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2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20121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1-0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层含义的复合。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既要遵守高等院校德育大纲规定的考评的要求,同时也要遵循职业教育内在的规律。因此,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工作向规范化、特色化方向改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效。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评价组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1评价组织不健全,重视度不够
有研究者调查得出,超过60%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组织不了解,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重视度不够,评价组织还不健全,具体的操作步骤不规范,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对毕业班同学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管理的力度上更为欠缺。未严格把好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关口,全部的毕业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好的评价,这使得用人单位无法真实了解毕业生的信息,不能更好地筛选人才。
1.2评价主体过为单一,学生自我评价被忽视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考评的主体往往是德育教育的教师或者德育教育的管理者,这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了。与此同时,评价工作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忽视了德育教育客体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即使有自我评价,也只是个形式,不能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1.3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不明确,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很多学生表示对学校进行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不清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评价标准不明确的基础上开展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势必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1.4现存考评体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评,忽视实践环节
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考评时仅仅以学生在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规范的考核,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诸如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德育素质方面的考核。忽视实践环节的评价容易使得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方向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能知行合一。
1.5考评后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考评效果打折扣
考评完成后不注意及时收集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反馈的信息,并且考评仅仅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既会使学生产生不公平的错误认识,还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应起的积极推进作用。
2.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信息以及推动学生工作发展,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
2.1调动积极性,使相关主客体都投入评价工作中,形成全面的评价模式
高职院校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虽复杂,但仍需保证其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建立全面的评价模式需拓展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德育课程成绩的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实践活动中德育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并且全面评价模式还应保证评价应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之中。
2.2考评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讲原则。首先,应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以培养实际操作人才为目标,因此,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更应突出实践方面的评价,并结合道德认知水平做出评价,从而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其次,总体评价的同时兼顾适时评价。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同时,应适时地对学生在某一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某一特殊阶段对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再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需量化,切实可行,使德育工作更易操作。在定量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定性描述,对有必要的不能量化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可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际活动体验法等方法来使德育综合素质考核更为具体、科学和规范。
2.3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流程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评价准备、实施、结果汇总三个阶段的评价。在评价的准备阶段,应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将评价的标准以及开展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评价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法在学生和评价工作者间进行宣传,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评价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准备。
2.4考评工作结束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建立起公示反馈制度,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详细解答学生疑问。在评价结束后,通过个别谈话或者开展小组座谈会等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指明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介绍经验和相互交流。对于德育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应通过学校网站、报刊、党团活动刊物等渠道进行宣传,表彰学生德育方面的优秀事迹,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小结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总额和素质评价工作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其评价体系应在充分认识评价工作不足的情况下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顺利在校园里开展德育总额和素质评价工作,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贴近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m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人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 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
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 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
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三、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培育新观念
要在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在观念上跟得上、敢突破,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的课题工作小组;先后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参加课改或课题专题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有近100人;集中主要研究人员和在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进行研讨和反思;调动全校班主任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写个案,对自己在工作实践里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组织人员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围绕我校的校本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收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研究的启动夯实了基础。
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检测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他有关学生进步的证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是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这个档案袋里装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情况的记录(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督促评价、家长的“关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成果与总结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东西形成的材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档案也由学生保管,教师只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
我们的做法是年级统一购买档案袋,由学生填好档案袋袋面的项目。项目要素是: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及袋内各种材料的名称。把档案袋发放给学生时,袋内已装有三类评价表格——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学习新方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评价。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一旦有完成的材料或学习成果就随时把它们装进档案袋。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写评语或检查时,学生再提供档案袋。
我们是这样使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按要求完成“三类评价表格”的指导和评价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据各自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各种活动来改变过去陈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例如,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或自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弹性,设计好活动,然后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制手册,最后形成诸如《家庭档案册》《缤纷语文世界》《长江之歌》《走进四季》等丰富多彩的资料集。地理方面,学生在网站上收集各国的地理信息,编辑成《我们亚洲》《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等集子;生物方面,学生自己动手编成《生命档案册》《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动物)》;美术方面,学生动手画成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图画……
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起健全的素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思想品德课应该细化为以下四个子体系:目标子体系。方法子体系,结果子体系,评价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目标子体系规定了思想品德课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也规定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要达到的素质要求,因此,在整个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是整个体系的灵魂;方法子体系探讨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是影响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有也是目标体系见之于结果的桥梁;结果则直接体现目标体系,又直接作用于学生,是整个体系中最显性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评价能否影响以及有多大影响。评价子体系是在评价结果出来后对学生的继续观察,考察评价的结果,反思评价中的各个环节,对此提出修改建议,促使整个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目标子体系
在应试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记住书上的内容,学会解题技巧,拿到高分,以至于思想政治课教育是围绕试卷分析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每个题目分析都成了一份形势报告,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历史实际,以至于思想品德课完全成了为考试而不断重复的讨厌的机器,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首先在目标上把思想品德课教育切实转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上来,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从素质教育目标上来考察,从各方面考察其在各项教育目标上的达到程度,从而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向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发展。
在学校,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专业的德育课程,承担着主要的德育任务,系统地说,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道德素质、学科业务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课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就理所当然的成为首要任务。具体地说,我们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这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2.具有爱国意识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3.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科业务素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性,行为导向等德育功能,与对理论常识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认知、领悟、运用等智育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科业务素质。 学科业务素质主要指学生的认知能力,能正确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建构成体系;逐步提高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方面,不但要求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在能力培养方面,要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个性心理素质。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自知、自省、 自信、自尊、自主、自强、自律。这些目标是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追求,也是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它规定,思想品德科目教学评价的内容以及它的最高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标准。
二、方法子体系
从上文可发现我们的目标不再是以前应试教育以考分为目标的一元化,而是多项并重的多元化,我们的评价方法也应该追求多元化,以求和目标的各项特点相适应,使之能达到引导学生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发展,以及考察其现有素质的要求。
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测验法,交谈法,观察法和社会评价法。测验即考试,虽然在应试教育阶段它倍受攻击,但作为一种认识知识检测手段确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素质教育时期,我们也仍然要考试,不过,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检测学生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能否在书面中运用这些知识的工具。它的题型题量也不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灵活多样的,以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思想品德课毕竟不同于数理化之类的技术性课程,它带有十分之强的个性、过程性和模糊性,仅仅靠测验这种量化的评价方法是难以考察其意志、动机、个性心理、品德素质和行为因此,我们还得采取一些定性的、模糊的测量方法,比如交谈法,观察法.社会评价法等。
交谈法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机、生活习惯以及其它一些情况,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
观察法就是教师在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言行,在思想动机、行为表现方面了解学生。
社会评价法就是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对学生在各个场景中的各种表现做出较综合全面的评价。以上评价方法有以下特点:一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二是认知考核和思想行为考核相结合。
三、评价结果子体系
二、提高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策略
1.理清评价顺序,端正学习思维
在开展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评价的顺序会反映出评价主体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评价的效果。
首先,从谁评起。比如互评,互评发生的同时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价主体存在,方式就是对除自己外的学习者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他人就是外因,而与外因相对的就是内因,若评价发生的逻辑起点从外因开始,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凡事先找外因的思维方式。再如自评,若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首先进行自评,善于从自我去查找原因,那么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由教师利用“权威”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建议,在开展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应从“自评互评师评”。
其次,从哪些内容评起。从大的方面来说,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不足和优点,而不同的评价主体先对哪些内容评价,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如自评中,若先对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评价,体现出一种自我审视的态度,虚心好学的良好形象。而互评中,若先对他人的闪光地方进行评价也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是人性的善,另外,学生学会关注别人优点的同时也激励自我,这样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从被评价对象来看应从“自评互评师评”,从评价内容来看,自评时应从“不足优点”,互评时应从“优点不足”。
2.丰富评价内容,关注个体发展
学习主体的多元性确定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差异性,单一的评价内容必然会造成评价的片面性,最终难以发挥评价的根本作用。如,有些学生在体能方面较差,技能学习方面也不突出,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很好,从来不迟到、早退,甚至每当上课时都会早早到达上课地点,这类学生只用技能去评价是不公平的。再如,有些学生体能突出,体育技能的接受、掌握和运用能力很强,但是,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时常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态度消极,若只用技能学习去评价,对于其他积极学习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上述这些现象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发展,单一的评价内容是有失理性的。所以建议丰富评价内容,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在成就中不断激发学习动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第一,内容丰富。①体能,如生理机能、力量、速度、耐力。②知识与技能,如接受、掌握和应用程度。③学习态度,如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探究度,课外对知识的运用。④情意与合作,如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第二,列举具体事例来充实内容,用事实让人信服。第三,体现个体相对性的进步与发展。
3.明确评价程序,优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主要步骤有:①前期宣传(方法、内容、意义等)。②操作准备(学习分组、等级标准、表格制作、过程预案及相关措施等)。③课堂实施(分组教学、方法选用及考核)。④综合评价(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方法的选用。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观察、课堂引导、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在选用时要根据学习主体的身心特点、技能水平以及学习内容的特点等方面。
(3)延伸评价场域。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应该把问题延伸到课外,以协商、对话的方式消除学生的分歧,加深学生间的了解,以提高评价效果。
4.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发挥教师导向作用
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体。在评价中,学生不可能全部依附着教师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师此时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并不是脱离教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省与互相探究。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教师介入的根本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思维。因此,教师要语气亲近,并采用激励性和期待性的评价。其次,要尊重学生,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必要时选择恰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如问题疑惑、突破难点、问题争议、学习困难的时候较为恰当。再次,针对不同的学习主体和不同的评价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根据2010年针对全国学生的一项有关体质与健康的检测发现,近几年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并且低龄学生占据的比例有所增加;城市和乡村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也在持续增加,现在的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人,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强大的体魄时一个人才能全力去赢得成功,所以创建新体育教育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寻求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从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出发,然后针对评价体系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分析,逐步找出怎样创建多元化评价教学的答案。[1]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界定
1.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体育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评价。根据教学标准和体育教学目标,系统地检测体育教学系统,对其过程进行指证和评价的过程。主要评价内容是体育教学课程价值及缺陷。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过程,需要经过测量、评定,然后根据测量和评定的结果的反馈,自动调整体育教学的方向。这三个环节形成现代体育教学的完整评价,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循环往复的过程:测量――评定――调整――再测量……所以准确的体育教学评价的含义应当是:针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和途径,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活动过程、效果进行判断和价值评估的过程。[2]
2.体育教学评价的分类
体育教育教学的评价是一项关系到不同方面、不同因素,可以从各个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复杂深刻而又系统完整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分出不同的类别。
根据评价准确度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属于评价较为模糊的评价,其中加入了许多感性认识 ,评价结果是一种概括的分析或描述,主要依靠于评价者的个人理解、体会和领悟。而定量评价是通过具体测量和统计,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最终评价。然而两种评价各有优缺点,在定性评价中,主要是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模糊地了解评价对象的起因、经过、发展,却看不到清晰准确的结果;而定量评价则只是对最终的结果数据统计并准确得出评价对象的效果,不涉及评价结果的来由。所以,只有将这两种评价相结合,从观察现象出发,了解活动过程,再根据准确根据结果看到本质,从而使评价活动更彻底、全面。[3]
根据评价活动参与者的不同,可以将评价活动分为内部参与者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其中内部参与者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的其他教师和领导;外部参与者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内部参与者中学生和教师需要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学校其他教师和领导则需要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做出评价;同样外部评价者中的家长需要根据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检测,对体育教学活动做出评价,社会有关人士需要从社会长远发展角度做出适当的评价。多方面、多视角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准确评估教学效果。
根据在评价对象的不同阶段所做出的评价,可以将评价活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生于体育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针对学生在兴趣、能力、性格、知识储备、情感情绪等所存在的状况做出评估,为整个体育评价活动做准备,同时对学生的优缺点做出系统具体的了解。这个基础工作的意义在于确定学生体育活动进行前的起点水平,可以以此为据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并且方便后期对比教学结果,使教学效果明确显现。形成性评价是对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所做出的评价,通过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教师和领导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如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体质较弱,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那么教学评价就可以向教师反馈有关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终结性评价,即结果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于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和测定的评价。此评价涉及内容范围大,较少使用。
根据是否对评价对象进行参照对比评价,教学评价又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评价。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常模指检测后整个评价对象中每个个体的平均结果。将某个个体放入整个评价对象团体中而做出相对的评价,即将个体与常模相对比,从而获得该个体在整个团体中所出的位置。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顾名思义,它是参照原始预定目标和计划对最后获得的结果做出的评价。每个个体在评价中得到的都是绝对的分数,一般以百分制数据表现。个人内差评价是完全依照个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它是针对某个个体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项目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成绩做出的评估。
3.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及时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掌控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法。[4]
3.1诊断作用
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结果及成因进行分析,及时将教学情况向教师和领导反映,时时矫正和改进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有效解决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评价除了可以评估学生成绩的优良,还可以找出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比如可能学校教学体育活动时间过短,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充分的热身活动。这些都是教学评价应该检测并反馈给教师的问题。
3.2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活动具有根据目标和诊断现状指引评价对象准确有序的前进的作用,主要措施有设定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指标等。第一,指引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教学活动需要以国家设定的标准依据,即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美、体等学科,给学生坚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把握好正确的教学路线,并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第二,为教师和学生指引教学方向和努力方向。评价为教师指明其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从而教师更加正确的教育学生,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监督作用。这种作用可以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出现偏离和畸形的后果。[5]
3.3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通过设定目标或最后对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取得结果的评估,可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进取、鼓舞斗志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通过及时获取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增加教师和学生探究教学规律、解决自身或身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心理,激发教师和学生努力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教学进步的目的。例如,在学校评定部门定期颁布的学习评价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成绩的相互对比,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争取及时改正、弥补过来。通过各个班级教学评价表,教师可以找到该班级集体的薄弱点,可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的改进教学方法。
3.4预测作用
这里的预测作用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教学效果。前面提到,教学评价活动是一项连续不停的评价和反馈的循环活动,循环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教学结论,并且以此为据对教学现状分析和解释,可以大致预测出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减少在不必要的尝试中浪费的时间和精力。[6]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和目的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由很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建而成的复杂而庞大的结构体,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整个系统又可分为很多小的系统,包括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级对象、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目的等要素,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又共同作用于教学评价这个母系统。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结果的很重要的因素,下面对两个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1.评价目的
教育教学活动整个体系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达到评价目的,可以说评价目的是评价活动的方向标,是没有评价目的就没有评价活动本身。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评价目的随着人们的认识改变和价值观的变化不停地变化,评价目的是评价活动能否成功正确的促进教学活动发展的关键,因此确定好评价目的尤为重要。由于教学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针对不同评价对象,评价目的不同。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工具以及反馈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都由评价目的来决定。评价目的可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定期检查教学结果,判断和改进教学方法,评价作用于教学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定期评估检测,能够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状况;第二,检测学科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否适用心得教学方法,及时对教育教学教师及学生团体的监测,可以验证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求,可以及时的找出问题的所在,以此为依据来及时改善教学计划。第三,可以具体详细的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状况,将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改善。[7]
2.评价对象
教育教学的评价主要可以分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类,每一类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小层面,对于这两类教学评价对象,在不同的时期,在素质教育和要求方面不尽相同。
2.1对于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教育学习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直接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素质入手,包括政治素质、教学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第一,对于政治素质,一个人的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它的政治素质,考察项目有考核其政治理论、考勤情况、教学态度、遵纪守法情况、作风习惯等。第二,对于教学能力,包括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完成的工作量、教学质量、教育教导学生的能力、对于教材的钻研程度、教学态度等等。第三,对于教学成绩,包括教学经验理论、教学改革成绩、学术论文、学生学习成绩等,例如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进步率。第四,对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适应新思想、接受新事物、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自我寻求进步,自主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怎样变革完善教师的评价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把握准确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影响着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
2.2对于学生的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甚至整个教育体系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必要任务,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内容。第一,学业的评价。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方面做出评价。倾向于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评定,建议通过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等评价方法附加以测量工具,如自我报告单、预备性检测、成就检测等。第二,学力的评价。学力,学习事物的能力,评价的目的是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评价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现状。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评定法、智力检测等,其中智力检测和学力检测使用比较频繁,智力检测指对于学生各项学科方面的能力的测验。学力检测是使用标准教育测验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的各科知识的能力,也可根据团体的标准对该能力的变化作出评价。第三,品德与人格评价,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的形成过程,比较侧重于思想性、科学性,是长期潜移默化、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形成的。[8]
三、结语
评价系统改革过程中,评价的多元化和发展性特点被纳入新的评价系统中,新教学评价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用新评价观念代替以前教育至上、分数第一的旧思想,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各方面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为.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08).
[2]叶鹏,王永盛,潘耀滨.中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9).
[3]崔振宇.大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6).
[4]谭洪论.高校体育学生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
[5]彭辉.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多元评价”理念,拓宽了评价的视野,丰富了评价的内容,改革了评价的方法。但由于有些业内人士,在解读新的评价理念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使新课程评价改革走了不少弯路。特别是改革初期出现的较多不和谐的声音,部分“专家”在开设培训讲座或撰写的文章中对体育新课标解读上的偏差,误导了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导致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从原先的过分强调“一刀切”评价走向“教师随意打分”的另一极端,使一线体育教师无所适从,对体育教学改革也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继续下降。因此,作为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环节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健康为第一要素”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是新课标理念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 新课标理念下学生体育学习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构建
依据体育课程性质、特点,以“多元评价”理论,充分凸现“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出发,在原有的结构考核、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结构考核的内容和分值进行合理调整,并把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体育卫生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度、参与度、交往合作能力和情意品质等纳入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范围。
1.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生理指标的考核,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原省编《课本》本年级的标准执行,但其分值从原来的70%调整为40~50%。并实行单项成绩不封顶,允许学生多次补考的动态做法,促进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2.把原结构考核中的出勤和课堂表现等评价拓展为对整个体育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将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参与态度、合作、心理健康、卫生习惯、运动安全等作为考评内容。分值从10%提升到20%。实施学生自评与互评、组评和师评、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方法,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逐步提高学生评价的比值。
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查,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和笔试方式,而采用讲授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并结合学生平时运动和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安全知识等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评定。分值为20%。
4.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出发,把学生的兴趣特长纳入考评范围,内容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包括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只要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符合健康要求均可。每学期可自选1~2项,分值为10~20%。
5.建立学生成长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身体形态、机能水平、健康状况及体育学习、参加体育比赛经历。把参加校运动队作为加分的条件之一,凡参加校运动队的学生视情况给予5~10分的加分。
6.对平时上课认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但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未能达到理想成绩的学生,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师生评议采用“借分”的方式提高一个等级。
7.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等级以“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为宜。并在期末对每位学生作出简短评语交班主任老师,一并写进该学生的“评语”中。
三、 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起着积极的“导航”作用
1.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项参与性活动,只要认真参与并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体质就会得到增强,健康就有保障。科学的评价方法,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最公正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得到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影响,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既有统一标准和要求、又有相对评价、过程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体,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2.人体生理机能发展存在非同步性,同一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合理调整结构考核中某部分的内容和百分比,适当降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生理指标的统一标准评价的分值,有利于减少因生理发育不同步和身体素质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
3.过程评价使素质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使素质好的学生受到鼓舞、激励。同时也是对个别自侍身体素质好,不认真练习学生的约束、鞭策,使他们明白不认真学习、先天条件再好,也是得不到优秀的。同时,单项考核不封顶的做法,能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适合自己长期练习的运动项目,形成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体育服务。
4.课内、外结合评价,把考核延伸到课外、校外。只要学生认为考核成绩不满意均可“N次”补考,通过随时的多次评价,并将平时参加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以及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学生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养成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5.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倾向。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进行特长考核,有利于学生掌握1~2项有健身价值的、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满足渴望成功,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必要了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异步达标”的教学策略。并将课的后半部分时间和空间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选择项目练习,通过“一主多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努力完成《课本》内容,达到《课标》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6.变原先单一的填鸭式体育健康知识教学形式为讲授法、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出复习题,学生背复习题,考试考复习题”,学生考完即丢,起不到任何指导价值的陈旧的理论考查模式。相对应的采用自主探究、分组专题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我们结合08’奥运会,开展了以奥运为主题的有关专题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把体育卫生、运动安全、良好的人际交往(如练习中的合作配合、保护与帮助)等作为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之一。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增强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友谊,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成熟的理论导向和操作模式,办学尚处在探索中。加上基础薄弱、生源素质差,办学实际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构想,导致中职学校办学困境明显,其中,德育与技能教育水平低的问题尤其突出。从2008年下半年起,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君子淑女培养研究”实验课题(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学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化改造,创建“中职学生学衔制”(以下简称“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实验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改造传统的“八德”“六艺”,首创现代“学衔制”。
“学衔制”是一套学生品德与技能的评价方案,借鉴了学术界的“学衔制”、军队的“军衔制”等人才评价制度。分品德学衔,技能学衔,综合学衔三种。品德学衔序列有:初级孝士、初级礼士、孝士、礼士,技能学衔序列有:初级习士、初级能士、习士、能士。凡同时具备孝士、礼士、习士、能士学衔的学生,可以获得综合学衔君子(或淑女)衔。
武冈师范学校通过对传统儒家“八德”“六艺”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建立了新“八德”与新“六艺”。传统的“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社会与职业的要求,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武师人构建起学生“学衔制”教育目标考评体系。武师人新的解释是:(八德)孝: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悌:善待兄弟,博爱众生;忠:精忠报国,爱岗敬业;信:待人以诚,言而有信;礼:仁爱谦让,温和谨慎;义:正直公道,见义勇为;廉:奉公守节,勤俭朴素;耻:知耻明礼,去恶从善。(六艺)礼:知书达礼,和谐相处会做人;乐:音乐熏陶,情趣高雅会审美;射:体育健身,以武养德会保健;御:专业有术,身怀一技会做事;书:寄情书画,静心养性会修身;数:崇尚科学会运筹。在“学衔制”中,联系学生生活与职业道德要求,对新“八德”进行改造,制定“孝士”、“礼士”的标准;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与职业能力要求,改造新“六艺”,制定“习士”、“能士”标准。每个学衔的标准,按照“学衔名-观念性目标-指标性条目”的结构进行表述,既有指导性观念,又有相应的生活化、实践性的具体操作性指标支撑。观念性目标分A、B两段,达到A段的可授初级学衔,AB两段都达到的授正衔。
如“孝士”标准为:A知恩孝亲,尊师爱友,B尽责报国,真诚守信。最高学衔“君子”(淑女)标准为:“践行八德,精通六艺,厚德博学,励志笃行”。学校分阶段对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评价与授衔,凡考评合格者,通过大会进行宣誓与颁发学衔徽章;凡获学衔者,平时着装要把徽章佩戴在胸前。学衔还与学生的学分、评优、入团、入党、毕业及就业推荐等直接关联。
2.“学衔制”的优势。
笔者认为,一套好的目标评价方案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具有内涵明确、易于操作、富于感染力等特性,武冈师范的“学衔制”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主要体现在承传性、人本性、自治性、系统性四个方面:
2.1承传性。顺应时代,扬弃传统,构建教育蓝图。
“信而好古”、“且述且作”,应是当代教育者的为学态度。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承传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对传统精髓的继承加上对现代职业教育特性的把握,必然使武冈师范的教育发展的步伐稳健而厚重。 2.2人本性。启发人性,切合需要,引导学生追求幸福。
“不学礼,无以立” 、“孝为德之本”。“学衔制”因为它的人性化与亲和力,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在武冈师范的学习,是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在奋斗,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习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职业神圣、终身发展的理念。“能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质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概而言之,“学衔制”十分贴近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终生发展,让学生懂得孝道,讲究礼仪,学习得法,技能过硬。从而,老师快乐,家长满意,邻里称赞,单位欢迎,学生自豪。
2.3系统性。整体有机,简明有序,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
“学衔制”是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的构建,是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支系统。按照实验方案,武师人构建了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四个支系:“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686”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体系、“八修”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体系“六艺”技能过关考核体系,各个支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织严密,涵盖全面,协调发挥出教育功能。
“学衔制”目标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阶梯化。有简明、具体、可操作的优势。学衔目标设定大的原则主要遵循“三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简要化、生活细节化。设计时,武冈师范学校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弟子规》、“八德”“六艺”等为基础,扼要地提炼出“孝”“礼”“习”“能”四个中心要求,四者齐施,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做到了德智体能四位一体,全面地涵盖了当今国家和职业岗位对一个中职学生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4-02
一 前言
体育学习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新一轮课改中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相当重要,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当前四川省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主要推崇单一、片面、呆板的评价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差异远大于智能方面的差异。学生体能受身高、肌肉类型、心肺功能等遗传的多种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条件不能选择,但他们的心理、自尊却都是平等的。这种不合理的体育学习评价使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失败者,评价的结果使少数学生得到激励,挫伤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1.评价内容上过多注重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
现行的体育学习评价过多地侧重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而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情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的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评价内容单一,特别是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
2.评价主体上的单一化
在体育学习评价主体上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虽有一些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同学互评、自下而上的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学生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这种传统的评价思路,造成了许多消极后果。首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形成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评价者成为绝对权威,被评价者作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无法正常表现,容易造成被评价者对评价产生消极抵触或刻意迎合的心理。其次,评价者为了在评价过程中保持所谓客观性极少投入情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与相互理解,评价成为冷漠而恐惧或令人厌倦的事情,非但不能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反而对被评价者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3.评价标准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统一性
在评价标准上,过于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造成被评价者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严重压抑人的创新性和个性。这种采用统一、固定的体育评价标准,不顾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智能、个性、情感等丰富性、变化性,将所有青少年学生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没有考虑不同的身高、体重、运动技术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实际上是对青少年学生尊严的漠视,客观上压制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个性化成长和教师自主发展。
4.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
在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能进步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科学回馈,因此削弱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知过程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正是由于过去的体育学习评价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学生期末成绩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这种简单易行的终结性评价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重结论、忽略过程,部分体能好的学生盲目乐观、目中无人,体能差的学生悲观失望、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5.评价方式上注重“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过多地注重“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过多地采用运动成绩评价方式,缺少体现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比较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评价结果形式主要以量化的分数和等级形式为主,定性评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缺少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
三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
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观点表现为:用全面的、辩证的评价代替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鉴于此,在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摒弃“差生”一词,全面而辩证地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评价手段的正确使用,让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以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1.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转向多元性
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改革应该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继承以往的学习评价内容(知识、体质、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习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其中体能指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知识与技能指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与运用情况;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教师依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学生自我评定、小组互评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定。
2.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将更有利于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这些不同的评价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评价,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快乐的体育锻炼,教师采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我学习评价和同学间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相互评价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能激励自己更有效地为获得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的方法而努力进取。这种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克服了评价主体的单一性,有利于体现评价的价值、实现评价的效能,使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全面。
3.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但由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用统一的、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是不合理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评价标准,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正确对待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特别是体育活动中的弱势群体,要客观地评价他们,找准评价点激励他们,引导他们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耐挫能力。
4.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期盼着体育教师给他们做出形成性的过程评价,体育教师应该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通过关注“过程”促进“结果”的提升。笔者在实践中把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分为“体育与健身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三个方面。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我评价”档案记录。目的是通过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环节,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发展变化情况。在肯定优点和进步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促进其协调发展。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发挥量化评价在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体质健康的作用和定性评价在学习态度、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优势,将分数、等级与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周义义、何满龙、刘建华.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7(5)
[2]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3]武亚军.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21)
Evaluation Strategy of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 Middle School PE Classes
SHEN Yuxian
(Shengyudu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The appraisal is key link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has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resonsideration and research to the appraisal of students' classroom study behavior's, consult pertinent data, makes every effort to construct evaluation strategy of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 PE classes adapt to new curriculum.Let the student participate in the appraisal process, manifest the main body status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enhanc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serve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Key wordsclass; appraisal; study
1 改变评价功能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往往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通过提问 、练习、展示等手段了解学生对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以此来鉴别学生的好坏。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积极动脑、主动参与等方面入手,而不是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只要学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不同的答案都是可以的。评价不是检验产品的试验纸,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充实评价内容
传统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一切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为了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更大程度的掌握而精心设计的。从“精讲多练”到“精讲精练”,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讲的作用和学生练的作用,而很少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情意态度、学习方式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应关注更多的内容。
(1)观察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由,很多时候自己都可以拿主意。但这只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理解思路等一些内在品质,可因人而异,自主选择。而对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外在的行为,如课前准备、听课表现、参与的方式,练习的情况等一些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好体育的保证。
(2)观察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参与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如发现课堂上有的同学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就必须及时进行沟通,弄清原因,帮助纠正。当然“亲其师,信其道”;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积极参与意识的评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价值的有效保证。
(3)观察学生的合作行为。新课程倡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习来获取新知。学会合作,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4)观察学生对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现在的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于众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5)关注学生的评价能力。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观察同伴练习。聆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评价,使自己在评价同伴的同时分清是非,理清思路。因此,学生的评价能力,能反映出学生的许多内在品质,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6)关注学生的自信心。人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自信。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的,创新更无从说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应贯穿课的始终。
(7)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在某个领域作出贡献,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所表现出来的恒心、毅力直接影响他能否获得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内容,应立足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转第233页)(上接第229页)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3 改进评价的方式
以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大多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有老师进行裁定。教师是权威、是课堂上的裁判。对于教师的裁定不管是否正确,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的一员。在评价中强调师生间的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是被评价者可以进行辨析、解释、反思,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评。对于同学的评价有可能比老师的评价更旁观、更科学、更有效。
4 把握评价的时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用来辅助教学活动。它是教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因此,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有时并不需要做出过多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校园之星、英语口才之星、英语小小书法家、英语表演之星等性质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方面,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应该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气氛调节和组织教学。所以,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后,也迅速投入到摸索课堂评价的路途中并提出了以研究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方案的研究,能够探讨出一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在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尤其是在实践操作上加强了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训练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备课时重点考虑;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为学生多创设开口说的机会
我们学校的班级都属大班教学。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归咎到班的人数多,一节课没有可能提问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恶性循环,尖于生说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没从启齿。要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在实施班内分小组教学,小组的构建有尖子生,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让学生在学习上结伴,互相帮助,使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朗说英语。
3、采用多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本上设有纪律奖、回答问题奖、创意奖、表演天才奖、作业认真奖、小老师奖等,对课堂上表现出色或有所进步的学生,我们都奖给他们色彩鲜艳的卡纸,卡纸的图案各式各样,有星星、花朵、动物等,学生把这些卡纸贴在评价本上,每周统计一次卡纸的数量并让学生、家长写上评语,数量较多的学生及进步较大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份奖品或有机会评为学校的“每周之星”;连续一个月表现优秀的则可评为学校的“英语之星”“校园之星”等称号,并把相片贴在学校的橱窗。
4、自我评价,体验成功: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进行以致用自我总结评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兴趣性原则。让孩子在听、说、玩、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坚持主体性原则。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
3、坚持平等、合作、互动原则。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实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
4、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策略的评价。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对有关优化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评价体系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归类,并怍了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对实验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弥补了先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能够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和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发现、发展学生的优越品质,体现“个性化”倾向。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使教师的评价方式更加透明、科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是教师积极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展开的。其理念是,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研究的课题应具有针对实用性和灵活可变性,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坚持一个方向的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独特风格,取得这个学科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