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6 11:09: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211-01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由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所以兼顾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要。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是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语言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看雪景,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可以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让幼儿学会复述儿歌、小故事,是幼儿积累词汇和讲述经验,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让幼儿复述故事、背诵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简单的模仿。要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够自由地和人交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和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讲述春天的变化。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

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63-01

加强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研究对于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从实施体育活动的途径入手,因为找对了途径便像踏上了直达快车一样,但有效的途径在哪里?是什么呢?经过我们初步尝试和探索,我们的研究途径先从幼儿周围生活入手,它包括:幼儿园活动、家庭活动。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化,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

根据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把幼儿园体育活动分为两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1、正规性体育活动

正规性体育活动相对比较注重幼儿动作与技能的训练,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在各种游戏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幼儿的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途径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某种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发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及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动中,幼儿在欢快活跃的音乐情景中自由的做着各种准备活动,把身体各部分都活动开来;他们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绕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当老师启发式的提问:一人一球能怎样玩?看谁的玩法最棒!此时幼儿都踊跃的投身于想一想、玩一玩、创一创的自娱自乐活动中,只见有的幼儿把球压在身下,身体挺直,两手试着离开地面,用一个球作为身体支撑点;又见有些幼儿夹球跳、走;还见一些幼儿在滚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当成一张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时老师请个别玩得有创意的幼儿示范给其他伙伴看,并及时进行鼓励;接着,活动要求又变成了两位幼儿玩一只球,幼儿马上两两组合起来。有的幼儿玩起了背靠背夹球走;有的幼儿则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夹球走;有的幼儿玩起了互相抛接球、上下传球、用头顶球走等……慢慢地,幼儿想出的玩法越来越多。

2、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在非正规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指导和方法,随机教育相当突出,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法和活动伙伴。在这种活动方式中我们较多地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把活动场地划分出若干个活动区,譬如:器械玩具区、踢足球区、打陀螺区域、跑步区、跳绳区、踢毽区等。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不同,目标、要求也不同。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玩圈,幼儿可以玩跳圈、滚圈、套圈、平衡走,也可以接龙开火车或做游戏(过山洞),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非常自由。在此过程中,教师基本不加干涉,因为与多孩子已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及调节自己运动量、更换游戏的能力。此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辅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耐心教他们一些技能方法。

二、家庭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坚持性

1、提高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

孩子是好动的,家长应把这种天性积极转化为体育兴趣。如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教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跳皮筋。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

2、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对此家长可明确锻炼计划,若父母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如定时叫孩子起床,督促他们外出活动,锻炼认真时要给予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直至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其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此,我对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及组织游戏活动中常用的、必要的指导方法再进行简略阐述。

(1)做中学。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以主动代替被动,以启发代替灌输,如“走螺旋形”,启发幼儿自己尝试体会如何才能走成功、不走乱。经历若干次失败后,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共同得出了:必须得紧跟前一位同伴,不东张西望,连续不断地走才能走螺旋形,否则,则一败涂地。

(2)暗示法。“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譬如:在玩中型运动器械时,有些孩子声音很响,这时老师暗示:“XX小朋友玩拉力器真好,会双臂用力往上拉,手臂的力气真大”,孩子们相继效仿起来。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14-01

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把握时机运用美术教学技巧,不但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美术学习变得有滋有味,而且还能在促进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求知欲、反馈教学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美术实践能力。

1.幼儿美术教育意义

1.1激发幼儿体验美术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有效的交往、合作与分享的活动方式来开展美术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往往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教师积极引导,尽量为幼儿拓展活动空间、创设幼儿美术学习条件、提供交际机会,幼儿以自身的思维方式为“钥匙”,解决交往和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在幼儿的多方面和多角度自主活动中,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出来。

1.2促进幼儿互助合作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生活的幸福感中产生的,儿童的健康个性会基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充分发展。由此来说,孩子的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着力于幼儿时期。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绚烂多彩的活动形式、切合实际的知识体系,会把幼儿带入神话般的世界,在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其他幼儿互助合作,懂得了宽容与谅解,并对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1.3为知识认知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开启对未知世界探究的一扇门。就幼儿自身生理发展规律而言,2岁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发展,4-5岁是提高形象思维的最佳期。因此从长远来看,幼儿美术教育是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2.1美术教材纷繁芜杂

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育儿观念,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使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但是,家长面对纷繁芜杂的儿童美术书籍,常常出现“自相矛盾”困扰:一是儿童美术书籍可选性差。针对较小年龄、有限思维和欠缺逻辑思维的幼儿图书较少,二是幼儿美术类图书装帧多样但内容质量差强人意。

2.2教师引导不力

理论上幼儿应该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与美术课堂学习,但实际上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发问权常被漠视,教师的频频发问使幼儿忘记了自己的头脑思想。长此以往,许多有回答欲望的幼儿,基于“想说却不愿说”、“想说但不敢说”、“想说但要老师提”的思维障碍而丧失了信心,成为了课堂问题教学的“边缘入”,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提问实效性大打折扣。

3.幼儿美术教育指导对策

3.1重视兴趣的激发作用,发挥想象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认识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人们往往会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就会达到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的效果。因而有人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项活动形成兴趣就会保持很高的学习劲头,学习的效果较其他活动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自由地表达在美术方面的感觉。为了使幼儿在对美术的兴趣的带动下提升对美术形象的认知度,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幼儿美术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好这几项辅导作用:提出一些启发性的美术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展开美术实践活动;大胆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与幼儿一起完成某项绘画任务,通过互动,把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化到幼儿心中等。

3.2丰富幼儿的美感

当一名幼儿开始能够手拿纸笔信手涂鸦时,就表明他已有了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而这时正是幼儿美术教育展开的最佳时期。幼儿美术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保护和培养,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美感。

篇(4)

1.教师用具备的语言策略。(1)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2)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3)适时的鼓励。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我们认为,要提高语言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单纯地研究教师的教,真正转换到注重研究幼儿的学上来,使幼儿变被动地模仿为主动积极地获得言语能力。怀特赫斯特等人指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和能动性的。这种选择性模仿不只是与成人语言形式相似,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相似,因而儿童完全能够把学到的整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乃至于重新组成新的结构。据此,我们是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体现幼儿学习语言的主体性。例如,精心设计语言活动,让每个幼儿分别扮演角色,表演诗歌,带幼儿到郊外做“找秋天”游戏,力求幼儿有较多的独立表达的机会。我们还开展了《猜猜我是谁》《跟我说相反》《开百货店》《买柿子》等语言游戏以及《大舞台》《华联商厦》《娃娃新村》等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口语交往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内在动力,那教师所有行为最终取得的成效将微乎其微,我从激发兴趣为创设环境的原点进行以下尝试:

(一)情感切入培养阅读兴趣

如大班绘本《飞上天的小恐龙》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细节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发展,感知并认同小恐龙“为了自己的飞行梦想,不断努力终于成功”的人物形象魅力。(2)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聊一聊”等活动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初步树立“积极、正面、健康”的生活态度。活动导入环节我先出示绘本开始部分最为关键的一张图片,让孩子观察并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恐龙?”同时让孩子聊一聊自己长大后的梦想,通过观察、体验,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了梦想与实现梦想的相关知识,幼儿阅读时也就轻而易举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读书兴趣就被激发而起。

(二)创设环境保持阅读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

1.班级创设图书漂流区,每月与平衡班交换图书供幼儿阅读,发动家长带书到班级扩充阅读区,并及时向幼儿介绍新书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班级制定图书借阅制度,借阅表格家长登记后幼儿把喜爱的书带回家阅读,鼓励家长将亲子阅读的心得感悟带到班级并公布在漂流区家长群体间观看,开展“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激发家庭的阅读热情。

3.鼓励幼儿将阅读经验用于情境,如:春天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二、选择图书,指导阅读

(一)选图书安排幼儿阅读

班级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年龄段阅读书目进行书目的归类整理,并汇总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书目的特点收集图书,如:小班适合色彩鲜艳、文字较少的图书,中班适合情节简单、有部分文字的图书,大班适合情节曲折、情感丰富、隐含线索的图书,大班的书目还应考虑幼小衔接,选择拼音、数字和图示说明等简单文字符号意识的书籍,在阅读画面时引导幼儿对照文字进行符号意识的渗透。

(二)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组织认识图书结构――封面、封底、书名、目录、页码等,学会从左至右按页正确翻阅书的方法,并注意让幼儿在适宜的光线下阅读,阅读姿势正确。

2.教幼儿学看图书。(1)让幼儿学会观察单个画面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关系。(2)引导幼儿寻找连环画中画面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共同点是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点是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不同),衔接点是将每个画面连接起来的“黏合剂”,具有使故事连贯而丰富的作用。(3)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出现的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帮助其理解这些符号在图片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4)学会看并理解画面中“细节”的变化和意义。如《飞上天的小恐龙》中小恐龙四周的波浪线代表它在尝试飞天落地后的疼痛和难过,没有教师指导,幼儿很难发现与理解,需引起特别重视。

三、家园配合,践行阅读理念

(一)召开小会提高阅读意识

期初,班级召开小会利用课件与文本的形式向家长传递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期中,组织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交流会,被推荐分享的家长将各自在家庭中阅读的经验和书目一一推荐给班级家长,同时更将孩子通过阅读获得的进步进行全面介绍,引发群体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的热情。

(二)多样活动助推幼儿发展

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如:班级搭建小舞台将孩子在家庭中阅读的绘本故事通过家长参与指导到班后同伴表演,又如:家长拍摄幼儿的表演视频、绘本情景剧带到班级,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播放给同伴观看,引导同伴之间互学神态表情、肢体动作等,教师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并适时指导幼儿的用词与语言表达。

实践证明:为幼儿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语言的兴趣,是促使幼儿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现在我们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本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了阅读,原本爱阅读的孩子更爱阅读,家庭阅读氛围也很浓厚,大家积极参与互动成长,这得益于多元阅读环境的创设。

篇(6)

一、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充分强调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过:“每个人的在诞生之初都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后天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才造就了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虽然他的思想观点略有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确实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问题上,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这里,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是父母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特别是处在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整天几乎处于一个形影不离的状态,而幼儿又天生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时间一长,父母的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活动方式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幼儿就会模仿父母的发音、声调等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要求父母双方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语言发音能力,当好孩子的榜样,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有些孩子很早就被送到了早教班,接受幼教老师的教育,这种情况下的幼教老师在某些程度上充当了孩子父母的角色,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发音来学习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力求引导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正确、表达连贯,为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双管齐下,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放置到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去,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方面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带领孩子到社会当中去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交活动,让孩子走出家门,去见识不同的群体种类,体验不同的场合环境,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在家庭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家庭活动来引导孩子多说话,鼓励幼儿多看、多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与孩子的对话,调动幼儿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比如,幼儿一般喜欢看动画片,父母在观念动画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发问,“喜羊羊聪明吗”、“灰太狼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啊”、“灰太狼是坏人吗”等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问答,能够有效的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7)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篇(8)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篇(9)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03-01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了“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中的。

在我园实施的《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课题,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1 贴近实际,找准德育视角

以“好孩子,好习惯”为重点,注重“德育”课本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整合,通过开发利用幼儿园环境教育资源,节目资源以及家庭社区中的德育资源,贴近幼儿、贴近生活、创新幼儿德育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有良好礼仪和安全习惯的好宝宝。

我园课题组在积极挖掘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本园德育目标体系,包含生活态度,卫生行为习惯,与他人交往的态度,遵守规则,接受任务及其责任心;诸多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分年龄、分层次构成了一个整体,将目标及其所隐含的德育内涵与德育内容对接,以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意识,使它与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又易于幼儿接受。

2 贴近生活,创设德育背景

本着实效研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了以下德育教育途径:

2.1园本文化 靓丽风景

我园60米的文化长廊,分为重安全,懂礼仪、讲卫生、守规则、爱学习版块,各个板块用故事性图画展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配合老师与幼儿的演练,并配以儿歌形式,幼儿更加深刻的理解。将行为要求编成歌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生活,学会自律。校园各个重要角落,用简文美图,或贴或插着各种提示,让孩子们遵守规则,养成习惯。从入园开始我就鼓励幼儿自己洗手、入厕、整理玩具物品、整队做操,都由幼儿自己完成,培养自理、自律能力。

2.2磨练意志塑造品质

每天幼儿坚持户外活动一小时,做广播操,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唱童谣、跳大型特色舞蹈,做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论严寒酷暑,时间一到,跑步声、口号声此起彼落,几年下来,孩子们身体抵抗力强了,感冒的缺勤的少了,大面积传染病没了。

2.3德育主题情景引领

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一日情景活动中注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通过“小手开花”“清清水”“寻找小花猫”等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草有生命我不踩”“小汽车靠右行”等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自我训练;“我帮爸妈做点事”“我爱一家人”“母亲节”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友好交往,合作分享,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并从小学会表达爱,表现爱的良好品质。

2.4实施细则自我养成

我园注重将幼儿好习惯养成的目标与《纲要》有效对接,将每个条目分解成若干具体实施《细则》,制定《大、中、小班幼儿一日活动细则》,遵循知、情、意、行成过程的基本规律,通过规则,标志等简化过程,让幼儿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游戏活动,德育阵地

游戏作为孩子最喜欢,最有效地教育形式,对其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如特色游戏活动“亲亲娃娃家”“淘淘玩具城”“兄弟休闲吧”:“爱心医院”“小小理发店”等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以此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交往的好习惯,让幼儿在玩中学规则,在玩中受教育。

4 感化心灵,树立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法。鉴于此,我开展了“看动画、讲动画”活动,选取有价值的优秀动画影视作品,如《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天线宝宝》《喜洋洋》等,我用问题引领幼儿去看,用问题帮助幼儿主动思考,加强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品质。

5 典型事例,生成教育

生成教育是以追求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及真善美的统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主体的、对称的、和谐的关系中,通过真实的实践交往,体验与理解的机制,让幼儿充满生命活力,懂得生活意义,实现生成教育。

篇(10)

一、幼儿德育教育现状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向上,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从小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总是处在众星捧月的地位;二是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使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无理”等不良意识和行为;三是存在重说教轻实践教育现象,使得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所为言传不如身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使德育过程中达不到知、情、行的统一;四是存在重传递轻体验教育的现象,使更多的孩子从小养成了懒惰无理无情感没有同情心的性格,教育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五是出现重显性轻隐性教育现象,忽视了发挥环境陶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孩子的思维不够灵活,缺乏比较丰富的想象力。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幼儿德育内容,塑师德修师风。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2.德育教育渗透每个人的灵魂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 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第二、多途径整合德育内容。

(1)与领域活动整合

领域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实践证明,在各个领域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尤其是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中,几乎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一个做人的道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的环境不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除了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还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3)与生活相联系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从儿童参与生活出发,离开了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目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挖掘品德教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感受、学习与体验。可以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自由活动中注重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的培养;游戏结束后,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品德习惯。

(4)资源整合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幼儿到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去参观,让他们通过语言、绘画、版面、录象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逐步激发孩子为家乡而感到自豪之情,让他们够过语言、绘画、录像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与节日整合

一年当中有许多与幼儿相关的或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开展品德教育的机会。围绕这些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也是一条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与家庭教育整合

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想协调,才能使得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为促进幼儿德育教育做出积极努力。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从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德育训练。

3.注重情感Q位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单纯地对幼儿说教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要真正使道德品质成为幼儿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这就要求我们将“知”与“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情感换位。

上一篇: 石油化工工程监理规范 下一篇: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