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现状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3 16:46: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交媒体现状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交媒体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男幼师;职业幼师;缺失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10-02

近期有一档非常火的亲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电视节目的播出使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父亲”这一男性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孩子也越来越喜欢爸爸、依赖爸爸、信任爸爸,这也体现了孩子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被视为女性的专属职业,在幼儿园里全都是清一色的女幼师,实际上这种幼儿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正好可以由男幼师来弥补。男幼师相对于女幼师而言,在对幼儿思维、性格塑造、社交技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呼唤男性幼师,幼儿需要男幼师。但是,在男幼师为幼儿教育带来平衡和活力的同时,很多人也将他们视为“另类”,男幼师的成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分析男幼师的职业优势

1.女幼师的从教特点分析。一般就女性的性格特点分析,女幼师比较细心、认真,也非常有耐心,对幼儿会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女幼师在和幼儿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自己的母性和善良的天性,对每一位幼儿都会采用亲昵的动作、温柔而又细腻的语言。在组织游戏活动方面,由于耐力、体力有限,往往也会选择听说游戏或者其他规则比较和谐的游戏。女幼师在游戏活动中往往比较关注幼儿的健康、安全问题。总体而言,女性比较适合从事幼师的岗位。但是女幼师的弱势也非常明显,性格过于柔和,缺乏阳刚、果敢。

2.男幼师从教的相对职业优势。

(1)会更加引起社会和幼儿的关注。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认识到男幼师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男幼师对于幼教这个岗位具有自身的职业优势,在幼儿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男幼师从教人数很少,因此备受社会以及媒体的关注。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也会毫无理由地喜欢靠近男幼师,一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男幼师的班级,甚至幼儿园里一些女幼师由于男幼师的加入,工作情绪有明显提高,平时也喜欢和男幼师聊天。目前,社会上各界幼儿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已经针对男幼师的聘用条件及要求大大降低。由此可见,男幼师的发展前景较为明朗。

(2)男幼师的知识面更为广泛,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眼界。一般男幼师都喜欢数理化、史哲地等学科知识,相对于女幼师而言,知识面更加开阔,这样有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实践能力、动脑能力的发展。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教育中,女幼师往往会给孩子们讲解一些童话故事,或者读儿诗,很少会涉及到哲、地、史等方面的知识。而男幼师则喜欢讲解各地的风俗特色、历史传奇故事或者英雄人物传记。由此可见,男幼师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丰富幼儿知识面的作用更为显著。

(3)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全面塑造和发展。男幼师的个性更加幽默、豁达、独立、自信、灵活、果断、勇敢,而且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而女幼师的性格正好相反,保护欲望很强,很害怕孩子去冒险,也担心孩子受伤,导致很多儿童性格柔弱,缺乏主见,甚至有的儿童在长大后出现“缺乏父爱综合症”、“交际恐惧症”。男幼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独立、勇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坚毅等阳刚品质,有利于完善幼儿的性格。

(4)更容易和幼儿融为一片。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喜欢模仿、好动、好奇心比较重的时期,孩子往往会非常喜欢冒险,喜欢蹦蹦跳跳,男幼师特有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会让孩子们觉得像是一个大哥哥。男幼师散发出的阳刚之气会更容易吸引幼儿,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和幼儿打成一片。而且,男幼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亲角色”,使孩子体验到父爱,使幼儿产生依赖感。比如,有的儿童喜欢玩水,女幼师常常会阻止这一行为,但是男幼师会亲自带他们一起玩水,男幼师的行为更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5)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往往会是幼儿的最佳游戏伙伴,幼儿往往会喜欢和男幼师嬉戏打闹,幼儿认为男幼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幼儿和男幼师交往可大大拓宽幼儿的社交范围,也可以使幼儿的社交内容大大丰富,更能够满足幼儿对社交的需求。而且在和男幼师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使幼儿慢慢学会更多的社会技能,学会体会、理解他人,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行为,使幼儿在日后的交往中更加自信、主动、积极。

二、幼儿园男幼师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男幼师在幼儿园应该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当前我国幼师性别分布来看,男幼师的比例较少,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男幼师的比例占到1%~4%左右,其中相对比较稳定的男幼师只有3000名左右,由此可见,很多男性并不愿意选择幼师这个职业。而且,我国男幼师普遍存在严重的跳槽现象,职业年龄较短,而且社会认同度偏低,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对男幼师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幼儿园男幼师缺失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一直以来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就是认为学前教育工作主要是“哄孩子、带孩子”,将岗位属性仅仅局限于女性。而且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认为男性是大丈夫,应该干大事,从事一些社会地位较高、收入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于男幼师的认同度较低,甚至会有排斥、鄙视的态度,给男幼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男性而言,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都会承担养家的职责,但是一般男幼师岗位月收入只有1000多,最多的话也是在2500~4000左右,导致很多男幼师不愿意选择这个职业。其次,有的幼儿家长认为男幼师的管教方式比较粗暴,平时脾气不好还可能凶孩子甚至打孩子,这也会增加男幼师的压力。

四、幼儿园男幼师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男幼师的人数还比较少,但是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男幼师对于学前教育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这个群体也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其教育作用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后幼儿园教育会并存两种性别教育,形成一种比较均衡的教育管理。同时,以后男幼师的工资待遇会有所提高,可能有的幼儿园为了留住男幼师,也会安排他们兼职团委、工会等工作。其次,幼儿园想要留住男幼师,应将男幼师慢慢培养成一个多面手,提高男幼师的晋升机会,慢慢走上行政管理岗位。

总而言之,男幼师具有无可替代的职业幼师,幼儿园应多招一些男幼师,可以弥补女幼师的不足,形成一种均衡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没必要为男幼师贴上特殊的标签,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他们,相信男幼师在工作中会更加放松、自如。

参考文献:

[1]石道伟.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9).

篇(2)

1.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指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提高目的站点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大部分商家已经建立了专业的SEO搜索引擎优化团队,来优化企业在主流的搜索引擎上的排名。

2.搜索引擎付费排名

搜索引擎付费排名,指通过向大型搜索引擎,如百度等,购买按点击付费排名服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指定页面的搜索结果,提高站点的访问量。

3.搜索人性化

通过在企业建立的网站上设立按销量排名、按价格排名、按时间排名、按综合排名等满足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及个性需要的人性化搜索条目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因此,在社交网络时代的积极推动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市场活动进行整体策划,将企业核心内容通过不同的交流平台传播到各个方面,提高企业宣传质量及销售成果。

(二)企业网络市场营销的趋势

在以往的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主要通过广告等传统媒体来企业产品信息,产品信息只能按企业对产品的预期单向传播,而不能真正的实现了解顾客需求的双向良性互动。而在当前的社交网络营销中,企业根据客户的行为对其进行定位,并从客户的喜好、意见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划分,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交网络时代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型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适应主流的媒体交流模式。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墨守成规,无法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那么企业的发展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难以成功向社会推广产品,进而造成经济效益的低下。

二、社交网络与传统营销信息传播的区别

传统的市场营销产品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去传播,成本高,而且不能人性化的满足客户的即时搜索需要,信息沟通不顺畅,而社交网络的发展无疑为产品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更加简便、成本低的途径。如何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将企业的产品优势及品牌概念广泛传播出去,并因此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营销模式,值得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阶段,社交网络虽然发展迅速,各个企业已经尝试适应当前新型的市场营销手段、群众消费方式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应对,如社交网络平台上逐渐出现了各企业的产品信息,或是产品的打折促销消息等。

三、社交网络时代下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

网络市场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个人或组织以互联网网络为载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创造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的管理过程。而以网络市场营销为前提的社交网络市场营销,利用互联网上多样的社交网络平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大范围传播,使得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话题探索模式

要利用话题探索模式,首先要明确企业传播中的核心内容,并找到适合该内容的人群进行交流。同时,在对企业的品牌话题进行传播前,要保证提出的话题能够引起目标人群的兴趣,这样才能广泛传播,提高网络点击量,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内容分布及传播模式

当企业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创建话题后,需要将话题内容进行大底分类,按照符合信息交流的比例进行组合,并将其到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大范围传播。在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宣传话题需要有合适的内容,其中包括60%的企业信息,体现出自身企业的风格,介绍本行业的主要产品的信息及服务知识;30%的企业产品咨询详情,通过互动方式鼓励用户推荐该产品,提高客户重视度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绩效;10%的能够引人们注意及讨论的话题,需要区别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产品特点。

(三)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架构模式

建立起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架构,能够将企业产品信息传递尽可能广泛。

1.企业的自有平台

企业的社交网络自有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的社交网络注册账户、企业的官方网站等。通过这些企业自有平台,人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对企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企业品牌及产品的认知度。

2.免费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免费平台包括互联网中存在的各个论坛、百科及点评网站等。通过这些免费网站,企业有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能够更多得被人们熟知。

3.付费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付费平台主要包括广告位、广告推广位及微博付费转发等。这样的付费平台能够使得企业的品牌及产品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4.赢得的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的赢得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付费平台,但是赢得的平台能够利用活动的宣传及平台转发引起更多用户的注意力并进行免费的转发,因此取得的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用户聚集模式

企业在社交网络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聚集起自己的用户群,并使之持续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为达到上述目标,首先要充分利用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使用户能够主动使用企业的社交网络平台,注册账户并对企业社交网络所发表的实时产品信息感兴趣;其次,企业主动联系客户,在潜在客户时常关注的网站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主动要求客户关注企业的资讯及信息。

(五)内容时间频率模式

选择人们网络交流使用最多的方式,如微博,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见产品的及时信息,保证读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到产品的信息。同时,信息的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且不能出现错误信息以影响企业的形象。

(六)效果测量标准模式

企业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期策划,对活动是否能成功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交网络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提高企业的品牌曝光度、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并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篇(3)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07-0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形式趋于融合,单一的传播模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传统媒体都在探索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之道。结合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究从从台网联动到多屏整合,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策略。最终得出笔者对于台网联动的思考和趋势分析。

1“台网联动”概念阐释和现状分析

“台网联动”除却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交互,核心概念便是“台”与“网”。 在对于台网联动的概念阐释中,“台”指以电视台为基础的传统媒体领域。“网”是“服务”的整合,而非特指狭隘的“互联网”,它包括了“电视网”、“广播网”、“无线互联网”、“语音通信网络”等等各具特色的网络。[1]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

“台网联动”并非新鲜事物,其概念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台网联动”最初是指一些走在前沿的电视台创设其下网站合作联动,目的是以电视平台带动网络平台发展,如中央电视台与央视网()、凤凰卫视与凤凰网()。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依托于媒介技术,台网联动已经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内容、渠道等方面进行再造与创新,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互动。通过对于全国范围内电视台与网络的分析归纳,笔者将台网联动归纳为以下四种联动形式。

1.1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重现

最初级的台网联动形式,即电视节目平移于互联网平台,通常内容不进行修改或重新编排。根据节目在电视台与互联网上播出时间差,分电视、网络同步播出和网络跟从电视播出两种形式。电视台坚守节目主流播出渠道,互联网吸纳大量人气与关注。

1.2电视资源在网络新媒体上创新播出

电视资源借助网络新媒体交互性强、超链接文本等特点重新编排与创新实现台网联动。如江苏卫视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网络版本加入在线报名、节目片段点播、往期精彩回顾等特色板块,实现与受众更有效地互动。

1.3电视台与网络合力推出新节目

由搜狐视频推出、湖南卫视加盟的真人秀《向上吧!少年》,与王牌栏目《天天向上》实现深度合作,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为节目造势推广,参赛选手可在多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四)网络自制节目反向输出电视台

不依赖于主流电视媒体,视频网站自制节目。《晓说》是优酷网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脱口秀节目,推出后反响剧烈,随即被浙江卫视购买并在黄金档播出,成为网站自制节目反向输出的范例。

2 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策略探讨

2.1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台网联动,而非只是台网资源的简单互换

现在很多电视台与互联网的合作,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台网联动,仅仅是相互间节目内容资源的互换,如此浅层次的资源互置意义有限。笔者认为电视台与互联网应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节目内容、播出推广、营销三个方面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层联动,从而达到台网联动的双赢局面。

首先,在节目内容联动方面,电台与互联网应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节目内容的联动是深化台网联动的基础。网络平台依靠其与受众实施高效的互动获得大量原创内容,为电视提供节目素材;电视媒体拥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台网联动为受众呈现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不仅需要在节目素材和内容的供给上保持活力,更需要吸纳一批专业的节目制作人,提高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

其次,以内容联动为基础,台网应在节目播出推广层次寻求突破与创新。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台网联动更需要丰富节目的播出平台和渠道,整合不同终端的节目内容,方便受众观看。

最后,在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只有台网联动才能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节目播出前,由电视推出节目预告打响头炮,网络借势扩大影响。节目播出期间,借助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充分互动,制造话题引发讨论。节目播出后,台网联动延续话题,引发受众的持久关注。电视看剧、网络跟剧、社交媒体评剧已经成为受众的收视习惯。基于此,只有实现跨平台的内容、营销整合,台网联动才能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

2.2以内容为中心,提升节目制作质量

在节目形式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台网联动应更强调“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反而会积极寻找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因此,台网联动应着力针对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从节目内容的选取创作来看,依靠台网联动,受众可实时将其观点与需求与电台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完成媒介内容的生产。同时,网络新媒体因其自身的超文本型,在对于节目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应该寻求创新,综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多样的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受众的内容体验。另外,电视台与门户网站也应着力打造幕前、幕后明星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体人也可以成为媒体内容资源的一部分,充分发掘电视、网站的主持人、制作人、编剧等的名人效应,对于自身的品牌形象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我们应明确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倘若受众缺少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那么极易被其所蛊惑,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台与网联动,积极承担媒体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共同做好媒体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成为专业的内容提供者。例如新浪微博的“公告栏”,定期对于受众关注,但经证实为虚假事件的信息进行辟谣,体现了作为媒体的责任感和专业性。

2.3丰富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台网联动”到“多屏合一”,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已成大势所趋。

据表1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相比于通过台式或笔记本上网比率下降,受众通过手机上网的比率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手机移动应用的火热程度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服务想必会成为台网联动的趋势。电视媒体、新闻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甚至电视节目都纷纷推出手机应用程序,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通过这些手机或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媒体能将节目内容及时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注意为节目推广造势,同时还能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互动,将品牌形象深深植入到受众心中。

根据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在以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移动增值、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构成的巨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前景被业界所看好。台网联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团购、新闻、社交、游戏等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方便受众针对不同的终端的特色内容随时随地接受媒介信息,保持与媒介高效的沟通互动。

2.4台网联动应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基于LBS技术的社交媒体时代,笔者认为本地化会成为以内容为中心,台网联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受众更热衷于发现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参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电视台与互联网应有必要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既可与地方电视台深入合作,同时也可与地方报社、新闻门户网站开辟地方频道,将本地新闻、民生信息、综艺娱乐、方言文化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形成电视节目直播、节目提前预热、地方新闻话题的热议以及特色的本地专区的模式。在本地化原创内容共推互动基础上,向受众提供与他们关系最密切、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资讯,也能让其他地区的受众增强对地方的了解和认识。

本地化平台将是今后台网联动的发展趋势。其以受众为主导,在充分考虑受众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将台网联动由简单的台网资源互置而做到实处。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将台网联动平台的资源优势与本地化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畅通的内容信息传播平台,使得地方资讯能够准确地发出,增强地方频道的活力与积极性。

2.5善于借助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扩大媒体自身影响,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知名媒体人、PPTV网络电视全国策划总经理胡永荣在2012年中国广告主峰会上曾指出“台网联动的核心是事件营销。在不同的平台之内,把不同的时间点在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达到多段的联动,只有串联起来这样的营销体系,所有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2]对热点突发事件的掌控,对于台网联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得不说,很多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都是通过借助于突发事件而获得。

以央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水漫,使得所有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民众,一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却率先在网络平台发声,实时更新救援情况、伤亡人数、发表励志语句温暖人心,并且只要由网友发现相关紧急情况@央视新闻,《央视新闻》都会予以转发,协助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与此同时,人民网、《人民日报》等都会及时刊载最新救援、伤亡信息。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第一电台,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积极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本就为人称许。此次面对突发事件,《央视新闻》借助官方微博率先发声,并且及时更新敏感的伤亡人数情况,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认可,使其“参与 沟通 记录时代”的品牌主张深深刻入受众心中。

在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台网联动”。电视媒体的社交化不仅仅依赖于“多屏整合”的媒介技术,更需要在电视观众为主导的前提下建立更为个性化、本地化的社交关系圈。电视借势互联网,积极深化台网联动、实现多屏整合,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创建网台建设方案开启网动时代[J].广告人,2011(2).

篇(4)

[DOI]10.13939/ki.zgsc.2017.06.208

1 引 言

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我国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零售总额的12.88%,使用手机网络购物比例由42.4%提升至54.8%;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让中国的整个零售实体行业遭受低增速和亏损的打击,移动互联网更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实体店铺的吸引力不断被削弱。

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实体零售企业应从满足顾客综合感官需求,乃至情感需求的角度,突出实体零售的特性,不断提升顾客体验,企业得结合自身,研究基于网络技术如何给顾客带来全新和优质的购物体验,形成过去以传统的商品导向转变为以顾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过渡。

本文实地调查分析了迪卡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顾客体验实施情况,顾客体验对运营产生的影响,并结合门店现状就如何加强顾客体验提出对策建议,期望给迪卡侬以及其他中小门店以借鉴。

2 迪卡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概述

迪卡侬集团(以下简称迪卡侬)由Michel Leclercq先生于1976年在法国创立,是体育用品零售商,也是全球体育用品设计者和品牌的缔造者;2003年进驻中国,在上海浦东开出了首家商场,截至2015年10月,迪卡侬已遍布中国60座城市,开始166家线下门店,同时线上业务为超过370个城市的用户提品和服务。迪卡侬集运动用品设计、研发、生产、物流、品牌和零售为一体,以创新的理念和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大众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提供20个激情运动品牌,65项运动及35000多种产品。

3 迪卡侬门店顾客体验现状

3.1 线下门店顾客体验现状

3.1.1 良好布局与商品陈列

迪卡侬所有门店布局遵循传统的“两室一厅”设计,店面可视性较强,运动产品从低等价位到高等价位,从成人装备到儿童服装,每个区域布局清晰、品类分明,缩短顾客寻找商品时间;门店遵循商品陈列原则,结合商品本身,合理运用陈列方法,把每一类运动产品都分为蓝色商品、中端商品、高端商品,高性价比的蓝色商品选择蓝色货架,中端商品、高端商品则采用灰色货架,吸引顾客的眼球,方便顾客选购,门店也提供背景音乐,这些都能给顾客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有利于激发顾客情绪情感,提高顾客的购买率。

3.1.2 提供详尽的标签

迪卡侬卖场采用顾客自选购物方式,为了方便顾客熟悉商品,每件商品都有吊牌,详细说明产品功能,适合场合,适合对象,技术创新等,每一区域设置选购提醒,如告知顾客选购登山鞋方法,选购跑步机方法等,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产品性能,如健身方法,游泳教程等,给顾客更直观的感受;另外店内随处可见“Try me”标语牌,提供样品,鼓励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性能。

3.1.3 提供专业的服务

卖场内每一区域都配备专业的销售人员,提品详细介绍,给顾客以专业化意见;卖场设置顾客服务台,为顾客提供专业修理、组装、定制等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迪卡侬在中国市场创新退换货政策,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时,可以随时去门店退换甚至无须小票,便捷的退换货通道,独特的服务降低了顾客的购买疑虑,加强了客户满意度。同时卖场会定期组织各类运动活动,如轮滑俱乐部、创新产品试用等,帮助顾客探索并体验运动的快乐,在有些商场,还对顾客提供免费的轮滑课程,让顾客学到正确的轮滑使用方式和技巧,充分享受轮滑的快乐。

3.2 线上顾客体验现状分析

3.2.1 电子商务体验销售

迪卡侬于2009年,搭建电商平台,在线上,顾客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更加科学全面地了解产品,2014年开始,迪卡侬陆续拍摄了50个健身视频,在这些视频中包含了迪卡侬旗下的各种运动产品和服装,消费者通过健身视频,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各类运动产品的体验,要给顾客提供另外一个体验空间,良好的体验让迪卡侬获得丰厚的回报。资料显示,迪卡侬天猫旗舰店3个月内老顾客的重复购买率可达到40%,另外采取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方式,即线上预订线下提货的模式,也给实体店引流,顾客提货的同时继续在线下门店采购。

3.2.2 企业官方网站

迪卡侬官网中,用户可以选择中文、英文不同的语言操作系统,提供顾客周围门店信息,鼓励消费者去门店亲身体验商品;官网和线下门店一样,依据不同的运动进行商品分类,借助于文字、图片、视频等静态及动态的工具丰富展示商品,提供足够多的商品信息,便于顾客选购。

3.2.3 微信体验营销

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消费习惯,迪卡侬也及时利用微信社交媒体,与顾客沟通、分享,建立自己的网络传播阵地,进行品牌的推广和互动。顾客很容易查询并关注迪卡侬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在平台进行售前服铡⑹酆蠓务、维修保养及会员卡四大基本模块的操作;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投诉建议及商场查询操作;可以方便地浏览商品,知晓卖场促销信息,如果有购物意向,可以通过公众号中的迪卡侬官方网上商城链接,进入商场进行在线购物;平台会不定时推送软文,给顾客专业的运动知识技能,同时会员们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报名参与迪卡侬举办的各类运动比赛。

3.2.4 微博体验营销

目前在新浪微博中,迪卡侬共有三个账号,使用最多关注量最大的数“迪卡侬中国”,在该微博账号中,粉丝量已达到214535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迪卡侬的最新活动信息,通过微博平台参与迪卡侬运动话题,得到免费试用运动产品的机会,在微博平台,同样提供各类商品信息,顾客体验经历分享以及各类运动知识技能等。

4 加强门店顾客体验的建议

4.1 迎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调查显示70%左右的消费者会经常或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价格比较、购物前查看附近商家的优惠信息、使用手机支付,以及会查询电子优惠券;消费者的购物过程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线下门店要加强无线网络信号,增加顾客门店逗留时间,提高潜在成交率,丰富支付方式,加速顾客结账速度,免去顾客排队结账困扰。

4.2 提高商品对顾客的吸引力

商品应该是吸引消费者光临门店的主要因素之一,门店要想提升顾客体验首先应该从商品着手,致力于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无瑕疵的正品商品,这也是与网络销售相抗衡的一大利器;门店需要调整价格,避免顾客因商品价格太高而选择网络购买。门店在选择商品时应考虑到商品的销售唯一性,即消费者只能在该门店中购买到该商品,或者门店提供的商品与其他门店或网店的商品相比有特征优势,同时注意避免缺货。

4.3 升级优化员工服务

本次调研结果反映在互联网时代,员工服务对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影响作用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员工的服务功能正逐渐被互联网取代,消费者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咨询等方式来获取以前只能通过员工才能获得的信息。同时也说明传统的员工服务,诸如良好的服务态度、仪表礼仪、丰富的产品知识已经不能提升当今顾客的体验感受。在互联网时代,员工除了为顾客提供这些传统服务之外,还需要会使用社交媒体、手机App、手机支付等互联网手段,为顾客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4.4 营造良好门店体验氛围

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门店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给予顾客良好的购物体验,而门店环境则是能有效提升顾客体验的手段之一。门店在塑造体验氛围方面,首先,应增强门店的舒适性,这种舒适性体现在员工服务、门店布局、商品陈列、环境卫生以及灯光、音乐等方面。其次,应增加门店的娱乐性,可以进行节日主题陈列,使消费者前往线下门店不再是购物而是休闲娱乐,在游玩的过程中顺便购买商品。

4.5 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

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增强顾客体验方式之外,还要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提高线上顾客体验,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

对于中小型门店而言,相较于自己花高额资金建立网上商城,不如选择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既可以降低开店成本,又能够借助于电商平台的高人气、高客流来进行自己网店的推广。

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会员管理,成立会员俱乐部。客户管理系统和微信平台对接,门店绑定顾客的微信、手机号、会员号,微信平台记录会员积分,顾客随时都可以在自己的微信上查询会员积分和交易记录;充分发挥粉丝经济作用,成立不同的会员俱乐部,提供平台,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都能更深层次互动交流,维护客户关系,增强用户的黏性,形成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4.6 重视社交媒体口碑宣传

随着科技发展,企业要善于运用新媒介宣传自己,如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进行微信营销,提升门店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此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动态,一些生活小窍门、促销等公共信息,不仅能维系与顾客关系,还能提高企业宣传效果;同时要利用企业内部场所,除了张贴促销海报,吸引顾客外,也要放置企业参与的一些公益活动掠影,购物小贴士等,从细节处关心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度。另外,门店可以实施一些奖励计划鼓励顾客进行口碑传播。最后,要重视用户沟通平台和渠道,收集消费者的口碑信息,找到自身不足,及时处理顾客抱怨,消除负面评论对门店的影响,引导公众舆论导向,传播企业良好口碑。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41

[中图分类号]G4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异军突起,人类的传播、社交活动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微时代”,开放性、互动性、私密性是微网平台的主要特征,“小”“精”“快”体现了现代网络社交的优越性。微信,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实现交流的日常工具,在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正能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以其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1 高校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1.1.1 我国网民微信使用现状

2016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7.10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而截至2016年7月底,腾讯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活跃用户达5.49亿户,表明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手机应用的主流。《报告》显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分布中,年龄段在19~29岁的网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最高,城市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中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最高,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用网比例占了大多数。

1.1.2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微信使用偏好分析

湖北省很多高职院校很早就认识到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一项针对湖北省7所高职院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微信使用率高达到100%,微信成为继QQ、微博之后又一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并在现阶段成为学生群体主要的自主学习及公共社交的网络媒介。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微信的功能偏好的分析中显示,信息分享占99.1%、朋友互动占60.4%、语音通信占78.2%、娱乐休闲占88.5%、微信支付占84.7%。可见微信使用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微时代”学生主流的生活方式。可见,透过微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心理教育的必然趋势。

1.2 造成大学生微信依赖的心理机制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包括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照学生微信功能的使用情况发现,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学生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得到满足的状态。

微信具有便利的支付功能,使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使用订餐、购物、打车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衣食住行,满足了学生的生理需求。而在微信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自主筛选好友中,朋友圈中的好友也设置了关闭关注的功能,很好地体现了微信的自主性和私密性,满足了用户的安全需要。语音、视频极大地缩小了远距离交流的障碍,而关注、评论、转发等微信功能又很好地体现了“朋友圈的”的互动性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微信平台的注册无门槛限制,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发表各式的言论、表达看法时不用考虑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或者居住环境,让用户在微信交流中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满足了用户自尊的需要。在微信平台展示自我的正面形象,推送个人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分享生活感悟,这都是用户利用微信促进自我实现的行为,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学生利用微信平台满足自我需求已经成为现实层面之外的主要渠道,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帮助学生满足自身需求、促进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 微信平台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于2014年着手创建官方微信平台“阳光绿丝带”,微信公众号以“阳光绿丝带,我们在行动!”为口号创立网络“微阵地”。以“关注心灵,助人自助”为工作理念营造校园心理“微文化”。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和摸索已基本建成一个集个案预约、微信咨询、信息、活动参与、专业交流、微课教学、电影秀场和心理测试于一体的全面信息平台,初步达成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心理知识,轻轻松松享受心理服务的目标。截至2016年9月30日,腾讯云分析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绿丝带官方微信的关注人数已超过10 000人,累计阅读量超过38 600余人/次,分享转发26 500余次,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1 “阳光绿丝带”在心理教学中的实践

2.1.1 建立移动教学站,打造网络“微课堂”

透过一项针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中了解到:大学生获取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除了心理必修课程,各类校园心理健康讲座之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网络。然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网络信息量的爆炸给学生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也容易因为一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论,受到错误的引导。因此,引导学生网络学习的方向是高职院校打造网络“微课堂”目标。

2.1.2 课程设计“微栏目”教学加入“微作业”

为了与“线下”心理必修课程相配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在“阳光绿丝带”微信服务号中设置了“微测试”“微话题”栏目,将授课大纲中设计的课前心理测试环节及课后作业环节放到微信中去实践。在微话题中提交自己的课堂作业,描述课程收获与感悟,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在“微话题”中,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课程感悟也可以评论他人的文字言论,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2.2 “阳光绿丝带”在科普宣传中的实践

2.2.1 开拓信息有渠道,抢占宣传“微阵地”

微信以其信息的快捷、方便以及可跨媒体传播特性与传统信息平台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微信信息简短,官微更新信息后用户即可评论、转发,从而带来了传播速度几何数倍的增长,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范围。不仅通过微信、QQ、E-mail、甚至Webb网站都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因此,通过官方微信及时有效地传播心理科普知识、心理活动信息占据网络“微阵地”是实施科普宣传的最佳途径。

2.2.2 线上线下活动对接,“七嘴八舌”讨论“微话题”

除了在微信服务号中设置心理微电影、校园情景剧栏目外,将学生自编自导的微电影和情景剧短片搬上微信,延续了影片主人公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心理情景剧大赛的活动现场,学校还开通了微上墙功能。使在场的观众可以登微信、发弹幕,在节目现场实现话题互动,增加了在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扩大了心理剧的影响效应。

2.3 “阳光绿丝带”在心理服务中的实践

2.3.1 心理服务信息化,指尖上实现“微预约”

中心通过微信平台“一苇咨询”栏目心理咨询师个人信息以及心理咨询值班时间表,通过“团体辅导”栏目近期团体辅导活动项目。实现了通过手机即可预约心理咨询,点击消息就可报名参与团体活动的目标。微信还能预约咨询师,可直接进行网上咨询,真正达到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轻松享受心理服务的目的。

2.3.2 学生访谈顾虑多,提前打出“微广告”

心理咨询,作为校园心理服务的主要形式,在陪伴学生走过人生困境、解决学生发展性困惑、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因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对咨询关系的担忧,很多学生无法主动走进咨询室。该校为了宣传心理咨询服务,一改往日“姜太公钓鱼”的方式,主动出击,举办“关注自我关注心灵”新生关爱访谈活动。结合新生心理测试结果,主动邀请部分新生走进心理中心,参与访谈。但主动出击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有所顾虑、产生阻抗。通过微信在访谈活动的前一周打出活动“微广告”,向全体学生活动告知书,详细介绍访谈目的、访谈流程、访谈方式,帮助学生消除阻抗、走近咨询,让学生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心理访谈工作。为更好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形成良好的心理自助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微信平台,推动各类团体小组的建立与成长,有效地深化了朋辈辅导模式,打破了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模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同时,借助学生骨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朋辈辅导模式的新探索。

3 结 语

篇(6)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1-01

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该市农业发展高点定位、势头强劲,产业化、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已进入超越发展阶段。但是,从农村劳动力整体来看,该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匮乏,参差不齐,这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其具体表现,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分析

1.1 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农技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乡镇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合并之后如皋市农技人员近10年来鲜有增加,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分村、转岗、拆迁等其他中心工作,造成农技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如皋市乡镇现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数量不足乡镇合并前的50%。

1.2 乡镇农技人员“行政化”严重

现有的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其中有近25%的农技人员兼职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工作,已不再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其他农技人员1年中有1/3左右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其他中心工作。

1.3 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由于近10年来几乎没有新人增加,在职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偏大,有将近1/2的人不具有本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职称也都比较低。多数人员是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农产品检测等农民科技培训获得新知识的,但由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从而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1]。

2 “互联网+”时代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素质的对策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对乡镇农技人员而言,是充满挑战的机遇,必须尽快补充新鲜血液,顺利完成新老交接;加快角色转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推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时俱进,由传统的“传声器”转变为具有“互联网+”理念的新型乡镇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补充血液,充实农技人员队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素养的农技人员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乡镇农技人员的需求实际,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录用一部分能扎根农村工作,有理想、有能力、有技术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2.2 学无止境,通过各种方式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于现有的农技人员,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学习激情,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落伍。农技人员可以通过书本、杂志、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知识的再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学习成本小、学习手段灵活等优势。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来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各省、市的农技推广网站、“百度传课”、手机APP、QQ直播课程等来进行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管理、农业统计、农业项目管理、农技推广学等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因此,作为乡镇农技人员,要积极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传道”能力,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因时、因势而动的农技人员[2]。

目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部分省、市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普及性知识更新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农技人员到涉农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与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挂钩,从而将乡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到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高度。乡镇农技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提升[3]。

2.3 更上层楼,努力学习新媒体的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平板、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之间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农技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接受和掌握新媒体,通过社交工具(QQ、飞信、微信、微博、MSN、邮箱等)、网站等平台营造上述各个层次间的交流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将有关专业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及新媒体的使用有机整合。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联系农民、服务农民,了解农民的需求,答疑解惑,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请教有经验的农民,达到为农民能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4-5]。

3 参考文献

[1] 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4-66.

[2] 李丹.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篇(7)

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已经逐渐成为受众的首选工具。传统媒体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新闻生产,更精准地连接用户,更快速地融入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把新闻客户端列为继微博、微信后的首选。

新闻客户端整体运营现状

新闻客户端近两年在中国快速普及,人们逐渐开始习惯从移动端获取信息。艾媒咨询在《2015-2016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中,界定了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定义,认为它是“指为手机用户提供持续、实时、全方位新闻资讯更新,内容涵盖国内、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新闻类应用软件。”①本文将新闻客户端定义为以iOS、Android等系统为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新闻的应用软件。目前市场上的新闻客户端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以传统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为基础,利用其市场优势,进入新闻客户端市场。它们也是最早一批进入该市场的竞争者,如腾讯、网易、新浪等。这类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内容主要以转载、原创报道和UGC三方面获得。它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得益于开发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对于新闻客户端此类新产品的运营更是驾轻就熟。

二、以网络中已经存在的新闻内容为主要新闻来源,通过整合相关新闻内容,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类新闻客户端虽然新闻不是原创,但是通过它们的整合和个性化定制为客户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体验。例如,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都是以此种方式进行运营。

三、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不得不进行改革。此类新闻客户端大部分运营模式照搬传统媒体旧模式,技术、运营、对用户的了解等都属于起步阶段。但也有部分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取得一定的成功。例如,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自“2014年6月正式上线,截止到2015年12月,累计下载量突破一亿。”②

四、最后一类新闻客户端,主要满足部分用户对某一个领域的新闻信息的需求,内容更专业、更有深度。比如科技领域的36氪,财经领域的一财点睛。

目前新闻客户端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客户为核心,以内容、平台、社交为基础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新闻客户端在新闻速度上远快于传统媒体,页面设计与门户网站相比也更为简洁、清晰。这样一以用户体验至上的软件已经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新闻传播平台。移动新闻客户端制作商也将使用舒适度和操作简易度放在产品经营的首要位置。以腾讯ISO新闻客户端为例:腾讯的新闻APP主页,上方是频道定制(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下方为新闻,主页上有一张占屏近一半的新闻图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新闻排序是按计算出来的重要程度来排序当日的新闻标题,每个标题的左侧都配有图片,下面还显示了评论数量。屏幕向下滑动,不断自动显示各类新闻,向右滑动自动转换频道。整个主页简洁、干净、美观,操作方便,符合用户体验至上原则。

在经营方面,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内容为王”的新型互联网时代,生产优质内容是新闻客户端运营的主要任务。网易新闻APP的“有态度的新闻”和凤凰新闻APP的“大事发生看凤凰”都是在内容方面营造自己的特色,这种尝试在品牌营销中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也会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忠实用户群。

其次平台模式也得到了新闻APP用户的广泛欢迎,平台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客户端阅读到除本身以外的多家报刊内容。“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合作媒体已达550多家,总订阅量突破4.5亿。”③

移动新闻客户端借助社交网络的模式增加用户粘性。搜狐、网易允许用户用微博和QQ账号登陆APP用户端就是这个目的。目前,互联网产业只要增加了社交元素,就会为其增加用户量和用户忠实度。例如,新浪新闻APP借助于微博,腾讯新闻APP借助于微信,都在社交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

内容、平台、社交是移动新闻客户端运营的三块“基石”,在此基础之上,新闻客户端还进行多元化经营模式,主要有广告模式、内容订阅模式、佣金模式、服务费模式和销售增值模式等。

新闻客户端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能否在使用应用过程中得到满足,决定了客户端的下载量和留存量。新闻客户端其自身的特点也正迎合了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阅读的需求。

一、阅读需求:碎片化阅读的体验。虽然新闻客户端本身不生产内容,但是对于在新闻内容整合方面反馈较好的客户端对内容的重视决定了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对内容整合精编的过程中不仅要迎合受众的喜好,而且还要掌握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移动阅读用户多在闲暇零散的时间内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因此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新闻篇幅短小,适于用户短时间内浏览。另外,为了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更为顺畅,并且避免大量的流量耗费,新闻客户端中的新闻信息大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减少视频的比重,并提供了在线下载离线阅读的模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移动阅读需求。

二、功能需求:功能平台相结合。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客户端,如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都是集多种新闻呈现形式并且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应用平台。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而且提供个性化定制、订阅直播间和自媒体等多种功能,将新闻客户端打造成一款新闻媒体与功能平美结合的产品,满足受众对于功能方面的需求。

三、身份需求:受众双重身份的满足。新闻客户端开设的直播间可在用户发表评论的基础上,满足其新闻的渴望。实时评论与新闻的结合,满足了用户同时作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身份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用户对新闻的关注度,而且也满足受众对参与度的需求。这样的经营模式为商业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新闻客户端对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重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新闻客户端运营商不仅要满足用户现有需求,更要创造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为争取更多受众,中国四大主流媒体以报纸为主的纸媒,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纷纷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新闻客户端的特殊属性成为传统媒体向其转型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媒体客户端的运营现状。目前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数量已达到231个,形成了“东澎湃,南并读,西封面,北无界,中九派”的格局。截至2015年底,传统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在360手机助手、N多市场、安智应用、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豌豆荚、91手机助手8大应用中的总下载量在亿级别,平均下载量达367061次;总评分7153.5,平均分为30.96;总评论数5592,平均评论数24.2条(注:IOS系统没有公布下载量,暂不在统计范围内)。④从此数据上来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相对较好,但是发展水平不够平均,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部分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达到亿级规模,例如,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等。这类新闻客户端占少数,大部分客户端下载量表现平平。由此可见,当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属于起步阶段,要想完全实现用户规模化还需一定的时间。虽然有少数客户端成功吸引了用户,可是如何增强用户的黏性,减少用户随着时间而流失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新闻客户端战略的必然性。“内容是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载体,媒介产业也被称为内容产业,内容的拥有成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⑤全媒体丰富了内容的展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图文,还可以视频、直播、语音、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新闻内容,这样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不仅符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而且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信息内容并印象深刻。手机新闻客户端通过对用户的数据抓取,了解用户的消费品味和内容喜好,并进行针对性的推送,为用户过滤信息,将更为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对于内容本身来说是一种新的推广方式。

用户在新闻客户端中不仅可以浏览到丰富的信息内容,而且还弥补了传统媒体最大的缺陷――互动性滞后。在新闻客户端中,用户通过平台满足自身对于新闻内容观点的表达,并且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这样的模式会增加用户对于应用的依赖程度。当新闻客户端的新闻与社交软件相结合,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这又引发二次裂变式传播,这样不仅拓宽了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而且对于用户来说,使他们在维系社会关系和存在感方面得到满足,用户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分享与被点评也得以实现。

新闻客户端可以将生活服务集合在一个平台,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无需切换应用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而传统媒体在政治、品牌、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和体贴周到的服务,切实解决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难题。例如,政策解读、数据分析、政务预约、法律援助、天气提示、路r提醒、公共资讯、文化讲座等。构建立体服务平台,为用户的线下生活提供权威科学的参考材料,本地化服务在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普及趋势愈发明显。

传统媒体客户端运营之困境分析

传统媒体客户端在2015年数量上升,但是质量还有待提高。传统媒体客户端之所以很难超越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了解互联网的特性,以及在此格局之下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一、内容缺乏趣味性。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受众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详细阅读新闻信息,随时开始和结束新闻阅读是受众的阅读方式。这就要求信息的文字内容不能是大篇幅的,要短而轻。当信息内容在表现形式上的多元呈现,可以增添阅读的趣味性。比如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创意截屏”,可以将新闻截屏,并且加上“duang”“怪我咯”或者表情等水印使新闻内容更具活力。还有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大话西游 20年”“你所不知道的新闻联播”,这类专题将信息化繁为简,并通过滑动、按钮等交互设计,将新闻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一些新闻串烧也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例如,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哥”,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每日轻松一刻”,凤凰新闻客户端的“FUN来了”。这类信息内容短小,图文结合,交互性强,加强了新闻内容的可读性,同时在内容创意上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传统媒体的信息较多,表现形式单一,语言乏味,更不可能会出现“duang”这类字符,阅读量自然无法提升。

二、自制内容欠缺。在新闻源高度开放的当下,对于新闻客户端内容的原创性目前市场上的要求并不太高,独家新闻出现的几率较低,大部分内容源于“搬运”。而且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虽然他们有优质、成熟的采编团队,可是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依然没有凸显其优势,反而和大部分门户网站一样只做到新闻信息的集散功能。其中党报客户端更无法与电子商户和本地服务等商业功能结合,例如,“人民日报”客户端“订阅”功能并非针对所有板块,无法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最快获取所需,因此订阅与推送内容一定要去粗取精,以优质、独家的内容以及对内容的整合能力来体现媒体的独特性,增强用户关系。“人民日报”客户端虽然在采编团队上优于门户网站,但它的信息内容,转载居多,并且在新闻标题和文章内容上的二次加工也并没有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在自制与深度内容开发上,除募捐板块外没有更具深度的策划专题,问政调查类的深度报道完全缺失。

三、推广形式单一。传统媒体对于新闻客户端的推广意识较为薄弱,理念不如门户网站更具创新性。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推广大部分通过“地推”,一对一、逐个用户扫码下载,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用户卸载率高。在推广策略上,门户网站经验更为丰富,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搜狐客户端。搜狐是国内首个用户过亿的客户端。首先搜狐一直保持与HTC、三星、华为等 20 多家手机厂商合作实行预装,类型涉及搜狐新闻、搜狐视频等。其次,它利用了在其他品牌中投放广告的机会,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如搜狐新闻客户端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合作,请导师、学员到直播间聊比赛之外的故事,达到了每期至少 50 万人通过客户端参与直播互动的效果。(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中国记者公知化现象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②艾媒咨询:《2015-2016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http://。

篇(8)

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提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购物场景,因此,家电行业也面临着营销渠道的改革。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植入到家电行业并加以实施,即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我国家电行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家电行业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

首先,在经济环境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放缓阶段,随之带来消费乏力的问题,这就会影响家电行业的销量。其次,在政策环境方面,此前的“家电下乡”政策带动了家电行业的发展,但政策不能一直维持市场的发展,政策截止后,消费者的家电更新速度明显降低。再次,就全球化竞争环境而言,家电行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本地区品牌、本国品牌,更有各国知名品牌的同时竞争,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家电行业营销的难度和重要性。

1.2家电行业面临的上下游产业环境分析

第一,家电行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由于全球化和电商的飞速发展,家电行业竞争日益严峻,供应商和销售者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沟通不到位、发展目标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家电营销的整体发展。第二,销售者之间存在恶意竞争。由于家电行业竞争程度愈演愈烈,某些营销者为达到短期利益,不惜采取打压价格、抹黑竞争者等恶意竞争行为,这种营销方式只能获得短期利益,破坏了家电行业的营销环境。第三,家电行业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与客户打造良好关系是营销的最重要手段和目标,销售者应该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定位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并维持好后续的联络,才能实现营销的可持续进展。

1.3目前家电行业的营销渠道分析

目前家电行业的营销模式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某些营销者忽视网络的重要性和便捷性,仍维持陈旧传统的营销渠道;而另一些营销者则只关注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电的定价机制。和其他类型商品相比,家电的体积较大而且容易造成损伤,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应该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整合传播营销模式。

2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家电营销渠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必需品,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发展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购物场景,同时也使得营销工作从商场转向网络,因此家电行业也应该转向线上线下互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2.1搭建网络营销平台

家电行业的营销应该充分利用目前最受受众欢迎的社交平台———微信、微博,开设微信和微博的公众号,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多层次、多种类型的营销活动。除此之外,家电行业还需搭建自己的网络营销网站,形成互联网平台上的多点布局,完成整合营销传播,在各网络平台营销活动,并构建消费者可以便捷参与的渠道,同时在其中植入相关的品牌信息,打造品牌概念。网络营销的优势在于能更近距离地、没有时空限制地贴近消费者,并能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的成本,缩短销售链,从而降低产品销售的管理费用。

2.2利用网络媒体塑造品牌

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资源塑造家电的品牌效应。将互联网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模式,传统平面广告以及户外LED大屏广告为其配合,从而形成打通互联网的全景营销传播模式。在广告设计方面,可以采取时下流行的微电影形式,在温馨并具有故事情节的视频中植入家电品牌,并体现出该品牌的内涵文化,在互联网上形成扩散效应,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品牌概念。在线下设立品牌折扣店塑造和互联网中统一的品牌标志,不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更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切实的优惠。

2.3开展线下营销活动家电

销售者需要在营销中心及各家专卖店配合网络营销宣传,线上营销结合线下地面活动开展商品促销项目。需要注意的是,线下活动需要多注意为消费者提供实际体验,让客户有更直观的购物体验。线上线下活动需要构建一致的营销观念和价格机制,客户可以在卖场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到网络销售环境中,使客户可以同时享受线上或线下的优惠活动。

3互联网时代家电营销渠道的优化

家电行业在搭建起互联网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后,还需要在后期持续优化和维护,以达到营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明确品牌定位,持续打造统一、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第二,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向智能家居发展,质量过关的产品永远是营销的关键要素。第三,加强售后服务和诚信机制建设,商家讲诚信、服务优良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否则只能获得眼前的利润而丧失了长久的发展。

4结论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和优化家电的营销渠道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利于家电营销的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竞争环境中,家电行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红利,在营销渠道中不断创新,打造适合该品牌发展特质的营销渠道,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跨区域、跨国界的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销售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向军.海尔营销渠道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甘碧群.市场营销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篇(9)

微博本身所具有的微动力,正在引起范围极广的微革命现象。无论是在生活、学习或者娱乐,微博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新周刊》如是说:“时代依旧负重前行,你我已经凌波微步”。现代网民能够凭借一个账号、一张照片,或者140 字限制以内的内容来微博,在一个虚拟新大陆纵横驰骋。新浪微博首页写着:“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秉持共享和传播‘我思、我见、我说’的理念,微博倡导多元、独立的话语空间,带给人们全新的社交方式。

一、微博概述

(一)微博的含义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一些微博也可以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

(二)微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微博起始于2007年,但由于管理混乱等原因,2009年出现了微博的封停整顿风波。此后,微博才凭借“自由、高流动性、高个人化与迅速传播”的特点吸引了大众的高度参与,并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中许多引起关注的大事都是由微博曝出及传播,并引发了一系列风潮,因此,2010年被媒体誉为“微博元年”。随着发展,微博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比如微博寻人、热门事件的微访谈等,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三)微博的特点

微博是当今流行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易用性。借助微博这个平台进行小组移动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小组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组内合作的优势。在教育传播方面,微博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便捷性

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使所有人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产出。微博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得大量原创内容爆发式增长,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2、原创性和实时性

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微博网站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或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用手机亦能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所有媒体。

3、高效、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

微博是具有一种爆炸式1对N和N对N的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也对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的每条微博就相当于在课堂上的一句话,每个学生都能看得到。学生通过微博提出的问题及老师给予的解答,其他同学也都可以看到。

二、基于微博的小组移动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小组移动学习概述

小组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借助于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它的基础是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本质却是一种学习方式[5]。

(二)小组移动学习的特点

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

学习者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不再受传统的教学固定场所的限制。学习者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的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者还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者等都是可以移动的。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学习者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向学习平台发出请求,得到相应的信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形式能更好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学习人群的普及性

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普及移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何持有移动终端的人都可以进行移动学习。即使在偏远的地区,同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移动终端设备不仅便于携带,更能实现无线连接,便于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

4、学习时间的碎片化

学习者可以在等车、坐车、休息等的时候进行学习,即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结构化的信息片段去更新和补充现有的知识。

(三)基于微博的小组移动学习的现状

以新浪微群为例介绍基于微博的小组移动学习的现状。随着微博的盛行,新浪微群也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微群产品具备通讯和媒体传播的双重功能,被视为网页版的“QQ群”。在微群状态下,微博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微群,或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群。在微群发言界面中,参与群组的用户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可选择是否同步发至微博。群成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将内容同步至微博。

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新浪微群,进行移动学习,但是知识点杂而无序。而新浪微群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感兴趣的特定方向的新浪微群,加入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在新浪微群里分享信息,发出请求,得到回复等等。但是目前看来,很大部分的新浪微群信息更新不及时,群内成员也不够活跃。

三、基于微博的小组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微博在小组移动学习中的影响力不足

目前来看,微博存在定位不准的现象,没有把微博当成独立的新型媒体来运营,而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或宣传推广的平台,主要精力放在推广,还有的微博具有浓郁的个人化色彩,把微博当成是微博运营管理人自己的个人媒体。不论是将微博当成一个免费推广平台,还是在微博内容中发送个人化微博,所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微博自身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的微博要传播什么,单纯作为免费推广平台或官方微博个人化,都违背了微博的本质精神,其结果就是无法让受众满意。

(二)微博信息内容与受众需求不匹配

“使用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微博信息主要以博文形式出现,更新的微博出现在自己的微博主页同时也出现在自己“粉丝”的主页,“粉丝”可以点击微博主页,了解全部微博信息,也可在自己主页里看到微博最近博文,微博主页负载了其传播信息内容。但是微博所的信息内容并没有真正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没有做到需求的匹配。

(三)微博与受众有效互动不足

微博开通后,大部分微博互动方式停留在依靠“粉丝”转发和评论上,惠普实验室关于微博影响力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关注者的数量,转发是衡量影响力的更重要指标。粉丝量不是其链接获得点击率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类似的微博信息很容易就被新信息“冲走”,但被转发就意味着微博信息获得了延长的传播时间线。转发是深度卷入的传播形式,包含了转发者对信息的筛选判断。所以,通过对微博的评论和转发的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出微博互动程度。

(四)微博信息的推送无序

微博网站在高速发展扩张的同时,普遍面临着微博一窝蜂上的现象,也为管理带来了难度。有的微博能够及时更新维护,维持微博的活跃度和新鲜度,有的则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另一个普遍现象是微博者将微博当成个人行为,对内容不加调控和把关,随心所欲的转发微博管理人个人相关信息,链接与自己主媒体不相关的图片,缺少官方微博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专业性,也很有可能会给其背后的机构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与麻烦。信息的推送无序缺少相应的管理,这些都影响微博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四、基于微博的小组移动学习的改进措施

(一)塑立微博形象增加影响力

塑造一个鲜明的微博形象定位有助于建立微博粉丝的心理认同,一个微博在微博中不应该仅仅是个账号,还应该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认知形象。一个形象定位鲜明的微博不仅能使粉丝印象深刻,还可以加深粉丝对官方微博的认同。

(二)多样主体满足受众需求

不同的主体对于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要建立多样化的主体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三)积极与受众互动

互动性属于微博的天然属性,微博信息只有通过粉丝的参与、转发和评论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舆论传播,微博形式中重视互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创新节目形式,把微博讨论引入节目进程中。在与受众互动中可以就节目内容、嘉宾言论形成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在节目录制中引入微博墙,把用户的微博直接呈现出来;或者是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把粉丝的反馈感言在节目中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出现;或者主持人直接播报粉丝的评论,形成一种边看电视边微博讨论的的双向即时互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微博的筛选和过滤。

(四)增强信息推送针对性

利用微博分析工具对粉丝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和排序,得出活跃度较高“粉丝”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的微博话题的关注、转发、评论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出自己“粉丝”的人群特征。虽然说微博是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但归根结底是现实中人生活场景的虚拟化再现,通过分析总结自己“粉丝”在生活现实中的特征,弄清楚微博登录的时间段,阅读微博的高峰时间点。一般认为,微博的高峰时间段在上午上班后两小时和下午临近下班的两小时。中午休息时间以及休闲时间,微博用户也比较活跃,微博应该选择用户活跃时段。但也应区别不同产品的时间活跃区间,其他诸如年龄段、关注热点领域等都需要精细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升微博在小组移动学习中的影响力。

微博是信息时展的产物,为用户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媒介。但是在提供一些服务的时候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方法,增加信息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微博这一工具更好的发挥相关作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9-02

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使得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与传统的媒体所不同的是它能够比较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它拥有丰富的资源,是一种“多感官”媒介形式,并且它可以让受众方便的进行互动和交流。因此,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其媒介素养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网络的利弊一直以来是大家争论的话题,如何正确的利用好网络就显得极其重要。大学生又是一个依赖网络的群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也不断加强。在目前的网络传播实践中,虚假新闻多、炒作跟风多、剽窃侵权多、有害信息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曾说,网络传播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则更是需要引起其重视。因此,网络传播需要一种社会责任意识,要有很高的职业修养。对于我们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以后可能会从事媒体这个行业,因此,这也是新闻传播应当遵循的一项工作原则。

一、网络素养的含义

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在1933年首先由英国文化学者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出版的《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里率先提出。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从“抗拒媒介”到解读、批判媒介、认同、运用媒介的过程[1]。由此也得出了关于媒介素养含义的较为认同的观点: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而网络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据此概括为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网络信息的能力。它是人的基本素养中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 。网络素养应该包括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一)网络媒体及其内容的发展现状

当网络媒体裹挟着巨资汹涌而来之时,我们的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网络各种媒体的发展,包括社交网络和社交工具的兴起和流行,使得受众在对媒体信息的选择上有了更为方便的途径。网络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以自己独特的优越性为大众所喜欢,他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受众提供鲜活的资料和素材,能够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来,各个门户网站的建立和发展也使得网络媒体愈来愈丰富,像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新媒体的技术也不断的成熟,使用网络媒体的消费者也愈发的增多。过去人们看报读书的时间已经向网络转移,手机用户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机的使用,使得大家接触网络的频率更高。然而,像所有的媒体一样,网络也不例外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弊的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并弥漫着整个网络世界,使得人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正确的和可信的,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

许多时候,各种不良信息也会占据着网络,影响着受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网络的迅速普及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广泛存在,人肉搜索虽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它使得现在这个社会变得已经没有个人隐私可言。像是“虐猫案”,网民们已经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隐私,一味的要找出“真凶”,但是,这一后果造成了该夫妇被社会指责,无法走出家门。同时,黑客的攻击等也使得人们的信息很难保密,加之各种实名制网站对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几乎每个受众的信息都会“公之于众”,暴露在大家的面前,也难免给人们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虽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应该拥有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他们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没有很完善,处在“象牙塔”中的他们有时对现实的世界未免想的过于简单,对信息的接受也有一定的盲目性,社会阅历少,心智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选择更应该加以谨慎和防范。

(二)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指出,他们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是优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主力军。正在发展中的我国社会的中上阶层,主要从在校大学生中产生,第二,他们是大多数传统大众传媒将来的、潜在的目标受众。第三,他们是新兴网络媒体的核心受众[2]。

对大众媒介的认知,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核心层面。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营造了一个“拟态环境”,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传媒对青年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它是影响青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的因素。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他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之中,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社会化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目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新闻媒介的作用和功能。他们认为媒介的主要作用是“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社会公共舆论机关”,这一点与新闻传播的规律也是相符合的。与此同时,也会发现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层面上,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最长,而报纸和广播等过去大学生依赖的媒体现在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虽然电视和报纸仍然属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但是敌不过网络。

表1 大学生媒介接触动机

因此,对大学生媒介的认知袁军曾经得出以下类似的结论[4]:1.大学生对媒介的功能和角色的认知与新闻传播理论相一致,但是也不乏有判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的发生,遇到虚假的问题,部分学生仍旧不能很及时准确的判定信息的真伪。2.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与认知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大学生以了解信息为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在进行媒介接触之后,他们却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的行为对象。3.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和认知行为大多是自发的,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大学生在校学习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仅有8.02%的大学生经常学习,从未学习的占29.91%,偶尔学习的占62.07%,也就是说,90%以上的学生偶尔或者是从未学习过媒介素养的课程。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和接触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全球化与商业化浪潮席卷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大学生,这个接触媒介较多的群体,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抉择,因此加强网络的自我认知和接触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全社会应该共同致力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大学里的教师而言,传授学生关于媒介的素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大学生可以针对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来区分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对网络媒体形成一种客观的认识。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传播媒介不是“镜子式”的简单再现社会现实,相反,媒介信息的呈现过程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人”,包括记者/编辑、政府等的影响。

另外,我们大学生自己更要深刻的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媒介信息对我们都是有利的,尤其是网络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传递给我们的也不一定是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对媒介信息的这样一种判断和评估能力。但是大学生对这一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样的信息,有时候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要想少受“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这“四大公害[5]”的影响,大学生就必须得提高自己对于美丑善恶和真假虚实的分辨能力以及迅速识别各类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和被动的接受信息,网络的互动性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自主和自觉性去参与到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当中去。现在的大学生们任何一个人都有信息的能力,像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但是,我们也知道,信息一旦,就会在网络上引起一种反响,同时就会有人参与到这样一种互动中来。一旦有虚假信息,就会对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把关人,不要或者是散布一些虚假抑或者是谣言类的信息。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的从中获得利益,我们就必须学会“为我所用”的本领。例如,我们知道,网络扫描式的阅读方式,再加上其飞快的更新速度都不利于受众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养成,长期面对大众媒介的大学生会逐渐形成“浅阅读”的习惯。而这种“浅阅读”的习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他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某种心灵上或者是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但是我们并没有形成一种深思考的能力,因此,学会利用网络目前来讲是一件比较紧急的事情。

社会的发展是令人难以琢磨的,它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因此,大学生想要利用好网络,形成一种良好的网络素养,还需社会/学校和自己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勇,王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 培养思维的策略 下一篇: 股市动态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