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6 11:09: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篇(1)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据统计,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费用占了全部费用的50%以上,而国外仅为15%~30%,提示我国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相当严重[1-2]。因此,如何提高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很关键。本文便探讨了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均为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排除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8~80岁,平均(55.9±12.7)岁;科室,心血管内科50例,呼吸内科50例,神经内科50例、消化内科5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21例,初中及以下79例;职业,公务员67例,工人56例,农民48例,学生2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科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行关于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手册、布告栏、多媒体讲座等,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相关疾病病因及临床体征、抗生素治疗方法、药物代谢部位、保存及变质鉴定方法、滥用的危害、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常用应急措施等;由护理人员专门讲授常用抗生素的相关情况,包括治疗作用、服药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安全用药的基本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患者讨论会,针对前阶段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展开讨论,鼓励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发言,帮助患者正确认知、对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每日查房,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发现不当行为及时纠正,鼓励患者若有疑问主动询问,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调查,由住院患者自主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获取用药信息、遵从医嘱3项认知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将原始总分转换为标准分数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认知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健康教育后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情况明显好(P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情况比较(±s,分)

3 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神奇的疗效,对人类的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有部分伴有许多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致命[3-4]。因此,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才是关键。本组对住院患者加行抗生素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安全用药知识认知、用药信息获取认知及遵从医嘱认知均明显提高(P

本组总结经验如下:(1)实施健康教育前,应做好充分准备[5],医院领导召开动员大会,鼓励医护人员自觉树立合理、安全用药的观念;各科室成立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制定符合科室需求的管理制度及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医患沟通技巧。(2)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更注意抗生素相关信息的知晓,尤以不良反应表现、应急措施更为明显,患者重视药物信息的知晓,有助于自我监测相关不良反应;在接受治疗时,研究组患者改变了被动接受的态度,积极参与治疗,表现出主观能动性,更加关注药物安全问题如药品信息正确性、效期、是否变质等;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更好,能听从护理人员,按时按量用药,能较好地遵守注意事项如饮食禁忌等,忘记服药及改服其他药品前能主动寻求医护人员指导。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值得深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锋锦.浅谈滥用抗生素的危害[J].健康必读杂志,2013,(6):423.

[2]张丰三.浅谈关于医院安全用药的问题[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235-6.

篇(2)

1.1语言教育方法

(1)口头交谈:通过面对面谈话,传达信息,交流情感,进行行为指导,是入户家访的基本形式。(2)健康咨询:以现场答疑的形式,应由有经验的相关专业人员承担。(3)专题讲座: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地听课,是社区常用的一种群体教育方法。(4)小组座谈:由健康教育者组织,组员讨论,互帮互学,特别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行为改变,如戒烟支持小组、家庭营养培训班等。

1.2文字教育方法

(1)卫生标语:使用制造方便、易于记忆的大幅横额来大造舆论和创造气氛.(2)卫生传单:针对社区某个中心任务一事一议广泛散发。(3)卫生小册子:由专业人员编写,内容知识性、针对性强,便于保存,可反复使用。(4)折纸: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适用于低文化水平及空闲时间少的人群阅读使用。(5)卫生报刊:定期发行、信息量大,是广大群众学习卫生保健的健康之友。(6)卫生墙报:可以是设在街头、单位等显眼处的黑板报,制作简单、更新内容易,能起到宣传鼓动和普及知识的作用。(7)卫生专栏:图片、文字为主,设在社区居民主要的活动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性。(8)卫生宣传画:是文字与形象艺术的结合,以其绘画、图片、设计编排艺术及鲜明的色彩深受居民的喜爱。

1.3形象化教育

常用照片、标本、模型、演示等。其特点是直观性、真实性强、身临其境来强化教育。例如通过展示畸形胎儿标本,可强烈激发人民妊娠保健及优生优育意识。

1.4电话教育

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投影、幻灯、录音带、录像带等,此类喜闻乐见、传播迅速群众乐于接受,不少地方在电台开设“空中医生”或“健康医院”,是社区教育的有效渠道。

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原则

2.1要根据地区、对象、目的、内容选择适宜方法

(1)首先要考虑地区因素: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会存在着差异,要根据不同的社区情况来选择易于接受和开展的方法。(2)年龄结构:可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3)职业因素:可分为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学生、职员、干部、家庭主妇、以及物业居民等,(4)文化程度:可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博士等。因此,应根据社区各类人群的特点,选择不同形式,开展内容不同的健康教育。

例如,我站携手桂洲医院糖尿病专科,特邀请桂洲医院糖尿病科专家李舸共同举办一堂“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前期,由医务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每个家庭去派发讲座通知单,务求引起居民的重视而前来关注、倾听讲座。之后,我们就商定了参加的医护人员,决定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授课经验的糖尿病科专家李舸和邓伟文主治医师现场讲解,潘叶勤护师从旁协助,吴艳松护师作会场记录。

现场,采取互动的方式,许多老人家都积极地提问,专家李舸耐心地解说,他运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图文并茂地带给居民一个很健康很肯定的信息:“糖尿病并非绝症,有得医,虽不可治愈,但可治疗。只要大家配合医生合理治疗,同样可以活到100岁!”台下,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居民们都表示不再恐病忌医,对战胜疾病有了信心。

此次所花费不多,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2要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

篇(3)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首先称谓要得体,如对老人道声“大爷”或“大娘”等用不同的称谓在附之“您好”的问候,以消除病人陌生感和恐惧感,这是健康教育良好的开端,健康教育时不要只顾自己说话,甚至长篇大论,要不时观察病人反映,留给病人说话的机会,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患者和家属是心理相对弱势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理用语应注意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选择对方法正确理解富有情感性、亲切性、规范性、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语,要使用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反映迟钝语速要慢,态度温和,语义要准确,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应用安慰性、激励性、积极性语言,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性语言,同时注意与非语言沟通相配合。

2 实施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中技巧和应用

篇(4)

21世界是人口老年化的时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养老,照顾等基本社会保障,住院期间常常没有家属24小时陪同。由于老年患者具有健忘特性,常在晨起后遗忘已通知检查的注意事项,而留错标本或进食,导致当日检查取消或延后,从而导致检查结果的延迟和住院天数的延长,使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对医生治疗方案的设定、患者的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本科将临床中常用的检查项目的的目的及相关要求自制成一系列健康教育处方,并应用到检查通知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的生活完全自理的夜间无陪伴老年患者90例,按患者入院的单、双月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单月为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3.9岁;双月为干预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6.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通知标本留取及检查时,仅采用口头宣教的形式,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通知患者第2天需要留取标本的方法及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并听患者复述一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放由科室自制的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处方单的内容为各个检查项目的目的及相关要求,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色彩鲜艳,字体合适。系列处方包括:①健康教育处方(一)--彩超。②健康教育处方(二)--胃镜。③健康教育处方(三)--肠镜。④健康教育处方(四)--造影检查(心脏、胃肠道造影)。⑤健康教育处方(五)--磁共振。⑥健康教育处方(六)--纤支镜。⑦健康教育处方(七)--尿标本留取须知。⑧健康教育处方(八)--24小时尿标本留取须知。⑨健康教育处方(九)--尿培养留取须知。⑩健康教育处方(十)--葡萄糖耐量实验。将处方单贴于床头柜上,通过醒目、直观的健教单达到提醒和强化患者记忆的目的。

2结果

干预组的宣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可降低无陪伴老年患者遗忘检查的发生率;提高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3讨论

自制健康教育处方的优点:①可根据患者检查的项目,选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②能够使宣教更有条理,内容清晰,杜绝了交待不清及漏项[1]。③置于患者床头柜后,通过视觉刺激,随时提醒患者,避免遗忘。④不易掉落,且便于护士随时核对该患者的检查项目,随时提醒患者。⑤检查结束后可撕去,不需回收。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下降成为常态。在住院期间,当患者缺乏家庭照顾时,容易遗忘护士交代检查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在护士常规宣教后可随时直观的提醒患者,避免遗忘检查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篇(5)

抽血化验是实验室的一种常用检验方法。临床上为明确诊断疾病往往需要抽血检测。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门诊健康教育是从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并贯穿、渗透于诊治全过程,包括候诊、就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等[1]。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0月共静脉采血25 685例。通过开展对静脉采血病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0月在我院门诊采血病人共25 685例。其中男性8 946例,女性16 739例。初中程度1 084例,高中程度6 374例 ,大学以上 18 227例,年龄18~30岁 8 561 例,31~50 岁13 842 例,51~80岁3 282例。

1.2方法

我院根据门诊病人流动性大难以进行系统教育的特点,实施了几种健康教育的方法。

常规教育:利用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或健康手册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群体教育:抽血室门前悬挂静脉采血须知,包括抽血前准备,取化验单时间及地点,抽血后静脉按压方法。

个体教育:在每位患者的抽血过程中,强调个性化护理,与病人沟通准确,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及病情,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及帮助。

1.2.1抽血前的健康教育抽血前可开展一般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比如:通过口头语言教育,发放抽血知识宣传单,让患者了解抽血常识,可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抽血前的准备包括:①抽血前一天告知患者要洗澡及洗净双臂,这样消毒效果会更好,可避免感染。②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准备,例如:检查肝功能,测空腹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早餐。查血脂不要吃油脂过高的食物,如,骨头汤,鸡汤等。③抽血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④抽血的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肿胀。⑤通知抽血时间一般在上午,抽血当天早晨除某些药物必须按时服用外,尽量将其他药物放到抽血后再服用。

1.2.2抽血中的健康教育选择血管,一般人应选粗、直,容易看到的血管。在抽血过程中要良好的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包括:①要注意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表情亲切,态度和蔼,动作娴熟、准确。这样,可获得患者愉快和安全感。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感。②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鼓励。如抽血量较多的患者告知这只占人体血量的0.05%~0.30%。不需要补充任何特殊营养,人体完全可以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让患者明白抽血的目的和意义,增加信心,主动配合抽血工作。③抽血时要患者保持舒适的,避免姿势不当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力求穿刺一次成功。对晕针晕血的患者,可平卧于床上抽血,指导其深呼吸,全身放松,或与之交谈,转移注意力。抽血后应嘱其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免发生眩晕。④抽血室要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可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能有效消除陌生紧张感。

1.2.3抽血后的健康教育抽血完毕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按压方式按压。顺着静脉走向,用干棉签按压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部位5~10 min。用力适中,均匀,按压面积应大些。因为这种按压方式能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如衣袖过紧应先拉下衣袖。告知患者取化验单的时间和地点。

2 结果

不同年龄抽血一次成功率见表1。

以上3组表格表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静脉采血病人采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抽血一次穿刺成功人数25 175人,成功率达98%。而以往未采取健康教育时,穿刺成功率平均为90%。健康教育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护患之间获得良好的沟通,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无晕针、晕血现象发生。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多元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在静脉采血中的良好应用,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1.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根据本医院输液门诊常见疾病编写,针对这些疾病本院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发给患儿家长阅读,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学到与患儿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这样可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健康教育的内容正确与完整性。

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常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常用药物,饮食宜忌,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病情观察等。

1.2 健康教育执行单 保证患儿得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留有记录,方便健康教育的评估计划实施与评价。内容包括;患儿基本情况及病情评估;健康教育执行记录;建议。

1.3 值班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接待护士 查看输液单,了解症状及临床表现,诊断,用药情况,发给健康教育执行单和相应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输液登记本上登记姓名,诊断,输液天数,便于查看,登记号写在健康教育执行单上,将输液单交给配药护士,安排患儿进输液室,安排好相应床位,等待输液。

1.3.2 输液巡回护士 自我介绍,和蔼亲切,介绍输液室的环境,规章制度,告知输液前的准备,填写健康教育执行单,执行输液,并告知输液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实行健康指导,巡视输液室,单独解释答疑,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及时处理,健康教育结束收回健康教育执行单。

2 注意事项

2.1 因患儿家长来自不同的阶层,文化层次不同,对医学知识和保健知识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实施健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语言应通俗易懂,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的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需与医生配合协作,避免医护之间说法有大的差异,以取得对护士的信任。

2.2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护士应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效果。从根本上起到指导示范教育的作用,产生预期的效果。

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科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有很大差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篇(7)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易为学生接受。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出现帮派小群体,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活跃班级气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②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③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意见对立,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遵守游戏规则,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表达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可使学生了解对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享,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通常的班会活动,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谈谈心得体会。

(2)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对未来的展望。

(3)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彼此道别。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86-02

剖宫产是产科常用的分娩方式,通过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会不可避免的对产妇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并影响产后的恢复过程。目前的研究认为,产妇在产前的心理状态及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影响剖宫产产后恢复的重要因素,通过相应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产后恢复情况。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定期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2)初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3)收住院完善检查后进行剖宫产;(4)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110例患者,研究期间无失访、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6-35岁、平均29.3±5.2岁,孕37-41周、平均38.2±5.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5-35岁、平均28.9±4.8岁,孕37-41周、平均38.4±4.8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剖宫产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入院教常规教育、静脉通路建立、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变化。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措施如下:(1)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访视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保证患者能正确利用护理资源;(2)剖宫产前组织患者学习手术相关知识,增强对医疗知识的认知、缓解因恐惧而造成的负面情绪;(3)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及疼痛程度,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抚并酌情给予镇痛药物;(4)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争取早日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

术前1d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

1.3.2 术后两组患者的会服务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并于术后第3天时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前HAMA评分、HAMAD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NRS疼痛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产前负面情绪及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常用的分娩方式,是指通过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方式。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该分娩方式对于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的产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能够保证分娩过程快速、顺利的完成[1]。但是剖宫产同时也会对盆腔内的脏器结构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术后的恢复过程。如何减小剖宫产的损伤、促进术后的恢复也成为了近年来围生期医学的研究热点[2]。

剖宫产手术前,由于缺乏对手术的认识会引起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手术准备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已有研究发现,术前过度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对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术后恢复的过程均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评估术前患者的负面情绪程度也是反应护理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知,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更弱。

健康教育措施一方面可以保证患者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术后的恢复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利用护理资源、进行适度床上活动可以促进剖宫产术后的恢复过程[4]。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产后NRS疼痛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卧床时间更短、疼痛程度更弱。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可以得出上述研究的结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产前负面情绪、促进产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90-98.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97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心血管系统疾病,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对象首先是冠心病患者,其次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包括健康人群。

健康教育的原则

科学性:传播医学知识,内容要正确无误,引用数据可靠,举例实事求是,切记片面绝对。

群众性:健康教育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各种形式。

艺术性:为了保证健康教育取得较大社会效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有关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自我保健要求,组织直观形象教育和视听电化教育,提高群众接受的兴趣。

针对性: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不同的健康问题,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在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及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人群、不同卫生保健需求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行因人施教。

健康教育的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劳累,以免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

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思想压力: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烦躁不安、恐惧、紧张等心理障碍,特别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尤其渴望得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有效治疗,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耐心的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介绍当前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及成功病例,从而增强冠心病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合理饮食、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冠心病的防治中,决不可忽视饮食疗法,总的原则:低盐低脂饮食。①注意总热量平衡,保持理想体重。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可过饥过饱,根据自己有一个基本定量。②限制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尤其是单双糖的摄入量,因其易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因此平时少吃高糖、高脂食品。③限制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例如豆油、菜籽油、芝麻油和花生油等植物油,有保护心脏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④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⑤低盐及适量蛋白质,食盐的摄入量与冠心病正相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8g为宜。⑥冠心病患者应当戒烟、减少饮酒量。

适量运动: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固然有好处,但是运动不当,会给冠心病病人带来危害。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心态要平和,不能激动、不能饱餐,以免加快心率,诱发心绞痛。另外运动幅度不能过大、过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

定期复诊: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正确描述出心绞痛发作的原因、症状,常规药物如硝酸甘油的使用方法,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能随时就医,如果病情较稳定,应当定期复诊。

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口头交流与心理指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关心病人,让病人保持平衡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家属监督患者改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

药物治疗的指导与教育: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法,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方法。

宣传单、宣传栏、小册子、墙报、图片等形式:①宣传单、小册子:适用于大众性、普便性知识的宣教,如冠心病等常见疾病的简单知识、预防、治疗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将其归纳成文字,用宣传单、小册子的形式发放给病人或家属,使其对相关疾病有个大概了解。②墙报、宣传栏:可随时编排内容,如摘抄、剪贴最权威报刊的最新健康教育知识而制作。③图片:以绘画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向人们宣传,激起人们对健康教育的兴趣,从而制止有损健康的行为。

广播:广播传播迅速,听众广泛,运用通俗易懂、灵活的语言形式,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加强出院后的随访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只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间,而且还要延续到患者有生命的全过程,患者入院时一定要留下他的详细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利于出院后随访和健康咨询。

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54-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08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1]。本文通过半年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水平的测定,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人,所有病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联盟西太区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教育组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63~86岁,平均75.1±3.2;对照组70例,男31岁,女39岁,年龄66~87岁,平均为76. 8±2.9。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扩血管,降糖等对症治疗,而教育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2.1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①糖尿病基本知识,如糖尿病的概念,临床分型和表现、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等;②常用的药物及药理作用;③营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每日总热量,常用食物的大致热量及饮食搭配,定时定量进食的重要性,加餐的时间和必要性等;④运动疗法的作用与血糖的关系,掌握适度的原则,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⑤心理卫生与糖尿病;⑥血糖的监测、正常范围、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注射示范及注意事项等。

2.2 健康教育的形式

有计划的、分阶段的进行健康教育,将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治疗过程中。①采取个体化教育为主,通过宣传资料、杂志进行讲解;②集中教育,每周组织病人参加科室小讲课;③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④定期向住院10-14天的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由患者填写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

2.3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教育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见附表

讨 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我国不断增高,已达2%~3.6%,是20年前的(3~4)倍[2],而现代治疗糖尿病的措施是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的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等五项内容[3],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报到显示,在同等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糖尿病更有效的得到控制代谢异常得到改善[4,6]。糖尿病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开同时能够改善代谢紊乱[7,8]。本文研究显示,受教育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改善(P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了解糖尿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获得了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握了正确监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规律服药、节制饮食,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避免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护士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病房内开展糖尿病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 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

[2] 潘长玉,陆菊明,田慧等. 首都钢铁总公司成人糖尿病率调查.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409.

[3]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主编. 实用糖尿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4.

[4] 林丹丹. 糖尿病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J]. 中华新医学,2003,4(11):1051

[5] 王新. 2865例糖尿病病人问卷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4):230.

[6] 赵志刚. 重新认识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反应[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4,18(3):161.

上一篇: 电子商务的网页设计 下一篇: 妇科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