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风险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1: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采购的风险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采购的风险管理

篇(1)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和特征

1、政府采购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简称《政府采购法》)中的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条例》(简称《条例》),可进一步解释政府采购行为,见表1。

2、政府采购特征

(1)采购主体庞大。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非常庞大,政府采购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政府是国内市场最大的消费者,没有任何私人采购的规模能与之相比拟。

(2)采购对象广泛。政府职能的广泛性决定了政府采购对象品目繁多,从汽车、家具到武器、航天飞机等无所不包,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各个领域。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管理、懂专业的采购队伍。

(3)采购资金公共。政府采购的资金是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收费。

(4)采购政策严明。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规模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支持民族产业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采购政策具有导向功能。

二、政府采购风险识别

政府采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廉政风险、违规风险和质量风险。政府采购历来是廉政高风险岗位,廉政风险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或采购机构、评审专家等采购当事人利用职权之便设租寻租谋取私利的风险;违规风险是采购人或采购机构因为主观故意或对政策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风险;质量风险是由于供应商偷工减料或故意以次充好使得采购对象与采购人预期或采购文件的规定不符给单位带来损失的风险。

三、政府采购风险分析

1、行为主体利益不统一造成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最大化是各个主体(包括政府)的行动目标。如果一主体利益的增加是以另一主体利益的减少为代价,那么必然导致风险的产生。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行为主体包括三个方面:采购单位(用户)、采购机构和供应商。采购单位的利益是以尽可能少的财政资金获得质量高且数量多的货物、工程或服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采购机构的利益是通过组织采购活动获得丰厚的收费和佣金,其利益实现的关键在于以最少的耗费促成最大量的采购交易。供应商的利益在于通过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得商业利润,其利益实现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中标和取得采购合同。三方利益的不统一,有利于相互间监督制约,但易导致廉政风险、违规风险与质量风险。

2、政府采购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源于“私有信息”的存在,即交易活动中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政府采购是指代表政府的一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不管是集中采购还是分散采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集中采购交易中,虽然政府采购制度中的“三公”原则使得政府一方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让所有供应商前来参与采购,但政府对广大供应商的“私有信息“仍不能完全掌握,信息表现为“单向”不对称。在分散采购交易中,只有少数供应商能从政府那里获知采购需求信息,而对于其他供应商而言,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对单个供应商的各项信息也是不了解的,这种交易存在“双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甚至导致交易失败,还易产生廉政风险、违规风险和质量风险。

四、政府采购风险控制

1、廉政风险控制

(1)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培训,打造高素质采购队伍。一是自上而下组织政府采购人员学习本单位组织的采购培训内容,认真参加财政部组织的《条例》知识竞赛。二是根据《政府采购法》和《条例》以及本单位的规定,制定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和采购中心岗位责任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三是推行人员准入制度,组织政府采购人员参加岗位考试,凡是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要求采购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提高采购队伍整体素质。

(2)把握廉政风险关键控制点。一是杜绝“化整为零”的现象。按照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采购数额标准,实行公开招标,严防人为降低竞争难度、封闭采购信息、与供应商串通、滋生腐败问题。二是严防目录内项目自行采购行为的发生。采购人应根据采购项目是中央预算还是地方预算,执行国务院确定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或地方的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不可人为增加“自由裁量权”,将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自行采购,而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这种故意规避集中采购的行为也带有廉政隐患,要严加防范。三是执行回避制度。采购人员、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小组的成员以及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防止相关人员,滋生廉政风险。

(3)全过程多部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加强监督力度。采购部门、财务、监审等相关部门要实施从立项到采购到验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对重大招投标活动要现场监督,对查实的商业贿赂等腐败案件要依法予以重惩。执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畅通社会监督政府采购的渠道,借助社会监督力量防范政府采购廉政风险。

2、违规风险控制

(1)增强采购人依法采购意识。《政府采购法》主要包括总则、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九个方面。涉及到五个重点环节。一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依法实施政府采购,要做到“应采尽采”;二是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必须依法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不得自行采购;三是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项目应选择相适应的采购方式;四是采购进口产品要履行报批手续,落实节能环保产品强制和有限采购政策,落实自主创先产品、中小企业产品有限采购政策等;五是按照各种采购方式的法定程序组织采购,重点包括信息公告、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

(2)加强各个环节审核控制,使采购行为合法合规。一是计划环节,政府采购计划是否与预算对应,是否包括全部应纳入采购范围的项目,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二是立项环节,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是否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是否按照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是否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是否按规定合理选择采购方式。三是特例品环节,涉及进口产品采购的项目是否已事前履行审批手续,准备采购的项目是否已编入政府采购计划。涉及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评分条款及其他条款是否体现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政策。四是采购环节,采购活动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是否在财政部指定的媒体上信息公告,是否组成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等,其中的专家应在财政部专家库抽取,评分、谈判、确定供应商是否符合采购文件约定。

3、质量风险控制

(1)做好供应商的审查与登记工作。一是资格预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比照《政府采购法》和各行业的特殊要求,对投标人的基本情况、经验和过去完成类似合同的情况、财务资信状况、人员及设备能力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不得违规将不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储备库,也不得采取种种手段故意刁难合格供应商。若出现该种问题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二是资格复审,重点审查供应商的诸如假账、违约或作弊、供应商合谋等各种不轨行为,一旦发现问题,采购机构及时终止或取消供应商的投标资格,避免给采购方带来损失;三是资格后审,为了有效地控制质量风险,在确定中标商后,对中标商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作进一步审查。

(2)做好政府采购履约验收工作。政府采购履约验收是政府采购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保证政府采购质量的关键。一要重视验收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依据政府采购合同,以采购合同、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为主,结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制造厂商的产品说明书作为参考,对采购标的的规格、功能、品质等技术指标,包括供货时间、售后服务在内的相关要求确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据此制定具体验收方案。除了验收标准和具体方案外,验收程序也要严格规范,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标准严格、方案清楚、程序明确是保障采购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保护了采购人和供应商双方的合法权益。二要根据常规项目与特殊项目采取灵活的验收方式。常规的采购项目在供应商履约后按照通常的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对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项目可采取定期回访、临时跟踪与分段式验收等更有效的验收方式,避免一次性验收可能造成的售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此外,对重大的和技术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要组织评委和专家进行联合验收。

篇(2)

 

1采购风险采购过程是公路施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接口,它的风险来自原材料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供应商交货时间的波动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由于采购是施工企业供应链的源头,所以采购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行为和活动,采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物资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这就使得物资采购活动中面临着一些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近些年来,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某些原材料或设备的价格下跌迅速,在采购这些原材料时,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国际市场上物资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而今年钢材又进一步回落,价格波动随时发生。论文大全。

公路施工企业对钢材、水泥、地材的需求量极大,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论文大全。

2采购风险的分类采购风险主要分为7种类型:

2.1增大开支的风险

由于在采购过程中各种增加支出因素的存在,誓如采购和保管部门费用的增加、库存太多引起的仓储费用的增加等,使完成一项采购过活动所需的最终采购支出比预期的采购支出有所增加。所以,采购面临着增支风险。

2.2供应商延迟交货的风险

由于供应商在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决策食物,使其交货日期迟于采购合同所要求的日期,从而使采购机构不能及时采购到委托单位所需的货物等一系列服务,给采购工作带来延期交货的风险。

2.3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风险

施工企业购到物资质量过分低劣,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供应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所提供的物资达不到采购合同的要求给采购带来的风险。

2.4采购中的道德风险

2.5合同风险

2.6预付款风险

2.7存货风险

3采购风险防范采购风险的存在,直接地响到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3.1明确采购目的

物资采购部门在认识上首先明确采购的物资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必须是生产市场所要求的产品的基础上,这就要求采购机构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追求采购价格最低化,不应把节约资金作为采购的首要和唯一目标,而应对所要采购的物资或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在为企业节约采购资金的同时,应保证采购质量。

3.2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

在订立采购合同之前,需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

3.3建立保证金制度

采购中使用的主要保证金类型有(1)投标保证金。它可使采购机构防止投标商在开标后撤回其投标;(2)支付保证金。他经常用于工程建筑中,要求承包商保证向供应商及时支付;(3)履约保证金。其目的是保护采购机构,防止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4建立对采购人员监督管理制度

3.4.1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公开制和程序公开制度

3.4.2制定《采购道德规范》,规范采购行为

《采购道德规范》应充分体现公正、诚实、忠诚原则。

3.4.3参与专业系统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

由于采购自身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采购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并且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系统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3.4.4推行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对采购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保证采购人员的素质是对采购人员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采购人员向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4.5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企业为完成既定目标进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建立《物资招标采购制度》、《物质采购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物质进出库计量及量差账务处理制度》、《物资订货、验收、索赔业务管理制度》、《物资供应质量保证工作标准》等等,公司、项目按照这种制度定期对其采购活动进行追踪检查、考核、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确采购,规范管理。

建立物资采购合同会签制度,工程部、经营部、财务部共同会签。论文大全。

3.5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公路施工企业在采购活动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目前,采购的方式很多,有议价采购、比较采购、招标采购、询价采购、谈判采购等,每一只采购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如果在选择采购方式是不根据采购项目的要求和特点灵活选取,必然会增大采购风险,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从公路施工企业采购的实践来看,坚持采用的主要有:议价采购、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三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这三种方式。

3.5.1议价采购

是指由买卖双方直接讨价还价实现交易的一种采购行为。议价采购一般不进行公开竞标,仅向固定的供应商直接采购。议价采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采购商向供应商发询价表,邀请供应商报价;第二步如果供应商报价基本达到预期价格标准,即可签订采购合同,完成采购活动。议价采购主要适用与需要量大、质量稳定、定期供应的大宗物资的采购。

议价采购的优点主要有;1、节省采购费用;2、节省采购时间;3、采购中心灵活性大,可依据环境变化,对采购规格、数量及价格做灵活的调整;4、有利于和供应商建立互惠关系,稳定供需关系。

缺点:1、议购往往价格较高;2、缺乏公开性,信息不对称。3、容易形成不公平竞争等。

因而在议价采购中应掌握供应商的信息,以保证企业在采购中处于有利地位。

3.5.2比价采购

是指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在选定两家以上供应商的基础上,由供应商分开报价,最后选择报价最低的为企业供应商的采购方式。优点是1、节省采购的时间和费用。2、较公开透明3、采购过程规范。缺点是1、在供应商有限情况下,可能出现轮流坐庄;2、可能出现恶性抢标;3、供应品种规格上的差异,可能影响生产效率提高,并加大消耗。

3.5.3招标采购

是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招标或邀请招标采购的一种行为。在招标采购中,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公开性。凡是符合资质规定的供应商都有权参加投标。

优点1、有利于做到采购工作的公公公平2、有利于形成符合市场的真实价格3、有利于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4、有利于采购方建立供应商的信息资源库,增大选择范围5、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缺点1、采购费用较高2、容易出现供应商合谋或抢标—即过度压低价格而中标,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产品质量;3、采购程序复杂,应变性差。自推行招标采购以来,招标采购得以广泛推行。取得力较好的效益。例如2003年2月邀请了12家单位对钢材、碎石、砂等材料进行招投标采购工作。黄砂最高报价37.8元/t,最终采用31元/t中标;石料最高46元/t,最低39元/t。同年6月对波纹管、锚具的公开招标。锚具参与单位7家。最高620.76万元,最低报价公司587.5万元中标,波纹管单位6家,最高872万元,最低842万元。最终定标价为840万元。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3.6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措施

4结束语综上所述公路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学习专业和相关知识等,把采购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参考文献

【1】郝渊晓、王茜草等编著《现代物流采购管理》

篇(3)

在目前,物资的采购包括很多,如:采购的计划、审批程序、供应商的择取、价格咨询、合作的签订与货款的验收等等。因为不同的因素,对各个程序造成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对于项目采购风险的管理其实就是在各个环节中进行识别与控制。如果采购人员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度不足,那么可能会给公司的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司项目的采购管理,并且提高采购员对风险的认识度,尽量减少公司项目风险。

1.国企电力公司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存的的风险分析

采购风险其实指的就是公司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造成所采购进来的物资没有达到项目的要求。给公司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不良因素总和就称之为采购风险。在公司电力物资采购时,因为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会给项目带一定的风险。在目前,电力物资采购时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如图1所示:

1.1数量风险

国家电力公司是非常,在基建、生产与销售方面等都尽量做到零库存。在目前,电力公司在物资采购时,通常实行的是“以销订购”的方式,也就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从而决定物资采购的数量,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地做到零库存,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库存的积压。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从而提高公司项目的经济项目。但是,这种方式虽好,但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数量风险,因为有很多的电力设备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去生产,所以,一般电力设备的生产周期是比较长。如果在采购时,物质数量不足,将会给整个项目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1.2质量风险

在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也存在着质量的风险。其质量风险指的就是厂商的提供的物质质量没有到达到一定的标准。造成公司所购进的物资达不到项目设备的要求。购进的物质又不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给整个项目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1.3价格风险

是指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关税、汇率等发生变化对所采购的物资价格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增加支出,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对于电力公司而言,一个工程的确定需要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从签订合同到交货需要很长的周期。但是,随之相关的物资采购市场不是一尘不变的。如果在工程交货时,物资的市场价格与所订立合同中的价格相关过大,不管高与低,都会给物资采购过程造成影响。

1.4资金风险

在电力设备采购中,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风险。资金风险其实就是在采购中采购资金的安全与汇率所造成的风险。在日常的电力物资采购中,通常是依照实际的需要与供货商的要求,在结算方面,不得不采用一定比例预付款的方式。但是,这种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供货商没有按照规定来提供物资,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因素,将会使公司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1.5运输风险

在目前,电力项目设备所需的物资类型有很多,采购地点也没有受到限制,如今,交通便利,对于采购地点可以说是全世界。但是,在采购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大,所以,在电力项目设备采购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运输风险。

2.应对电力项目设备采购合同的风险措施

2.1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监督

全过程的监督, 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订、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4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 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2.2要把好合同签订关

对于物资的采购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了解经济合同的相关条款,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当出现违约时,要知其违约责任与后果。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经过双方的协商,认真订立供销合同,尤其上是采购物资的数量、技术要求、价格、运输、包装等方面,应作明确的规定,同时,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应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2.3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的监督

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行为发生;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2.4要明确合同对方的授权范围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146-03

1 工程项目管理

1.1 工程项目管理的涵义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建筑市场中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市场中显得极其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依据业主的不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或者某个阶段的服务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可以协助业主对整个工程进行勘察、分析、施工。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创造性。一般看来工程项目的建设跨度的时间比较长、受外界的影响大,整个工程项目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得项目工程的复杂性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各个企业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合实际地解决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相应的项目管理的方法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其中最主要的是项目管理的方法具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它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将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三种,包括逻辑方法、专业方法、哲学方法。工程项目的企业者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项目的策划、分析、目标的控制以及项目工程的后期评价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目前各个企业都对项目工程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应对项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这些组织结构会将项目工程中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后再进行合理使用。项目工程的组织机构会在不同的阶段对整个工程中的资源、资金、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以达到整个工程项目预定的目标。另外,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者会针对不同的管理要求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采取弹性管理模式。业主的满意度是评价一个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举,项目工程的管理就是在结合业主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业主的要求,使得客户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满意度达到最高,以实现双赢的

目标。

1.3 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像项目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对项目管理的水平低、企业的扩张与企业间的利润不同步以及总公司与各分公司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都是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完善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不同困难的途径,解决客户的实际性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复杂性的特点,企业的管理层应做到不断加强与完善项目工程的管理策略、提高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率、加快各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完善业绩考核以及优化各部分间的利益达到化解内部矛盾的功效。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优化,能够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使得企业更具有实力,企业将会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继续开阔市场、加大宣传,对项目工程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化管理。由此可见,项目工程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2 物资采购

2.1 采购的涵义

采购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进行预测,从商品的质量、价格、渠道以及数量上进行进一步选择,采购的方式包括很多种,有批发、零售、网上电子采购,还可以是供需双方面对面的交易,主要是指需求方为获得物资、信息、技术等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的交易工程中当物资、信息、技术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意味着采购的交易过程完成了。

2.2 采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采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工程项目中设备采购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采购,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3 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之举。所以,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张,而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缺乏以及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状况。

3.1 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学者将从风险中得出的分析、对策、识别方法等运用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对采购风险管理的专门性研究还是比较少,况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表层上,深层次的成果相对缺乏。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采购风险体现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各企业中的采购人员对采购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企业制定的采购决策不科学、容易受利益关系的限制等,这些都是造成工程项目设备采购风险的成因。工程采购的风险与其他类型商品采购的风险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工程采购的材料都是特质的,它会在一段时间内一砖一瓦地呈现在你面前。因此,工程采购除了具有一般风险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风险。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采购者在采购过程中效率低下,在采购工程中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很多采购者为了方便,省时间,在采购时没有做到货比三家,自然而然采购的效率就比较低。另外,在采购过程中还存在采购方与供应商间的沟通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相互隐瞒各自的信息,多次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实现的,所以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度差。

3.2 国外研究现状

在项目工程采购的风险研究现状中,国外的研究多趋向运用定量的方法对项目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围较为广阔,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识别项目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应对措施。一直以来国外的项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观经验,缺乏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对项目工程的风险探索、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将项目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在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而不是从最初的防范风险做起,针对此风险各企业应该尽早地不断完善防范风险的对策。虽然,国外在项目工程采购风险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是对于项目工程中的一些风险还是缺乏定性的、专业性的研究。

3.3 发展的方向

工程项目设备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是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朝着计算机化、专业化、全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性长、不确定因素多、投资消耗多、技术要求高的过程,且我国在风险应对水平上也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工程设备风险管理的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风险技术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风险预测等技术还要继续探索。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风险效益的综合化、风险预测的定性化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的完

善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项目越来越具有优越性,现在有些学者运用计算机技术针对项目工程中的采购风险提出了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计算机上运用这些系统解决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对于一些地区跨度大、专业分类比较杂的大型工程来说,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地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逐渐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项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企业主将项目工程管理体系理论逐步运用到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体现在国际间项目工程的合作不断增多、国际间专业信息的共享以及国际间专业活动的增加。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技术与知识,另一方面,伴随的挑战也加强了,对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现在的项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广,在很大程度上项目工程管理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总之,我国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在不断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4 结语

目前,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对工程项目采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程岩,刘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J].建筑设计与管理,2003,(6).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的各种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多都会通过市场价格波动来体现。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市场中主要生产材料购价的剧烈波动,使我国企业因缺乏价格风险管理手段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表明在全球化时代中,企业要想获得财富增加不仅仅需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及其带来的高生产力,同时也需要软科技手段――价格风险管理来保护企业应得的利润。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形成了通过市场体系和市场工具来化解价格波动风险的成熟经验――利用期货期权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主动防范和管理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

一、材料购价剧烈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例如,本世纪以来燃料、动力原材料购进价格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涨幅最高。因此给依赖燃料、动力原材料的企业带来了不少经营困难。

(一)材料购价上涨,挤压企业利润

从历史数据看,原材料价格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前提下,总体呈现出宽幅振荡、波浪上升的走势。尽管全球经济每隔十年、几十年会出现一次明显的萧条,但从长期趋势看,发展的大方向是不变的,经济发展伴随着适度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很多原材料,如金属、燃料等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储量的下降,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后,企业必然会考虑出厂产品价格的上调,但是提升产品价格空间有限。企业想把一部分原材料涨价因素转嫁到产品上去时,但是当面临的是买方市场,产品价格提高,可能导致产品滞销。若产品提价幅度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将因此丢掉一部分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不仅企业利润无法实现,连正常的生产经营也会步入困境。

(二)材料价格下跌,打压产品价格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受2008年年中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据有关数据显示,至2008年底,原油、铜、铝、大豆、豆油等价格分别达到2008年初价格的78%、68%、61%、52%、58%。金融危机期间价格跌幅如此剧烈,使得整个世界都措手不及,更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我国企业遭受沉重打击。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原材料价格先涨后跌,购销价格先高后低,导致我国企业陷入罕见的困境。

为什么许多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好处?主要原因是:当购销价格一齐下跌时,由于没有有效的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就不得不在跌价时期消化前期高成本的压力。而且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度走低,就会给企业在市场上发动价格战打开空间。另一方面,一旦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流通企业总是以原材料价格不断走低为由,打压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以换取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而制造企业也确实能够向上游原材料企业要到资源,把降价的损失转移到上游企业。但是,随着世界资源性产品的日趋匮乏,这种转移降价损失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这样一来,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给流通商再次向制造企业打压价格提供了一个借口。例如,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实际看,原材料及产品价格从高位快速大幅下跌,对外贸企业的杀伤力最大,企业将不得不承受高价购进原材料库存和低价出售产品之间的压力。同时当原材料价格下跌,外商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电话或发函要求降价,对尚未执行的订单重新议价,并且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后有一定的惯性,加大了外商压价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很难预知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涨跌走势,因此如何规避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材料的供给形势变得严峻,造成原材料欠缺,只能做出滞后的补救措施,即存在原材料采购的价格风险问题。企业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原材料价格,如果企业能够预先把未来的原材料价格稳定下来,将会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二、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套期保值应用

(一)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原理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够规避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是因为期货市场存在以下基本经济原理。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虽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市场,但由于某一个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同一市场环境内,会受到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趋势相同。套期保值就是利用这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关系,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商品或资产相同或相关、数量相等或相当、方向相反、月份相同或相近的期货合约,取得在一个市场上出现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上盈利的结果,以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的目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保证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期货交易规定合约到期时,必须进行实物交割或现金交割。到交割时,如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不同,例如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就会有套利者买入低价现货,卖出高价期货,以低价买入的现货在期货市场上高价抛出,在无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这种套利交易最终使期货和现货价格趋向一致。

(二)套期保值工具的范畴

上述中属于传统期货套期保值理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传统的套期保值是指生产经营者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量的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传统套期保值理论也直接体现了套期保值的本质:是指利用一种或几种金融工具规避面临的价格风险的行为,即在金融衍生产品价格与标的物变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避险者通过持有与标的物头寸相反的衍生产品头寸,到期再将衍生产品头寸平仓。金融衍生产品之所以有避险的功能,也在于其和标的物现货价格走势具有相关性。因此,我们将套期保值看作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虽然源于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互换、期权交易以及其他尚未被认识的金融创新工具都可以发挥套期保值的风险对冲作用,套期保值不只是靠期货工具,也不会仅仅限于远期、互换、期权和期货四大交易工具。

传统的定义把套期保值解释为企业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或交易方式。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述,套期保值本身不是交易行为,也不是交易方式,当然也不只是期货交易,而是远期、互换、期权和期货四大交易方式可以作用的交易策略或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只不过,现实中期货交易因为市场诞生早、交易标准化、流动性强、交易便捷等优势而被广泛利用于套期保值实践,发挥作用也最突出。

(三)买入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回避未来某种商品或资产价格上涨的风险,称为买入套期保值;另一种是用来回避未来某种商品或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称为卖出套期保值。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主要担心的是材料价格上涨问题,买入套期保值也是材料采购中主要应用的套保类型。“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购入期货,用期货市场多头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持有多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的现货商品保值。这种用现货市场的盈利对冲现货市场亏损的做法,可以将远期价格固定在预计的水平上。买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现货商品而又担心价格上涨的投资者常用的保值方法。

(四)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套期保值应用

1.没有找到原材料供应商。在没有找到原材料供应商之前,对未来所需要原材料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如果以后找到原材料供应商,可将相应部分原材料平仓;如果到期货合约到期时仍未找到原材料供应商,可以进行期货交割,或将期货持仓合约平仓并在现货市场买入原材料,方式的具体选用以成本最低为准则。

案例:2004年,国际、国内大豆现货和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国内榨油企业经历了严峻考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月,国内豆粕价格受禽流感蔓延的冲击下跌到2760元/吨附近。某一饲料厂在4月份需要使用豆粕1000吨,由于当时的豆粕价格相对于进口大豆加工来说,明显偏低,饲料厂担心后期随着禽流感的好转,豆粕价格将出现回升,从而导致其生产成本增加。为了锁定其后期的豆粕采购成本,饲料厂决定买入大连豆粕0405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2月11日,饲料厂以2720元/吨价格买入100手豆粕0405合约(1手=10吨)。到了4月份,豆粕价格正如饲料企业所预料的那样出现了上涨,价格上涨到3520元/吨,而此时0405豆粕合约价格也上涨到了3550元/吨。4月5日,该饲料厂以3520元/吨价格在现货市场买进1000吨豆粕,同时在期货市场以3570元/吨卖出豆粕0405合约平仓(见表1)。

表1 饲料厂套期保值情况

从盈亏情况来看,现货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厂的原料采购成本上升了76万元,但买入套期保值操作产生了85万元的利润,在弥补了现货市场成本上升的同时还获得了9万元的额外利润。

2.已找到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浮动价格合约。已找到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远期合约但签订的是浮动价格,即按交货时的现货价格进行交易。为防止未来价格上涨,需要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到期时,将期货平仓同时履行现货合约。此时期货市场上卖出,现货市场上买入,方向相反。

案例:某港资面粉厂,拟购进东北春小麦1万吨,为回避风险,该厂利用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变化趋势一致这一规律进行套期保值。在与东北一家农垦企业签订合同时,坚持交货价格参照郑州交易所小麦价格制订,将交货价格定为郑州交易所小麦期货在交货期间的加权平均价。为防止未来价格上涨,随后该面粉厂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小麦期货合约1000手。到浮动价格合约交割时,如果交易价格上涨了,则期货市场会盈利,用期货市场盈利弥补现货进货成本的增加。

3.已找到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合约。已找到原料供应商,签订了远期合约,而且已经确定了远期价格。此时,由于已经消除了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可以不进行期货交易。但如果签订远期合约时嫌价格过高或防止交割月的价格下跌,可以卖出现货到期月的期货合约。远期合约到期时,如果价格下跌,带来盈余,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如果现货交割时,价格不跌反而上涨,就会带来价格上涨的亏损,原料成本上升。这种情况明显存在投机的动机。

案例:某用铜企业,最近因为铜原料涨价,厂家大幅提高了铜的出厂价格,与供货商签定了一份55000/吨的采购合同(或在55000/吨价格囤积了1000吨的铜原料),过了半个月,由于经济恶化,市场上的铜价格开始缓慢的下跌,该企业预计以后的价格还将更低,此时该企业害怕竞争对手以低于自己的进价购入原料使自己的产品没有竞争力。这样他就在期货市场里面做卖出套期保值。以57000的价格卖出1000吨的铜期货,1个月后,该型号的铜价格跌到了45000元/吨,而这个时候期货合约价格在46000元/吨,他们在这个价格买入期货合约平仓了结。

表2 某铜企业套期保值情况

这时存货损失:55000-45000=10000/吨,期货市场盈利:57000-46000=11000元/吨。通过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不仅弥补了存货下跌的损失,还有1000元/吨的额外盈利。

套期保值是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并遵循风险对冲等原则,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来寻求解决企业经营中所碰到的困难。运用套期保值来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生产材料购价剧烈波动的风险,也必将成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将套期保值看作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虽然成功的套期保值有时会让企业获得额外的收益,但是并不能将套期保值看做一种盈利手段,要区别于投机行为。套期保值又是一把“双刃剑”,国家不断完善衍生品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管,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观念,进一步学习有关衍生品交易的知识,让套期保值业务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才仁.《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陈伟,沈群.《金融衍生产品避险的财务效应、价值效应和风险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李斌雄,鲍盛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外贸企业的对策选择.《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9:12

篇(6)

关键字

设备采购,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问题与现象,手段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1.分析我国设备采购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我国设备采购工作的现状。设备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构建的基础因素,设备的优良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工作的好坏,因此企业设备采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设备的采购需要专业的采购人员去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洽谈,为企业采购质量优异的设备是采购人员的信条,如果企业设备采购人员进行资金贪污,会给企业的设备使用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企业设备采购工作的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1.2 对各种重要设备的采购工作管理不严格,导致在工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各种设备设施是我国各个工程施工的核心之一,对施工设备的采购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国工程的顺利施工,并且影响着采购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某些大型工程的施工设备往往都是大型的,精密的,昂贵的,所以对设备采购工作的加大与管理工作要加大力度,并由专业的管理型人员来进行操纵与控制。但是现如今在我国的设备采购工作中,并没有做到精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采购的设备是存在问题的,不能够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了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与发展。

2.分析我国设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2.1设备采购部门的设备记录存在问题,采购人员虚报设备价格,以设备的高价骗取企业的资金。在我国的设备采购贸易中,资金是企业给采购部门所提供的金钱支持,保证了设备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能得到企业的补偿与资助,但是现如今却出现利用高报价来获取过多的采购资金的现象,这是非法的,应该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在利用采购设备来进行贪污的现象中,却体现了我国企业对设备采购部门管理的漏洞,对采购设备价格的记录,需要的是有科学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对企业的采购资金起到公正的作用,也能切实管理采购设备的种类与数量。但是现如今我国国内企业的采购工作的管理部门经常出现设备记录混乱,设备信息查找困难的问题,这样下来的采购设备记录就会出现漏洞,被不法人员所利用,虚报设备价格,大肆骗取企业的采购商品资金,严重的将影响到采购设备的市场秩序,对我国的设备采购贸易造成相当坏的挫折与影响。所以由企业对设备采购人员进行管理,进行设备记录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得到改革。

2.2我国应对设备采购贸易管理的法律不完善,让骗取资金的人有空可钻。对于设备采购贸易的骗取资金现象,主要体现在我国的采购资金的使用中,骗取企业的巨额采购资金,不法分子通过谎报采购设备的总价,骗取巨额采购资金,是骗取资金现象的主要手段。设备采购贸易管理法律不完善是导致采购部门骗取资金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的设备采购贸易管理法律中,对采购工作的规范模糊,资金标准不明确,影响了法律的正常使用,而且在企业法中,采购设备并没有被单独分离出来,对管理我国采购工作的管理来说是一项难题,是让采购人员在企业资金盗取方面有机可乘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亟需进行对于我国设备采购贸易管理法律的完善,减少设备采购贸易中骗取资金现象的发生。

2.3监督管理部门内部收受贿赂,监守自盗,让骗取资金活动有机可乘。骗取资金活动之所以频频发生,从主观上讲,主要是企业公务人员经不起诱惑,收受贿赂,为骗取资金分子大开方便之门。设备采购部门的部分违法官员由于贪欲,与外部企业勾结,进行群体骗取资金,恶化了采购设备部门的整体性。由于不法分子对企业监督员工的行贿,在骗取资金方面有监督部门对不法分子的偏袒,放行,是导致我国企业采购中骗取资金现象严重的另一问题,要加强采购设备部门中受贿现象的打击力度,对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全方位封杀。正是由于这些腐败分子的存在才给骗取资金活动提供了条件和滋生的土壤。

3.探究加强设备采购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3.1重视设备采购工作的款项与条约,按照企业合同要求的设备标准来进行采购。在企业设备采购工作中,合同的内容首先要包括设备型号,设备的新旧,设备交货时间以及对设备的要求,设备保修时间,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款项,在企业设备采购工作合同中要着重注意的是设备采购工作的采购水平与采购标准,表明对企业设备采购的设备标准有一个正规的要求。其次要注意企业设备采购工作合同从签订到履行是一套完全的程序,双方当事人在这个程序里有着各自的权利与必须的义务,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但是以前的中国合同法中并没有完善责任的法律法规,当下现行的合同法对责任的追究添加了条款,为我国企业设备采购工作的合同管理法完善了基础。在合同中对资金的处理问题一定要慎重,在企业设备采购期间严谨按照签订的工作合同的步骤进行处理。

3.2健全招标制度,选择优秀设备供应单位,保证设备采购工作质量。在进行设备采购工作的前期,必须要进行采购工作的承包招标会,并且对于竞标成功的设备供应单位进行项目合同签订。设备供应单位的整体实力在项目工程招标竞标的作用至关重要,优秀科学的设备质量记录也能体现出设备供应单位的整体能力,所以在竞标的过程中要发掘优秀的设备供应单位,这就必须要完善招标制度中的招标文件编辑,要保证招标文件的信息完整,对竞标单位的设备供应能力考核全面,保证优秀单位的承包,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可靠性。

3.3对设备采购人员的工作与设备使用相挂钩,实行权责制度。对我国企业现有的设备采购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我国现有的设备采购制度仍与企业的经营制度有相吻合的地方,所以要保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设备采购工作改革,首先需要变革的就是采购制度,对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实现权责制度,将设备的使用与企业采购人员的工资相挂钩,保证设备采购的整体科学性,能够保证设备采购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在设备采购制度中实行权责制度也有利于设备采购资金能够得到最优化的使用,能够增加企业设备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在企业设备采购业绩评价中为公正的评价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事实,运行设备采购权责制度更能使设备采购人员所上报的财务报告可信度增高,使他的综合业绩评价会更客观更全面,而且对于企业的设备采购制度的完善来说,不实行权责制度,设备采购工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很低。

3.4建立健全设备采购工作中的监督制度。设备采购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设备采购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特殊性工作,在此岗位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负主要责任的工作人员,必须对设备采购监督质量工作的立场坚定,忠于企业,责任心强,警惕性高,应变能力强。并且,要具有较高的监督质量控制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工作人员对于监督管理的应用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备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注重相关人员的调配,尤其是在人员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监督质量管理的特殊性,确保设备采购监督质量管理队伍的纯洁性和高素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及业务培训,推动我国设备采购企业的监督质量控制的进行与管理。

4.结束语:

设备采购贸易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贸易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必须要保证采购设备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减少恶性骗取设备资金情况的出现,对采购单位来说,骗取资金是能够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收益,但是这是违背我国监督法律的,是必须要得到遏制的。企业设备采购的监督部门要注意对采购资金管理的手段与力度,政府要出台相应的采购骗取资金管理法律与政策,协助采购监督部门的管理,从根源上遏制骗取企业采购设备资金的现象,推动我国设备采购贸易经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少波,张培林,刘铁鑫,戴航.CIM模型在高速设备投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3)

[2] 刘强,江涌鑫,齐玉宏,鲁晓阳.境外石化工程项目中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与案例分析[J]. 现代化工. 2009(10)

篇(7)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及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使我国油气管道行业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期。管道运输在油气运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其质量与大众生活、能源安全等密切相关,所以应受到足够重视。

一、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

在油气管道工程中,物资采购常常在项目总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超过50%。物资采购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占有这么大的投资比例,使物资采购状况直接决定了管道项目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物资供给是油气管道项目生产的基础,生产中用到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都是从采购中得到的;没有采购则不具备油气管道项目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就不能顺利开展生产活动。所以,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是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任何一种采购都必须确保所采购物资的质量都符合油气管道项目的生产标准,应该始终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符合项目标准为责任。物资采购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滚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环节,应该将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始终贯穿于风险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所以,采购活动与采购管理对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重大影响。

二、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物资采购风险,一般指的是在具体的采购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状况,造成所采购到的物资不能满足项目需要或者不利于项目收益的提高等。因为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总工程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项目总工期及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控制采购风险是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施工单位依照合同履行自身的职责,有助于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工期及质量的实现。从油气管道项目中标到签订合同再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及验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所使用的物资进行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加大对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自身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笔者调查发现,在油气管道项目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其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点:

1、物资采购方案中的风险。

物资采购方案是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物资采购工作开展的依据,所以采购方案的合理性及精准度直接决定了采购活动的成败。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采购者没有准确估计市场行情,导致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使实际金额与计划金额有很大差异,严重超出的计划数目,从而严重影响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生产活动的开展。如果所采购的物资过早地大批量融进施工现场的话,势必会导致严重的物资积压,就会大幅增加物资管理及堆放场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物资没有依照施工进度的需求按时送达施工现场的话,就会因物资供给不足而导致代工损失,直接影响工期及进度。可见,油气管道物资过早或者延迟送达施工现场,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果。

所以,为了确保物资采购与油气管道项目的施工进度高度匹配,应该严格根据物资管理制度策划出合理的、精准的采购方案,并将整体采购方案分成精细的分期审核体系,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预测采购方案是否有利于施工实际的状况,调查实际采购与方案目标是否一致,针对采购方案中的不合理细节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只有借助严格把关及科学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方案而引发的采购资金风险。

2、供货商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都投身于管道建设。在数目众多的油气管道供应商中,其生产条件、资质等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可能会出现由于物资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而影响工期的状况;可能会因供货商所提供的油气管道物资质量、数量不达标,而导致物资积压或者影响施工质量等问题的出现;还可能部分供货商诚信意识不强而出现严重违约现象,导致出现合同诈骗风险。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油气管道物资采购中,较为常见的风险是质量风险。在油气管道市场中,因为激烈的竞争很多物资供应商不得不大幅降低利润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其还必须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很多油气管道物资供应商虽然从整体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是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不断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给油气管道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材料质量是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生命,其直接关乎油气企业的兴衰存亡,可见,物资质量管理在油气管道项目中必须被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在市场经济中,油气管道项目已经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采购到的物资质量能完全符合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成本风险、大幅提高物资质量。在具体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应详细而全面地调查供货商资质,深刻了解其服务态度、价格水平、交货能力、生产能力。②小批量抽检供货中的产品,针对重要的油气管道物资,应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商的车间进行监督生产。③严格检验需要入库的物资。入库检验是确保油气管道项目材料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杜绝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的有效手段。④评价与考核供货商,并和表现良好的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成效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对油气管道物资采购的管理,全面分析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篇(8)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概述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药品采购具有种类多、资产高的特点,是医疗服务的基础保证。考虑到采购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才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审查,通过查缺补漏降低管理风险。具体到药品的采购上,风险管理审计能够保证采购活动科学、合理,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第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能够对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审查,评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发挥警示作用,降低风险损失。

第三,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包括思路、内容、职能等要素。和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在医院中,内审部门是独立的,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站在客观、全局的角度上,通过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85%以上的市场。基于这种背景,医院作为买家在药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药品的采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成为管理漏洞形成的首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

(一)采购金额大、折扣高

医院对于药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在购买数量和资金上高,成为药商的公关重点。针对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调查显示大型医院通常在40%左右,基层医院则占比70%以上。另外,在购买途径上,大多包括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中药材市场等渠道。供应商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就会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常见如商业折扣。其中,明扣能够上交医院,暗扣的受益人则是院方领导、医师、采购经办人员等。较高的折扣降低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此以往会对药品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采购计划不科学

不科学的采购计划,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缺乏完善的计划方案,或者药品的购备和临床应用有出入,体现为常规药品库存量大,特殊药品供不应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医院在确定药品的采购种类和数量时,往往以差价大小作为依据;二是部分医院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喜欢采购新药,或者药商上门推销的产品,因此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在以药养医的认知下,个别医生喜欢开具大处方、高价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不利于药品合理使用和科学采购。

(三)采购操作不规范

药品在采购环节上的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采购风险的发生。举例来说,为了提高买卖双方交易的便利性,或者出于药品让利考量,部分医院在采购资金的支付上选择现金,可能出现盗抢、上当受骗等情况;而且由于药品质量无法在现场进行检验,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另外,药品采购人员往往也是出纳人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发生舞弊行为,难以保证采购资金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采购合同不完善

采购合同自身不完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这样很容易带来采购损失。例如一些医院对于采购合同的重视程度低,将采购工作交给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员,就可能忽视合同的签订;或者药品采购只提供类型、数量、价格,没有按照合同内容规范履行;又或者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对于双方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体现在缺少质量保证条款、安全事故追究条款等。如此,违约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高,但责任赔偿的归属成为一个难点。

三、药品采购管理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其前提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在具体操作上,应该组建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员则是各学科专家;对于院内涉及用药的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如下:一是指导临床用药;二是制定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三是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四是针对用药差错现象及时有效处理;五是定期药品风险信息;六是评估新型药品的临床安全性,对高危药品进行替换等。而岗位职责的落实,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对于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识别风险因素

对于内审人员而言,应该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判断潜在风险,例如决策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实现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目标。具体来说,在采购计划编制环节,分析计划的合理性,看是否依据药品目录进行编制,看需求药品是否全部覆盖,看采购资金和预算规定是否相符等。在申请审批环节,要求审批手续齐全,按照审批采购计划执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验收入库环节,依据质量标准进行药品检验,严格执行各项验收制度,保证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岗位相分离,并且对入库单准确填写、存档。在药品领用环节,要求采用定额控制、限额控制,领用过程要有相应的记录,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在盘点处置环节,要求对药品定期清查盘点,检查核对制度是否完善,以及亏损、盈余是否按照规定处理等。实践管理经验表明,准确R别风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风险因素作为依据,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就是针对已经明确的风险因素,对影响严重性进行等级划分,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必须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以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不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导致评估结果盲目、随意,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经验表明药品采购风险评估中的关键点,在于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具有充分的评估依据,保证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相一致。

(四)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和防范,都是在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打基础,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是可以组建药品质量验收小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验收异常、验收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避免药品出现严重积压、断档等现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为了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期间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防范措施要和药品采购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入手,能够和医院管理制度保持一致,并有机融入药品的采购环节;二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应该具有可行性,确保采购管理部门能够接受,而且管理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保证合理;三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可以对采购风险实现规避、分担、降低的作用,能够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五)风险审计报告

对于药品采购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风险审计报告是最终结果,在报告内容中,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继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采购金额大折扣高、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操作不规范、采购合同不完善等方面。文中分析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药品采购中的具体应用。要求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继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完成风险审计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佐德.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审计浅析[J].中国药事,2012,(3):301-302.

[2]雷铎.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71,81.

[3]李榕.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与成本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224.

[4]超.发挥药师职能,确保药品采购管理与安全用药[J].海峡药学,2012,(1):257-258.

篇(9)

引言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任何风险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走向,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管理者通过财务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同时,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人员的工资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其对企业运营所做出的贡献,也成为企业人事调动的依据,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信息。

1.2有利于企业应对新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大数据时代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因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重要原因。

1.3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应对企业内部、外部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挑战和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老旧、不完善

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威胁,而此时,有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没有将新的风险划分到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发展造成威胁。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系统中的各个机构人员设置都不到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支撑,这样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重重的困难。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停留在了制度方面,基于制度而制定出的各种运行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只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而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2.3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种企业经营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只有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置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能及时发现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忙于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各种财务问题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途径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

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将此体系真正贯穿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威信力;其次,企业要对本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懂,进而人人尊重,人人能够自觉地按照此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自身的行为;最后,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积极构建完善此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过程中所最需要具备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竞争力,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将财务情况公开透明,形成员工与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外部监督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重视,完成企业从内而外的各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作为辅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也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4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才能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下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彪.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篇(10)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日益加大,企业集团如果不能有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设计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特点

(一)规模不经济问题

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等效益。但是。由于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不够,子公司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由此。一方面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阻碍了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导致规模不经济。

(二)资金管理问题

有些企业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与监督控制严重失调。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资金管理失控。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内部人员利用权力擅自挪用转移资金。使企业集团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闲置;二是子公司都掌握一定数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由母公司贷款获得,如果母公司对贷款难以及时调回,会影响母公司的财源和资信。

(三)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的分配。首先,企业集团内部整体资金调剂无序,资本经营意识不强;其次。有些企业集团投资盲目,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投资风险加大;三是企业集团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导致企业资金回报率低,甚至出现亏损。

(四)信息失真问题

由于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公司内的管理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的局部利益,主观上不愿及时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阻滞信息流。造成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和不集中。更为严重的是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集成后的信息普遍失真。

二、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缺陷

(一)财务预警模式

由于企业的各种风险最终表现为财务风险,早期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与此相对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便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模型评价企业目前的风险水平。进而再作出相应的风险示警和风险控制决策。

从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历史演进看,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因此具有容易量化、评价方法日趋成熟和便于理解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第一,财务模式基于财务数据而其本身不能对财务报表的真伪进行鉴别,当财务数据失实时则不能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价;第二。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水平;第三,偏重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而易失去相关的重要信息。

(二)平衡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不足

平衡风险管理模式是在财务预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平衡记分卡从四个方面构建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方面)。通过平衡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经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外部客户风险来评价企业的整体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

相比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平衡模式的创新之处表现为:风险评价指标全方位化;风险评价指标全局化、群众化;风险管理动态化、适时化。

但是,平衡模式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各类风险之间没有主线贯穿从而导致相互之间分散而缺乏联系。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没有明确相互平衡的各类风险如何进行权衡即权重分配问题,不同的分配权重的取值,可能导致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

集团风险管理是关系集团发展战略,贯穿集团成长全过程的战略性的动态管理活动。因此,集团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必须有助于集团从战略的高度控制企业集团的风险,避免由于集团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其次,避免由于集团内部的管理风险、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导致集团整体风险扩大化;最后,通过各级公司和各级管理阶层运用具体的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控制和消化在萌芽阶段。

(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系统原理

集团风险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其构建包括三个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

架构、机制和流程这三要素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图1所示。

(三)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架构

风险管理架构是指集团风险管理的依托对象。即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风险管理职能的权利机构和岗位安排。如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等。

集团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涉及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包括:

1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具有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和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权利。

2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董事会向下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两大原则:一是选择对集团核心力构成最为重要、对集团利益贡献最大或者经营业务必不可少但管理非常混乱的控股子公司;二是财务总监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其经济利益与派驻的子公司脱钩,由集团董事会考核和管理。

3 审计机构

这里一般是指集团内部的审计机构,承担了集团主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董事会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

(四)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利用相应的风险监控工具(如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发生领域进行监督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 现代内部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纠错防弊,更重要的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活动,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该从财务收支活动、内部控制制度拓展到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专项业务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的管理活动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对各子公司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从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拓展,而且从审计的方式和控制关键点进行了革新。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管

理的现代化。传统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因此,内部审计的控制重点必须前移,把事中、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发挥好预防性和建设性的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首先,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计划―决策―执行―评价”的过程,现代内部审计对企业重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经济可行性和财务可行性)进行审计,看企业的分析和论证是否合理;其次,项目实施后,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计划的实施和决策的执行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偏差,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项目结束后,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率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 外部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即经营风险导向审计(Bus‘lness Risk-basedAuditing)从战略管理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流程,分析评价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剩余风险,从而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如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经营风险测评程序(The KPMG‘s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简称BMP)。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对于监控集团的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入基于战略发展观的现代风险导向的外部审计,对集团的战略发展风险和高层管理舞弊风险能够起到更好的监控作用。

整个行业的商业风险通过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企业的系列经营活动传递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层次,而企业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会以经营失败或管理舞弊的形式爆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集团风险监控体系,一方面体现在集团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集团认为有必要借助于事务所的咨询方案对集团进行诊断和战略调整。不管哪种情况。都应首先从战略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各行业带来的风险,然后再从行业的角度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而评价企业的经营失败风险和管理层舞弊风险,从而把握集团整体风险的大小、范围以及重要程度,最终为集团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环境分析、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风险控制六大步骤。

1 环境分析

主要是分析集团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所处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全球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资源禀赋、全球化竞争和文化冲突等;所处行业状况包括行业竞争状况、行业价值链地位、市场需求状况和行业进入壁垒等;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和领导风格等。环境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各种正确的目标,并可以通过事项识别发现机遇和挑战(即风险的潜在表现)。

2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既是环境分析的结果,也是风险识别的依据。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分析,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各项财务或经营报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合规目标。

3 风险识别

通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企业制定的各种目标可能或已经实现的程度,动态地对风险进行识别。这些风险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自然、技术等各方面。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效益原则对风险识别的深度、广度和时间进行决策。

4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评价潜在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程度,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企业的固有风险(或叫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然后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确定剩余风险,最后得出企业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

5 风险反应

上一篇: 毕业设计内容 下一篇: 财务档案管理要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