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情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1: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市场情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市场情况

篇(1)

(二00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我就上半年食品药品市场整治的情况做简要的汇报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上半年,食品药品市场整治工作在省、市食药监管局和县整规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本着重点突出,普专结合,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的原则,强化监督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找准工作定位,积极开展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和食品安全诚信等级评价准备工作,狠抓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为重点,多措并举,规范涉药单位管理。一是为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强化涉药单位的诚信意识,建立涉药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上半年,我局制定实施了《山丹县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记分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记分,对涉药单位实施信用分级评定(具体分为:信用单位、信用警告单位、不良信用单位、严重不良信用单位),分阶段进行汇总公示,针对实际得分,分别给予激励或惩戒。二是在全县医疗机构中启动开展了“规范化药房”创建达标活动,通过以乡为单位的动员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对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对药品的储存、养护等硬件设施积极加以改善,各类为保证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品的软件资料逐步得到健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趋于规范。三是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顺利开展,至5月上旬,共有12家单位上报[本文转载自[不良反应报告表17份。四是“两网”建设稳步推进。在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上,鼓励、引导、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单位、个人在农村开办药店。全县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中,已有7个乡镇92个行政村建立了代购式和直配式相结合的药品供应网络,乡镇和行政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面分别达到了87.5%、80%。在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上,坚持日常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步,按照《张掖市药品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要求,于3月12日组织25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了法律法规、假劣药品鉴别及举报知识的培训,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运行良好。

二、强化监管,重点突出,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一是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制售假劣行为。上半年,我局加大市场稽查力度,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医疗器械、隐型眼镜、体外诊断试剂、非法制剂邮购、a型肉毒素、丙二醇、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药品等专项稽查和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前市场专项检查活动,集中治理整顿医药市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90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287户,责令限期整改32家,查处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案件36起,没收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货值1.6万余元,罚款3万余元。二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大对假劣药品的稽查力度。积极加入“北京金剑假劣药品信息协会”,采用北京金剑假劣药品提供的信息182条,收到省、市药监局查处假劣药品信息通知5期,涉及假劣药品90种。受理举报4起,查处以民族医药为名销售假劣中药材案5起,没收假劣药品41种,35kg。三是加大药品广告整治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与相关部门配合,依法取缔以群众集会方式进行虚假“药品”广告的行为2家,为群众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四是积极配合全县“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实施,加大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宣传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药品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已通过gsp认证的零售药店,严格监督其执行分类管理规定。

三、立足源头,强化监管,促进了药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对进入我县的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及销售人员严格实行资质审核制度。3月份,结合全县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规范来丹销售企业和人员的管理,确保全县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规范有序。至目前已审核登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8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6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企业、非法药品流入我县,危害合法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二是全面落实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统一为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印发了《药品购进检查验收记录》、《医疗器械进货验收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记录》,要求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目前,绝大部分药品经营企业都按规定要求建立起药品购销记录,医疗机构建立药品购进记录工作也得到明显加强,基本建立起了购进看渠道,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终端可监控的监管模式。三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在05年“八统一,六评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零售药店开展诚信登记记分评价制度,针对部分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后,管理工作滑坡的倾向,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跟踪检查,并对管理出现严重滑坡现象的6家药店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2家药店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理。同时严格落实零售企业季度例会制度,在适当范围对各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通报,有效提高了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突出“抓手”职能,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调作用,全县食品安全形式有所好转。至目前,共制定下发了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等各类促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8项,出台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和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为做好全年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市人大专题调研和群众举报的相关问题,向相关单位下发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督办单3份,收到整改回复3份,使存在隐患和问题在有效时限内得以改正,使食品安全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和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等工作,全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本文转载自[经营行为基本得到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小型医疗机构管理不严、法律观念不强、质量意识淡薄、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相对突出,具体表现是:药学技术人员匮乏,对药品的性能、储存、养护知识掌握不够,药品储存条件差,难以保障药品质量;药品质量验收制度执行还不够到位,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尚待进一步健全。

篇(2)

1.从增长速度上看:化妆品的同比增速七年来均超过了商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2005年的增速高达28.4%,高出商品零售总额增速8.8个百分点,为七年来最高。2002、2003、2004和2006年的增速比较平稳,但年增速都保持在18%以上,2007年又出现一个小的峰潮,高出2006年4.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化妆品市场在平稳发展中不断攀升。从上图可以看出,除2005年外,化妆品增速和商品总额的增速差距在逐渐地缩小,但依然略高于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2.从零售额和所占比重看:2007年1-11月,护肤品月度销售额处于不稳定状态,起伏较大,但彩妆品销售相对稳定。主要原因一是受节日效应的影响,二是受季节因素影响。上图显示,护肤品的几个峰值出现在2月、9月、10月和11月。2月份适逢春节,各大商场纷纷采取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其它三个月恰逢秋季,除国庆节因素外,干燥的环境造成的补水需求是护肤品销量大增的主要原因。销售低潮集中在6、7、8月份,也天气最炎热的季节,除防晒品外,其它护肤品的需求显示降低。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护肤品占据了化妆品近2/3的销售份额,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1.6%,月度平均所占比重高达39%,彩妆品占化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8.8%-10.5%之间,两者差距较大。

二、品牌销售状况

1.品牌集中度高。近几年来,化妆品市场品牌集中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1-200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化妆品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综合占有率之和均达到或超过54%,已经占据化妆品市场销售的半壁江山。其中洗发护发品前三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在44.6%-50.3%之间,而且宝洁公司的海飞丝、潘婷和飘柔发挥稳定,连续7年来一直稳居前三强宝座;护肤品、美发品及彩妆品前三位品牌也主导着这个各自市场的,反映出消费者对化妆品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

2.强势品牌市场格局比较稳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新兴品牌不断崛起,这对强势品牌是一种挑战和压力。据统计,一些强势品牌依然站在第一线,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玉兰油、飘柔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连续十年拨得头筹;温雅、美宝莲连读八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位居第一;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蕾连续七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在洗护发品中位居四强。

3.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品牌表现不俗。目前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上,中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占据。在护肤品、彩妆品、洗发护发品和香水的前十位品牌中,外资品牌最多占到10个,市场综合占有率占据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的60%以上。面对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几家国际巨头占绝对优势的化妆品市场,众多国内企业困难重重,在夹缝中奋起抗争。温雅、舒蕾、美涛、迪彩、好迪、大宝等国内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多年征战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连续多年入围前十名,尤其是美发产品中内资品牌占绝对优势,温雅连续7年独占鳌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注重品牌价值与缔造强势品牌的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市场中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发展。

三、香水市场状况

香水市场在2007年显现出繁荣的景象,更多的外资品牌入驻中国,加快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品牌优势不容忽视。香水一直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奢侈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水在整个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比重已经从2004年的2%上升到3.5%,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随着香水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四个消费先导城市市区15-59岁女性居民就城市女性常用的香水调查结果(调查共涉及到44个香水品牌)显示:CD、香奈儿和ESCADA是女性最常用的香水品牌。其中,CD品牌以23.9%的提及率高居榜首,比第二位的品牌高出18个百分点。其它提及率在2%以上的品牌还有雅诗兰黛、梦巴黎、六神、羽西、GUCCI和雅顿。

篇(3)

在线视频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广告,同时视频企业也在寻求商业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包括游戏联运、电商、秀场以及点播等多种增值服务。视频企业在追求内容差异化的同时,服务多元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广告市场规模:行业整合持续,广告收入集聚性愈加明显

广告主方面的收入在Q1出现季度性回落,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7.4亿,同比增长47.9%。随着视频行业整合加剧,视频平台无论在用户规模还是收入规模方面的集聚性更加明显,因此规模型平台受到广告季度性影响加重。另一方面,视频媒体价值不断受到认可,广告主加大视频媒体方面的广告投入,因此广告市场规模降速相比其他媒体更低。

PC端格局:网页端使用时长份额不断增长

2012Q4之后,网页端视频使用时长超越客户端,并且在Q1进一步扩大差距。视频行业整合期持续,部分视频企业受制于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无法做出快速调整,导致流量增长低于行业整体。

移动视频:广告主市场待普及

篇(4)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打假、护农、增收”为主题,认真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精神,加强对全县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市场的监管,维护生产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安全,促进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县畜牧局成立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汪溢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郑法光任副组长,下发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送法下乡活动。加强畜牧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职畜牧执法队伍。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组织兽药、饲料经营人员和养殖大户培训,尊重经营人员和养殖户的意愿,以服务为主,积极向他们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指导他们合法经营和科学养殖,努力提高经营人员素质和规模养殖水平。

(二)加大对畜牧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1、开展了兽药、饲料经营主体资格检查清理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档案,全面了解经营户的资质、证照及经营产品的基本情况,完善各项行政许可的基本条件,为兽药经营户换发了《兽药经营许可证》,饲料经营实行了登记和备案制度,理顺了兽药、饲料的经营秩序。

2、开展了兽药、饲料质量抽检活动。按照市畜牧局的工作布置,结合我县实际,确定重点监控产品,对农业部通知的重点监控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检,饲料主要抽检合格率比较低的浓缩料和预混料,并对经营检验不合格产品的经营户或生产企业进行了处罚,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行为。

3、开展兽药、饲料市场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开展兽药、饲料执法检查工作,一是取缔无证经营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的行为,二是打击经营假、劣兽药和违禁药品,打击各种非法经营行为,确保兽用生物制品专供渠道畅通,理顺兽药市场供应秩序。三是着重查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证照是否齐全、标签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杜绝在自配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大案要案快速反应机制,以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查要案为重点,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开展执法工作。

4、突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一是抓好源头监控,严厉查处“地下网络”、“地下暗道”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打击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制售含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堵塞违禁药品的流通渠道。二是抓好养殖环节监管。针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主要是养殖场(户)在自配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非法添加的实际情况,执法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建立档案,开展违禁药品拉网式检测,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抽查频率,对监测结果呈阳性的,坚决采取强制措施。三是积极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饲养实用技术,加强对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认真执行养殖场用药、用料记录制度,规范用药、用料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努力做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

(三)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加强对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推进牛、羊定点屠宰加工,分别实施家禽集中宰杀,动物产品凭检疫合格证、检疫验证章和定点屠宰章出场(厂),检疫不合格的产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质量自律承诺制度,进一步强化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遏制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毒畜禽产品的违法行为。

2、加强畜产品储存冷库的监管。

按照《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畜产品储存冷库凭检疫合格证对畜产品进行储藏和销售,严厉打击无证储藏和销售行为,严禁储藏、中转和销售有毒有害畜产品的行为。

3、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市场检疫,切断“病害肉”销售渠道,严厉查处私屠滥宰、经营劣质、有毒畜产品的违法行为。

(四)完善工作制度。一是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市局报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重大情况随时上报,不得不报、瞒报、漏报。二是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对举报有功人员视情况给予一定奖励。三是案件督办制度。实行案件限时结案制,对上级交办案件,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查处结果,案件查处做到“五个不放过”。四是新闻通气和情况通报制度。建立情况交流会商制度,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通报综合执法工作进展情况。五是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案件查处不力,不能有效履行职责,给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的,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工作成效

篇(5)

1、全球大米淀粉市场情况

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6年全球玉米淀粉的产量为3940万吨,占总产量的80.24%,2007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是主要原因。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内玉米淀粉市场情况

汉鼎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117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一定的空间。近几年,我国淀粉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350万吨,增幅仍在15%以上,国内玉米淀粉业快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生产淀粉的省份主要为吉林、山东,河北、河南。以上四省份玉米淀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淀粉生产的地域较为集中。其中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

二、未来国内玉米淀粉市场发展方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玉米淀粉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玉米淀粉消费量为1600万吨,占淀粉消费量的80%以上,同比增幅在20%以上。

1、国内玉米淀粉市场的后期发展上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淀粉生产技术及产量的迅猛发展。

玉米淀粉作为深加工的初级产品,在全球的发展及应用相当广泛.而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增加玉米在工业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全球对玉米深加工的研究领域广泛、深度不断加深,为未来玉米淀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玉米深加工产品总量的提升。

据汉鼎咨询数据调查显示,在短短10年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0—20%的比率增长,其中淀粉糖的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淀粉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在关注淀粉行业发展的同时电应该关注Ik,,AJ淀粉I;游产品的发展。

(1),淀汾糖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球淀粉糖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饮食习惯的转变,国内淀粉糖的消费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主要源于淀粉糖的种类繁多,附加值较大,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进一步生产出的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药品。淀粉糖发展速度之快.可以从以下数据得出,我国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淀粉糖产量年递增率为39%,预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将达55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在于淀粉糖的价格优势及食糖消费的萎缩。另外,全球高昂的糖价也对淀粉糖市场的发展起到刺激作用。

(2),柠檬酸、赖氨酸等出口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淀粉市场每年的递增速度较快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出口市场的活跃。其中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为柠檬酸及赖氨酸等,柠檬酸在2007年的产能为80万吨,据测算,出口高达40万吨。2007年赖氨酸的出口首次超过国内消费。未来淀粉市场不断发展,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3、原料市场未来走势对玉米淀粉的影响。

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玉米在深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饲用玉米的用量仍占玉米用量70%以上.对玉米的主导作用短期难以改变。而深加工企业特别是玉米淀粉的高附加值将成为长期市场追逐的焦点。据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转化率为40%左右,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仅仅8%。从长期来看玉米发展的深加工前景将影响玉米的未来走势。而玉米供应原料在需求多元化及全球供应偏紧的态势中,成本价格区间上移将缩小未来玉米淀粉的利润空间。高附加值的玉米淀粉的深加工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篇(6)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动,我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民经营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加之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多,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08元上升到2006年的1830元,增加422元,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二、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比较。

一是经营方式不尽相同,收入渠道呈现多样化。在岑巩县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收入渠道狭窄;而在城镇,居民的经营方式已从传统的以粮食为主的经营结构向反季节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日用商品流通、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方面发展,收入渠道相对较多。二是文化素质不同,务工收入差距较大。近年来,在城乡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得城乡农民务工收入也不尽相同。根据岑巩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在800元以上,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为500—600元。三是消费支出不同。农村居民支出近年来虽也逐步向高档家俱、电器方面发展,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消费上;而城镇已从生存型消费向休闲娱乐、对自身进行教育和再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方面迈进。

三、农产品市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购买力不强,这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岑巩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的发展。

2、农产品市场发育不良。规划不完善,档次不高,功能不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交易方式较为原始,一些地方存在“有市无场”、“空壳市场”、“马路市场”等现象。

3、农村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畅通。相对而言,岑巩县的农村信息服务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民获得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长和狭窄,市场信息指导生产销售的情况得不到较好衔接,使得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畅通,造成“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造成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而一些农产品却存在积压和卖难。

4、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发育不良,服务农村市场有限。岑巩县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农民经纪人还只是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融入市场参予市场竞争,形成组织的较少,而且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服务、信息传递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

5、农民商品意识差。受传统农业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岑巩县农村60%以上地区群众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状态,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以自用为主,产品商品率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进一步开拓农副产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岑巩县的工作重点应着力于建立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县、集镇批发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建设若干个规模较大、辐射力较强、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以粮食、蔬菜、果品、茶叶、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基地,并抓好几个规模较大、设施水平较高、交易方式较为先进、管理规范的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使产地批发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结构合理,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2、搞好市场规划。要重点抓好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几个环节。在规划建设上,产地批发基地应建立在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主要选择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公路沿线。销地市场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选择城乡结合部进行建设。以此建设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地(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并形成网络,从而使批发市场的信息集散功能和指导产销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建立健全政府对重要农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建立市场信息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从而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使市场成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3、加大资金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益性事业,其建设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投资、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和扶持。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贷款、引资、资本置换、股份合作制、租赁制、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方式,广泛吸纳资金,改建和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良好场所。

篇(7)

一、主要畜产品价格小幅波动,交易量略增

猪肉每公斤16.93元,跌2.2%。白条鸡和牛肉分别为每公斤11.35元和28.74元,均跌0.1%。鸡蛋每公斤5.99元,涨0.7%。羊肉基本持平。重点监测的以上5种畜产品交易量(50家重点批发市场交易量合计,下同)为1.75万吨,增长1.1%。

二、淡水鱼价涨海水鱼价跌,交易量增长

花鲢、白鲢、活鲫鱼、活鲤鱼和活草鱼分别为每公斤7.73元、6.62元、10.71元、9.31元和11.80元,分别涨8.3%、2.6%、1.9%、1.8%和1.6%;大黄花鱼和大带鱼分别为每公斤29.79元和14.66元,分别跌2.3%和0.8%。重点监测的以上7种鱼类产品交易量为1.67万吨,增长8.4%。

三、绝大多数蔬菜价格上涨,交易量略增

重点监测的26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2.93元,环比上涨5.2%。其中:大白菜、西红柿、土豆和青椒均涨1.0%以上;仅生菜和黄瓜分别下跌4.5%和1.0%。26种蔬菜交易量为41.10万吨,增长1.5%。

四、水果价格总体略有下跌,交易量增一成多

重点监测的11种水果均价为每公斤3.44元,环比下跌1.7%。其中:菠萝、鸭梨和西瓜均下跌3.0%以上;甜橙、富士苹果和香蕉分别涨4.8%、2.1%和0.8%。11种水果交易量为10.90万吨,增长10.9%。

2009年3月9日-15日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9年3月9日―15日,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60.01(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上涨1.08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58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7.99万吨,比前一周增长2.2%。

一、主要畜产品价格小幅波动,交易量基本持平

猪肉每公斤16.38元,跌3.2%,已连续六周下跌,比下跌前低15.0%。牛肉每公斤28.55元,跌0.7%。白条鸡、鸡蛋和羊肉分别为每公斤11.48元、6.06元和29.46元,分别涨1.2%、1.1%和0.4%。重点监测的以上5种畜产品交易量(50家重点批发市场交易量合计,下同)为1.75万吨,环比基本持平。

二、主要鱼类产品价格小幅波动,交易量基本持平

大黄花鱼和白鲢活鱼分别为每公斤29.03元和6.52元,分别跌2.5%和1.5%。花鲢活鱼、活鲫鱼、活草鱼和活鲤鱼分别为每公斤7.88元、10.90元、11.90元和9.39元,分别涨1.9%、1.8%、0.9%和0.9%。大带鱼每公斤14.67元,基本持平。重点监测的以上7种鱼类产品交易量为1.67万吨,环比基本持平。

三、蔬菜价格涨多跌少,交易量略增

篇(8)

目前,全县没有具备条件集中收银的商场、市场。

二、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建设不断加快。

我县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建设,全县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1-3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3.9万元,同比增长15.9%。占年计划的24.7%,限上2296.7万元,同比增长1.5%,限下2427.2万元,同比增长8.3%,统计数据表明,我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二)住宿和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同步增长。

今年1至3月全县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244.6万元,同比增长15.4%;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79.3万元,同比增长21.9%。

(三)城镇市场消费快于农村市场。

随着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经济宽裕人群,购买名牌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今年1-3月全县城镇累计实现零售额3838.1万元,同比增长15.5%,家用电器、汽车、品牌服饰消费等有效的提高了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乡村实现累计零售额885.8万元,同比增长17.4%。以前的一些“旧家电”和价格低廉的服装日常用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家庭需要,家用电器、摩托车、汽车等以前令农民望尘莫及的一些大宗商品已被多数农民所接受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集市贸易呈现销售两旺的态势。但农村市场的消费总量还是远不及城镇市场,农村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今年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宏观经济变数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从而影响我县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甚至抑制了居民消费。特别是我县餐饮业消费在去年的基础上下滑了20%左右,主要原因是中央八项规定,控制公款消费的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餐饮业下滑,但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住宿业增长较快。居民消费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电下乡政策的退出,后续政策推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力度不大,随着政府消费支出减少,通胀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诸多影响,消费增长乏力。

(二)由于我县小,人口少,群众收入不高,消费需求不足。只有3家个体工商户达到限额以上企业,但都不是法人企业,而且全县都未开展集中收银企业。

(三)“个转企”还存在一些困难。

1、税负变化成为经营业主“个转企”思想顾虑的症结所在。从税收管理看,对个体工商户相对宽松,建账要求也较低,主要采用定额征收税款,只涉及个人所得税;而对法人企业的要求高,营业额达到标准的企业按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税款主要采用定率或查账征收,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建帐而必须聘用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而犹豫是否要转企升级;占总量近九成的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虽然规模比较大,雇工人数也较多,但大都只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无需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即使具备了开办企业的客观条件,但主观上意愿不高。

2、前置审批、场所证明、“个转企”审批登记过程的困扰。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繁琐,还得提供合法的房地产权证明和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房屋用途使用证明。

3、主体资格的非延续性造成转“企”后资产流转的“断层”。申请升级的个体工商户,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很多都拥有土地、房产、车辆等资产,这些资产在升级后都必须办理过户手续。但因“升级”的定义以及相关政策规定还不清晰,基层管理部门难以在操作上达成共识。

4、“个”与“企”因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界定而难以有效引导制约经营者在办理注册登记时,选择何种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其自愿,法律法规并未作强制界定。因此,“个转企”工作更多的只能立足于宣传、引导和规范,工商注册登记并无法律上的强制及制约手段。

(四)农村市场开发不够。受长期形成的购买力不足的影响,商品生产者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目前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在乡村刚刚起步。乡村市场投资主体十分有限,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加之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现实以及全县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五)有效需求仍显不足。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总量仍有差距,加之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的增加,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等因素的制约,居民储蓄意识较强,对商品消费有一定的抑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较大,农牧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难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上涨影响。

一是保证生产资料的有效供应,二是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流通环节的畅通,同时,政府要全方位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最新动态和走势,适时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二)放宽名称登记要求,优化市场准入条件,通过实行“无障碍准入”的登记程序,规范畅通企业商号、档案等工作的衔接程序,进一步优化准入流程,积极提高登记效能。同时加强与税务、环保、消防、国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为个体户成功实现转企升级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三)建议出台《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规定在税费优惠方面,“个转企”纳税人实现5年财政扶持政策,“个转企”当年起3年内实缴税款地方财政留成全额予以奖励,后2年按实缴税款地方财政留成50%予以奖励。另外,对“个转企”后纳税有困难的企业,给予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除财税优惠外,对于“破茧成蝶”的新企业来说,在升级的当年起,社会保险缴纳可实行3年缓进期。这期间,允许其暂不按企业申报,员工也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四)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篇(9)

(一)消费品市场建设不断加快。年,县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建设,全县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从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来看,1-12月呈平稳上升态势,累计同比增长16.24%。分月看,居民消费趋于理性,最高月度增速为16.24%,最低月度增速为12.61%,说明我县消费品市场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运行平稳。

(二)批发零售业仍是主导,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的转变,红白喜事和平时接待应酬聚会等多数都在一些餐馆、酒店和宾馆举行,有力地促进了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年,全县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89594万元,同比增长16.4%;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683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城镇市场消费快于农村市场。随着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经济宽裕人群,购买名牌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全县城镇累计实现零售额64197万元,同比增长16.76%,家用电器、汽车、品牌服饰消费等有效的提高了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乡村实现累计零售额40080万元,同比增长15.41%。一方面以前的一些“旧家电”和价格低廉的服装日常用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家庭需要,家用电器、金银首饰等以前令农民望尘莫及的一些大宗贵重商品已被多数农民所接受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是家电下乡政策的驱动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府补贴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增强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集市贸易呈现销售两旺的态势。但农村市场的消费总量还是远不及城镇市场。农村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市场开发不够。受长期形成的购买力不足的影响,商品生产者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供销社在农村商业零售的主渠道地位受到冲击。目前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在乡村刚刚起步。乡村市场投资主体十分有限,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加之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现实以及全县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2、流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外地的贸易零售业加快了进入我县的步伐,其规模不断扩大,网点逐步增多,随着经营方式不断更新,如连锁超市,仓储配送等,对传统的老式经营方式冲击很大,一些老的商业企业经营困难,带来一些人员的下岗待业,提升我县商业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3、有效需求仍显不足。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总量仍有差距,加之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的增加,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等因素的制约,居民储蓄意识较强,对商品消费有一定的抑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较大,农牧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难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建议及对策

1、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上涨影响。

一是保证生产资料的有效供应,二是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流通环节的畅通,同时,政府要全方位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最新动态和走势,适时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2、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篇(10)

一、基本情况

(一)综合平均价格整体高于上年同期,春节前后波动较大

今年上半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中略涨,月度间价格小幅波动。其中受春节因素影响,1、2月份水产品价格波动相对明显,其中1、2月份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66%和3.71%,2月份达到峰值后,3、4月份价格环比分别回落2.23%和1.48%,5、6月份环比又回升1.50%和1.55%。与上年同期相比,监测的49个品种中,22个品种价格上涨,其中10个品种涨幅超过10%;12个品种价格基本持平;15个品种价格下跌,其中4个品种跌幅超过10%。

(二)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整体高于上年同期,月度间波动幅度较大

近几年,受海洋资源衰退和捕捞成本增加的影响,海水产品价格始终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整体高于上年同期,价格走势特点与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类似,但波动幅度更大。其中,1、2月份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48%和3.73%,3、4月份价格环比分别回落3.38%和2.34,5、6月份价格环比分别回升1.00%和2.65%。监测的31个品种中,15个品种价格上涨,其中6个品种涨幅超过10%;5个品种价格持平;11个品种价格下跌,其中3个品种跌幅超过10%。

(三)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总体平稳,整体略高于上年同期,月度间波动幅度较小

今年上半年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中略涨,月度间未见明显波动。受春节消费拉动,1、2月份淡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2%和3.68,3、4月份价格环比分别小幅回落0.77%和0.38%,5、6月份价格环比又回升2.14%和0.16%。监测的18个品种的淡水产品中7个品种价格上涨,其中4个品种涨幅超过10%;7个品种价格持平;4个品种价格下跌,只有虹鳟跌幅超过10%。

二、重点品种价格走势分析

(一)大宗淡水鱼价格相对平稳

近两年,大宗淡水鱼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鱼价格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鲤鱼价格同比上涨2.9%,鲫鱼价格同比下降3.1%,草鱼、鲢鱼、鳙鱼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各品种月度间价格变化趋势也和往年基本相同,即随着春节来临,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涨,节后价格回落,4月份以后进入新一轮的投苗养殖期,成鱼出池量减少,价格又逐月小幅提高。

(二)南美白对虾价格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上年同期

去年以来,受病害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成率较低,市场供应量明显不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今年EMS等病害依旧困扰着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年初主产区广东、福建等地又遭遇大面积雷暴、冰雹等恶劣天气,对虾养殖雪上加霜,市场货源持续偏紧,尤其是春节期间价格涨幅明显。2月当月价格达到95.25元/公斤,环比上涨18.6%,同比上涨21.5%。春节过后随着消费需求的下降,价格也略有回落,但仍处于90元/公斤左右的峰值区间。进入5、6月份,第一造虾开始上市,由于近两年的病害问题,养殖户担心后续损失,一般选择提前上市,出虾规格偏小、体色稍差,同期又赶上基围虾大量上市,因此价格跌幅较为明显,其中6月份价格73.21元/公斤,较2月份下降了21.1%。随着对虾集中养成出池期的到来,7、8月份价格还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我国南部多个省份,当地对虾养殖受损严重,势必会对后期的市场供应和价格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据了解,对虾病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第二造虾养殖情况仍不十分乐观,预计随着第一造虾上市结束,虾价还有再度走高的可能。

(三)鲍鱼价格持续下跌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明显减少,高端餐饮业受到较大影响,包括鲍鱼在内的部分高档水产品消费量急剧下降,高档海鲜礼包等销量也明显下滑。同时,随着“北鲍南养”技术的普及,鲍鱼的繁殖速度加快、生长周期缩短,鲍鱼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在需求量锐减和供给量不断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鲍鱼价格持续下滑。6月当月价格已不足上年高位时的一半。

(四)养殖场整顿,甲鱼价格回暖

2013年,甲鱼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同时市场需求减少,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甲鱼价格持续走低。作为甲鱼主产省(养殖产量占全国45%),2013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从整治环境入手,对环保不达标的温室甲鱼养殖实施退养转产,计划在3年时间整治600万方温室甲鱼。目前已浙江有多个地区温室甲鱼棚被关停整顿,从去年8月份开始,甲鱼价格就已经呈现出小幅回暖的态势。预计随着甲鱼养殖的逐步规范,甲鱼养殖产业有望得到整体提升。

(五)强台风导致紫菜减产,价格高涨

福建、江浙地区是我国紫菜的主产区。2013年10月,受台风“菲特”影响,福建、江浙地区的紫菜大面积绝产加之其库存量较少,市场上的紫菜供不应求,紫菜价格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福建等地又连续遭遇暴雨、冰雹天气,紫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88.2%。预计随着新菜的上市,紫菜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是短时间内价格还将维持在高位。

(六)受资源状况影响,海捕虾价格整体偏高,梭子蟹价格下降

虾姑(俗称皮皮虾,爬虾)和鹰爪虾(俗称立虾)是我国北方地区消费量相对较大的海捕虾品种,今年这两种虾的资源状况都不十分乐观,捕捞量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加推动其价格走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鹰爪虾和虾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7.4%和15.8%。尤其是6月1日黄渤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后,鹰爪虾价格涨幅明显,而虾姑由于只能鲜活销售,休渔后几天内货源骤降,价格明显提高,目前已逐渐退出了市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梭子蟹捕捞量明显增加,价格降幅明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梭子蟹价格同比下降14.4%。根据目前渔业资源状况来看,未来我国多数捕捞水产品价格仍将以涨为主。

上一篇: 社交媒体的利与弊 下一篇: 农药监管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