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8: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畜牧业养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污水治理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2.1设计进水水质。
在原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将现行方案污水水质情况按畜牧养殖业平均污染物进水水质设计为:COD3000-5000mg/L,NH3-N200-800mg/L,BOD5200-500mg/L,SS1500-2500mg/L。
2.2排放标准。
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596—2001)的排放标准水平上。
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说明
先将畜牧养殖基地产生的污染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格栅池中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处理过后的液体排入酸化池中进行水解和酸化,再将一部分酸化液排入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得到的沼液有两种主要用途:(1)用于种植黑麦草等盈利作物;(2)用于和上一步得到的酸化液混合,用来调节配水池中的水质和水量,得到的液体排放入SBR池除去未被完全沉淀和吸收的碳和氮。经过除碳脱氮处理的液体进入填料沟实行进一步脱氮和除磷操作。SBR产生的剩余污泥和沼气池的沼渣可以当做肥料用于土壤的改良。具体来说,以上整个畜牧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中涉及到沼气池、调节池、混凝沉淀池、一级接触氧化池、二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干化池等,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不仅能够使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处理废水,而且利用了生物化学反应来处理废水,经过这些处理池的相互协调配合使用,畜牧养殖基地排放的污水再进行深度消毒后即可到达国家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596—2001)。
4、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
4.1沼气池。
沼气池又称厌氧池,通过将来自畜牧养殖基地的悬浮粪渣以及浓度高的有机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达到初步降低水中COD浓度的目的。同时,沼气池的设置还可以降低后续好氧处理的冲击负荷。整个沼气池主体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搭建为地下式结构,将配水管设置在沼气池的上方。除了粪渣及有机废水的处理外,也可将沉淀池中剩余的污泥倾倒在沼气池中消化处理。将水力在沼气池中的停留时间设计为100~120个小时。
4.2调节池。
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1)降低污水的水量波动。未经特殊处理的污水具有相当大的水量波动,不具备调节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往往会因为水量波动较大使整个处理环节不受控制。(2)水质均匀化处理。均匀的水质更易于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所以,污水水质的均匀化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将水力在调节池中的停留时间设计为20~24个小时。
4.3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染物和污水中的可沉淀杂质。首先,利用污水提升泵将调节过后的废水排入混凝沉淀系统中的混凝反应池中,然后将已经调配好的混凝专用药剂溶液加入混合池中,再进入反应池,使悬浮物聚合成大的、密集的、可沉淀的矾花,继而排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池底部的沉泥可利用静压装置导入至污泥浓缩池中。混凝沉淀系统中的沉淀池可一致采用斜管沉淀池的形式。将水力在混凝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设计为4~5个小时。
4.4接触氧化池。
YDT立体弹性填料是该池中的核心氧化材料,YDT立体弹性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不仅具有挂膜简便、脱膜快速的优势,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很少会产生结团的现象。生化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容量大,采用了耐受冲击的材料具有很强的负荷承受能力,畜牧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能在不需要接受专业训练的基础上,灵活的操作该系统。
4.5二沉池.
同混凝沉淀池相同,二沉池中也设置了斜管装置。不过,二沉池采用了穿孔墙整流布水的进水方式,装置的表面负荷为0.1m3/(m2•h)。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膜,生物膜会与微生物一同进行新陈代谢,当生物膜生长一段时期后,会由于部分机体的老化从YDT立体弹性填料上掉落下来,被上层水流带入二沉池中,此时斜管装置的使用就可以让这些生物膜悬浮物在二沉池沉淀,使从此系统排放的水质达标。将水力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设计为3~4个小时。
4.6接触消毒池。
经过上述处理的污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有害的微生物或寄生虫卵,接触消毒池中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的含氯量变化自动调节二氧化氯的发生量,该系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还可以保证水中的二氧化氯浓度达到标准水平。在消毒过程中将工作温度设定在5~40℃。将水力在接触消毒池中的停留时间设计为3个小时。
4.7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系统中包括两个主要污泥处理池:(1)污泥浓缩池。该池中的污泥主要来自沉淀池和接触氧化池,池中设有便于排出上层澄清液的排水管,池体的可用容积大约为20m3。(2)污泥脱水系统污泥干化池:该池主要是将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用泥泵打入池中然后自然风干。根据畜牧养殖基地的规模,可以建造两座以上的污泥脱水系统污泥干化池,采用普通的砖砌结构即可。
1978年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不断提高,东辽县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总产值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7.7%,与1978年改革开放相比增长16.8倍,虽然畜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目前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对高质量畜牧产品的需求,可见,东辽县畜牧业向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1.东辽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东辽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畜牧业的产量连年增长,其中禽类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长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鸡是禽类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鸡总产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猪的总产量从2001年465932头增长到2011年755737头,增长了61.7%;牛的总产量从2001年341164头增长到了2011年598642头,增长了57%;羊的总产量从2001年41991头增长到2011年57359头,仅增长了0.73%。
2009年东辽县,全县畜牧产品肉总产量就已经突破10万吨,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产片肉总产量是142882.92吨,比上年增长了22923.82吨,猪肉产量是34078.3吨,牛肉产量是51781.39吨,禽肉产量是55950.88吨,其中肉鸡产量是40883.61吨,蛋鸡产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种畜禽的产肉量和产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跟东辽县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有这莫大的关系。
2011年东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303384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是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业总产值的3.58倍,农业总产值是115811万元,是2001年农渔业总产值的2.85倍;林业总产值是7121万元;渔业总产值是1691万元。在2001年的时候,东辽县畜牧业给人均带来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业带给的人均收入增长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养殖户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长东辽县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2.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和良种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粮食产量由年产不足1000万吨上升到2500万吨水平,这和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农业也不开,但是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对畜牧业的投入资金和给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
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的繁殖能力是仔猪年413760头、仔牛79353。但在选购牲畜幼仔的时候,很难购买到提抗力强,产肉量高的幼仔,目前东辽县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户农民的养殖,所以没有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
2.2疫情防治无体系
在冬春和秋冬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也是牲畜幼仔销售的好季节,但由于无合理的防疫体系,在收购和出卖的时候,使病毒进入养殖区域,致使疫情爆发;另一个疫情防治关键就是畜禽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不够规范,是导致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
3.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对策
3.1国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的投入,是提高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提高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我国农牧业基础设施非常简陋,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牧业收入水平。
从东辽县几家规模化养殖场来看,每家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也就30多万元,而贷款利息高达9-11%,对于一家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这点钱,和场子的实有资产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但为什么用养殖场作为资产去银行抵押,而贷不到钱呢?原因是多数银行受“家有万贯,带毛的(资产)不算”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养殖户在银行当中贷不到钱。
3.2合理运用“以草以饲兴牧”这一理念
“以草以饲”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养殖理念,用小草来代替现有喂养畜禽的粮食,这样以来能节约大量粮食,也能降低养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种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秆,在农村是废弃物,垂手可得,取之不尽。东辽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总产量每年在84万吨左右,年农作物秸秆126万吨,荒山草坡11万亩,每年草量可达30万吨,这种前提下东辽县更适合运用”以草以饲”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饲”并没有推广开,因为养殖户受原有的思维影响,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饲料,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出栏期延后,所以东辽县应加大对“以草以饲”这一理念的宣传,挨家挨户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和讲解,从而为农户带来更大利益。
3.3建设沼气池使资源循环利用
沼气池在南方的农村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气池貌似还不太流行,农户还不太了解沼气给农业、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沼气池给农户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
建立一个8m3地下水压沼气池需要投资3000元左右,农户修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生产350-450m3的沼气,可以满足3-5口之家农户的炊事用能,每个农户每年实用沼气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所生产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化肥,用于农业生产每年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500元左右,而且农户平时饲养的畜禽的粪便也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没有沼气池,畜禽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4.结论
畜牧业在东辽县的今后发展中有这重要的地位,因为东辽县主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以农业为主,而畜牧业恰恰是带动东辽县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东辽县的地理位置因素,导致东辽县幅员内,自然资源不够丰富,旅游、矿产都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带动东辽县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这片土地资源,发展畜牧业,随之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大力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2001年——2011年东辽县统计局.统计年鉴.
[2]2001年——2011年东辽县畜牧管理局工作报告.
[3]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4]2001年——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 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5]张守莉.吉林省发展精品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4.
[6]刘丽红.吉林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6.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场机制的牵动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但是,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县畜牧业还存在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县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双轮驱动促统筹、破解难题惠民生”的活动主题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规模健康养殖发展,特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工作的发展应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设想和建议,通过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新技术进一步普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来解决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出现推广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加强壮大推广体系建设。二是促进推广项目的转化,抓好推广典型鼓励农民提高饲养业中的科技含量。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
畜牧推广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它将畜牧新成果、新技术介绍给农民,使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素质、追求社会效益,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畜牧推广的这一属性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改变,而应继续强化。
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具体推广部门和个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过有偿服务和经营来创收。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但是面对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面对非常分散的服务对象,面对相对低下的农业效益,面对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制约因素很多的农牧业,推广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领域是很小的,况且服务收费的标准也很难确定。
围绕推广工作开展经营服务,不失为一种创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证明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开展经营势必牵扯推广部门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广偏离其正常轨道。要解决好推广部门自身效益与推广对象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进行,笔者认为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国家投入专款,由畜牧推广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广自身开展有偿服务项目的投入,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推广事业的发展。对于好的项目要集中投入。(2)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农牧场户的科技项目。(3)专业户或科技示范户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实施上述计划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的保证。一是制定具体法规和政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落实。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国家和集体对推广工作资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领导和某级政府对推广工作好恶确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证畜牧推广的计划性投入,计划和市场,这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两种手段,有各自服务与经济建设的不同目标和适用范围。对于社会公益性非常显著的农技推广工作,其经费还应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即使在实行市场经济多年的国家,也多是这样做的。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期待于市场的只能是辅助作用。所以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证,还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知识更新,新项目的引进更需政府的扶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始终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想观念,对农业采取掠夺性开发与利用,“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仍在延续着。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引发的资源消耗也在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排放,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全面发展的负面因素。农业畜牧业是一个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产业。面对土地和水等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文以为,对畜牧业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治理,可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个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完善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加工处理――废弃物再利用――资源”这样一条新型循环流动的环形农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养殖业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己经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也严重威胁周围的生态环境。而沼气工程将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促进了能量高效转化和物质高效循环,形成了“养殖业一沼气一有机肥料一高效种植业――粮食――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通过利用粪便、秸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推进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向增施有机肥转变,推进农民生活用能从主要依靠秸秆、薪柴向高品位的沼气能源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显著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对生物排泄物的处理,经厂内集污池沉淀后就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粪便直接外售,甚至也有个别少数采取直接排出场区外,或入河等不合理方式,这些均不符合畜禽养殖相关的规范要求。此种处理方式显然又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形成污染”这样一条老路子,如此吃老本的做法,显然会导致我市、我省、乃至我国整体环境的恶化。
随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颁布实施,要求养殖厂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 84-92 )的要求。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经过生物发酵后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或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保定市在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已走在了全省前列,坐落于保定市的省级龙头企业保定市远方农牧有限公司,已成功通过沼气工程,走出了一条治理、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经实地调查,该沼气工程于2011年7月开始建设,于2012年7月投入使用。该公司在厂内育肥舍北侧空地上建设沼气工程,利用猪场粪便和养殖废水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液再经过有氧反应。工程可帮助解决环境污染的元凶――生物排泄物及衍生品,可消耗猪粪24t/d(TS 含量20%),养殖废水39.3t/d,可产沼气1728m3/d(630720m3/a)。具体来说,该工程的实现了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循环模式中实现了物料平衡:干物质量:24t/dxTS2O%=4.8t/d,物料全天输入总量为4.8t(鲜粪直接投入厌氧池,预处理阶段基本不考虑)。厌氧阶段消耗量为2.64t,该部分TS消耗是生物质能转化、沼气产生的主体。厌氧阶段TS的输出量为2.16t,经过固液分离后,有40%(0.864t/d)进入固态有机肥料,其余部分进入沼液池中。物料(TS)平衡计算见表1。
沼渣含水率为70%,每天沼渣干物质产量为0.864t/d,沼渣产量为2.88t/d。
沼液的含水率约97%,每天沼液干物质产量为1.296,沼液产量为43.2t/d。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平衡失调,土壤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农产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力。而沼气工程的衍生品不仅能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过试验发现:沼液第一年免费为附近村民提供,用于种植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发现使用了沼液灌溉后,比之前使用普通化肥,所产农作物不仅产量提高而且口感极好,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后,已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与好评。
调研发现,通过对畜牧业废弃物的再处理,可解决循环模式的关键问题,即“废弃物利用――高效种殖业――粮食――畜牧业”。目前不可再生资源稀缺程度日益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我们需要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沼气处理工程,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经济在不同环节和不同侧面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潜力明显,前景可观,对于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近期看,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重点发展“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加快养殖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晔.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农业改造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4.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04-01
伴随着当前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医疗以及制药产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新的兽医诊疗技术以及新的药品不断出现,药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在产品以及商品名频繁变更这一环境以及情况下,应该怎么样提高兽医诊疗技术以及保证兽药的安全,尽最大可能减少错用药以及滥用药的情况,减少我国畜禽产生的耐药性,有效避免为我国畜禽带来的因为滥用药和用假药等所产生的后遗症,以便能够减少我国畜禽饲养户的经济损失,这已经成为了摆在我国兽医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的养殖户面前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进而针对常见的误区,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
1.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病就使用抗生素
在临床兽医诊疗过程中常常发生滥用抗生素在这一现象,有些兽医在自身诊疗的时候,首先为畜禽使用抗生素,有些基层兽医不管畜禽患有什么疾病,呈现出怎么样的疾病症状,都为畜禽使用抗生素。而事实上,很多疾病根本不用使用抗生素,比如说,有些畜禽会呈现出中毒病症、中暑病症以及消化不良病症等等,如果对这些疾病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强病菌自身的抗药性,更有甚者会导致畜禽肠杆菌群失调。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和临床兽医诊疗工作的良好实施以及开展。
2.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热就使用退热药
在有些基层兽医站中,有些临床兽医人员正在自身诊疗过程中,只要遇到畜禽发热就为其使用退热药来进行降温,不管畜禽所患疾病的病因,更加没有考虑畜禽在自身发热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没有考虑其发热的程度以及发热的原因。有些畜禽呈现出持续发热以及体温过高等现象,这些对于机体十分有害,要求兽医诊疗人员必须要及时采取降温退热措施,这个时候可以服用一些退热药。但是,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为所有呈现出发热症状的畜禽都使用退热药物,一定会降低畜禽自身机体防御的能力,并且将畜禽所患疾病的真正原因和症状掩盖,影响到兽药诊疗对症下药来实施治疗。
3.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泻就服止泻药
见泻就止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兽医诊疗过程中普遍的误区,导致这一误区的原因就在于临床兽医诊疗人员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畜禽腹泻的程度以及畜禽腹泻产生的原因。就其本质而言,只有当畜禽腹泻的时间比较长,存在严重脱水情况,进而引起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畜禽的机体在不同程度上缺少影响,这个时候,临床兽医诊疗人员才能够采用药物止泻的方式方法,并且应该有效结合补液来服用止泻药,或者配合一些抗生素药物来对其进行止泻。否则,一定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二、临床兽医诊疗中常见误区的对策
1.临床兽医诊疗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
在临床兽医诊疗过程中必须要实施正确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够保证用药合理,正确诊断已经成为了确定治疗方案的前提以及基础,盲目诊断以及误诊往往会导致畜禽的死亡,不仅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加会导致疫病的蔓延,最终危害到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长久发展。在临床中,有些兽医对于畜禽所患有的病症太轻易就下定了结论,很少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甚至不对养殖人员询问畜禽的实物以及生活习惯就作出诊断。不管是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是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大多数都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导致了不仅仅治不好畜禽的病,反而延误了畜禽治疗最佳的时期,耽误了其病情的治疗。
2.临床兽医诊疗要做好兽药管理保证药效
临床兽药诊疗质量以及兽药质量的高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诊疗以及用药以后的效果,近些年来,我国兽药生产不断发展,市场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药品,这也就会我国的兽药临床诊疗带来了诸多不便,更加是导致我国临床兽药诊疗效果补好的原因,养殖户对其产生了疑问,再加上用药剂量越来越大,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所以,要求各级的兽药监督部门以及兽医站必须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加强对于假冒伪劣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经营人员的打击,严格把好药品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兽药诊疗的效果,促进我国临床兽药诊疗的健康发展,保证我国畜牧业的健康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病就使用抗生素、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热就使用退热药以及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见泻就服止泻药这三个方面对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临床兽医诊疗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以及临床兽医诊疗要做好兽药管理保证药效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临床兽医诊疗中常见误区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会议论文 我国家禽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研究进展 第15届华东地区家禽交易会暨中国?扬州水禽发展高层论坛 – 2005.
一、养殖场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
表现在:①选址不当。不少村庄为了交通方便或搞“形象工程”,把养殖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②养殖场布局零乱,形不成规模。论文大全。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养殖场规模大小不一,并且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形不成大的养殖群。③养殖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养殖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据调查,我县综合养殖场33%,专业养殖场占67%。
二、养殖场内环保设施不健全,影响了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大多养殖场内无统一的化粪、排污通道,场外无统一的贮粪场及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到处流,粪便四处堆,苍蝇、蚊子横飞,环境十分恶劣。绿化是净化养殖场内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但许多养殖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三、形不成固定的畜产品交易场所
在我们调查的养殖场中,没有一个建有专门的交易市场。买猪的、收蛋的车辆要么停在养殖场近旁,要么堵在村中道路上,不仅给疫病传播埋下了隐患,还影响交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同时也不能形成价格优势,只能是基本合适就出手。
四、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养殖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五、养殖场防疫制度不健全
养殖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只要建议了就用,有的甚至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六、养殖场组织管理不规范
一是村里无专人负责协调养殖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养殖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各讨方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养殖场无章无制,形象欠佳。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养殖场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消毒设施欠缺,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购销者随便出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我县的养殖水平,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养殖场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形成规模
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乡镇及村在划拨土地时,要相对集中,突出规模效应。要请畜牧技术部门科学地设计建区方案,应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性养殖场,不搞“混合”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如同一个大型的生产车间,养殖场要修建围墙与外界隔离。畜禽舍应统一选择南向或东向,以保证冬季保暖防风和夏季凉爽通风。舍内要创造一个与所养畜禽品种相适应的保温、通风、光照条件及科学的饲养工艺流程。户与户之间距离应保持在30米以上,最好用围墙或绿化带隔开。在养殖养殖场内应大力推广“全进全出”生产方式。论文大全。每个饲养在建筑设计时可将产仔舍、保育舍、育成舍分成若干个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以独立单元式车间为单位轮流使用。同一单元“全进全出”,彻底空栏消毒。养殖场大门口及每个养殖养殖场大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有条件的要建沐浴、更衣设施。清洁道与粪污染排泄道要严格分开,粪污处理池要建在养殖场围墙外下风口处,并能与雨水分开。
二、防疫制度要健全
养殖场形成规模以后,各养殖场内要配备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免疫定期注射疫苗和消毒。兽药和疫苗要统一供应和管理。养殖场内要配备相应兽医设备和消毒治疗药品。养殖场内谢绝参观,人员车辆进入区内需严格消毒。养殖场内,户与户之间不得乱串,严禁在养殖场内宰杀畜禽。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发现病死畜禽及时检出,做无害化处理,有疫情及时上报兽医人员。
三、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以实现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建设养殖养殖场时必须重点考虑污染治理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我地区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论文大全。一是制取沼气。将养殖场内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能产生大量沼气,可供养殖场内的照明、煮饭、发电等。其沼液又是营养丰富的肥源,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或稻谷壳等,使粪便迅速干燥。各户将粪便送到养殖场内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塑料簿膜做顶盖,利用太阳光和风蒸发粪中水分,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三是采用好氧生物堆肥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它填充料混合堆肥,使其发酵后供农用。
四、对养殖场进行绿化
绿化可起到改善养殖场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减弱噪声、减少空气和水中细菌含量、防疫、防火等诸多作用。应在养殖场外围种植高大树木的防护林带,在各养殖场之间种植隔离林带。为提高经济效益,可种植果树等经济树木。地面空隙可种植灌木和草坪。
(一)主要成效
——畜牧生产发展态势强劲,存出栏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预计实现肉类总产23.2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0%。生猪存栏216.57万头,肉猪出栏225.38万头、猪肉产量1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4%;、 7.4%和11.78%。牛存栏60.08万头,牛出栏14.05万头,牛肉产量1.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5%、8.16%和16.57%;羊存栏40.63万只,羊出栏23.86万只、羊肉产量0.54万吨,存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栏和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62%和12.5%。家禽存栏539.62万只、家禽出栏760万只、禽肉产量1.69万吨,禽蛋产量9727.8吨,同比分别增长5.49%、10.8%、8.3%和2.42%。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发展后劲增强。2009年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5家;民营种畜禽场18家,新增12家;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78户;养殖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稳步发展,示范村165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11个,养牛小区9个。XX年-2009年,中央财政投资的1310万元,扶持78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6000万元;全市72个乡镇883个行政村动物防疫配备了冷藏设备。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防疫冷链体系初步得到了健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为加快全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畜禽养殖模式有创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畜牧部门的协调下,农村信用社通过“找路子、出点子、送票子”支持尹家坝养殖小区以“信用社+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模式发展生猪生产取得成功。信贷支持规模养殖新模式得到了省委白恩培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腾冲县推行“正大畜禽一条龙”养殖模式,2009年3户养鸡示范户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纯收达12.3万元。按照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加快全省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市县(区)畜牧局正在寻求与正大集团更大范围的合作。
——挖掘培育了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品种,扩大了**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2009年,我市加强了与省农大的技术合作,以市种猪场为载体,以遗传资源保种场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了**猪的选育。目前该场已选育纯种**猪408头(能繁母猪386头、公猪22头),共九个家系;已向社会提供纯种**猪216头,优质二元杂母猪1217头。同时加强了奶水牛业基地建设,通过选育扩繁及相关试验研究等工作,“槟榔江水牛”于2009年8月25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公告,结束了我国无河流型水牛的历史。目前在腾冲县建立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个,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2个,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村6个,水牛奶产量2009年有望突破XX吨。通过挖掘培育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腾冲槟榔江水牛”品种,扩大地方优质猪种“**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部门服务职能增强。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五县区的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年底前可全部结束,基本建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执法监督三大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全方位搞好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发展。一是落实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强农惠农政策。2009年能繁母猪补贴(按100元/头的标准)已下达各县区,可望在11月底以前兑现结束。二是XX年年完成母猪保险19.55万头,参保率达90%以上,2009年度的母猪保险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三是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指导施甸县按照省厅的要求,组织实施了160万元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四是落实了腾冲、昌宁两县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五是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政策,XX年—2009年度投入1310万元。通过落实兑现中央、省、市等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2、抓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推进了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截至11月底共争取到中央、省畜牧兽医专项扶持资金3402.32万元。其中:①省级畜禽商品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项目资金215万元。②2009年施甸县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资金300万元;③2009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10万元,目前实施方案已批复;④2009—2009年中央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50万元;⑤中央财政扶持低温冰雪灾害恢复畜牧业生产资金100万元; ⑥省级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91万元;⑦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195.32万元;⑧中央省市2009年度能繁母猪补贴1741万元。通过上述畜牧兽医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与国际小母牛组织、正大集团等的合作,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产业化进程。共3页,当前第1页1
3、抓好畜牧科技术推广,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为规范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选址、规划、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污物处理等建设标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并下发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结合“科技帮扶”工程的实施,采取结对帮扶、驻点指导等形式,重点开展了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等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引进推广良种猪21545头(其中:良种母猪20925头,良种公猪620头); 开展牛冻精改良30681窝(其中:黄牛改良10527窝、水牛改良19344窝、奶牛810窝);开展生猪改良43.56万窝,其中人工授精改良28.3万窝;完成农田种草11.08万亩;推广青贮饲料49.72万吨,氨化饲料11.66万吨;辖区饲料企业生产配合饲料7500吨,推广配合饲料18.52万吨;派出科技人员200名,重点挂钩帮扶30个新建科学养畜示范村,500户养畜专业户,20户龙头企业。
4、抓好疫病防控工作,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兽医工作方针,抓好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的畜禽强制免疫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据统计,全市春秋防期间累计免疫猪瘟1350.58万头、猪蓝耳病293.5万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472.15万头只、禽流感599.82万只。平均免疫密度达85.85%、71.86%、78.93%、67.29%。二是认真对基层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促检查落实保政办发[2009]64号文件精神,层层签了防疫责任状。三是根据市政府对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在五县区建立了周边动物疫情测报网点,适时掌握市外疫情动态,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堵。今年获取重大疫情信息四起,收到了提前防范的明显效果。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2009年共完成疫情检测3089份,完成免疫效果检测4144份,完成病原学监测采样送检527份,完成专项病监测采样送检172份。五是配合市人大农环委到五县区对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15个月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5、抓市场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今年全市共开展畜禽产地检疫149.38万头只羽,检出病畜308头;畜禽屠宰检疫45.67万头只羽,交通运输监督检查生猪5225车次、20.51万头,牛1220车次、1.21万头。二是切实加大饲料、兽药安全使用等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今年,全市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184人次,对32个生猪定点屠宰加工厂、82个肉类销售市场、72个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检查,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562户,整顿市场297个次。三是组织开展了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09年共完成兽药质量抽检120批,检验120批,合格66批,合格率为55%;完成饲料产品抽样送检80批,检测120批(含德宏州送检40批);对23户养殖大户、重点户使用的饲料进行库房内抽取饲料样品,进行违禁药物抽样送检30批;动物性饲料产品抽检5批;饲料标签抽查109个,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及莱克多巴胺检测200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四是及时开展生鲜牛奶生产、鲜奶收购加工、饲料生产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按照市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厅的部署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全力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面达到100%,取得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保证了全市生鲜牛奶和奶制品的安全,保障了牛奶市场的平稳供应和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畜产品流通经营违法案件52起,罚款123738元。通过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对畜禽贩运户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保障了畜产品交易顺畅流通。
6、抓其它工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积极协助省农业厅、省奶协会在腾冲召开“云南奶水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市向大会提供交流论文5篇,展现了中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资源;协助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腾冲召开“槟榔江水牛现场审定会议”。6月14日腾冲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初审,7月11日正式通过国家审定。二是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在系统内认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三是以推进机关“三力”建设为切入点,严格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四是认真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献爱心活动。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局党组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解囊相助,踊跃捐款,全局系统共筹得救灾款和特殊党费63392元,为灾区的灾后重建尽了一份力。11月份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及时将2050元善款送到扶贫点的贫困户手中。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全市畜牧业虽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呈现出一些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畜禽养殖方式总体上落后,畜禽养殖仍是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科学饲养水平偏低;二是畜禽品种多乱杂,畜禽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对路,效益差;三是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讲还比较薄弱,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是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加之畜牧养殖用地难解决,以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速度缓慢;五是市内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 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畜产品仍然以活畜外销为主,畜牧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二、2009年畜牧业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十一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区域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走以加工带养殖、以龙头连基地、以品牌拓市场的发展路子。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为发展模式,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培育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奶水牛四个商品基地;突出抓好动物防疫、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畜产品安全和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五大工程,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发展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实现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力争畜牧业产值(当年价)达到32.5亿元,肉类总产量25万吨,比2009年预计数分别增长8.3%和8%;出栏肉猪245万头,出栏率达109%,猪肉产量达20.35万吨,增长8%,农民人均出栏肉猪1头以上;牛存栏60万头,出栏16.8万头,增10%;羊存栏42万只,增长5%,出栏26.5万只,增长11.8%;禽存栏570万只,出栏750万只,增长10.3%;牛、羊、禽肉产量4.65万吨,增13.4%。抓好科技措施的落实,抽派科技人员185人,挂钩帮扶450户专业大户、20户龙头企业,建设猪牛羊养殖示范村30个,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5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新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个,努力完成肉牛冻精改良配种3万头,生猪杂交改良33万窝,推广青贮饲料50万吨,农田种草10万亩。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工作,确保生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免疫率、以及上市动物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使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1.5%、2%和6%以内。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2009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
1、坚持不懈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对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施强制免疫、计划免疫、程序免疫。一是严防麻痹松劲思想,坚持采取疫情监测、市场监控、依法监管、签订防疫责任制等综合措施,确保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全面落实市二届人大十七次常委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四点意见。加强领导,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加大投入,完善冷链体;健全动物免疫反应死亡赔偿机制;增加村防检员补贴,稳定基层队伍。三是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特别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重点防范,确保防疫密度达100%。
2、继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一是抓好2009年度中央立项扶持的39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验收。二是督促指导隆阳、腾冲、昌宁实施好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万元扶持的奶牛养殖小区项目建设以及中央财政扶持施甸县3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正大畜禽一条龙”养殖模式推广力度,争取2-3个基地县。四是抓住腾冲槟榔江水牛进入国家保种名录和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机遇,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奶水牛供种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和实施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了不同专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满足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动科及动物生产专业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在于深入学习各种环境因子对家畜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科学的理念设计家畜小环境(包括畜牧场和畜舍)的技术、畜舍环境的控制原理及技术、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及养殖环境质量评价,为创造良好适宜的家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动医专业的要求是在理解各种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及健康机制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危害性,掌握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环境致病机理、环境预防和防疫消毒的基本技术;而动物营养专业的要求则在于更好的理解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营养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动物环境营养的理论,掌握家畜环境管理的一般技术,通过营养调控实现畜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顺应时代需求,扩展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禽养殖业模式的转变,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是主要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产生于反刍动物肠道及粪便贮存系统。畜牧业规模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另一环境问题就是畜禽粪便产生的污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畜产公害。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治理废弃物方面也提出了重要指示,即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因此,畜牧场及畜禽舍生产工艺设计,畜舍保温、防暑、通风、光照等内环境的控制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养殖场环境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利用及畜牧场质量评价等基本内容的教学才是该门课程的归宿。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本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调整了课程体系。我们在保留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础上,又为动物科学、动物生产、动物营养、动物医学专业开设了《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等专业基础拓展课程。尤其是今年为我院举办的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授的《畜禽舍CAD制图技术》得到学员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不仅制作了大量有关教学挂图,还积极购置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仪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片和幻灯片其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优点,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将适合不同气候条件的畜舍结构、畜舍环境控制技术、环境管理措施和不同类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畜牧场废弃物处理技术体系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但丰富了教学仪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增强了学生对教材中难点和抽象理论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与传统种植业严重脱轨,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畜禽亚健康状况以及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严重威胁到城市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生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和保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畜牧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控制日趋严重的畜禽污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行这些法规和标准,在畜牧养殖专业上设定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能够将畜禽场的大小控制在适度规模的范围内,而且也能够避免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进行畜禽生产场的开工建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在实践中的体现形式,是本课程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污染、防患于未然、符合现代畜牧生产的重要手段。
实验课由原来理论课的附属部分(18学时)形成了独立的课时为32学时为期1周的《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内容上,原来只讲述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畜舍采光系数、噪声、照度等气象因素的测定原理及其方法,结果只是学会了仪器的使用,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评价方法掌握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适应不了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现在我们不仅增加了水质分析内容,而且通过对现场的测定和畜牧场环境的综合评定,突出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生产实践做出科学的环境评价,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畜牧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考核方面,增加了30%的实验课成绩,改变过去单一以实验报告为主的方式,建立了出勤和环境评定报告的撰写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科研、实践能力关系极为密切。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正确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且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的老师们在教学、科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不仅获得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同年获得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教改项目。主编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和蒙语版《家畜环境卫生学》,编写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畜牧场环境监测及评定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设计》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的教学大纲,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参编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牧场规划设计》和《家畜环境卫生学》。主编了21世纪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牧场设计》。积极参加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提高了老师们的学术水平。在今年的畜牧兽医学术年会上本课题组的2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提名奖,为本课程的完善和体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将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内容通过校园网络向学生公布,便于指导学生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接受学校监督。经常更新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作者:娜仁花 红蕾 史彬林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一、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构成
高校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实用性人才。具有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性、教学重点的技术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重性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性等主要特色。从近几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的养殖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从业岗位看,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农业经济管理类,在县、乡、村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为各种养殖类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畜牧经济人等;二是畜牧技术推广类,在市、县、乡等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三是专业生产与技术操作类,主要从事国有、集体、私营畜牧业企业(畜牧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的生产与经营,包括兽医院的经营;或为科研单位、高精尖类科研工作者助手等;四是畜牧生产资料或畜产品的营销类,主要从事饲料、添加剂、兽药及畜产品的营销;五是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主要从事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以上述的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农业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可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核心是掌握与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能力。高校养殖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分解如图1所示。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养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的、就业后使用频率较高的学科知识内容,配合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学生的就业空间,适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择业范围。专业教学模式可以表示为:职业岗位要求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技能课够用的基础课必需的公共课。理论课程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理论课程的公共基础课以适用为原则,适当减少课程的门数和学时量,加大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时量;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重组,设置关键专业技术类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增加选修课门数,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化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设人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与传统的教学体系比较,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课程独立设置。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于2006年修订的高职应用型本科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分别设置成理论课和实验课。二是实习实训内容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由若干项目构成,每个项目明确实训目的和要求、实训内容、操作技术规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项目及内容。三是综合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化。即以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大四年级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按学生的就业目标和个性化选择安排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方案。
三、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合理利用学校和畜牧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教育模式。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对养殖植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主动与畜牧业企业和畜牧教学实习基地合作,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2003年起将四年制校本部办学模式改为“3+1”模式,即学生在校本部学习3年理论与部分实践课程后,第4年则主要到实习实训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其中大四的第一学期是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系统的专业生产实习,第二学期则让学生与自身就业择业相结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完成最后的毕业综合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参加实习基地或实习生产单位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等,还可参与畜牧生产科学试验及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参与畜牧业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从而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为毕业后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我院养殖专业每年约有1/3的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意书。实践证明,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是实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在贵州省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除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外,我们还需要对养殖场(或养殖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从而帮助养殖户或养殖场获得理想的利润。为此,对经济核算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
1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方法
在开始建立草地牧场之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自己的资金是否足够建立一个牧场,特别是开始两年的预算尤其重要。预算包括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
1.1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成本是指在建立牧场时进行施工、购买各项设备物资所需的成本,通常发生在经营的第1年。一般来说,启动资金成本除自筹部分外,均需要通过借贷来支付。借贷款及其利息的偿还必须通过经营预算后,将启动资金成本按年度摊派,这样就可让养殖农户更加合理使用资金去经营牧场,并有经营利润产生。
1.1.1在建立牧场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的是(1)测算所需要的资金和所需成本内容,并在表格中填写出来。(2)估计资金数量及何时需要这些资金,每个阶段各需要多少?(3)完成第1年的预算,并决定资金总成本以及所需要的借贷数额。在表格上记录这些数目。(4)完成第2年的预算,计算牲畜的状况。然后,在第2年的预算表上填写相关数目,完成表格。
1.1.2建立牧场所需的成本(1)建筑及设备成本。包括畜圈、青贮池、围栏、给排水系统、照明、动力、便道、挤奶设备等。(2)基础牲畜的购买。(3)肥料购买。(4)人工草场建植。
1.2建立牧场所需要的经营成本
第2年以后的预算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上,能够显示出牧场较长远的效益。经营成本是指在牧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开支,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兽医及技术服务成本、补充饲料成本、牲畜销售(不同大小、性别和健康状态的牲畜价格不同)、运输成本、人工草场维护成本、贷款偿还、围栏、道路、圈舍等硬件维护成本和其它成本(水电、税收等)。另外,每年因为牲畜数量及类型会有变化,所以农户必须重新评估畜群的价值,并且牲畜的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比较科学地掌握其变化,可以使用表l来计算。例如:l户农户计划购买5头奶牛经营,第1年启动的预算明细表和第2年的牲畜对账表及预算明细表,见表1、表2、表3。
2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作用分析
2.1放牧可减少常年经营的成本,保护生态,生产无公害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用人工种草划区轮牧技术饲养奶牛等草食牲畜,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牧场的饲料成本和管理风险。以独山草种场为例:该场目前饲养奶牛300头,全部采用全天候划区轮牧的饲养技术喂养。以平均每头牛日采食12kg营养平衡干物质计算,日需配合精饲料14kg,价值24.5元,但由于该场奶牛采用全天候放牧,每天采食鲜草7okg,每天仅需补精料1kg,价值15.75元,比传统圈养节约饲料成本8.75元。该场全年可节约饲料成本95.8万元。在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划区轮牧技术,牲畜粪便直接排泄在草地上,通过分解成为牧草所需的最佳肥料,促使牧草生长,减少了施用肥料的成本,达到草畜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
2.2圈养以青粗饲料为主可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城郊地区,饲养牲畜一般采用圈舍饲养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喂养牲畜应对日粮的构成成本进行核算,以期把成本降至最低,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精料对于食草家畜不一定都是营养最平衡的饲料,它只是用作家畜的补充饲料之一,且价格较贵粗饲料营养价值很低,也只能在加工处理之后作为家畜的另一种补充饲料。但是,如果在夏、冬两季采用引草入田的方式,即夏季和冬季分别在田土中种植适应该季节的牧草,用青绿饲草替代精粗饲料。经测算,大约6kg鲜草可生产1kg营养平衡的干物质,约合市场价1.2元,1kg配合饲料干物质的市场价为1.98元。由此可见,饲喂青绿饲料的成本最低,而且营养价值最高。
2.3种植豆科牧草。减少肥料投入
种植豆科牧草或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方法,利用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于土壤之中,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形成,进而促进牧草生长。这样就可以大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减少人工草场建植成本。
2.4栽培有药用价值的牧草,减少家畜的保健成本。利于生产有机食品
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家畜的疾病控制是一笔较大的成本,为了减少疾病控制成本,农户可以在牧场混播栽培一定数量的药用牧草让家畜采食(如蒲公英、马齿苋等等),以使牲畜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目的。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畜产品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有机食品对生产的环境、家畜健康、饲料、加工等方面要求严格,传统的家畜疫病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生产有机食品的要求。因此,种植适量的药用牧草也町很好地解决有机畜产品生产的问题,促进牧场的产品朝着有机食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种草养畜的效益。
2.5利用杂交优势。缩短饲养周期,生产优质畜产品
采用优良的家畜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本地黄牛品种普遍存在生长慢、个体小,因而饲养成本较高。但利用引进品种(如荷斯坦、西门塔尔公牛等)与本地品种杂交生产出的杂交品种牛不仪个体比本地黄牛大,母牛泌乳(抗病、抗寄生虫)强的优点。由于杂交品种在泌乳量(指母牛)、体重、净肉率、肉质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显著地增加经济收益。
3通过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核算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对成本和利润的分析,可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1选用高素质的人才
要对生产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就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生产中对各个环节作到成竹在胸,作出有效的管理。
3.2建立关键性评价指标
要想达到经济核算中各个环节所规定的目标,管理者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并拿出具体的指标,这对整个牧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畅通运输环节
通过经济核算,町以知道农户在能力范围内能够接受的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产品对外输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4开发优质产品。具备竞争能力
通过经济核算,我们知道只有不断提高优质牲畜的种群数量,开发有特色的畜牧产品,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牧场的竞争能力。
3.5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采用不破坏原生植被的人工建植草场全天放牧或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饲喂牲畜的生产方式,除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外,还能够以草定畜、以畜管草、草畜平衡,达到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