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08: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资产管理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前我国军用电子设备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而军用电子器件贯彻国军标认证是认证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种,是在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基础上进行的产品认证【1】。同时我国已经针对军用电子设备生产活动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质量活动提出了控制要求,对军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做出了规定。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战场的数字化的趋势,各种军事场合使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嵌入在各种系统和武器装备中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2】。同时现代武器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也往往包含着复杂的电子产品,导致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全面采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军用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
军工企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和电子等各个行业及相关产品,军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设计、生产、制造武器装备,其基础设施和支撑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国防科技工业的供给能力和国防现代化的进程。军工产品的设计、生成、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关系到未来战争的成败,因此尤为重要【3】。电子产品是第二个登上美军规格目录的产品,电阻丝、电容器、真空管到后来的晶体管都有一套自己的军品规格。这些规格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求外,还加上许多新的标准。比如电子产品如果被安装到飞机、导弹上,则必须经过震动测试。军用电子产品必须在温度125度到零下55度之间都能正常使用,除了将试验时间延长外,还要增加环境适应测试。当前,电子产品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性日益提高,对于电子产品质量控制和软件实施过程管理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大。比如当前军队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一般是红旗LINDOWS,是军方自己开发的源代码与经过修改的LINUX开放式源代码的完美结合,其稳定性和安全级别更高更安全,是军方针对自己需求开发出的自主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更是严密,采用了27重加密技术,内置了防毒软件和军用防火墙。军队系统对所装备的网络产品在质量性能要求上,比一般的民用产品要严格得多,不仅对应用过程中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兼容性、保密性有较高要求,对故障迅速恢复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4】。
2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与流程
2.1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即成熟度等级、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其组成结构如图2-1所示。
每个成熟度等级由若干关键过程域组成,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软件过程能力。执行承诺类实践描述组织为保证过程得以建立并持续发挥作用所应采取的行动。执行能力类实践描述为能够实施软件过程,项目和组织中必须存在的先决条件。执行活动类实践描述为实现关键过程域所必须的角色和规程。测量分析类实践描述需要对过程进行的测量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验证实施类实践描述保证活动遵循已建立过程的各项措施。
2.2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流程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目的是能够随时掌握电子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使得当电子项目的执行与软件开发计划相背离时,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2.2.1 策划跟踪和测量
基于对软件规模、工作量、成本、关键电子产品资源、进度、软件工程技术活动、软件风险和质量的初始估计的分析,决定将要采集的度量。电子项目至少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自动化电子产品工具提高采集和管理原始测量数据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并建立采集和管理原始测量数据的环境平台;将表单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分发给填写表单的人员,并对他们在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填写表单、如何提交数据等方面实施培训;依据电子产品开发计划,确定报告和评审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的方式、角色和时机等内容;设计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的表示格式,使得测量分析报告能有效沟通依据计划值对实际值的跟踪状况;确定采集、收集、确认和分析原始测量数据的机制;设计采集原始测量数据所需的规范化表单,包括度量的测量单位、采集数据的角色和时机等内容【5】。
2.2.2 分析测量数据
监督人员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制测量分析报告;监督人员应执行趋势分析,识别对期望值的偏离;当一个电子产品开发阶段结束时,监督人员根据本阶段整个活动的测量数据,进行里程碑节点处的统计分析,编制本阶段的测量分析报告。
2.2.3 沟通分析结果
项目有关人员交流测量分析结果,通常分为内部沟通和正式沟通。内部沟通是指监督人员将定期与电子产品工程组相关人员举行对跟踪测量数据及其初始分析结果的内部评审,确认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对趋势的推断。而正式沟通是依据电子产品开发计划预定的评审日程,在项目的特定里程碑处,项目将组织正式评审,与顾客、最终用户和其它的主要共同利益者沟通和评价项目的管理和技术的进展状态。评审会上,监督人员应以图表等直观方式客观地向与会人员报告电子项目当前状态的测量分析结果,使评审人员对电子项目的进展产生量化的深刻的理解。如果项目进展正常,符合电子产品开发计划的要求,项目将继续采集测量数据,进行电子项目的跟踪和监督。否则,项目应对确认的明显偏离采取纠正措施【6】。
2.2.4 采取纠正措施
如果监督人员发现测量值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现象,必须立即与电子产品工程组相关人员再次对测量值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必要时还要结合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旦验证属实,监督人员必须立即启动纠正措施,必要时还要向项目总师等领导汇报。如果在跟踪期间发现了问题,需要提交问题报告,监督人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一般处理措施如下:记录电子项目的重新策划数据;使用重新策划的结果修订电子产品开发计划,使得后续的电子产品开发更加切实可行;基于当前获得的信息和迄今为止的电子项目实践,重新策划。对电子项目重新策划,包括重新估计和与有关各方协商对承诺的变更并得到认同;改变正在进行工作的方式,请求电子产品工程过程组为改良过程性能提供指导或建议;启动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消除或防备重大风险,和/或适时调整电子产品风险及其优先级。
3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实际应用
3.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以微电子技术作基础的电子器件大部分是国外产品,能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10%左右的需求,而关系到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需求的关键电子产品-如数字信号处理器、信息处理电路、雷达射频芯片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CPU、Internet的网关网卡电路)等乎全部依赖进口,如果这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得不到解决,势必会极大地威胁我国信息网络乃至国家安全,同样也会阻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积在发展我国的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军用高性能微电子技术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军民融合,在许多IC设计领域,我们的民用技术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在新的武器装备开发时,要贯彻“为两用而设计”的思想,即以最佳效益/费用比引入民用技术、零部件、分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军革,发展军用微电子技术,要坚持走“军民结合、民技军用”的路子,积极鼓励军工单位参与市场竞争,鼓励社会力量为军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军用微电子应在技术、设备、产品方面紧密与民用微电子相结合,解决资金、技术和工艺线满负荷运转以及生产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3.2 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比如我国某某仪表院于2004年获批总装生产线贯标项目,开始建立压力传感器贯标生产线,涉及3种压力传感器产品。2009年通过生产线认证和产品鉴定、并列入合格名录。多年来,沈阳仪表院始终坚持“军品优先,质量第一,一次成功,一次做对”的原则,重点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军品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各用户的认可。随着GJB546B-2011新版标准的实施,生产线换版认证工作正在展开,其将做好换版认证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提高军用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日前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对仪表院压力传感器生产线进行了监督审核,评价生产线合格资格保持情况。压力传感器生产线质量保证和控制文件执行良好,人员能力持续满足工艺和生产要求,生产线运行持续满足GJB546A-1996《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生产线合格资格得到保持。
3.3 建立质量控制及保证体系
在军用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质检手段,添置相关检测设备装置。如在军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现有的质量监管体系还应搭配相应的质检手段和设备。目前,质检手段主要以设备检测为主,充分利用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高温老化实验室、示波器、彩色监视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多用表、热电偶、各种工装等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其中包含的检验项目有外观、电路板测试、整机功能测试、整机老化测试、整机高/低温测试、组装检验、包装检验等。
3.4 强化质量监督的动态性
不论是流程优化,还是质量控制活动,其贯穿公司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采购、仓储、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与质量密不可分,每位员工的工作都与质量紧密相连。为此掌握信息,及时沟通。军代表应经常深入一线,坐在办公室是没法了解和掌握情况的,只有经常性深入一线,多和一线员工交流、沟通,才能掌握生产和质量的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其次,要多与企业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沟通,及时向他们明示军方要求,明确军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其认识,加强其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关键质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持续系统改进关键质量指标,追求更高质量的目的。
总之,军用电子产品质量是其生命线的核心,积极的简单与管理将提升管理绩效,提高电子产品设计能力,保障电子产品质量,为电子产品的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维航.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试验[J].装备环境工程,2009年02期.
[2] 狄宋珍,田大新.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技术及其应用问题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年05期.
[3] 杨方燕,刘军,林震.电子产品中的环境应力筛选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6年04期.
[4] 罗文功.BGA封装的热应力分析及其热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9期.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处):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确认的规定》(国资办发〔1993〕12号)文件的精神,加强对证券业资产评估的规范管理,保证资产评估质量,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对公开发行上市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资产评估立项、确认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经批准进行股份制试点公开发行上市股票的企业,资产评估立项工作,中央企业须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地方企业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
中图分类号:F279.2
实现上市是很多企业的目标,上市后获得新的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公司治理必须全面公开化,董事会需做到及时信息披露和完善内控机制等工作。上市后在证券公司的持续督导中,各相关工作都逐渐趋于日常化、规范化、合理化。但是,当上市公司面临生产扩张或经营不善等等问题时,需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很多上市公司往往会面临各种难题而使得重组进展缓慢。本文基于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原则、标准、交易形式以及2012年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情况,就重组中董事会治理方面需要关注的要点做讨论和分析。
一、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则和标准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称为重大资产重组,适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1](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依据2011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修订的《管理办法》,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则概括如下:
一是合法合规: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环保、土地、反垄断等法律法规;
二是维持上市:不会导致不符合上市条件;
三是定价公允:涉及购买或出售资产定价公允;
四是权属清晰:资产权属清晰,过户不存在法律障碍,债权债务处置合法;
五是提高盈利: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不会导致空壳化;
六是保持独立: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持独立性;
七是治理健全:形成或保持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管理办法》规定的7条原则中,董事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三、四、五条。第三条规定的定价公允,要求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的,评估机构采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评估,对两种评估结果的差异率、定价市盈率、市净率与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等都确保在合理范围内。第四条规定的权属清晰,要求上市公司的土地、房产、商标、专利、特许经营权等权属证书齐备[2],尤其是出让性质的土地和房产证,为确保重组顺利,董事会应安排有关部门尽快补齐各类证书、执照。第五条规定的提高盈利,要求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盈利能力高于自身的盈利能力,2012年成功过会的重组案例中仅有少数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
二、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交易形式
目前A股市场较常见的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形式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资产置换和换股吸收合并。
(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发行股份购买的资产可以是股权、完整的经营性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等),支付方式为股份(也可包含部分现金),其交易对方不超过10名,常用于购买股权较集中的资产(见图1)。优点在于实施容易,上市公司本身经营情况不会发生较大变动;缺点在于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较大。
董事会需关注的方面,如向控股股东发行股份,股份定价是否有利于控股股东,重组后的控股比例维持在何种水平内;如向非关联第三方发行股份,则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动,部分持股比例较高的交易对方成为新股东后,是否会对上市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等。
(二)重大资产置换
重大资产置换一般是以子公司股权或资产与交易对方持有的子公司股权或资产置换,交易金额的差额部分用股份或现金支付。通常该交易对方为上市公司置出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置入母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见图2)。优点在于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较高,并且往往此类交易在同一控制下完成,各方合作较为便利快捷;缺点在于资产价值可能有违公允,容易产生利益输送。
董事会需关注的是,母公司及其关联方可否接收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以及人员安置是否安排妥当。重组定价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的标的资产损益归属如何判定,是否对上市公司有利,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重组完成后,是否存在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是否存在大额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此类重组往往构成关联交易,因此还需注意关联交易中需履行的措施,如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等。
(三)换股吸收合并
换股吸收合并的资产为一个完整的公司(可以是上市公司),支付方式为股份,但重组完成后注销标的公司,其原有资产、负债并入上市公司。由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对方不超过10人,换股吸收合并无此限制,因此在收购股权较分散的公司时,往往会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办法(见图3)。
在收购上市公司时,需确定换股比例及换股风险溢价,以保护被合并方的股东利益。同时要为合并方异议股东设置收购请求权,为被合并方异议股东设置现金选择权,即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异议的股东可以约定价格出售股票换取现金,此额外现金支出需由上市公司事先做好准备,如由母公司或其关联方支付等。
(四)募集配套资金
2011年4月27日,证监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3],《决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可以同时通过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部分配套资金,其定价方式按照现行相关规定办理。《决定》允许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通过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同步操作,实现一次受理,一次核准,有利于上市公司拓宽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提高并购重组的市场效率。新的《管理办法》规定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交易金额的25%,通常用于被收购资产业务所需资金(如补充流动资金,被收购公司的技改项目等)。
三、2012年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分析
本部分通过对2012年申报重大资产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中的规律,分析研究董事会应该关注的要点。
2012年证监会重组委共召开41次会议,审议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申请73家次,共65家公司过会,未过会的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二次过会,1家变更重组方案后过会,2家未通过重组委审核,重大资产重组总体通过率较高。
(一)行业分类
2012年过会的重大资产重组总交易规模为1749.79亿元,其中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综合类、采掘类上市公司的交易规模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重组购买的资产也集中于公用事业、食品饮料、采掘类(见图4与图5)。
如以重组公司数量划分,则行业集中于机械设备、化工、采掘(见图6与图7)。对比重组规模,采掘业资产尤其受到欢迎,多家采掘业上市公司扩大主业规模,如恒泰艾普、靖远煤电、郑州煤电,也有多家采掘业公司实现借壳上市,如华联矿业、赤峰黄金、宏达矿业、泰复实业。
对于市场上被收购资产中某些热门行业,上市公司可进一步研究,发掘这些资产价值是否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可视自身公司业务和资金情况进行股权投资。
(二)重组目的
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收购同业或上下游产业资产实现产业链的升级或整合,以规模经济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是主营业务业绩上升缓慢,收购无关联行业资产暂时度过寒冬期;
三是主营业务停滞或已破产重整,收购新资产实现借壳上市。
目前市场上的重大资产重组以收购同业、辅助主业及上下游产业的资产为主,若从集团内部收购,可解决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同业竞争问题;若从集团外部收购难度较大,但是收购成功后可提高行业集中度,对竞争对手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促进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若上市公司购买非主业相关资产,需关注重组后是否涉及主营业务变更,若公司所属行业的判定发生变化,将适用新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办法,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一定影响(见图8)。
(三)交易方式
65家过会的上市公司中,购买标的大多数为交易对方持有的子公司股权,占总数的93%,因为收购完整的公司可维持重组前的经营模式、人员安排,重组后对其盈利能力影响较小。购买标的为非股权资产的占总数的13%,大部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如土地使用权、港口泊位等。出售标的为股权占比的24%,非股权资产占比81%,主要由于含出售资产的案例中属于净壳出售的公司较多。
购买资产的支付方式中,股权支付占总数98%,现金支付占总数18%。通常选择发行股份,因为其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较小。通常现金用于支付少量的对价,如重大资产置换中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价。
(四)净壳出售
净壳出售即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停滞或已破产重整时,通过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购买新业务资产实现持续上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上升缓慢时,可在集团内部变更控股股东,实现集团内的资产重整,延续盈利能力;或在集团外部重组,向第三方发行股份变更实际控制人,交易对方即实现借壳上市。
2012年实施净壳出售的上市公司21家,占重组总家数的32%。证监会并不鼓励借壳上市,上市部对其的监管会参照发行部监管IPO的力度。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净壳出售主需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出售资产的归属和人员安置问题,可由母公司或其关联方接受出售资产和人员。
二是购买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合法,盈利能力是否显著高于出售资产,是否充分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
三是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所持存量股份是否转让予新控股股东,以何种对价方式转让。
(五)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重组前一般财务状况较差,净资产收益率较低,重组前平均为1.00%。购买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一般都较高,尤其是IT、电子、农林牧渔等轻资产行业,均在30%以上。2012年重组案例中,购买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 22.13%,重组后平均为10.40%,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2012年,有16家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盈利能力比上市公司略低,占总家数的24.62%,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购买集团内同业资产,解决与集团的同业竞争问题;
二是整合产业链,扩大主业市场份额;
三是其他问题,如购买资产的评估值较高、购买资产未产生效益等。
四、重大资产重组实例——广电信息
2011年,广电信息(现已更名为百视通)实施重大资产出售、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4]。该次重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与原控股股东、潜在控股股东和非关联第三方的多方交易,是一件较为典型的案例。
本次重组由三项交易组成:
1.股份转让
原控股股东仪电集团将持有的部分广电信息股份出售给东方传媒,出售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0日均价,对方以现金支付。
2.资产出售
广电信息向仪电集团及其关联方以评估值出售全部主业相关经营性资产和部分非主业资产,向仪电集团非关联第三方挂牌出售广电信息或者下属公司部分非主业相关资产,对方以现金支付。
3.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广电信息以现金和发行股份向东方传媒购买持有的媒体相关业务资产(含百视通51.78%股权),并向百视通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剩余股权[5]。
本次重组过程中有两个关注要点:一是资产出售交割日,广电信息应已全部偿还除本部经审计确认的应付股利、应交税金(仅指增值税进项税)外的所有账面负债,由仪电集团承诺承担所有的或有负债(如与资产出售相关的其指定的关联方未能承担或履行),并只留存货币资金(包括资产出售的对价现金)及约定资产。二是与出售资产相关的权利义务及人员等由资产出售后的接收方承接和安排。
将上市公司作为净壳出售时,董事会需关注是否全部置出全部账面资产(如保留货币资金等);经营性资产所必须的负债、人员是否跟随资产一同出售给资产接收方;负债是否能在交割日前偿还完毕;人员安排上是否有漏洞,若资产接收方未能妥善安置,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是否有接受人员的预案等。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后,东方传媒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广电信息更名为百视通。重组前2010年每股收益0.1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55%[6]。重组于2011年底实施,于2012年3月20日公告重组实施情况报告书。重组后2012年每股收益0.4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27%。[7]相比2010年有显著的增长,重组后的盈利能力良好,保护了上市公司原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五、结论
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重组的原则和标准做了明确的规范,在实行过程的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指引。本文对A股市场较常见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形式做了介绍,对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重组情况做了统计和概括。
A股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决策时,需遵守证监会颁布的相关法规和原则,董事会需重点关注重组标的资产的权属、定价、盈利能力。收购同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公司时,需关注标的资产对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效应的能力;在收购非同业的公司,主要发生在净壳出售时,需特别关注出售资产、未偿还债务的接收和人员安置问题,以及购买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遵循维护国内股票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目标。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要为提升公司内在价值,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推动股市繁荣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Z]. 2008-04-16.
[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z]. 2008-04-16.
[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 [z]. 2011-08-01.
[4]广电信息. 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EB].上海证券交易所,2011-03-09.
新疆昌吉州电视台原来是以非编单机进行节目的制作,以奥维讯、ferrEdit为主要编辑设备,虽然这些非编具有强大的剪辑功能,但是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原有非编设备仍然存在陈旧老化、速度变慢等问题。而且单机的运作使素材以及硬件资源等无法得到共享,工作效率很低。如今无带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而原有的工作流程基本都是使用录像带进行上下载,十分繁琐。同时原有系统中还存在同一台非编使用人员较多,使用权限不清,素材管理混乱、无法统一管理等问题。
为了适应广电行业发展的需求及解决目前节目编辑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制作流程, 统一管理。新疆昌吉州电视台建设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后期制作网络平台。
该网络平台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OpenNet通用视频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通用开放的方式,对非编制作网络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其支持全面的网络架构、全面支持高/标清,对视频的压缩与解压缩处理是由I/O卡+CPU+CODEC完成的,支持多个素材存储卷,合理优化的分配管理系统资源,可提供多种接口模式,可直接连接目前所有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及摄像机、录像机,包括蓝光盘、PII卡、硬盘摄录等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台直接对每个账号的每台工作站进行登陆和使用并进行限时、限量的设置。系统采用时间、空间两种管理方式进行存储空间的管理。
该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不同文件的使用需求,还可存储和管理非音视频文件、使编辑软件自由嵌入,只要非编软件对素材文件的操作是按windows读写标准文件的方式进行的,无论是采用板卡,或是纯软件编解码的编辑软件,都可将其嵌入到本系统中,使之具备网络功能,参与网络应用。
新疆昌吉电视台使用的OpenNet通用视频网络管理系统是北京同步科技经过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和研究探索,以严谨的软件开发思路、独立自主的创新理念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在同步独创的“虚拟影子文件”技术的基础上并针对昌吉电视台的自身条件和特点研发而成的。
本系统利用“虚拟影子文件”技术 ,不同于其他视频网络管理系统,OpenNet系统对于素材的调用是通过特殊的虚拟映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共享或将文件拷贝到不同的目录来实现的。网络中原始的物理素材被系统保存在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是任何普通用户看不见的存储区域。每一个网络用户所使用的素材,实际上只是原始物理素材的一个影子,也就是说,用户在自己文件夹中看到的是一个不会影响其他任何用户使用的“影子文件(Shadow File)”。“影子文件(Shadow File)”具有真实物理文件的所有属性,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对其进行删除、编辑、播放等操作,如同在使用一个真实文件一样,同时,用户在用其进行编辑时产生的工程文件也是真实的。总之,无论用户进行何种操作,都不会对原始物理素材产生任何作用。
在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素材进行节目的编辑使用,在非线性编辑网络中,上载的大量素材需要存储和管理,为了提高带宽以确保编辑时的顺畅,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八网口绑定的技术,在网络建设初期我们选用了IP SAN技术同时选用了三款8网口绑定的盘阵。所谓8网口绑定是指8个网口聚合,并发并收,主线带宽理论数值可以达到8Gb/s,实测数值能达到4Gb/s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昌吉电视台的制作需要。
首先,经验表明,制度不能限制权力的滥用,是导致国企资产损失的直接原因。此次颁布的《办法》中所列举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情形,诸如“未按照规定订立合同”、“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未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支付预付款项”、“授意、指使或者串通进行违规采购”、“超越权限或者违反程序授权、批准资金支出”等,均属于对权力滥用所导致的资产损失。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资产损失事件,其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该公司在设计内控时,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方面,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因此,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的贯彻一定要有一个独立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它的执行。《办法》第6条规定,企业应当明确监察、审计、财务、法律和人事等部门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中的职责。我们认为,这些部门首要的职责不是对事后责任的认定问题,而是事前对权力滥用和违规行为的监督力度。
其次,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是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企业没有设立责任追究机制,那么义务的履行只能停留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
国有企业应当大力倡导员工,特别是高管人员的勤勉义务,在其履行职责时,应当具有一个善良管理人的细心,尽一个普通谨慎之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对于高管人员违反勤勉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既可能是违约责任,也可能是侵权责任。比如公司法第150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是预防资产损失的体制保证。《办法》第25条规定,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其他情形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办法》第27条规定:“企业因未建立内控管理制度或者内控管理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造成企业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的,除按照本办法对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外,企业分管负责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分管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防范企业资产损失是何等的重要。
[
关键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计划资助项目“高级访问工程师” (编号: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多家电子企业合作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战实训环境,建设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训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等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陶在学院“新四块”课程体系中属于岗位能力课程。课程依据电子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专业所面向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课程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依据企业调研、行业发展需要并参照“无线电装接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实践操作从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获得,注重操作规范、装配技巧和检测流程,充分展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承担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电子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理念。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09年起,学院与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调整原有的焊接装配实训室、调试与检验实训室和维修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实训要求设立了产品装配生产车间、产品调试维修车间、仓库、管理办公室,由公司出资装修和营造企业氛围。
同时,企业提供了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扫频仪、失真度测试仪,数字存储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电子测量调试仪器设备59台套,总价值约320万元。“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同时, “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每年安排2-3名专任教师到“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截止目前已经有14名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习了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在基地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训任务,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根据“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出H名专职实训教师、2-3名企业实践专任教师、1名管理人员,企业派出1名副总工艺师、3名助理工艺师、3名工艺员、1名助理工艺员、2名检验人员、2名管理人员、3名生产辅助人员,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 闽混编师资团队构成后,校企联合对混编师资团队进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在实际生产流水线上的时间指导能力,提高企业技师,工程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装配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训等实战教学,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基本装配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础教学,两种师资根据各自优势,通过实训项目相互结合,协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通过深入南京新联电子、泰之联、爱立信、三宝科技等企业,与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访谈以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了电子制造类岗位对学生电子产品生产技能的要求,并确定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设,通过与企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业真实典型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仪器设备)为载体,选取满足工程性、实战性实训要求的项目内容,将企业生产工艺及管理、调试测试知识融人教材,撰写校企合作教材。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实训类课程,总学时为56课时,实训2周。课程教学第1周安排在校内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主要进行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的基础训练,第2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及以企业真实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为载体的生产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战训练。
4.校企共评,完善课程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改变以往学校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机制,形成校内教师考核和企业工程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机制,问根据实训环节,按项目完成情况、操作规范性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不同实训环节进行评分,制定合适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过2年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标的细化。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考核按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考核。第,周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基础能力考核,占50%。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平时表现占5%,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考核占20%,焊接质量考核占加%;实习报告占5%。第2周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综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给出。其中,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产占5%,装配工艺文件制作占5%,装配工艺过程占15%,规范操作占10%,交验合格率占5%。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主要阐述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企业资本运动为中心内容,着重对资本的筹集、资本的投放、资本的运用、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财务问题进行了介绍和理论研究,讲解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方法。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迫切需要创新性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就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就影响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1、准确的课程定位。
笔者认为,找准课程定位,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行动的目标。根据唐山学院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勤奋敬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课程应确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突出“应用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2、教师的执教能力。
在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立足本职工作,潜心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应把握备课及授课两个环节。
(1)备课--以精心的课堂设计为先决条件.
备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案、讲义、PPT的准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就是要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及其重点、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抓好教学组织环节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先决条件。
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分为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知识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即财务管理内容、目标、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等基础理论。筹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方法、资产管理方法、股利分配方法及财务分析基本方法。
能力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及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预算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力。
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按“两个循环”的逻辑思路讲授,其一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循环,其二是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所谓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即主要按“投资—筹资—营运—分配”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展开,循环往复,持续不断。而财务管理的方法(环节)循环:是按“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这条主线展开的。全课程中体现了这种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在教学知识模块的设计上,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不同专业的知识模块。
板块式:即将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主线,财务管理内容是人们对财务管理客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客观总结,它将着重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这一完整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应该由哪些具体内容组成以及各项内容的相互关系问题。可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财务分析、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产管理与股利分配等财务循环板块。按照板块式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突出企业财务管理各部分内容的重点。该种组织方式一般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这种模块的设计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特点,正确区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职能式:即按照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职能管理环节组织教学内容,其优点是能够突出体现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但可能会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容上的重复,一般适用于市场营销及工程管理等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这类学生财务与会计课程安排有限,按照职能组织财务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内容的整体把握。
备课时应弄清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把握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
其次确定以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的“财务管理学”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使本课程教学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变抽象为具体、变知识为能力,主要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知识和能力并重的问题。课内实践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践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包括教学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实践分析案例。每个章节都可以以引导案例开始问题的讲解,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分组讨论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后给出引申的案例分析,这样既使学生直接获取了实践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也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不仅会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授课--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为保障。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将传输理财思想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融合、将财务理论与具体的理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考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六讲”“五式”和“四变”方法体系。
“六讲”即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五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目光交流式、启发式、快速反应式、案例讨论式”、“行动学习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这样形成四变。
“四变”即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调认知与情趣的统一、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法”。
A、目光交流式教学法: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意在搜索学生对老师的反映,是集中还是不集中,配合以提问,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便于提供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B、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法:在目光交流法使用的同时,配合以启发式提问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教学的目的。
C、快速反应式教学法:就是课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先让学生看、分析总结,最后由老师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方法特别在出现听觉、视觉疲劳时使用效果更好。
D、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实践的神力:课堂教学中插入案例-课程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编码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际资料为素材,结合国内外典型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开展典型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导出实践中需要应用的财务管理知识;然后结合案例讲解具体方法的应用。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训模式。包括单元案例实训、综合案例实训。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改革师生角色定位,在共同思考与讨论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量变积累过程。
E、行动学习式教学法:教师控制课堂讲授时,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进程,通过讨论、甚至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观点进行归纳及评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学校支持下,课程理论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上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传统板书配合演示课件、讨论、总结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声、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增加了课堂教学可供信息量。
3、丰富的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具体设计课外实践项目、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确保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建立了教学网站,存储教学数据,包括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PPT,配套练习、案例及参考答案等;实现网上答疑,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就确定与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其中包括建立QQ群,公共信箱等。教师能够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网络课堂等栏目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这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2)精心设计课外活动项目。包括A:组织学科竞赛:具体包括组织开展财务管理知识竞赛、针对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财务管理实务案例进行财务案例分析大赛、财务管理沙盘对抗赛、财务小论文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程的品质和内涵。
B:参与社会调查与实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到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其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写出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定期到实习基地实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及实践能力。
C:聘请企业界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为使在校学生能够更多的吸收实践知识,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定期聘请企业“CEO”或“CFO”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原则上,每个学期为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至少安排1-2次专题讲座。
D: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承担院级科研项目,甚至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以此来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学习能力、创新和周密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总之:本人认为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定位是根本,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关键,根据应用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型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邱龙广.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知识是指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人类的知识两种。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一类知识可以称为显性知识,包括技术方案、机械图、计算机源程序等。另外一类未被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时候所拥有的知识可以称为隐性知识,包括技能、经验、诀窍等。
知识,特别是可以作为企业智力资产的知识,在企业研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世纪初,我国企业界开始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已经逐步走出简单文档管理的范畴,正向企业智力资产管理的纵深发展。我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把个体的知识转变为公有的、有组织的、大家可以共享的知识。整合并且关联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智力资产。从战略高度对待智力资产,并且充分利用,让大家可以很容易地访问并且主动参与收集和归纳总结。
1977年,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费根鲍姆教授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技艺”的演讲,提出了“知识工程”这个概念,其研究方向是专家知识的获取、表达和推理过程的系统方法,目的是构建一个具备专家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软件系统。
知识工程作为学科研究始于日本。知识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使之成为指导具体研制各类智能系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工具,以及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体系。但是直到1984年,知识工程的定义才逐渐清晰起来,即知识工程是研究知识信息处理的学科,提供开发智能系统的技术,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数理逻辑、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
2、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知识工程
知识工程最终目标是用机器复制人在解决某方面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从而达到在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时,用机器替代人工的目的。这和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使用机械的动机一模一样。为了能深刻理解此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世界经济发展史。
按照各时代的生产力技术特征,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6个阶段:手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
手工时代是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特征是封建自然经济时代,尽管已经有了像纺织机的精巧装置,但由于依然依靠手工劳动,依赖于个别人的技能,生产效率极低。
蒸汽时代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其特征是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生产力极大提高。
电气时代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从此电力开始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基于电学原理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电子时代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方面通过“马歇尔计划”迅速恢复和强化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面在经济成果的支撑和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科学事业,使科学技术研究更加群体化、社会化、产业化,并且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这个时期虽然短暂,却产生了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几项技术,原子能成为新能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造卫星上天、宇宙飞船登月等等,科学的巨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举世瞩目。
信息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此间计算机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得到迅速推广,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卧薪尝胆,在短短的三十年内迅速崛起。在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精细化经营成熟模式的同时,也将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推上新的台阶。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企业发展,资本固然重要,但保持绝对技术优势也是立于不败的先决条件。那么,维持技术优势就必须保持知识的领先和不断创新。我们可以把这一时代叫知本时代。
网络时代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世界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已经迎来以脑力劳动为主导的智慧文明时代,互联网作为生产工具,将电脑连接起来的同时造成了人脑的联合,它促进了脑力劳动的社会化分工和协作,同时人脑及其智力资产将成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资本。人类将进入智本时代。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两大趋势,首先是在经济结构的价值体系中,资本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让位于知识和智力,其次是在人类财富的价值权重中,物质财富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让位于以知识和智力为主的精神财富。生产模式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社会的深刻变革。知识工程在这次变革中,将会起到双重的作用。一方面,知识工程的推广实施一定会加速变革的进程。另一方面,知识工程也为减缓变革对企业的冲击提供有效手段,从而帮助企业平稳摆渡到新的经济时代。
知识工程动因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研究适用于企业的知识工程才对社会发展最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需要不断进步,而且不容有丝毫喘息。只要前进的步伐稍有停滞,就会有被市场吞没的危险。
2009年6月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作为电气时代成长最快的公司,曾一路斩关夺将,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悍马等十多家公司,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但就在最近一次的金融风暴中,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巨无霸轰然倒下。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实质上是忽视产品创新,竞争力衰退所致。
通用的例子让企业清晰认识到规模巨大难免轰然倒塌以及资本雄厚不足抵挡危机,那么企业需要必备两个觉悟,即如何不死和如何领先。这两点互为因果,企业要想不死,只有靠领先。领先是生存的需要。
市场竞争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外部压力。作为中国的企业,还面临着来自内部的人才压力。经济全球化导致大量人才外流,我国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转型,机会与危机并存,这样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很难形成敬业有恒的专家群体,另外人才流动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再加上制度缺陷,教育失当,加快了人才的无序流动,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技术流失。知识工程要点
1、企业的出路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企业化解的方法只有两条:致力创新和留住知识。
人才流动和技术流失让企业常常非常被动,有时为了挽留人才不惜重金,但即使这样,人才还可能离去。在人才问题上,钱解决不了全部问题。那企业应该怎么办呢7答案很明确:人留不住,要留住知识。把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复制下来,留在组织里成为集体共同拥有的能力。对于个人,能够破除技能垄断,避免人才自我膨胀,最终与企业关系恶化。对于企业,能够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人才与企业共生共赢。
我们提出的致力创新和留住知识这两条建议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创新一定是基于知识的创新,而留住知识的目的也是为更有效地创新。两者之中,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知识的最高体现形式。没有知识支撑的创新,是无米之炊,是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是海市蜃楼。企业要创新必须先从知识抓起,知识工程就是帮助企业整理知识、用好知识的重要手段。
2、知识工程的定位
(1)面向知识的信息化工程
知识工程包括两项关键技术。其一是关于知识转化为代码的技术,也就是通过知识编码将知识进行重构的技术,其二是关于知识代码运算和输出的技术,这是纯粹的信息化技术。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前者是基础,是关键,后者是保障、是环境。
知识是固化的经验,但知识不等同于经验,是因为还有一部分无法表达也无法固化的经验不包括在内。知识工程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企业每天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新问题和老问题两类。老问题可直接应用成功经验进行解决;新问题的解决是要在既往经验类比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和综合。无论解决新问题,还是老问题,经验都是基础。
做企业就是要做事,做好每件事都要有好的方法。这些好的方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反复验证和修正,最后才能固化成为最有效的操作步骤和工作标准。每一个有效方法的获得都是有高昂代价的,是企业用无数的金钱和时间换来的。这些方法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硬件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做事的方法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有时还可以弥补硬件能力的不足,它更能体现竞争力,并且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实现突飞猛进。
经验是获得先进方法的过程记忆和深刻理解以及方法本身,但尽管企业为这些经验付出了高昂代价,可这些“记忆”、”理解”和“方法”却只存在于个人的大脑中。知识工程就是要帮助企业把人脑中的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在计算机里做一个备份。这是知识工程关键的第一步:知识识别。
第二步需要考虑把知识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的问题,能让计算机区分每一个知识点的特殊属性,包括应用场景、操作步骤、产生效果以及评估标准等。这个过程是知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知识挖掘环节。
企业既要把重复性的工作越做越好,也要适应市场不断地创新。人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如果老的经验不能有效地解决新的问题,那么多是因为两种问题的特性不匹配。为了使宝贵的经验解决更多的问题,首先需要提炼问题的全部属性。只有分类和描述非常清晰准确的属性,计算机才能去对比和匹配,属性分得越细致、越抽象,则适用的范围越广,匹配也越精确。知识工程把这一过程称为知识解析和知识重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知识的重用。解析的粒度和精度以及重构的层次和关系都会直接影响重用的效率。这也是知识工程里最核心的部分。
(2)复制专家的过程
知识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复制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专家出色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知识工程里叫“企业最佳实践”。专家要对每一步骤做出详细讲解。这在知识工程里被称作“协议分析”。对于已经发生的或无法记录的实例,只能事后通过面谈的方式,请专家一起回顾和说明。知识工程就像一个录像机,要能把历史事实复现出来,而专家的讲解是对历史演变的真实意义做出注解,这样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全貌。这些没有被歪曲的历史描述,对后人才有真正的借鉴意义。做到这一点才算完成了知识工程的基本任务一知识挖掘。如果知识工程中缺少对专家的录制环节,那样的知识工程大多只是搭建了一个文献检索平台。因为无从得知别人的数据是否经过验证和是否有效,而且缺少操作过程,所以,对企业的价值有限,能够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3)输出结果是知识系统
完善的知识工程的目的是要建立知识系统,其作用是为业务流节点的每一项任务提供所需要的有效知识,即能操作、有结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与之对应的决策原则、判断标准以及适用条件等等。知识系统是与所有业务流程相关联,与业务流程并行的知识保障系统,像一个如影随行专家顾问,站在业务人员的背后随时赐教。它不必去试图改变业务流程,而是如实反映流程运作情况,为流程优化提供一手资料。总的来说,知识系统应该具备记录功能、学习功能、训练功能、咨询功能和管理功能。
3、知识工程的实施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课核心课程之一,其前期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等。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相对比较难,综合性比较强。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如何保证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下,掌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并能对各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是专业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主要是采用章节来安排教学活动,基本上包括财务管理概述、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企业筹资管理、项目投资与证券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偏重理论,同时因课时的限制不能把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或任务纳入教学,最后使得学生学完财务管理课程只是掌握了零星的知识点,不知道怎么把所学的知识与将来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相联系。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的教学步骤是先是清楚地讲述概念和理论,然后讲例子和问题来论证,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基本上还是采取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上基本是教师借助于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或多媒体上课,另外辅助练习题来传授理论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高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财务管理概述、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企业筹资管理、项目投资与证券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模拟与分析,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现有的案例教材也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难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
(四)考核形式单一
现在的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基本还是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很少重视过程性考核及实践技能考核。这一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趋势。
(五)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不能把授课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相联系。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职业教育所需的人才。
(六)学生实践机会少
高职院校的注重点虽然是职业教育,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不是每个专业都有实训基地,或者虽然有实训基地,但是形同虚设。所以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不能及时去实践、去巩固,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其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针对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改进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技术教育,其核心特点是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就业来看,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并且担任的工作以实务性的操作为主。所以,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都要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相联系,以便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附有训练内容和训练指南,以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取舍,比如对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中一些模型的推导过程可以简化;而与企业的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核算和管理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如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的管理,如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等等。总之,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宗旨,来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公司访问、专题报告等应成为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案例分析。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自制力差,所以我们更应借助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分析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教师对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理论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案例分析教学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理论知识作铺垫,案例分析教学也就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应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如今我们授课不应还是固守于以前的一块黑板与一支粉笔,应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的结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其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公式、公式推导过程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也可以通过超链接随时将前面的知识点调出,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知识。
(三)改革考核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决定了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革考试的方式,使考试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应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例如:实训环节单独考核,成绩占到期末总成绩的40%;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重点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据此给予相应的成绩;同时教师在实训环节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期末考试理论命题,成绩占到期末总成绩的40%;在命题时,教师应采用多种考核题型相结合,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平时测试部分,成绩占到期末总成绩的20%;平时测试指标,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
(四)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技能型教师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为了提高学生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技能,必须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中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中去学习,去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所谓“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4]。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财务管理专家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开展系列讲座或专题报告,校内任课教师和学生一块听课,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效果。
(五)建立并完善校内的专业模拟实训室,大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实践性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学校需要建立校内的专业模拟实训室。重点围绕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证券投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项目进行网上模拟。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通过网上模拟,真正了解企业资金运作流程,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教师要加大考核力度,在采取分组实践的模式下,要避免组内人员“搭便车”的现象,争取让每位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校内模拟实训室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环境,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基地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就企业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上述校外实训基地,很多高职院校也都有建立,但是利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财务管理的资料关乎企业的机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为他们解决遇到的财务管理难题。基于上面的原因,学校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办法,通过为企业的项目设计出优质的方案,并针对企业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出对策以及为企业员工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从中得到学校带来的好处,从而企业自愿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三、结束语
改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如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大力配合,教师要全力以赴、不怕麻烦,学生要积极参与,合作企业能努力协助等。同时,教师是改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主力军,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的探索,相互交流,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吕华兴.浅谈高职类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技能的提高途径[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7-49.
[2]封晔.浅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现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6-1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