决策队伍。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要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决策者队伍。这支决策队伍既懂党的方针政策,又有较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既看重企业眼前的利益,又有发展企业的长远规划;既讲个性,又讲团结;既讲竞争,又讲合作。这样的决策队伍就能使投资决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创造市场需求。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产品价值实现的程度的高低是直接衡量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但是多样性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投资行为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那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很好地了解市场,捕捉市场信息,在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引导下,正确做出投资决策,以此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如中国的海尔、长虹等明星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占据国内市场或打入国际市场,取得骄人业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创造了市场的需求。

5.充分重视投资风险。在投资决策中,必须将风险和它的预期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只有充分估计投资决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才会使投资者考虑得更加周密,才使企业经受时间的考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投资是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长期投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影响,是一个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决策问题,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变动的影响,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其影响作用,以保证决策的有效运行。但只要决策者们真正把决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来做,克服投资决策中的问题,把握好投资的时机,企业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张存英.对企业长期投资管理中问题的思考.交通财会,2001.1.

上一篇: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下一篇: 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