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8: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导学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导学案的实际应用。
一、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导学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感,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导学案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强知识记忆力,促使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
地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空间感要求比较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还要从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出发,充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经验和方法,形成较好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发挥发散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的目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生有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若是教学环境太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久而久之还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积极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乏味感,给课堂注入一股活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区别”这个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学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在教学前一天,教师首先制作好导学案,并编印好发放给学生,一人一份,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份。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的内容、问题、方法等,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设计方案结合教材,提前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力自己解决,若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用笔圈出,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若依然无法解决,则可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教师把该内容作为课堂重点。学生通过导学,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人文、风俗习惯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北方与南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图片直观欣赏,进一步增强记忆力,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课堂中,教师把导学案中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北方和南方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北方和南方的人文生活习惯有哪些不同?学生先前已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课堂中D片提供的信息,可快速作答。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解释。
通过导学案教学法,教学活动可迅速、有序地展开,不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创造思维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最后,教师还可播放黑龙江“冰天雪地”与海南岛的“沙滩阳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结束语
导学案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加充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利用已储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空间感,掌握一套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并为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古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16):45-47.
[2]张彩霞.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1(19):152-155.
初中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便不予重视,这使得地理这一个科目在部分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眼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科目。部分学校地理课仍由非专业的地理老师担任,使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怨学情绪,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这一个科目。为了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边缘化”的情况,笔者尝试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到现在导学案的应用,我认为导学案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学生总是在期待地理课的到来。下面我就谈一谈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和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在导学案之首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学生引入探索地理知识的境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教授“火山地震”这一知识点时,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片段,从而引入地震有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出火山爆发的视频短片,从而引入有关火山知识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惊叹好奇,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导入的效果。
(二)在导学案中设计和课本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导读
导读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图表文字进行分析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提问来掌握主要知识。但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常出现在阅读课本时前后混乱、思路不清晰、知识点记不住等情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师在课前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自学问题,把课堂的活动流程设计好,并指导学生针对学案中的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实施分段阅读、理清结构、看图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中关于比例尺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比较南宁市和广西哪幅图的比例尺大?2.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3.哪幅图上南宁表示得更详细?在比较的同时,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面的结论写出来,即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接着进行画平面图比赛,教师给每一个小组3张A4纸,要求学生画出教室里第一排到第三排课桌椅的平面图,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美观。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在导学案中设计练习题导练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训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训练主要以完成练习题的方式来呈现。练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笔答练习、口头练习、抢答练习、分组练习、互问互答练习。例如在讲《亚洲及欧洲》这一节课时,先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开展活动。一个小组分别找出亚洲、欧洲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特点、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另一小组计时,然后采用不同小组互问、互答和抢答的形式来完成练习。在这样的情景和气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都被激发出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枯燥的记忆变得更加形象而生动。这种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从而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就无法参加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种活动,就算参加活动也不知道教师上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使用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文、读材料、参与活动。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上学生交流导学案,实现探究,完成讨论得出结论
课上交流导学案,实现讨论、探究环节。学生在预习时,会碰到很多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导学案中要把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各组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三)解释、总结、归纳导学案,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结依然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疑y问题暴露出来,矛盾得以展现,这样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很有针对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时要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于刚刚教学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多次强调和总结。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至关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真正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踊跃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莫过于导学案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应用学案导学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是先决条件,但合理应用是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纽带,是架设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下面就导学案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如何应用谈谈本人的几点想法:一、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导学案的几项功能1、分层次自主检查功能。例如八年级上册《长江》一节,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对照教材和地图册中插图,填充长江干支流名称及主要城市、湖泊名称。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要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将以作业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主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则可放低要求,能够对照地图填充即可,暂不要求记忆再现。之后,以板图的形式画出长江干支流轮廓图,引导学生填充并步步记忆巩固。程度较好学生要求尽量不看插图来填充,对于程度弱的学生则允许看图来填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复提问这一层次学生,逐步提升难度。充分发挥导学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长期坚持,必能达到培养自主学习信心和能力的效果。2、暗示复习提问功能。导学案以文本形式呈现给每名学生,导学案中除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梳理与整合以外,还有结合实际,利用文字、图画、诗词、备注要求等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暗示,提前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就应以这些暗示为基点,提出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发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求真进取的情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节的导学案中,在备注栏中要求学生回顾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课堂教学中,在学习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的成因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问备注栏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比意识,也为成因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去了三番五次的强调和叮嘱,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3、辅助教材功能。导学案比多媒体投影距离学生更近,比板书呈现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比教材反映的学习思路更贴近课堂,比各种成套的练习题更能体现师生活动的交互性。因此,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要尽量挖掘出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辅助功能。例如:有的导学案将教材中前后跨度较大的素材、图片和各种课外补充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丰富实用的“导学案资料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导学案资料库”,就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索。还可以利用“导学案资料库”,进行文字式的师生对话交流等等。既要避免导学案完全替代教材、学生学习过程脱离了教材,也要注意导学案对教材的辅助补充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导学案与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板图紧密结合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要求。所以,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等多种教学用具应紧密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一节时,导学案设计中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中国轮廓图中标出我国的四至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简图,然后以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四至点的景观图,每出现一幅景观图,则请学生到黑板前标示其位置和名称,其他学生在导学案的轮廓图中找出其相应位置并跟随黑板前的学生反复地说其地理名称。这样,一些首次接触的地理名词在一两个环节内就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在课堂中三次以上,短时间内想忘记都不容易。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7-01
在日常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有诸多好处。可以“手把手”教给学生预习所学每堂课知识的方法、技巧及侧重点;可以将老师的“讲授”关进“课堂知识的笼子里”,有效避免老师天马行空式的讲授;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有效地接受课堂知识;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及课后作业;老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然而,本人在日常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发现,许多老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有许多不当之处。
一、过于依赖课前设计的导学案
许多初中地理老师有这样一种习惯:提前好几天就把一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印刷好了。走进课堂,匆忙把导学案发下去,人手一张,老师按部就班地按导学案的设计流程讲授。如此这般的操作,显然忽视了如下的情况:没有进行学前的调查、统计;没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具体措施;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提前好几天设计、印刷好的导学案却是个“死板”的东西。因此,由于这些初中地理老师过于依赖课前设计的导学案,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显得无以应对。
二、教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本该作为学习重要工具的教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教师授课完全“照搬照抄”导学案;学生学习完全按导学案的步骤进行。翻翻老师手里的教本,纸张是干净的;看看学生的课本,纸张也是干净的。要知道,老师设计导学案,其根本是教材。把根本丢弃了,就等于丢弃了学习的根基。
三、只重视了老师的“导”,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
许多初中地理老师设计的导学案的侧重点,完全放在了老师如何讲授的“导”上。说句心里话,这类导学案对老师的讲授的“导”,确实是做到了煞费苦心:事无巨细、尽情罗列。可是,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设计,竟没有体现的余地。换话句话说就是,这些初中地理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只注重了老师讲授的“导”,完全忽视了学生灵活学习的“学”。
四、对学生的评价是公式化、程序化的
常理上,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是因材施教的;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对其评价应是因人而异的。然而,由于许多初中地理老师对导学案的设计是死板教条的,就导致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成了公式化、程序化的东西。这种“一刀切”的结果,对优等生而言,久而久之,会失去更好地学习的动力;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而言,其结果是由于常常没有受到表扬而逐渐地更加退步。
对上述不当之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一、设计“丰满”的导学案
初中地理教师在提前对导学案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设计出灵活处理的预案及生成性结果。其次,要把导学案设计成“开放型”的导学案――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课后研讨的内容,都要一一体现出来……这样一来,设计的导学案就“丰满”了。有了“丰满”的导学案,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求知的潜能,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紧扣教材设计导学案
这里所说的紧扣教材设计“导学案”,并不是让初中地理老师对教材“以本为本”,而是不能随意地游离了教材这个“老祖宗”。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把导学案和教材有机结合。课堂学习时,课桌上一定要一边放着导学案;一边放着教材,对诸如“圈圈画画”的侧重点及对某些重难点的理解、应用,要尽量在教材及教材的空白处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散装”的导学案丢失,教材中的解读、理解、相关的备注,就是最好的“备份”。
三、“导”和“学”要有机统一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
在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从导入、导读、导议、导练四方面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地理素养。
1.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入
良好的课程导入环节是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导入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知识的世界中,探索知识世界的奥秘,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关于“火山与地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典型的地震实例,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引出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可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感知,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读
导读作为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与分析图表的一种方式,也是导学案中的一个教学任务,能够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加以总结,然而有些学生对阅读缺少学习兴趣,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即使阅读某些内容,也会存在思路不清晰的情况,所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教师可以要求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深入阅读,进而指引学生更好地将现有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保证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关于“比例尺”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北京市的区域大小不同,但实际面积却相同,这是为什么?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在学生初步掌握比例尺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本学校中每一栋楼房的图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画出比较美观的图形,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保证地理教学效率。
3.设计思考活动,完成导议
导议就是教师运用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围绕学案中的设计思考活动题目展开讨论。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此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以后,对导学案中的思考题进行探究,同时展开讨论。而教师要运用自身智慧,根据教材内容、学案中提出的思考题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一直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例如,在教学“西双版纳”时,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年西双版纳旅游业不断下跌的原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学生缺乏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因此并不感兴趣,也就没有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视频,让学生先看一段西双版纳的纪录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对比提问、假设提问等,结合视频的内容来提示社会现象,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再分别派出几个学生作为代表,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说得好或者有新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播放一些专家或行业人士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看法和建议,让学生来借鉴,并以此促进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如果我是市长……”为题,自己编写经济建设的简要方案。这样精心的设计以及科学合理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练
课堂训练作为每一节课程开展中的最后环节,目标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与复习。好的课堂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找到学习的主线,保证学习质量。对于导学案中的导练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抢答式训练和口答式训练等方式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行政区域”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导练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拼图活动,也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一同进行拼图活动,比一比哪组拼得快、拼得准。在完成拼图活动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并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素养。
二、导学案的运用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还并不能完全体现“导”的作用,更多的是简单地把导学案编写教案化或是学案化。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于将教材某些内容设计成问题,简单地罗列,没有层次感,更不具备能力要求,这样的导学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遇到变式迁移题时,显得措手无策。例如:在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中,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内容,以武汉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教材要求分析武汉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个问题设计为几个小问:1.武汉市有那两条铁路在此交汇?2.武汉周边的农业发展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3.武汉周边有什么矿产资源?这样无疑把各个知识点孤立开来,如果变了一个区域或城市,那么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分析了。
因此,一份好的导学案设计,要立足于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课本内容的照搬,也不是若干问题的罗列,更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学,而应是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导学,实现能自学掌握的不讲,不能自学掌握的内容设计导学方向,进行适当的设疑、引思。这就必须要求导学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逐步实现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了解、把握和消化。
二、“导”在课堂教学
一份好的导学案要能够导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教学环节不能与预习环节脱节;其次,教学环节设计的探究内容要有可操作性,问题不宜过大,并且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设计必修三第二章《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的导学案时,先抛出案例:“目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陷入的困境与当初德国鲁尔区十分相似。2003年,总理带着一批专家学者多次亲临东北进行调研,探讨如何振兴东北经济。因此,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成功改造的经验,假如你是一个地理学家,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请为振兴东北经济出点子。”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再抛出问题,要想“对症下药”就必须“了解病症”,进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案例。然后通过逐步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接着抛出对比分析几个老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的相同和不同因素,进而学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的导学,学生就能够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进而实现对学习目标掌握。
三、“导”在学法指导
1.前言
目前,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材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大幅度改变,另外,在教材上也配有更多图片材料。按照常理而言,这给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不少调查结果仍然反映出不少高中学生对地理有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地理规律难懂、难应用,对地理规律学习缺乏信心。另外,有些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时过分强调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2.相关概念简介
2.1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即是教师为最大程度在课堂的有限时间中运用提问、游戏、比赛等各种活动而在课前设计的方案,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结合起来,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毫无疑问,导学案运用于高中地理规律课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从枯燥到轻松、快乐的地理规律课堂上乐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运用地理规律知识的能力。
2.2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地理规律的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学案将地理规律性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并理解规律。此外,导学案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快速和高效地学习地理规律性知识。同时,对于疑难困惑提出自己的见解,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
3.导学案的应用
3.1课前设计导学案,充分预习
地理规律侧重于理论,主要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运用,较为枯燥和无聊,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完全不愿意主动花时间去看这些规律。可想而知,这种地理规律课堂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设计导学案,首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地理规律之前,教师可将设计的导学案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给班上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大致内容作初步了解。这样,学生首先依靠的便是自己,而对于深奥的规律、理论知识,他们可以等待课堂老师的教导。不可否认,这种有针对性的预习、学习在达到充分预习的效果之后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它还能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有些甚至超出老师的想象,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当然,对于设计导学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具体设计。例如,根据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和常见性规律提出问题。这能利用学生想要自主解决问题的心理,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2课中讨论导学案,集思广益
在充分预习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地理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书本内容或是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当然,在自由讨论时间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趁此机会偷懒,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就需采取相应的新奇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例如,在导学案中提出洋流的分布规律。因为初中地理尚未涉及到洋流的学习,因此,学生可能在分析洋流的运动规律时无从下手,对洋流分布的成因也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学习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部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仔细观察地图上自己指定海区的洋流运动的方向,在组内讨论之后总结出洋流运动的各种规律。这样利用问题情境式的导学案,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学习,主动去汲取知识,感受解决问题后的快乐。同时,还能收获团队合作的成果,整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当然,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将所讨论的地理规律总结出来,或是不同小组之间交换讨论地理规律问题后所得出的感悟。思想的碰撞,无疑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这样,众多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能够集思广益,减少枯燥感,让学生乐意去学,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规律的教学效率。
3.3课后归纳导学案,小结反思
坦白而言,高中地理规律教学过程相对无聊。在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地理规律后,教师仍需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导学案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讨论导学案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地理规律,教师要一一仔细的讲解,并适当地给出事例,让学生通过周围的事例真正弄懂奥妙的地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言简意赅,将重点规律和难懂规律清晰、重点强调。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因为学习的规律性内容不易弄明,教师就必须合理利用导学案,通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大致了解基本区域差异的不同表现和分布规律。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域差异及成因,教师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贴图游戏来重点强点,做到强化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容易知道为什么自然带是以植被命名了。
在一堂地理规律课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消化规律、理解规律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地理规律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时间的安排,否则无疑是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抵触情绪。另外,地理规律教学中更要合理利用导学案,做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否则便会发展成为教师难以驾驭的牧羊式教学模式。
4.结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好处很多。它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教师“灌入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置体现出来;同时,运用新颖的方法和手段诱导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但在实际应用导学案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既要使学生在地理规律课堂中畅所欲言,又不能放任自流,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也值得地理教师们为改变枯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9
1 关于应用英语导学案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更是要求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地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发展事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制定相对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英语导学案的应用,在明晰英语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简化课堂学习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为实现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方法与途径。
2 关于英语导学案的的编制原则的相关分析
不断的教育实践表明,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常情况下,导学案都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重视由易到难、简明扼要、适当的重复使用、以学生为本等相关的原则。使导学案在应用的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导学案的设计中最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能够通过认真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地应用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独立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考察工作,而不是一味追求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导学案的重要指导作用。
3 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导学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应在深入研究英语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状况,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导学案中的知识构造以及知识详解。
第一,导学案的科学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序的、阶梯式的阶段性学习,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梯度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重点语法、固定词组表达等理论知识。另外,导学案的合理设计,还可以在促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有效改善过去低效的英语课堂,为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导学案中设计难度合理的探究问题,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学习非常有帮助。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导学案的发展意义。利用精确的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寻求帮助的途径,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探寻问题的经历中,养成阅读教材、进行深刻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导学案中相对基础的练习与理论知识,英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将其展示给大家。并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利用谈论的学习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的效率。
4 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分析
虽然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导学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将导学案运用到相关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时,英语教师应特别重视导学案的操作步骤。避免因导学案的操作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导学案的操作过程包括:课前导学、课堂研讨以及复习巩固三个重要的阶段。
在进行课前准备的阶段,英语教师应在参照教材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将本课时的重点语法、知识构成、固定词语表达的应用等教学内容加入导学案中;在进行英语课前导学的阶段,英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重点知识理论内容,为学生编制合理的预习计划。使学生在课前对课上的重点内容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英语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目标以及强化预习的内容安排。同时,在导学案的难度、内容以及形式上进行一定的级别设置。将导学案中的基础识词级、理解应用级、拓展级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前、课上以及课后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并在适当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优化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状态的前提下,优化导学案的相关设计方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导学案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师更可以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舞台,并在不断的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薛伟东.课堂讨论有效性探微[J].甘肃教育,2011,(7).
提高导学案的质量需要我们理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艺术性地实施,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初中历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怎么点燃‘火药’。”编写好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如何编写好初中历史导学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前提是编写好导学案。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呢?
一、要研读教材、明确目标,有效把握教学内容
“编写好导学案来自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也是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1.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教学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编写好导学案的前提。
2.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内涵。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理念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纵观现在一些效益低下的课堂教学,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领会编者意图,没有把握教材内涵。所以研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3.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编写好导学案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山区,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后进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导学案设置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导学案设计效果不怎么理想。可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例如我在设计《丝绸之路》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丝绸之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按照课本内容设计,则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设计好这课的导学案,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与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设计。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准备好的视频,让学生观摩学习,看了视频后设计相应问题,这些问题以导学案形式呈现,结果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由此可见,认真编写好导学案十分重要。导学案以问题形式呈现能令学生投入,参与问题的思考,这样上课内容丰富,现实。课堂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二、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在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打好基础。因此,要做到这两点:(1)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创新;(2)在教学中要很好地把握教材难易的“度”。
三、要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为什么探究活动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归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说没有顾及不出彩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态度。我们一旦擅自提高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探究能力要求,那么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导学案的教学还要注意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的方式是多元的(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集体评价和个别评价,等等),是发展性的,是为了真实地促进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有效的评价不仅强调及时,还强调真实,不能夸大其词,既要有正面的肯定与表扬,又要有实事求是的负面的否定与批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价,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他人。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创造性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表示赞赏,并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科学学习看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你从中学到哪些,这些对你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多大影响。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是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学案导学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加快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才能,有效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育要给国民自信力.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定位.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生活实际;互助式教学;导学案;反思
教育是一门艺术,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是需要我们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在这里,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教学策略。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地理是一本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它的生机与活力,不要将它教成一门刻板的、识记型的学科。要努力体会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这个思想,让学生把生活融入到学习、把学习融进生活,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和有趣。具体的方法有:(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能够敏锐感知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2)强化生活实践能力,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从做中学地理。(3)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他们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强化他们对于联系的敏感度。(4)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其自身的知识架构融合,摒除陈旧甚至是错误的生活体验,使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5)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二、建构互助式教学模式
现如今已经是素质教育时代,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互助学习、探索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模式之一。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三大流程来进行组织。
1.发现问题。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改变,将老师单纯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这一阶段开始,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提出他们认为有用的疑问,然后组员之间先进行讨论,得到统一意见后,再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问题。
2.解决问题。带着他们一致同意的正确问题,再次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组与组之间先不进行沟通。
3.总结归纳。这一阶段,组与组之间将各自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公布,然后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最佳方案,总结遗漏和不足,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便能很快建立起来,最终形成他们自身的能力。
三、活用导学案教学模式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正是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导学案教学模式贵在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一般包含以下三个过程:
1.课前练习,在练中学会自学。这是导学案的重要步骤,需要我们精心编排练习题,将教学目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等融进习题之中,让学生在习题中学会自学。
2.课堂实时互动和探索,落实教育目标,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3.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检测,突出重点难点,关注基础知识,逐级划分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不论什么学科,如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少变化,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影响教学效率。在初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勇于创新和探索,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在这里可以举一些比较常见的方式:(1)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进来,比如给他们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一个或几个学生走上讲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路来讲解新课。(2)组织知识竞赛,评优评先,提高学习兴趣。(3)引入实验,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认识。(4)组织实践考察活动,亲近地理,感知知识。(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等等。
五、反思式教学
教育是一个严肃地活动,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必须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才能使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反思式教学其实就是能够利用好“反思”这个武器的一种教学方式。概括来说,反思式教学包含的内容有:
1.反思教学观念,摒除落后的思想,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的不好传统。
2.反思教学设计,多学习、多思考,将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保留和发扬,将落后的教学设计更新或者放弃。
3.反思教学过程,这是反思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关键部分,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各改进。
4.反思教学态度,包括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工作态度要端正积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5.反思教学方法,方法千千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多总结、多归纳。以上,只是从五个方面笼统地涉及初中地理的教学策略,其实,还有很多高效、有用的策略就摆在那里等着我们使用和发现,只要我们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够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上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爱云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