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29: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5-2
0 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高危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是保障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煤矿开采难度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威胁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当前发展新形势下尤为重要。
1 新形式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煤矿生产相较其他行业有较高的危险性,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煤矿企业正常、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发现煤矿生产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加大对各种安全问题的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为煤炭企业的职工创造一个平稳、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 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
煤矿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重要比例,因此煤炭生产管理工作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煤炭开采难度较大,并且危险系数较高,为了实现我国煤炭业的长远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我国不断改进煤矿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使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以及伤亡人数得到明显的降低。煤矿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贯穿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然是煤矿企业工作的重心,并且正确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把握其复杂性、长期性以及反复性的特点[1],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看作一项长期任务来完成,时刻不能放松。煤矿企业负责人应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从全局出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合理协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同时还要提高煤矿企业职工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依托岗位责任制和奖惩措施,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煤矿企业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紧抓、常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放松。
3 新形势下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
3.1 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在党的十会议上,从政治责任感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煤矿企业的生产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危险性,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不可或缺。面对煤矿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管理形势,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地方相关政府负责人,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认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的意义,要将“零伤亡”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此外还要在煤矿企业中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上,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的业主一定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加强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实施,促使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有序化以及科学化;最后,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措施的执行力,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引入督查职能,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落实力度。
3.2 强化隐患整改,注重从源头防范治理事故隐患
要继续把隐患整改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手段,坚定不移地把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位,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同时,积极做好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加强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定期巡查、重点监控,也是防范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煤矿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煤矿企业要紧紧围绕矿井系统运行、采掘布置、瓦斯治理、通风管理、水文地质、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彻底化,注重从源头防范治理事故隐患,不断提高事故超前防范能力[4]。
3.3 强化基础管理,依托强基固本保安全
要想做好煤矿安全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强化企业基础管理,重要包含以下几点: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生产作业行为,有效减少不安全作业行为发生的几率,坚决杜绝“三违”作业;二是,以扎实的现场作业管理,确保矿井采、掘、机、运、通、排水等各个生产系统和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3];三要,抓安全技术管理。对煤矿新(扩)建、技术改造、特殊开采方法、特殊作业规程及停产整顿恢复等设计和方案要严格把关、逐级审批,从源头保证煤矿技术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3.4 提高职工素质,构建安全生产职工队伍
煤矿生产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煤矿生产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构建高素质的煤矿生产职工队伍势在必行。同时高素质生产职工队伍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构建高素质的安全生产职工队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煤矿企业加大对企业原有职工的培养力度,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与安全生产管理技能。同时,还要依据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提升各岗位职工的操作能力,并且在企业内部开展多种技能大赛,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其次,煤矿企业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准入门槛,只有拥有专业的上岗证明才能开展相关作业;再次,煤矿生产企业引入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为了有效弥补这一人才缺口,煤炭企业可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提高先进人才的薪资待遇,留住更多人才;最后,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职工的管理,使管理向着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使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4 结语
综上所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应该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煤矿企业生产发展的长久性战略,有效保证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稳定、安全的环境。煤矿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积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及时有效地排除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切实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武晋文.浅析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巩固与加强[J].山东煤炭科技,2014(8):181-182.
2013年9月20日-2013年12月30日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为煤矿企业自查自纠阶段,全县所有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入查找分析各类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县煤炭局组织全面检查阶段。由县煤炭局各包抓领导带队,包矿技术干部和驻矿安全监督员参与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整改措施、责任、时限、预案、资金“五到位”,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三阶段(2013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为重点督查阶段。由县局组织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和整治。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百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监科,何国江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次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
三、检查内容
(一)煤矿安全“十必须,十禁止”和矿长守职尽责执行情况。
(二)矿井“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防灭火、防治水、在建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健全、完善、可靠,是否存在微风、无风作业现象;瓦斯抽采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抽采是否达标,有无瓦斯超限事故。
(三)水害事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探放水设备配备情况;矿井及相邻煤矿采空区、废弃老巷及积水情况是否查楚,探放水措施落实情况;地面防洪灾、泥石流、滑坡等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
(四)防灭火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井下有无一氧化碳超限问题;灌浆、注氮措施落实情况;采空区封闭情况。
(五)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节日期间值班安排情况。煤矿法人、矿长是否坚持坐镇矿井指挥安全生产工作,是否落实带班下井制度,在建、技改、整合矿井是否落实双带班制度。
(六)“打非治违”贯彻落实情况。
(七)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情况。
四、工作要求
二、能够准确的判断煤矿区的地质结构
地质测量中运用的采掘作业规范章程,其是一种建立在地质和水文材料前提基础上的文件,其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分析。尤其是对于煤矿的地质构造来说最为重要。通过运用钻探、物探以及巷探的方式对煤矿中的地质构造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另外,运用地质测量技术还能够对煤矿开采的工作面、结构变化、内岩层等进行准确的预测,旨在能够实现煤矿过程的安全开采。除此之外,其还能够对煤层的变质程度、变质带范围进行测定,并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地质部门进行地质测量工作,对井下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测量,例如对采空区的积水情况进行分析,最大程度的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三、提高煤矿地质测量水平的有效方法策略
1.加强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培训由于煤矿的地质测量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因此,地质测量工作人员要具备很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地质测量的主体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水平的地质测量团队,就要加强对地质测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定期的进行培训,对更新的知识内容进行传授,让地质测量人员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地质测量技能。例如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地质测量基础信息资料的查找、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地测人员对煤矿开采区域地质分布规律的了解程度。另外,提高预防煤矿地质灾害的精度、降低故障发生率。2.做好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测量人员要查找大量的与地质测量相关的书籍,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计划和步骤;其次,对实地进行考察,绘制出专业水平高的地质构造图和平面图,给矿区的测量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最后,编制设计手册,对测量的每一个步骤、流程和方法进行完整性、系统性的记录和阐述,对采矿区域的地质条件、分布规律以及岩石结构形态等方面进行准确、详细的描述,最终保证地质测量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3.提高地质测量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地质测量技术也逐渐朝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具有动态性、变化性等特点,进而导致地质测量工作的不确定性在不断的变化。以往运用的人工分析、检索以及处理地质测量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顺应现代煤矿生产的发展,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地质测量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引言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呈现多样性,煤层厚度从零点几米到几十米之间变化,为了开采煤炭,需要开掘大量的煤岩巷道。支护的安全问题是长期困扰煤炭生产的技术难题,由于巷道掘进后顶板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护,经常会造成顶板掉矸伤人事故。锚杆支护是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先进的支护方式。煤巷锚杆支护作为煤巷支护改革的主要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发生过重大支护失效事故。因此,在煤巷使用锚杆支护时,除遵循常规的规范和安全分析外,还必须将稳定可靠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研究指标,以保证锚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可靠度。
1.冒顶事故的特点和原因
1.1冒顶事故的特点
冒顶事故一般都是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点,如有小断层、岩石破碎、顶板裂隙发育或近距离煤层的层间距变小、顶板锚杆锚固点附近有煤线或有明显的极易离层的岩层弱面存在。一般范围较大,基本在巷道成巷部分,大多发生在掘进施工期间,且大多发生在瞬间,随机性很大。
1.2冒顶事故的原因
造成冒顶事故的原因主要在支护设计方面和生产管理方面。支护设计方面存在重视顶板支护而轻视巷帮支护设计,巷帮支护强度不够,锚固力低,支护效果差,造成煤壁松软,发生片帮后,巷道跨度增大,引起应力重新分布,致使顶板悬顶面积增大,最后顶板靠近煤帮破断,发生大面积冒落。生产管理方面表现在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不到位。在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区队没有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技术部门,最终导致顶板事故发生。
2.煤矿巷道的支护形式
2.1砌碹支护
砌碹支护是应用很早的支护方式,目前在一些矿井的硐室、大巷中仍然采用。按砌碹支护材料可分为:料石、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等。但是,砌碹支护属于刚性被动支护,不仅支护成本高、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而且不能适应围岩大变形。除特殊巷道和硐室,一般不宜采用。
2.2棚式支架
煤矿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是棚式支护,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支护所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按支护材料可分为木支架、钢筋混凝土支架及金属支架,其中木支架与钢筋混凝土支架已经逐步被淘汰。金属支架按工作原理分刚性与可缩性支架;按支架材料分为工字钢、U型钢及其它;按断面分为梯形、拱形、圆形、环形。但是,棚式支架也属于被动支护,支架与巷道表面很难密切接触,控制围岩早期变形的能力差,在复杂困难条件下支护效果差、成本高。棚式支架的用量在逐年减少,被锚杆支护逐渐替代。
2.3锚喷支护
1956年开始我国煤矿在岩巷中开始使用锚喷支护,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喷射混凝土可及时封闭巷道周边,实施密贴支护,减少水、风对围岩强度的影响。锚杆可及时支护围岩,起到主动加固作用,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经过多年来连续不断的研究、试验与推广应用,锚喷支护技术无论在支护理论、支护设计,还是支护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质量检测与矿压监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锚喷支护不仅成为岩巷首选的、性能优越的支护形式,而且锚杆支护也成为煤巷的主体支护方式。
2.4注浆加固
在破碎煤岩体中开掘或维修巷道,采用棚式支护或锚杆支护很难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围岩注浆加固是一条有效途径。注浆浆液可充填围岩裂隙,将破碎岩体固结,改善围岩结构,增加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目前注浆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型:水泥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可根据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选取。
2.5复合支护
复合支护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支护方式联合支护巷道。如果能充分发挥每种支护方式的支护性能,做到优势互补,复合支护会有更好的支护效果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复合支护虽然适用范围广,但支护费用高,成巷速度慢,支护形式选择不匹配时,往往造成各个击破的情况。应针对巷道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复合支护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6应力控制技术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或采取人工卸压措施,使巷道周边的高应力向深部转移,是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另一个途径。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是首选的方法。巷道布置方向优化、断面形状与尺寸优化,均可改善巷道受力状况。人工应力控制措施主要有切缝、钻卸压孔、爆破及掘卸压巷等方式。由于人工应力控制方法施工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
3.影响煤巷锚杆支护安全可靠性的几个方面
煤巷锚杆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是指所采用的锚杆支护系统,在巷道整个服务期间内,满足安全和生产需要的程度。从设计方法、地质条件到锚杆施工质量、工程监测都影响到锚杆支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1设计方法
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关系到巷道锚杆支护工程的质量优劣、是否安全可靠以及是否经济合理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可分为工程类比法、支护机理计算法、数值计算法。工程类比法需要设计者有较多的工程经验,而且对巷道类别要准确界定,是一种依据经验进行设计的方法。根据锚杆支护机理理论进行设计是针对某一理论的特定围岩岩性和岩体结构所采取的支护形式。随着岩性和顶板结构的变化,有时某一支护作用更显突出,有时另一种支护机理起主导作用,目前尚未形成综合各种支护机理的锚杆支护参数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法是一种有前途的设计方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获得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
3.2地质条件预测
巷道围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质体,在进行巷道布置和支护设计时,应对围岩各类地质力学条件充分了解。对于煤巷锚杆支护设计,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地质力学测试。
3.2.1围岩强度测试,在井下钻孔中进行巷道围岩强度测试,与实验室岩块强度测试相比,同时还可以测出软弱破碎岩层的强度。
3.2.2围岩结构测试
利用光导纤维窥视仪,裂隙等结构面的分布及发展变化。
3.2.3围岩深部位移和破坏范围测试。
3.2.4地应力测试。
3.2.5锚固性能测试,在现场进行锚杆拉拔破坏性实验锚固剂与岩层。锚杆之间的黏结性能以及杆体的破断力,以此作为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的重要依据。
3.3锚杆施工质量
锚杆的锚固力与预拉力是两个不同概念,锚杆的锚固力反映了锚杆固结岩的能力,而锚杆的预拉力大小反映了锚杆对围岩的主动加固能力。预拉力锚杆支护的关键是通过锚杆及附属构件对围岩施加外力,使锚固范围内的顶板受水平应力作用时处于横向压缩状态,形成自撑机构。在维护岩体自身稳定的同时能承受上部载荷,维护岩体的连续.稳定。锚杆预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锚固范围内及锚固长度之外的围岩不存在离层破坏。目前煤巷锚杆支护普遍使用树脂锚固剂,要想使锚杆有较大的预拉力,锚杆施工质量要得到保证。
3.4工程监测
煤巷锚杆支护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对顶板离层及巷道位移量的监测。顶板离层指巷道服务期内顶板岩层中一点与其正上方一定深度岩层中某点的相对位移量,一般将离层划分为锚杆锚固范围内顶板离层和锚固范围外顶板离层。目前在煤矿中使用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是以不同的颜色段对顶板锚固范围内和锚固范围外离层情况提供连续的直观显示,以便向井下作业人员随时警示顶板变化情况,及早发现顶板失稳的征兆,便于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何确定顶板离层界限的问题。顶板离层界限是指锚杆支护巷道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所允许的顶板离层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意味着顶板将处于非稳定状态之中,应该密切注意顶板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
4.提高锚杆支护质量的相应措施
4.1加强技术管理
支护设计必须执行围岩、煤层条件分类―支护设计―安全监控与分析―修正完善设计的程序,且支护设计必须建立在对顶板和煤层条件有清晰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之上。支护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支护效果的观测,支护形式必须随施工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坚持“帮顶同治”的思想。实践证明,加固两帮及底角,可以明显抑制底板鼓起,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作用十分明显。巷帮支护要全面淘汰初锚力低、锚固效果差的非金属锚杆,采用金属锚杆。另外,由于钢筋梯子梁存在易撕裂、抗剪强度小、不能紧贴岩面、接触面积小等不足,建议顶板支护推广使用“W”或“M”型钢带,逐步淘汰金属梯子梁。
4.2加强质量管理
4.2.1加强施工管理
在现场施工中要提高锚杆预拉力,保证锚杆施工质量。推广应用高性能锚杆,既要安装方便,减小安装时的摩擦力,保证预拉力的实现,又要有醒目的标志直观显示安装施工质量,将锚杆支护这一隐蔽性工程显性化。采用大扭矩的锚杆施工机具,提高工人操作水平,保证锚杆安装质量,充分发挥锚杆在支护中的作用。
4.2.2加强监测管理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在实际生产中,要按要求安设多种监测仪器,并充分发挥监测设备应有的作用。现在,已开发的数显离层指示仪能提供连续直观的离层数据显示,以便向井下作业人员随时警示顶板变化情况,及早发现顶板失稳的征兆,便于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同时,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综合考虑锚杆受力大小、巷道表面位移、巷道感观变化等因素,以此作为判断巷道安全可靠性和采取补强措施的依据。
4.2.3加强现场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务院、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要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用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有效防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
二、检查范围和时间
市煤炭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从即日起,对辖区内所有煤矿开展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
三、检点
1、贯彻落实国家、区、州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会议精神情况;
2、煤矿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3、煤矿企业值班、值守及日常检查情况;
4、煤矿领导下井带班执行情况;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
四、工作要求
1 近年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
近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事故总量也有较大幅度下降,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4%和24.2%,其中较大以上事故分别下降29.9%和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93,下降21.7%。但由于我国煤矿企业数量多,部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等多种灾害影响,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开采成本高,经营困难,安全投入难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隐患还大量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还大量存在。
2 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煤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制约煤矿安全生产。
(1)部分煤矿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现场管理薄弱,违章蛮干生产。
(2)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成本高,经营困难,安全投入难保障。
(3)矿井井型普遍较小,综合生产力水平低,矿井抗灾能力弱。
(4)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地方安全监管技术力量薄弱,由于主体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造成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薄弱。
(5)资源整合进展慢难度大,整顿关闭有待加大推进力度。部分地区对资源整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统一部署上来,存在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责任不落实。担心影响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生产轻整合,加之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较慢。
(6)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在安全投入上舍不得花钱,技术手段落后,设施设备简陋,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甚至形同虚设,“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熟视无睹;隐患排查治理有的甚至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自欺欺人。
3 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经多方调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基本了解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观点来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3.1 创新现场监察方式,依法行政,提高监察效能
采用“四不两直”方法,充分调动煤矿安全执法力量,开展突击暗查、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特别要继续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严格执行执法计划,实行预案监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全过程的执法监督工作,推行“预审式、预防式、精细化”监察。
(1)实施预审式监察。对煤矿监察前,提前预约矿井主要技术负责人,准备充裕的时间预审系统,了解生产、安全情况,找出煤矿可能存在的隐患点及不安全因素点,制定针对性的监察预案,使监察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了监察工作效率。
(2)实施预防式监察。紧紧抓住建设工程严格按要求验收,把住安全生产的准入关;紧紧抓住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延续的审查,对安全条件滑坡的煤矿采取措施,使其持续达到办证标准,进而进一步夯实矿井安全生产基础。
(3)实施精细化监察。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强化对矿井生产接续、瓦斯治理、技术管理等薄弱环节的审查,如某矿,在瓦斯治理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监察中主要审查矿井接续、瓦斯治理时间、瓦斯抽采数据及瓦斯监控数据,来评判瓦斯抽采达标与否,监督企业做到瓦斯治理不达标绝不生产。
3.2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地方监管的主体作用
按照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要把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纳入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指导,对于发现的不足及时下达安全建议书。
对乡镇煤矿监察中,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一起查出存在的隐患问题,探讨解决办法,确保大小隐患落实、监管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对发现区域矿井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召开投资人和监管部门领导碰头会,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触角延长,营造齐抓共管的态势,为地方煤矿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3.3 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监察、指导与服务煤矿相结合
为确提高监察效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得到煤矿企业的理解,在监察执法中要做好三个结合:
(1)要做好执法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进行处罚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具体隐患对应的事故案例,以实例宣讲隐患带来的危害与损失,这样更容易为投资者理解和重视,从而提高投资者对监察人员的要求及整改意见的认同,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行业的永恒话题。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具体来讲,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的意识仍未得到牢固树立。长期以来,在一些煤炭企业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侥幸心理,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这反映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各项具体规定不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体现,也是安全事故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第二,安全防范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煤矿生产中,能否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初就做好防范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状况的优劣。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特别是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监督、监察工作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也就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距实现完全安全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讲,一些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并不具备其所从事工种要求的安全资质,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也就必定困难重重。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具体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以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运用各种方式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位要求相应的安全资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保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对各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并且根据培训效果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的内容,保证各项培训均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
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具体进行培训规划与安排。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特别是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针对本矿区的各项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及时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批准。根据审查批准过的培训教材来组织专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对顺利通过培训的人员颁发相关证件。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11-02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坚持不懈的工作,同时也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安全生产努力的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保证工作在不断加强,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一些特大的安全事故也是偶然见报,安全生产依然至关重要。煤矿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更适宜安全生产的技术与措施。
1 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
我国的煤矿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据调查显示,已经探明的煤矿可采储量达到1145亿吨,同时,煤层气储量同样惊人。煤炭是一种低价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储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对洁净煤技术的革新后,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说煤炭在我国是具有相当高经济效益的能源。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费需求增加,煤矿的开采速度加快。相应的,因开采煤矿而造成的煤矿工人死亡人数也是很高的,占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国家政府部门更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高度重视,强化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已经显著下降。但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同比其他工业产业,仍是居高不下的,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得出,煤炭的消费需求对煤矿的死亡人数有较大影响;同时,行业所有制结构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所有制的区别使煤矿企业的技术设备支持有所差别,造成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1 地质条件复杂
我国的煤矿多位于地质条件较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煤矿井工矿较多,水文条件复杂,主采煤层变化大,厚度不均且不稳定,开采深度大。煤矿开采地区灾害多而且分布广,同时瓦斯、火灾等因素也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2.2 观念陈旧,重生产轻安全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迅速,对煤炭等系列能源需求大,煤价在不断的加升,致使一些煤矿投资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安全生产置于脑后,只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严重损害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疏于管理,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时则会导致矿井的坍塌和人员的伤亡。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煤矿,甚至连基本的防护措施都不具备,井下作业工人完全依靠经验来工作,对事故的处理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3 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煤矿上的技术发展,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加深,但在某些煤矿,依然在用较落后的煤矿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也同样较为落后。生产设备的落后制约了煤矿的发展,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3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3.1 强化煤炭源头管理
对于煤矿的源头管理主要关系到煤矿的后续工作管理,在煤矿的建立、改建、扩建等工作中,必须加强审批。同时,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预防灾害站,及时监控煤矿地区的自然情况,发现异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专职人员专职管理,实行个人责任制,强化煤炭源头的管理。
3.2 加紧对煤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不论是什么产业,工作人员都应该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煤矿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培训计划以及相应的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将此教育培训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加紧实行工作人员安全资格认证制度,对安全培训不过关的工作人员一律不许上岗,还有在岗前进行身体检查,生病或者有不舒服的人员同样不许上岗,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煤矿进行培训或者强制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3.3 加紧煤矿技术革新的脚步
我国的煤矿开采力度在不断的加强,开采煤层也在不断加深,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也在越来越向先进化迈进。同时,对于煤层的厚度不均与不稳定性等问题,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将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到生产的第一位。所以,在各个煤矿开采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煤矿的技术革新脚步,推广先进的灾害预防技术,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将生产技术提高到新的层面,积极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进程,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最后,在煤矿安全事故的排查方面也应该加紧脚步,定期对煤矿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乡镇小煤矿的产量,减少事故发生率;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行列中,保证安全生产。
4 结语
煤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煤矿的开采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稳固我国的煤矿生产力以及国家的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将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安全生产的第一位,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改革,合理进行煤矿开采,创造经济收入,配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 管辉,缪拥正,胡梦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0,(1).
[2] 梅国栋,刘璐,王云海.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6).
[3] 代少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对策[J].现代矿业,2010,(4).
近年来,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加大了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监管监察的力度,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1]。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我国煤炭产量从2.11Gt攀升到3.87Gt,增加83.4%;煤矿事故起数从3306起下降到509起,下降84.6%;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从5938人下降到931人,下降84.3%;百万吨死亡率从2.811下降到0.255,下降90.9%。但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煤矿安全依然面临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职业健康备受关注、科技支撑仍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有必要围绕煤矿安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推动煤矿安全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此,在总结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科技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的对策和方向建议。
1煤矿安全科技主要进展
“十二五”以来,煤矿安全领域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以实施“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创新,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程示范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重要支撑。
1.1煤矿瓦斯灾害防治
瓦斯灾害监控预警和瓦斯高效抽采利用是瓦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瓦斯含量快速准确测定技术实现了120m长钻孔定点取样,20min内快速测定瓦斯含量,测定误差小于7%,并在100多个矿井推广应用。开发的基于2个“四位一体”煤矿瓦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大幅提高了瓦斯灾害预警自动化水平,预警准确率达75%以上。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最大扭矩12000N•m大功率定向钻机,在晋城寺河煤矿完成1881m井下近水平长钻孔施工,创造了煤矿井下顺煤层定向钻孔深度的世界纪录。研制成功适用于f≤0.5松软煤层的高转速大扭矩螺旋钻进装备、空气套管钻进装备及地面远距离自动控制钻进装备,在松藻、淮南、平顶山等矿区广泛开展示范应用,松软煤层钻孔深度最深达271m,钻孔成孔率达到76.9%。开发了煤矿采动区顶板“L”型地面井抽采技术并在晋城寺河煤矿成功应用,抽采浓度最高达93%,抽采纯量最高达3.11万m3/d,实现了本煤层采动影响区、采空区连续抽采,工作面瓦斯浓度降低约30%[2]。
1.2煤矿水害防治
水源和导水通道探测、水害预测、注浆堵水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水文地质探测与水害治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研发的井下瞬变电磁仪,可用于井下掘进头、侧帮、顶底板、充水采空区、充水陷落柱、含水层等隐蔽水害探测,最大探测距离达200m,准确率达到70%。研发的自记式地震仪及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显著提高了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带等异常体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达1600m。研发的动水大通道突水钻孔控制注浆高效封堵技术,解决了携袋钻进、钻注一体化转换、注浆入袋、抛袋提钻等技术难题,在陕西榆卜界煤矿涌水量约1200m3/h的动水条件下,对高3m宽4m的过水巷道实施封堵一次成功,封堵巷道不足50m,注浆量不到850m3,施工工期仅18d[3]。
1.3煤矿火灾防治
早期预测预报、监测预警、新型防灭火材料和装备等是矿井火灾防治的关键。目前已形成了以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阻化剂防火、氮气防灭火、凝胶防灭火、黄泥灌浆防灭火技术等为主体的内因火灾防治技术体系。形成了以胶带机火灾预测与自动灭火技术,惰气灭火、泡沫灭火、惰泡灭火技术等为主体的外因火灾防治技术体系。煤矿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氮气出口浓度≥98%,出口流量≥2000m3/h,填补我国煤矿井下移动式大流量制氮装置的空白[4]。
1.4煤矿粉尘防治
形成以煤层注水防尘、喷雾降尘、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等为主体的防降尘技术体系,以及被动式隔爆、自动抑爆技术两大类多类型防隔爆技术体系。粉尘浓度、粒度分布测定等粉尘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可对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5]。研制出国内首套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综合除尘系统,在神东等矿区得到成功应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冲击地压防治
形成了以岩石力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与评价体系,建立了包括区域防治与局部防治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6]。针对目前国内外已有微震监测系统只能被动接受煤岩体破裂产生的微震信号和震源定位精度不高的现状,研发出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区域内波速场的实时反演与解算,提高了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微震监测系统的震源定位精度达到5~10m。
1.6煤矿热害防治
形成了矿井热害预测、评价、控制成套技术和装备,为改善工作环境和保障职业健康提供了重要技术装备支持。成功研制首套地面集中降温的核心设备———高低压转换装置,温度跃升小于0.5℃,设计压力16MPa,已在平煤神马集团建设示范矿井[7]。
1.7煤矿应急救援
形成了事故预警、培训演练、逃生避难、抢险救援等一系列成套技术和装备。在人员精确定位技术、无线救灾通讯、应急避灾信号引导、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先进成果。采用无线MESH网络、骨传导等技术研制了KJ30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救护队员可快速搭建数据传输通道,将事发地点的现场图像、环境参数、救护队员生命体征等信息传输至指挥中心,支持双向对讲,供救援指挥人员实时掌握救援情况并进行可视化管理和调度,目前已在14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区域队进行推广[8]。
2煤矿安全科技面临的形势
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也呈现新的特点,面临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职业健康备受关注等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
2.1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尽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据统计,2012~2014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重特大事故71起,死亡1278人,其中煤矿44起,死亡747人,分别占61.97%和58.45%;其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55,仍远高于欧美主要产煤国家平均0.03的水平;再次,煤矿安全生产指标持续走低,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低位反弹和反复的风险增大。此外,能源革命也给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煤矿安全水平极不平衡
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80%煤层为急倾斜、倾斜煤层,薄煤层多,厚度0.6~2m,局部断层密度达到35条/km2,机械化程度极低。2012年,全国仅云、贵、川、渝、湘5省市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均超100人,共死亡672人,占全国的49%,而5省市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13%。2013年,全国仅云、贵、川、渝、湘5省市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均超90人,共死亡494人,占全国的46%,而5省市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12%。
2.3煤矿开发条件不断变化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具有“东贫西富”、“东深西旱”的特点,煤炭开发不断向西部和深部转移。东部拥有约90%的经济总量,而煤炭资源的赋存仅占总量的30%;西部煤炭资源的赋存占70%,经济总量仅约为10%。目前全国已有47座超千米深井,最深已达1501m,随东部煤炭开采深度增加,高地应力、高瓦斯、高地温、高承压水等带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9]。新疆等西部地区大倾角煤层、巨厚煤层、三软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也面临严峻挑战。
2.4隐蔽致灾因素难以精确普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通常无明显的显现特征,具有隐蔽性、时变性、脆弱性等特点,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灾害事故大多都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隐蔽致灾因素已成为引发煤矿水害、瓦斯和顶板等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10]。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占90%。隐蔽致灾因素的致灾机理和预防机制、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快速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是研发重点。
2.5煤矿职业危害备受关注
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振动、高湿等职业危害,对职工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013年共报告职业病26393例,其中尘肺病23152例;煤矿职业病15078例,其中尘肺病13955例[11]。煤矿尘肺病约占新发尘肺病总数的60%。在有效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同时,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6煤矿安全投入面临困局
受宏观经济影响,煤炭需求持续下滑,供大于求现象十分严重,煤炭行业低迷现状或将持续。煤炭企业在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亏损条件下,资金周转困难,安全投入难以保证。因此,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越来越成为现场应用考虑的重要方面,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和推广难度加大,容易影响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两方面的积极性。
3煤矿安全科技发展的方向
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工信部在《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2%以上。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5以下。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有必要针对煤矿安全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科技对策和发展方向。
3.1攻克灾害防治技术瓶颈,打好灾害对抗战
针对煤炭开发向深部和西部转移出现的灾害新特点,以“超前预测、主动预警、综合防治”为重点,研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智能探测、煤矿重大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煤矿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防控技术。重点突破小尺度地质异常体精细探测技术、隐蔽致灾因素井上下立体动态探测技术、煤矿重大灾害判识预警模型及方法、突水水源在线快速判别与智能注浆系统、超千米深部流变围岩控制技术、深部矿井耦合动力灾害防治技术、高温诱发瓦斯煤尘爆炸及自燃火灾防控技术、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与防治技术等。
3.2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打好安全战
当前“减人促安”、“无人则安”的理念被广泛认同,通过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可在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的同时显著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为此,有必要围绕煤矿重点生产环节及安全保障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开展攻关,重点突破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难采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清洁智能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无人化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人-机-环境”信息感知和交互技术与装备、智能生产调度系统等,促进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安全高效开采水平。
3.3提升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打好灾变时应急战
煤矿应急处置与救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保障煤矿灾变时期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找得到、调得来、用得好”,急需研制集紧急避险、灾区侦测、通信定位、应急救援于一体的煤矿重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和装备。重点突破煤矿重大灾害灾情演变规律、煤矿灾变环境侦测及存储技术、灾变环境应急通信及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技术、快速逃生避险救援保障技术及装备、煤矿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及装备、智能化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提升煤矿重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装备水平。
3.4提高监管执法技术水平,打好安全监管战
监管监察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水平。重点突破现场监督检测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装备、信息化装备、执法配套装备等,全面提升监管监察技术装备水平[12]。此外,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现有技术标准和规程的调研和梳理工作,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重点技术条款和关键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做好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监管监察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一、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煤炭产业在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促进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但是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海州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但主要还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管,健全制度。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加大安全投入,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坚持班前警示教育,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追究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