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7 17:29: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合同管理特点

篇(1)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合同双方的活动内容,同时合同在经济活动法律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合同,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规范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对规范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建设施工合同包括了工程造价、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建设以及工程交付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及可调价格合同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主要使用工程合同。但由于工程的数量与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大多企业与施工单位习惯采用可调价合同。可调价工程合同存在许多“暂定价”的情况,导致工程合同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可调价工程合同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在我国的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在合同签订前,缺乏严格的工程项目核算和控制。合同的约束力可以实现对施工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合同管理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严格的项目核算,才导致了项目合同中有许多“暂定价”。可调价合同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明确、价格模糊,必然会产生司法诉讼纠纷。

二是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粗放,对复杂的工程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合同的签订最终是要约束实际施工操作的。如何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如何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后如何交付、以及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很多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粗糙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三是工程合同签订后缺乏规范和约束力,执行力度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施工项目招标和招标监督机制,使施工合同的管理缺乏权威性。在一些签订了工程合同的项目中,一些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工程合团管理的重视,合同流于形式,施工过程中随心所欲,忽视合同的约束力。还有一些项目施工的管理层文化水平不高,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缺乏认知,不能有效发挥合同、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降低了合同对项目管理的监管。

2.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

铁路建设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份额,铁道部先后制定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其中对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我国的建设行业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的市场发展。完善和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我国建设行业管理改革的重要一步。

2.1重视施工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

做好社会法制宣传工作,引起施工企业单位及单位核心管理、高层管理层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加大施工合同管理的立法,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经济活动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业的合同管理队伍,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同管理规范,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此外,还要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制定的项目核算、合同内容的拟定、审批、项目招标、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工程质量监测、项目交付审查等等都要制定详细的流程,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2.2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

工程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多变性是工程合同管理难的关键所在。除了鼓励施工建设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多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外,还要为合同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环境。一些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但一些中小企业和施工单位还难以实现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主要原因还是受财力还有专业人才的限制。政府机构应敢于担当,成立一些权威的项目造价核算机构、项目公开招标平台等等服务中介,为项目建设合同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权威数据支持和服务,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度。最后,项目施工建设内容复杂,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在合同的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改善合同管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鼓励项目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引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等等。

2.3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时间延误、费用损失、工程变更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合同一方的利益损失。合理有效的索赔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索赔过程中,合同管理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有效的材料,为索赔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索赔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效合理损失计算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索赔方案。同时,面对建设中的施工索赔要做到明确责任划分,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我方内容勇于担当责任,如我方确有违规则积极投入索赔洽谈,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对于无理索赔,我方也应积极应对,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合作双方应以项目的顺利建设为目标,以合作的心态积极应对项目中的索赔问题,以合同双方的共赢为问题解决的原则。

3.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活动,施工项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要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工程建设质量就要协调好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个关系。工程合同的管理就是沟通和约束工程施工项目中各个关系的最好纽带。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对保障社会经济生活安全有效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或者说,保险合同的要约,就是投保人提出投保要求,填写并向保险人提交投保单。很显然,保险合同的要约与其他商事合同的要约在形式上不太相同。在保险合同的实际订立中,往往是保险人把承保危险规范化,订立统一的承保条件和保险费率标准,制定包括投保单、暂保单和保险单等在内的有统一格式和内容的保险合同有关文书,投保人提出投保要求往往需要填写保险人事先印制好的投保单。

这样一来,有些人就误以为是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投保单是保险合同的要约。其实,这只能视为要约邀请行为,是保险人规范自己业务,方便投保人,招揽生意的作法。投保人填写了保险单并将其送交保险人,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约行为。

篇(3)

1我国通信工程管理的现状

科学合理的通信工程管理体系在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通信工程作为我国建设过程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信工程的当务之急是提升当前管理的质量水平。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都是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当今时代信息发展所要求达到的速度不相符合,这样就容易使得管理与工程运行的脱节,不能确保整个通信工程的高效运行。我国的通信工程管理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改革与创新的难度比较高。通信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传统的通信工程管理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2通信工程管理特性

2.1技术特殊性

通信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工程,它具有独特的技术性。因此在实际的通信工程建立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作为一个专业的通信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通信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的通信工程操作经验。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前期的培训,并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上岗时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指导。

2.2工序连贯性

整个通信工程的每个管理项目都是一步步紧密联系的,整个过程具有连贯性,所以要确保每一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保持整体的持续运作。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仅靠个人或则某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协调运作的,需要每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管理部门负责执行整个通信信息管理过程,技术部门则负责给予技术上的支持,监督管理部门则需要对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日常进行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三个部门间应互相监督,互相建议,优化整个管理过程。

2.3应用差异性

由于市场上通信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类型众多,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着应用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应用都有自己固定的标准体系,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应用中的通用型和差异性就会造成所计算出来的定额与实际不符。这种问题虽然不时常发生,但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

2.4过程复杂性

通信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涉及的管理层面比较广,层次也较强。通信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项目的审批、确认、以及项目的可行性都是进行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的前期内容,在前期准备中还需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和项目进程表。这些前期的准备工序繁多且筹备时间长,其中还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的开展,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项目的成本,监控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此外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在工程结算后,还要对工程进行评估和资金清算以及材料的盘点等。整个通信工程的每个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展开和进度。另外,除了人为的因素影响到通信工程管理的进度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工程管理进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暴雨、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轻者会拖慢通信工程的进度,严重者会摧毁通信工程的设备致使整个工程无法进行施工等,进而导致通信工程管理无法开展。

3通信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3.1成本投资管理

通信工程的规模大小决定着通信工程的成本投资多少,如何有效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是整个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在施工前,要请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对整个工程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要确保工程的建设是具有发展与牟利的前景。然后在规划整个通信工程的蓝图进行规划,并根据蓝图的方案,预算出所需要的投入资金。在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要严格根据事先的规划进行施工,在材料的选材与使用上都应与事先规划的一致。如果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资金使用,应该及时记录好资金的使用用途,以及整个施工工程的可行性再进行确认,确保这一笔额外产生的资金费用不会影响到通信工程的继续建设。最后在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做好工程的清算工作,应及时做好工程成本投资的核算并做好最终报表,以确定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

3.2工程中的进度管理

合理地优化通信工程的施工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工程的进度。施工工程进度的决定着工程的成本投入,进度快的工程可以有效的节省建设资金和人员费用,但在追求进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工程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的程序和人员分配可以提高整个通信工程的建设进度。一旦出现脱节的现象,就应该马上进行人员和施工进度的调整,对于一些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工程拖延,切不可盲目的让通信施工技术人员日以继夜的加班赶进度,要确保施工技术人员有足有的休息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加快后期工程的建设进度。

3.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加强管理。第一阶段是通信工程动工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关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及设备和人员的安排要事先准备好,有关项目的建设要预先跟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和报送审批,确保工程可以如期开展。第二阶段是在施工中,首先要进行精确的预算,编制进度工作表。其次需要根据进度表严格施工,按时按质达到进度表的要求,对出现与进度表不符进程时,需要及时重新调整进度表,以及找出阻碍进度的原因。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控材料与人力的分配和使用,控制整个项目的资金预算。第三个阶段是工程的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工程的清算,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根据验收的准则对工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验收的顺利通过。

3.4完善通信工程的管理流程

如今,物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网络中,发展潜力巨大。通信工程的管理应该与物联网的技术联合,优化管理流程,提高通信工程管理的效率。要想实现通信工程管理的高效运作,就必须对物联网进行完善。完善物联网中相关的传输、定位以及信息收集的环节。因此,在通信工程管理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进行计划和调查,要了解清楚工程的建设方案以及建设目的,包括后期的运行效果等。只有对整个通信工程进行事先的资料收集和了解才能使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的技术进行高效的管理。通信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完善项目的绩效和评估管理流程,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信工程的技术施工人员在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阶段,应当严格按照上级给予的方案进行安装。在安装前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提前对项目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解。

4结束语

通信工程渗透到每一个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对通信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确保整个通信工程的正常运作。为了更好地的建设通信工程,我们需要认真仔细的对待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在通信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信工程的高效运作,从而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开展。

作者:曾鑫华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亮彪.浅谈通信工程中的管理策略[J].通信信息,2015,7:196-198.

篇(4)

“留守儿童”的含义为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广义泛指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1、心理素质差,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胆小、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和强烈的自卑感、心理负担过重、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2、学习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性格较内向,少发言,常常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持久等等。部分“留守儿童” 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3、思想品行问题较多。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由于不便联系监护人,无法监管,部分“留守儿童”还常与社会无职青年勾结鬼混,把歪风邪气带进校园,教师若严管就逃学,造成辍学。

4、安全隐患较多。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失衡,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因素。家是生活的港湾,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心事。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而此时最亲最近的父母却不在身边,致使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无法明辨是非,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父母托付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代管的,他们忙于自己的农活与家务,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再说隔代抚养易形成溺爱现象。其次,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学校因素。目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在校时段的管理,重视学业成绩的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不够,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硬件设施不足等等。而在农村,广大农民教育观念陈旧,加之“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和急利主义“打工潮”都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教育和管理对策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每个农村中小学一直关注,一直努力不懈在做的工作。

1、 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近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中队辅导员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三期方案,分别就不同的侧重点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同时这三期方案又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构建比较系统的留守儿童特殊教育方案。第一期: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第二期: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期:加强上两期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 ‘家长学校’”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了便于系统地探讨这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各班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3、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校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4、 开展了“1+1”、“几+1”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树立学习的信心。

5、 抓好心理疏导

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留守儿童,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多拿一只眼睛看他们,多与他们沟通,想办法联系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托付照顾情况等等,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其在学校能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使他们留恋学校生活,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以达到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要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其收效良好。

篇(5)

1.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AIS,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认为是通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把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搜集、储存、分析和传输并且能够进行必要的管控、分析和辅助决策从而帮助人们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联系愈发紧密,数据共享也更多。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有着专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并未完全融入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因此,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场景下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跟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2.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2.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录入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相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对财务数据的记录更加详细,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指需要记录财务数据的时间、科目、金额,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还需要记录财务的产生地点、使用人等业务信息涵盖了企业活动的几乎全部重要数据。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里面提取有用的财务信息,忽略非必要信息。此外,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具有自然活动的连贯性和各个部门的区分性,而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则是具有自然周期的连贯性和整个单位的整体性。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实时性更高、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获取财务数据时,要对其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2.2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通过各种纸质的票据体现的,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票据,而企业外部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则既有纸质票据又有电子票据。这样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就要做好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处理工作,在系统设计上和制度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不同介质票据的处理,避免数据的遗漏和重复。

2.3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出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不仅仅要给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财务数据,同时也要从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来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进行支持。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具有多个口径,而每个口径由于审计标准和实效性的不同,对财务输出数据的计算方法、时效性、准确性要求不同。这样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的输出要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并不是财务数据的捏造,而是根据不同的审计标准和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处理。例如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应对不同的财务法规,会计信息系统要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财务数据。

3.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3.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

现实情况下,很多公司是一个部门用一套信息系统,一个流程用一个信息系统,会计财务也是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这样就人为地把很多数据割裂开了,造成了需要共享的数据没有共享,需要处理的数据重复处理,而且由于对数据的统计口径和处理方法不同,造成了不同部门上报的同一个项目的最终数据值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也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有效的融合可以简化流程提高整体的效率保证数据一致性,有效避免了数据在采集、处理和输出各个阶段的重复性工作,也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3.2 使用开放结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

比尔·盖茨曾断言: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潜在发展是何等重要。电子商务对企业对信息和数搜集、加工和分析的要求更高,对信息的时效性和正确性要求也更高,对企业财务的周转、稳健也很高。而企业的众多数据信息归根结底还要反映到财务会计信息上面。

3.3 满足国际化的挑战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立足国内满足本国财务审计的标准,还必须具备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扩张,进行平滑升级,满足国际化会计审核标准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成为企业国际化的绊脚石,而是要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排头兵。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业务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

4.总结

基于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体,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及创造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将是未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篇(6)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以来,学校在具体实施这门课程时,感到它和现有的学科教学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流程、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少校长、老师忧心忡忡,非常担心。这种担忧,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整个课程实施中首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整个课程流程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结题展示,换种说法,即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课程实施的流程与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多不同。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学中的这一定义界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课程和教学,则完全由每一门课程组织实施本身固有的特征所决定。上面所举的种种不同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课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为主。原来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那套常规管理,如果原封不动地用于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显得无能为力,很不适应,设立新的课程管理规范迫在眉睫。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1.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组织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在学校层面建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是研究性学习和其他课程管理的一个不同点。研究性学习虽然作为国家课程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但是除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外,这门课程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其组织实施主要靠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此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发建设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这一任务单靠教研组、教导处很难承担,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领导小组来组织和开展本校的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加。

2.教导处、科研处、政教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指导,聘请和组织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年级组。

学校现行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分教学、德育和科研三条线,各自呈单线垂直管理格局。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各自对自己的上级行政负责,横向间没有太多的联系。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校内以教导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一门具体课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围绕着现实世界各种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学习知识,但目的不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一课程目标已经远远超出知识、智育和智能训练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必然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3.年级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它根据学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本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对各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并检查督促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等。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年级组则更多地直接介入课程教学的管理,如规定相对统一的课程进度,组织各种辅导报告,安排指导教师等,这是年级组工作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等。

篇(7)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计划和统计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项目施工为原始载体,施工计划根据业主要求、工期限制性和项目本身目标进行拟定下达,然后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现场检查与监督,及时记录统计,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得出项目运行状况,反馈给项目管理者,然后对比计划,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纠偏或者补救,这样循序往还,最终使项目运行在可控的良性状态。但是由于计划统计工作本身的特点和施工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使计划统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先从个人观点简述计划统计工作特点和其中存在的弊端。

一、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计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工作需要做到全面性。由于施工项目大多存在工期长、结构物复杂、劳力和机械等生产要素流动性大等特点,这样就需要计划的制定者切实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囊括各个方面,使计划具有全面性,否则将达不到项目部的整体目标。

计划工作需要做到系统性。由于施工项目涉及到的分部分项工程多,而且复杂,这就要求计划的制定者做到面面俱到、合理伸展,既不能大而宽泛,又不能小而钻细,合理、适当、系统的计划安排在实施起来也是很方便、高效的,对后期的统计分析也能打下很好的基础。

计划工作要求具有可行性。由于计划是要付诸实践的,因此计划的制定者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胡编乱造,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不仅不能使施工生产走上稳定有序的状态,还可能会导致施工生产更加混乱,因此,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现场情况、切合实际,才能保证施工生产按照既定计划目标推进。

计划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性。一个再美的理想若不投入实际行动,那也是一朵未开放的花苞,永远展现不出美艳来,而一个再完美的计划若是不付诸实践或是简单应付,那它也就是一张废纸,所以,一旦计划制定后就要坚决按计划执行,遇到问题要解决,遇到干扰要排除,这样才能起到计划应有的意义。

计划工作要求有奖罚措施。因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干扰或者问题,若制定了计划没人去实施或消极应付,或者遇到问题就低头退缩,那么计划就无法实施下去,也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计划也就等于没有,失去了意义,因此,合理的奖罚措施能够调动计划实施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所计划的目标。

通过计划的特点我们可以窥见计划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系统性不足,很多项目制定的计划往往大而宽泛,或者甚至没有计划,全凭拍脑袋干活。二是缺乏可行性,部分项目在制定计划时只一味地看重目标,却不满足实施计划的生产要素,或者是直接不符合现场实际,胡编乱造计划,只是应付了事。三是执行力不足,不少项目部存在着制定了很好的计划后就不管不问,或者不痛不痒地喊喊口号,没有严厉地执行惩罚措施和合理的激励措施。当然,这些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只要努力、积极地面对,结合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指导,做好思想动员和业务培训学习,严格执行已制定计划实施管理办法,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二、统计工作的特点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1、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应情况,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提供相关统计资料,为制定政策、下达计划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2、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实行统计检查和监督;3、为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统计工作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统计工作要做到完备性,一套完美适用的统计报表必须做到简单、明朗、全面,使统计的数据能有效、全面地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统计对象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体现统计工作的意义,才有说服力,进而为下一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的资料支持。

统计工作要求准确性,准确性是统计分析的生命所在,要坚持客观,符合现场实际,这样才能揭示统计对象在特定的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其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统计工作要求及时性,由于施工环境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变化,要想通过统计数据察觉出实际问题,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要及时,这样才能快速反馈信息,进而采取合理措施,达到既定目的。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要素流动性大、变更设计多等特性,这就造成了统计数据容易出现变动和差异,加上不是所有施工实物量都能用现有的报表体现出来,有的工程实物量非常繁杂,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其生产进度和成本带来很大不便;其次,统计数据的提前性也决定了数据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再者,项目上重视度不足,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也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项目决策者转变观念,重视统计工作;企业加强统计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对统计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力度,施行持证上岗制度;统计人员要加强自我充电,储备业务知识。2、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数据质量是每一个统计人员的责任所在,努力使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地汇报上去,保质保量、准时地做好统计报表,深刻、细致、全面地分析统计数据,找出需要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决策者。

三、计划统计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施工计划是以施工现场为载体,已施工管理为抓手,以统计工作为助力,使施工进度、质量、投资稳定、高效、有序地推进,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项目要求。统计是以施工计划为前提,以施工现场为载体,以实际施工现场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后,及时、准确地反馈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施工管理服务。而项目要想按照所要达到的目标推进,有效的施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合理的计划和准确、及时的统计工作正是有效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和统计的相辅相成,计划统计与施工现场的有机结合,为施工管理提供着强有力地安排和指导。总之,对于一个完美的施工管理模式来说,施工计划、统计工作就是施工管理的左膀右臂,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四、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趋于完善,这种成熟和完善对指导企业良性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市场信息繁杂冗多,影响因素渐增,企业发展环境变幻莫测也对企业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如此严峻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做决策时就需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及时了解发展动向、调整发展思路,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纵观企业管理手段百花齐放,然而计划统计工作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管理中却必不可少,而且显得尤为重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大至国家GDP、CPI等,小至每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需要有计划、有归拢统计,否则重则影响社会稳定,轻则饿肚子。曾看过这样一幅统计对联:“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从这副对联中可见计划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而项目施工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做好计划统计工作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项目驱动型组织作为企业的常用组织形式之一,具有一系列的典型特点,而这些典型特点在解决了职能式组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时,其自身特点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果不在企业和项目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甚至项目目标和企业目标无法达成。

1 项目驱动型组织概述

项目驱动型组织是指大部分工作以项目为特征,实行项目化管理,并且通过项目不断提升核心能力的企业或其他组织。

一般情况下,工作可以分为作业与项目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作业是持续不断的和重复的,而项目则具有一次性的和唯一性的典型特征。一个项目的完成,对企业来说即是一种提升力,不同的项目可以提升企业不同的能力,如技术、管理或经营能力;而作业则没有这种作用,作业只能造成企业产量或产值量的增加,不会对能力产生质的提升。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大部分是作业,大批量、重复性地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提供某一种服务,因此可以称之为作业驱动型;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是小批量甚至单件的生产,因此称作项目驱动型。

2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的特点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作为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组织,既具有项目驱动型组织共通的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因素。

2.1 核电项目建设工期长、工艺复杂

核电厂造价高、系统多、设备大、工艺复杂,且建造工作持续的周期长,特定工作阶段工作面狭小,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复杂系统和重型设备的核电厂而言,在建造过程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的沟通过程,便是一个不断说明、不断反馈、对方案不断调整并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而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而重新进行沟通、反馈和调整。这便对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

2.2 资源相对稀缺,需要统筹利用

虽然核电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技术路线的不断革新,以及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当前的建造工艺要求与水平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决定了当前资源相对稀缺的局面。

(1)设备制造资源少,需要争夺与平衡。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其他核电或其他大型项目建设企业之间对稀缺设备制造资源的竞争,在企业内部的众多核电项目之间,如何平衡处理好各方对资源的需求关系,也是作为一个多项目、多基地、集约化管理的大型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平衡与协调即是一种协同,以优化公司的最终利益。

(2)制造精度高,偏差处理周期长。核电项目设备因其更高的安全性标准,使得对其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然而,众所周知,对于大型设备的加工,受制于国内加工水平的限制,以及加工周期长、加工工序复杂等特点,难免出现加工偏差。基于核电建设企业对安全和质量的严格要求,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偶尔出现的质量缺陷将可能带来长时间的处理,导致工期延长等情况发生,这就给原本紧张的制造资源带来更大压力,同时,也给设备出厂时间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更需要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发挥集约化优势,通过协同手段实现资源在项目间的平衡,确保各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当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仅仅局限于设备制造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的储备、资金的储备、施工承包商及其劳动力资源等,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为了有效的保障各项目顺利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利用协同管理理念,有效平衡各方资源。

2.3 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组织与任务的匹配度差

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作为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组织,项目的数量、种类,以及项目技术的革新、成本的下降、质量的提升等,都将不断推动企业组织不断改革,以适应企业和项目的不断发展。而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作为特殊的项目驱动型组织,其部分决策并不像一般项目驱动型组织,是由自身的企业发展情况和经济利益决定的,某种程度上会受限于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使命。因此,当外部环境和自身要求发生变化时,企业的组织形式便可能无法与企业愿景和目标相匹配,这种不匹配的情况使得在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协同的力量,保障在组织机构无法满足或不适宜当前任务的完成时,能够顺利推进各项任务,保证公司和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3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协同管理问题

核电项目建设单位作为项目驱动型组织,具有项目驱动型组织的一般特性,也面临着一般项目驱动型组织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即外部协同管理问题和内部协同管理问题:

3.1 外部协同管理问题

外部协同管理问题主要是指组织或项目组与利益相关者(投资方、承包商、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供应商等)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

(1)环境变化带来的调整问题: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不断的接受外部刺激并做出必要的反应。对于项目驱动型组织而言,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更为敏感,其组织架构、资源调度、工作方法甚至最终产品都可能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

(2)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问题: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调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但对于项目驱动型组织而言则更为重要。项目驱动型组织不仅要关注股东的利益,同时还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对于大型工程项目而言,还包括了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居民、上/下游单位等,使得组织与外部单位间形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这张网络对企业或项目不断施加影响,对企业的运作效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2 内部协同管理问题

内部协同管理问题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协同,包括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

(1)矩阵式组织双重领导的协调问题:受制于资源约束的项目驱动型组织通常会采用矩阵式搭建基本组织框架,而矩阵式组织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双重领导”,即既受项目线上项目总经理对其的领导,同时也要接受派出部门对其领导,既要满足项目领导对项目推进的要求,又要满足职能部门领导在统筹管理和资源集约化使用方面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项目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接受着双重领导,需要在“项目线”和“职能线”的指令间做出选择和权衡,当二者指令发生冲突时,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项目的管理效率。

(2)项目内不同职能部门间人员的沟通问题:同样由于矩阵式管理的组织架构,并不完全能使所有的项目组成员融入项目团队,项目组成员仍然可能代表本职能部门的利益,这给组织的协调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较为严重的阻碍项目推进。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与一般单位相比,具备较强的特殊性,那么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很不完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一、交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特点

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单位预算进行科学编制,将单位财务状况如实反映出来;对收入状况合理组织,规划各项支出,力争节约,在单位预算中纳入全部收入,核算工作要统一进行,然后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管理;对构建的各项财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经济核算进行强化,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将收付实现制应用到预算资金的核算中;同时,要大力管理国有资产,避免有流失现象出现,每年要定期清查资产;只有将单位财务状况如实的反映出来,才可以更好的监督和控制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这些:行政执法特性存在于交通事业单位大部分工作中,需要科学征收和管理交通规费。交通规费的收入,可以有效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这是政府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通行费以及运管费等,这些收入向财政部门上缴,然后财政部门再向交通部门返回这些经费,以此来开展各项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交通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不是为了盈利,投资者向交通事业单位的各项投资,对于投资回收和投资回报也是不考虑的,无偿性和公益性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但是,投资用途是得到严格限制的。

二、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对策探讨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补助以及上级补助和事业收入等是交通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还是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国家的补贴是有限的,具有较低的时效性;如今物价越来越高,交通事业单位的经费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交通事业单位就需要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

1.要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动性

在新形势下,要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就需要革新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体来讲,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要重视职工管理,在财务管理中,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会计,通过财务分析职工相关经济财会数据,来促使每一个职工都满意。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事后结算模式,有机结合事前事后结算方式,将相关规章制度深入落实下去,深入研究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不能够忽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找出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还需要改进会计职能,如今的会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就需要结合时展的趋势,来细算增收节支,促使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最后,会计核算工作还需要有机结合纵向核算和横向核算,清算过去一段时期内的财务报表,实现事业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严格核算每一天的财务状况,更加合理的利用各项资金。

2.要大力监督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想促使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财务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强化领导能力,以此来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要对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交通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状况。为了提高监督质量,可以外聘一些财务人员,将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下去,从而不断的提升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另外,需要对比不同时期的财政收支情况,在财务计算和分析时,严格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各项决策。

3.要大力培训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在如今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工作人员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才可以获得发展。因此,交通事业单位就需要大力培训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需要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重视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提高,这样财会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另外,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还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电算化水平得到提高;会计人员需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知识储备,更加规范的开展财会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新形势下,交通事业单位的传统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利于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与现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云计算技术的优点 下一篇: 灭老鼠防治服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