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0: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篇(1)

由于历史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处于边缘化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为了教而教,教学方法方式极端陈旧;如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本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以自我为中心观念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则可以在教过两三年以后便轻车熟路了。课改后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内容要占到40%,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生成的内容约占10%。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很自然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淘汰,如果不学习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为此,我彻底的改变了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热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把地理课上新、上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摈弃中心主义,改变师生关系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交往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师生关系的构建。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从而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例如在讲到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种》问题时,学生对种族优劣论的认识并不透彻,我没有将问题的实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查找历史,得出了结论;认R到了种族优劣论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依据有:属于黄种人的中国人创造了长达5000年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古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而黑种人中世纪时曾在尼日尔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这些都比所谓的欧洲文明要早很多年。

同样的问题以前学生即使是想到了也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出来;现在,他们可以大胆的直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这种交往使教师的角色定位取向发生了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双方的平等,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开创新意,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简称为教师的“一言堂”,他同现代的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也就是我们要逐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使其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角色体验式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好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去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可以让他们扮演市民、农民、工人等不同的角色,到情境中去体验;在学到“北京的四合院时拆还是留?”时,可以让他们扮作市民、游客、地产上等角色,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场上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其思想内涵变成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人与事,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其本质,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2、小组合作式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或抢答。形式从传统的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与合作改变为多向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的发展。例如:在讲述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宗教》一目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调查与讨论的形式,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查找历史、集体比较。他们查到了很多相应的知识,很容易的就掌握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发祥地、影响等知识。

3、人机对话式

逐步地将地理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借助鼠标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与课程有关的活动,并获得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的整合。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日常听课、发言情况都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并不是真理的化身,所以我一直正确的对待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探讨、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并不完全是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与否。 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老师要为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努力。让他们去热爱地理,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完整的社会人才。恰当的评价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五、循循善诱,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我们要逐渐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例如在宗教、发展中国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学生知之甚微,我就要求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探讨和研究。在讲到地球的运动这样抽象的知识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我让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获得认识;在讲到地球的公转与自传时,鼓励学生自觉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就很容易掌握知识的主旨。以此来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信息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就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如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乡村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途中的不同角色。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是:(1)乡村人多地少,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乡村的劳动力过剩;(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生活、教育、文化、交通等条件比乡村好。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更能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处理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活用新教材,构建“主动参与、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以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这样强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地理操作和演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真正贯彻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教W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从而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接受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必须进行精致的课前准备,进行细致的教案设计,根据具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准备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讲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内容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分析昼夜交替的理论和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的课前准

备。首先,要备教材,即教师提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大纲进行钻研,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参考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关注最新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设计出完整的教案,为课堂进行做好准备;其次,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即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课中的讲课内容,创新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进行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即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从而轻松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西北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区的草场分布特点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气候变化特点和基本的农业、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看图能力和分析水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地形图,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即“各位同学,从图中你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基本地形特点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呢?这种地形下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呢?这种地形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指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案。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即“在西北地区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地理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河流和湖泊概况》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在阅读有关地图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情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标准,并学会将水系图、气候图和地形图进行对照,提升学生的地理对比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分成三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基本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基本划分呢?”教师把这几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汇集于组长,再交给老师,老师进行一个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新型的教案,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篇(3)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只有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自1991年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学法,到2000年美国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讲授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再到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 You Tube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直至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上,“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微视频以其能够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的优势,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转课堂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机遇

1.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近年来,大量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就是彰显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对于地理教师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通过学习名师的视频课程,对自己的课程组织进行深度反思,从而会激励地理教师注重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业务水平。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学生学习地点和时间的翻转,学习地点将不再以单一的学校为主,家里或者是学习同伴的聚集地都成为了学习场所,学习时间也变得灵活。传统课堂的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学习内容、方式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但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习同伴和学习视频和教师占有着同等的分量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来探讨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现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课程视频,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地理主题,课前进行研究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气候特征讲解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变化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来分析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从当地气象台获取关键的数据,进而做出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总结报告。这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要点

1.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详细地撰写教学设计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着手,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则对于教学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密切联系微视频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对于教学设计,可以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从教育技术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基础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如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详细地查找和具体的知识点存在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等,切实将这些要素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

2.视频录制

视频录制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视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录制视频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多使用问题式教学,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帮助。学校为教师录制视频专门建立了工作室,录制时教师的声音应清晰,板书工整,语言精练,解说得体,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视频的制作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此,我们地理组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对录制结果多次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3.要注意学生学习心理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学科知识难点及学科思维提升的要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微视频的使用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度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关键点,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视频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4.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学情反馈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篇(4)

一、“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1.理念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观、行为观、学习观,引领师生共同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讨论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感性的地理事物中理解地理事物的概念、原理、规律、成因,得出理性的结论并应用于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生本课堂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三五教学模式”,一是指一个一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指三条主线线,以探究主干线、情感活力线、创新生命线;五是指五个环节,导疑定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拓展应用、感悟交流。具体内容解读:

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线:探究主干线、情感活力线、创新生命线。(1)究主干线。课堂应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活动应贯穿课堂始终。(2)情感活力线。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情感体验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让课堂充满活力。(3)创新生命线。创新是生本课堂的灵魂,是课堂的生命,课堂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情感、创新是贯穿课堂的三条红线,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本课堂犹如一棵大树,学生是根本,探究是主干,情感是营养,创新是生命。

五环: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导疑定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拓展应用―感悟交流。(1)导疑定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更多地从感性知识入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2)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者,整个过程体现一个和谐的气氛。学生针对学习内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采取自主、合作等形式,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分析、探讨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激趣、提升能力,并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3)交流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生生、师生、组间互动合作,在全班展示交流探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交流、解决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疑难和困惑。(4)应用拓展。建立长远的价值观,注重能力培养。当堂作业:可能并没有单纯的作业,活动本身就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是在课后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仅仅是书面文字作业,而是开放性的,可能是绘图、手抄报、调查报告,也可能是结合实际研究探索实际问题等。(5)感悟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谈感悟,自认为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困惑,你又想到什么。生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形式多样,进行感悟交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二、“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强调体验式学习,突出从感性知识中进行感悟而获得理性知识。比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亚洲复杂的气候》均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地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以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的探究式讨论。例如,课例《大洲和大洋》中,地球是“地球”还是“水球”?几个学生根据海陆面积数据对比和人类生活经验等,发表了不同意见;课例《亚洲复杂的气候》中,通过学生讨论当地人的穿戴、建筑物的形状、自然景观,总结出各地气候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以各种活动为主体。该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基本活动类型如下:

(1)辩论活动。课例《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中,相当部分内容是通过辩论进行的。讲“人类与大气污染”关系时,以人类为原告,大气为被告,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全员参与辩论,从而了解污染的现象、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竞赛活动。课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中,分“南”“北”两大组,就若干项目进行竞赛。通过竞赛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3)角色扮演。课例《巴西》中,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由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4)游戏活动。课例《大洲和大洋》中,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课例《中国行政区》中的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等。

(5)动手实践。课例《我们怎样学地理》中,绘制校园平面图、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课例《世界的地形》中,制作各种地形模型等。

3.师生和谐合作。将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讨论教学与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这是新课堂教学的主体模式。例如,课例《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活动等。

三、“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运用后的反思

首先,一三五模式并不是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可参考的平台,在以上模式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创新。

其次,教学模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教情,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把握其精神实质,灵活地应用。

篇(5)

1.主体性教育理论。2004年1月,我国首届主体教育理论研讨会上,研究者们指出,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其基本立场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其人性论的体现是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其基本策略是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强的人。主体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

2.合作学习理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他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参与导入。导入环节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笔者采用了图片情境导入的方式——“同学们,相信大家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很多名人,那么这些人大家是否熟悉呢?”然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说出人物的名字——奥巴马、乔丹、迈克尔·杰克逊等。“很好,那么他们属于哪种肤色的人呢?”——黑种人。“是的,由此我们想到他们的故乡是哪里呢?”——非洲。“非常好,确切说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黑种人的故乡,去了解一下这些名人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期待课堂的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参与导入环节是不同的,还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等方式。

2.课前预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属于副科,课后几乎不为地理学习留时间,所以地理教学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环节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自己动手搜集信息。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明确本节重点内容,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3.眼疾手快。眼疾手快指快速指导学生利用地理图册,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并在图中做出标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时,教师说明要找的地理名称,学生利用3~5分钟时间迅速在相应的地图中找出,并标记出来,组内交流如何表述其方位,然后请小组代表表述。此环节一般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主,一方面作为鼓励,一方面为了带动其积极性。眼疾手快环节效果比较好,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4.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指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辅以小组加分制的奖励措施来解决问题的环节。此环节问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①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②根据图表填空:以上这些国家主要出口___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___。③根据“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填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地位。④小组合作交流,并组织语言讲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后果。前三个题比较基础,一般找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回答,而第4题就需要语言组织能力稍强一点的学生回答。集思广益环节是相对有些难的环节,对于逻辑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合理地引导是顺利进行的关键。

5.争分夺秒。争分夺秒指在总结一节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做的一个小测试。此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抢答题(基础题),起巩固作用;另一部分是“开心辞典”,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题型,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抢答题部分:①有“黑种人故乡”之称的是__。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的人口为__种人。③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__洲……此部分以学生举手抢答为主。“开心辞典”包括“探索题、客观题、主观题、猜猜看、是真是假”等题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夺得答题权,然后派小组代表选择一个题型,在1~2分钟内小组交流给出最终答案。争分夺秒环节是最为激烈的,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此环节也是最不好控制的,教师的灵活引导尤为重要。

三、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

该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普遍得到提高,通过与学生课后的交流,发现学生能够将课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且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而且尝试着分析与解决,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该模式仍然有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由于照顾到了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一些简单问题的重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显得有些浪费时间,在加分的环节中,对学生秩序的维持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学生为 了组内的荣誉,纷纷争抢回答问题,甚至回答问题机会少的学生还会有情绪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应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仍是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良性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两年来,我们课题组积极开展“导、学、展、点、练”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现谈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新授课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构建“导”“学”“展”“点”“练”五环节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课堂结构具体要求如下:

环节一:“导――引导得法”

教师要积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创设情景,恰当地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入的情景和内容要与新课有密切的关联,使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使学生明确当堂课学习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导入要有情景性,可采用地理图片、地理现象录像等,通过讲故事、图片观察和资料分析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学――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学科思维的重要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个人独学”和“小组互学”两个层次进行。

首先, 个人独学。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个人参照学习单的提示和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习单的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自我反思的习惯,基本理清基础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其次,小组互学。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各小组及时总结学习成果,梳理共同疑惑的问题,选派代表,积极准备在班内展示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环节三:“展――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效果。通过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环节四:“点――点拨提升”

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科思维得到发展。教师也要预留给学生整理学案、反思内化的时间。

环节五:“练――有效训练”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巩固训练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第二,习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第三,训练设计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训练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课堂小结:

在具备“导”“学”“展”“点”“练”五个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课堂小节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提升,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小结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来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原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教师也可以将此环节纳入“点拨提升”环节。

2 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经验思考

我们的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习、借鉴、模仿学案导学模式的基础上,经过试验和改进发展,逐步完善而成的,它更适合我们的校情、学情,授课环节更加完善,简约,便于操作,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改革,得到学生、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有重要启示作用。

2.1 要认真设计自主学习单

我们在课改实验的初期,部分教师就学习使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导学案的使用,确实有利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随着课堂实验的深入,则导学案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固化和局限等负面作用逐渐显现,为此,我们进行改进,设计编写了完整的自主学习单。

2.2 要恰当处理好教师指导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普通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变形的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和点拨不足,则会产生学习过程肤浅,课堂秩序混乱,重点问题探究不深入等问题,而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则又很容易造成教师讲授面面俱到,教学时间紧张,满堂灌等问题。我们的经验是,要严格执行教学设计的环节程序,防止教师教学行为的无序性,在时间分配上既要保证学生有效的自主合作与交流展示的学习时间达到每节课20分钟左右,也要保证教师每节课有15分钟左右的精讲点拨,这样才能既使自主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又保证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少课外学生学习负担。

2.3 “独学”与“互学”,二者互为补充,不可偏废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同伴帮助、小组讨论都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但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学生个体的独学。独学就是独自学习,在学习单的提示帮助下,学生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反思的习惯。缺少独学环节而直接进入合作学习,就容易形成学生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人云亦云,思考问题不深入的习惯,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根本意义。

篇(7)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13-01

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先在性创设,是他们对教师教学的共时性合作,也是他们饱满的情绪分享、支持与创造教学活动的过程。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指地理教师立足于地理课堂教学,依据地理教材,联系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2004年1月,我国首届主体教育理论研讨会上,研究者们指出,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其基本立场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其人性论的体现是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其基本策略是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强的人。主体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

2.合作学习理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他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参与导入。导入环节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笔者采用了图片情境导入的方式——“同学们,相信大家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很多名人,那么这些人大家是否熟悉呢?”然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说出人物的名字——奥巴马、乔丹、迈克尔·杰克逊等。“很好,那么他们属于哪种肤色的人呢?”——黑种人。“是的,由此我们想到他们的故乡是哪里呢?”——非洲。“非常好,确切说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黑种人的故乡,去了解一下这些名人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期待课堂的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参与导入环节是不同的,还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等方式。

2.课前预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属于副科,课后几乎不为地理学习留时间,所以地理教学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环节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自己动手搜集信息。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明确本节重点内容,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3.眼疾手快。眼疾手快指快速指导学生利用地理图册,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并在图中做出标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时,教师说明要找的地理名称,学生利用3~5分钟时间迅速在相应的地图中找出,并标记出来,组内交流如何表述其方位,然后请小组代表表述。此环节一般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主,一方面作为鼓励,一方面为了带动其积极性。眼疾手快环节效果比较好,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4.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指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辅以小组加分制的奖励措施来解决问题的环节。此环节问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①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②根据图表填空:以上这些国家主要出口___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___。③根据“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填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地位。④小组合作交流,并组织语言讲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后果。前三个题比较基础,一般找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回答,而第4题就需要语言组织能力稍强一点的学生回答。集思广益环节是相对有些难的环节,对于逻辑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合理地引导是顺利进行的关键。

5.争分夺秒。争分夺秒指在总结一节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做的一个小测试。此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抢答题(基础题),起巩固作用;另一部分是“开心辞典”,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题型,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抢答题部分:①有“黑种人故乡”之称的是__。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的人口为__种人。③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__洲……此部分以学生举手抢答为主。“开心辞典”包括“探索题、客观题、主观题、猜猜看、是真是假”等题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夺得答题权,然后派小组代表选择一个题型,在1~2分钟内小组交流给出最终答案。争分夺秒环节是最为激烈的,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此环节也是最不好控制的,教师的灵活引导尤为重要。

三、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

该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普遍得到提高,通过与学生课后的交流,发现学生能够将课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且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而且尝试着分析与解决,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该模式仍然有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由于照顾到了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一些简单问题的重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显得有些浪费时间,在加分的环节中,对学生秩序的维持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学生为了组内的荣誉,纷纷争抢回答问题,甚至回答问题机会少的学生还会有情绪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应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仍是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江烨,刘兰.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本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教和给,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教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

1.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就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2.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计划,加强学法指导;

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

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

学案(或“导学案”)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

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

二、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不同地区学校硬件、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三、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篇(9)

1.1 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形象展示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课本所不能展现出来的形象,借助形象感知的积极作用来开展教学活动。形象展示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手段已逐渐走进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较为复杂的地理知识能打破空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形象展示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就是要从教材着手,设计出直观、形象的图画、影像、三维图画等内容,然后通过这些内容的展现来实现教学改革,确保地理教学的讲授更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动感的、体系化的地理知识内涵。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来,形象展示的教学模式就被广泛采用,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最为熟悉的模式[1]。

1.2 人机会话教学模式

“人机会话”就是指计算机系统与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师生、生生的网络化讨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巨大变化:在人机互动方式上更加多样化,通过图、文、声、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教学信息;在信息组织方式上采用了超文本技术,形成超媒体系统,能较好地适应学习者的联想性思维。人机会话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是要利用Internet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和应用范围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另外,人机会话的教学模式能够用电脑全程记录学生与计算机交互式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便于教师利用网络更为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过程的重新调整,不断地优化其学习过程,实现“人脑学习,电脑管理”。这既有教学中的互动,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互动信息准确性,并及时反馈到大脑。

2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2.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形象展示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要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其实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最简单的PPT幻灯片,还可以选择Flash工具来完成。如果多媒体环境中有电子白板的话,那么利用电子白板的软件也可以轻松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而且电子白板都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动画图库等可以利用,也更为方便快捷。当然,高中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地理教材的翻版,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准确的科学内容和鲜明完整的艺术形式的作品。课件要求科学严谨、重点突出、表现自然、逻辑思维清晰、发人深省、有张有弛、融会贯通,应是传统教学的一个飞跃。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征,以表达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新的创意。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课“宇宙中的地球”一课,如果只是考虑到课程的形象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宇宙的美景,那么课堂教学就过于单一;而如果在展现宇宙美景图像的同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宇宙中地球的空间位置等进行重点突出的表现,并对之后的“地球的运动”等课程内容做出事先的知识铺垫,那么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就是准确又重点突出的优质课件了。

2.2 硬件设施的实现

人机会话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要建设校园网络,配备硬件防火墙来保障网络安全,提供强大的数据交换处理能力,扩大网络吞吐量,配备有多台安全可靠、数据存取快速的服务器,协同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建设Web服务器、FTP服务器、课件点播服务器等。具体到实际的设施情况,则要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CAI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完整后,学生才能到多媒体综合教室进行人机合作的教学,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地理知识的练习,然后进行师生、生生的共同交流,确保学习的自主性。

3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1)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深入浅出地把地理知识中的重难点形象化、直观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去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

3)要建立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参与社区环境与发展的考察,使学生受到实际参与的教育和训练;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习发展,受到提高参与能力的训练[2]。

3.2 选择适于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于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例如中国的旅游资源,这节课就特别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来教学,凭借多媒体网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翔实的声音、图片、影像等资料来呈现祖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通过这些,既可以让学生领略无法亲自探访的祖国壮丽河山,又可以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创设的情境,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得到了情感体验,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又如高中必修课“全球气候变化”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有对比作用的环境变化图片,但是这种缓慢的变化不是简单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完全展现的,因此更多的变化过程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而变化形成的理论如果利用动画展现则缺乏立体感,如果采用地理教具就更为直观。

总之,地理教学内容要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多媒体展现的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根据多媒体技术设计的问题要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3]。

3.3 课件制作与教学紧密配合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课件制作要与教学紧密配合。首先,地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强调科学性,让学习者通过对课件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学习来掌握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利用更为先进的二维、三维动画模拟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地理要素的数量概念,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另外,地理课件的制作要形成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教学课件,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保证课件的制作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配置多媒体技术的硬件设施装备,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选择更适于多媒体教学的地理内容,保证课件制作与教学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孙丽君,周申立,卢敏.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2(12):125-126.

篇(10)

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案例分析

本案例以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的地球篇展开,其中包括了比例尺、经纬网等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课堂中,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学习效果经常不理想。因此,就以此为案例来展开翻转课堂研究。

1.学习介绍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应用于实践中,就需要先做好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所了解并熟悉。

根据课前环节了解到的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街道,并根据课前环节的了解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一定差别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减少了,因此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更多了,可以对课堂进行更丰富的设计,通过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2.教学设计

(1)设计课程:《地理景观》。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培养起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通过网络、光盘等方式和条件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通过对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延伸性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课堂的上课效率;通过引导帮助学习对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进行思考。

(2)设计课程:《地图的语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对地图进行认识和了解,学习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比例尺的使用;学会分辨地图上的方向,并懂得看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学习过程:根据课前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通过课前的问题思考和课中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辨别地图闪搞得方向;通过课前的学习和课中地理图册的学习,能够掌握图例和注记。

3.行动实施

(1)课前准备。在正式开学之前,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翻转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并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并要求学生装好微信,保持好教师的沟通。

(2)课前学习阶段。在课前一周,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料进行推送,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学习的资源里包含了课前需要学习的课堂知识、拓展阅读、延伸阅读的视频和资料、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等。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交流,不懂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

(3)课中实施。对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较多的进行统计,为课中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结合课前和课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互动来观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观察分析

翻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而且能够主动的提问和解答疑问,师生的互动效果良好。因为课前准备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次在课堂上的学习,虽然关于比例尺的掌握情况能让不是很好,但总体上来说,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明显较好。

5.问题反馈

上一篇: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 下一篇: 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