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0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安全新生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安全试点示范交流会
3月16日至17日,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成果展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强调当前网络安全呈现出网络攻击呈上升态势、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隐患突出、融合发展带来网络安全新威胁、攻防非对称态势突出等四方面特点,网络安全威胁风险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领域,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逄 丹)
移动办公新格调 爱普生DS-310/360W扫描新品来袭
移动办公是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高效与便利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了继电脑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出差或外出拜访客户时,还在为没能及时扫描重要文件苦恼?政府监管部门执法办公却还没有一台合适的扫描设备?对此,爱普生全新推出了紧凑型A4馈纸式扫描仪DS-310/360W,其紧凑的机身、强大的功能,轻巧的便携性可有效满足诸多行业对移动办公的需求。
那么,小身材、大功能的DS-310/360W究竟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一起来看!
轻薄小巧 移动便携
作为一款紧凑型文档扫描仪,DS-310/360W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小巧灵活的机身,完全不会占用空间,DS-310机身尺寸288×88.5×51mm,重量1.1kg,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DS-360W机身尺寸288×88.5×67mm,内置电池,重量也只有1.3kg,外出时可以轻松放入公文包。
多种供电方式可选 应用灵活
一款便携式的文档扫描仪的供电方式当然至关重要,源源不断的电力供给才能为扫描仪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DS-310/360W支持电源适配器供电与USB供电,通过USB供就可以将PC等设备和扫描仪直接连接,真正实现移动操作、便捷办公。此外,DS-360W内置电池,同时还支持电池供电。在电池供电模式下,还可以扫描大约700页的文档,这就为外出办公提供了便利。
高速高效 省时省力
身材虽精致小巧,但功能却十分强大,这里就不得不提到DS-310/360W具备的高速双面扫描功能。扫描速度最快可达25ppm/50ipm,并且支持200dpi和300dpi黑/白/灰色彩模式的双面扫描同速,使文档电子化效率大大提高。
卡片扫描 独特卡槽设计
想扫描身份证、银行卡,可馈纸式文档扫描仪该怎么扫描呢?别担心,这一点爱普生早就想到啦!DS-310/360W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用户这一需求,独特的吸入式卡槽设计,当客户需要进行卡片扫描时,只需将机身上的滑动按钮拨到“卡片(扫描)”位置,即可开始卡片扫描。扫描完成后卡片会被自动退出到进卡位置,卡片扫描轻松自如,分分钟就能搞定。
内置WiFi可实现无线扫描
出门在外,没有网络,想扫描文件怎么办?别担心,DS-360W内置WiFi功能,移动便携设备只需下载Epson Document scan即可与DS-360W进行直接连接扫描。同时支持无线路由连接和直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方便用户按需选择连接方式,更加易用。
专业扫描驱动 应用简便
一系列收购动作不仅体现了脸谱战略思路的转化,更折射了当前互联网发展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一是社交化趋势。脸谱的发展显示了互联网社交化趋势的到来,网民间的互动行为与信息传递开始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社交关系来开展,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信息推送模式。为了应对挑战,谷歌也推出了新的社交产品。该产品能否撼动脸谱的地位姑且不论,但是谷歌显然已经意识到,在社交化浪潮下,将个人信息及其社交关系融合到信息推送的算法中,将大大提高信息推送效率和精准度,引发互联网营销和电子商务的重大革新。社交网络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谷歌需要在精密但机械的数据算法中加入社交化因素。
近日发生的一件事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7月15日,在全球首个关注智能生活的安全极客嘉年华暨首届GeekPwn暨XCon会现场,奇虎360演示了对特斯拉Model S汽车应用程序的破解,通过电脑远程控制车辆,实现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操作。现场进行这一操作的人员是一名极客,他还通过电脑控制了智能马桶、平板电脑、游戏机手表等设备,“一切都可能被攻破!”这位极客说。
那么,这样的漏洞存在是否意味着特斯拉车主们必须面对危机四伏的驾驶环境?单从这一事件本身来看,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特斯拉车主们担心的状况。
首先,黑客破解的只是灯光、鸣笛等边缘性的汽车功能,对驾驶安全本身,如动力、制动等关键功能并没有什么影响,即便可以远程解锁,那么凡是电子中控锁的车辆也同时都在面对类似的风险;其次,通过远程操作控制汽车行驶,必须要求车辆自身具备自动泊车、偏航干预以及自适应巡航等“感知”功能,否则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再次,即使未来技术有更新和突破,或者更高水平的黑客能够对汽车关键功能进行控制,用户也可以简单地关闭远程访问功能,如同拔掉网线或关闭无线适配器,即可规避风险。
另外,360官方也表示,成功利用这类漏洞实施攻击的概率很低,特斯拉车主不必过分担心自家车辆会遭到不明攻击,尽管此前已经有国外媒体报道过有黑客利用特斯拉的6位数密码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操控,但对智能汽车发起攻击的技术门槛仍然很高。
对于被破解一事,特斯拉官方也做出了回应:“特斯拉没有参与该会议,也不是比赛的赞助商,但我们支持这种想法,即提供一个环境,让负责任的安全研究人员帮助识别潜在漏洞。”作为汽车生态圈的新生力量和新模式的推广者,特斯拉的表态可以说是开放而有诚意的,也正因为特斯拉所提出的全新概念,以及Model S车型所标榜的智能汽车形象,吸引了黑客们的无限兴趣。
让我们来看看全世界黑客们最感兴趣的另一个破解对象――苹果,尤其是iPhone的手机系统,每次更新都会引起极客们的群体骚动,这不仅仅是因为苹果的树大招风,还恰恰因为AppStore严密的付费系统和iOS卓越的安全性,这是在圈内公认的事实。因此,特斯拉被选择为讨论智能汽车安全的主角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了。
除了没东西破解就手痒的黑客们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该事件的另一主角――奇虎360。这家主要涉及网络及智能设备安全的公司,与腾讯和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官司曾几何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并均以败诉收场。后来又因为违反苹果的安全要求,非法获取系统进程信息,以及擅自读取用户隐私,例如:照片、音乐、安装哪些APP应用等恶劣行为,被苹果处以全系APP商品下架的极刑。由此可见,奇虎360在国内互联网界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活跃分子,并且其处事风格也可见一斑。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比较起来,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借助于互联网这个特定的载体,形成一种结构完整、自成体系的信息文化。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它具有海量存储、无限传播扩张的广阔空间。网络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输技术,从信源、信道到信宿,充分数据化、网络化,可以随时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有尽有的文化资源。它穿越文化地域、文化时空,进行国际化范式的具有空前深度和广度的文化信息交流。
――它具有鲜明的民主化、大众化倾向,常常被奉为通俗化、时尚化的现代文明。它的进入门槛较低,甚至不受任何限制,在人类文明资源面前,人人可以平等共享,自由互动,充分表达人们的个性、观点、情绪或主张。传播主体千变万化,各种信仰、追求都能得到展示,所有的言论、评说都无法阻隔。
――它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的特征,能够融汇各种地域、人文环境的信息,呈现出思想文化的兼容性和丰富性。由于信息表达的来源不拘一格,涉猎社会的各类问题五花八门,渗透的领域没有边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对比观察、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
――它具有快速、即时性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文化信息生产、消费的需求,加快文化知识更新的周期。由先进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带来的零距离交流、跨越式沟通和无缝在线对接,能有效地缩短知识积累的时空距离,加速思想文化信息的流动,为新技术、新文化、新生活的产生提供无比优越的条件,使人们有机会透过广阔的视角,一睹整个社会的原生态,深切感知大千世界历史性变迁的脚步。
网络文化的这些特质,使其具备独有的优势和特定的历史作用。简略地说,它能为大智慧、大手笔地展开网络文化建设的宏观调控、战略布局,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提供广阔的舞台;为持续解放思想,消除一切禁锢,开发创造力,提供时代进步的引擎;能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获取现代知识,增长才干,塑造美好人生,设置全新的操作平台;为把握和传达民情、民意,了解社会思潮,预测发展趋势,联通第一讯号;为提倡正气,抵制歪风,树立先进,提升文明水准,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总之,它能为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思考,精心策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前瞻性的措施,切实完成建设、利用和管理好网络文化这项责无旁贷的重大历史使命。
――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唱响网络文化建设的主旋律。面对网络文化多元共融的总体趋势,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唱响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旋律,用我们特有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支撑起网络文化不断普及发展的新天地。要搞好规划,妥善布局,从正面提高网络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弘扬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要善于透过各种异域文化的冲突、碰撞,汲取、借鉴和接纳国外有益的成分,用以培植和加深本土文化的根基,不断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升整个国家的软实力。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中国的电子商务也是一样,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万亿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尚处在成长阶段,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还不高,为规范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文中从生态系统学的角度揭示我国电子商务进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明确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所处的技术、经济与社会环境,探讨电子商务的进化策略。
一、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获取资源的手段与范围不断增多与扩大,竞争压力使得企业之间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其整个商业活动就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而可以借鉴其复杂而又成熟的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电子商务系统,找寻一种与其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一种双赢的价值取向。
1.电子商务的生态主体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组织和子系统组成,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管理企业、领悟周围世界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或行动指南――进化系统动态发展思想。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是指信息主体,也就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或个人(主要是指从事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企业),根据它们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网络信息的生产者、网络信息的消费者、网络信息的分解者,电子商务企业其实是这三类角色的结合体。
2.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结构
电子商务作为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后起之秀,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结构是该系统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与其外部联系的总和。系统主体之间的内部关系首先是要求各个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在其生态系统中确立自身的位置,犹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态位;其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即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是电子商务系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电子商务企业的生态位
生态位指的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电子商务企业的生态位是在网络技术领域和商业经济中寻找一个综合空间,利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Internet技术来不断补偿传统贸易在时空上的缺陷,同时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寻找网络上的商机,使得Internet上纷繁众多的信息成为经济利润的来源。
(2)电子商务企业的生态关系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可归纳为两类:一是负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等;二是正的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现实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企业关系非常复杂,企业之间可能同时存在各种关系,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关系。捕食和竞争是生态系统中不稳定的关系,这也是推动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子商务企业间的不断磨合、适应和进化,企业之间的负相互作用不断退化,正相互作用不断进化。
(3)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受到商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在不断的影响周边的商业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其生存环境的变迁速度越来越快,比如IT技术引发的时空观念的变化,市场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市场性质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下面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来解释电子商务的生态环境。
①技术环境:电子商务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依托,技术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
②经济环境:是指将商务活动建立在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上的经济条件,包括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和金融电子化等内容。
③社会环境: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生成要比单纯的技术生成慢得多,我国自身的社会环境还与电子商务的要求相差甚远。我国在政策和法规、网络消费习惯、信用体系等社会环境、电子商务人才、管理、国民的知识素质、网络消费意识和企业、个人、社会信用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二、电子商务的生态环境问题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个物种能在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并不是因为它更强大或更机智,而是因为它更适应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一定要在发展中找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法则。下面着重分析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环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技术环境问题
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当然也存在某些差异,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化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建立相关的、统一的国际性标准,而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是用语和信息技术标准都不很规范。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越是发展成熟,就越是要求高度安全、可控、可管理的网络。主要包括:支撑电子商务的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网络安全技术,如虚拟专用网技术,防火墙技术;保证数据完整、保密;交易的文件不可否认等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体系安全认证技术。
2.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经济环境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也不够成熟,特别是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电子商务最终完成需要支付和结算,因此应有高品质、高效的金融电子化服务配合,需要有银行的信用卡、电子货币等各种电子支付方式的支持和保证。而目前我国各大专业银行选用的网络通信平台不统一,网上支付效率低下,银行确认支付时间长、收费高、限制多,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环境问题
法制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是一个全球范围内运作的极其复杂的国际社会系统工程,它牵涉到诸多的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网上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问题等。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中合同的有效性及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缺少可以被具体控制的实物,人们往往无法确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甚至无法预期交易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所以,成功而有效的电子商务完全仰仗交易双方互相信任。
人员观念、素质和技能问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尽管中国因特网上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急剧增加,但对我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保障从业人员的有效供给。
三、电子商务生态进化策略
基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可知网上支付、信用体制和物流网络仍是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应采取有效策略改变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占据优势生态位,巩固核心竞争力
从生物界中可知: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要在发展中找准、培育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生态优势带来的好处,为自身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在市场竞争中,一种能够使企业长期持续发展,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并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独特价值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实就是其在生态位上的生存能力,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提升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企业间的不断磨合与适应,加速了企业间共生关系的进化,从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完善电子商务的生态环境
要想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法规和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虚拟私有网技术(VPN)等,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
(2)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呈现,要不断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达到规范交易程序和行为、保障交易公平和安全、清晰界定责任的法律功效。
(3)建立诚信长效机制。要全面提升商业信用,积极建立诚信长效机制。一是通过宣传教育、社会舆论、借鉴国外经验等各种措施全面强化信用观念,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构建起码的信用基础。二是发挥政府的组织和示范作用。政府是有序市场经济的设计者、缔造者、维护者,为电子商务的运行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三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网络系统。完善信用认证的信用保险制度。四是建立交易主体,即诚信主体的诚信档案。
(4)加速金融电子化进程。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证。金融电子化工作要配合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服务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使企业和个人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地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5)建立快捷完善的物流系统。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努力降低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完成大宗物品的配送任务。
(6)转变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加强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两方面的融合互动,缩短高校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等。
(7)建立公平快捷的网络消费争端解决机制。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市场要求公平高效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增加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减少消费争端的解决成本。
(8)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企业信息化是全社会范围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电子商务得以发挥其作用的基本保障。
3.促进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态系统的进化是生物种群的协同进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因子补偿效应,它是指生物物种间通过相互调节来共同适应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能够不断的与其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亦即同环境不断地协同进化。这里着重论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社会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1)电子商务系统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协同进化:电子商务的推行离不开物流服务的发展,需要物流体系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电子商务又给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产品流转速度,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共同发展,协同进化。
(2)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信用之间的协同进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于非接触经济,提倡诚实守信更为迫切,只有在规范的、有法律保障的市场经济条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下,电子商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商业联合会网站.商务部即将《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6-2007)》[EB/OL].省略.cn/,2008-03-20
[2]郭喜明:从生态学的隐喻出发―商业生态系统研究[D].暨南大学,2003
互联网已成为新型的创作、生产、传播平台,成为承载人们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数字空间。“互联网+”是一种信息能源,是一种能力,是思维的转换,是手段的升级,是信息的聚合,是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鲜活”的数据,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更“智能”。
哈佛经济学家泰勒・本恩指出:“从未来的角度讲,我对互联网非常乐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人们夸大了它的力量。”“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它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互联网创新更容易,让任何地方、任何人变得更具创造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商业增长潜力。如泰勒所说,“在涉及经济体的大部分领域,医疗、教育、政府、零售业等,互联网对它们的改变还只是刚刚起步”。
智慧政务
成政府治理发展新形态
智慧政务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产物,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总而言之,智慧政务的发展呈现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日益广泛。智慧政务不断丰富服务类别,公共便民业务持续完善。结合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就业、社保、住房、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指南信息、业务表格、名单名录、业务查询、常见问题等资源,方便用户和企业使用。
第二,民生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完善。很多政务网站已建立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九成以上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领导信箱、公众留言、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渠道,接受公众和企业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七成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了网上调查、民意征集、意见征集等栏目,实现在线意见提交功能;近三成的政府网站开通了直播面对面、在线访谈等实时交流平台,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
第三,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互联互通。为了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将“联而不通”变成“互联互通”,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将此作为打造智慧政务的关键环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整合,将有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办事人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办理业务,随时随地查看办事指南、进度流程、审批结果。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同时为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奠定了基础。
第四,“政务+新媒体”拓展沟通边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重视并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强化宣传和互动效果。如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积极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答疑,拓宽了政府互联网互动渠道,拉近了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等多样化的解读方式,对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依据、意图、实施路径等进行详细解读,便于社会公众理解。
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未来的资源和宝贵资产。面对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城市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智慧政务发展五个推进
未来,智慧政务的发展是“云服务、平台思维、开放透明、在线鲜活、共享协作”。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我们须借助“互联网+”新模式的东风,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发展智慧政务,是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把权力关进“数据笼子”。推进放权的实施,是创新智慧政务的航标。
二是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用户体验才是王道。互联网界流行这么一句话“用户骂你,是在帮助你,当用户什么都不说的时候,说明已经不再信任”。中国现在有6.5亿的网民用户,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一半,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老百姓从舌尖、足尖到现在指尖,指尖上的生活已经很普遍。已全面应用智慧政务服务,必须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消除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鸿沟”。
三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智慧政务的“智慧”,必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极具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其他机构的各类公开数据、政府电子政务在日常办理业务生成的数据,都是智慧感知的数据源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的过程动态,了解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建议政府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四是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与高度互联。随着“互联网+”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大量信息不断汇聚构成大数据,而块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多维信息到价值共享的跨越,块数据社会、慢数据决策和流数据价值三位一体,未来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志,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
一、信息化是高校变革的驱动力
未来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将在2020年结束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可能会发现社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之高,超过自己的想象。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可能对很多教育者们而言也始料未及。
2020年,他们需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当中发现意义,能够用各种数字化方式进行社会交往,能够用新颖并富有批判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能够进行有效地跨越文化交流。他们需要具备高超的新媒体素养,通过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去跨学科解决问题。他们要能够管理自己的认知负荷,能够通过在线方式和可能素昧平生的人开展紧密协作,并获得成果。
应对这一崭新的能力要求,需要技术驱动下教育的深层变革。这一挑战是全球性的。2015年5月,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更具体地,“互联网+”成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技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不仅仅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工具,更为模式创新开创了新的可能。如何借助这一契机,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的创新发展是高校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际上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和治理水平方面进行总体改革。
二、信息化实践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在通过信息化促进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而言,在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方面,整体规划存在不足,缺乏从学校整体的通盘规划和设计。同时,部分教师和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对信息化在教学与管理变革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群信息素养难以支持信息化应用。当前学校数据资产未能得到有效梳理,尚未基于数据开展深入分析挖掘。在信息化建设机制方面,归口管理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部门职责界定需清晰,部门协作需磨合。在管理信息化的推动方面,仍有部分管理流程尚未明晰,部分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有待提高,创新教学模式的尚在探索之中。教师的整体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手段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深度不足。在基层设施与服务建设方面,IT基础设施有待加强,服务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信息化建设保障条件方面,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
三、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挑战,我们从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出发,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和中期建设与发展目标。学校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确定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注重民生改善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基于这个目标,我们从长远着眼,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更为长期的规划,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目标。预期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成熟,应用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建立并完善新技术支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自主、泛在和高度个性化学习,形成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模式;形成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体系,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完整链条,形成具有领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孵化出业界影响力的企业;构建学校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实现大数据治理体系,实现各项管理与决策工作有数据、可量化、能预测;提供根据师生个体需求精确定制的综合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模式。
基于这些长期目标,我们进一步从管理机制、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流程重整、人次培养和决策支持方面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在最近5年当中需要完成的中期目标。
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从学校层面建立并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决策机制,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统筹全校各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明确学校各单位在信息化工作中职责,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规程和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升级有线、无线校园网络;完成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升级,提升云计算供给能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物联网和智能感知基础设施。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软硬件系统,杜绝安全隐患,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舆情监控与分析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
在管理流程重整方面,根据业务应用和管理需求,有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协助业务部门提炼业务主线,完善管理流程,形成以业务为核心的跨部门服务系统,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更为规范有序的管理。深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面向师生管理和服务业务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在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方面,大力推动教学模型变革,借助信息化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在全校逐步推广信息化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特色,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实用价值的MOOCs。根据学校应用需求,建设实用型智能教学环境,促进远程教学与交流协作。同时,支持创新创业,通过环境建设、平台搭建和能力培养,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支持。
在决策支持方面,统一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根据学校需要,建立并完善各种数据模型(如教师模型、学生模型、资产模型等)。针对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大数据分析,发现规律与趋势,支持科学决策与精准管理。
四、信息化发展的原则和思路
在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思路和原则。我们认为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原则是:技术驱动、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流程再造。在信息技术最新进展的支持下,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对教学流程、管理流程、服务流程进行重整和再造。
在建设思路方面,我们希望实现以治理促管理、以数据促决策、以素养促教学、以协同促科研、以定制促服务。
以治理促管理,即通过信息环境和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明晰主体责权,形成系统合力,探索有效机制,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以数据促决策,即利用大数据方法与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各类评价与预测模型,实现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以素养促教学,即通过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从教师与学生双方向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与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支持的有效性。
以协同促科研,即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协作机制设计,促进我校各学科的打通和互补,构建有民族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创新科研体系。
以定制促服务,即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服务的适应性,针对师生个体进行定制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架构初探
信息化发展需要学校层面的统筹规划,信息化部门的落实推动,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部门的群策群力。目前,我们正在着手构建包含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支撑体系。
在学校决策层面,我们由校领导牵头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战略目标,建立机制政策,进行效果评估。
在执行层面,我们成立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具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根据学校要求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起草相关管理规定,推动具体业务工作,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在教学层面,由教务处牵头带领各教学单位共同推动教与学资源整合,教学模式探索,并在教务处主导下推动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汽协主办的2014中国汽车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其中关于智能汽车的讨论,描绘出一幅未来的景象。
每小时写一万五千本故事的车
这是一个互通的世界。自从2007年首个iPone面世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蜂拥而来。“到2017年,我们的生活中将充满各种智能终端。美国有研究指出,70%的人如今与他们的智能手机共眠。”美国汽车工业联盟的副会长Gloria Bergquist告诉本刊记者。
美国政府准备在两年后推行一个计划:让汽车与汽车之间的对话成为现实。
已有信息证实,部分新技术已经成熟:比如红灯时,车会发出警示;前方出现恶劣天气,汽车也会让司机知道路面条件出现变化,提醒放慢车速。通过云系统,汽车将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车与交通网络,车与车之间信息能够实时传输。
麦肯锡的报告称,未来汽车将成为第二大数据发生器。
换句话说,车辆使用中所产生的全部数据,都会连接到一个数据网络,因为信息的实时传输在技术上已不存在困难。每辆车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将产生15千兆到25千兆的数据,要知道1千兆数据就相当于1000本书的内容,这意味着,每辆车每个小时可以生成1.5万本关于司机本人的故事。
对于时下最热门的“大数据”研究而言,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充满着财富的诱惑,机会的魅力和全新生活方式的挑战。
智能手机的各种服务和技术,将最先被衍生到汽车领域。现今粗陋的导航仪功能会全面提升:驾驶员不再需要通过交通台的广播得到实时道路信息,因为他们自己驾驶的车知道最新的路况,也知道如何到达目的地将最便捷省时。即使在繁华的市中心,停车也不再是一件麻烦事,因为,车自己会找到离目的地最近的空车位。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个数据库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监控驾驶记录,不同的客户将享有不同的保费。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客户无疑将节省保费,喜欢冒险的人则只能增加支出。
汽车的维修养护也将变得更简单。车空闲时,它自己就将各种信息传输到云端,远程诊断将了解整体车况,给出具体的修理需求。同时向车主提供比价服务,提供不同维修养护点的费用比较。
汽车支付会成为新的支付方式。需要加油时,你的汽车会显示出附近油站的油价,加油后,车会自动支付油费。加油时,你还可以通过汽车订购快餐,当驾驶到快餐店门口时,服务生已经等候着,将食物递到车内,当然车也会为你的外卖埋单。
当你离家只有几公里时,车会帮你打开家中的暖气,放好温暖的洗澡水,它甚至可以帮你发电子邮件,这一切因为它是你的汽车,知道并记录下你所有在车上的信息。
这就是未来的汽车,一个如同变形金刚般神奇的机器人。
智能驾驶是城市拥堵的灵丹
北京汽车总工程师金刚告诉《望东方周刊》:“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代表汽车发展的方向,这是车与人之间完全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无人驾驶这样的人机融合。”
智能驾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事故率。根据欧洲NTSA数据,81%的车祸源于人的失误。显然计算机的反应速度要高于人的反应速度,人的反应极限在一百毫秒,计算机只需要十毫秒,超过人的十倍。这个差距,对于挽救一个生命已经足够。
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的癌症,伴随着拥堵而来的是汽车怠速时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污染。而智能驾驶与互联网相连接,在缓解交通上,特别是严重堵塞的路况下,是有效的方式。
在没有一个有效方法去搜集和管理车辆的移动信息的状况下,要解决由拥堵引发的生态、环保问题,一切都只是空谈。
“今天车联网创新的目的,在于车辆需要和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关联在一起。” 孙伟认为。车内的传感器、道路、交通管理、路旁的交通设施、路旁的微波交通监控设备,这些信息需要综合,需要一个大的物联网网络。
这个物联网能够把车辆和其他的信息,包括把互联网上的天气、互联网上交通状况信息整合在一起。透过云平台,可以开发创新并服务于生态环境。
无人驾驶已上路
自动驾驶的先驱是谷歌,在2010年其改造了第一辆汽车。研发者表示:汽车工业需要重新思考。谷歌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改变全系统产业的技术和格局。2012年4月,在城市道路交通网内,谷歌无人驾驶里程超过40多万公里。
谷歌对世界汽车行业造成了大地震,它迫使传统汽车人重新思考驾驶模式,怎样面对来自IT行业的挑战。
“三年前博世公司已经开始做自动驾驶的研究和开发。到目前为止,博世的研究开发包括系统开发和试车实验。” 博世公司总经理王顺胜告诉《望东方周刊》。
博世公司目前有一批样车已行驶超过数万公里,它也是第一个在欧洲高速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实验的开发商。“自动驾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分步骤发展的。”王顺胜强调,“我们预计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一些智能驾驶会逐渐走入平常百姓的家里,并且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
金刚表示,“现在美国已经实现无人驾驶车上市,希望我们政府也能提供无人驾驶方面的资助。”
智能汽车带来诸多的革新和利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我们当然希望消费者将他们的汽车联网。不过依然存在担忧,主要是有关隐私方面的。” Gloria Bergquist说。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推出,可以预见,信息消费将大力拉动内需,完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调整,并通过“宽带中国”战略助推我国进入全媒经济(Omnimedia Economy,或全媒体经济)时代。
信息消费与全媒经济
一般来讲,消费方式有自然和社会两个层次,消费的自然形式(消费方法)主要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消费的社会形式则主要包括消费发展状况、消费关系性质及消费心理、消费习俗等。消费方法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而消费的社会形式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消费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的社会形式则会相应发生改变。“把知识作为关键性资源的时代与把资本、材料、土地和劳动力作为关键性资源的时代有着惊人的不同。”①信息消费就是已经改变人们消费方法的标志性变革。
信息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自身需求的指引下,以货币支付的方式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过信息(消费)服务平台满足自身从物质到精神等多重指向消费需求的过程。
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和谐、统一作为发展根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应该是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消费、公平和公正的消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和谐的消费。而最为符合这种消费特点的,当数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具有产业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近年来各国都在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它也必然会成为我国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入全媒经济时代的重要着力点。随着信息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主导模式,在科技发展和传媒革命的推动下,在主动与被迫的交织中,我们将进入全媒经济时代。
全媒体(Omnimedia)从表象上看,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客户端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质上,全媒体是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数字技术已经把传播对象由匀质的、无差别的大众,变成了身份清晰、个性鲜明的个体;在信息需求多样化导致信息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信息产品形态和服务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媒体被迫逐渐由宣传平台变成公共话语平台,“权威媒体”正在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商和提供商。媒体已脱离了其产业、行业或工具的概念,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并融入了全行业。
全媒经济,是指以信息为媒介、媒体为平台、商品和服务为内容、大数据为支撑、互动为手段,以传播、激发或调动人的满足感为根本,让人们在享受和自我价值实现中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全媒体生态的形成,人性特征开始被前所未有地释放,贪婪、好奇、自负、娱乐、贪食、偷窥、虚荣、、懒惰、妒忌、善良、愤怒、分享等人性特征,无不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得以表现,而市场供需和经济发展,都不得不应对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对这些人性加以引导并在合理范围内让其得到满足,进而促使其积极消费。全媒经济的实质,是消费者在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消费过程中,通过媒体全方位、个性化、丰富化、便利化的信息营造,全身心享受信息服务、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过程服务,实现感官、情感、娱乐、文化、思考和行为等的即时满意,享受消费、积极消费,从而在客观上推动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全新经济形态实现。
以信息消费为支撑的全媒经济,是现代科技进步导致的新消费生态中,现代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信息消费的普及和科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会越来越受益于斯,企业会越来越受益于斯,社会也会越来越受益于斯。
信息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必然选择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已开始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也日益提升。宏观层面,在我国现阶段投资率偏高而消费偏低的经济运行形势下,信息消费的高速发展不仅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作用,同时对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大且长远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大量涌现,信息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规模。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以上。来自Forrester②的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将有6亿移动互联用户和7.2亿互联网用户,这将是52%的中国人口。蓬勃发展的信息消费正日益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内需中,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信息消费成为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
虽然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依然是宏观经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尽快扭转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是政府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战略的必然选择。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
与物质消费相比,信息消费具有高层次性、无形性、时效性、效用递增性、无损耗性、共享性等特点。影响信息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因素、时间与精力因素和信息素质因素。在我国,收入因素已经基本解决,时间与精力因素已被新媒体传播的时间碎片化特点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所稀释。在信息素质组成中,信息意识问题已随着传播革命的深入逐渐得到解决;信息能力也在人们主动参与、被迫接受的交织中逐步得到提升。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就是信息道德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消费者素质提高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网络犯罪司法解释出台,也正逐步得到解决。
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是,首先,目前我国宽带网络在普及率、网速、价格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信息消费的发展;其次,商业模式、信息内容和服务创新是培育和扩大信息消费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软肋之一。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根据市场特点、消费者习惯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在提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消费,把握经济、社会、民生、电子政务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开拓更多的信息消费市场空间。针对以上情况,宽带中国战略的推出,无疑是给信息消费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宽带中国”战略通过刺激信息消费助推全媒经济
宽带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宽带也是媒体革命的基本要素,是媒体生态升级、实现三网融合、提振全媒经济,进而通过全媒经济变革整个经济生态的重要条件。“宽带中国”战略是通过制定国家宽带网络发展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促进政策,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接入带宽,扩大用户普及,降低宽带资费,拓展应用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宽带建设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和持续复苏的驱动力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提高宽带普及率与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有着明显的正比效应。爱立信公司在33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开展的研究表明,就全球平均而言,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就会推动GDP增长1%。IBM预估,中国在建设宽带网络方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就可以增加约84万个就业岗位。
由于发展宽带不仅能直接带动GDP增长,还能拉动出口,促进就业,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全媒体平台的构建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美国将宽带看成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增强全球竞争力和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英国则把宽带网络定位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将使英国在21世纪再次实现大繁荣,并提出在2017年90%的家庭将享用宽带服务;日本、韩国更是将宽带视为“立国之本”。可以预见,宽带或将成为未来衡量一个国家及企业竞争力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提高宽带的带宽和普及率,将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指出,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统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网络建设、应用普及、服务创新和产业支撑的协同,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宽带中国”战略从整体上讲,不只是提升网速,还包括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应用的普及。这将使信息基础网络不仅有更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更灵活的信息存储能力、更多的地址资源、更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对IPv6、虚拟化、存储网络、光通信、语义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安全、信息识别等一大批新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有直接的帮助;同时将在这些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信息技术出现进一步的整体飞跃和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科斯定理③的视角,自由交换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④有效的。但是,交易成本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正是能够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加协调,从而减少大量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经济与社会活动成本,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全新生态。
对于政府、企业和媒体组织而言,应对“宽带中国”的战略机遇,应对即将到来的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整合:
首先是垂直整合
这里的垂直整合并非简单的纵向一体化,而是为适应新媒体生态中的体系竞争而进行的整合。具体来讲,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媒体组织还是非媒组织,都需要在关注民众(消费者)需求、用好智能技术、构建应用体系、跨界(行业或产业)垂直整合四点上做文章,通过政策、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达到整合全产业链的效果,构建适应于全媒体环境的“生态系统”。
其次是跨界复用
实现全媒体及其影响下的跨载体多终端分发、内容的多平台复用,以适应载体变革。对政府来讲,跨界复用可以针对全产业进行互补激活,为新的产业内涵或产业活力的生成创造条件。对产业来讲,媒体产业的跨界复用可以给单一的媒体提供时效互补平台和功能互补平台,可以使媒体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非媒产业的跨界复用就是横向协同,以产业或内容与入口、出口捆绑,通过全媒平台形成包括战略、管理、营销、市场、用户等全方位内容的分享平台效应。
第三是替代选择
即以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通过全媒平台,实现原有功能上的协同多元化,甚至以超强的功能实现协同多样化。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非媒组织,最终需要实现的,就是满足产业需求方式的多形态表达。而全媒经济的重点就在于优化传播效率的持续低成本替代,适应国民经济和产业变化的便利性驱动和产品(服务)设计的感验⑤优先取向。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将是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其作用将随着网络建设和升级的实施逐步得到体现。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这将对转变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拓展投资渠道、提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 语
通过“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络,提供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宽带服务,必将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中国通信业、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水平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助推社会进入全媒经济时代。
在未来的宽带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是“宽带中国”的建设方式、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的,是如何抓住“宽带中国”的战略机遇完成媒体革命的使命,营造良性、健康的媒体生态;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宽带中国”战略充分激活信息消费,从而进一步刺激内需,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内需、投资和外贸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释:
①【美】詹姆斯·迈天:《生存之路——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新经营革命》,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②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由George F. Colony于1983年7月创建,1996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FORR,是一家独立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针对技术给业务和客户所带来的影响提供务实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被公认为思想的领导者和可信赖的咨询商
③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对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④帕累托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⑤王雪野:《全媒体情境下的感验营销模式》,《企业管理》,2013年第5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文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艺术学院2013年度校级思政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网络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3sz04)的研究成果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网天下”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这项工作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其他高校相比,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思维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呈现出了一些特殊性。当“网络文化”与“艺术院校”这两个关键词叠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得颇具挑战性。身为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迎接这种挑战,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创新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方兴未艾
随着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普及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随之而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网络是全球共享的信息库,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宗教异同、政治理念在网上汇聚传播。网络文化的传播声色俱全,图文并茂,而且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们交流的互动性更加日常化,因而成为一种高时效性的文化。作为一种新生态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以其实用性、创新性、便捷性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进而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方式。网络文化虽然被广泛全新应用,但如何界定网络文化的定义、厘清网络文化的内涵,却仍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网络文化是由网络经济这一新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1]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2]从狭义的角度讲,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形式和活动。以下本文的探究是建立在广义网络文化定义的基础之上。网络文化使现代的文化范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同时也赋予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崭新的意义。在网络所产生的文化社区中,网络的多元性、开放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即时参与的平台,以此为依托,高校文化的互动性也发生了巨大的革命。青年学子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参与者,他们的认知思维和价值理念通过互联网得到迅速传播,在网络所创造的巨大文化空间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其道德品性也不断得以提高。网络文化的现代性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网络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客观上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文化霸权主义提供了魔杖,为低俗文化、暴力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文化等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对于网络,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也要将其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影响减少到最低。面对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时代,革新图变,迎接挑战,实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换与发展。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处境:网络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要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播一种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定的理论、思想和观念,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让艺术类学生变得思维更加开阔,更具反思能力和创造力,能够创作出更具个性的艺术作品,这两种教育之间有共通性,但也有一定的张力。信息时代到来后,网络文化迅速普及,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因其个性和专业的特点,对网络文化的接受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甚至有引领和创新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拥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化既有可能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的张力,也有可能消解张力成为新的粘合剂。网络文化的发展,对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因其便捷性和交流的即时性及资源的丰富性,越来越成为包括艺术院校学生在内的青年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开放的网络中,各种文化思想如潮水般涌到学生面前,青年学生接触到各种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三观”尚未完全建立成型的他们来说,如果没有理性的认知,极易迷失方向。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潮、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都会发生碰撞,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网络时代,青年学生接受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这些信息有些还充斥着低俗、暴力、迷信的内容,而且这些负面的信息都裹着一层外衣,特别容易混淆视听,极易导致学生道德失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网络平台,青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认可的政治观念和文化价值思想,国家对信息的可控性发生了变化。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各种携带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艺术流派和思想,各种光怪陆离的艺术形式,会通过全球网络的通道第一时间传播到他们电脑和手机中,如果头脑中没有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就极容易不加分辨地全盘接受。以上种种,都对艺术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当意识到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树立阵地意识。高校是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讲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以理论为武器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网络时代,面对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守舆论宣传阵地。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推行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从而进行文化艺术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有人说,“网络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人、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领地,这种说法虽然过于绝对,却透视出了网络这个思想阵地监管的难度。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巩固网络安全,提高网络技术,过滤、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作为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要对学生讲清楚正确运用网络的方法,教会学生辨别各种网络信息的真伪,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时代的价值观和艺术观。网络文化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其共生,网络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增强教育的感染度、吸引度。曾说过,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必然会去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把大量丰富的资源传递出去,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媒体时代,微信、飞信、博客、微博、网络论坛BBS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推介方式显示了巨大的成效。通过网络媒体,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要进行的教育,这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受教育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主动地探求视听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这种交流方式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进行自由互动的交流,消解了以前主客体单向的交流方式。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而言,可以鼓励他们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多思考、多创作弘扬正能量的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从而影响更多的网络上的年轻人。让网络文化成为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的粘合剂,用艺术的形式去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或许就是网络文化为我们提供的难得机遇。
三、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反思:传承与创新
在网络给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当代中国的转型和未来发展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具有如下特点:其价值理念的宣传更彰显了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现代性;教育的载体更具多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更是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源。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实践追求的归宿所在。那如何实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校的时效性?“真”的贯彻在于施教者、受教者,媒介之间的贯通执行。无论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如何发达,网络都只是工具,都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手段、阵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媒介是接受信息的搬运者和载体,也是把接受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连接起来的纽带。”[3]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利用网络等各种新媒介形式,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媒介形式,以达到教育之真与艺术之美的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学生艺术实践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作为艺术院校,可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多种演展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艺术演展活动之中,寓于广大师生的艺术专业实践中。努力做到“以书育人、以画育人、以乐育人、以舞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师生学习生活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学习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师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在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七•一”、“十•一”、“一二•九”纪念日,充分依托艺术专业在视、听传播方面的优势,组织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文艺汇演、合唱比赛、话剧演出、舞蹈演出、主题画展、主题设计等主题鲜明的各类艺术演展活动,将干涩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教转变为生动的艺术传达,使其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媒介以其真实性在思想疏导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功用。将传统的思想教育传播方式与艺术专业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视听和教育效果。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注意教育的形式,更要注重教育的质量,还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有的理论工作都应该是为指导实践提供服务的,最终也都应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时效。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参与,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但是,传统的自上而下单线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性日显不足。主客体参与的不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面临的瓶颈。因而,实现有效参与是提高实效性、走出当前困境的有效处方之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一直在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大多数的发展和调整都是形式上,并没有触及内容本身。而传承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另一处方。尤其对于艺术类的高校更是如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占据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它传播的是执政党的理念,高扬的是的伟大旗帜。所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其次,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要优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加强人文素质在青年学生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新媒体时代,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媒介的作用,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功效,利用好微博、微信等即时媒体,营造师生互动的便捷通道,从生活、学习、情感、课余活动等方面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规范,促进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将教育进行到细微之处。加强参加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和社会实践基地实现资源、知识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生产性的特点,它的实现过程也是培养对象品德形成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意识传承和思想传播的导向,是一种教育的一元性和受教育者的多样性的结合,而且在教育过程中要达到认知的提升、情感的融合以及行为习惯并育的特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提升施教者的能力,拓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载体,优化教育的环境。
作者:张有平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