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1: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身体育路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农村;中老年人;健身路径,现状研究分析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农村居民生活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对于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凸显,伴随着全民体育工程的逐步实施和深入,农村中老年人的健身路径和健身现状得到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人员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对于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健身路径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
对于农村中老年人而言,我们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对于体育健身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当中很多中老年人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对于什么是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对于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等问题基本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并能有比较完整的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在近十年的体育知识普及工程上,农村居民已经对于专业体育运动和体育劳动之间的差异性及二者对于身体健康影响的差异性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对于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农村目前体育设施建设满意度方面的调查调研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居民对于目前体育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程度都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有关部门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和配套到位,对于居民的体育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上被调查的农村村庄都有相对完整的体育锻炼设施,甚至在一些条件相对比较好的村庄,体育设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有专门的健身场所,这些场所对于居民是免费开放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去参与健身,一方面这种健身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家闲暇时间进行交流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利用率不是很高,甚至出现逐年下降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人参与的在逐步减少。
从中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来讲,主要集中在晚饭之后,被调查人员和地区,我们了解到,除了晚上,其他时间参与的人员比较少,甚至在一些地区,健身设施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使用,处在荒废阶段,了解原因,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一些居民人员健身场所相对于自己的住所比较远,不是很方便,其次是健身场所可以进行的健身项目可以在家采取替代方案,尤其是冬季,由于外面相对比较寒冷,所以一些居民更不愿意外出,所以在家参加锻炼就成为健身锻炼的主要方式,其三是现在兴起的广场舞对于居民的参与热情有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健身项目受到一定的冲击。最后是一些居民认识上的不足。
从中老年人健身的积极性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都会选择外出务工,所以留在农村地区的中年人相对比较少,主要都是老年人和幼童,所以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是在居住地附近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居民,而老年人参与度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承担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于幼童的照看和管理,所以每天一些固定时间需要照顾幼童,所以能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主要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特点非常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农村体育设施健身之外,对于其他的健身方式中老年人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和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及周边配套商业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由于大多数农村离城市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太可能选择太远的地区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在城市当中的一些健身场所都属于营业性活动场所,所以大多数农村居民目前还很难接受,在经济方面承受能力也有限,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的健身积极性。
从健身方式来看,我们了解发现,大多数农村中老年人采取的健身方式都是单独参与或者与家人一起参与,与周围其他人共同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多数居民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所以针对每一家人而言,他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和事件安排都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自由散漫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大家很难约好在同一时间地点参与同样的活动,所以群体性活动较少,这个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尤其是中老年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处在家庭的核心位置,需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需要照顾年幼的孩童,所以一方面他们的活动时间比较少,生活受限制比较多,另外一方面生活压力比较大,自己能够独立支配的时间比较少,这对于体育健身而言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农村中老年人在健身路径方面的差异性和特点,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了解,认为更加积极有效处理好农村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首先是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选择就近就业和创业,这样一方面在家庭当中就有更多的劳动力能够相互分担工作,也可以使原本划分很清晰的分工进一步模糊,这对于改善农村目前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健身问题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是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居民懂得体育健身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尽可能的就村民存在的一些质疑能够现场回答,比如说健身的作用,自己在健身方面的困惑,健身和劳动的关系等等问题,只有正面的回答和解决,大多数农民才能真正的接受这种健身理念。其三是进一步发掘农村居民喜欢的体育健身方式,让居民首先对体育发生兴趣,逐步的转变观念,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首先需要我们来付诸实施,而不是空谈。其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体育健身的投入,让更多地区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健身的乐趣。最后是多组织一些农村地区的体育活动赛事,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通过定期的参与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余学锋.成年人参加运动活动的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肖渝滨.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的设计和研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当学生能将完整的一套大众健身操等级动作完成并进行考核后,教师利用半节课或者一节课时间对健身操的队形编排进行理论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自由分组,人数定位6-8人为一组,分好小组后,由学生自主进行队形编排。在学生编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也同时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编排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考虑到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采用较为适当的语言和谈话技巧与同伴交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每个成员都要自觉成为小组中重要的一分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相互纠错,让小组中每位成员都能正确完整的完成动作;在编排中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尽量让编排后的动作做到最完美展现。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动作到位,创作编排新颖,相互合作,大胆展示。
2.健身操课程小组编排提高阶段的教学要点
(1.教师讲解队形编排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做好监督和保护工作,对托举等难度动作要进行把关,确保安全性和动作合理性。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编排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对于编排较好的小组,尽量安排他们进行展示,并且让他们谈谈编排的创意,和大家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班会课等集体活动场合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知名度和对健身操的兴趣。
二、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
1.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
当健身操学习与编排的教学逐渐完成后,学生对健身操这项运动的感觉就可以进入成熟提高阶段。此时,我采用了体育舞蹈中的牛仔舞进行教学。牛仔舞可以采用两人一组为长期搭档,由个子较高的女同学扮演男生。牛仔舞的节奏清晰,音乐感觉欢快、活泼。能充分体现高中阶段阳光、青春的年龄与性格特征,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沉浸在一种欢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提高最快,兴趣最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大多采用节奏清晰,欢快活泼的音乐,比较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班的学生为了牛仔舞,大多自购了装备,自己下载牛仔舞视频,反复的看反复的学,寻找牛仔舞的感觉。我大胆的鼓励她们在学校的文艺汇演,班会活动课进行表演和展示,她们的表演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下一届的分班选项时,选修健身操课的人数是最多的。她们的展示对健身操课也是一个最好的宣传。对健身操运动的发展也是最直接的促进。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内容的选择要活泼轻快,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鼓励她们大胆展示。
2.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的教学要点
(1.内容的选择,节奏清晰,音乐轻快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活动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她们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
(3.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克服学生的害羞心理,并鼓励学生展示时加入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展现具有学生风格特色的校园牛仔舞。
三、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阶段
1.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的阶段组织原则
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健身操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不能使用健身球、健身踏板、哑铃等常见的健身器材,因此,高中阶段的健身操课程基本是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变换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达到目的。例如,在阶段性的编排任务结束后,教师采用华尔兹、街舞等形式教学;在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可以尝试在干净的地板上进行瑜伽等内容授课,这样穿插整个学年的课堂教学,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突出健身操在现在社会的公众性,将来到了大学走上社会,单位的工会活动等经常会组织健身操比赛,这个时候学生打下的良好基础就可以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依据学生兴趣和教学大纲,有效地组织教学,开拓学生的眼界。
2.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阶段的教学要点
(1.内容丰富多样,例如,华尔兹、街舞、瑜伽、纱巾操等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健身操,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中,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大连市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大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大连市主城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甘井子区4区12个街道36个小区的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场地与设施情况及参加健身活动的锻炼者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首先查阅相关书籍,然后分别以“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
1.2.2实地观察法。从大连市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抽取12个街道,在管辖内36个小区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1.2.3访谈法。在进行实地观察的小区内,对该小区内的锻炼者随机抽取20人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录入及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现状分析
注:器材分类:A类,指发展肌肉力量的器材;B类,指发展柔韧性器材;C类,指提高有氧耐力器材;D类,指康复类器材;E类,指娱乐性器材。
由表1可知,在大连市健身路径的抽样调查中,中山区健身器材为171件,占总数的23.1%;西岗区健身器材为185件,占总数的25.0%;沙河口区健身器材为196件,占总数的26.5%;甘井子区健身器材为188件,占总数的25.4%。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锻炼者反映器材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整个小区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无法达到居民强身健体的目的。
由表2可知,在健身器材种类上,A类总数为197件,占26.6%;B类总数为189件,占25.5%;C类总数为184件,占24.9%;D类103件,占13.9%;E类总数为67件,占9.1%。其中,D类(康复类器械)与E类(娱乐性器械)数量不足,导致许多老年人及儿童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器械进行活动。尤其E类的数量极其缺乏,大部分儿童选择了其他体育项目,在健身路径区域进行活动。
2.2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器材损坏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总损坏件数为82件,占总数的11.1%。其中,中山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9件,占11.1%;西岗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1件,占11.4%;沙河口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5件,占12.8%;甘井子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7件,占9.0%。据调查,造成健身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非正常使用、产品的质量问题及自然损坏。有的器材损坏长达2年之久,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及报废。
2.3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分析
由表4可知,大连市主城区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水泥地面占到了总数的75.00%,而地质柔软的塑胶地面和草地加在一起仅仅占总数的22.22%,泥土地面占总数的2.78%,杜绝了泥土地面的情况。水泥地面质地较硬,锻炼者使用器械方法不当,极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相反,塑胶地面及草地质地较为柔软,对锻炼者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3.锻炼者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3.1锻炼者年龄及性别分析
由表5可知,男性与女性的参与健身的人数没有差异,但是,根据年龄,60岁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32,占总数的46.1%,60岁以上的人群多为离退休人员,几乎没有工作的压力且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群占总数的14.9%,此类人群中,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户外健身。
3.2锻炼者使用器械时间及频率分析
由表7可知,每周活动1―2次的人数为45人,占6.25%;3―4次的人数为99人,占13.75%;5―6次人数为196人,占27.3%;每天坚持活动的人数为304人,占42.22%;活动次数不固定人数为76人,占10.56%。活动时间的比例为:0―29分钟,总人数为277,占38.47%;30―60分钟的总人数为340,占47.22%;活动在60分钟以上的总人数为108,占14.31%。我国体育人口规定为,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活动强度为微微出汗以上。根据实际考查,绝大部分锻炼者没有出汗的迹象,因此不能算作体育人口,但根据项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频率与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强度不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连市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不够且单一,不能满足该社区锻炼者的需要。削弱了锻炼者健身的欲望,尤其青少年及儿童,他们无法享受体育健身的乐趣。
4.1.2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地面设施绝大部分为水泥地面,由于水泥材质较为坚硬,如若锻炼者使用器械不当,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4.1.3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锻炼者中老年居多,由于多为离退休人员,工作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40岁以下的人群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导致其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2建议
4.2.1大连市相关部门扩大健身器材的数量,满足小区内居民健身的目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施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如,青少年及儿童应培养体育健身的乐趣,以“玩”的方式进行锻炼;老年人应注重健身器材治疗疾病的作用。
4.2.2首先,加大小区健身路径的管理力度,实现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便及时发现损坏或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形成官民相互监督的良好制度。
参考文献:
[1]罗炯.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57-61.
[2]陈秋芬等.温州市社区硬件配备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0,32,(5).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内涵 发展路径
一、学科和学科建设
(一)学科的定义
什么叫学科?《辞海》解释为:“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学科的分支,也指教学科目,即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国外的一些著名辞书,如《牛津大字典》(第一卷)、《苏联大百科全书》等都对discipline进行多种注解,一般包括科学门类或某一研究领域、一定单位的教学内容、规范惩罚等含义。
(二)何谓学科建设
所谓学科建设,指的是高校为了更好地形成真理性知识而开支的各项工作(活动),包括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选培、学科平台建设、学术研究、学术文化营造、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推介和转化,核心是学术研究。
二、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生命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体育院校的根本任务。随着体育院校日益大众化,体育院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谁能在竞争中获胜,关键要看你培养学生的质量如何,而考研率、就业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市场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认可度。通过抓学科建设,可以进一步带动教学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增进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体育类专业人才。但是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又怎么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不能仅靠高待遇、靠感情,更重要的要靠工作环境,即所谓事业留人。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够促进学科带头人的迅速成长,有助于改善学术梯队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使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形成学科特色
学科建设是体育院校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不断提高学院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学科建设就是要选择一些有特色、与地方或全国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水平。同时,重点学科的建设又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只要通过学科建设,不断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三、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沈阳体育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学科强校战略。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和构建学科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全面提高学院的学科水平与实力;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以体为本,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竞技体育突出冰雪、兼顾其他,勇攀世界体育高峰理念,实行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向;全面落实“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构建富有特色的体育学科专业体系。
2003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项目226项,其中国家及9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3项,辽宁省社科项目66项,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76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3项。学院先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冬奥会突出贡献奖”、“国家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体育专业性院校,学院在55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沈阳体育学院,设有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4个学科门类。体育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已相对成熟。198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及全部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体育学是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的划分,在12个学科门类中,沈阳体育学院涵盖3个学科门类,拥有6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
建校以来,培养了博士、硕士、本专科等3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自主培养的大学生运动员共夺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金牌55枚,残奥会金牌17枚,运动员学生获得三大赛金牌76枚,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发展沈阳体育学院优势学科,完善学科梯队建设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建设主要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一个学科,往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离开了,如果没有后备力量补充上来,这个学科也就会有跨掉的危险。要着重培养和引进那些在某一特色学科领域、产业发展领域中,能够掌握特色产业核心技术的中心人物、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是业务精湛,善于把握学科前沿,能够带领学科队伍抢抓机遇占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
(二)走创新之路,创建优势学术基地
基地是学科建设的依托。研究基地一般都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经费与政策扶持,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研究设施和研究资源。应扩大这些资源的使用面,提高利用率。建立围绕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多学科间的学术论坛,为研究者提供定期交流的平台,成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将以基地为依托、研究生为主体、硕士生导师为主导的学术论坛制度化、常规化。沈阳体育学院学术研究交流形式主要有:
1.每周一次学术论坛。按各个不同的方向,邀请不同的硕士生导师主持,由研究生参与。一般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一个主题,或介绍最新的研究动态,或分享最新的研究心得或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会者应围绕研究生选定的主题,自由发言,谈心得体会。会末,论坛组织者公布下期选题,布置应准备事项。同时,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主持人,欢迎其它学科成员的参与。
2.不定期外聘专家的学术讲座。可规定全体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基地成员等人员参加,出席情况与研究生的成绩、硕士生导师年终福利、基地成员的去留挂钩。研究生出席率若达不到一定比例,其必修环节中“学术交流”一项为不合格。将要求其延期一年毕业。如:沈阳体育学院每半个月举办一次的学术咖啡馆,其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与专家们的交流。
3.重大学术决策前的研讨会。在申报高级别项目、各级重点学科前,可召开由基地主要成员参加的研讨会,传达文件精神,交流科研信息,有指导性的整合现有力量,优化组合方式,方能有的放矢的做好申报工作,提高成功率。
(三)走特色之路,发展科研项目
在体育学术界有的学者尖锐地指出,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难于上档次,也难于步入国家各种科研基金的行列,其原因是在科研上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色彩的“科研单干制”。体育院校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首先是领导重视,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各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应发动有学术思想的教授、教师,经常进行学术上的“碰撞”,寻找学科新的增长点,构想新的攻关课题,花力气作好项目的设计和争取工作。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支撑。这些项目的取得依赖于学科带头人、研究队伍成员长期的经验积累。首要的问题是选准研究方向和学科带头人,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争取有大的突破,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创造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21世纪,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科建设担任着培养体育人才身心素质与健康的重任,肩负着民主振兴的宏伟大业,其战略基础地位不可动摇。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对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高层次课题引领等途径,总结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发展路径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特点具有世代传承性,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用以健身、防身、娱乐的健身活动[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其对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和保健作用,与西方体育更高、更强、超越自我的目标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注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远远低于西方体育。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2]。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本身优势,在全民健身的中发展的不尽如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存在一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认识度不够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民族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位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与提炼的,它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不少宝贵的养生、健身、卫生知识外,更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公众行为的价值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二)区域性因素,项目众多而导致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间体育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由于项目众多,而且许多项目大同小异,更有许多项目的属性尚无法清楚界定,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项目发展和开展不平衡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受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流的世界现代体育的冲击。
(三)区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民族性应是其主要特征。而部分传统体育受兵、墨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山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勇猛搏击、刚健有为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受原始宗教和巫文化的影响,具有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的特征,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多元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本是好事,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各自发展,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
(四)缺乏适应性
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体上只能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居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极小,而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特性都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
三、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点的探寻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不能相互促进。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点,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快速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文化的互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三)大力推广优势项目,培育潜在优势项目,扶植弱势项目
因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针对各地的情况不同,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开展现状可分为优势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传统养生类项目;潜优势项目如龙舟、毽球等和弱势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制定与项目想适应的发展对策。
(四)加强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中,达到全民健身目的,使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宣传与推广是不可少的。体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体育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3]。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独具的特征和价值,使这些体育项目突破自身和外在的局限,走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 804.49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79-04文献标志码: A
耐力素质是在长时间内人体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被称为对抗疲劳的能力,也是衡量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表明,19~22岁年龄组人群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1]。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多数高校体育场地器械不足又成为制约学生锻炼身体的关键因素,健身锻炼路径可分为无健身锻炼器材项目和有健身锻炼器材项目;因此,编制适合大学生锻炼的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且简便易行的耐力健身路径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国内学者有关大学生耐力训练的研究过多集中在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质的影响上[2],而关注耐力健身路径建立及其对体质指标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和实践论证的方式,编制筛选适合大学生参加的耐力健身路径,并通过实验论证其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提高耐力素质提供简便易行的健身路径。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调研
检索2000—2010年近10年关于全民健身路径及高校健身路径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编制及优选耐力健身路径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应用健身锻炼最佳心率阈值理论及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性和可行性,以快走、跳绳、间歇跑等为主要锻炼内容,确定8套易受学生接受、强度适宜、内容多样的耐力健身路径。各路径均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设定基本部分平均心率为130~150次/min[3],测定运动后即刻心率来判定运动量,并通过最佳心率控制区域来控制:220-年龄0.8=心率上限,220-年龄0.6=心率下限,144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55次/min以上为中强度,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对小样本进行健身路径项目和组合练习的实验,并发放调查问卷,筛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前3套运动处方,分别是方案1、4、6,这3种方案分别由走、跑、跳组成。
1.3耐力健身路径实施
以中国美术学院2010级、2009级大学生实验对象,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不分民族、地域、城乡,年龄为19~22岁,男131人、女114人,共245人。
整个实施过程持续1个学期,共16周,保证学生每周参与锻炼3~4次,每次30 min,方案1、4、6轮换进行,通过测试运动后即刻颈动脉脉搏1 min来监控其强度大小,并在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对体质数据指标进行测试。
1.3.1体质原始测试指标、派生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体质原始指标:身高(cm)、体质量(kg)、BMI(kg/cm2)、肺活量(mL)、闭气试验(s)、握力、立定跳远、十字变向跑、10 m复制误差走、50 m、1 000 m,采用经过国家体质标准测试所认定的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方法、指标和仪器进行测试.
体质派生指标:人体体积(m3)=0.00616+0.000022(身高)+0.000756(体质量);体表面积(m2)=0.0071(身高)+0.0133(体质量)-0.1971。肺活量/体质量(mL/kg)、肺活量/体表面积(mL/m2)、肺活量/人体体积(mL/m3),采用陈志强的研究结果[4]。
身体成分指标及测试方法:使用韩国人体成分分析仪,型号Inbody 720,按照操作手册说明测试骨骼肌、身体细胞量、瘦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数据。
2.2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大学男女生经过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闭气时间、肺活量/体质量、肺活量、肺活量/人体体积、肺活量/体表面积呈现显著性差异,见表4至表5。肺活量作为反映一次呼吸最大通气量的“静态指标”,与身高、呼吸肌的发达程度、肺和胸腔的弹性等因素相关。闭气时间作为反映呼吸肌随意运动的控制力和呼吸肌静力性耐力,其时间长短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密切相关。肺活量/体质量指数在呼吸系统动态机能较弱时,与耐力运动成微弱的正相关,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动态机能水平。而采用反映肺功能二维指标的肺活量/人体体积和反映肺功能三维指标的肺活量/体表面积作为测试指标,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实验结果说明,大学生参与走、跑、跳等组成的健身路径,在有氧供能条件下完成低强度、持续长时间的练习,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改善机体运输储备氧及利用氧的能力,使肺活量增大,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本研究与陶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
2.3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据表6、7分析得知,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立定跳远、握力指标虽有提高,但无明显差异,说明有氧运动对加强骨骼肌的作用不是很强,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并不改变肌肉的肥大程度。10 m复制误差走作为测试人平衡能力的指标,大学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10 m复制误差走的误差数据明显降低,Hain等[8]指出有氧运动能促进神经肌肉的血供,延缓血管系统的退变,有改善平衡功能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互印证,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50 m跑是人体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在缺氧条件下,用最短时间跑完较短距离的一项快速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50 m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耐力健身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1 000 m(800 m)是中距离跑,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以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为主,对机体耐乳酸能力的要求高,也是评价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大学男女生在走、跑、跳等一系列健身路径锻炼后,其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得到增强,可以保证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2.4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成分指标的影响
身体成分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健康水平、肥胖程度和体育锻炼效果的一项生理指标,是体质评价的核心技术,因此,常常通过检测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情况来确定人体的健康状况。表8、9结果表明: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体细胞量、骨骼肌无明显差异(P>0.05)。男生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女生相对于男生体脂肪指标具有显著性变化,一方面说明女生体脂肪含量较男生多,运动后较容易减脂肪,一方面研究也证实体脂肪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运动员的有氧或无氧能力呈负相关。瘦体质量与人体的无氧和有氧能力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9],实验后体水分、瘦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
3结论
1)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参与耐力健身路径长期锻炼后,身体外部形态及其派生指标无明显变化,身体成分指标如BMI、瘦体质量呈现出显著变化。表明路径锻炼可使身体成分进一步趋于合理,消耗体内脂肪含量,进而影响机体运输储备氧、利用氧的能力和平衡能力,最终促进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如肺活量、50 m、1 000 m(800 m)、10 m复制误差走等数据呈现积极性变化,也说明耐力健身路径的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方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对耐力下降和肥胖现象干预显著,可增加身体体质水平。
2)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证操作编制简便易行且富有趣味性的8套耐力健身路径,根据问卷调查和实验论证筛选出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案一、四、六套轮换进行16周实验,身体体质指标数据在实施后效果明显,说明方案能够直接或间接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为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提供良好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EB/OL].[2012-12-20]. http:///gzdt/2011-09/02/content_1939247.htm.
[2]杨文学,邵艳,谢慧松,等.不同体育项目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95-97.
[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3-415.
[4]陈志强,金晓峰,赵军,等.身高、体重对大学男生身体机能和素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05,25(11):88-91.
[5]陈乐琴,李红娟,范超群,等.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BMI与锻炼习惯的普通成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70-73.
[6]许良,徐忠.我国学生生长趋势与干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81-84.
[7]陶萍,支二林,张文才,等.运动健身干预方案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116-126.
[8]Hain T C,Fuller I ,Weil L,et al. Effects of Tai Chi on balance[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5):1191-1195.
[9]高炳宏,韩恩力.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份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的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220-224.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21-02
全民健身路径是国家刚出台的新事物,其存在着很多问题,健身路径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我国对于健身路径的实践研究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政府不断地投入资金,在建设更多的健身路径;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健身路径情况知之甚少,这使健身路径活动处于放任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已限制了健身路径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这样的管理不能科学地发挥健身路径的全部作用。从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上看,就器材设置而言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种类少、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等;就管理上而言,存在着管理不及时、器械被损严重等问题;目前已有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很多健身路径破损严重,已经无法使用,对于这样的器械该如何报废更新,这都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当然还有更多没有被考虑到问题。总之,民健身路径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意义
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全民健身路径上面,同时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也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路径的深入开展,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身体健康和丰富国民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城市、乡镇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中国健身人群所选择频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全民健身路径是政府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广大群众出台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这为政府树立了良好的为人民服务形象;与此同时,大量健身路径器械的安装与使用,促进了我国对于室外健身器械的研发与生产,推动了健身市场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为广大群众无偿提供了健身器械,丰富了群众强身健体的手段,增加了我国健身人口的数量,同时提高了群众的健身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
自1997年全民健身路径在全国大范围的建设以来,到十之后全民健身工程上升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省一直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地投入到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当中。
根据调查,黑龙江省大多数全民健身路径设置在小区内,在小区内设置健身路径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条件,还可以为不同身体层次的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避免了交通、路况等存在的安全隐患。经济发达的城市会设有1~2个规模较大的公园健身点,同时农村乡镇因为资金的缺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使得健身路径的建设缓慢。48.07%的居民对于健身路径的种类、健身路径间的距离以及健身路径的布局环境是满意的,其中老年人满意程度最高,其次是青少年,而中青年的满意程度是比较低的。
因为黑龙江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很多人会选择冰雪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忽略了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但是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群众中仍然有31.32%的居民每次健身会保持在30~60 min。对于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来说。女性锻炼者大于男性锻炼者,老年人大于中年人。这是因为目前女性更注重身体健康,而老年人有更充裕的实践去锻炼身体,同时消磨时间。其中有46.78%的锻炼者是为了强身健体;有25.13%的锻炼者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是为了放松、娱乐。同时全面健身路径的设置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据调查,社区间各健身路径点仅靠社区自身力量来管理,缺乏与外界沟通,不利于交流经验,不利于提管理效应。对于公园的健身点来说,由于是公共场所,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据调查,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健身路径指导员,再加上群众对于健身路径缺乏了解,这使很多群众无法正确的、科学的使用健身路径,这样的锻炼不仅伤害锻炼者的身体,还会加快健身路径的损坏率。健身路径完全受损占10.2%,部分受损占64.2%,这说明黑龙江省健身路径器械受损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时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制度需要改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部分受损的健身路径无人问津,器械的维修和经费无法落实。
3 结语与对策
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参与锻炼者的锻炼效果和使用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全民健身路径在建设和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使全民健身路径很难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希望通过改善功能的开发、布局的合理、质量的提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等几个方面,更好地去解决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功能上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全民健身路径的功能设计上,在设计符合大众的健身器械的同时,能够根据该省冬季寒冷而漫长的特点,设计出更符合我省人民需要的具有地域特点健身器械。
第二,在健身路径的布局上应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地点人群的需要。在城市当中,应安装在小区,机关单位住宅区;在乡镇农村中,应安装在乡、镇、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中心地区;同时也可安装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在器械安装的间距上,不要选择在路边或者场地范围太小的地方,同时健身路径最好不要建在道路两旁,因为长期吸入汽车尾气和灰尘对健身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第三,全民健身路径的质量一定要比一般的室内健身器械的质量要高。主要是因为:首先,健身路径是放置于室外的,其磨损与损坏程度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其次,健身路径是面向全社会的各类人群,他们对器械的了解以及保护意识是不同的;还有就是人们对器材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全民健身路径选择的材料还要根据各地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变换。如,南北的差异性。
第四,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要趋于多元化,逐步朝着政府与社会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设的方向来发展。所以,在积极引导地方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投资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从而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第五,管理的制度化,即在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上,必须要建管并重,健全责任制,同时建立路径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和防风险机制;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各个健身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中维修的制度化,即管理措施要跟上,这样群众对器械自觉保护的意识也会随之增强,就会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充分利用媒体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曲靖市西苑小区 健身体育活动 开展现状
社区健身是时展的产物,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社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点, 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切入点[1,2]。本文通过对曲靖市西苑小区居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小区居民在进行健身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西苑小区居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发展。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基本情况调查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性别构成
表1 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性别构成情况表(n=392)
性别 人数 百分率(%) 排序
女 207 52.81 1
男 185 47.19 2
合 计 392 100 0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之中男性占47.19%,女性占52.81%,其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主要原因是男性居民闲暇时间比较少,60岁才退休,而女性同志工人50岁就退休(干部55岁),人数相对就比较多,而锻炼居民中中老年是比较多的,同时中国的人口中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这也是女性参加锻炼的一个原因。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显现“双峰”的结构,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主要以中老年(40―69岁)人群为主,其原因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会逐渐的下降,身体就会受到疾病或潜在疾病的侵害,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其次他们对健身的要求不太苛刻,以锻炼方法及练习方法简单、实用、易学,同时花费较少为原则;最后由于国家宣传和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使群众的健身意识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文化程度及从事职业情况调查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文化程度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现负相关曲线,也就是曲靖市西苑小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参加锻炼的人数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有:居民文化程度高了,相应的收入也会升高,他们锻炼会选择具有规模的俱乐部;健身路径大多数是室外的,他们更愿意选择室内的健身器材来锻炼;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工作压力也会较大,虽然能认识到健身体育活动对自身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参加锻炼就会相应的减少等。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从事职业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卷调查的人群样本中,在曲靖市西苑小区经常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之中企业职工及公司职员所占比重最大,为30.10%,造成这种现象不仅与工薪阶层的生活和工作时间比较规律有关,而且与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参加锻炼的女性比男性多,年龄显现“双峰”的结构。参加锻炼的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40―69岁),对健身路径的利用频率最高。
2.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被调查居民受教育程度显现负相关曲线,参加锻炼的人数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事业单位、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和公务员这四类人群,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
3.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选择的健身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健身舞蹈类、爬山等几个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项目上。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广大的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健身活动是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事业单位、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和公务员这四类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身体素质。
3.增加社区可供居民选择的健身体育活动项目。多在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及各类小区中安置丰富的健身路径,可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