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0: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格特征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正确认识存在的误区并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仍然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流于形式,教学的效果自然难以尽如人意。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2.教学方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没有指导学生去感受语文教学的美感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涵养更是无从谈起。同时,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教学策略不当,互动交流匮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仅局限在被动问答式的单向交流,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不但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而且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仍然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改善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选择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力求每一节语文课堂都充满新意,使学生从中获取良好的课堂体验,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此外,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或者从网络中选取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公平、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摆脱出来,真正去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此外,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多采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学会自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3.注重设计探究性问题,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对语文教材和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注重设计探究性的问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由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梳理,以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苏轼《水调歌头》的时候,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苏轼人格特点、写词时的心境和社会环境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这首词,也有利于学生分析同时期的诗词,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此外,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艳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7):136.
[2]刘淑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31.
受到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具有应试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教师更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2)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程式化。
由此可见,在制度层面尽管进行了课程改革试验,但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具有开展应试教育的激励。因此,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目前出现的尴尬局面,增进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便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议题。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在现阶段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不能脱离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环境,只有在充分认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之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构建。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当前初中生仍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这就促使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以生生的成绩为准,严重影响了对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而学生的测试成绩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
2.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传统课程设计的束缚
正如上文所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语文教学素养的开展。通常,初中语文课本的版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变更的。
二、构建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
当前很长一段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都不会脱离当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学工作者只有承认当前现状的情况下,主动出示,寻找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听、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初中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引导学生有具有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整合与教学相关的有效信息,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逐步完善教师讲授模式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这就使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可否认,这些知识点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适当引入新的元素。
3.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师生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了“主体系”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则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形成一种融洽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效科学关系。
三、在语文课堂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从组织及资源的角度来进行论述,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构建起着积极的作用。组织资源包括人员及设施设备两个方面。因此,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构建,还需要语文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应根据学样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学校财务的具体状况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构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人员的构建
在多媒体教学中对人员方面的构建主要是指,提升语文课教师在多媒体操作方面的水平。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所排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利用传帮带的联动机制。从学实践观察中,可以看出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技能的掌握上,与年长者相比,明业有优势。因此,可以考虑建立若干非正式组织来展开传帮带活动。其优势在于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全方位的进行联动。
(2)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语文课教师,要取鼓励措施。在教学中忽略对多媒体教学,不但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采取一定的督促措施也是实行的一种外在压力。
2.多媒体设施设备的构建
多媒体设施设备作为新时期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资金耗费占用较大;(2)资产专用性突出;(3)由需要专人维护。由此可见,设施设备的构建将会衍生出许多具体的问题。
引言: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主要标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领域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客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并且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2、语文教学改革准备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语文老师的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不完善
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4、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5、师资力量薄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地域及经济的限制因素,我国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难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语文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语文成绩也不理想。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2、突破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参与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等,探索出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手段,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美丽的情景,还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益处。创设唯美情景是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新模式之一。
3、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4、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具有可行性可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从容的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5、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
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振辉.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华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言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言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言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言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语言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也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容挖掘的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
这些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解决。
二、加强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
1.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利用语文课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要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培训,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手段,鼓励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后,要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鼓励教师自学,或者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等,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3.在学生的学法上加强引导,获取德育教育“活水”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其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学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5.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言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言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言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言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语言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也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容挖掘的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
这些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解决。
二、加强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
1、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利用语文课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要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培训,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手段,鼓励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后,要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鼓励教师自学,或者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等,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3、在学生的学法上加强引导,获取德育教育“活水”。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其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学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5、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还有的初中语文教师甚至就是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将知识点一个一个地灌输给学生,缺乏灵活的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自然大大下降,长此以往,学生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2.教学形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粗放,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也是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在教学当中,教师过于注重考试要求和内容,完全按照考试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计划和安排,而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在考试中能达到高分而学习。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初中师生来说相距甚远。此外,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引导,使得学生难以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3.交流形式单一,创新思维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形式过于单一,体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互动非常少,这也让教学陷入一种沉闷、死气的氛围中。学生在学习中占据被动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但是学生根本不会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是正确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启发,创新能力也无法有效提高。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要不断提高。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训练和提升,转变教学观念,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快掌握和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也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一种指导者的角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课堂内容,使自己的个人思想和才华在课堂中充分展示,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己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创设情境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创新,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情景问题设置,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打破常规,开辟课外实践和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4.分层教学,促进整体发展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故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在处理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其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让他们做一定难度的能力提升任务,以保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而“学困生”则以基础为主,做一些比较简单且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尝试,从基础做起,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当评价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拥有敢于学习、勇于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才能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5-20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64-02
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作用种类较为丰富。就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而言,学生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较高的思维能力水平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实际生活中,并起到加速问题解决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的因素
从整体角度来讲,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应用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教学方法因素
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的产生,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注重变换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保证教学模式作用的合理发挥。
2. 课前准备因素
初中语文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整个语文课堂的基础。当教师由于时间不足或不重视课前准备等原因,得出一份与实际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契合度较低的教学方案时,其所设计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充分重视该环节的基础上,增强对实际教W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设计出具有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性作用的教学准备方案。
二、初中语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 初中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材专题内容方面。教材专题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之目的,可以将该方面的有效教学模式设计为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工作和教学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课前准备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影响。因此,当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该从多种途径搜集教学辅助资料,结合适宜教学方法的设置得出一份高质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吆喝》一文为例。由于文章的作者萧乾描述的吆喝种类较多且整篇文章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题目设定为不同地域特色文章之间的区别以及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流露。与封闭性题目相比,这种开放性话题的应用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各地地域特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在自主探讨环节中,不同的发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二,评价环节。对于学生而言,评价环节具有巩固所学知识内容以及强化思维能力的作用。为了保证评价作用的发挥,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内容的合理选择以及评价语言的恰当应用。例如,学生指出作者萧乾在《吆喝》一文中提到的“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则教师可以将其评价为:“这种说法很正确,那么同样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描述,就冰棍的吆喝来说,你还可以想到什么样的描述评价方法呢?”这种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从初中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提问的应用则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应用。因此,就初中语文的教材专题内容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2)阅读教学方面。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其他内容相比,基于各类阅读材料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高的概率以及更大的实现空间。就该方面而言,可以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设置为:阅读材料选择、独立阅读、综合讨论、鼓励质疑及疑问。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主要集中在综合讨论以及鼓励质疑这两个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得一定的灵感,同时,这个过程也会产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鼓励疑问环节而言,针对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学生利用现有知识与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进行对比的过程,这种对比行为具有促进自身思维纵向发展的作用。
(3)写作教学方面。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的特点是难度较高。基于这种现象,学生常常对写作学习兴趣不大,这种现象对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可以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为:学生自主审题、独立完成作文构思和写作、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教师点评。从整体角度来讲,这种教学模式中包含的前两个步骤与后两个步骤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实际上,这几个步骤之间具有互相辅助、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学生在点评其他同学作文以及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点评的过程中,针对作文中的写作方式或者某一个论点会形成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的交汇和共同会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这种变化还会反作用于前面的自主审题和独立构思步骤,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点评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作文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判断。通过问题及优势的指出,使得学生加深对自身写作能力的理解。除此之外,当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评价时,其与教师的讨论会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思维能力提高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种问题加以重视:
(1)反思环节融入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反思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具有巩固所提升思维能力、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进行自身课堂表现及所学知识回顾等内容的反思。
(2)兴趣激发问题。兴趣是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要体现。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常常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听讲的现象。相反,当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们通常会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到教师布设的学习任务中。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的发挥,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要素,融入到有效教学模式设计中。
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作为实现该目的的主要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写作内容、阅读内容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彩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追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徐潇.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情感主要指人们根据自我及整个社会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和感觉,这种体验能够对社会及个体文明予以衡量。语文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及艺术性,因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情感教育,将情感运用在教学中形成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人格的培养。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通过相应教学活动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所占比例很大。曾有一位教育家就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在其中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将情感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教材里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安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情感有机融入教学中,将情感教育、学生心理活动和思想交流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情感充沛的课前导入与色彩丰富的课堂呈现”[2]。教师为学生营造具有情感因素的学习氛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涉及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富含情感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背景,教师都能够通过作品的这些内容将其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充分地传递和表达出来,并从情感角度出发,巧妙地设置导语,用情感的方式叩击学生心灵。教师可以通过富含情感的语调、动作和语言,为学生创造由情感包围的语文教学环境。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产生期待,带着这种期待学习语文教材内容,接受教师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沿着设定好的情感路线随着教师的指引,渐次走进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及方法进行情感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步》一文,文章主要诠释的是亲情,教师就可以播放传递亲情或者怀乡的音乐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接下来由知识学习引导转向家庭和亲情的音乐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与文章的深层次情感交流,并使用这种形式的导语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带着丰富情感学语文教材。
(二)挖掘教材情感,引申文本内涵。
新教改明确提出,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体现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则体现于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熏陶[3]。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透过情感的表现把握情感内涵,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激发时,就应顺势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和学生一起体验和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更深层思想,使他们能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得以呈现。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优秀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这些内涵中所蕴含的强大思想力量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陶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思考,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课本文字的能力,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文类学科,语文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开发学生智力,使初中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中,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情感引导学生,同时透过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引申,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对基础知识与现实情感的双重学习,达到语文教育对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不可否认,近年来在教育公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山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山区教育的软硬件都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在教学环境方面,还是在教学理念层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语文这种文科领域,山区语文教育的差距更为明显。鉴于此,本文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对此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促进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山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呈现出差距拉大的趋势,尤其是在文科领域,山区教育的差距更为明显,目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理念的滞后一直是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之一。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被广大的山区初中语文教学者所接受,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效果的难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下,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都围绕高考进行展开。这种教学理念大大制约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2.教学方式单一
山区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以讲授为主,采取的依然是一言堂式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程式化、模式化的课堂教学组织与安排根本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复述,而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学习兴趣的缺失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目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大,学历层次也偏低,这导致教学模式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山区初中生学习特点。
3.教学环境恶劣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设备来进行,但是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在此方面却并不具有优势。山区初中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普及并成为教学活动开展所不可或缺的辅助条件背景下,山区初中教学的多媒体设备还没有具备,教学环境的恶劣导致教学效果的难如人意。与此同时,教学环境的恶劣还表现在家庭方面,山区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很多初中生还得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4.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又一突出现状,山区条件较为恶劣,不仅仅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师资力量,更是难以留住人才。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老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尤其是在语文这种文科领域,主观效果非常强,师资力量的薄弱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对策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目前山区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理念亟待破解,应试教育本身是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相违背的,应试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效果提升的一个阻碍,同时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制约。新的时代背景下,山区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应从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山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更新以及改变教师固有的难以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理念,进而确保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改变目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路径之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会带来学生语文兴趣的提高,相反还极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本质目的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是指应将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3.改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目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不佳的现状,一方面,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大量的投入购买初中语文教学所必须的装备,如多媒体设备,在讲述到类似于《春》以及《济南的冬天》此类文章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文中所描述的美景,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感官刺激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程度。另一方面,教学环境的改善依赖于家庭的配合,毕竟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学生家庭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虽然山区家庭条件不好,但是也应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强化师资力量
老师在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相比信息发达地区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原因在于在山区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内,信息来源较为匮乏,而老师作为一个信息相对丰富的教学者对于学生相对稚嫩的思想影响力更大。鉴于此,强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必然选择。强化山区初中语文师资力量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重引进人才,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语文教师,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完善的激励措施吸引人才投入山区教育;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山区现职语文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从而给改变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前提下,改变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强有力支持。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综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各个方面的改进应相互协调,互为促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公任.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