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08: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有人认为,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门再简单不过的课程,没有什么深奥的难题,教师简单一讲,学生课下背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岂不让学生成了背书机器,起不到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基石没有充分体现。其实,政治教学有很高的艺术性,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而又认真的职业观,是不可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很多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师,把它作为次要的课程来教,结果培养出“知识优秀,品格低下”的学生,他们成了一个个的做题高手,却逐步养成偏激、固执、脆弱、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政治教学决不容忽视。
1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学工作很强的艺术性,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狭窄,压力感、紧迫感时时撞击着自己,一个称职的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
二、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创新运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现教学新理念,创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A以学生为本,首先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有个性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政治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二十个学生会有二十种认识,二十种答案,谁对谁错,只要有道理,能体现出的、积极的、向上,观点都应给予肯定,这就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个性认识,由此可以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时代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B以学生为本,注重榜样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路口,他们敏感,稚嫩,性感丰富,可塑性极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精神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了解一些伟人们的成长的过程也经历。
再者,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如通过初三政治课的学习,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哪一个国家率先使用,它就会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效益,再如我国的封建社会,创造发明达到了最高峰,中国的科技文化曾长期在世界上独领,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国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先导们的创新精神及其过程从而得到启迪和创造欲的激发。今天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更广阔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因为人的行动是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同学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
2、 教学开放,制定教学新策略
政治教学,仅仅靠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初二政治,是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与法律打交道,爱法律保护,也爱法律约束,如果单纯的讲,同学们听起来枯燥无味,这可以进行开放教学。教学内容可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程度拓宽,教学形式可由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如在进行第三课第二节,“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这一节教学进,事先让几位同学准备一个节目进行表演:厂家制假、商家售假、消费者受害。由此可以设计几个问题:①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违法行为?②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做?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
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而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成知识的“传播者”,而老师则与学生合作者,咨询者。如在学习初三政治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节内容时,可由学生上台讲解,他们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知识与觉悟,讲解“百年悲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满怀悲愤之情,把中国如何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讲行如同大家在观看一部历史影片一样,感染力极强,这样同学们不公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激起了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心时事,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集政治教学于一体。这对政治教师要求较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政治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大纲,而且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动态,世界发展格局。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就要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首先培养自己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时政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感谢兴趣的问题。作为一名女性,我喜爱电视剧,但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更喜爱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我每晚的必修课。了解的多,就有利于教学。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的“非典”时期,除了备课、上课,完成教学工作外,我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见解每次课前5分钟,一定向同学们“播报”学生们兴趣很大,紧接着上政治课的兴趣也高涨起来,甚至有时课外活动时间,还来找老师为他们上政治课。政治课成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憎分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还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论,人人成了评论家,观察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
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时期,存在向好,向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下成了有用人才,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我们要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心胸开朗,乐于交往
②情绪健全,情感丰富
相对于其他三个必修模块,《文化生活》模块更具有其独特点,其他三个必修模块我们可以从课程“由旧到新”的变化去理解,而本课程则注定要从“从无到有”去理解。在使用期间确实有这样的感觉:说他像历史,而不是历史课;像文学,而不是文学课;像艺术,而不是艺术课;像伦理,而不是伦理课。而这些反映了本课程最大的特点,虽然没有现成的与之相互对应、相互独立的学科背景,但教材内容的编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因此其学科定位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当然其性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
二、对开设《文化生化》课程必要性的理解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现象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中学生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生活中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层面。因此,以学科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势在必行。同时其开设也体现了随着时展,社会的变迁,课程设置也会不断完善,日渐成熟,作用也更加显著,所以《文化生活》的开设更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的表现。
三、对《文化生活》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认识
教学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因此总体把握教材的内容目标体系尤为重要。
《文化生活》教材总体框架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是从一般意义上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的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立足中国,着眼特色,集中讲述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专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内容呈现的脉络上看,这四个单元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而每一单元下设有课题,课题下有框题、目题。目题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此外,教材除正文外还设有辅助文,它包括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文化名人和语录等栏目,它的设置既丰富了教材的信息量,又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又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最后,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对《文化生活》教学的认识
Discussed shallowly high two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Practice to Understanding Decision Function” inducts
Huang Guoyun
【Abstract】The article vividly explained through the concrete instance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importance, analyzed comprehensive has selected “Opens Peru of the Old castle” this story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reason, elaborated the story implication philosophy truth in detail, had pointed out inducted the new class with this story the activation classroom function, in addition enumerated the high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o induct the new class the way and the method, simultaneously elaborated inducted the new class material to being selected the request.
【Keywords】The interesting storyInducts the new classGood resultsActivation classroom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就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课好的开端,如果能引人入胜,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上课之前,要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那么,这堂课该如何导入呢?我是用故事样导入的:
1.揭开古堡之秘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这古堡里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遇难事件。凶手是谁呢?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痕,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一万卢比重金招贤。几年以后,来了一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张渔网。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放到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大铁箱里,手里紧握网纲。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钢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吸脑汁,致人死地。一个“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原来这个彼特利克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观察研究古堡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迷。
这个故事把学生“望师兴叹”的冷场面转变为愉快活跃的场面,一下了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到上课的气氛中,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活跃自序。
2.这个故事蕴涵的哲学道理
师: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这个故事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体现在: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这是因为: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推动人们去探索、去研究。人们的认识能力归根到底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就越强。因而,人们也能够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获得新知识,产生新科学,使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第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人靠感觉器官直接触外界事物的范围很有限,思维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断地认识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任何改造客观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
2.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会科学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而不实行,则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2.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能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由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因为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 选用这个故事的原因:切题、理论联系实际
导入新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门学问,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思维潜能,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需要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经验。
之所以这堂课我用这个故事导入,是因为这个故事有趣、新颖,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更因为这个神秘故事的材料切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道理,那么这个故事又如何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呢?是这样的,这堂课的知识点是: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这个故事,恰恰体现了上述知识点,所以我选用这个故事导入新课,既让课堂充满欢快的笑声,又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这个故事所起的作用
这个故事,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在神奇有趣的故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整个课堂在愉悦中进行,同时点燃同学们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探求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精力引到整个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够通过这个神秘的故事,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启发、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引出新课的知识点,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识点,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5.导入新课的其他途径和方法
5.1用音乐开场。音乐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若把音乐引进,用来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可用那英的《雾里看花》来引入,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可用韦唯的《爱的奉献》导入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激活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2用传说、典故、名人名言等开始。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传说、典故、名人名言等开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理论的抽象程度,起到“剂”的作用。例如,用毛驴驮盐和棉花两次过河的传说导入《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用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的缺陷导入《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5.3用时事开场。我们都知道政治本身的特点离不开时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世界情有独钟,利用这一情趣,做好引导工作,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4用现实生活的实例开场。现实生活是学生直接生活的空间,与学生距离最近。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由现实生活的实例导入,学生会更爱听更容易接受。
5.5用幽默、诙谐、恰当的比喻开场。在导入新课的这一环节中,一段或一句幽默诙谐的话,一个恰当的比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进入角色,避免学生只是“望师兴叹”的冷场面,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学习任务。
6.选材要新颖、切题、联系实际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切题、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教师要占有十分丰富的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那么,如何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的感性材料呢?教师在生活实践中,要注意博览、收集相关的材料,忠实地记录各种数据、各种资料,并做好分类整理,除此之外,还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制作,为了能使材料新颖、切题、合乎新课的知识点,使用时,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进行筛选,进行鉴别,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选择生动、有趣、切题的合乎实际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一旦用于导入新课。便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会收到事半动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或开场的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而异,因课制宜,当然不管怎么样,万变不离其宗,新课导入或开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45分钟的课堂效率,也只有注意了这一环节,课堂效率才有提高的可能,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卡尔·r·罗杰斯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思想。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其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尝试,主要体现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潜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和“非指导性”教学两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1]鉴于传统教育学生不参与对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的现实,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选择的自由,教育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因材施教。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成为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重视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够参与的学习,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课程目标、内容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知道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有意义的学习。
(二)“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学习。教师的职能是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罗杰斯指出,“非指导性”教育强调个人尊严、个人选择以及责任的意义和创造的乐趣,它是建立在民主和个人权利的哲学。
“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拥有真情实感,对学生要珍视、接受、信任并且理解和认同。教师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出现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象。通过随机对河南农业大学三百名大学生调查,6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仅有35.8%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兴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手段都制约着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育者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要求,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发意义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理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断完善与科学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
罗杰斯认为课程目标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其人格特征、情感、态度等因素。只有多角度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学习积极性。[3]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心体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与魅力,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重视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罗杰斯把教学看作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要开发课程的物质资源,而且还要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原有教师讲授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要大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重视教材、图书馆、专家学者等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作用,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典范,他对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动了美国的道德教育,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建立在道德哲学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他的理论具有系统性。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启示。
一、尊重学生自主性,打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承认人都是天生的道德哲学家,每个人对道德问题都能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因此,它反对浪漫主义和文化传递论主张的灌输教育,坚持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在尊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基础上的个体和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人的内在潜能的发挥,也不是对既有规则的学习。这种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前提就是主张人的自由和发展。它把个体能自主的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当作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这种教育思想在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对集体的各种事情自主表达看法的权利,强调通过学生的民主参与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在实行公正团体策略的集体中到处洋溢着民主的芳香。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是“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它过分强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抹杀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方式在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对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觉悟的大众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的个性的增长,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抵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响应人们的要求,力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以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为前提,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敢于表达对思想道德问题的看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然后可以根据他们实际的思想道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这种自主性,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变专断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伦理知识、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缺陷,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引起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准的差距,产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需求和动机;其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但不要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而是由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监控,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向着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
二、坚持普遍价值导向,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科尔伯格认为心理学上把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的结论,当成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本性的结论,就是把“事实”等同于“价值”,而心理学家往往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作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往往会犯“心理学家的自然主义谬误”。这样很容易导致教育目标的低下和价值相对论,不能达到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目的。为了克服这种谬误,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心理学研究要从哲学假设出发,为此,他用元伦理学假设来解决道德教育的普遍价值取向,并确立了这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正”。这就使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既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符合他们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有原则性的价值导向,引导他们向最高的道德目标前进。同时,承认个体在道德选择面前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也并不是主张价值相对论,如果只是单纯的允许每个人对道德问题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解释和选择,而不对错误的选择做出引导,很容易导致人的思想混乱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低下。
(一)学校重视不足。部分高校受传统意识影响,在思政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即规范又健全,对实践育人却重视不足。个别高校认为没必要费时费力开展实践教学,甚至把实践育人工作看成额外负担。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就相对抽象,理论性强,若不重视与实践结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管理不足。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还是零打碎敲,没有规范地纳入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具体安排和要求,思政课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早就对实践教学的学分设定、课时分配等进行规定。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高校规定的思政课实践课时常无法保证。
(三)实践经费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保障不力,现已成为困扰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有效开展的突出问题。无论是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专家讲座等校内实践,还是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校外实践,都需稳定经费支持。部分高校受发展资金的限制,没有形成专项经费。即使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课时,也不能保证实践育人长效进行。
(四)教师能力不足。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目前,很多思政课教学还是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有的教师本身阅历浅,参与实践少,更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足。其实,实践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比理论教学更高。它要求教师用大量精力去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去观察社会,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才能给学生恰当的实践指导,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实践育人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更新育人理念,自上而下加强重视,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领导机制。实践观点是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用一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必须去除“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理念,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成立思政课实践育人指导机构,由主管校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主抓落实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思政课教学部门,设定完善的实践育人工作规范,以保证其有效开展。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领导指导力度不够,就会使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责任心不强和热情不够高涨;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1]这样发展下来,思想政治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实际整体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责任意识不清晰。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监督者,老师则是实施者;而老师则认为只有学校领导良好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才能保证思政课时间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校领导和老师职责相互推脱,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公共课开设,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是以公共课程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硬性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学校的积极性。
(2)相关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全国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课当做是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当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影响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学实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未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评价的对象应该分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不太严格,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评估要求也比较底,往往是组织一些视频教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没有真正的社会实践。[3]这样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反应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发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由相对单独的几门课程构成,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在实际的组织实践教学时,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和组织安排,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思想政治课效率不高。第二,国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思政课的统一标准,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4]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最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老师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长,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往往要带一百多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实践的学生极少。
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增加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比例。首先,要让学生和老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各尽其责老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制定硬性的评估指标,激发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5]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使思想政治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老师要多注重出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正常发展。首先,学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使每个成员各尽其责,指导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6]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度,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月末绩效考核,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核。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在这中间,思想政治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广义的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切方面。具体可划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美学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许多方面。在诸个方面中思想素质起着基础的和决定的性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面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目前的中学生是将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论他们从事哪种职业,都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这就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及重大任务,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同时好是我国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自由发展的本质区别。
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
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分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决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信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添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现实生活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由于目前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使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经常外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这是社会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在学校教育上的反映。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接受,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也还未能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因此便会出现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现象。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的。随着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相信全党全社会将对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加以重视,这必将会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完成素质教育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它的每册书、每个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
五、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课担当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素质教育重要部分的任务,就必须大胆实践和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课堂主要阵地要抓住不放
从教师方面讲,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基本原理和公民品德的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从学校方面讲,在课时安排上不能少,在教师要求上不能低,在考试中的比例不能减,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能降。
(二)教师跟上“3+X综合”考试要求的步伐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3+X综合”模式的出台,考试由原来考知识为主,改为重综合能力测试。要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思想政治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要先提高。不仅能教好思想政治课,也要知晓历史、地理、乃至理、化、生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并与之结合。这也是素质教育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结合中、高考要求,教育学生关心时政
帮助学生订一份时事杂志,要求每天收看收听国内外新闻,请团委、学生会办好广播和板报,并组织好时事政治的竞赛,养成学生关心天下事的品质,逐步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
(四)安排和组织好思想政治活动课程
可利用节、假日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撰写观后感、访问记、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开展小论文写作竞赛,增加学生对课文理论理解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放手让学生组织自治
如有些学校成立学生自治组织,设立类似政府机构的社会管理部门,由学生自己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检查学校的卫生环境、纠正学生中的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办商店,学会经商、把握价值规律的知识;让学生自办小报、文学社等,追求高雅文化职业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59-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社会主义不仅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也注重对一些实践性人才的培养,职业技术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不但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也相对较低。为了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思想教育课的内容,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整合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好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其他课程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些党的基本思想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应该是如何确立的,而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些理论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上,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如果一开始没掌握好的话就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够引导学生去学习。
一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障碍
1.职业院校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照本宣科式教学
相对于普通学校,我国的职业院校的起步较晚,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来适应职业院校的教学。如果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书本的内容,一般来说,学生的心智还是不健全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学习的内容,要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心灵的鸡汤,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院校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很多时候都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法,教师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时代的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观念相对地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效用。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我们不能够让所有的课程内容的学习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去教学,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改革,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修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在教学中遵循所有的教学原则。只有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妥当,才能够让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2.职业院校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院校主要是培养一些技术性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富有创新精神。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学校要教会学生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技能,所以在选择教师的时候过分注重技术上的选择,在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时候没有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过多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水平不高。还有就是思想政治课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都没有把这门课程理解透彻是不能够将这门课程讲解给学生的,学生也无法接受到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其次,许多职业院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思想政治课让学校的行政人员来兼职上课,不聘请专门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来任教。学校的行政人员不是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没有良好的学科背景做依托不能够对思想政治有准确的认识,很多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兼职老师没有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就会出现课件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这就间接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最后,由于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投入较少,就会导致一个教师担任很多个班的思想教育课。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时事政治,就不能够将书本的知识和现实的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的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就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怠倦,就不能花时间去钻研教学,也就不能在科研教学上面投入相应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任务的繁重会打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教师就不能够让自身的知识得到提升,这就会导致教书几年可能还是停步不前。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东西更新换代都很快,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在自我发展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只有让师生能够达到互动交流,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3.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觉得它对未来作用不大
相关的调查表明,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不反对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但很多学生却提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不大,很多人都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更让学生反感的是思想政治课还通过闭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考查,这就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就会将思想政治课误认为只要考试之前背一背就能够应付考试。这就不能够加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一开始就不能够给思想政治课明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学生的功利性是比较强的。学生误以为进入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一些职业训练,为未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教育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能够发挥实际的效用,这就会让很多学生错误地理解职业院校的思想教育课不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其实思想政治课的最大效用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建立一个健全的心态和人生观去应对复杂的社会,当面对各种复杂的信息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分辨的标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需要每个公民都拥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的思想不产生偏差。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水平,完善职业院校的教育机制
经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职业技术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让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水平提升是当前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场所,职业院校不能够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只有将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适合时展的人才。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加入了创新教育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教学现状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 还不能够让学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消化掉,也不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课程产生兴趣。为了让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变得比较有吸引力,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一些创新机制。只有创新且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才会改变现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只有学生掌握一定思想理论,才能够为思想政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只有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的问题,才能够表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只有学生把困惑说出来,教师才能够就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才能够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有了问题教师才能够将学生的问题结合起来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课的时候不需要过于强调书本的一些知识,可以关注一下时事政治。较之以前的学生,当代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也喜欢在业余的时候一起讨论一些政治问题。这时如果教师将学生关心的时事资料和评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是空洞且缺乏实际效用的知识。学生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认识,才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师的授课的过程中去。
教师还不能经常采用一些官方语言去对思想政治课进行讲解。我们需要将知识转换成鲁迅式的白话文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直白地明白它的意思。用生活化的语言或者是选用学生感兴趣、符合时代特色的语言说出来地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理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政治理论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够加快整个认知过程。人们能够在感性认识阶段迅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才能够有目的地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其次,需建立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能够让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和不断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关系到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德育首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计。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德育意识
(1)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德育在现实中被削弱的危险性,从而把升学教育转移到公民素质上来,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束缚,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结束“口头上重视,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
(2)要正确地认识传授知识与德育辩证统一的关系。传授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如若离开知识教育的传授去讲德育,或若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政治课引向歧途。
(3)应充分认识到政治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竭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实现其“不战而胜”的图谋,攻心为上,潜移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激烈的。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紧迫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
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出发,努力做到从备课、讲课、作业和考核等各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避免无的放矢。
(1)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必须了然在胸,讲起来才有针对性。
(2)讲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提高其思想觉悟的中心环节,是真理与谬论直接交锋的战场。教师应在讲清概念、原理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模糊认识,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
(3)作业和考试要结合学生思想。思想政治课的作业不能停留在填概念、背原理的水平,而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要进行改革,使其发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学作用,逐步实现从知识、能力、觉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发展,深化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三、要增强教学信度
教学实践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响,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思考认可,方能付诸行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入耳入心,而信度的增强,也就成为强化德育功能的关键了。如何增强信度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信度的前提。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坚持疏导原则,这是增强信度的有效途径。疏导就是如同大禹治水采用疏通河道一样,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坚持疏导:一要摆事实,即要善于公开地肯定那些现有的事实,而不是肯定那些感觉到的似是而非的“事实”。二是要抓住“热点”,引入教学,这是增强时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做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有心人,以有效的途径去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
四、要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和强化德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1)要讲究“灌输艺术”唤起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入口处”。这就要求教师熔现实生活、教材内容、学生思想状况于一炉,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活泼地教学。
(2)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确立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可力求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同时,要使德育寓于所有学科之中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3)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科研、努力探索教学最优化,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把每个教师引入研究的幸福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母机”,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动力。为此,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对确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论证、提高、推广。要在本职岗位潜心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努力探索出一条使所有学生都喜欢、主动学习的新路子,实现教学最优化。
(4)思想政治课要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社会、家庭对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将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德育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配合社会、家庭进行教育,不断增强教学信度,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宏勋,马燕.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J].中学政治,
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