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与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1: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院建筑与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院建筑与设计

篇(1)

1. 引言

医院建筑设计反映了该类型建筑特定的功能需求和营运机制,同时也是特定时代下医疗观念模式、相关医疗技术的产物。中国医院建筑面对国家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医疗科技和设备的高速发展,正处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峰;如何在外部条件快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设计的手段使医院建筑具有足够的弹性适应能力,在满足现有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又能充分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需要,是目前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2. 项目概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位于肇庆新区政文组团内XQ-A04-01地块内,靠近鼎湖山和西江水道,风景优美。项目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用地面积213亩,项目一期按日均门、急诊量为5000人/次日,住院病床数量为1200床标准建设实施;同时需预留床位600床建设用地作为远期发展用地,中期床位达1800床,远期床位可达2700床。

项目的任务需求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医院动态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准确满足近期医院功能需求的同时确保远期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并使医院建筑面对未来未知的功能需求具有充分的应变能力,成为了本项目的设计出发点。

3. 弹性发展设计策略

方案密切结合现状地形和项目需求,顺应当地的山水脉络和城市肌理,医院退缩城市交通干道形成景观绿带,使主体建筑被轻柔地包裹在绿化中,设计将医院建筑布局的弹性发展轴线与肇庆新区山水轴线、季风轴线相统一,具体提出如下五点弹性发展设计策略:

1. 近期集约布局充分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绿满院区

根据分期发展的要求,结合周边环境及道路条件,规划首先明确入口朝向和路网架构,将医疗区布置于用地居中位置,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和国际高端医疗预留发展用地置于医疗区的上风向,后勤区和感染楼置于西侧下风向。医疗区主体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在远期规划中的各医疗单元扩展的可能性。(图1、图2)

图1:一期总图 图2:远期总图

与此同时,预留发展用地形成集中绿地,使医疗区被绿地环绕,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环境优美的院区环境,结合园林式停车解决首期医院停车需求。与此同时,门诊用房内部形成若干组尺度宜人的庭院,可引入阳光和新鲜空气,在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建筑内外花园情景交融,给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更美好的视觉感受。

2. 以复合轴为脉络,搭建医院持续发展结构体系

南向的医疗区主入口,明确了首期医疗区由南至北的“门诊---医技---住院”的功能轴线,以南北向的医院街为载体构建医院功能主轴;而位于门诊与医技之间的东西向医院街,则作为医疗发展轴线为各医疗功能单元构建了扩建发展的骨架,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组团平行发展,确保了医疗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组团始终保持最短的联系距离。两条轴线相辅相成,既确保了医院功能的有序构架,也创造了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十字形的复合轴构建起了医疗区的持续发展结构体系,也成为了模块化功能单元的联系载体。(图3)

图3:功能结构图

3. 以模块化设计理念为基础,应对复杂多变的医院功能需求

医院建筑设计是功能性极强而且最为复杂的公共建筑设计类型之一。相对医院整体而言,医院建筑的各个不同的部门都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的子系统,它们的彼此配合才构成了具有完整功能属性的医院建筑,而各个子系统对各自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对功能布局都有不同的需求,发展更新周期也不尽相同。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一个部门的改动,导致了其他医院部门的一系列变更,“牵一发则动全身”。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各个部门的往往为了“迁就”其他部门的需要,而做出让步,影响功能需求。

模块化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模块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复杂系统简化。把复杂系统分解,在保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包括:接口的统一化、参数的统一化、设计规则以及兼容性互换性的标准统一化),将其功能由独立模块(各个医院部门子系统)承担,而模块便成了“黑箱”,除了接口和少数技术参数之外无须过问。这就使设计过程大为简化,而且彼此在遵循统一原则的前提下互不干扰,对复杂医院系统的认识和控制也变得相对的容易。

设计以十字形医院街骨架为基础,采用标准模数规整柱网,根据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各主要功能分区功能特点,制定相应类型的门诊模块、医技模块、住院模块。根据上述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各种模块具有统一的接口、模数以及设计规则:门诊模块和医技模块在水平向与医院街具有统一的联系接口、在垂直交通设计上将竖向交通设置与四角,保证了每个模块具有完整内部空间;采用统一规整的柱网体系,保留远期功能调整的可能性。住院模块则以护理单元规模为设计依据,一期采用每层两个护理单元规模的平面模块,而二期则采用一个护理单元规模的模块,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各功能模块在以上设计前提下,设计还充分保证了每个模块对于自然采光通风、绿色节能的需求,在满足感染控制的原则下避免主要功能房间对于人工采光、空调设备的依赖。各功能模块沿东西向发展轴不断扩展,充分适应医院的分期发展需要,同时又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图4)

图4:模块化扩展示意图

4. 搭建清晰独立的院区流线体系,确保有序运营

医院内部形成两条环路,机动车绕环路行驶。主体建筑集中在中部,通过绿化组团与机动车道分隔,病人可在医疗综合体内畅通无阻,实现人车分流。

医疗综合体内布置了不同的垂直电梯组,分别面对不同使用对象,以满足综合楼内复杂的垂直交通需求,力求做到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

洁污分流:洁净物品入口与污物出口分处医疗综合体的东、西两侧。污物输送首期在地面解决,通过管理与洁净物品流线区分;远期在院区内建立地下污物通道,通过立体交通方式实现洁污分流。

医患分流:医务人员和洁净物品有独立出入口和医务专梯,可通过智能化控制确保专梯专用,实现医患分流。

患患分流:本项目为综合医院,人员混杂。设计对门诊病人、急诊病人、儿科病人、传染病人以及体检人员、探视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健康人群的流线都予以区分,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可减少不同人流交叉感染的几率。

5. 生长式的建筑形态兼顾医院首期及远期形象

医院在内部功能不断扩展完善的同时,医院的外部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生长式的医院建筑外观形态需要兼顾医院近远期形象的各个阶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避免一期建筑群“未完成”的外观形象,也要保证远期建筑的风格统一。

结合本项目分期设计,首期外观形象确保院区整体外观架构和整体风格,医疗组团居中布置,布局方正,高层住院楼面向主入口,建筑形象完整。随着二、三期建设的开展,医疗组团朝两侧展开,建筑形态舒展。二、三期住院楼与一期住院楼呈斜角布置,可同时照顾到国道和站前大道上的医院展示形象;三栋高层住院楼构成半围合形态,面向院区中心绿地,可远眺西江水道,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在整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医院整体形象最终得以完成。(图5)

图5:远期鸟瞰图

4. 结语

篇(2)

我国多数大中型医院的门诊空间普遍存在“挤、乱、差”的状况,从建筑设计方面来探讨,主要是对所设计的门诊楼有关基本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欠准、对各医院门诊情况的全面情况和规律掌握不够、对医院管理运作的特点理解不深。常见问题如下:

建筑总面积不适应门诊功能的要求,或者是过多地安排无关的部门,致使门急诊的主要功能用房和面积难以保证;

诊疗用房,特别是对候诊空间的面积计算不准确,且缺乏机动应变的空间,因此在门急诊高峰季节和就诊高峰时间,始终拥挤不堪,人满为患;

平面布置欠合理,分流不当,因而各层面、各部位及主次楼梯通道的人流量有失均衡,加上人流的往返迂回重复,局部阻塞,通行不畅,以致秩序混乱,声音嘈杂,患者就诊时间延长,交叉感染的机会相应增多;

门诊楼的设计标准偏低,设施与装备较差,工艺设计不合理;人流密集场所往往通风不良、光线昏暗;

一些医院在规划和设计中,未充分意识到物流规划的重要性,物流与人流混杂在一起,人货不分,合用电梯是一大通病。

门诊空间流线设计要点

*门诊空间的三级分流模式

广场分流——对于需单独设置出入口的传染、急诊科室进行分流,然后分别进入各专用出入口。儿科、保健等科室应在门诊广场与普通就诊者分流。

大厅分流——各科普通就诊者经门诊综合大厅分流,进入各科候诊厅。在门诊大厅将不同科室的就诊者分开。

候诊厅分流——同一科室的就诊者经候诊厅分流,把将要就诊的部分患者依次引入二次候诊和诊室就诊,以保证就医诊治的流程秩序。

*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原则

门诊量较大的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的位置宜接近地面层,紧靠门诊大厅布置,以压缩水平和垂直流线的距离。同时平面布局应紧凑,缩短由门诊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的距离。

*科室的专属领域原则

每个主要的门诊科室应保持独立尽端,严防其他科室的用房及公共领域空间的介入,并防止串科现象,以保持正常的门诊秩序。

*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原则

科室设置应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保证顺序流畅、减少迂回。互有联系的科室应相邻布置,以便组成专科、专病中心,利于会诊,减少就诊者在科室间往返。

*流线设计的“高明度”、“低密度”原则

所谓“高明度”是指交通流线,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视线通畅,易于识别。所谓“低密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流集聚量要明显低于计算允许量,使空间感觉舒适宽松,除前述的时空分流外,设计中必须保证必要而充裕的空间量。

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

据业内资深学者罗运湖总结,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有如下方式——

*街巷式

从门诊综合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通过“街”来联系,各科室的内部通道则为“巷”,并可适当拓宽作为二次候诊廊来使用。这种空间组合模式是以民众“走街串巷”的空间认知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因而识别性强,易于辨认。

*庭廊式

由围绕庭园或中庭的通道来联系各门诊科室,是围合与放散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形式。围合部分布置各种设施,放散尽端部分,安排各门诊科室。此方式特点在于视线开阔,环境氛围开放。也可以通过多个院落的组合,形成门诊科室的有机联系,平面结构往往呈“日”、“田”等形态。它的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便于庭院绿化设计的展开。其缺点在于交通流线处理较为复杂,各科室间彼此独立性处理有一定难度,同时对日照要求高的北方地区,朝向也成为处理的难点之一。

*套院式

一些大型或特大型门诊,由于层数限制在3层以下,又强调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和庭园绿化,于是受北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形成较为复杂的套院式建筑,平面多呈“曰”、“四”、“田”、“曲”等形式。这种复杂平面需要注意3个问题:第一是如何简化平面交通体系,增强环境的自明性;第二是庭园围合的环状空间如何保持科室的独立尽端;第三是如何减轻不利朝向的影响。

*厅式组合

即通过门诊综合大厅直接与各科室候诊厅联系,减少中间环节,科室位置一目了然。这种厅式组合多用于小型医院,各科室沿大厅周边布置,若用于大型门诊,需解决科室数量繁多与大厅周长有限的矛盾及一层候诊与二次候诊同在一处难于划分的问题。因此,一般中小型医院多采用环厅式布置,大型医院则采用指掌式、齿轮式布置。

环厅式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又分为单环廊与双环廊两种。单环廊多见于小型医院,人次少,科室穿套问题不会有大的影响。双环廊式则见于中等医院。

指掌式布置:为解决厅式组合与门诊规模的矛盾,产生了沿大厅周边呈放射状布置各门诊科室的构想,公用科室或人次不多的小科室沿大厅周边布置,人次多的大科室像手指一样放射排列在大厅周边,形同指掌。

*板块式组合

即采用集中式整体布局的组合形式。由于门诊患者在院停留时间不长,现代医院用地紧张,为了节约用地,缩短流线,提高效率,日本的一些大型医院,多采取大面积板块式的门诊布局,平面极为紧凑,采用人工照明和全空调环境。在我国,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也被一些医院所采用。

综合大厅设计

门诊部综合大厅是近年来门诊部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向个性化、家庭化发展成为一种主要趋向。通过调研发现,在新建医院门诊部综合大厅设计中,内街、共享中庭等空间形式的采用非常普遍。

门诊部综合大厅在设计上要尽可能使交通流线迅速便捷,使患者不往返迂回,等候与交通干线要分清,避免进出人流与等候人群的互相干扰。门诊大厅的组合方式与如何组织门诊部人流是密切相关的,常见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分散多厅式

即把综合大厅加以分解,分设挂号、收费、取药等小厅,各厅之间通过走道连接或采用互相嵌套的方式联系,分层设置则更加清晰地做到功能分离。其缺点在于大厅的分解必将导致总建筑面积的增加,加长流线长度,组织不好会影响患者就医程序。

*集中大厅式

即将挂号、药房、收费等设置在同一个大厅内,大厅作为主要的交通枢纽,是就医者集中等候的空间。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使流程衔接紧密,可利用挂号和取药人流的高峰时间不同,空间互补使用,而充分动态性发挥大厅的优势。但是通过集中大厅进行挂号、划价、交费、取药、取化验单、咨询,甚至转诊、诊断书证明等繁复的操作活动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时间交叉,这样必然导致某一时段内门诊患者与陪护人员在大厅的高密度集中。尤其在一些区域性大型医院中,就医者负荷超过实际设计门诊量,致使各种活动周期变长。从而形成人员的大面积交叉,感染几率必然增加。

*街厅式

街厅式也通常被称为医院街,即较长的纵向大厅,采用 3~4 层的通透空间形式联系门诊科室的形式。街的两侧布置公共科室及各科室的候诊部分,大型科室则将前端面宽扩大为厅,设置收费、垂直交通核等功能块。

候诊空间设计

候诊空间是为就诊者等待检查诊治提供的休息场所,也可以认为是联系门诊部公共空间与诊室的过渡空间,与诊室关联紧密。目前我国候诊空间的使用面积通常根据人流时间分布情况与人员类型进行计算,将科室单日门诊人次的15%~20%视为高峰人次,根据成人 1.2~1.5 平方米,儿童 1.5~1.8 平方米计算。

这种计算方式虽然考虑到增大儿童陪护人员的使用面积,但实际使用情况儿童陪护人员大大超出成人陪护人员。通常大型医院设计中候诊分为一次候诊和二次候诊两个阶段。两阶段前者等待时间相对较长,单科或多科共用一个候诊区;后者等待时间较短,与诊室直接联系。候诊空间设计形式根据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厅式与廊式。

*廊式候诊

空间以门诊走廊为场所,结合不同尺度及使用需求而设置单排或中间候诊形式。目前各医院都已经重视候诊空间的设计,力求为就诊者创造宜人的就医环境。

廊式候诊通常作为二次候诊设计使用。在一些较早期的医院设计中也作为一次候诊。

*厅式候诊

主要适合于分科候诊与集中候诊。厅式候诊由于患者等待时间相对较长,宜设计成环境舒适宜人的空间场所。同时,通过背景音乐、闭路电视及电子显示牌等媒体向患者传达健康保健知识或娱乐节目以求放松患者就诊心情。目前医院设计中二次候诊通过厅廊尺度的变化,形成各自不同的空间效果。

*组团式候诊

针对门诊和医技区域相连的建筑,还可采用组团式候诊厅的方式,根据科室的功能将大科室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合,使各个功能区域流线更清晰,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效率,便于管理。

诊室设计

诊室大小通常由多诊位诊室与单诊位诊室所需尺度决定。随着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不同病症也对私密性具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私密性要求较高的诊室,单人诊室的形式正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但由于其进深和面宽有限,在使用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下,必然会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诊室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诊室设计结合医患流线,可分为两类:医患同线与医患分流。前者即医生与患者通过同样流线进入诊室;后者则在诊室两侧分别设置医生与患者交通流线,改善了医生的工作环境,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同时也便于医生之间对疑难病例的交流诊断。

篇(3)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通过医院环境和建筑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现代化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二.整体规划:

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建筑师应该对医院建筑的功能、布局十分了解。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正确划分医疗区和后勤保障区等,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车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整个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医院出入口的设置对医院的规划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做为一个综合医院,门诊、急诊出入口,病房探视入口,后勤供应入口,污物出口的设置,对医院流线组织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医院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不便,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规划布局,给医院造成混乱。因此,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出入口设置,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可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

抚矿总医院是全国煤炭系统中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与一九九二年全国首批进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的辽宁省卫生厅直属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它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周围有居住区及办公建筑,人群密度高总医院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总体规划阶段不仅考虑到单体建筑设计,还考虑到良好的流线组织,优雅的环境设计以及医院出入口的合理设置等,收到良好的效果。内科病房楼设计中,与3#病房楼相联,新建内科病房楼既是独立个体,又是老楼的一部分,这样方便病患,也减少了因会诊要求医务人员的劳动量。新建内科病房楼共设四个出入口,各部分出入口与医院的道路系统自然衔接、互不交叉。北入口前设置入口广场,供停泊车辆用;南入口是中心广场;东入口是医院大门。广场以铺地为主,雕塑,石桌石椅加以点缀,既丰富了医院空间环境,又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广场也缓冲了医院大量的人流、车流对城市道路的压力。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单体设计:

内科病房楼设计应重点处理各科室的平面布局、候诊方式、交通流线组织、环境塑造等几个方面。合理的功能分区,良好的流线组织,优美的空间环境是搞好病房楼设计的关键。

平面布局:

病房楼采用内环走廊式布置,把朝向好、采光和通风好的位置设为病房,值班室,卫生间等次采光的房间。护士站、医生工作间等工作辅助用房设于内区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每层设一个科一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病房构成以二人间为主,其它为单人间和四人、多人间,护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员工的行走路线缩短以及便于观察,同时利用内区设置完整的物资供应药品管理的工作区域——护士角(NC),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另设一角,减少污染和干扰,值班室、临床教学室设于本科病室同层有利于医疗抢救和教学但必须另设一角,以减少病人、家属的干扰,以利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病房内设独立卫生间,既方便了患者及家属使用,又符合人的私隐性要求。在卫生间内设计吊瓶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候诊方式:

一层射线科,统一在候诊大厅候诊,由医护人员统一安排进行看诊,这样即可控制候诊大厅的人流,又加快医生看诊。

十层透析室,设独立候诊大厅,候诊卫生间。方便透析家属等候,可见设计人员不仅仅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同时在设计中也把患者家属考虑在内。

交通流线组织:

楼内共设五部电梯,三部疏散楼梯,两部消防电梯,其中一部(平时作尸梯、污梯),污洗间,污被服车、污物车存放处组合一区设置于护理单元的终端,以消防门与病室相隔,既符合消防、卫生要求,又使洁污分流,使尸体、污物不致冲着病区迎面而出,避免人员不良心理反应。两部消防楼梯,可做医护人员上下致用。

标准层平面图

环境塑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人为本”、康复保健、环境美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医院除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病人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精神治疗。现代医学提出重视环境功能,从而使环境功能的价值提高了。优化环境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的环境形象引发人们不同的直觉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人们对于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已经不仅满足于它的使用和一般概念的“建筑的艺术性”,而特别强调建筑空间环境过程中的精神感受。所谓“建筑艺术性”的内部潜在因素便是人们心理上得到的满足。只有人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愉悦和美感。优美的环境可以调整人的病苦情绪,创造良好的、亲切的气氛,对病人的治疗、预防、以及恢复健康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现代医学特别注重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医院建筑空间环境包括室内与室外两个方面。如何为病人提供优雅的室外空间,温馨的室内环境,便成为目前医院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力求在医院的室外与室内环境中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愿望。在最初的医院总体规划中,就注重环境的塑造。建筑总体布局不能因用地面积小、环境条件不好,就放弃对病人的关怀,甚至影响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要创造和利用环境,以满足病人的希望。在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首先从创造医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入手,对现状进行了合理规划和空间环境的改造。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车就医的人逐渐增多。设计中将新建内科病房楼门前,形成一个楼前停车场。院内花园植树栽花,小品、雕塑、休憩椅点缀其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医院的绿化覆盖率,又为病人创造了亲切、纯朴的空间氛围。在内科病房楼外部造型上,大胆利用现代建筑语言,采用凹凸的建筑造型,线条细腻的窗台,宜人的顶部处理,以及现代建筑流行的“格”的构成来塑造建筑的外部形象,使它有现代美感。以上这些都为医院外部环境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医院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中,把阳光、生命做为内部环境设计的主题。首先,温馨自然的大厅,生动活泼的环境,提示人们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大厅设计由此围绕阳光、生命的主题展开。进入门诊大厅,可以看到墙面、地面在享受阳光。米黄色的大理石石柱,白色大理石地面,都是体现光感的最佳选择。这种透明的、光洁的、温馨自然的大厅形象,正是我们精心营造的效果。每层病房设阳光室,患者们可在阳光室聊天,享受阳光,接近自然,缓解患者的紧张、烦燥、不安等情绪,同时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好办法。每个病房设卫生间,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

四.结束语 医院设计是特殊的公共建筑设计,特别需要体现对病人的体贴和关怀。我们在设计 过程中应力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空间环境优美,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多为病人考虑,多为医院管理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医院建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domestic most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are facing an important task of expansion. This paper fully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large general hospital,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hospital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large expansion of real examples for hospital and expansion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a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efficient way to hospital, comprehensive and the whole hospital environment planning three aspects of humanity,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 ensuring large general hospital and expansion of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相比于其他建筑而言,要求通常较为严格,其中融入了较强的专业技术。特别是针对于某些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医院建筑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当今形势下,社会经济、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对医院设施、环境等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国内大型综合医院步入了改扩建的特殊时期。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规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大型综合医院应严格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进行改扩建工作。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及程序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改扩建施工前,相关部门应充分做好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从而实现改扩建的高效性和完善性。本文就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的合理制定途径

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是一项要求严格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在进行改扩建时,应制定出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以下本文将对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的途径进行有效分析,以保障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1、充分了解将改扩建大型综合医院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老牌大型综合医院建设时间较为久远,通常初建于20世纪。然而由于我国20世纪时的经济因素、文明因素等社会因素不同于当前,所以在进行综合医院建设时,事先并未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导致医院整体建筑考虑不周到、设计不全面的局面。20世纪所建设综合医院一般处于市中心位置,在医院建设之后,不懂得合理利用医院建筑周围的土地资源,而是任其自由发展,从而因土地面积不足而限制医院的发展及规模。除此之外,传统综合医院的室内空间结构、各功能室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更不能满足现如今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因此不论从传统医院的现状,还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医院都应经过改扩建这一过程。同时充分了解传统医院的现状,有助于改扩建过程中医院建筑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对策的高效制定。

2、改扩建分期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制定

由于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关乎医院今后的生存发展大计,所以施工前制定出改扩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对策,第一应深刻掌握医院现状,并对其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即制定医院改扩建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老医院的综合性评估除对规划设计有重要作用外,还可有效避免现有资源的浪费现象。第二,由于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工程的规模性及复杂性,应制定出改扩建分期、分阶段的建设计划。分期、分阶段的建设计划有两点好处:首先可以满足老医院的正常运营;其次便于规划设计对策的高效制定;最后便于管理,可确保规划设计实施的有效性。

二、明确改扩建医院综合建筑高效性的重要意义

明确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改扩建综合建筑高效性,对于有效促进改扩建后医院的高效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前文所述可知,综合医院与其他医院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医院高效性综合建筑价值大于建筑本身等性质。

要实现改扩建医院综合建筑的高效性,可通过控制医院医疗区建筑规模与规划、做好医疗功能分区规划、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功能布置三种途径实现。其中控制医疗区建筑规模与规划,即在进行正式的改扩建施工前,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以便于对改扩建医院规模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做好医疗功能的分区规划,即针对医疗区内不同患者的情况,可进行降低楼层数、分散或集中管理的规划与设计。通常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区分为医疗区、康复疗养区及传染病区等,合理的功能分区对于提高医院建筑的高效性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功能布置,其主要对象为改扩建建筑单位,医院建筑内,建筑综合效率会随着附加功能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通过合理的功能区布置和流线组织,可提高改扩建建筑的综合效率。经实践证实,对于高层医院建筑而言,标准层面积在700m2~2500 m2时,综合效率的高低与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可用下图1示意。除上述外,影响综合建筑高效性的因素还包括护理单元、电梯等。

图1

三、注重医院改扩建后整体环境的人性化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性化的医院环境是必然的。传统的医院往往给人恐惧、凄凉、呆板的感觉,而现如今对于医院的建筑及环境,在注重患者身体上疾病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因此在医院进行改扩建中,应充分重视建设之后医院整体建筑及环境的人性化。实现医院扩建后整体建筑及环境的人性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医院室外的人性化规划

要实现医院人性化的建筑及环境,患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医院的室外环境,因此医院室外的人性化规划设计不可忽视。从心理学上讲,安静、优美的环境对于患者的身体治疗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为验证此事,美国宾州郊区的一家医院曾做过相关实验,将相同病情的患者置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中,而不同的是其中一组患者病房朝向绿化的庭院,而另一组则没有,结果一段时间过后,朝向绿化庭院患者的住院时间通常要比另一组短,因此证实,医院室外的绿化、美化符合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由于医院建筑面积较大,涉及到室外绿化的范围较广,其中包括门诊广场及周围的绿化、住院部周围的绿化等。

2、医院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规划与建筑设计

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无疑是医院的室内空间,包括医疗公共空间、影响科室的室内空间和办公空间等,通常室内空间人性化的规划设计以医疗公共空间为主。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医院门诊大厅、医疗候诊区、护理单元及患者家属等候区等室内空间的设计有了较为严格的规划设计要求。这就要求负责室内空间环境的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建筑知识和经验,在进行设计规划的同时,能够切实的将人性化规划设计有效的应用于医院的整体室内设计中。从而使医院改扩建后,营造出充满人性化的室内空间。

四、有效确保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特色化

不同地区的综合性医院有着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对于医院改扩建规划与设计应结合地方特色,实现与城市周边环境的有效融合,以打造出医院改扩建后的区域特色化。以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为例,通过其改扩建前后的对比,可充分表明改扩建后医院的特色化,如图2所示。具体对策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图2

1、保证改扩建后建筑与原建筑布局的协调性

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工作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性程序,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从医院的整体布局出发,并体现上述医院建筑的人性化。为确保医院营运体系的高效性,应将合理高效的功能分区整合在医院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从而实现改扩建后建筑与原建筑布局的高效协调性。

2、树立改扩建后医院的新形象

医院改扩建后,不但要保证其与原建筑的协调统一,还应顾及到与周边城市建筑及环境的有效融合。医院在进行改扩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结合周围城市交通及人流等因素,从而保证医院在运营中可有效的将人流疏散到个功能区,切实的做到与城市交通的完美结合。另外改扩建后医院的建筑还应与周边的环境和城市风貌保持协调的关系,如涪陵中心医院改扩建后无疑给城市增添了胰岛亮丽的风景线,从而树立起了医院改扩建后的新形象。

综上文所述,对于20世纪建设的综合医院的改扩建规划和设计,不但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还要求设计者对医院的建筑特点有着深厚的了解。唯有在较高设计水平、较强分析能力和认真工作态度的共同协作下,方可实现综合医院改扩建综合建筑的高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学志 王伟.医院建筑改扩建与总体规划.科技传播.2012年第1期.

[2] 李焕杰 龙灏.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规则与建筑设计对策.《建筑实践》.2010年12月.

篇(5)

1 工程概况

1.1 本工程为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搬迁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科研教学楼、综合服务楼、地下车库及公用工程等。总建筑面积216320m2,其中地上153596m2,地下62724m2。门诊急诊楼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2.358m;病房楼地上22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88.65m。地下燃气锅炉房、空调机房位于院内绿化庭院的地下,地上为种植园林庭院。为一类高层建筑。

1.2 本工程地下二层为人防区域

建筑面积为16570m2,分为6个防护单元,战时功能为医疗救护站(2个)、二等人员掩蔽部(2个)和物资库(2个),平时医疗救护站为戊类库房,人员掩蔽部、物资库为小型车停车库。

1.3 各层功能布局

门诊、医技楼部分(地下2层、地上5层)。

地下二层停车库(588辆)、直线加速器。

地下一层核医学治疗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医疗服务用房及地下车库(停车458辆)。

一层:门诊大厅、门诊收费、儿科门诊(含儿童输液)、急诊中心(含EICU)、成人输液中心、国医堂、门诊中心药房、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呼吸肠道感染中心。

二层:外科中心、泌尿外中心、神经内外中心、口腔中心、超声中心、影像中心。

三层:内科中心、眼科中心、心血管内科中心、产科中心、妇科中心、妇产手术中心、康复中心、内镜中心、输血中心及中心供应室。

四层:介入治疗中心、ICU监护中心、CCU监护中心、ICU办公区、耳鼻喉中心、病理中心及手术中心。

五层:皮肤美容整形中心、综合VIP治疗中心、体检中心、学术会议中心、信息中心、手术部办公区、手术室净化机房。

病房楼部分(地下2层、地上22层)(如图2)

地下二层停车库(588辆)、库房(战时为医疗救护站)。

地下一层燃气锅炉房、空调机房、太平间、垃圾处置间、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热水机房、消防水池、吸引机房、商用服务用房、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药库、停车库(588辆)。

一层:病房大厅、配液中心、病房药房中心、职工餐厅、职工办公门厅。

二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一、康复大厅、营养餐厅。

三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二、康复大厅、血透中心。

四层:产科护理单元、分娩中心。

五层:康复科护理单元三、康复训练大厅。

六至二十一层:标准护理单元一、标准护理单元二。

二十二层:涉外护理单元一、涉外护理单元二。

电梯机房层:电梯机房、水箱间、库房。

科研教学综合服务楼部分(地上5层)

一层:科研门厅、科研室、消防控制室、合堂教室(305人)、办公门厅、办公室、会议室、120调度室、液氧值班室、污水控制室。

二层:院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室。

三层:职工公寓、多功能厅、行政办公室。

四层:职工公寓、行政办公室。

五层:专家公寓、行政办公室。

2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的冬夏季舒适性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需设置净化空调系统的洁净区域。

(2)建筑热工(建筑专业提供)。建筑外窗、外门、外墙、屋顶均尽量严密并采取隔热措施,体形系数为0.13。屋面的传热系数为0.46W/(m2・K);地下室外墙为1.6W/(m2・K);外墙为0.6W/(m2・K);隔墙为0.8W/(m2・K);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中空玻璃6mmLow-E+12A+6,传热系数为2.26,遮阳系数为0.5。窗墙比:东:0.35;南0.48;西:0.33;北:0.44。

3 暖通空调专业与建筑专业配合问题

3.1 空调冷热源机房设计与建筑园区规划协调

该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新建区域,无市政热力管网供应,有天然气规划。经与甲方协商,选择以燃气为动力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做为冷热源。设计过程中,与建筑专业协调,以不影响地下区域停车位等功能为原则,保证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将空调冷热源机房并院区医用蒸汽锅炉设置于于地下一层(室外绿地覆土下)。

空调系统根据使用区域划分为四个系统:

环路一:病房楼部分。

环路二:医技、办公科研楼部分。

环路三:洁净空调、急症区、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环路四:院区医用蒸汽锅炉。

在设计过程中,与建筑专业协商,采用泄爆口作为设备入口,将烟囱等地面可见物体,与楼梯间综合考虑,设计为建筑景观。既保证了功能,又满足了室外景观要求。

3.2 空调风系统与建筑平面协调

(1)地下一层的内走廊和各功能房间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除特殊房间外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送风系统与消防补风系统合用。此项需专用消防风机房,与建筑专业协调,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避开建筑入口处设置。因地下车库两层,排烟量、补风量巨大,风口距地规范有明确要求。采用竖行风井,风井三层或两层通高,与建筑外立面配合设置风口。在满足暖通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保持外立面风格统一、美观。

医疗建筑,新风系统宜分区域单独控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不宜选择新风竖井模式。这就必然造成外立面的风口不规整,有时候会影响外立面造型。为解决这一问题,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将新风机房设于固定方向,固定区域。尽量保证外立面新风口、排风口的美观。

(2)气体灭火后排风

地上消防控制室、计算机中心等排风系统均独立设置,兼作气体灭火后排风。所有设置有气体灭火的房间均应依照规范要求设置为下部排风口。本工程设计为依照建筑专业室内布置,风管贴墙角下行,并设置下部风口。既满足暖通专业规范要求,又不影响室内布局。

(3)地下一层太平间单独设置排风系统,伸顶排放

地下一层核磁医学部治疗房间、地上检验科、病理科均单独设置排风系统,经过滤吸附至低于排放标准后伸顶排放。此项均与建筑专业配合设置局部排风井伸顶排放。

(4)门诊、病房楼、科研楼设定风量排风系统

热回收式排风机组就近设于每层,与同区域新风机组联动,实现按需送排风并回收负荷。新版规范对于新风机房的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本工程因绵延三年设计期,跨越了新版暖通空调规范,消防规范、洁净区域涉及规范的几次重大变动,有各种各样的不利。在新风机房的设计上,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与库房等无人房间合用,并由建筑专业调整区域内房间布局,满足新风机房位置的合理性。并尽量避免无必要面积浪费。

3.3 防排烟系统与建筑功能协调

(1)正压送风防烟系统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合用送风竖井,风机风量为地上地下系统总和。新版消防规范还规定,无外窗封闭楼梯间也需正压送风。这两项增加了防烟楼梯间风井的截面积,为建筑平面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解决方案为围绕交通核合理调整井道布置。

(2)机械排烟系统

各层内走道和地下面积超过50m2的房间,地上面积超过50m2的无窗房间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地上超过二百平米内房间区域也需增设排烟井。此项提高了对于排烟系统设置的要求,带来对于建筑平面更多的影响。经与建筑专业协调,在不重要房间设置排烟井,风口设于吊顶下,尽量不使用平行风管加风口影响吊顶高度。

4 环保设计与建筑环境协调

(1)新风机组采用优质、低噪节能设备并尽量于适宜位置设置新风机房;吊顶式机组采用减震吊架,落地式机组设橡胶减震垫;机组水管与设备连接处设置橡胶接头,送回风管与设备连接处采用防火柔性软管连接,长度150~200mm;吊顶机组安装处的吊顶采用具有一定密度、隔声吸音性能较好的材料,不可采用镂空吊顶。此项设计出于对于建筑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噪声污染。

(2)空调风系统根据声学计算设置微穿孔式消声器,送回风静压箱内贴50mm吸声材料,穿孔铝箔或无纺布覆面。

(3)空调、制冷机房墙体及顶棚做吸声处理,并采用隔声门窗。

篇(6)

安全是医疗建筑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患者的安全问题,如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使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得到保证是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设计者研究的问题。尽管我国现行规范及有关规定对此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在目前医疗建筑高速发展建设的今天,这些规定的针对性、防御技术还不完善,对该类建筑的认识、对使用者特殊性的认识程度和设计水平还都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一些已建成的医疗建筑的安全措施远没有达到对这类特殊人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能提供的必要保证。

现今,医疗建筑高速发展是建国以来空前的时期。同时,我国经济的迅猛飞跃,使得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就医问题报以高度的重视,力求向人民提供一个透明的、高效服务的医疗体系。因此地方官员对该类建筑的建设更为关注。

在急于建设,突显地方政绩而经济投资不足的前提下,对安全措施的重视并没有放在重要位置上。出现诸多如选地不合理,用地过小等问题。强调住院或门诊楼的高度以为该地区标志性(医院应为标示性建筑)。用于规范对该类建筑的针对性条款不全面,各地执法水平的不一致等诸多因素,给设计带来了很多困惑。一些以垂直交通模式为主的一层一个护理单元的高层住院楼拔地而起,给安全疏散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形成了越来越多体积庞大的医院建筑,这给消防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自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了建筑预防和控制火灾设计以及火灾发生后的紧急预案上。那么牵系着万千人身安全的医院建筑,该如何在设计上控制火灾发展势头以及疏散人群。在我们设计的医院建筑中,如何在遇到火情而消防人员没有及时到达之前,通过完善消防设施能够让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自身不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去帮助那些没有自救能力者或自救能力非常差的患者助救逃生,是一个当前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篇(7)

Abstract: The medical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aster plan and the design content and desig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t this stage are more complex,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update faster, more change, and create the new hospital building pattern to adop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a new topic the architects face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ep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s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s, types,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s; overall planning; medical intellig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医院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

步人21世纪,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医疗建筑已经成为医疗环境变化和建筑设计更新速度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也是设计内容和功能要求最复杂的建筑类型之一。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的配置、建筑水平、硬件软件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何面对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的跨越和适应时展的要求,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院建筑模式将是建筑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医院建筑已经成为了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它融入了医学科学、建筑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理、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医院的建筑设计而言,医疗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师应深入实地调查分析研究,与医院方进行全面交流,做好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工作。

1.参与并协助做好医疗建筑物策划工作

医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类型,相比其它民用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医院的组成部门较多,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的设置标准和使用要求,不同部门之间还要有相应的联系.二是独立运行的体系较多,如医院的污物和清洁品都需各自独立的运行体系等。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根据其特有的属性,在落实一个医疗建筑项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前期的策划和调研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在计划经济政策指导下随着经费的划拨而逐渐建成,建设全过程并无完整而详实的整体规划,医院总体布局杂乱无章,功能设置迷乱无章,有时候还会应付对、付对进行救治,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建设计划不完善,即使资金划拨到位,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被压缩得很短。尤其是近十年建成的大部分医院,有的刚建完就要改造,给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很沉重的负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弊病。

大多数医院在建设项目竞标前不能提供完整的资料,没有医疗各科室明细表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包括各部门面积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如果完善这些,必须要通过医疗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进行确认,如果设计师或者设计单位不能意识到其社会责任的话,进行闭门造车,没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设计,满足眼前的需要,过几任领导后,医院方面在总结后还是表示并不满意。

因此,为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就要求建筑师拥有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周密的工作方法. 建筑师应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与医院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探讨现代化医院建筑的特点,协调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多方案论证比较,使建设方案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从而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实可行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 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个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2.人性化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医院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经凸显在这个让人人惧怕的地方,看病的心理变化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医院的病人还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的管理者以及陪护探视人员。从病人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宽松的就诊环境;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 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则是花费有限的物质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及对医院方便的管理; 从陪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简洁清晰的陪护环境,同时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也对陪护人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然如果几种人的要求产生矛盾时,笔者认为病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现在的医院设计方案,尤其是大型医院投标,建筑外立面造型越来越有噱头,装修越来越豪华,医院建筑设计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而注重建筑的堂皇与华丽,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比如:

一是病房没有办法界定个人领域空间,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千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大而宽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的考量,一点点人性化的改造,都无疑会给病人的身体康复创造康复价值。

二是提供公共交流空间,病人也是社会的人,医院也是社会场所,只是人群特殊罢了,同样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特别要明白: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情感的寄托,如果创造一定的空间,无疑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早日康复就不光是医生和病人的事情了。

三是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的创造,给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我们的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份子,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有的人怕住院,不愿意住院,或者在医院里生活不下去,这个不是病人的问题。

四是便捷的就医,治疗程序,有的医院完全不顾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也不关心是否让你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一楼挂号,四楼就诊,一楼缴费,二楼化验,三楼采样,四楼复诊,转来转去,上来下去,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就诊环境,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合理的医疗配置和就医引导不但消除了病人的焦虑,还可以减轻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3.智能化的医院建筑体系

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和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和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医生的处方电脑化便捷方式的实行,大大缩短了病人取药、就诊时间。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建筑设计的心脏环节。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医院的智能化建筑系统一般包含: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病房监护系统;医院排队管理系统;医用多媒体示教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功能报告厅、数字化会议系统 (含远程医疗);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大屏幕显示及多媒体查询系统;机房工程;UPS集中供电系统 ;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等等。逐渐向现代化的建筑靠近,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二、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

对于建筑设计行业的人们来说,医院建筑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建筑类型,因为在所有建筑类型中,医院建筑是功能内容最综合庞大、设备设施要求最复杂的一种;同时它也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建筑类型。而医院的总体规划既是设计前期策划阶段工作之结论,又是进入具体建筑设计之前提,它既强调分析论证的精确数据,也不排斥建筑艺术的灵感体现,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建筑师综合能力充分体现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医院建设也逐步融人世界医院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中,由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且又因为设备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医院的概念、风格与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现代化医院随着住院周期的缩短以及医技部门的中心化、诊疗手段的多样化,要求住院部的每个护理单元和门诊部的各科室,都应对医技部门有方便出入或连接途径,由此建筑的总体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不再是传统的根据不同功能和流程分别由许多栋独立分散的单体建筑组成,而将被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密集型的综合体建筑,这些密集型的综合体又根据具体形式的区别通常被分为几类,主要有集中型、多翼型、组团型和中庭型。

1.“集中型”的主要特点是医院垂直向上发展将门诊、医技等置于体量底部,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成为有基座有塔体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优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但不存在自身发展的能力―― 即难于改扩建,不适应医院持续发展。就是医院的发展受到建设用地的制约,门诊医技建设、发展相对不足,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或扩大,因此将增加的功能内容一次性建设在有限面积的地块中,可以划片、分区、多流通构成“集中型”特点的布局形式。

2.“多翼型”的布局特点是将住院部在垂直方向发展其他功能科室(门诊、急诊、医技、核医学科室、手术部、监护室等)则布局成多栋低层建筑彼次相互连接,并且在这些低层建筑的端部予留出可扩建的接口(特别是设备的接口),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此种布局的长见做法是在医院的主轴(主要人流流线)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通道,并以次通道做为水平、竖向分配人流物流的主干道,各功能科室并联分布在中央通道两侧突出成翼状,故被称为“多翼型”。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北区医院,主要特征在医院的中心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大街”。

3.“组团型”也被称为“多光庭型”是一种将门诊住院医技做为各个组团,以组团组合的方式集簇式发展的布局形式,由于各组团之间常以内院或采光中庭分隔或相接,所以被称为“多光庭型”。

4.“中庭型”的布局类型是非常普遍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形式,也有人称之为服务大厅型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外现代化医院中相当数量属于此种类型。顾名思义,中庭型即为以中庭为中心组织联系各功能科室,并以中庭作为水平、竖向交通核心的布局类型。这种布局类型的出现是医疗建筑要求注重情感和人性化服务的必然结果,优点是以中庭为空间的组织中心,使迷宫式的走廊被清晰的解释成明确的组织结构,人们容易明白到那里去和怎样去,具有良好的可辩识性和方向感,除此之外,中庭创造一个四季如春的绿色空间,改善了医院的内部环境,大大增强了医院的“治愈力”。

参考文献:

[1]赵翔.环境世纪的医疗建筑[J].世界建筑.2002年04期

[2]安庆新 ,朱莉.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场所――现代医疗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年11期

篇(8)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people for medical facilities including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given more atten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also along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chang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idea and techniqu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ospital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of planning idea, overall planning planar function layout, green hospital and eastern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e an emotional health recovery environment, reflect to the patient,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the same level of care is our visitors another concern.

Keywords: longgang hosp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preliminary planning, service main body, green hospital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述

龙岗区中医院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组团西南方,建设用地北临清辉路,东临黄阁路。规划用地面积5729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7500平方米;床位数500,容积率1.01,住院部大楼高度64米,15层。是深圳市已建成的最大的中医医院。如下图1所示:

图1

龙岗区中医院要成为坚持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具有明显中医特色和优势,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培训、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2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以上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或一个半月的“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我们在近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并通过对医院建设工程前期策划的研究,集国内外的经验,做了初步的尝试。我们的工作大致分三阶段进行: ① 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对照本院的实际问题与差距等。 ② 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及优缺点,商讨医院发展的大计。③ 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目的详细任务书。无论是医院建筑物的主体或是医疗设备,若能充分使用,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愈大愈好。

3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近年来,龙岗中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3.1 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3.2 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3.3 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

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

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3.4 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

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 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4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龙岗中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龙岗中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龙岗中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4.1 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

4.2 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5 绿色医院

结合我院在“绿色建筑”课题上的科研优势,方案运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使得龙岗中医院成为节能、低耗、生态、环保、经济适用的“绿色医院”。具体措施为: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综合开发地下室,土地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控制室外通风、室外噪声、热岛分析等实现室外舒适环境。

5.2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根据室内功能控制外窗面积、采用固定外遮阳、LOW-E中空玻璃、自然通风等低技适用措施实现节能,采用蓄冷空调充分利用分时电价,减少运行费用。室内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全部采用高效节能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室内照明节能。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项目全部采用节水系统,收集建筑表面和地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冲洗、景观等用水;同时,医疗排水系统单独设置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排放要求后排放。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采用高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并采用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装修材料,减少材料消费。设计先进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5.5室内环境控制

控制室内噪声环境、灯光照明、空气调节、污染扩散,使室内环境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体现绿色理念;垃圾分类,生活及医疗垃圾分开收集,分别处理及存放、运输。

篇(9)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094-03

1 前言

医院是一座连续运转的综合系统,医院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概念向小细节推进和演化的过程。医院建筑因其组成复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各有不同,在设计中要做到全面掌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要素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流程组合法”是我们针对医院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提出的一种方法。在确定了总体布局之后,设计者需要根据医疗流程对医院各功能模块进行编排,使内部流线合理,空间组织有序。在医院设计的三大分级系统(总体布局、科室间、科室内)中,属于第二级的内容,是决定一座医院是否好用的最重要部分。然而这部分的工作容易在设计过程中反复,甚至有的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因为功能不合理而面临调整,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支出实属浪费。“流程组合法”的提出,可以帮助设计者在进行科室布置时能够用综合、可持续的眼光审视全局,把握主要矛盾,减少因为功能不合理而引起的重大调整,提高医院品质,降低工程造价。

2 “流程组合法”的理论基础

2.1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关系

医院在总体上划分为医疗区、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三部分,医疗区内部包括门急诊部、医技和住院三部分。如何进行大区规划、组织科室的空间关系,是医院建筑设计与其他类型建筑设计区别开来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医院各科室联系的急切度、强度和频度来对其进行组织。一般来说,ICU、急诊、手术、血库、分娩部的紧急程度最高,检验和放射以及供应中心稍次,这些部门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应在位置选取上优先考虑。药剂、检验、放射、手术部人流、物流量大,强度和频率最高,药剂和放射的人流主要来自门诊,住院稍次,手术病人主要来自住院部,所以这些部门在位置上的选取要靠近人流量大的科室。

2.2 “流程组合法”的源起――医疗中心问题

对近期的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病种细化”成为这些医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医院以强势科室为龙头,发展出围绕该科室病种的一套完整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方式,将大内科按病种细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代谢内分泌科,肿瘤科,形成心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个中心均包含与之对应的检验,心电,B超,窥镜门诊医技,并设置了集中药房。病人在各医疗中心内可完成挂号,收费,检验,取药等行为活动,同时相关联的病房楼和大型医技也与之成组布置,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的就诊流线。

尽管有以上这些优点,“医疗中心”概念过分强调独立性所带来的缺点不容忽视:单独配置的医技和供给系统,虽然缩短了就诊流线,却容易造成医院资金在医疗设备和物流上的投入过大,如果不加以整合利用,难免会产生人员和设备上的浪费。

2.3 “流程组合法”的概念

“流程组合法”是一种建筑空间组合法,来源于医疗中心理念,以特色病种或强势科室为中心,将医院不同科室的流程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总体及科室内各流线不交叉的前提下,使功能组织更为紧凑合理。这样一来,从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中独立出来的医疗中心,与医院依然保持共生关系,人员和资源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在倡导有机和节约的当下,本方法更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

3 医院流程设计的特性

3.1 重要性

医疗工艺设计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被定义为“对医院内部医疗活动过程及程序的策划”,包括医疗系统构成、功能、医疗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条件、技术指标、参数等。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从项目开始的场地分析,梳理医院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到理顺医院内部各建筑物之间的流线关系:再到科室内部房间的排布和组织,无一不是与工艺流程相关。如果对流程没有透彻的认识,设计一定是缺乏可用性、在功能上失败的。所以,流程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否能掌握医疗流程,并对其做好优化和改进,对医院建筑设计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2 复杂性

目前因为国内医疗资源缺乏,国家需要大力扶植医疗基础建设,大型和超大型综合医院建设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大型综合医院的优点在于资源整合,能够在有限的用地里高度集中医疗设备和人员,由此所带来的缺点是人流集中,一些重点科室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度拥挤、人员交叉的问题,导致就医环境低下。随着问题日渐突出,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也在摸索和探讨,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法。有人提出“医疗街”、“一站式服务”、“医疗中心”等等先进的设计理念。总的来说,就是医院运营者和设计者合作,通过整合医院功能,优化医疗流程,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所以,在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中,合理运用“流程组合法”是解决流线过长、流线交叉等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4 大型综合医院的流程组合

4.1 主要流程

主要流程是构成医院的关键,制约总体功能分区,决定部门间的关系。大型综合医院的主要流程有门诊病人就诊流程、急诊急救病人流程,洁净物品供应流程等。主要流程牵涉的人流量大,科室多,一条流程跨越数个部门和科室,流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主要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优先考虑。

4.2 分支流程

作为主要流程的补充、完善和细化,分支流程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门诊病人就诊流程可以细分为医保病人、自费病人和感染病人等,而急诊病人内科和外科的就诊流程也不尽相同。分支流程体现了在主要流程控制下不同类型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同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在把握了主要流程正确的基础上,对分支流程进行深化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品质,使医院组织结构更清晰,更易用。

4.3 流程的组合

流程组合针对的是医院设计二级和三级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组合的实现手段多样,针对医院的不同规模、各病种对人员和设备的不同要求,应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建立各部分间的重量级关系。

如何进行流程组合,可以对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

室外交通布置应充分考虑人、车、物流的流程关系。机动车可直达多个楼层,利用电梯扶梯等组合立体交通模式引导人流。借鉴商业建筑的机动车交通组织模式,对停车场进行分区:

室内交通组织应对人流量进行计算后,设计出适合医院特色的科室布局。将人流量大的重点科室布置在建筑容易到达的位置,并围绕这些科室设置辅助检查区;

将急诊急救部、手术室和ICU的危重病人流线进行组合,通过设置绿色通道,急诊急救和手术室专用直达电梯,缩短抢救流程中的交通时间;

考虑到手术室和ICU医护人员的特殊流程以及这两个部门和住院部的紧密联系,在住院部内设置集中型的医生工作区和专用医生电梯;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信息化分诊系统提高门急诊效率,气动管道物流系统提高标本和物品的传输速度,引进先进的软件和硬件对物流流程进行组合。

5 “流程组合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是运用“流程组合法”进行设计的实例。在其设计过程中,我们将不同科室的医疗流程进行独立分析、抽出重点、穿插整合,最终形成一条高效的急诊急救链,实现了“流程组合法”对于医院功能全局把握,提升设计合理性的目的。

总医院的急诊急救部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特殊时期还会承担起重要的战地救治任务,例如在2008年“5.12地震”时,就接纳了来自地震灾区的大量伤者。我们进行医院规划设计时,对这个科室的定位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希望能寻求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考虑到本项目的诸多限制条件:在不动拆原有门诊楼的情况下建造新门诊楼;住院综合楼前用地紧张,无法设置足够的广场空间等,如何在增强急诊急救部与住院楼的联系,同时保持其与门诊楼内医技系统的便捷流线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对急诊急救流程的研究,最终决定将该科室设置在门诊楼与住院楼的连接部,与这两个大功能块的联系同样紧密。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建筑前广场,而是在连接部退让一定距离,避免主要道路的机动车和人流对急救车造成拥堵;与门诊部疏而不离的位置方便院方对其进行管理。因为门诊楼的机动车流线组织在门诊前广场和直达大厅的汽车坡道就已经解决,急诊急救部的机动车流线相对独立、顺畅,广场空间还可提供救护车的泊位。

按照救治的急缓程度,急救部设置在门诊楼的首层东南功能块内,急诊部病房和输液处设置于与之相邻的西南功能块。门诊和住院楼之间的室外空间为供急救车回转的急救广场,在造型处理上使用大雨篷进行连接,保持这部分门诊楼和住院楼外立面的连续性。雨篷下设置的医疗柱提供医疗气体和照明接入,特殊时期能够扩充急救能力,在遭遇512地震那样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室外广场可以变身为临时护理工作站。

住院楼一层西南是中心药房和静脉配液,为急诊急救中心保证了药品的供应。由于其特殊性,急救部相对急诊部,与住院楼的距离更近,在救治流程上更顺畅。通过设在住院楼西单元的一套直通屋顶的急救电梯,将急救部手术病人、直升机运送来的需直接进行手术的病人直接送往三层的手术中心。这种布局以抢救病人的流程为核心,缩短交通流线,为伤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急诊部与地下一层的影像中心同样有快捷的流线,便于为病人开展辅助检查工作。可以说整个急诊急救部与院区其他与其相关的功能科室的关系是紧密而且有机的,能够大大提升部门间的合作,增加工作效率。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在进行了流程组合设计后,有别于其他医院同类型科室的布置,使“效率”这个词更为突出。这只是建筑设计上的一些操作方法,再加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和网络管理,必定能让其医疗功能发挥得更为出色。

6 结语

实践证明,简单套用单一流程已经难以满足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设计师应该在熟悉医学、建筑学、医疗设备工程学等领域知识的同时,通过融会贯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功能完善、流程合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好医院。“流程组合法”是综合了建筑设计和医疗工艺的设计方法,如果能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加以广泛应用,应该可为提升医院品质尽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杭元凤,于泓.医用建筑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高枫.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第10期.

篇(10)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相关数据,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因此建筑节能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其中空调系统的节能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正是探索以医院为代表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以切实响应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的号召,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1 工程概况

(一)建筑情况:某市立医院综合病房楼,空调服务总面积为56400m2,建筑高度36.9米;地下一层为动力中心、中心供应、地下车库。地上八层,一层为药房、食堂;二层为手术部、ICU、血库等;三层至八层为病房;二层三层之间为设备层,顶层为机房。

(二)空调设计范围:制冷机房、热交换站、采暖及空气调节系统、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二层手术部、六层血液病房为洁净病房,其空气调节系统留待专业洁净公司进行二次设计。

(三)空调冷热源:

1、夏季采用三台500RT的双螺杆冷水机组作为空调冷源,提供供回水温度为7/12℃的冷冻水。冷冻水泵与制冷机一一对应,冷却水泵与制冷机和冷却塔一一对应。冷却塔设于机房层屋面上。空调循环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备用泵由建设单位购存。

2、冬季采用两台高效板式热交换器,利用来自院区锅炉房、压力为0.4MPa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地上部分及地下一层中心供应、动力机房为一个空调水系统,负荷侧供回水温度为60/50℃。

3、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落地膨胀水箱定压,定压压力0.5MPa。由囊式气压罐控制补水泵启停,补水采用软化水,由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软化处理;冷却水采用综合水处理器进行处理。

(四)空气调节系统:

1、空调水系统为单级泵变流量闭式循环双管制系统,二层(手术部等)、三层(产科等)单设一路水系统,冬季可提前供暖。

2、新风系统根据每层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或新风机组;新风管道附带PTC加湿器,冬季对新风进行加湿处理,病房新风管道连接空气处理器,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落地式新风换气机组、新风机组新风口,均设电动调节阀,与机组风机联动,冬季防冻。

3、空调水系统末端采用变流量控制,风机盘管供水支管设铜球阀及水过滤器,回水管设电动两通阀及浮点式电热阀,供回水支管上均设橡胶软接头。

(五)采暖系统:

地下一层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有外窗的公共卫生间、各公共淋浴间均设置暖气片。采暖系统热媒与空调合一。采用内腔无粘砂型TZY-6铸铁柱翼型散热器。单片标准散热量(T=64.5℃)为140W,设计条件(T=37℃)散热量为66W。

2 空调节能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冷却塔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旁通管,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旁通管流量及风机运转台数,当冷却塔供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逐渐开启旁通阀,冷却塔风机依次自动停止运转;当冷却塔供水温度上升至正常值时,风机自动恢复运行,旁通阀逐渐关闭。

(二)热交换器的负荷侧供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其蒸汽管上温控阀的开度,保证低温热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不高于60℃。蒸汽凝结水由自动加压型凝结水回收装置集中回收,输送回院区锅炉房二次利用。(二期设计)。

(三)空调水系统为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通过冷水(热水)集分水器间的电动压差旁通阀控制冷(热)水系统供回水管路间的压差,使系统保持稳定运行。

(四)整个建筑物的空调系统采用直接数字式控制(DDC),详电施图。新风空调机送风温度通过控制冷热水回水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来实现。

(五)本工程新风系统采用新风换气机+吊顶式新风机组供给,大部分区域采用新风换气机,以回收余热,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六)各运行设备均采用高效率型。冷冻(热)水管道,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闭孔橡塑保温材料。

(七)热废水重复利用,减少排放量。组合式板式换热机组凝结废水,经全自动汽压凝结水回收器回收输送回锅炉房二次利用。

3 平衡阀在空调水系统中的节能作用:

空调水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各末端装置送达符合规定要求的水量。在此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水量和水温的调节。因此,系统的水力平衡是设计中需要解决和运行中必须控制的问题。平衡阀的使用,对空调水系统的调节和运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空调节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平衡阀的装设位置

本工程分别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机房部分、变流量循环系统及末端三部分进行水力平衡设计。

1、机房部分:冷机――在系统循环冷冻水、冷却水机组入口设置固定流量动态平衡阀,实现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冷机在标准工况下运行。集水器――在集水器分支系统的回水总管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实现系统在初调节时期的流量分配控制符合方案设计,系统在初调试完成后阀门开度无须做任何改变,系统各处流量始终保持恒定。

2、变流量循环系统空调立管分支系统:在立管系统水平分支管供回水管处,水平分系统部分分支供回水管处安装同规格的压差调节器与静态水力平衡阀阀组,静态平衡阀设置在供水分支管处,实现系统运行调试过程中的系统静态水力平衡调节;压差调节器设置在回水分支管处,通过供回水分支管之间的恒定压差,实现各水平分支系统间的动态水力平衡;避免了一般水力失调系统一部分系统还没有达到设计流量,而另一部分已远高于设计流量的问题。

3、系统末端部分的水力平衡

组合式空调器――在设备回水管处安装与设备设计流量及设计压差相匹配的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在系统中各个末端设备的流量达到末端设备实际瞬时负荷要求流量的同时,各个末端设备流量的变化只受设备负荷变化的影响,而不受系统压力波动的影响,即系统中各个末端设备流量的变化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系统能高效稳定地将设备在各个时刻所须的流量准确地输送过去。

4 新风换气机在医院建筑空调中的应用

新风换气机是用于空调排风能量回收的节能设备。其主要部件是外壳体,换热芯体和过滤器。由于换热芯体中采用有传热传透性能的材质,所以应用于空调系统时可以利用排风在夏季时预冷干燥新风,在冬季时预热加湿新风,使新风负荷显著降低,从而节省冷热系统能耗,对小系统规模,节省运行费和降低峰值用电量都十分有利。其全热交换效率与换热芯体的结构特征,通过风量,通过芯体的两股空气的风量比值以及进风参数有关。

对全年及春夏两季使用的空调工程而言,应当设置专用的新风系统,不能以开窗换气为手段,取代新风系统。而新风系统的设置目前有以下几种做法:房间内的室内机带新风引入,或单设本房间专用的小型新风机;一层楼设一个(或几个)专用的新风机组,用风管分送至房间,其新风引入立管也可多层合用。几层楼合设一个新风机组,用风管分送各层、各房间。

节能己成为空调设计的基本课题和方向之一。空调系统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应提高节能意识,将各种节能措施合理运用,运用新型节能技术,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

上一篇: 光伏工程施工流程 下一篇: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