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

篇(1)

1. 情感促销的重要性

1.1重要性

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而情感需求是现代饭店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核心,饭店管理者应满足各类消费者显性和隐性的情感需求。从饭店产品的设计与促销、饭店服务到处理宾客投诉、员工培训,都应从情感分享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这是使饭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 情感性公共关系在饭店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公共关系的促销功能,是从公共关系的其他功能中派生出来的。用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来促进组织经济效益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促销的显著特点。

情感性公共关系在宾馆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组织和公众、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起一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民主管理机制。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养对组织的忠诚顾客.

3. 进行情感促销的目的

公关对一个宾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情感性促销只是公共关系中的一种,也就是一种情感化的方式,进行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塑造饭店的良好整体形象,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饭店的企业形象是公众对饭店的总体认知,反映了公众对饭店的整体特点、总的精神的了解和情感倾向。公共关系促销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并且今天的企业越来越人格化,企业不再是很多人一起单纯进行机楗性劳动的组织,而是一个有意识,有生命的有机组织,在企业内部开展情感化公共关系,用共同理念凝集员工,激发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这样既符合企业利益,有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利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4. 如何开展情感促销

4.1建立和维持同公众联系的网络。

公共关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宾馆的美好形象,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对于宾馆这一特殊的组织,要建立与公众的联系网络,要根据不同公众的特点制定出响应的公关工作计划,制定出同这些公众进行公关联系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措施。建立了与公众联系的网络,还要维持。这就需要通过平时的努力,点滴积累,才能很好的维持。如广州的中国大酒店在开业周年纪念时,将全体员工的合影制成明信片,背后有一句充满火热之心的公关语言:中国大酒店全体员工随时准备为您服务。并将这个放到每个房间中,让顾客寄回家里报平安,并且散发给与之有联系的公众。这令很多客人感动,并成为回头客,而且还提高了知名度。同时这也是了解顾客情感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4.2实施情感管理,营造亲情氛围

作为现代餐饮的管理人员,要用自己的热情带动服务员,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化服务员,身体力行地解决工作中问题和困难,为下级创造一种愉悦而宽松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会将一支乐观向上,精神饱满的员工队伍带到客人面前。而现代饭店所强调的营造亲情氛围则需要注入人情味,所以更应注重培养员工具有美好的心灵,良好的心理素质。“客人既是上帝也是朋友”作为现代餐饮也的员工应用热情的语言,良好的态度,周到的服务来营造亲情氛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让客人体练到他就是主人,是最受尊重和欢迎的人,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惟有将就住环境,情感服务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和谐的情感共同体。

4.3培养全员公关意识,真诚为顾客提供服务.

长城饭店之所以响誉全世界,就是因为它出色的公关工作,人们至今都会记得那举世闻名的里根总统答谢宴会,北京市副市长证婚的95对新人集体婚礼,颐和园的中秋赏月和十三陵的野外烧烤等一系列使长城饭店名声雀起的主题公关活动.这些都是精心策划的活动还不足以说明太多,长城饭店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又进一步深化”宾至如归”的主题,体现优质的服务和公关对饭店的巨大作用.1991年9月.长城饭店的电话因故中断,且故障不能立即排除,这就意味着成百上千的住店客人与外界失去了联络沟通,这将极大的损坏饭店形象,面对严峻的现实,饭店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将饭店所有的直拨电话,包括董事长和正副总经理的电话,全部集中在饭店的青莲厅,一部分供住店客人往外打,一部分用来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立即在所有楼层设立临时服务台,24小时为客人提供服务,抽专人负责从电话集中的青莲厅到楼层为客人徒步传递各种信息.一时间,全点上下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电话修复前,每个人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给客人带来的不便,经过饭店上下一致努力,最终得到了客人的谅解.准备退房的客人不走拉,原先心头不快的客人又高兴了,在客人意见表上,减少的是投诉,增加的是表扬.甚至还有一位客人开玩笑的说”真希望你们的电话再坏几天”.

结论: 总之,公共关系促销对于饭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宾馆有专门的公关人员来开展工作,这对宾馆很重要,但是这还不够。与顾客的联系与沟通,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上至总经理,下至新到的服务员,都要把自己当成是公关人员,因为他们也是宾馆的一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代表着宾馆的外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宾馆良好的整体形象。(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同丹 李尚敏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2]王泽光《中国旅游饭店的机遇与发展》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年6月

篇(2)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内涵

所谓公共关系策划,就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的现有公共关系状态和目标要求,构思和设计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行为和活动方案的过程。公共关系策划与其他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对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全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行为,属于组织的战略规划范畴。公共关系策划过程,类似于工程建筑施工前的设计过程,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不进行公共关系策划工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就缺乏科学的基础。公共关系策划是克服公共关系活动简单化、表层化、庸俗化弊端,确保公共关系健康发展以至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特征

作为对公共关系战略和活动进行超前谋划和设计的公共关系策划,它的主要特征有:

1.智谋性

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拟订行动方案的过程。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预测、制定行动目标和具体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等,是公关人员知识、智慧、谋略等在策划中的充分运用和体现。

2.超前性

由于策划是对未来要采取的行动做出的事前设计,相对行动来说,它具有超前性。好的策划,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它把握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高屋建瓴地驾驭着未来的行动,为将要开展的工作做好一系列准备。

3.目标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为了完成组织的某个目标展开的,策划必须为塑造组织形象服务。因此,公共关系策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公共关系目标、围绕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的。

4.创造性

在公共关系策划中,人们运用人脑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很多创意。这些创意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将现实与未来连接起来,将解决问题的政策、战略、策略、途径、方法等提了出来。人们认识世界、运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在策划中得以充分释放和体现,人类智慧的花朵、创造性才华在策划中显得更加耀眼。

5.科学性

当代策划的科学性特征尤为明显。科学策划需要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都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公关策划方案的科学创意更是需要思维科学方法的运用。

6.灵活性

公共关系策划工作既有严格的计划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策划者应针对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安排。同时,在某项具体策划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策略、方式方法、途径渠道等做灵活的设计和选择。

二、公共关系策划在企业发展中的科学创意

公共关系策划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是对企业某一方面的活动所进行的谋划和筹算。成功的策划需要科学性,同时还需要经验、直觉、想象和创造性,亦即人们所说的创意。

(一)创意的涵义

创意是策划人员想象力的迸发、创新的欲望、艺术的直觉,以及对目标的好奇心和不倦的探索精神。它是知识的提升,思想的跳跃、经验的变型,创新思维的放射。在公共关系策划中,想象力、灵感、顿悟、直觉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效的公共关系策划正是取决于人的直觉、灵感、顿悟、想象力这些思维要素的激活与释放。

绝妙的公共关系策划所展示的是美学功能和艺术价值,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想象力的最好体现,是人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结晶与升华,它使人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与人类的艺术才能浑然一体。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公共关系创意呢?要想成为公共关系策划或创意的高手,除了需要灵感、直觉和艺术创造的才能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公共关系“基本功”,即通晓和掌握公共关系的科学理论和知识。否则,公共关系创意就不可能达到一种较高境界。

(二)科学创意的时机与技巧

1.时机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组织要达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关键在于具体行动方案要富于创新性,即行动方案要灵活机动、富有新意。因此,在编制公共关系计划时,企业公关人员要考虑到财政预算、人力、物力、技术等各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了解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新变化、新条件、新要求来构思新的行动策略。

选择时机,对一个组织来说至关重要。组织形象竞争有一个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时机稍纵即逝。公共关系策划不迅速看准和抓住策划时机,事后即使投入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企业形象竞争中,应注重外界环境的调查研究,遇有良机,要迅速作出反应。

2.公共关系策划可利用的时机

(1)固定时机

企业要利用各种固定机会来策划专项公共关系活动。它要求策划方案要天天有新意,年年有奇想,事事有创造。

(2)常规时机

即运用各种常规机会来策划专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这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打造名牌,开拓发展的良好时机。

(3)偶然时机

即运用各种偶然机会来策划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项目。这是一种偶然性、随机性策划。它要求企业策划者要善于把握社会上每日每时所发生的事件,抓住最佳时机,随机策划。

3.技巧

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使公众感兴趣,打动公众的心,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形式必须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如何借助天时地利,如何吸引大量的公众,如何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如何防止意外事件,如何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如何说服公众等等,都要在活动策略和方式上予以考虑。公共关系活动技巧的构思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要靠不断提高公共关系修养和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才能锻炼出来,而且还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科学创意。

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节奏安排上,要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动静结合、快慢结合,因时、因地、因公众而宜,合理地安排,有效地激发公众情绪,调动公众的注意力,合理地把握事件发展进程,科学地控制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取得预期效果。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与心理因素

1.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性

篇(3)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33-02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社会,任何组织都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企业是这样,国家政府机构更是如此。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特殊的管理科学和艺术,在企业组织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作为权力的行使机关--政府,其公关工作同样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魏涛,2012)。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詹文都,2007)。

二、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分类

(一)信息引导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即有效达成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首要职能就是获取信息,经过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存贮,为政府管理提供各种所需信息,促使政府与其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信息来加以引导和影响。建立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有助于政府系统的信息输人,克服等弊病,为公众提供一个下情上达的机会,使政府机关了解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欲望。

(二)沟通协调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公众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所进行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互动过程。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既可以让公众明了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举措,把政府意志转化为公众意志;还可以根据民意科学决策,制定政策,从而为政府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政府与公众的协调是指政府在沟通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等方式来调适、理顺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保持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平衡,以利于发挥整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目标的实现。

(三)形象塑造

政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组织。因此政府形象也有别于一般的组织形象。它是指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综合认识所形成的整体印象的评价。它是政府机构的静态实体(如政府设施、组织机构、政令政策及法规文件档案等)和政府人员的动态言行等因素综合作用于政府内外公众主观意识的产物。良好的形象是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充分发挥其效能的重要条件。

(四)宣传教育

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就是传播,即把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意图广泛向社会宣传教育,使社会各个方面对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理解,以获得更大的支持。宣传教育职能的内容:一方面是把政府内部的信息有效地、有目的、有步骤地向社会输出,以获得社会各方面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是教育和引导。

(五)咨询建议

政府决策是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关键。决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成效。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而言,充分发挥咨询建议的参谋作用,是保证决策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政府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职能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广泛民主化。社会公众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作为国家及社会主人地位的体现。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将决策意图、打算和面临的困难告知公众,做到“政务公开”,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信息化对政府公共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

信息化的到来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它为公众提供了爆炸式的信息量,信息的开发、利用、传播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面对丰富的信息,公众知情权的维护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政府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意见征集、在线焦点问题访谈,都极大肯定了公众的参与意识,这种肯定将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其次,信息化的发展增强了公众的参与能力。信息化带来的先进通讯技术和设施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提供了有效而便利的途径。

(二)拓宽民意采集渠道

现代政府高度重视舆论和民意,视舆论和民意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依据。2012年天津市本年度已答复的申请总数为1308件。其中,同意公开答复829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62件;不予公开答复417件。在不予公开答复的申请中,“信息不存在”67件;“非本部门掌握”215件;“申请内容不明确”97件;“属于免予公开范围”20件;“其他原因”18件。该系统把政府管理与服务直接延伸到社区,实现了党政机关干部与社区群众“面对面”的沟通。

(三)促进政府的公共活动趋于制度化

信息是公众对公共事务进行认知、思考和参与的前提条件和重要资源。有关调查显示,占全社会八成信息量的政府信息还处于相对封闭或静止的状态,而被社会公众掌握的政务信息最多不超过两成。这种不对等的信息分布成为政府与公众互信关系形成的阻碍因素。如果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比作信息交换,那么有限交换和单次交换提供的信任较少,而集中于群体的总体交换则带来较多的信任。作为一部政府法规,《信息公开条例》从根本上强化我国政府的信息传播意识及公共关系观念,推动政府与媒体、公众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沟通,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四、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部分工作人员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有许多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观念极为淡薄,不仅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更没有把政府公共关系上升为一种管理哲学和管理价值观渗透到政府的日常行政行为之中。可见,许多政府官员对公众的权力地位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政府公共关系中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

(二)部门分杂,缺乏统一规划

在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职能划分、界定比较模糊,大部分政府部门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来统筹管理公共关系工作。一般来说,承担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职能的部门和机构主要有:办公厅(室)、宣传部门、新闻、对外联络、外事机构等。这些分散的机构单独从事着公共关系的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筹,呈现出零散、盲目的特点,影响公共关系工作的效率,阻碍了公共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共享,而且没有与政府组织的整体性结合起来,不利于政府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的提升,这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信息化使“蝴蝶效应”规模升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型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了实时性、跨时空性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无缝隙的联系到一起。因此,一件微小的事情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扩散,将会演变成影响巨大的公众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在互联网上,网民针对那些关系到自身利益或者是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在比现实世界中会有更积极的发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职业等因素而毫无任何往来的人群,在网上可以发现彼此可能拥有如此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产生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从而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五、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理念导向: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公共关系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国政府的最高宗旨和行动指南。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那些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积极稳妥地解决、落实。只有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和

拥护。

(二)组织基础: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我国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一些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但设置分散、职责不一,很难满足日益膨胀的公共事务对政府公共关系的需要。本着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原则,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组织的设置也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宜再增设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以免层层对口引起新的机构膨胀,应该在对现有组织的调整中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增强公共关系职能。

(三)制度规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注重信息反馈机制构建

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代言人,公众对其有相应的监督权利。对新闻发言人活动进行监督的主体不仅是专门的监督机构,还包括社会组织、新闻传媒、广大公众;监督的客体包括对其背后的支撑机构,如信息的提供者、收集者、参与工作的讨论者以及最终拍板者。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发挥的程度与好坏,可以说是中国政治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不断发展的见证。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要真正发挥起桥梁作用,就不仅要重视上情下达,同样必须注重“发言”的反馈,建立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互动机制,做好公众信息的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 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耀春.中国政府公共关系[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 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随着传播手段在的广泛,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之一。

1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市场营销中的策略组合,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到危机事件的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2企业公共关系的功能

2.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经营观念已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树立信誉首先要创名牌企业。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硕士论文,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2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

美国管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因此,现代企业把公共关系信息的获取划入企划之中,成为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搜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一切信息,为企业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搜集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环境信息、产品声誉信息及企业形象信息等。

2.3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因自身的过失、错误而与消费者发生冲撞的时候。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满,使企业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舆论环境。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对企业、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企业与公众的许多矛盾和磨擦都起源于误解和不了解,缺乏信息交流是造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机制,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就有可能避免与公众的纠纷,并可通过公关手段将已经发生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组织信誉、形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进而因势利导,使坏为好事。这种功能是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所不具有的。

3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3.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首先,要有特色形象意识。要形成特色形象,企业就要发展比较优势。我国仍属发展家,产品还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这意味着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特色形象上不具优势。世界贸易的另一个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的这种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发展比较优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在服务形象和技术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企业形象的树立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实力和特色。其次,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因此,我国企业公共关系要在全球范围求得发展,就要融合不同文化,以利于与全球公众的沟通和协调。要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观念,还要有企业公关全球化的全员认同意识。企业的股东、员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细胞,他们既是企业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企业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企业全球化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一位股东、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的全员认同同样十分重要。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1杨翠兰高健.发展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篇(5)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之一。

1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艺术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展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市场营销中的策略组合,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到危机事件的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2企业公共关系的功能

2.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经营观念已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树立信誉首先要创名牌企业。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2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因此,现代企业把公共关系信息的获取划入企划之中,成为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搜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一切信息,为企业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搜集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环境信息、产品声誉信息及企业形象信息等。

2.3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因自身的过失、错误而与消费者发生冲撞的时候。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满,使企业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舆论环境。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对企业、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企业与公众的许多矛盾和磨擦都起源于误解和不了解,缺乏信息交流是造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机制,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就有可能避免与公众的纠纷,并可通过公关手段将已经发生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组织信誉、形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进而因势利导,使坏为好事。这种功能是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所不具有的。

3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3.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首先,要有特色形象意识。要形成特色形象,企业就要发展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产品还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这意味着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特色形象上不具优势。世界贸易的另一个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的这种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发展比较优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在服务形象和技术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企业形象的树立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实力和特色。其次,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因此,我国企业公共关系要在全球范围求得发展,就要融合不同文化,以利于与全球公众的沟通和协调。要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观念,还要有企业公关全球化的全员认同意识。企业的股东、员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细胞,他们既是企业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企业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企业全球化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一位股东、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的全员认同同样十分重要。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2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3韩正忠.中外知名企业品牌战略[J].公关关系,2001(8)

4东云.企业要学会应对危机[J].公共关系,2002(1)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国家安定、民族进步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和谐企业,就是要把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张力。为此,笔者从现代公共关系学的有关原理和实践角度对构建和谐企业作一些思考。

一、良好的公共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

1.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关系和谐

理论界对公共关系的表述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就是研究企业和公众如何构建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关系的。企业从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入手,到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最终达成企业与公众关系的和谐。尽管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公关管理中追求的目标,但对企业来说,“和谐度”指标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企业与公众关系和谐了,才能完成企业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角色体现,才能完成企业美誉度的建立与知名度的扩展。纵观许多资金雄厚、名声响亮的海外品牌在进入我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不急不躁,以重在追求“和谐度”的公关操作。如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重返我国大陆市场,其既不炒作、也不以广告来赢得知名度,却是以赠送生产流水线、免费让消费者品尝等公共关系方式来取得与合作商、消费者的和谐,这就是对公共关系追求“和谐度”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公共关系协调对象――公众关系

公众要素在企业管理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要协调好公众关系首先要了解企业面对的公众类型及公众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企业的公众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两大类。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涉及到的企业内部公众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公众。这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内部公共关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间管理层公众。他们往往是部门的权威和带头人,又是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必经环节。三是普通员工公众。这些人是内部公众的大多数,同时处在企业活动和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或者直接与消费者公众接触,因此,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队伍和基本层次。由内部公众的分类决定了内部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横向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企业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在。

企业外部公众主要有:消费者公众、供应商公众、政府公众、媒介公众与社区公众等,这些公众都与企业有着紧密或松散的关系。外部公共关系的强化,有利于企业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关系,使企业创建有利的市场环境。

3.公共关系利益观――互惠互利

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最显著的标志,一个企业利益的得失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公关关系以互惠互利原则来处理这一问题,公共关系不再把追求片面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作目标,而是把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企业的工作都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为依据,互相合作、服务,共同分享利益,企业公关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依赖,让利益相关公众的利益进入管理视野,做到“双赢”。甚至在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可以放弃一定的近期利益。这种先与人利,我才得利,互惠互利的的观念,就是融入了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思想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二、借鉴公共关系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企业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创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前提,所以企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行毫不动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中企业要把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技巧运用到企业的营销中去,如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自身优势及特长何在?这样可以权衡利弊,决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传播沟通与营销攻关,了解公众的偏好,然后进行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向公众显示本企业的品牌与产品。这样可以建立起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和谐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元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要把众多的职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信念。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决定着全体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并能够激发职工的士气,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对共同价值的认可,会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要建立起现代企业文化应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人为本。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一切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把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建设和谐企业转变,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企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已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要引导职工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效地提高员工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科技、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调整员工的利益关系,要关注员工对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

(2)精诚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团队精神就是精诚团结的文化表征。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地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丰田”在其内部员工的小孩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我是丰田人”的教育,所有丰田人都为做丰田人而骄傲。

(3)开拓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式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敢于组织创新竞争、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使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变成实际运用。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了一个建议制度,丰田工厂到处都挂着“好产品、好主意”的大标语牌,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从1968年至1980年的13年间,丰田公司征集到的建议有430万条之多,仅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间,就为公司节省了40亿日元,其中有不少建议每月就可为公司节省200万~300万日元。

3.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

(1)全员公关,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需要对全体员工实行公共关系管理,这是一种让全体员工高度重视企业形象,自觉创建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公关,达到人和境界。一个企业要创造人和的公关环境,从内部来讲是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与团结,使每一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心企业的发展,人人重视企业的利益,人人珍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地位,从而使企业在对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外部来讲是促进企业与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公众间的相互了解,协调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望。

(2)了解公众需求,找准建立和谐企业的出发点。不同的公众其需求也不一样,企业要了解并满足各类公众的优势需求,使公众对企业产生好感,这是建立和谐企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对内部员工来说,首先要保障员工的利益。企业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理顺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制定企业和员工共同享有的价值取向和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受益,即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平等合作、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的动态平衡关系。同时,要对内部员工的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医疗保险、家属问题等予以关怀。其次,要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亲和感,并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外部公众来说,特别是对企业赖以生存的顾客公众,必须要明了顾客的期望并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来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无数企业的兴衰都印证了这一真理:只有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顾客的需求与期望有机的结合起来,企业才能生存;只有重视顾客的利益、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起和谐的顾客关系,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企业要经常收集有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规格、功能、价格、服务、用途等方面反映的信息,更要注意他们对产品优缺点的评价及如何改进的建议。以提高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与服务质量水平。

(3)实现双向沟通,寻求构建和谐关系的有效渠道。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内部公众的沟通。要做到经常向领导者反映下级员工的情绪、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如何根据下级员工的实际情况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建议,从而使上级领导及时地调整好自己与下级员工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及时向员工介绍宣传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面的政策,传达领导层的意向和企业的现状、发展方向等情况,从而使他们自觉的与上级领导搞好配合。二是企业与外部的协调沟通。在与外部公众的沟通中首先要避免各种摩擦产生,可以采取像“感情投资”、“对话”、“微笑礼貌服务”等一系列公共关系专门活动形式,来直接避免有些矛盾的产生。其次,是当摩擦或纠纷发生后能及时地防止矛盾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或纠纷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不是一味地为自己作辩护或企图压服公众,而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播活动来争取公众的谅解。另外,可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相关活动,如召开记者招待会、展览会、赞助、对外开放参观、宴会、自助餐、酒会、庆典活动等向有关公众介绍自身,从而创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对企业的最大支持。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成社会的各个机体都得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公共关系这一现代科学理论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以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最终提高企业与社会的综合效益,并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篇(7)

笔者认为,目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将警察公共关系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队伍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种观点认为,公安机关内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讲公共关系就是指内部队伍管理,管好队伍便是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其片面性在于完全忽略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对外功能,忽视了传统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重灌输轻疏导,重集中轻民主,半军事化色彩浓厚等急需革除的弊端,使人有新瓶旧药之感。

误区之二:将警察公共关系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宣传工作。

这种观念认为警方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公安宣传工作,除了大众传媒上有大量的警方新闻外,我们还搞了许多诸如“爱民月”等活动,这便是公共关系了。殊不知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宣传主要是警务信息的单向,而真正公共关系要做的正是将单向信息转变为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

误区之三:将警察公共关系简单等同于某种特定单一的形式。

一提到警察公共关系,则言必称“警营一日”、“警营开放日”等等,似乎不时组织些这种活动,让市民群众参观一下平日里相对较为神秘的警营,观摩一些警用装备,便是做好公共关系了。其实,开放次数多了,观摩频繁了,若缺乏新的创意,也便失去新鲜感。很显然这是犯了简单化和以偏概全的错误。

那么,如何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广泛借鉴政府、企业公共关系以及西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推动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一个全新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

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还是具有强烈个性色彩和职业特点的警察公共关系,都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伴生物。从所谓的公共关系三要素:组织、信息传播、公众,到公共关系讲究的诚信原则,都包含了民主政治、人本主义的实质和内涵。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每天都要收到超过八百宗查询,这是设于政府新闻处总部以外,唯一以二十四小时方式运作的新闻工作单位,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阳光作业、与广大公众的零距离沟通,正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因此,中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的初衷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必须首先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

二、整合运用两种警察公共关系资源

一是警方品牌资源。公安机关在长期的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安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许多优良传统,造就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品牌资源。在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这些精神财富,使之为中国警察公共关系注入生机和活力。历史积淀下来的警方品牌资源中包含了大量公共关系的元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正是符合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如“漳州110”的“四有四必”精神,早就包含了人性化执法、人文关爱、以民为本的民主政治理念和公共关系元素。当年“漳州110”勇立潮头,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河,领一代,树立了一个警察执法为民的优秀典范。这样的品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挖掘、整合、运用这些宝贵的品牌资源,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公众活动载体资源。与警方宝贵的品牌资源一样,公安机关在长期执法和服务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面向公众的活动载体资源,如“爱民月”活动、“双争”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载体在历史上乃至今日都为增进警民关系、架设警民连心桥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新型警察公共关系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原有的特别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将其由单向传播转化为双向沟通与交流,赋予其新的公共关系内涵,使之更加有效地为警方公共关系服务。

三、建立三个警察公共关系运作机制

(一)形象危机预警处置机制。

目前,中国警察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警察权益维护没有提到应有位置,另一方面经费保障的严重不足影响对公众权益的维护,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矛盾焦点最终落到警察面前,既无法独立承担又不得不去面对,矛盾的运作冲突必然会带来危机的爆发。而公共关系的作用在于使矛盾双方尽量达到某种平衡点,从而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

警方公共关系形象危机预警处置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预警,即防患于未然;二是有效处置,消除影响。同时又应分内、外两个方面。对外危机处理主要是应对新闻媒体。应该认识到,传媒和警方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根本目的上是没有矛盾的,传媒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应被理解和支持,而极少数的恶意炒作应予以有效的制止。在危机爆发时,面对传媒的关注甚至诘难,应该本着诚恳、公开、透明的原则,尽量取得传媒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控制影响,消除影响,将危机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笔者认为,危机预警处置机制还应该建立在警察群体内部,这点往往是被忽略的。所谓群体内部危机预警处置,主要是指当警队执行高危险任务或警队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较大面积违法、违纪现象时的危机心理疏导。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警队心理健康,保持群体积极昂扬的斗志具有积极意义。

(二)公众互动机制。

如前所述,警察公共关系与传统宣传之区别在于是否具备互动性。所谓公众互动机制就其外在一面来说,便是积极沟通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有计划地制造新闻,策划运作公关事件,在与新闻界建立一个正面而有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带至社会各阶层。公安宣传工作具有优

良的传统和实践经验,在传统的宣传工作基础上加入警民平等互动沟通的因素,将更加有效地增进广大群众对警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改变以往某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固有心理态势,使公众更易接受。公众互动机制同样包含对内因素。笔者认为,内部公众良性互动主要依赖浓厚民主氛围的营造和优秀警察文化建设,即在公安队伍管理中拓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职能,同时借助建设优秀积极的警营文化,依助现代心理科学的指导,不断优化内部个体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警创造力,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8)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现代公共关系在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日益表现出它的积极作用。

一、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理解不足。中职学生在学习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的时候,本身对课程的认识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有的夸大了公共关系学的作用,他们认为是门万能的学科,可以解决职场上所有的问题;有的学生又把公共关系片面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搞宣传,做广告,拉关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有的居然把公共关系庸俗化,认为不就是请请客,吃吃饭,送送礼等。

2.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众所周知,考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关于公共关系学的一些相关知识的铺垫或者渗透,他们的社会经验几乎是空白,知识面较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只是马马虎虎完成了义务教育,但是文学、历史、政治甚至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匮乏,所以这些学生在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3.公共关系技能培养形式单一。我们中职学校学习的公共关系学主要是关于社交礼仪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资料奇缺,资源匮乏,实践机会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效果不好。

二、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1)增强趣味性。中职生学习自控力差,学习能力不强,公共关系课对于他们来说索然无味,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件做得赏心悦目,让他们徜徉在美的享受中快乐的学习,例如,我在讲餐桌礼仪的时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李白的《客中作》搬上课堂,然后配上古典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这首诗,利用这首诗和诗中的意境,讲解酒文化,讲解敬酒的礼仪,直至餐桌文化,这样的课堂学生非常活跃,参与度高,多媒体的介入不但激发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对现代礼仪的学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启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公共关系课有许多内容如果只是说教,离学生生活太远,枯燥而且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历史的时候,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摩登时代》这部影片,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类似大量的视频,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公共关系学源远流长,体会到了这门学问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3)起到用语言无法达到的奇效。多媒体的教学特点就是容量大,形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比如礼仪知识,只是老师讲或者教师和学生演示效果不明显,那么我就利用航空小姐,五星级酒店服务员正在服务的相关视频,引领他们身临其境,然后再播放教授礼仪的视频,根据视频再讲解,最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模仿,课堂气氛高涨,参与度极高,起到了用语言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总之,教师在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借助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枯燥的知识呈现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了,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自信心。

篇(9)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之一。

一、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艺术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展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

中国企业现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所以,我国《“八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中,已把企业的战略管理列为一项重要内容。的确,今天的中国企业只有增强战略观念,实施战略管理,才能把握战机,奋力拼搏,把企业办好。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经营,是企业公共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所要深入研究并为之服务的一块领域。

二、战略管理是主动适应性管理,是创造性管理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过程表明:企业战略管理是市场竞争激剧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在于:在研究环境变化和自身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将来的“位置”,并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予以保证,是从被动适应性管理向主动适应性或创造性管理的转变。

所以,战略管理具有某种外向性的特点,注意监控环境的变化,制订有效的战略计划,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1.实施战略管理,要求经常洞察、预测、分析外部环境, 所谓的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和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都是经营环境中的因素,也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客体。

2.有效的战略管理要求有成功的战略实施来保证。成功的战略实施需要有特殊的激励和管理艺术,需要对众多的员工、部门进行协调。

3.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在日常行动中追求长期的生存发展以及战略竞争能力的提高,注重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提高。其中,企业的公众利益关系到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三、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

2.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

4.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认识,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

四、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公众舆论体现在公众对企业整体印象和评价,即企业形象。公共关系工作致力于如何赢得良好的公众舆论,如何赢得公众的好感、认可、信任、支持。

1.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内部协调,取得整体上战略优势。制订战略目标,只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开始,关键在于贯彻和实施。内部公共关系就是以员工为公众,致力于协调、改善内部的人群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式氛围,形成组织良好的价值观念这一目标。内部公关重要职能包括:其一,向内部公众正确解释管理政策、计划、方针;其二,帮助员工形成一定的认识、观点并将其传播到组织外;其三,为上下沟通起到桥梁和促进作用,成为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

2.公共关系使公众利益进入战略决策的视野,提高企业长期的战略竞争能力。战略决策是社会组织对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经过缜密考虑所做出的决定性选择。由于社会组织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都包含了公众因素。因此,在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公共关系的参与是理所当然的事。公共关系要求企业在战略决策中必须考虑公众利益,在决策方案中反映公众的利益和需求,以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五、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1)要有特色形象意识和发展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世界贸易的另一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此种变化趋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2)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

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

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

(1)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

(2)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

(3)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设计、包装、商标上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

(4)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

(5)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人新鲜感和兴奋点。

3.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

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但目前国内较多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竞争方式: 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等相互作用日益加深,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的竞争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2]韩正忠:中外知名企业品牌战略[J].公关关系,2001(8)

篇(10)

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企业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宣传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关系,运用公共关系的原理,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工作途径,在做好员工思想教育的同时承担起公共关系的职能,凝聚人心,塑立形象,赢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从而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1 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1.1 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即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按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公众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员工及家属)与外部公众,而公共关系的中介主要是传播,与宣传教育工作基本相似。

1.2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2.1 从我做起

“正人先正已”是公共关系的首要原则。从我做起,就是从组织做起,从内部做起。只有加强内部的凝聚力,使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团结在组织的奋斗目标下,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不断增强企业在社会中的整体竞争能力。

1.2.2 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在把企业的信息向公众输出的同时,又要广泛搜集来自公众的意见,把职工信息和社会信息向组织反馈。双向沟通正是公共关系与宣传的根本区别。

1.2.3 透明公开

封锁消息必然引起公众的猜疑,猜疑即不信任,缺乏信任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在公众的眼里,保密的原因,不是见不得人,便是有缺点和弊端。

1.2.4 诚实无欺

公关人员如实地向公众报告企业的信息,提供真实的材料,使公众了解企业的诚意,以及组织为共同利益所做的努力;同时引导公众说出对企业的真实看法,以便企业改进。

1.2.5 互惠互利

公关工作的互惠互利其基本含义就是对交往各方的根本利益进行增进和维护,其最基本、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1.2.6 不断创新

作为企业要不断提供新的服务项目,增添新的活动内容,提出新的工作规划、新的业务程序,不断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力。

2 宣传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

2.1 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品牌立企” 已经成为企业塑造形象、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一方面, 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声誉赢得社会的支持、合作伙伴的协作以及员工的拥护和信赖。另一方面, 企业要通过自己的品牌赢得更多的客户,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功能。

2.2 凝聚员工力量的有效渠道

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可以通过宣传部门采用适当的形式真实、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各个层面, 以达到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目的。同时, 还可以将员工的思想动态、意见和建议及时通过宣传工具反馈到决策层,倾听员工的呼声。

2.3 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

当前, 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技术竞争逐步转向人才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炼形成以后,如何将企业文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导入到员工的脑海中,在员工中不断传承并发扬,让企业文化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重要支撑,宣传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运用公共关系原理拓宽宣传教育途径

3.1 正确处理与员工的关系

成功的企业能够激发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潜能,把各种分散的力量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凝聚的黏合剂。

3.1.1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的传递上,应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纵向传递上,要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意见征集、调研等不同形式,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纳,反应给管理层。在横向传递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信息平行沟通,加强交流。

3.1.2 营造“家庭氛围”,协调与非正式团体关系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建立“家庭情感”,将浓厚的人情味注入企业管理之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有好的情商。国投新集公司提出的“十大关注”,便是关爱职工,营造“家庭氛围”的有力举措,对公司这方面的措施,要不失时机的及时有力给予宣传,让员工时时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产生一种归属感。企业内部的非正式团体,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同学会、同乡会及各种兴趣团体等。非正式团体是一种松散、自由的活动圈子,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目的而自发聚合而成,比单位的正式团体联系交往更亲密、更有效、更富有弹性。非正团体在企业中有积极的作用,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容易形成小团体,消弱正式团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时甚至破坏正式团体的团结。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协调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及时引导、协调和疏通。要准确掌握非正式团体发起人或组织者的思想动态,定期进行情感和信息沟通,通过组织者的影响力,进而影响整个团体。要坚决杜绝非正式团体内部小道消息的蔓延,影响企业的统一和一致。

3.1.3 培养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兼职的”的宣传员。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领导层要求,善待每一名员工,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真正关爱员工,以感情留人,减少人员流失,培养每一名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员工热爱企业,爱岗敬业,使人人珍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素质。

3.2 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

3.2.1 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新闻界的职业特点是重要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公正性,而不受其他势力的左右。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就必须尊重新闻记者地位的独立性,而不能把新闻媒介纯粹看成是宣传工具,或者便得不到它们的合作与支持。

3.2.2 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一是要熟悉和了解各种媒介的特点和新闻体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传播规律的新闻稿,

提高稿件的利用率,同时努力协助新闻媒介工作,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二是要主动、及时地向新闻媒介提共的信息,创造机会展示自己,扩大企业的影响。三是建立与新闻界的良好关系。加强与新闻界的沟通,经常邀请新闻界人士到企业参观采访,让他们能够了解企业情况。

3.2.3 真实的传播企业信息

新闻界大忌就是新闻失真,在与新闻界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真实地反映信息,不隐恶、不溢美、实事求是。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宣传教育中开展公共关系, 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上下一致、团结和谐的内部条件, 二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三是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和支持体系,四是使职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国内进出口贸易 下一篇: 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