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1: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优质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优质课

篇(1)

要吃进教材,教师必须深钻教材,做到熟悉并掌握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确切地制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驾驭教材,教师每课时只能教授一道例题,但备课时必须考虑到这道例题横向联系了哪些知识,纵向发展引申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理清了本课时知识的前、后、左、右,才能恰当地设计出前有铺垫、后有渗透的教学方案。绝不可讲这道例题就单单只备这道例题,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解决几道习题就解决几道习题,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与例题同类型的习题有哪些、这节课重点解决哪些习题,一定要注重权衡整个练习后作妥善安排,否则后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二、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一节成功的课,其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也肯定是既合理又紧凑的,反之就谈不上“成功”二字。

1.复习旧知识。一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新课教学做铺垫。有的教师考虑不周到,常出现题量过多、占时间过长的情况,以致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课时的教学效果。如十册43页例2、例3的一课时教学,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运用拼合的方法,清晰而自然地由旧知识引入了新课,揭示了课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导入新课。一般时间是1~2分钟。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或活动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新课中,但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

3.新授课。一般用16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是一节课的重点。在授课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新知识的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由感知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新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为了使教学目的得到全面落实,教师要主攻两点:一是抓住重点,二是突破难点。只有在这两点上下工夫,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授课结束,应注意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具体例题,归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

4.巩固练习。一般用7~8分钟时间。巩固练习是实现整体教学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练习的设计应按照“阶梯式”,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双基”。这一层的题数可多些,时间可长点。第二层是变换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层是综合练习,习题设计要注重与旧知识的衔接,以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5.总结谈话。时间1~2分钟。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画龙点睛”式地概括,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课堂作业。一般留5~6分钟的时间。作业量要适当,难易适度。中低年级一般在课堂内完成作业,高年级学生尽可能在课内完成或完成大部分作业。

三、备课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教学方法的选择。选取得当的教法,正确处理教与学、组织、引导和主体的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确定可行的教法。在听过的课中,低年级各类知识的教学,教师均是通过实物、教具的拼、摆,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和算法,进而指导学生的学具操作;在中高年级的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也都是运用教具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其特征,再联系旧知识,推导出各自的计算公式;概念教学,多数教师采用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要在一节课中以一法为主,多法相辅,互相搭配、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教无定法”,但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方法,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篇(2)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堂课上把所教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但在教师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点认为,不管白猫还是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在一堂课上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就是高效,因此,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或一问一答式的方法,总之就是教师按设计好的方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大部分学生只是听众或看客,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实践,只是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培养不出具有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和合作交流品质的创新型人才。但他们认为这样做课堂容量大,学生练习的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牢固扎实,教学质量明显,而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鼠目寸光,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学生终身发展考虑。另一种观念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每堂课应该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报给老师,由师生合作共同解决。这种观念显然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理念,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肯定能培养出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善于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创新型人才。

二、如何做到高效

首先要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加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有助于培养对他人和自己的了解,使学生学会学习。但合作学习不是数学学习的万能良方,它会产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认识、会产生消极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会使学困生对精英学生产生依赖,有时会更浪费时间,所以不能用它来代替传统的全班教学。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对各个年级是不等同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也是相互依存的,“合坐”也不等于合作。合作之前应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效的组织,要关注小组之间的质疑,要重视对结果的交流,要培养学生小声说话、善于倾听的习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之上,合作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其形成各自的初步认识后,再去发表见解,阐述对问题的看法。这样,困惑者可以释疑解惑,一知半解者可以借以完善,独到见解者可以再接再厉,还可以由于气氛的活跃与热烈,学生触及联想,萌发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应按“学生课前预习提出质疑―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问题―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引导点拨达成共识―练习深化拓展提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只要按这样的过程提前预设好,在课堂中灵活落实好,加上客观公正的小组评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肯定是高效的。说起来容易做起砟眩要落实好这一过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小组建设工作。本人建议以四人为一小组,按好、中、弱的结构编号建立,1号为弱同学,2、3号为中同学,4号为好同学,选好小组长,分工要明确,要有小组名称和口号。2.小组评价要到位。本人建议4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4分;3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3分;2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2分;1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1分;为了便于积分,每位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分牌(记分牌分为1、2、3、4)。每节下课评选出优胜小组,每月评选一次优胜小组在学校层面进行奖励。3.教师要设计好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在最后设计本节新知――你是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获得的(如列举法、实验法、转化法等),目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篇(3)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影响和塑造,因此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优质课堂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从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的时候开始。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熟悉和了解,结合以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应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互动

探究、合作、互动是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另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而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活动应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情感与心理变化,应尽力从学生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角度设计教学步骤。优质课堂中,首先,教师应完全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师生z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拉近与学生z间的距离,增强亲切感。同时,师生z间应该充分互动、探讨知识与问题,实现共同进步,真正成为学生学校过程中的引路人;其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学情,善于抓住学生动作、表情、眼神等细微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教师可了解学生想探索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尤其针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内容及时对其指导,以促进其思维的快速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表扬,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以激发其更大的热情投人到学习中来;最后,为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充分考虑选用怎样的学习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设置怎样的习题等问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师生的互动以谈话与问答为主

篇(4)

小学课堂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优质课是不同时期教学课堂的缩影,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能够把握好教学改革的趋势,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优质课堂的本质,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本文就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与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

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1.1学习氛围轻松、活泼、愉快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感情,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1.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由老师转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情,要从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1.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肯定的赞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认真地学习、思考,尽可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

2.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实施策略

2.1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既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也要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内容和要求,这样的学习情境才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有状态,找准认知起点,以此为基础,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师应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第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笔者就充分利用情境导入新课:先用课件演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动画片,喜洋洋、懒洋洋情境图,然后提问:圣诞节到了,喜洋洋和懒洋洋约好去参加圣诞晚会。小朋友们你认为他们会约在什么时间呢?小朋友猜一猜。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

2.2深层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大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一般说来,教材资源是潜在的,需经教师着意开发方可利用。而环境资源则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创设的。教材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创设优质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有挖掘教材资源意识,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教材资源,实现高效课堂。第一,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认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是一个静态的结构系统,仅仅是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数学思想,提高理解能力的一个例子。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同时受到相应数学思想的熏陶。

第二,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教师不仅仅是教材、教参的使用者,更是教材、教参的创造者,教学中不仅要尊重教材还要超越教材。

第三,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上。用实,就是使教材切合学生的实际,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例如,在《认识体积与容积》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认识空间大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大鸟笼子和一个小鸟笼子。课件演示笼中鸟活动空间的比较,学生认识到鸟笼中小鸟活动的空间有大小。再让小鸟飞翔,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在感知容积这一概念时,笔得请学生把手伸进桌子抽屉中,感知桌子抽屉空间的大小,然后把书包放进去再一次的感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空间的大小。

2.3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知识。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首先,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有“全人”的理念。教师要努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组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再次,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5)

近些年,小学数学课堂已经逐渐受到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课堂质量。

一、明确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实现内容与目标的统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不断明确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然而,还有很多教师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小学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随着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在一直的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依然一直保持着相似性,教育者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根据改革过程中一直不变的相似内容,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完成统一,坚定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以便开展教学,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更加贴合教学目标,使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得以实现。

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想要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育者应当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小学生性格活泼,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可以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植树问题进行学习,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自由发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答疑的作用,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形成优质课堂。

三、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 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某一组的学生讨论不热烈,学习进度落后,教师可以主动上前询问:“哪里出现问题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需不需要我的帮助?”并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自主学习,并可以将自主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使学生进一步的记忆知识,从而做到活学活用,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句口号,教育者应当付诸于实践,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扎实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探究和理解数学的真正意义,建立有效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到,学生能够自己做的,教师坚决不插手,学生可以自己来表达的,教师坚决不代替学生说,学生可以自己研究出的,教师坚决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课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优质课堂。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教学内容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高翠任,王帅.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05):128-132.

篇(6)

优质课需要教师在课前用大量的时间备课,在备课的环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作了精心设计,教师注重组织教学语言。学生在学习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以每节课为单位,学生在单节课中获得知识量充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体味学习成功的快乐。判断一堂数学课是否是优质课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优质课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的,优质课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学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环境中,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质课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注重引导,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把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体验式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长方形的四条边长的总和怎么求?你能用简便算式把长方形的周长算出来吗?学生在把四条边尽享相加时发现呈现这样的状态:A+B+A+B,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会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知识,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知识,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长方形的周长,更学会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地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应用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注重师生的互动

在新课改环境中的优质课必定有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优质课中,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让位于学生,师生互动良好。以问题导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思想进行碰撞,最终在数学知识上达成共识。如,教学植树问题这个知识点,教师为了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互动,教师可以事先在下面做好手工板书,剪出很多棵小树来,然后给学生讲解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几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栽法的空隙数和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各种栽法的计算规律,并总结出相关的公式。这样的教学在教师不断地提问和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不断回答的过程中进行,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优质课的又一特征。

三、学生的参与度高

学生的参与度高是优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只看教师的表现有多精彩,也不只看班上平时表现最好的学生如何超常发挥,还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假如一堂数学课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知识只针对少部分学生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能称为成功的教学,也谈不上优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努力让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问题的设定和学习任务的分配上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给他们安排适合他们的能力的学习任务。分层教学法让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数学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注重课堂生成性

课堂上最宝贵的东西是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生成性的东西,课堂永远不可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活动,课堂教学面对很多学生,学生每时每刻的思想动态也不尽相同,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表现自我,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大胆地展现出来。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中,生成性的东西较多,教师可能从学生的身上得到教学的启迪,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师素养,其中包括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如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学生突发性的一些疑问,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讲解,这需要教师有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和广阔的知识面。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便有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课堂生成性的东西越发多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在数学课上绽放出五彩光辉。

优质课在不同人的眼里肯定有不同的定义和特征,但是衡量的标准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只要是符合学生发展的,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都是值得肯定的。总之,优质课的特征主要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来看,具体体现为课堂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以及课堂生成性是否强。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力求上出优质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篇(7)

纵观全场,威宁一小的刘老师执教的《统计》一课,给每个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用她独有的教学视角,精心设计了流畅的教学过程,细腻的细节处理,融学生的自感、自悟、自述、自解于一体,把新授知识有层次、有节奏、有深度的展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精彩而有效,实在且生动。结合刘老师的这节课,我作思想上的放纵,细数一二:

1.现实、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挖掘

我看到,教师在执教时已经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社会发展等方面选择实例,作为情境的创设起点、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素材引进课堂,使数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用浅显的内容引入新课,加强了新知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例如,开课时,刘老师播放了课件,以新闻联播播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发展情况,并出示了一组统计数据:据统计截止今天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的人数 墨西哥 356例,美国23例,中国1例,日本13例-一下子把统计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显示了统计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为全课的教学奠定了一条很好的基调。

2.科学、合理、流畅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独到理解

本课结构合理、安排到位、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教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基础,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条件与空间,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全面发展。

刘老师从新闻片段入手,以大家关心的生活健康内容为起点,顺理成章的板书课题。接着教师话题一转,问学生"我们国家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什么?"自然地由国庆节给鼓号队员做衣服,引出问题:怎样给同学做衣服,需要什么条件?引出收集学生的身高数据,再由数据引出分段整理和制作统计表,进而分析数据。这一段新知环环相扣,清晰而自然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明显有效。

练习设计科学有序,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的延续,是学生消化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有序的安排课堂练习,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色。

在对新知进行总结之后,刘老师设计了有层次、递进的习题。习题一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结果,并填表。习题二先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空气污染指数,接着让学生直接填表并读表。在习题二的处理上,教师有了一个变化,少了习题一中让学生画正字统计的过程,多了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习题三,教师放手学生到台下统计教师的工资,并分段整理,填表,读表分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既联系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为全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刘老师这样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情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全课目标的达成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学习和长久反思。

篇(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课堂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关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尤其在教会他们做人方面,更为关键。也正因为如此,我省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小让孩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既掌握好学科知识,又真正地理解法律?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更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由于知识面窄,视野狭小,意识淡薄,要在课堂中都能真正获得相应的法制教育,教师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而在所有学科中,数学课堂无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其它学科中的法律知识、法制教育都必须依托语言来表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呢?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适时、适机地渗透

所谓适时、适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抓准时间、抓住机会。只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让你所要渗透的法律知识和学科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反之,就会使学生变得模糊,甚至也会让教师变得毫无头绪。

我听过一节数学优质课,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练十一第2题时,是这样上的:同学们,请看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动物?同学们回答说:“第一幅图是非洲大象,第二幅图是长颈鹿,第三幅是非洲鸵鸟。”它们都是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接着就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他讲完,所有学生都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的评课环节,他就讲到,学生似乎什么都没听懂,自己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也比较僵硬,甚至是强加进去的,毫无头绪。很显然,这位老师就是没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其实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先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图,使学生知道图中的几种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向学生出示目前全世界关于大象、长颈鹿、和鸵鸟的数量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还在减少,最后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加深了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适度、适量地渗透

所谓的适度、适量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渗透。同时在课堂中用于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能过长,能把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好即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不同,因此同样的法律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差异。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中,需要涉及的法律知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或者将这两部法律读给学生听,学生由于理解上的困难,就不会获得真正意思上接受。但如果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告诉他们每周为什么要升旗,为什么不能乱图乱画国旗,为什么不能让国旗落地等。他们就会明白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去遵守这两部法律了。同时,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要把握好“数学味”。要明白法制教育只是本堂课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主角,不能因为要渗透法制教育就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律课。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过长。

三、适地、适情地渗透

所谓的适地、适情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利用好本地有用的资源,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中加以渗透和引导,切记所列举的事例或事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地处于威宁县草海边,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时,如果列举老虎、熊猫等,学生就可能一知半解。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不能去猎打、捕杀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也不能去捕杀其它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野鸡等)。因为这些是他们经常都看到的,便于接受。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时,可以引导他们去了解草海的过去,再实地去看看草海的现状,无形中就会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自觉为家乡的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适景、适事地渗透

所谓的适景、适事指的是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针对现实生活出现的具体事例,并结合数学课文篇目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的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有心的老师,就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引导学生自觉去遵守法律法规,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如:遇上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今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为的是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稳当,不至于被社会上那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也不至于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自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才能真正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才不至于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成一种形式、一种摆设。

参考文献: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分册/贵州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9)

1.生活情境,让学习有滋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计算题的时候,是这样出题的:组织小朋友们举行一场“分糖果比赛”,教室里热闹非凡。

教师询问某两个学生的的比赛结果。

如小红得了:“1颗,2颗,3颗……5颗”

小明得了:“1颗,2颗,3颗……8颗”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明的糖果比小红多。

师:根据上面信息,你知道小明比小红多了几颗糖果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算式该怎样列?

生:小明比小红的多,求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算式是8-5=3(颗)。小明比小红多了3颗糖果。

案例中,教师把枯燥的计算题,运用智障儿童感兴趣的“分糖果比赛”的形式表述出来,学生们有兴趣,乐于去发现,当然学习起来主动而有效。

2.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智障学生思维比较刻板,要使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借助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逐步理解并掌握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教学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特点,它可以使学生在初学阶段,获得正确的表象,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分化和巩固学习阶段,有的放矢地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超市里有8个书包,每个书包4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很直观地把书包的价格、数量关系表现处理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了。

3.动手操作,将浅表感受更深化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有时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可能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目标,这时不妨尝试一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

如最初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于不能理解进位的含义,总是忘记把几位的数加到十位上去,或者不需要进位时反而进了位。这样,不妨事先准备一些技数棒,以10个为一组捆成若干捆。在讲解习题时,要求学生在竖式旁边用计数棒先把竖式表示出来,再通过计数棒的个数来体验“进位”这一过程。如在“35+18=”这个算式中,5与8的和是13,也就是竖式中个位上的计数棒是13根,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应该把13根计数棒中的10根捆为一组“进位”到十位上。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很明了得看到运算过程,很快就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课堂评价,还一个美的课堂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保护他们求知的心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亲切、温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妨这样说:“你回答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哄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做得很熟练,能不能速度放慢一些,让其他不会的同学看清楚,好吗?”“你还没有想清楚,是吗?没关系,再想想!”有时学生会重复别人的回答,也不能指责学生重复别人答案,而是幽默地笑笑说:“你也认同他的观点,是吗?”运用这样充满爱心、智慧、点拨的话,在和风细雨中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便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畏怯,从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融入生活,使实践应用有效

数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能够:有效的应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注重结合智障儿童学习实际及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应用味”和挑战性的课堂练习,从而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地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

篇(10)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被许多老师认可并使用,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适时点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重视让学生在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如教学《计算十几加几》,当学生探究出个性算法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计算,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交流比较:“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算怎么样”,,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发现算法。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3、创设思考空间,制造参与机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思考空间的“五多”。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五多”空间呢?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提前准备、精心设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很有诱惑力。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学习方式,产生自主学习愿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 经济增长的背景 下一篇: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