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6: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业市场发展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秘书专业教育开展以来,秘书专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秘书学学会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有67家高等院校开设秘书专业,到1999年则有近300所高校开设秘书专业,如成都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等均设置了秘书专业,而西安政治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甚至设立了秘书专业的研究生,我国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秘书专业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文秘专业主要还是集中于高职专科院校中开设,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处于探索之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秘书专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前景,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秘书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层次性,同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后,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市场忽视,这都制约了高校文秘专业的市场发展。
一、秘书专业的市场前景
秘书专业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型专业,秘书专业的开设主要是面向市场,将秘书专业人才推向市场,该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秘书专业由于其应用性,因此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则需要重点考虑其市场前景,只有分析好市场前景,才能够明确秘书专业设立和发展的方向,使得专业学生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高等教育以后,能够顺应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具有较好的就业途径和发展渠道。
(一)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我国已经把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如此背景下,已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的企业不断产生并发展,各类型企业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在保持现有国内市场的前提下,也不断地将眼光瞄向海外市场;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肯定的基础上,不断地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地提升;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这块巨大蛋糕的诱惑下,也不断地进军中国市场,众多知名外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分公司、办事处等。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为秘书专业人才的输送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对秘书换页都有所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地继续深化,我国不同形式、不同类型地企业进行改组、发展、调整、整合等,企业结构多样化、产权形式多元化、决策管理科学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的每一次调整、每一次发展都会对秘书专业人才提出新的需求,这为秘书专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就业类别不断拓宽
秘书从事的是企业办公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并协助上司处理日常事务和办公行政事务,它的就业类别包含了从基础性的组织文员、专职秘书到高级行政助理、总裁助理等一系列完整的工作类别。在公司中,职业类别囊括了前台接待、办公室秘书、高级助理、行政总监等职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秘书专业就业类别可以拓宽到行政类、助理类、人事类、公关类和业务类。行政类秘书的工作设计到公司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日常的工作管理,办公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管理、企业和单位工作的督办、落实、检查和反馈、企业和单位的对外对内联络、协调工作等;助理类秘书主要协助上司进行日常工作的安排,上司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司日常事务的办公支持、以及相关资料的管理等;人事类秘书主要是参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公司发展的规划和结构,公司的招聘战略和实施,薪资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绩效管理的整合和设计以及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的管理;公关类秘书主要是进行公关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客户服务的日常运作管理,与客户的沟通和关系的维护等;业务类秘书则主要对业务进行运作管理、产品供销计划的安排、市场信息的手机、市场方案的管理等。
(三)就业困境不断加大
首先,随着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设置与扩招,市场上对于本科生的认可度普遍高于专业生认可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而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由于市场份额的下降,其市场战略不断收缩,对人才的需求放缓,导致高职院校秘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也受到影响。其次,高职教育目前还是注重于校内课程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对于校外实践重视的不够,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色,一方面,教师由于不注重在校外岗位的历练,对于市场上对于秘书专业人才需求的把握不够准确,依旧用陈旧的方式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简单地在校内学习,很多学生只在三年级时才会到校外进行实践,而这时候已经面临择业,在知识的充电方面显得有些晚了。再次,高校对于秘书专业的就业指导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市场上的专业需求和就业层次的分析和预测较少,就业指导性不够。
二、秘书专业的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秘书专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对策需要考虑秘书专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首先,学校要注重招生,尽量能够优化安排招生计划,在源头上吸收比较优秀的生源。其次,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秘书专业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再次,要为学生在学习主业的同时,注重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的建设,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使得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也掌握使自己在职场中更有优势的知识和能力。最后,学校要注重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最后迈向社会、走向职场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加大招生力度,合理安排招生计划
秘书专业尽管是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的专业,但是由于社会对秘书专业,尤其是高职秘书专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要加强对本专业的宣传,利用宣传的招生策略有效地介绍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宣传高职院校秘书专业良好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改变家长、学生、社会的观念,提升高职院校秘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要做好招生数量和区域的投放分析,通过历年秘书专业的招生质量,合理安排不同生源地地招生计划,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认可度高的地区和认可度地的地区进行别分析和投放招生计划,并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注重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根据调查,在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中的秘书专业教师主要是由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类老师转过来进行教学的,而缺少管理类、经济类和理工科技术类的专业老师,尽管目前的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培养能够充分适应社会需求的秘书人才,则需要加强教学实践,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具备经济类、管理类以及相关理工类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秘书教学队伍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此外,目前高等院校中的秘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院校毕业以后直接走向讲台的,缺乏从事秘书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也导致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而缺乏更广更深的教授。因此,院校中得秘书专业需要加大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到院校中进行全职或者兼职性地教学,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形成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推进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的建设
秘书专业是一个实际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企业也复合型和多功能型秘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由于秘书企业对于秘书的要求是能够身兼多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为上司很好地处理事务和提供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要积极推行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的建设,根据社会不同的需求,将会计、行政管理、英语、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纳入秘书专业的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并高度重视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做到和秘书专业一样的教学要求,并积极探索制定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的教学评估策略和专业授予政策,为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最有益的政策和教育通道。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
由于秘书专业人员以后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企业中的事务,还需要面对具有决策和指挥职能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这就要求秘书专业人才不仅仅能够学会做事,还要能够学会做人,通过教学和实践,秘书专业人才学会做事,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秘书专业人才则要学会做人。丰富的第二课堂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过强的心理素质。如加强学生的社团建设,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巩固、深化和扩展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并能够锻炼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将第二课堂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能够促进学生放弃秘书就是打杂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训中树立信心和对专业的肯定,为毕业工作取得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对秘书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
一、新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国内商业展示设计发展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加入WTO开始,市场结构已从“卖方”转向“买方”,由“以商品兜售为目标”转向“以消费者取向为中心”阶段。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国内商业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同时,现代商业展示设计成为推广商业市场活动的重要媒介,备受关注。各大城市陆续建设大型会展中心,不断定期举办各类商业展示活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宣传竞争的平台。现代商业展示作为大众信息传递的最佳媒介,在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下已不再是早期简单的陈列展示,而是要在短期内进行空间主题意境与视觉艺术的完美呈现,将空间设计和商业传播组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要以创意征服观众,以信誉赢得客户,通过展示为企业创造形象效应及经济效益。因此,如何短时间迅速有效的完成好设计任务成为现在商业展示设计师的诉求目标。而关于设计中展位的确定,展具的可拆卸、便捷性、安全性,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新材料的选择、动态展示设计手段、功能空间划分、参观流线设计等成为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研究的方向。
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的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特点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在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下,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点,展示空间的布局不再只是考虑陈列的形式和面积,而是主要以参观者角度为考虑重点,尽量满足人们行动自如的空间活动面积。主题性展示设计是参展商传递企业行销观念与目标中必须采用的重要策划设计环节,在展示视觉外观上通常以夸张的艺术造型手法与醒目企业品牌色彩吸引人们的关注。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以建立与特定参观流互动的目标,呈现出各种交流空间形式,如洽谈区,演示区等。展示内容贴合参展企业展示活动目的,以展品实物展示和宣传设计,充分体现展品性能与参展商的服务质量,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与企业宣传手段,给参观者明确的信息,传达企业恰当的正面形象,展示设计内容符合展示主题目标,并能整合在企业行销理念中,协助行销目标的推动及参展企业形象的建立。
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的现代商业展示设计方法
1.营造展示空间设计的层次。在二维、三维设计中必须先根据展示内容,用空间分割手法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参观者心理需求及行为习惯来确定展品位置、道具布置、通道宽度、出入口设置等,再通过不同材料和恰当的色调、独特的造型等,对展示空间的地面、顶面、立面,进行富有层次的装饰,营造一个轻松且有视觉张力的空间。在四维展示空间设计时,必须以二维、三维设计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利用各种动态技术手段、艺术形式,创造与静态展示形式动静相宜的空间特色。而意境表达上,要以参展商企业文化、标识、字体、色彩等,结合展览主题考虑,设计符合其要求的空间意境。
2.利用展示设计的参观者心理、视觉感官。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心理和视觉感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展示信息的传达、展品销售情况、甚至是企业形象。因此,设计中不能忽视参观者感受,要以他们的需求为核心考虑,如亲和力的服务宣传、人机的展示设施、洽谈区的安排等,另外,还须从参观者和参展方双重角度考虑设计的时效性,营造轻松舒适且有艺术感的展示空间。这也是中国市场结构转变后出现以消费者为主的变化。
3.突出展示设计创意的灵活多变性。由于现在商业展示设计主要是短期展览,要在每一期展示设计中吸引人的注目,调动参观者情绪,留住其脚步,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设计创意,否则,一尘不变作为卖方和买方,都会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厌倦抵触。因此,在设计时可借用企业形象系统要素,或者是季节、节庆日等作为创意点,对展示设计中如色彩基调的变化、主题素材的变化、展柜展架陈列形式的调整等,给参观者和员工一种常展常新的效果,激发他们的感官和热情。
4.开发展示设计的便携性、临时性、经济性。商业展示设计大多是短期行为,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应慎重考虑预算投资的额度,如何运用这笔资金达到最佳设计效果等经济性考虑,同时还要运用一些可变性高的便携性、临时性手段,如便于拆卸、搬运、重组、相对牢固的展示构件、材料、展示道具等进行设计布展,由于其可重复利用性,针对展览改造会较方便容易,还减少资金投入成本,避免浪费,同样达到展示的目的。这是现在技术手段成熟后必须坚持的一项设计原则。
四、结语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结构与场地规划、商业传播相融合的艺术形象,涉及到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着。在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下,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空前活跃也塑造着展示艺术形象的整体性、独特性,正确认识商业展示设计中关联性问题是做设计的前提基础,而快捷有效的商业展示设计手法是为商家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将成为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启明.展示设计新概念[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罗越.展示设计观念[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吴雨,刘铮,李延霞.网络银行“踢馆”未来银行啥样.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02):80
{4}苏雪燕.蚂蚁金服联合博时基金等推出全球首个电商大数据指数.http:///fortune/2015-04/09/c_127672642.htm,2015-
04-09
{5}朱彤.初探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现代商业,2014-08:77-7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电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就将开始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过,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不断的转变,因此也使得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影响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前景。下面我国就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电力营销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技术。
一、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转变
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开始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不仅将先进的科学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电力营销探讨
马玉静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河供电公司)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电力资源,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电力营销行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就使得人们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有着新的挑战求和新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经济发展,我们就要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要求转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力营销工作在经济发展工程中的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电力生产营销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经济市场;电力营销;发展前景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电力营销探讨
马玉静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河供电公司)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电力资源,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电力营销行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就使得人们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有着新的挑战求和新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经济发展,我们就要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要求转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力营销工作在经济发展工程中的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电力生产营销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经济市场;电力营销;发展前景技术和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还为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发展前景。因此,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为此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就要求电力市场的世界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电力市场营销利益的最大化。
当前在我国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营销工作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主要包含了电力市场运营的不断变化和用电客户的基本需求。可见,电力企业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电力营销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在当前经济市场的基础之上,根据用电客户的消费需求,来对现实市场进行开拓,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盈利的最大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进一步的经济了在传统电力影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的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着社会主义自由竞争市场体制方向发展,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为我国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不过,这也使得电力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的提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就要对其电力营销工作进行适当的改进,加大电力企业对经济市场和客户的开发力度。
二、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中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也越来越明显。电力企业的主要市场仍然在第二产业,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内陆渐渐存在差距,产业发展的程度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转变为电力资源的分配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使电力企业的营销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市场垄断性质之下的电力行业经营体制不能与新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企业营销、经营方面面临着考验。
(一)营销概念与电力企业经营不能完全契合
不论是电力企业还是员工对于企业经营盈利都没有有一个对于自身情况的准确定位,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模式下会给电力企业及员工不同程度的优越感,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电力市场将有供大于求逐渐向供不应求转变,所以电力企业只是保证基本的供电安全与电力资源即将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既要保证技术上的创新也要保证思想上的创新。如果企业仍然不积极的把电力营销的概念引进企业的经营中去将会面临市场的淘汰。
(二)电力营销体制的建设不完善
电力企业中的营销部门建设不完善,营销人员的比例与素质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对于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技术、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企业无法有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对于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准确的掌握,对需求市场也无法进行准确地估测。营销体制的不完善将成为企业盈利的最大牵绊。
(三)电力企业营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如今的电力企业从业人员论是技术能力、思想创新还是心理状态都不能与当今电力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可以的发展为电力企业带来的新的技术和设备,但是电力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偏大,接受能力不高且没有积极的进取心。因为电力行业的工资制度不够平等,从业人员在某方面对于企业无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为企业带来的贡献有限。
三、电力营销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创新经营思想,完善营销理念
电力企业要从垄断经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明确自己未来在市场中的经营方式,企业要在市场中主动出击,将服务客户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核心,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心理调节更新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与模式,在经营过程中融合营销技巧:市场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和整理客户市场的相关信息,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见解。让营销人员了解客观的营销环境。市场细分,要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体,了解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不同需求。完善营销服务理念,电力产品的经销质量取决去电力资源的供给服务质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服务。是客户满意也就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营销。
(二)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企业应在营销体系的建设上投入人力物力,做好技术设备的及时更新,是本企业的营销团队能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及潜在市场和客户。把握了最新的市场动向和客户资源,才能有建立客户资源档案的基础,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通过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高新技术可以实现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在营销体系系统化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通过对于售电、用电、客户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
(三)增加对电力营销从业人员的培训
通过及时对营销从业人员的培训,更新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营销技巧。使营销人员可以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通过科学的营销学来提高电力企业的销售量。使电力企业的经营利益化。
四、总结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变,许多电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就加大了对电力营销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得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从而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金融学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也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各大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企业以及证券公司等都迫切需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而这些需求也给金融学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挑战。如今金融学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但金融行业也随着经济市场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二、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
1.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滞后。从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金融学科的自身价值也逐渐被提升。金融行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对其相关储备人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国金融学科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金融专业的技术性人才,金融学主要是研究价值规律以及对价值进行评判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晶。金融学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到关于物理、数学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想要学好金融学不仅是要掌握经济学科以及金融学科的相关的知识,也会熟练掌握物理和数学以及工程学相关的知识。金融学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对金融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也要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学科目的内容设定比较落后,对于金融学的本体含义的设定也比较含糊,其中相关知识的布局过于粗略。并且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完善,在日常教学中可调配的师资比较缺乏,其教学水准也是有待提高,基于这些情况各大高校所培养出金融学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也不是很高。另外有些教师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误导学生。还有就是部分高校关于金融学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也不够完善,在这种条件下所构建出来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各种弊病。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接受了专门导师的教导,就样就会导致学生在金融学方面的综合水准不高,如今教学体制中又缺少可用的竞争空间,从而就会严重影响金融学的发展。
2.金融学的知识内容没有紧密衔接现实生活。金融学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调研中并没有按照长久发展的指导,其所构建的科目知识也逐渐脱离了现实。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金融学的知识,但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学的发展却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其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渐渐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行业就无法在市场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快速作出相应的措施,从而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证券市场想要变更国有股目前的减持,并更新相应的监管理念以及依法指导等行为,都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理论的支持。所以一旦金融学无法提供精准的指导,其相应的金融问题也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如今我国金融学的理论知识正在慢慢脱离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对相关金融行业的经济建设也无法做到全面的管理,从而就严重阻碍着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金融学所设置的内涵不明确。我国金融学不单单是指对企业经济收益的计算手段,也是对金融行业的全面管理方式。所谓的金融学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指专业术语,而是象征着金融学今后的拓展方向。金融学的内容包含着许多不同的体系,并且不同的经济市场环境会应用到相对应的金融体系。另外由于金融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一般在面对同一类情况时可以应用多种金融学的体系,虽然在应用过程中其形式和方法都不一样,但是都能解决同一类的经济问题,而且不同的方式其代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要快速地解决企业的经济问题,就应该要充分理解金融学的内涵,并从中选取最合适的金融学体系来解决问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金融行业对金融学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所以就常常会出现一些金融企业选择错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情况,虽然最后都会达到所预计的结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和物资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我国金融专家所创设的金融学本质与西方国家所拟定的内涵是不吻合的,西方国家对于金融学内涵涉及了企业特有的内存金融和投资学相关的内容,我国许多学者就常常会将金融学的概念认为是企业理财,这种将金融与会计类混淆的情况就会大大影响金融学的发展。
三、我国金融学今后的发展前景
1.加强金融学相关的法律,并拓展其理论知识的深度。由于之前我国经济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对金融行业相关的法律进行了完善,然而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使得金融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学的相关制度应该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只有对金融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构建出和谐发展的经济市场。另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现行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应该要对金融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完善,并有效拓展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深度,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市场变化的金融学专业人才。
2.侧重于金融资本成本。金融学的教学研究与资本密切相关,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将资本作为核心内容。例如某企业在接纳了融资后希望从中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回报,其回报的资金应该要算在融资的金额内,而资本成本是与主体可以获取的总价值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金融学应该要侧重去分辨并分析相关的内涵和资本成本的内涵。其中金融学包括设定投资策略、流动的金额以及最恰当的后续回报等,投资项目有了相应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地获取应得的股利。投资学中包含着估算成本,并且估算成本也被认为是金融学的重点,通常估算流程中是将宏观金融、投资以及经济市场这三个方面融汇在一起。虽然目前我国金融学还没有设定较为完善的估算理论,但相信在后期会不断进行完善。
3.加强金融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实践。如今我国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快,各个行业的生产和发展中都广泛运用了金融学的知识,然而我国许多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金融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轻视了技能实践方面的教学。因此在金融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应的金融问题就能得到高效地解决了,而这样才是金融学的真正教学目标。
4.拓展相关企业的金融学。根据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相关金融企业应该要将金融学作为发展的重点,因为金融学将会引导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假定模型没有进行准确的量化,还有就是一些缺乏理论基础的模型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推广采纳。因此相关企业的金融学应该要侧重是研究管理层,并为经济市场增添特色,另外其假定的形式也不必过于复杂,应该要增高简洁有效的模型,模型要延展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企业金融学的发展。
四、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金融学的实践应用。因此,我们应该要正视金融学目前的各种挑战,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要仔细分析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从而促进金融学在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雨寒.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7,(04):51.
[2]孙昊.试析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2.
为了更加进一步了解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探究家长及学生的关注的盐城市中职生的就业途径及就业质量的问题。还为了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的有效性,我们对部分2013届毕业的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一. 问卷调查发放及回收情况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课题组根据以前的调查的情况,编制了"2013届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从事岗位性质、就业结果(满意度)、就业对口度、职前培训、工作来源、工作发展前景、是否有职业流动倾向、自主创业、薪金情况等几个部分,共35道题目。本次发放《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257份,有效问卷1239份,回收率是88.7%,调查的毕业学生中男生占69%,女生占31%;
二.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
(1)从事管理工作占3%,一线操作工人78%,技术类工作的占8%,服务业的占7%,自主创业的4.5%,还没有单位的占0.5%(6人),说明企业招收中职生的岗位要求还是有一定的技术的产业工人,这个和本科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定位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反映了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集中,比较务实。
(2)就业满意度方面,满意占16%,比较满意的占36%,不满意占48%,说明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现在从事的岗位不是很满意。少部分家长对于自己小孩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就业定位比较高,希望出来就是能到企业的管理阶层,或者是到比较清闲的岗位。这与企业的要求相差很大。
(3)工作是否和专业对口情况,对口占24%,和专业相关占41%,不对口占35%,说明直接就业对口的比例不是很高,和专业相关的比例比较高,有部分是专业完全不对口。这要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始的专业要有实用性。很多专业已经完全是为了开设专业而开设,没有先期的市场调研。产生了培养目标与市场对于用工的需求有很大的出入。
(4)职前培训(就业指导)是否有用,有用的占69%,比较有用15%,没有用或者没有进行就业指导的占16%,大多数学生对于职前培训比较满意。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就业指导,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5)工作来源方面,学校推荐的占66%,熟人介绍的占23%,人才市场占7%,其他的占4%。说明学生的就业渠道还不是很通畅,对学校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个要学校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渠道(58同城、赶集网等),自己的就业需求,及时的推荐自己。
(6)自己从事的单位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33%,比较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22%,没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45%,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于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前景了解不够,还由于各个学校就业办对学生就业市场了解程度不一样,导致了部分学生就业不对口或者所入行业发展前景感觉不是很明显。
(7)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68%,比较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21%,没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11%,学生通过工作不长的一段时间,逐渐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或者对于自己现在工作岗位不是很满意,产生了换行业或者单位的想法。
(8)有自主创业倾向的占6%,没有自主创业的占94%。调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不够,学生过分的依赖于学生的工作安排。
(9)薪金在1200-2000占84%,2000-3000占12%,3000以上占4%,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薪水普遍较低,集中在1200到2000之间,经调查,有79%用人单位为毕业生购买了四险(养老险、失业保险、医疗险、工伤保险),只有少部分国企单位为毕业生享有公积金待遇。毕业生在不同的单位享受的保险待遇有一定的差别。
(10)在从事岗位性质方面,民营企业占86%,国有企业占4%,9%在三资企业,其他占1%,学生离开盐城到外地(主要是长三角)工作的占42%,薪金及待遇要好于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
三.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所学的专业影响
很多行业对于职校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比如机电、机械、汽修等行业。这些行业比较务实,看中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学生只要有中级工证书,进入行业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很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不接轨,部分专业就是理论型专业,导致学生找工作就很难。
3.职业规划
部分求职的目的不是很明确,说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另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由于对于各个专业了解不是很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现在在就业的时候很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认为有前景的行业。
4.自主创业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的培训不够,还有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再加上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信心不足,导致了自主创业的人数比较少。这个要求学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结合本专业,选择好的创业项目,不要求大,从细微处出发,寻找创业的项目。当然,在刚毕业的时候还是建议大部分学生能够立足本专业,多到企业中摸索,慢慢积累经验,厚积而薄发,才能很好的创业。
5.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2013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呈历史新高,工作岗位职数有限,我们的学生和这些学历层次比较高的学生在一个平台上面竞争,需要我们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尤其是自己比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6.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一个技术类企业中,一个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快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的中职生远比学历高,但动手能差学生受欢迎。
产学研主要指的是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通过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使其形成较为系统的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指的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它的实质是促进科学创新所需的多种生产要素组合。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背景与发展过程、其定义及发展前景展开探析。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背景与发展过程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一个机会、甚至一个环节的更换都可能会引起其他机构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强化其综合实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学研协同机制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实际的标签。各个企业都在扩大自身资源利用率和市场规模。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企业拓展自身规模的基础。所以,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制协调。
(二)科学发展迅速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企业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愈来愈短,其生产所耗成本也越来越低。如果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自身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使产品的功能性、创新性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较是较为突出的。由于在网络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术、资源都需要高效的结合运转,否则就可能被时代淘汰。快速发展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强化企业综合实力。
(三)各个主体的资源漏洞
由于各环节创新主体所重视的资源不同,因此,其拥有的优势资源也不尽相同。在遇到范围较大并且较为复杂的活动时,需要各个环节进行交互合作,这很容易出现资源缺口,也就是资源漏洞。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为各个环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减少资源漏洞的出现,从而使各环节科学快速发展。
(四)各主体应市场要求快速响应
市场环境的多样化要求其创新主体对外界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使市场中各资源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调控,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快速传递和流动。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将多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合作,提升其最终效果,产生“1+1>2”的效应。在koberg等诸多科学家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应用效果十分显著。通过彼得・革罗和Etzkowita的《三重螺旋》可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变化。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定义及特征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以优势互补、风险共存、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企业集团、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通过市场化生产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过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十分普遍。其可以高效的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调配,使整个集团正常运转,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一)资源互补性
资源互补性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众多特征之一。由于企业整体环节众多,在其进行运转时,会出现各部门协调不一致的状况。因此,需要产学研创新机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安排协调,通过对其整理最大化,使各部门的合作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合创新主体通过这一机制可以有效的对其资源缺口进行弥和,从而使企业低成本高收入的进行各个项目的运转。
(二)创新性与市场需求性
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市场需求性。其主要作用就是不断的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产品生产及上市的时间,缩减产品生产成本,进而使企业整体综合实力增强。创新性是企业产品上市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只有对产品类型不间断更新,才能使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尤其对于产品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加需要通过这一机制对其进行更深程度的改革。
(三)互利共赢性
互利共赢是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基础。由于产学研协同机制可以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并且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扩大企业收益。通过技术人员对产品的深入研究,可以在提升其质量和外形的基础上,降低其成本的输出,使交易双方实现共赢的状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使企业资源优势最大化,并且可以创造额外价值,使企业总体协同效绩最大化。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发展前景
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课题。因为,其仅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未通过大量的实践对其进行探究。它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但其极具发展前景。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评估方面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精确评价标准,使企业内部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内部评估机制关系到整个集团的运转状况是否良好。产学研协同和创新机制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评估机制的研究,使其更具科学性。通过专业人员对评估机制进行制定、改进、完善,可以使企业内部制度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率运转。由此可见,这一机制的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四、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首先,说明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通过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合主体资源漏洞、市场化的快速响应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这一机制的发展状况。其次,说明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具体内容及其特性。通过资源互补性、创新性、互利共赢性阐述了这一机制部分特性。最后,说明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其实践性分析,说明了其极具发展前景。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人们开始依赖医药,这也是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可观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这类人才比较少,供不应求,从而市场需求广阔。
2、再有,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发展的十分迅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因此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但从事这类工作的专业人才却很稀少。这些都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83-02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大学对社会生产作出贡献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培养出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活动,因此教育和知识的创新是其主要职能(陈劲等,2001)[1]。20世纪中期,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方式有所变化,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科技的中心――硅谷,实现了科技到生产和商业的高效转化(李平,1999)[5]。科技园的兴建是当今世界大学发展的必然阶段,引领大学科技产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韩野,2003)[2]。大学科技园是将大学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及政府的资金整合,为大学的科技发展提供快捷的检验和应用平台,以此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1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的特点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经历了约20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共有115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诸多省级和市级大学科技园等,我们要对医学类大学科技园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
1.1 医学类院校的专业和人员特点
早期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多以重点大学为依托,规模较大、产业全面发展。医学类院校规模较小、学科门类较少,但专业之间壁垒较低、合作性强,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马文峰,2011)[6]。徐州医科大学是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有3个校区,18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拥有14所附属医院,并且有特色和优势专业――麻醉学,是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的学校。医学类院校应以发展特色为主,重点发展部分前沿学科;以学科的交叉性和合作性为优势,跨专业合作模式成熟;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大学本身的专业特点对大学科技园的类型有影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属于专业类孵化器,应当从学科合作中寻找技术突破,重点发展部分特色技术(何晋秋&章琰,2005)[3]。
从人员本身特点来看,由于医学专业的经验性和严谨性,对于基础性知识、实践和操作的要求,各个专业学习周期长,学业压力大,在创新意识方面较为欠缺。学生的时间主要用在学习和考评上,创新教育很难跟上。并且医学类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愿意选择进入医院、药企或科研机构。此外,徐州医科大学学生还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承担风险能力不够等问题。大学科技园的职能之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李双喜,2011)[4],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尚在创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在徐州医学院科技园中仅有7%的项目或企业是由本校师生牵头或创办,仅有一家能够企业能够达到产业化标准。
1.2 医学类院校产业化的特点
医学类院校的技术输出主要是药物生产和检验、医疗器械生产、健康监测等医疗技术和服务。徐州医科大学拥有14家附属医院,社会辐射能力强,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实现医疗技术的成果转化。根据梅萌(2002)[7]对孵化器的职能分析,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综合类孵化器不同,成果转化主要是和外面企业合作,进行商业化运营。其合作企业呈现多样化,既有面向本校师生扶持性小型项目,也有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的大型合作项目。下文将着重介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合作的具体实例。
2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实例分析
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一家省级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已经在该地区初具影响力。其运营主体为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生产及营销、生物医药成果转让、非学历技能培训等。科技园在企业合作方面制定了“四模式一机制”的合作方针:“四模式”指的是资金入股、渠道合作、技术合作和协助发展四种发展模式,针对孵化初期技术力量不足、资金不足、渠道不足等问题;“一机制”指的是和科技部门联合组织科研项目或平台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等。具体如下。
(1)资金/技术入股参股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或企业,本机构按照项目所需资金或技术进行入股或参股;(2)渠道合作模式:对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需要资金和技术,但缺乏一定渠道或社会认可度的企业,本科技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认可度,提供渠道或进行冠名,并占取股份;(3)自主培育壮大引进外来资金和团队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周期较长、市场有需求的项目,科技园自主培育,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现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4)协助发展模式:对符合科技园发展集聚主题、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前期不需要资金或技术投入的项目,科技园提供信息咨询、科技咨询和项目平台申报服务,以及以低于市场价位的办公场所等工作。“一机制”指的是“联合科研基金机制”:很多企业缺少申报科研或平台项目的经验,本机构为其争取园区独立申报科研项目渠道的同时,和徐州市科学技术局设立联合科研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项目进行资助。下文讲重点分析三个案例来说明“四模式一机制”的运行理念和成效。
2.1 大型跨地域合作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的合作企业中,台湾佳生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最重要的合作对象之一。台湾佳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持,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具规模的委托试验机构之一。佳生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双方共同建设仿药一致性评价平台。仿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节约医疗费用,保证用药安全。目前徐州及周边地区地区没有一家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仿药一致性评价机构,本项目如果成功合作,可以满足本地及周边省市的市场需求。佳生公司已经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在大市场尚缺乏市场渠道和社会认可度。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利用本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人才、场地资源,对合作建设的公司进行冠名病并占取一定股份,即采取“渠道合作模式”。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台湾佳生得到徐医附院所提供的药物受试者、相关医护人员和专家的支持,在开拓大陆市场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提供专业技术难题上的解决方案和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徐医佳生公司也成为了药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目前本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并成功接到6家药企的订单,合同额已达600万,在这个项目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
2.2 小型本地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除了在大型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小型本地项目上也有一定成效,以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为例。胡俊峰教授是本校影像学著名教授,其专业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及医学仿真应用,学术成果丰富。胡教授所研发的全真模拟医疗器械(X光机、CT机等)完全按照医院所用的仪器仿制用于教学、实习、培训的仪器设备,从原理、结构和操作系统完全和医院仪器一致,并且可以做到医院病人信息的同步化,造价相对低廉,极大地方便了医科大教学、实习和准医师培训,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主动与胡教授合作,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联合创办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到多家科研院所,营业额已达200万。徐州俊峰公司不仅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也为本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胡教授在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成功地创办企业,为全校师生树立典范。
2.3 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针对小微型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众创空间于在2016年年初建立,完全依托于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以健康产业为大方向,目前入驻企业小微型30余家,主要从事业务有肿瘤生物治疗、生化制药研发、听力诊断治疗等项目。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服务团队共有13人组成(高级职称5人),形成跨学科咨询服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团队力量。针对每家企业的特点进行合作,对拥有成熟技术和良好前景的项目,进行资金入股合作;针对发展前景好、周期长求的项目,选择自营的方式进行培育;针对符合健康产业发展主题、不需资金或技术投入支持的项目,采取协助发展模式。参与众创空间的企业一般没有渠道合作模式,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所需求,需要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支持。
3 医学类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医学类大学科技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具有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如徐州医科大学,各专业之间相互支持,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科之间的合作。其次,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拥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态良好的城市生活区。且徐州目前正处于老工业基地转型时期,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应该努力把握发展时机。再次,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已经和台湾佳生等多家台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情况,可借此扩展合作范围,有计划地扩宽引进企业的类型和地域,引进外资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劲,张平,尹金荣,等.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6):1-7.
[2] 韩野.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3(1):60-62.
[3] 何晋秋,章琰.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8):27-29.
[4] 李双喜,赵镇,马文峰.大学科技园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21):598-602.
[5] 李平.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1999
(4):90-95.
[6] R文峰.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考[J].科技信息,2010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万元。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将更加有法可依。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承诺相冲突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已经于2002年1月开始生效。在监管实践方面,保险监管将进一步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的监管原则。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也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运动式、间歇式、大清理转向常规的间接监管,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过渡。2006年出台的一个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我国保险业正积极探索与银行业、证券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健康、稳定的发展。2007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再保险市场中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与政策。
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原则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经营信息披露制度、首席精算师登记认可制度、保险公司评级制度和保险法定会计制度将逐步建立。同时,还将建立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新闻和公告制度,规范并向社会公开监管部门工作程序和审批程序,对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行政与舆论监督和投诉制度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保险自律组织建设将加快,比如将在保险行业协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如产险委员会、寿险委员会、保险中介人协会、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会计师协会等。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广阔。保险业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面临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
1.国内经济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升。
2.国内社会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年未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为保险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潜在保险资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经历着重大变革,商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一切都正在改变着人们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对风险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三、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建议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的养老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
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