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09: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美育,是人们通过审美的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学生的情感(美感)产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音乐艺术中,使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达到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哀伤、痛苦、愤怒等不同的情绪,激发他们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
音乐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教育能以乐辅德。如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和《我的祖国》后,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旧社会和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要以促进智育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促进听觉、记忆、语言、想象及形象思维、创造、情感、个性的发展。如多听音乐,听辨能力会提高。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不仅要听,而且要记,他们通过要记住所学歌曲的歌词、曲调,记住律动的动作;舞蹈动作的顺序;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和打击乐中的节奏型等等一系列活动得到音乐记忆的发展。在具有音乐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音乐想象。经常唱歌能使学生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音乐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与创造。首先,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的想象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切的体验,通过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表达。其次,演唱、演奏者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感情,经过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采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力求完美地表现,传达给听众。而听众,欣赏者,要真正与创作者其鸣,领会作品的意境,还要运用想象。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及其它方面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为日后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6-01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2.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2)发展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3.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山区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J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5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音乐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科目,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着较大作用。音乐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所以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时,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乐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时他也指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这进一步提到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感化人的内心。
著名钢琴家帕莱夫斯基说:“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震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与心的沟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音乐又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养。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能提示人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同命运做斗争,这种精神现在乃至将来,都会同那铿锵有力的音响一样,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旋。
音乐教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健康的音乐作品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进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促进个性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文字、数字和音符”。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时,会努力表现作品意境,从而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等都会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能激发人的灵感、开发潜能,促进智能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乐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能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具有其它任何表达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列宁非常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每次听到这首乐曲,他都会热情沸腾,他常说:是音乐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乐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所以在音乐实践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通过聆听或表演,达到情感的体会和抒发,不仅具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还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可进行自我调节,这也就是盛行的音乐疗法。
四、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述结构的形式美、旋律和声的和谐美、乐器的声音美、内容的思想美、环境的意境美等,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民歌欣赏,就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严重存在着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对我们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往往在他们耳边环绕的都是流行音乐。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更好地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大学时代,2006,(6).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2006,(1).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9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甚至多门文化艺术课程,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大部分的培训中心都设有舞蹈、声乐、器乐等课程,而器乐方面的学习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却极少数培训中心有开设音乐基础的培训科目。虽然在中国学习艺术的青少年儿童很多,但是一直都并不重视音乐基础的训练,甚至有业余钢琴考过十级的孩子,连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一窍不通的,问他音程、和弦、调式便一问三不知,虽然是从小学钢琴,但是就只会弹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老师从旁指导才能完整的练好一首曲子,孩子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却没有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完成歌曲的能力。虽然有一些音乐教育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会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乐理和视唱知识,但毕竟不能花很多时间详细的讲,所以学生们通过上专业课去了解的音乐知识还是有限的。因为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才会有这么多学器乐的孩子不懂乐理,只会机械的练琴;学声乐的孩子不懂视唱,音程关系较差的孩子永远都卡不准节奏找不到调。
一、造成青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对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不够重视,也没有做好足够的教育认知与教育推广工作,师资力量有限无法顾及全面;二是部分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些老师本身的音乐知识不够全面,仅仅是自己能弹、自己能唱、自己能跳,勉强教教自己的专业科目,根本无法给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三是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祟,给孩子学艺术并不仅仅希望他能修养心性培养一技之长,更是把孩子学习艺术当做是相互攀比的筹码,见面就是问“你孩子学什么艺术专长了?”“学几门乐器了?”“舞蹈考了几级?”“钢琴考了几级?”,从来不会有人问一句“你孩子学了基础乐理吗?”“你孩子有没有上视唱课?”。很多家长们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钢琴不懂自己看谱是老师水平不好,唱歌走音是老师教的不好,跳舞卡不准拍是老师训练不对;很多老师眼里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最优秀的,孩子走音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孩子看谱慢是天生的反应愚钝,孩子跳舞卡不到拍是天生节奏感不好。但这些家长和这些老师们在抱怨老师不够好、学生资质太差的同时是否想过,实际上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更偏重让孩子参加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不扎实便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难再深入学下去。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不仅仅学表面的东西,真正的音乐学习应该是深入学习音乐的根本,是音乐实践和基础理论的结合。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六年,我一直有参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辅导和培训的工作,也在这个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音乐基础对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音乐基础知识最常见的是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两个大类,从这两个学科中细分出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认知、读谱、视唱、听辩、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乐鉴赏、调式等等,而这些就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就如同学习汉字要学习拼音、笔顺,学习数学要背乘法口诀和各种数学公式,如果基础科目没学习,以后便会步步艰辛,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学钢琴的孩子,如果看谱子很慢,也不认识谱子里面的音乐符号,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就会特别困难,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在这孩子学习钢琴的同时,正确的引导他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孩子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因为能看懂谱子看懂音乐术语,练琴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有钢琴的演奏基础,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深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声乐的训练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看不懂谱子,每次上课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就算一首歌学会了,也无法唱出歌曲的内涵,如果哪天拿到一首新谱子,老师不在就不会唱了,这样学习只能说学了声乐技巧并没有真正的学到声乐的演唱。对于舞蹈的学生,节奏和节拍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节奏训练,一些天生节奏感不强的孩子只能依靠老师的口号和强制记忆旋律进行训练,换一首歌就又找不到拍点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各个音乐专业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才有可能让孩子坚持这份兴趣爱好,并且轻松愉快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培训中,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同样学习某项音乐专长,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训练的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表现,而没学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却很难正确的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这种情况我曾在一次多名老师联合举办的钢琴观摩会上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是演奏一首曲子,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孩子和只学弹钢琴的孩子在音乐的表达和艺术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过一定基础知识的孩子除了演奏出谱子的音符,还会根据谱面的音乐术语进行强弱快慢的处理,甚至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富有感情的哼唱出曲调的旋律,程度较高的孩子能做到改变触键技巧来处理和表达一段旋律;但是没有深入接触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往往只停留在音符的演奏,甚至有一些连节奏都把握不清楚,更谈不上音乐的表现力了。所以说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序渐进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音乐项目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涵,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四、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
引言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音乐教育逐步被列入教育的重要地位,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已由简单的唱唱歌跳跳舞发展到,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培养音乐修养的教育。
教育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体制的构成和发展必然要适应国家的寂静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地位日益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用快乐的心灵去对待一切,没有音乐修养的人是粗俗的。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手段和提升教育的质量途径,无论是从理论的发展上还是实践的实施上,都是比较薄弱的,在中国,大部分生和家长都觉得音乐教育无关紧要,中国教育就是考试,学好数语外才是正确的,高考会考你怎么唱歌吗?这样的思想就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又到高中12年中一直都在上音乐课,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如果呢,简单而言有多少学生能认识五线谱呢?据扬州大学的一项统计,在校2000多学生,97%的学生不识乐谱,只有3%的学生略知一点,很多人唱歌走调,还有唱的怪声怪调,而对于流行歌曲却乐此不疲,听他们的演唱会成了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上的种种情况说明,现今我国不分地区学生音乐素质仍然很低我国整体音乐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人追求心灵美的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优美高尚的云月能够塑造学生的灵魂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
(二)音乐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艺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之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心灵塑造的过程、是个性的发展养成的好帮手。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因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优美的音乐与人的心灵产生了共振协调。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养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和爱好。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像能力,应从“听”入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音乐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听”,应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引导”就是教师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利用谈话、讲授、讨论、图画、演示、创设意境等多种手段点拨、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使学生感受乐曲特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欣赏经验去联想、想像、体会、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
音乐教育是活力、激情;是创造;是不断追求,同样新的世纪要求人们是有活力、不断创造的一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进行音乐课创新教学研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开拓型、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力。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76-0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开端,具有奠基的意义。早期教育自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迅速的在全球开始发展。在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当属早期音乐教育。《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听音乐,就是训练耳朵;读乐谱,就是训练眼睛。从幼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了音乐教育的熏陶,当然会变得耳聪目明了。学前早期儿童需要音乐教育,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当前早期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一)意识淡薄
今天,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辅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几乎被所有的教育学家和有关科学领域认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更何况是欣赏音乐。特别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幼儿时期教育,可以挖掘大脑的巨大潜力,给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技轻艺
在事实早期音乐教育时,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希望孩子能学得一门“手艺”,也总是以弹得好不好,唱的准不准作为标准要求孩子。其实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立足于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
(三)家庭早期音乐教育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同。这里家长们普遍有一个认识误区,孩子学音乐理所当然是在幼儿园或青少年宫由专职音乐老师来承担。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非专业人士出身的家长完全有必要,而且也能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承担一部分音乐教育职能。对于小朋友而言,家庭是一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二、重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一事无成”这是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经典感言。人的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环境越优越,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智力开发必要性
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过程的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强大的可塑性。如果这时能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音乐开导,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
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经典古典音乐,如《闲聊波尔卡》、《小狗圆舞曲》等,一个月后,再经测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训练的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在孩子的身上。人的童年是一个关键时期,俗语说:“三岁看老”,人的童年阶段“内化”的“体外文明”将对其成熟之后一生的“外化”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人类智力的形成是儿童正在成熟的神经结构、正在发育的智力结构和他们周围的言语、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体外文明”的信息刺激,不仅仅只是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发育,还将作用于儿童的生理发育。人的将来如何,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着重取决于他们的童年。
现代幼儿教育包括了许多内容,其中,幼儿音乐教育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娱乐性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而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么直接了当,而是像春雨一样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幼儿音乐教育作用于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比说教要更有说服力,比说教要更深刻、更持久。
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着一种特殊的力量,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对于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因为对音乐的理解既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也不是通过单独的“词语”在起作用,音乐作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获得音乐感受需要有综合的能力,所以,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的音乐体验也包括对周围环境更好的了解,辨别一般声音与音乐的声音可以使幼儿发展听觉,增长知识。
音乐可以使幼儿获得情感的平衡,消除内心的紧张。听音乐和歌唱可以使幼儿镇静,也可以使他们振奋,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幼儿注意力持续的长度和年龄的发展直接相关,但音乐教育中的对材料恰当的选择能直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注意力。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文化和经济产业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在我国良好的政治大背景下,汉语现快与国际接轨,新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新疆各个教育部门做了不断的改革,以各种模式推进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汉语水平。为了顺应现今新课改的要求,在新疆小学双语教学中,音乐课对于帮助孩子掌握汉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下面就笔者所在新疆木垒县博斯坦学校支教的双语音乐课堂教学,谈谈笔者自身对新疆小学双语音乐课的感受。
一、新疆木垒县及博斯坦学校双语教学现状
木垒县博斯坦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在木垒县典型的一所“民汉合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8个,其中维语小学班6个,哈语小学班6个,汉语小学班6个。近年来,该县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抓学前、抓师资、抓管理”的“双语”教育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大胆实践,注重实效,各所学校“双语”教育稳步推进。从2010年起对各校幼儿园也实施了双语教学的模式,从抓好学前教学做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乐课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授课模式。[3]
二、“双语音乐”教学结构探索
双语音乐课一般分为三种课型:欣赏课、歌曲教学和表演课。笔者结合这三种授课形式,谈谈自己在实习时双语音乐课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欣赏课
在新疆音乐教学实践中,欣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汉族音乐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笔者在双语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种将“看、听、讲、议、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等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来,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贵的创新意识![1]通过对经典的汉语歌曲的欣赏,理解感受音乐的情感之外,能明显感受到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对不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歌曲教学
歌曲教学是我们双语音乐课中最为重要的的课型。对于新疆双语音乐课,解决汉语词语及语句,是课堂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说―唱―说”的环节来授课。由于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好多学生都是通过笔者口传心授来完成歌曲的学习。在此过程中,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的语言天赋。打个比方,在小学一年级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的学习中,笔者会让孩子们先读句子;当时,就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语音和语调受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影响,所有的字都是在顺着一条线上走,没有汉语的婉转和律动。接着就给孩子们教唱这首歌,等到他们唱的很熟练时,再让他们读句子,很明显的就听出他们的进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能唱好就能说好”。
3.表演课
表演课其实也是一种拓展课,主要涉及音乐剧和戏剧等内容。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双语音乐课演变为汉语音乐剧,音乐教室转变为生活舞台,使学生参与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来,让他们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们有可能展示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才能鼓舞每个人开发潜能的信心与勇气,同时培养学生汉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充分运用学生的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如:在一年级上册《火车来了》一课中,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前提之下,让他们接成火车边唱歌边表演,他们在快乐中很轻松的学习歌唱,充分的调动并提高了孩子的表演能力。
三、双语音乐课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因素
1.双语音乐课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学习的动机可以使学习者从对学习厌烦感转为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笔者认为激励学生的最佳方法是用音乐教学的手段,首先要保护和利用好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其次是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学习汉语要有帮助,如果教师所教歌曲内容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动机。[2]
2.双语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
汉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汉语学习上的倾向。音乐课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表现,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师认真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教学用具,按歌曲的节奏或旋律的起伏来做引导,从而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积极地去感受音乐的律动。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一定要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3.双语音乐课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发现智力水平能够很好地预言一个语言学习者能取得何种程度的成功。研究成果表明,智力与正式的语言学习中使用的第二语言技能,即阅读、语言解析、词汇学习等,有较大的关系,但对口语交流技能发展的影响小得多。由此看来,在正式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智力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因素,而智力是有潜力的,是可以挖掘开发的。所以,在音乐课中教师可根据音乐本身具有的性能,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和乐曲的欣赏,来提高学生的智力,进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汉语。[2]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多与学生们交流并教导学习方法,就要设法创造一切条件去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学好汉语。
4.双语音乐课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实践证明,多数汉语学习者的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汉语学习者的成绩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者的成绩。而音乐就具有陶冶情操,震撼人类心灵的作用,从而影响孩子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也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出学生敢于张扬的个性,这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汉语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语
总之,新疆双语教学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和引起一些争议是不足为怪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经过各方多年的努力,由实践到理论,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层次和品位。它将成为教学园地中最丰富的一片花丛。当然在音乐课中贯穿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能推动学生的汉语学习。笔者认为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新疆双语教学的路会越走越广阔,越走越顺利![1]
参考文献:
[1]蒋南梅.小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M].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