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1: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为了综合地评价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指标。虽然较大的样本和多个变量会提供比较充分的信息,但会使分析变得更为复杂。而且,有些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样会在给各指标赋权重时出现一定的偏差。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目的在于用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来描述众多变量间的协方差关系,这里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被称为因子。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之间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因子),它们可以反映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一个维度。通过几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能够简化众多原始变量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所以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合理性。
本文针对2005年四个行业二十家上市公司的主要经济经营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工业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
1、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观测p个指标,这p个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要求p个指标相关性较强的理由是很明确的,只有相关性较强才能从原始变量中提取“公共”因子)。
设X=(X1,X2,…,Xp)'为可观测随机变量,其均值E(X)=0,协方差矩阵cov(X)=∑。
2、样本的选取范围
本文选用了四个行业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公司价值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代表了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较客观的反映其所在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主要选取了电力、钢铁、纺织、港口4大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的第一步重要工作就是选取恰当的变量指标。指标选得过少,会使提取后的因子不能真实反映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得过多会出现一个因子在多个指标上出现较高载荷,因而失去该因子显著意义的情况。因此,应该按照系统性、典型性的原则选取尽可能反映了样本信息的指标。
本文根据金融界网站提供的数据,选取了1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即:总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销售净利率(X3)、资产利润率(X4)、资产负债率(X5)、流动比率(X6)、速动比率(X7)、利息保障倍数(X8)、应收账款周转率(X9)、存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固定资产周转率(X12)、主营收入增长率(X13)、净利润增长率(X14)、总资产增长率(X15)。
3、因子分析的步骤
对样本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因子分析步骤包括:构造原始数据矩阵;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并求其相关阵,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用主成分法根据因子贡献率选取主因子;求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矩阵、特征值、累计贡献率。
4、因子分析的结果
(1)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通过SPSS软件计算,可以得到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各项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
(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首先对提取的四个主因子分量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然后对其进行结构调整简化,得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这是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前四个主成分的载荷矩阵。第一个主因子是我们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综合业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第二个主因子在资产负债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按照一般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在这5个指标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是度量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三个主因子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而这三个指标又是传统的评价上市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代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作和周转能力,用来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和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第四个主因子是用来衡量企业未来资产扩张与规模壮大的能力。
(3)样本因子得分(见表3)。在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中,将正交因子解的转置矩阵与变量相关系数的逆矩阵相乘便得到各个因子得分系数,进而建立因子得分模型,再将原始指标值代入因子得分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主因子得分。
三、分析与讨论
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反映了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某个方面的能力,为此,本文以主因子特征值的贡献率为权重来加权计算各公司综合业绩的因子总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F=(0.369F1+0.249F2+0.149F3+0.088F4)/0.854
表3给出了本文样本中20家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据此,我们可以对这些企业的综合业绩进行相关的分析。从20家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因子得分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决策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做出不同决策。
我们以0为参考基准,综合得分大于0的公司的综合业绩相对好一些,综合得分小于0的相对差一些,依此可对这些公司的综合业绩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由于这20家企业分处于4个行业,在单个指标之间不是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所以因子分析法从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的角度来解释它们的业绩得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四、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用因子分析法可以从错综复杂的众多数据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找到对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综合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公司因子得分的结果对其综合业绩有一个总的印象。当然,除了按照因子得分对各公司的业绩排名外,还可根据不同群体所关心的那个因子进行排名。例如,可以单独按照偿债和盈利能力将各公司排名。
上述分析是对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一次探索性研究,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最终归纳的4个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5.47%,这说明在影响工业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中还有接近20%的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归纳。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20%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因素,公共关系能力因素,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等方面。由于这些影响因素一是很难获得第一手数据,二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量化考察,因而为将其纳入分析范围,这也将是深入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刘文昌: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尹子民: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5).
[3] 赖国毅:工业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归因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
二、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提升的对策
(一)建立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关键是使各级单位和管理者成为资产经营的责任主体,即从切身利益上实现对资产增值目标承担责任。企业在明确各专业部门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上,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合理划分资产管理权利,对下级单位授权、分权,规定各级单位和人员处理某些事务的权利。建立完善的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企业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第一层,按照国家有关企业实行资产经营的政策法规的规定,确定企业上级单位和企业之间的资产经营权责关系,由企业根据其对所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能力的评估与上级单位签订资产有偿经营合同。企业在完成其目标责任和资产经营合同以后,上级单位聘请专家和业务部门对企业资产的产出能力的增减进行评价,作为业绩评定、奖惩或连任依据。在这一层次上,企业拥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占有国家及上级单位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资产,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独立使用该资产进行生产、投资经营活动,依法独立决定资产的有偿转让、租赁、抵押、报废等;同时承担对所经营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承担全面完成生产经营指标的责任,并按规定向上级单位缴纳资产经营收益。 第二层,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界定企业与下属单位资产经营责权关系。期初由企业与各级下属单位的内部法人代表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各项考核指标,年底结算后由企业对经营者进行考核奖惩。在这一层次上,实行内部模拟资产经营责任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把国家有关资产经营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以资产为“纽带”,企业模拟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下属单位模拟企业法人,以其“占有”的“法人”资产进行自主经营,承担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第三层,把职工在资产经营方面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建立各种具体的经营责任,使职工办事有标准、工作有考核、分配有依据、活动有目标。在这一层次上,主要涉及各下属单位如何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将责任指标层层分解,层层细化,层层落实,以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完成。
(二)实现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使用地点又分散。要提升资产经营管理效能,应当把资产经营管理的权限和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企业根据管用结合、权责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正确安排各方面权责关系。
一是进行资产的归口管理。按照资产类别实行归口管理,即将各类资产分别交给各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如生产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各生产管理部门管理,厂房、建筑物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对所分管的资产负责,其具体职责有:制定资产保管和使用办法,督促使用单位和人员认真执行;处理资产的内部转移、清理、报废等事项;制定所管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修理计划,督促有关单位按计划进行;对所管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进行登记,并经常与财务部门核对;检查本单位对资产的保管和利用情况,参与清查工作。
二是开展资产的分级管理。按各类资产的使用地点实行分级管理,即将各类资产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掌握使用,建立保管使用责任制。使用单位应对厂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财产管理制度,搞好日常管理,保证资产完整无缺,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在车间内部,再进一步将各项设备、工具、用具等划归各班组管理,有些财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个人。各级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在建立资产保管使用责任制方面,应实行“设备定号、保管定人、管理定户、一物一卡”的管理方法。“设备定号”是按照资产目录,为每台设备按类、分项统一编号,使每台设备都有唯一的号码,并将该号码固定在设备上。“保管定人”是根据谁用、谁管,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将设备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使用人。“管理定户”是以班组为资产管理的基层单位,为一个管理单元。班组设兼职的资产管理员,对班组全部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负全面的责任。“一物一卡”为每立的资产建立资产保管卡片,按使用单位归集成册。在资产保管卡中,记录设备的增减变动情况。调入时开设卡片,登记设备的调入日期、调入前单位和调令编号,填写资产的统一编号、主机和附机名称、规格及型号、原始价值和预计使用年限,以及开始使用的日期和存放的地点。调出时,登记资产的调出日期、接受单位和调令编号,并注销卡片。对长期不使用的资产,由班组交回主管的职能部门。凡资产调入、调出都要按照规定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在卡片上注明接受日期,并由资产使用保管人签章,明确责任。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分别登记卡,核实各班组调入、调出和现有资产的台数和原值。在发生调入、调出时,企业财务人员要与班组核对账目,核对无误后,与班组资产负责人共同在汇总账页上签章,证明财务部门的账目同资产保管册的记录一致。
实行资产分级管理的管理办法,把管理权责下放到使用单位,让使用资产的人管理资产,有利于加强使用单位对资产保管的责任心,保护资产的完整无缺,利于做到账实相符,为管好用好资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为了使闲置或不用的存量资产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调拨,也可向企业外部进行资产调剂。资产调剂形式有出售、租借和调拨,资产调拨分为无偿调拨和有偿调拨。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及设备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归口单位负责内部资产的调剂工作,并负责将需要在企业外部调剂的闲置资产统计汇总,填制闲置资产明细表,提出处置方案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由上级负责资产调剂工作,协调解决供需双方问题。为盘活闲置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资产调剂中心,拓宽盘活渠道,加快盘活速度。各级资产调剂中心的集中统一调剂,是盘活企业闲置资产的有效途径;各级资产调剂中心应加强相互联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沟通各方面的信息,扩宽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范围,想方设法使多年的闲置资产重新发挥作用。
二是对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并花费较少的资金,改造闲置设备,使其增加新的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到以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存量的目的。
三是可考虑对外租赁。对企业闲置的资产,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外招租信息,让有经营头脑、经营能力和经营条件的经营者承租,签订租赁合同,企业从中获得一定的回报。这样,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使企业得到了一定的收益。资产出租管理的关键是,租赁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条款内容清楚,用词严密防止因合同内容概念不清或词语不严密而导致资产再度流失或闲置。
四是制定和完善有关盘活闲置资产的奖励办法,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为了激励各单位、各部门搞好闲置资产设备的盘活工作,上级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奖励政策,并严格兑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从经营政策上、物质上都应给予优惠和奖励,并由此引起领导的充分重视,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起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家全力以赴,共同搞好这项工作。
五是报废淘汰部分闲置资产。对于国家政策规定淘汰、强制性报废和确因技术落后或损坏的部分闲置资产设备,在经过有关部门严格鉴定审批后,应坚决予以报废,不得再继续使用。这样,也可以使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
通过建立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实现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对提升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直都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部分,尤其是近期随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帮助企业获得强大竞争力方面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现今不想被“淘汰”的每一个企业的必修课。分析目前形势大致可发现,经营管理能力是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短板,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即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企业不思进取,不重视改革创新,未来必将陷入经营困境之中:而如果企业把握这次机遇,掌握市场形势,寻求突破点,努力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就会很容易扫清障碍,成为行业龙头。
一、加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眼于大的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企业加快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已成必然:而且,在市场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变的激烈也给企业自身施加压力,如果企业继续固步自封、继续安于现状,那么必然会走向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甚至企业倒闭的命运。因此,企业就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把眼光投向全面的市场经济,掌握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更是背负着来自世界的巨大竞争压力,可谓机遇与挑战并齐。然而只要企业发展自身实力,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就能醋精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必定会受到各方面的巨大冲击,并被迫退到经济市场的边缘地带。所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企业在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施行何种管理制度与当前市场综合竞争情况联系紧密,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市场形势来看。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表现在日常管理上,管理者依然具有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固步自封的经营意识,企业不思改革,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导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效性不强。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只注重短期的目标计划。在企业经济管理上,企业审核和企业常规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虽然有一部分企业逐渐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制度,但大多只是做流水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业务考核工作方面。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且经过改革完善后的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二)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就当前形势来看,尚有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管理模式不科学的问题。这些企业习惯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的管理组织模式,缺乏更彻底的改革和变化,这种管理模式的不科学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利用经济市场的实时信息,所采用的这种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企业运作;第二,各部门职责不明确、权力不明确,没有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第三,不能为职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机会,但学习时间太短,不能真正使职员将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在现实工作当中。总之,这些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职员精简情况相对比较差、企业内部职员的流动量相对较大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顺利运营。然而企业的做法是,为了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盲目的将职员置于长期工作饱和的境地,忽视对职员应当进行的一些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导致职员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企业中员工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甚至不能正常运营,严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和评价制度,如果员工得不到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就会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热情下降等问题,可见,科学合理的奖励会促进企业职员更专注于工作,更乐于奉献自己,明显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在当今新经济形势下,更有必要改革和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发挥不同人群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企业应着重革新管理办法,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分别从思想上、个人作风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加强创新和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开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二)掌握市场变化规律,不断进行组织革新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并根据变化规律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组织革新。逐渐精简企业管理结构,裁减不必要的职员,建立趋向于扁平化和学习化的组织。加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管理:加强产品投产之前对市场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强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产品销售、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力度。总之,企业应不断改革组织结构,确保企业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三)改革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非常能体现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也要适当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这样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满足企业职员的精神需求。因此,企业应当多欣赏其他企业文化,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优秀管理文化,并对其加以处理,使其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然后结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来分析自身的企业文化,不但要找出自身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更要发现自身企业文化落后的部分,最终目的是发扬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这样的做法对企业日后的生产力、运营状态、市场竞争力和职员对工作的热情程度有重大影响。
(四)注重技术革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和必要武器。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必定包含了许多企业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可见,新产品的出现实际上就是企业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市场地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而并不是资金或资源优势。而且,如果企业掌握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技术,就会更难被市场淘汰,就会更容易垄断行业成为龙头企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变迁深刻影响着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体系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新技术逐渐成为企业赢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五)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企业作为当代经济推动的主体,自然也成为了负担环境问题的主要角色。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完全强制性,同时,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一定会有所选择。因此,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大趋势下,一般而言,成长相对较好的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能更为详尽;成长能力较弱的企业为了回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有可能不愿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就是说,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着企业面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的态度,因此,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是从研究环境会计理论开始,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同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接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讨,如Patten, Dennis M.(2002)认为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列环境信息:环境政策、环境目标、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措施、近年的环境成果、环境费用与投资等内容。Denis Cormier, Irene M. Gordon, Michel Magnan(2003)认为影响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两个原因: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理人如何评估企业财务状况。Cheng-Li Huang, Fan-Hua Kung(2010)认为公司能够提供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将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另一方面还能产生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形象,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从20世纪末也开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做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了解,从而为探讨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起到了引导作用。蒋晓改(2010)、刘海英(2010)和袁亚丽(2010)均认为受行业属性所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各类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且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有公司的财务状况、信息成本、股东的需求、法律规范、公众形象、企业规模、行业种类等。高红贵(2010)就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披露环境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2010)和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2011)认为与环境有关的成本、收益、资产和负债项目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林晓华、唐久芳(2011),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2011)和李艳华、王前锋(2012)等均研究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公司的规模、所处的地区、国有化程度、独立董事规模等与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但由于研究样本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三、成长能力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成长能力概述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速度。企业成长能力也可以说是企业扩展经营能力,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多资金扩大自己经营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成长能力和企业发展壮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成长能力历来就是十分重要,对于企业在未来的后续发展可以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成长能力不能够过快或是过慢,而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在利润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把“更多”和“更好”结合在一起,企业成长能力提高才能确保自身持续的成长。企业要时刻认识成长能力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注重企业成长能力的培养,促使企业更好发展。企业成长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包括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和以及给投资者所带来权益的增长,这些衡量标准如果能够持续增长,则反映了企业未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软实力的增长,如组织结构的优化,员工素质的提升,内部制度的完善等。抛开企业成长能力中包含的企业软实力的增长,企业成长能力均可以用指标进行直观的判断。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国家依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原则,促使企业单位主动增加投入,自觉治理污染。因此,企业的年报应当披露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即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这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与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开始以一种固定形式向外界传递,其主要有四种形式:在年度报表中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在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临时报告中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并单列环境会计信息。以上四种形式的披露,前三种形式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具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的特征。第四种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通过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反应环境收支信息以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对于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该方式并不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更好披露,从而并不有利于更加完善的考核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分析
(一)研究假设 根据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则表明企业业务量广,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应也大,那么该企业的的扩张能力也强,成长能力也高,其知名度也相应提高,受社会群体的要求,其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也相对要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营业收入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利润是公司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成长的基本特征,净利润增长率如果稳定增加,则表明企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期,利润增加,企业成长较好,就企业内部而言,更加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透明企业内部信息,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促使企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企业外部而言,企业利润好,表明企业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受群众的需求,也会相应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净利润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增长率在代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时,反应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扩张越快,成长能力越好,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净资产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每股收益增长率表示企业每一份股权可以分到的利润增长程度,该指标是反应个股的成长性指标,同时也是反应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之一。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表明每一股份分到的利润增长越快,表明企业盈利好,成长能力也越强,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每股收益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公司规模越大,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越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用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大,证明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成长快,盈利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公司规模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就我国目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行业性质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着重研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2013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选择了“制造业”和“采掘业”行业为本文的样本行业。本文基于2012年所选样本上市公司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而展开,并依据以下原则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由于A股和B股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剔除只发行B股的企业;由于一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完整,故也将其剔除。本文共选取10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所采取的财务数据均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制造业”和“采掘业”以及巨潮资讯网所公开披露的2012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
(三)变量定义 (1)因变量的设定。本文在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主要查阅企业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以及独立的环境报告,确立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个项目作为计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的参考项,即环保设施,项目、研发支出;环保拨款、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国家环境政策影响;排污费;绿化费;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威胁;环保诉讼、罚款、赔偿以及奖励;企业通过的环境认证体系;三废的处理以及收入;环境治理计划与改善情况;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其他。国际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一般都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来定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DI)的确定,本文计算过程如下:本文根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项内容,对每个计量项目的定量描述信息计值为2;定性描述信息计值为 1;定量定性结合描述计值为3,因此,本模型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值总分为36分,本文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为因变量,因此,EDI=EDIj/36,其中EDI是某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指数,EDIj是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项目得分总和。(2)自变量的设定。本文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此选取代表企业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自变量。五个自变量的定义分别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成正相关的假设,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EDI= X0+X1OIGR+X2NPGR+X3NAGR+X4EPSGR+X5SIZE+e
其中,X0是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Xi是各解释变量的待沽系数(i=1,2,……5),e为随机项。
本文通过EXCEL和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以便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以及离散程度。首先我们引入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最简单测量值的极差,如表(2)所示除资产自然对数外的其他变量极差都比较大,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极小值为-231.6075,极大值为1558.7236,相差最大,说明这些变量的离散程度都比较高。然而在统计学上认为,由于极差只是利用了数据的两端的信息,不能反应出中间数据的分散情况,因而不能准确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于是本文引入数据的标准差和均值得到了离散系数,如表(2)所示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系数以0.064646044居于最后一位,说明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程度较低,结合资产自然对数的均值也可以看出其集中度较好。而每股收益增长率的离散系数在变量之中居于第一位,说明其离散程度较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以0.20867288居于倒数第二位,其离散程度也较低,集中程度较好,但均值相对偏低说明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披露的内容相似度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密切程度,自变量之间如果存在相关性,就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学上分析,如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时,用这些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就有可能引起回归方程中多重共线性问题,如表(3)所示,本文中所列取的自变量相关性系数均没有超过0.5,因此其相关性并不显著,无需担心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三)回归分析 (1)整体回归结果与模型解释。在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解释中,如表(4)所示调整R方为0.482,证明本模型中因变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解释力为48.2%,其他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待探寻。F=19.606,P
EDI=0.103+0.001OIGR+0.0002NPGR+0.001NAGR+0.0001EPSGR+0.011SIZE+e
在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中,本文利用统计软件中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从“制造业”和“采掘业”中筛选102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此次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中,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资产自然对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合模型参数,以及各自变量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假设成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成长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好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促使资源有效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路线,企业应当从自身成长能力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两方面双管齐下,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应注重成长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企业成长能力越好,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越多,即说明企业成长能力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扮演了引导的角色。因此,企业更应当注重自身成长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完善的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为了加强企业成长能力,首先企业需要制定长远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外部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企业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对自身清醒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且熟练的利用自身的现有资源,充分吸取市场提供的有利条件,综合平衡后做出决策,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组织效率和市场效率,实现企业目标,从而促使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其次,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球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重视和加速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还是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变革等方面,企业都必须在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改变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然使得企业具有更为强劲的成长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完善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就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来看,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以及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导致了我国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较少。尽管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带来诸多的附加值,如提高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务,但是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中,依旧出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不相同、内容简单、模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宏观上说是政府机构监管松懈,微观上则是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根据本文样本分析发现,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披露的企业大多也只有定性描述,内容一般集中于国家环保政策、企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对自身企业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其追根溯源是企业未能正确认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给企业所带来的长远利益。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拥有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就有能力面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甚至财务风险。树立一个勇于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形象,更加能够吸引投资者,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了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影响力,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在样本的选择上,只选取了制造业和采掘业上市公司,这样的选择是否反映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还有待探讨。在设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评分表时,只从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书中收集信息,而没有统计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中期报告等公告里涉及的环境会计信息,这可能会对本文的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本次研究只选择了企业2012年度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没有时间跨度,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以保证得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具普遍意义。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与实证分析”(项目编号:11C0644)及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基于成本分析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4BZZ2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蒋晓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价值工程》2010年第8期。
[3]袁亚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动因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4]高红贵:《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5]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6]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基于国际视角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7]林晓华、唐久芳:《企业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4期。
[8]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效应域研究――以陕西上市公司为例》,《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
[9]李艳华、王前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5期。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环境因素
一、融资概述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一)融资的方式
企业融资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它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
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股票筹资。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
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海外融资。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典当融资。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成本高、贷款规模小,但典当也有银行贷款所无法相比的优势,能够提高资金使用率。
(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劣势
金融市场融资门槛过高无疑是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的绊脚石,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为了维护各自市场的安全稳定,均设立了较为严格的审核制度,然而这无疑也增加了企业在金融市场中融资的难度。
1.信用不足
中小企业往往寻找多种途径进行融资,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面对较大的融资时,企业信用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没有足够的企业信用资质和历史信用记录,是其融资能力的短板。
2.管理体系落后
银行、担保公司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计划即使感兴趣,但深入接触后多数均放弃投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落后,信息缺失,无疑使各机构对此项投资的风险评估加大。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影响,在人力,财务,运营等方面均有不足,致使企业管理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不严格,经营信息记录有缺失,无疑加大了内外信息不对称,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
3.融资担保机构体系不完善
某些中小企业虽得到了一些担保机构的信任,但其高额的费用使企业望而却步,融资担保机构多数是由民营企业开办,其盈利性为第一要务,所以较高的费用和担保金以及担保后银行的利息无疑成倍的加重了融资成本。
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企业信用对融资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一切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赖于信用的保证。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由于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客观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般需求方比供给方更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资金供给方为规避放贷风险,只有信用良好的企业才给予授信。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主要依赖资金需求者提供信用信息加上银行机构对其信用状况作出判断,这给企业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负面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大量向其发放贷款。加上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够,常常以种种方式悬空,逃费银行债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是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融资时自身风险的影响
第一,管理方面。制度管理和风险控制薄弱,企业因受其实力及信誉的限制,由于管理者的管理不当,许多企业的创业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这无疑就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决策失误,造成信贷资金的流失。第二,市场竞争方面。生产管理落后,不规范,不易于电子计算机程序接轨,导致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缺乏人才和技术,大多数还实行以产定销的策略,对市场需求的系统分析,预测不足,容易形成产品积压,而且由于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主导产品,导致销售不畅。企业虽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在市场中是不断变化的,其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影响企业预期收入实现。收入减少,势必会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使企业的发展更处于被动状态。第三,资产重组或撤资所形成的风险。一般来说,资产重组会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正面效应。企业资产重组制约因素很多,不能排除由资产重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者可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情况等原因,部分或者全部地撤出在企业的投资,导致企业资本减少,经营实力减弱,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目标。
(三)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体系的影响
第一,部分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弱。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金虽然呈现出逐年提高的势态,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都普遍较小,融资担保能力的偏弱还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不足,办事效率低,甚至一些担保公司根本就起不到担保的作用。第二,缺乏信用担保物。企业要求贷款或者担保时,都需要有担保物来提供保证。企业所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并且廉价的土地,房屋或机器设备,并且可抵押物折扣率较高,平均高达46.7%,高于国有企业20多个百分点。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企业办理一笔抵押贷款,须经工商,房产部门评估登记,并到法律公证处公证,由此导致贷款费用较高,企业难以负担。第三,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时附加条件苛刻。担保公司都以公司形式存在,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他们除了帮扶企业进行融资外,还要获得一定收益,尤其是民营担保公司必须保证自己能够获取一定得利润才有从事担保业务的动力。担保机构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企业交付的费用,一般企业要缴纳贷款金额3%的担保手续费,还要扣除贷款金额10%作为保证金。许多企业无法同时承受银行贷款和担保公司费用的双重融资成本。
(四)金融市场动荡对融资的影响
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调节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它是否真实地反映借贷资金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我们不难通过对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关系,以及货币供给对价格水平的研究,得到这种结论:只有推进利率制定的市场化,才能让利率水平在经济均衡中发挥作用。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本这一稀缺的资源,才能有助于资源流向效益高的环节,催进优胜劣汰。企业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金融政策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利率水平决定的不完全市场化,使得银行与企业的互动缺乏基础。现今,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强化内部控制的政策和实施信贷权限上收的措施,更使得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可提供给企业的信贷资金更加缩减,形成的地域间差异从本质上揭示了我国利率水平的决定不完全市场化问题。在利率尚未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情况下,银行很难根据市场需要和风险来调整利率水平。于是,在同等的利率水平下,银行就肯定宁愿贷款给大规模的企业,大大降低贷款风险,而不愿意贷款给企业。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一)提升企业信用
对内部环境的改善主要以下从三方面。首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调查程序,预测实现银行融资所要付出的代价,正视融资失败的风险。第二,坚持合法,合规,合理的规范化经营。第三,更加重视企业自身和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记录。第四,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保留企业的经营信息,在关键时刻提供可以融资的佐证。第五,要把主要融资银行作为主结算渠道,但当企业规模增大时,需要保留备用融资渠道,需要实现在多家银行的融资能力。总之,企业只有增加了企业的信用度,才能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
(二)加强融资风险评估
企业的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实力是解决企业融资的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只有自身实力增强,在社会中的地位才可以提高,才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融资的基本资格,在市场中的融资困难才能减少,进而融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树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力度,面向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竞争意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第二,树立良好的信用。取得社会的信用支持,疏通各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应变能力,充分挖掘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融资策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过程中的政策风险。第三,建立经营管理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向债权人,投资人提供经营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设立适用企业融资的债券,股权交易市场,股权退出机制。所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政府和金融体系的努力之外,更需要企业自身的配合。当然,金融机构为了防范自然风险等意外事故风险可能造成的企业支付能力的不足,其可以要求企业办理财产保险和不动产等抵押物的抵押,必须办理投保。这样也可以使得企业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得到有效转嫁。
(三)建立与市场相符的融资制度
政府、社会、企业都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要将我国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的更加完善,则需要他们相互配合。三者也应做好相关事项来促进融资担保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融资担保建设的关注,包括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杜绝风险;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担保业快速发展;制定法律法规,为融资担保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第二,在社会中也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可以在国民大学里设立与担保相应的专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加强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创新担保品种与方式,扩大担保业的外延空间。第三,企业自身也应该不断发展实力。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甚至大胆采取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只要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方式、方法都可以采取。
(四)准确判断金融市场变化的趋势
推进利率市场的改革,加强和改善企业的金融服务。参照国际上以往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理论上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已有了一些思路。第一,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与放宽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提高货币市场上利率对经济的导向作用。第二,在对银行利率管制的过程中,首先先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然后再放松对人民币利率的管制。第三,针对银行不同业务品种,并根据不同市场主体对利率信号的反应程度,按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的顺序进行。对贷款的利率管制放松,要及时扩大利率浮动幅度,逐渐简化利率种类。在我国,当前利率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银行很难根据市场需要和经营风险大小来调整利率。如何为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方面,各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在增强信贷审批业务流程科学规范化的同时,应相应地向基层分支机构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由基层分支专门设立企业服务的业务窗口,建立一套与扶持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对企业的融资业务。除了给予贷款支持外,还应积极为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在证券市场中,企业应该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可以盯准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主要为创新成长型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创业板市场将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节能、创新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型强的公司予以特别关注和提供直接融资机会。同时证券公司应继续做好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预测,有序合理指导符合适当性管理要求且有意参与创业板市场的客户谨慎开通交易。
从本文看出企业融资必须要借助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方面的努力,通过与各个相关的经济主体乃至社会的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健康的机制,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
一、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短期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1. 通过对两家企业流动比率对比分析可知,两家企业在三年中的流动比率均大于1,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岛啤酒的速度较快,而燕京啤酒则是平稳增长,变化不大。说明青岛啤酒流动负债的偿还有较多的流动资产为保障。青岛啤酒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08-09的增速比较快09-10年的增速略慢,可见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呈现增强的趋势,且2010年的1.64在合理范围内不影响盈利水平(由图知08—09增速快是由于流动资产的增幅远大于流动负债而09—10则是流动资产增幅放缓和流动负债增幅攀升所致)。
2. 通过对两家企业速动比率对比分析可知,两家企业的速动比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是,青岛啤酒的速度要快于燕京啤酒,而且差距在扩大中。另外,在2009年青岛啤酒的速动比率超过了1,而燕京啤酒则一直是小于1,在0.5左右。说明相较而言,青岛啤酒每1元流动负债有更多的速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图中的趋势说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短期偿债能力上均又所加强。但是燕京啤酒要弱于青岛啤酒。说明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呈现微弱增强的趋势。
3. 通过对两家企业现金比率对比分析来看,两家企业的现金比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08到2009年的增速较快,到了2010年则有所放缓,同样地,青岛啤酒的增幅要大于燕京啤酒。一般认为,现金比率0.2以上为好,从图中可见,两家企业在此三年间都超过了0.2,说明两家企业均有较多的现金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在2009年,青岛啤酒的现金比率超过了1,并且2010年数据显示仍在上升,或许这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二、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长期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1.通过对两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图,两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经历了2009年的小幅下降,而后继续上升。青岛啤酒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50%之间,而燕京啤酒则是在30%上下。通常,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不到账面价值的50%,所以当资产负债率高于50%时,债权人的利益缺乏保障。因此青岛啤酒在较多地运用债务融资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的优势。但是其长期偿债的风险要高于燕京啤酒。另外,两家企业相差的幅度在缩小,或许可以说明燕京啤酒在提高债务融资的比重,而青岛啤酒在进行控制,以免超过了经验值。
2. 通过对两家企业产权比率对比分析可知,两家企业三年间产权比率的走势为U字形,且青岛啤酒的高于燕京啤酒。说明相较而言,燕京啤酒的财务结构更合理,对于债权人的利益更有保障。两家企业三年间产权比率的走势为U字形,且青岛啤酒的高于燕京啤酒。说明相较而言,燕京啤酒的财务结构更合理,对于债权人的利益更有保障。
3. 通过对利息保障倍数对比分析图1可知,两家企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青岛啤酒的利息保障倍数要更高。相较而言,青岛啤酒的幅度要更大些,尤其是2010年,同比增长约14.23倍;而燕京啤酒在2009年同比增长约1.41倍,2010年同比增长约0.68倍,更为平稳。说明2010年,青岛啤酒在保持利润总额增长的同时,利息费用大幅减少,其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更高。总体上,两家企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青岛啤酒的利息保障倍数要更高。相较而言,青岛啤酒的幅度要更大些,尤其是2010年,同比增长约14.23倍;而燕京啤酒在2009年同比增长约1.41倍,2010年同比增长约0.68倍,更为平稳。说明2010年,青岛啤酒在保持利润总额增长的同时,利息费用大幅减少,其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更高。
三、结束语
我们知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发生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也会增加。青岛啤酒的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均高于燕京啤酒,说明企业较多地使用了债务融资的方法,一方面会增加财务费用,但财务费用是在税前扣除的,因而享受了节税效应,同时降低了企业资金的综合资本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其财务风险。燕京啤酒则是较多地使用了股权融资,提高了资金的综合成本,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青岛啤酒的三项指标都要高于燕京啤酒,其短期偿债能力更强。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青岛啤酒自身财务结构的风险更大,但是其通过获利能力来保障债权的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 单品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41-67
[2] 陈友清.财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M].中南林学院,2004年6月:11-12
⑦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
⑧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
⑨本文此处提出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是一个理想的数字,实际上各地的人地关系紧张程度不同,农场经营规模也可以有较大的不同。陈锡文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适度非常重要。他认为中国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是几十亩到上百亩的规模,东北地区土地条件好可以发展上千亩的家庭农场。见陈锡文:《发展家庭农场不能硬赶农民走》,。
⑩与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相比,合作社的粮食增产能力则饱受质疑。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59万个,入社社员513万,经营耕地7218万亩,占全国可耕地总量的4.0%;这些粮食生产合作社产量97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2%,而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平均亩产为54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2公斤(参见《全国种粮大户和生产合作社首次摸底:种了1/10地 产出1/5粮》,《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然而,贺雪峰认为应辨证看待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增产能力,并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所经营耕地在全国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中的比重不是1/10,应是17%。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应有大约7%的耕地种油菜作物,有6%的耕地种棉、麻、糖、茶及药材,13%的耕地种蔬菜瓜类,另有4.5%的耕地种其他作物,实际上只有大约68%的耕地种的是粮食作物;二是全国土地是分级的,其中一类土地的单产可以达到800公斤/亩,甚至更高(含双季);三类地则只有300公斤/亩,甚至更低。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经营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一类地和二类地,几乎没有任何人或组织会用三类地种植粮食作物。受此两大因素的影响,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增产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突出(贺雪峰:《种1/10的地,产1/5的粮?》, ,2013.5.6)。
11《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http:///20120822/n351212151.shtml。
参考文献:
[1]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
[2]任强.论合作社的组织基础[J].浙江学刊,2012,(5).
[3]张士杰.专业合作社: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
[4]赵晓峰,何慧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12).
[5]黄胜忠,徐旭初.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黄宗智.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4).
[7]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
[8]罗伊・普罗斯特曼,蒂姆・汉斯达德.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政策适当吗?[J].中国农村观察,1996,(6).
[9]陈洁,刘锐,张建伦.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9,(4).
[10]王德福,桂华.大规模农地流转的经济与社会后果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
[11]赵泉民,李怡.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合作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2007,(8).
[12]赵晓峰.重读税费改革: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的视角[J].人文杂志,2010,(3).
[13]武广汉.“中间商+农民”模式与农民的半无产化[J].开放时代,2012,(3).
一、现金流分析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有如下基本要求:“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来评价企业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因素。”
可能导致对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包括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非财务因素,单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企业现金流慢性枯竭,第二类为企业现金流急性短缺。第一类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且盈利预期不足,资不抵债,既不能获取正常的商业信用,也不能赢得追加投资,现金流逐渐枯竭,不能支付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第二类企业短期内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又差,不能按时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又不能展期或进行债务重组,或不能缴纳逾期的大额税费,企业被迫清算。
第一类情况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巨额亏损,现金流逐渐减少直至不能维系正常的经营活动,这是一个逐步“失血”的过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最终影响到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通过对企业历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稍作分析便可一目了然;而第二类情况造成的企业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往往单从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是看不出来的,明明报表显示是盈利的企业却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企业难以维系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现金流量表入手,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类企业最初表现为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已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最终出现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破产。其被迫清算或者破产往往是短期、突发性的因素所致。由此可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通过对现金流进行分析能进一步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进而正确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分析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基础。
二、现金流分析能修正企业经营成果一般分析的结论
通常企业列报的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是唯一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只有现金流量表数据反映了本期的实际经营情况,而其他报表数据都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对应采取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进行判断和估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估算,含有对未知因素进行职业判断和预测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核算出来的利润数字并不就意味着是真正现实了的经营成果。
企业在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因存在非付现成本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资金流与货物流的不同步等原因,报表上的利润充满了不确定性,若分别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出发对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数据上看,企业销售和利润同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过度采取了赊销的方式,而采取账龄分析法,企业所有客户账龄也都是一年以内的,当期不需要计提坏账准备,但应收账款增长率大大超过利润增长率,货款回笼慢,应收账款周转率越来越低,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据远远小于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远远小于“净利润”,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且绝对值呈增大的趋势,则企业坏账增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企业盈利可能只是表象。说明在权责发生制下,利润可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不等于实际实现了,因此在没有实际获取了因利润而增加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之前,利润数据和实际盈利并不是一个概念。
对企业现金流的分解和对比分析,不但可以准确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质,正确判断企业经营质量好坏,揭示其经营风险高低,避免被表面的利润数据所迷惑,还可以据此预测其发展潜力。对企业自身而言,从现金流入手,对资金筹集、使用及增减变动原因进行分析,从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经营成果,既能判断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经营成果实质上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整改,防止企业“虚胖”,又促进企业不断优化现金流管理,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防范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提高企业经营成果质量,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一个持续经营企业而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核算的数据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量,而现金流量表数据则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下核算的经营情况,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的质。通俗地说,现金流指标反映了企业利润类指标的合金量,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核算的结果对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结果的修正,通过现金流分析能更真实、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对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
三、如何进行现金流分析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须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如何进行现金流分析,现金流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呢?
现金流量分析可以首先分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计算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即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或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判断经营成果的含金量,这是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其他递延资产摊销等费用在报告期不发生现金支出,但它们需要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以回收,因此,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大于1(具体数据视不发生现金支出的费用支出和净利润的比率而定,通常在1.2倍-1.5倍之间才是合理的)。例如,某公司年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4200万元,净利润6000万元,不发生现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200万元,该公司实际的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为0.7(4200/6000)倍,表明本年度所实现的利润只有0%的现金保障,尚存在30%存在不能实现的风险,而本期折旧和摊销费用的回收现金保障则为零。此例中,考虑折旧等回收所需现金,其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需达到7200(6000+1200)万元,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需达到1.2(7200/6000)倍,其所实现的净利润才有百分之百的现金保障。
其次,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判断其合理性、真实性。对于那些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过高的公司而言,较合理情形是报告期回收了以往年度形成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或预收账大幅增加款,但是,假如出现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异常增加的情况,就是不合理的,存在人为操纵现金流量、粉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可能性较大。
现金流分析还应结合企业所属行业的特殊性,评价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值的合理性。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占当期成本或费用的比重很小的公司如房地产、外贸等行业的公司,正常情况下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能保持在1左右,经营成果的含金量就可能很足了,而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占当期成本或费用的比重较高的公司如港口、铁路运输、路桥等类型的公司,正常情况下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必须保持很高的水平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和利润的现金回笼。
现金流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的质量及风险分析,相应的指标则包括主营业务收现百分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现金流净额、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市现率等。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
作者简介:
彭新武(1969―),男,汉族,安徽宣城人,大专学历,1997年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2014年度以78分的成绩通过高级会计师科目考试。
在世界航空工业企业的规模大型化和集约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我国航空工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2008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力图彻底改变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科研与生产脱离、交易费用大的现状,以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但是,航空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为了在调整的过程改进和避免上述问题的影响,确保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后总公司大集团战略目标的有力实施,我们有必要在各个阶段做好结构调整有效性的评价,界定成功的标志,指导企业在重组中从战略高度明确方向,有效地开展重组整合工作,减少决策和实施中的失误,发挥协同效应,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进而通过产业整合,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
二、结构调整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航空工业企业由于其生产任务和产品品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军品民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得我们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要充分考虑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产品合格率等非财物指标。因此,结构调整有效性评价的总体思路是将企业经营能力分为两个层次的指标。第一层是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指标,第二层次是平衡记分卡思维度的分析指标。整个评价体系的评价依据是建立在两层次指标结果的综合评价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求利润的过程,因此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指标在评价中处于首要地位。利润的增长是企业首要的目标,也是成功的标准。平衡记分卡作为二层指标,首先计算综合得分,用以进一步评价第一层指标的结果;然后,建立平衡记分卡分析框架具体说明各方面的业绩状况。
1、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
“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六个单项经营能力指标,通过对上述各单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后线性加权组合,形成了“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Z为企业经营能力综合指数;X1为净资产收益率;X2为销售利润率;X3为资产总额;X4为1-资产负债率;X5为应收账款周转率;X6为总资产周转率;X01为净资产收益率基准值;X02为销售利润率基准值;X03为资产总额基准值;X04为1-资产负债率基准值;X05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基准值;X06为总资产周转率基准值。1、2、3、4、5、6分别为对应六个单项指标的线性加权系数,它们的取值大小主要由相应指标对企业综合经营能力的影响程度决定。一般情况满足下式:1+2+3+4+5+6=1当ΔZ>0时,表示结构调整后企业综合经营能力比结构调整前有所提高,则结构调整是有效的;当ΔZ≤0时,则表示结构调整是无效的。
2、平衡记分卡四维度指标体系
一、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
(1)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资本保值的基础上实现资本增值是资本经营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作为资本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要服从国有资本经营的根本目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或使用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加强对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考核评价,有利于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2)调控国有资本经营方向。对于国有资本的调控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有企业微观调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重要的内容都是对国有资本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通过对投资企业及各投资方面的资本经营状况评价,可以及时总结资本经营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以调整、控制资本经营的方向。(3)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企业经营者是否达到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是否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增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者业绩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业绩较差。同时,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有极其重要的联系。
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基本指标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实质,而且能综合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程度与水平。(2)辅助指标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营水平的指标。影响和决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水平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所以,考核企业资本经营的辅助指标,主要是从企业资本经营能力、资产经营能力和商品经营能力入手。(3)参考指标是指能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潜力或资产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这类指标虽然间接影响和决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水平,但对资本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未来资本的保值增值水平。
三、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1)明确绩效评价指标的同时,必须明确计算过程中的计价问题。在企业资本经营计算中,涉及到是用账面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必须给予确定。(2)确定指标计算的具体方法。目前,财政部、国资委对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有了明确规定,企业集团对下属各企业也有一定的要求,但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在计算评价指标前,必须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指标计算的资料,因计算和评价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企业的有关资料、同行业有关资料、国家有关资料、国际标准有关资料。(4)财务分析与经营分析相结合。首先进行财务分析,即对指标计算所涉及的财务数据内涵与质量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财务数据的变动因素,方法选择因素等,使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本质;其次,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本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真实、准确地揭示企业经营的业绩。财务分析重点解决评价指标计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经营分析重点解决思路调整、结构调整、解决问题具体措施及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四、解决数据真实性的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