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6 11:09: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由于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地理知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大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考试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有“副科”“豆芽科”“小儿科”等说法,学得好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就行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都缺乏,老师们上课穷于应对,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的自习课,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于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对地理学科漠不关心,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2.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招聘专业地理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地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会给地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改变非专业教师任教的现状。其次,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先进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视觉盛宴

篇(2)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

1、自己精心备写的教案有时候很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又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2、地理课件只是呈现了大量素材,但教学过程死板生硬,只是课件内容的陈述,并且素材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一张张幻灯片的展示,从而表现出“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

3、有的老师在备课前先制作课件,再根据课件来备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成计算机多媒体的满堂灌,课堂显得机械而凌乱。

对策:

1、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理清思路,对教材整体的研究,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学生生活环境的乡土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坚持做到先备课再做课件。

2、学校也应该培养教师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使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将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融会到地理课件中,从而能真正的驾驭课件。不能让课件束缚住了自己手脚,影响了课堂的发挥。

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容量大,反而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的内容毕竟很多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许多学生需要一个思考和接纳的过程,但课件中的许多内容总是一闪而过,在学生们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2、速度过快,使许多善于思考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地去接受,而不是通过理解来记忆。即使课件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只是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非常有限。

3、生动直观固然很好,但有时候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对策:

1、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2、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嗦嗦。

三、多媒体制作效果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该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有的甚至就是课本的原文原图,出现教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埋头看书的怪想象,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声音、视频、符号、色彩等元素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活化。未经活化的地图、景观、及图象,只不过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板书效应,与传统的黑板、挂图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多媒体的突出主体、动态性均不能得以很好的显示,效果当然打了折扣。

对策:

加强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掌握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突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突出地、动态地、重复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篇(3)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4)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不至于觉得这门课程太难,也使得爱思考的那部分学生不至于觉得地理课程太枯燥无味。

2.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设置一些互动的活动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已经说到,课堂上的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和培养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这门课程,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在课堂上设置互动,或者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互动,这些都需要结合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该学校学生的素质、学习特点。并且地理教师在设置这些互动活动的时候,应该时刻结合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等这些客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适合高中生的互动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客观条件,那么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高中地理不是只靠单纯的背诵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科,其实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有一定锻炼作用。所以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在课堂上听课、怎样学习课本或者学校教材,以及怎么进行课下练习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三、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小技巧

1.听课的技巧

学生在地理教师上课之前要腾出一些时间去预习教师今天要讲的知识,将自己看不明白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注意教师是怎么讲解你不会的问题或者知识点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有重点地去听讲,如果学生不能够抓住自己的重点去听讲的话,学生会对于一些问题觉得很突兀,也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走神。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记笔记,人的大脑不可能在一瞬间记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的听讲过程中随时记笔记,而且对于不懂的问题在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不太明白的话,学生需要着重记下来,在课堂结束之后再向同学或者教师请教,千万不可以得过且过。

2.阅读教材的小窍门

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图表或者标注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为学生学习相应章节的知识具有一个诠释的作用,并且图表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知识的本质和内容。对于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用浏览的方法即可,因为这些知识不是学生学习的范围或者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在这里不需要的知识学生稍微看一下即可,不需要放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们。

3.怎么做练习

篇(6)

从学科课程设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教育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目前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不合理

前人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圈定为“人地关系”,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为主,研究过程也大多以文字来描述,因此地理学堪称一门描述性科学。正因为这样,中学一直将地理学科归入文科类,而正是这一错误的归类,给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学科属理科。近年来的科技进步也要求地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文科学生对此要求显然难以达到,因为他们中有的数理基础相对较差,不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部分院校为了照顾文科来源的学生,不得不将该专业的教学要求整体降低,其结果必然使部分学生难以成才,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初中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地理课,九年级没有地理课,河南省中招考试又不考地理,结果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地理课,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这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

2.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中学地理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中考取消地理课造成的社会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和教师不重视的外部环境所致,地理教育处于应付、地理教育改革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次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地理教育被“浓缩”成为“填鸭式”的地理知识讲授和学习,完整的地理教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后是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与应用”成为地理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如判断方向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少教师讲课时仅利用经纬网地图从理论上讲述,而不是带学生到野外利用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去判读,以致闹出了学生在野外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笑话。

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中学地理教育仍采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与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此外,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课堂,如实验、观察和野外考察等也被作为细微末节予以舍弃。目前,在一些中学,地理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粉笔+黑板”,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的状况相去甚远。

4.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尺度,评价的指标是分数,评价的方法是考试,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怪圈。况且现在中招考试不考地理,教学唯一的“指挥棒”也没有了,这导致中学地理课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中学地理教育很不理想。

二、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上述问题,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是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心,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1.调整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与抓好教材创新

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将中学地理学科进行调整,考虑将地理学科归入理科范畴,高考中的地理科目也应相应地划入理科考试范围,中招考试应加上地理科目。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地理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

2.加强野外调查与考察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不应再被局限在教室(或实验室)的空间范围内,其内容也应向书本以外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本了解自然、社会,增强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野外调查、考察等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3.改变知识传播的媒体

21世纪地理教材不再是纸质媒体一统天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容量大、界面活的电子教材将更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互联网将成为地理教学不断更新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同时互联网也是我们进行网上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工具,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的工具。新的传播媒体因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但这对地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还不太富裕,传播媒体配置应逐步开展,不应操之过急。

4.推广“问题中心式”教学

篇(7)

一、问题分析

1.情境多集中在开课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情境应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只得了皮毛而失了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过于重视形式,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只把情境教学使用在公开课中

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可是在公开课时却创设多种情境。上课时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根本不能很快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使多媒体情境的使用走入误区

多媒体技术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制作的画面过多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演示多媒体,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还有把多媒体课件弄成公开课、观摩课的“点缀”,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对策研究

第一,引入地理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课堂中引入地理故事既能把许多课本知识具体化、情境化,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几乎无人不知,“火烧赤壁”的故事可用来讲季风气候,“隆中对”可理解为区位分析。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我们能借来巧用,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能更深地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了,地理素养增强了,地理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第二,营造认知冲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教者善问,善学着善疑”。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乐思的气氛,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

第三,丰富文本素材创设情境,增进学生的学科兴趣。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去创设情境?怎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8)

1.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

高中地理7个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领域,突显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其中,开设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3(旅游地理)的地区和学校最多,开设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学校很少,而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基本上没有学校开设。

影响学生选择不同模块的理想化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但当前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缘于高考的现实冲击。多数高考试卷将必修、选修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出题,而考查的选修内容多是指定的模块;少数省、区的高考试卷专门设置“选做”部分,用于考查学生对选修模块的学习情况,如海南卷和山东卷要求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福建卷要求在“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江苏卷要求在“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中“4选2”。总体上看,多数高考试卷青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3个模块,“海洋地理、城乡规划”相对较少,“宇宙与地球”出现更少,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未单独考查过。

另外,课程难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各省、区的高考试卷会选择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开设的模块,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专业性强,很多教师因知识缺陷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多数学校不具备开设的条件;“宇宙与地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导致这2个模块几乎无人问津。并且,多数市、县又会“选易、避难”,从高考考查的内容中选出相对容易的模块,作为本地教学的课程,如“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小,成为选修的“热点”。

2.多数学生的选择权未能落实

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除了“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外,其他6个模块都应该开设供学生选择”。只有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选修模块设置的初衷才能得以体现,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为了与高考考查内容相配套,有的地区直接限定2个选修模块供学生学习;有的地区虽然开设了3个或4个模块,高考要求“4选2”或“3选1”,看似赋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但落实到具体的市、县,又会进一步限定其中的个别模块要求学生学习。

可见,受高考试题结构和现实利益的影响,在当下的选修模块教学中,多数学校和学生只能教、学少数规定的模块,而不是从所有模块中任选2个学习。因此导致学校灵活安排的权力被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被剥夺,当初人们又爱又怕的“走班”选课现象在绝大多数学校从未出现过。这种教学状况根本无“选”可言,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弱化了选修模块应有的教学价值。

3.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少有体现

“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选修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但在当前的地理选修课堂上,多数教师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程改革的本意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指挥棒”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还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当选修模块纳入高考出题范围,很多教师便“理直气壮”地以“应试”为最高教学目标了。一方面,他们通过订阅教辅资料、编写学习方案、选编训练习题等形式,布置给学生大量书面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改对必修模块的内容减少得不多,但课时大大压缩,各地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又相对欠缺,使学生用于学习选修模块、高考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便将选修模块的内容一讲了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的观念和素质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师课程改革意识薄弱,学科专业功底肤浅,课程整合能力欠缺,不能独立、合理地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当面对高考的压力时,他们便堂而皇之地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选修模块的教学。

篇(9)

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职责,其教学状况直接决定我国中学基础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多年来高师地理教学不断改革,然而这种改革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其中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师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师地理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重自然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这些问题虽然几经改革,但仍停留在较浅层次,更没有与现代地理科学、现代教育学、地理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等科学成果很好地联系起来,所以进行的改革是始终处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模式下进行的局部改革,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种类多,课时少。

很多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繁多,只要和地理有关的科目都想开设,致使很多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如人文地理学中包含大量的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内容,它们完全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而且有些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因教学时数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有些院校自然地理学基础、地球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时数只有64学时,完成教学任务相当困难。课时不够用只好减少教学内容,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

2.课程内容老化,赶不上时展。

课程陈旧是大部分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院校使用的教材到现在仍然是“古董”级版本,如有些院校使用的人口地理学还是张善余编著的1999年7月第一版。在世界人口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教材中引用的数据这一项就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更有甚者,有些院校使用的土壤地理学还是1983年版的,可以推算一下,它的年龄比学生还大。当然,地理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地理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材版本也应与时俱进。如果学生在大学学到的是过时的陈旧知识,那么学生毕业后就很难胜任教学工作。

3.对实践课程重视不够。

这里的实践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地理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大多数高校的地理实践课所占课时数偏少,一般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少数几次野外实习,这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费短缺是主要原因;其次,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实习期短是目前多数高校存在的问题,还有些学校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学校。这样易使学生游离于教育实习之外,甚至出现通过关系出据实习鉴定材料的情况。这种变味的实习,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1.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地理课程的设置应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整合。将重复和陈旧的内容剔除,将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和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大量开设专题性研究课程,增加地理实践课程,为大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基本构想是,大一、大二开设六门专业基础课: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中学地理教学法;大三、大四开设专业选修课,如乡土地理研究课、地理实习实验、中学地理教材研究、计算机制图等。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直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环境。

2.加强对师范生进行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

在高师地理教学中融入地理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培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和环境伦理道德,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与其它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学任教,面对的都是新课程、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新评价等,要使师范生一到中学就能进入角色,适应新课改,就需要在师范院校完成新课改的一系列培训,使师范生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熟悉地理新教材,掌握新方法,全面提高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和胜任新课改的能力。

3.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地理专业的师范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教学三板技能、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的职业技能训练,并且要到中学教学一线去接受实践检验。有些大学近几年将教育实习期延长,把原来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改为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不但要承担地理教学任务,而且要担任见习班主任工作,这一做法能使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4.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孤僻、任性、个性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和实践的磨练,就会使他们在工作中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合作意识。因此,在校期间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先”。

篇(1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全世界都注重三者关系,让三者其协调发展,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地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率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造性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具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更新无论对学生高考,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很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时变化,去掉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发现解决地理知识。也没有给其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与交流,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耐心的听取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教师留一些参考题目,让学生之间讨论,注重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法,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系统掌握地理知识,能利用相应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高层次学生在系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主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地理知识应用技能。中等学生主要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系统的掌握高中地理理论,系统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最后层次的同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学好基础知识。

2.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去讲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结合,还要很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行互动。

2.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科协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益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简单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中要积极参与知识分析,课后要经常复习。这三点学习方式,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最有效的。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些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周卫平,杨维.搞好问题导教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

[3]尤金洁.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4]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5]蒋溢,向松.新课改下通江县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6]吴元春.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7]吴万宁.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思维定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上一篇: 社区治理经验 下一篇: 课堂教学新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