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兴起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7 17:2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茶文化的兴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不论是原产地还是发祥地,都有最初出现、最早诞生之地的涵义。茶树原产地与茶文化发祥地都是与时间相关的地域概念,分别是茶树和茶文化得以产生、存在的物质环境与空间基础。野生茶树的出现,是人类发现茶、认识茶、利用茶的自然物质前提,换句话说,茶树原产地比茶文化发祥地所隐含的时间要早。茶树原产地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最有机会较早地了解茶、利用茶,茶文化也因此得以孕育和积淀,因此,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在地域上具有着一致性的可能。从一个宽广的地域来看,中国既是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二者都诞生于中华大地,具有空间地域上的一致性;同时,由于中国本土农耕文化的影响,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茶文化所蕴含的自然、恬淡、淳朴等特点有着天然的契合。中华大地拥有茶文化诞生的特殊环境和土壤,茶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茶文化积淀特别厚重。因此,茶树原产地与茶文化摇篮也可能存在地域上的相异。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但中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并非在每个地区都有原始茶树生长,或适宜于茶树人工栽培。

2.二者的认定标准不同

茶树原产地的认定标准比较简单一致,也就是只需要证实茶叶最早从何地而来,或者说能够找到地球上最早的茶树即可(如古茶树化石、最久远的野生古茶树、最早的茶树文献记载等方式),主要通过科学实证的手段进行。但迄今为止,尚未有茶树种群化石被发现;寻找茶树原产地,主要通过调查大茶树的有无、多寡,以及从生物进化角度进行推论。如根据对云南茶树资源的考察结果和物种起源说,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水平和垂直带分布规律、茶种形态结构的特点等论证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文化发祥地的认定标准则呈现多样统一,它可以借助多种文化表现形式来进行界定,主要通过人文研究的方式得以实现。中国是茶的故乡,自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以来,已达数千年之久。茶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华民族众多,生产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即便是对茶的称呼,各地区也不尽相同。茶文化发祥地可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产生、形成、发展、演变、形式和特点,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二、辨析二者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茶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原点

茶树原产地的标准简洁明了,只需要找出茶树最早出现的地方即可,但这看似简单却很难证明。因为茶树的生长历史远远早于人类的诞生历史,并且随着自然考古和现存古茶树的新发现,新的证据也不断更新着人们对茶树原产地的认识,茶树最早出现的地方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茶学界对茶树原产地诸说各执一端,观点多样纷呈,难以达成一致。但对于茶文化而言,它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是人类认识茶、改造茶的活动过程及其成果,通过对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的辨析,可以得出茶文化发祥地的较准确的地理区位。尽管自然科学视域中的茶树原产地难以取得一致认同,但人文社会视域中的茶文化起点却可以得到有效证实。因此,厘清茶树原产地与茶文化发祥地二者的关系,可以使为茶文化研究摆脱对茶树原产地的依赖,解开各执己见给茶文化研究带来的困惑,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空间,有利于茶文化研究向人文社会领域进行纵深探求。搁置茶树原产地的争议,直接探索茶文化初创地,开展茶文化发祥地研究,可以为茶文化学的形成提供思想前提和基础原点,对整个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2.有利于厘清中华茶文化发展的脉络

中国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更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茶叶本是长江流域的物产,自从神农传说开始,中华民族就不断加深对茶的认识,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绎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饮茶的习俗最早产生于长江流域,并逐渐向黄河流域及其它地区传播;最早的茶事传说、咏茶诗句诞生于长江流域,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也以此地茶树和茶品进行拓展构建。茶文化发祥地是茶文化研究的源头,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来梳理茶文化,能够比较清晰地揭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的远古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应用的传说孕育了茶文化的诞生;商末周初,周武王伐纣时,巴蜀所产之茶为“纳贡”珍品;两汉、三国时期,茶文化通过社会交往与民族交流,向南北扩散推广;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浸润艺术人生;唐代,茶事活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茶经》标准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形成。以茶文化发祥地为起点,经过数千年的文化创造和积淀,茶文化终于惠及在中华大地,在唐代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茶文化体系。

3.有利于服务地方茶文化产业建设

篇(2)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篇(3)

——在《千里瑶乡行》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启动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在这收获希望的金秋十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永州电视台都市频道联手,在“神州瑶都”**县,在“中国瑶族第一殿”盘王殿前,启动了《千里瑶乡行》大型电视文化考察活动,这既是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先进文化的一大盛事,又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对此,我谨代表**45万瑶汉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收获累累硕果!

“南岭无山不有瑶”,横亘在中国南方的南岭山地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南岭中心地带,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就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大本营和发祥地,现在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居住最集中、地域最广的**县。瑶族人民千余年来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瑶文化底蕴深厚,有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龙犬图腾崇拜为代表的文化,以盘王节、赶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居住文化,……几乎涵盖瑶族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从历史演变进程来看,瑶族的活动区域曾遍及湘江、资江流域及洞庭湖沿岸地区,可以说瑶文化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弘扬瑶文化,对振兴湖湘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瑶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瑶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丰厚的瑶文化资源,促使文化与经济互动,使瑶文化在民族区域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注重保存和发掘原生态的瑶族风俗文化,突出瑶族歌舞、瑶家民居、瑶山风光等文化亮点,着力打造“神州瑶都”品牌。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瑶族盘王殿、吊脚楼民俗长廊一条街,诞生了荣获亚广联金奖的声乐组曲、现又编排成大型舞蹈诗、将参加全省首届艺术节调演的《盘王之女》,获全国群星奖银奖的《木龙歌》等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发展壮大了全省唯一的县级民族歌舞团——**歌舞团,创作出《长鼓神韵》、《耕》等一大批民族文艺作品。我们还利用**瑶山原生态的瑶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将瑶文化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此同时,在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我们用极具开拓意识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用创新的精神重构瑶文化人文环境,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

这次省市县三级宣传、新闻、电视、民族等机构联合行动,在**启动的《千里瑶乡行》大型电视文化考察活动,将为瑶文化的薪火相传再添一把火,点亮世人对**瑶山关注的目光,启迪民族发展新的思维。随着活动的展开,你们将日益深刻地感触到**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因你们的参与而呈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

篇(4)

关键词 军事礼仪 商务礼仪 差异性

商务礼仪,就其学理层面而言,可被界定为商务人员在其商务交往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商务礼仪的定义,笔者认为军事礼仪可被认为是军事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通过对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的差异性分析为实现二者有机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一、差异性原因分析

礼仪背景方面。军事礼仪旨在强化部队这一集体内部的等级意识,从而提升礼仪客体的权威性。商务礼仪则不尽相同,其主要通过“律己之规”表现对礼仪主体的尊重。

礼仪主体方面。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军事礼仪的主体大部分按照军衔等级的高低次序,通常情况下由军衔低者扮演。商务礼仪的主体则一般由主人或邀约方扮演。

礼仪客体方面。礼仪的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他指的是礼仪的承受者与指向者。军事礼仪的客体大部分有军衔等级较高者扮演。商务礼仪的客体则由客人一方或受邀约一方扮演。

礼仪的社会环境方面。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军事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定格于等级森严、军纪严明的武装部队,强制性特征明显。商务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则定位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社会,自主性特征突出。

二、差异性内容分析(礼仪媒体分析)

(一)等级次序的不同

1.方位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强调“以左为尊”原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处于礼仪客体的右侧的原则,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尊重。在军事礼仪中,由于其政治性特征明显,则采用“以右为尊”的准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保持处于礼仪客体的左侧,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服从。

2.先后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在对职务相同时二者进行排序之时会考虑到礼仪客体的年龄、资历等要素。甚至有时处于理解需求,按照姓名笔画数或姓氏首字母进行排序。军事礼仪则略有不同,在对职务等级相同的礼仪客体进行排序之时,第一要素,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衔高低,军衔高者优先。第二要素,军衔相同时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职待遇等级,待遇较高者优先。第三要素,礼仪客体军衔与军职待遇等级相同时,按礼仪客体是否有立功经历进行排序,立功者优先。其中,曾荣获一等功者优先,二等功者其次,三等功者次之。若所立功等级一致,则按立功次数进行排序,立功次数多者优先。第四要素,立功经历相同时,按参军时间(军龄)排序,军龄长者优先。第五要素,若礼仪客体军龄相同,则以是否参与过重大活动如战争或内卫活动,参与者优先。

(二)礼貌用语不同

总体上将军事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较商务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要显得更加简单与硬朗。

1.问候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打招呼时多使用“您好、你好”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进行问候时多使用“报告,首长好”等词语。

2.回复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意志的回复多使用“好的,我明白了”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的回复仅使用“是,明白”这一类表示服从的词语。

3.词语长度、风格不同。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通常较为委婉的表达对礼仪客体的较为不利的消息,或通过华丽的辞藻修饰对礼仪客体的赞美。军事礼仪中则大为不同,礼仪主体通常较为直接的表达主要意思。如:报告,我是A,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报告完毕!而且,军事礼仪当中很少通过形容词的连缀表达赞美,通常上级对于下级的赞美只是“非常好,做得不错”这里富有极简主义色彩的词语。

(三)社交礼仪不同

1.社交风格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关系以一种互相尊重的观念为原则,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风格。军事礼仪中则主导一种严明的等级关系,下级对于上级绝对的服从,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

2.问候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表示友好的方式通常以握手礼为主,作为礼仪媒体的握手动作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倘若实行西方商务礼仪,男女双方行贴面礼之时,动作也是同时发生。且节奏较为缓慢,通过舒缓的节奏使人礼仪主体倍感放松。军事礼仪中则略有不同,礼仪主体一定要先于礼仪客体行军礼,礼仪客体待礼仪主体将礼仪动作实施完毕后进行回礼,具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另一方面,军事礼仪中的礼仪动作讲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通讯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通讯讲究完备的程序与体系;在通话时间方面,工作上的事情出于礼貌的需要,应指定在工作期间进行通话;通话内容方面则强求通过语言的修饰使得礼仪客体感受到备受尊敬的感觉;在通话结束时,处于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相互尊重,可能再互相谦让中挂下电话。军事礼仪中,通讯本身所具备的程序与体系并不复杂,过多的精力被投放在通话内容的保密工作上;通话内容方面,则要求用尽量简单清晰的语言将问题的要点概括明白;在时间方面,工作上的问题是要24小时与上级联系,但切记拨打办公室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尽可能的等待礼仪客体先挂断电话。

4.着装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当中,在正规场合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西装(或套装)、佩戴领带(胸针)、佩戴手表(首饰);在进餐过程当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正装;无论男士还是女士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搭配不同颜色的皮鞋(高跟鞋)或领带、领结(项链)。军事礼仪当中,在会议场合要求礼仪主体必须穿着军装,佩戴军功章、军龄牌、肩章、臂章、名牌等军装配饰,但是礼仪主体禁止佩戴首饰如造型夸张的手表、戒指等;在进餐过程当中,礼仪主体需穿着作训服用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只能穿着黑色皮鞋,并佩戴深蓝色领带。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修身风格的西装或套装,

5.餐饮礼仪的不同。从上菜顺序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汤菜、主食”的顺序进行上菜。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军事礼仪当中更加倾向于“主食、汤菜、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的上菜顺序。从座次安排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主宾最高位的原则进行座次安排。但是在军事礼仪当中,座次的安排更加倾向于按照军衔等级的不同进行排位。在男女的座次排位方面,商务礼仪当中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和“男女搭配原则”,在夫妻的座次安排上多采用“家庭式”的座次,即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座次。军事礼仪中,“军嫂”具有绝对最高位次,“女性军属”具有第二最高位次,当有多名军嫂时要以“军嫂团体”为单位进行座次的安排。“军嫂团体”内部按照其丈夫的等级序列进行排位。当“军嫂团体”整体到达部队探亲时,该部队的最高领导(政委或部队指战员)需要列席作陪,将尊重献给伟大的军人的妻子。上述现象在边防部队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结语

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并无正误与优劣之分,二者仅是特定礼仪环境下所实现的礼仪内容。从礼仪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以礼仪媒体为主要视角从等级次序、社交礼仪、仪态礼仪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差异性。分析差异性的初衷在于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尤其是处于企业文化亟需“强文化”引领之际。大型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趋势已经逐渐清晰,如此而言,礼仪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许即将拉开改革的大幕,商务礼仪军事化或许会成为一个热点的礼仪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5-20+24.

[2] 张瑾俏.论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合理利用[J].青年文学家,2013.23:214+216.

[3] 王文丽.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195-196.

篇(5)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37-03

一、前言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

二、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要素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型办公工具如因特网等的普及应用,企业的日常管理规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劳动工具的变化要求思想观念的更新;劳动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增加,脑力劳动者人数相对增长,相应地,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再把这些高素质的员工视作机器人,而是要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要满足层次攀高,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现代人的管理方法,这一点与“社会人”在管理界的提出有相同的现实基础;竞争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劳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提出符合需要的价值观念,企业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出现,成千上万人,甚至是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个公司工作,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等,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劳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重视。

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一)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二)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三)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四)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五)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

三、基于企业文化差异性分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篇(6)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PCI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者的远期预后不利。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影响心肌代谢类药物,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强化口服曲美他嗪(万爽力)是否减轻PCI术后的心肌损伤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接受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口服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入选患者为成功行PCI术治疗,TIMI3级,残余狭窄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PCI术前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连服3天以上。PCI术前30分钟顿服曲美他嗪60mg,术后继续长期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监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以及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监测CK-MB、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术后CK-MB、CTNI的比较(x-±s)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3 讨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是一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极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虽然介入设备不断改进、操作技巧不断提高,但PCI仍存在不同形式并发症,其中PCI术中的微小心肌损伤仍是其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PCI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为5%-20%,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30%-74%[1-2]。近年来的一些随访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者死亡率及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机率明显升高[3-4]。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下列原因有关:1.PCI术中被扩张的狭窄冠脉及其邻近侧枝的短暂性闭塞及冠脉痉挛[5]。2.由于多次球囊扩张、单次球囊扩张时间过长或压力过高导致暂时性冠脉供血与心肌代谢失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微小损伤[6]。3.病变处血栓及内膜夹层形成,引起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4.PCI术中出现的血管微颗粒导致微循环障碍[7]。主要是PCI术中缺血心肌受损及微循环障碍。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消耗同样多的氧,葡萄糖氧化供能比游离脂肪酸氧化高12%~28%(不同类型的游离脂肪酸)。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肌能量代谢发生改变,无氧糖酵解增强,并且心肌细胞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产生ATP,从而显著降低葡萄糖氧化。因此,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刺激葡萄糖氧化,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消耗同样的氧,能生成更多ATP,有效治疗心肌缺血。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l-2,3,4三甲基苯唑二氢盐酸盐)作为代谢类药物的代表,选择性抑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部分抑制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代谢,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防止细胞酸中毒和钙过载,增加细胞膜磷脂合成以保护心肌细胞。与单纯的心肌缺血相比,缺血后再灌注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的程度。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证实,曲美他嗪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限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8]。Bonello等的对照研究发现,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mg显著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预防PCI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9]。

本组研究显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前后强化口服曲美他嗪,术后监测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曲美他嗪可以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治疗组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低于对照组,但在其他不良事件方面,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由于本研究例数有限,随访时间短,所以长期口服曲美他嗪是否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 考 文 献

[1]Bertinchant J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inor cardiac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elective suuessfuc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Am cardiology,1999,84(1):51-57.

[2]贾永平,杨志健,张寄南,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肌钙蛋白I对预后的意义.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2000,8(3):124-126.

[3]Fuchs S,Kornowski R,Mehren,et al.Prognostic vale of cardiactro ponin-I levels foiiows catheter-based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00,85(9):1007-1082.

[4]Cantorw J,Newbylk,Christensom R H,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ince of elevated troponin 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AM Cou cardiol,2002,39(11):1738-1744.

[5]ABDELMEGUID A E,WHITLOW P L,SAPP SK,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transient,uncomplicated in-laboratory coronary artery closure[J].Circulation,1995,91(11):2733-2741.

[6]BERTINCHANT J 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onor cardiav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1999,84(1):51-57.

篇(7)

【摘要】高校分校区大多地处偏远郊区,给学生出行带来一定不便。基于此,我们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研究高校分校区的交通问题,并优化设计出最佳出行方案。首先,我们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可供金城学院学生外出的出行方式,以及影响选择这些出行方式的成本、安全、耗时、舒适度等因素。其次,根据问卷统计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得到判断矩阵并用Matlab软件求出各矩阵的特征值、特征矩阵。然后,计算各级要素对总体的综合重要度,并结合各出行方式实际的行驶距离进行调整。最终,得出最佳出行方式为: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南京市中心。

关键词 交通问题;问卷调查;层次分析;Matlab软件;优化设计

About the Survey of University Campuses Traffic Problems and Trip Scheme Optimization Design Research

--Based on Hierarchical Analysis Point of View

LU Zhao-rui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Jinche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1156, China)

【Abstract】College campuses are located in the outlying suburbs, travel some inconvenience to students.Based on this, we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jinche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research the traffic problem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the best travel plan and optimize design.First, we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jincheng college students out of the way to travel, and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safety, time consuming, comfort and other factors.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of related data, to establish a hierarchy model, get the judgment matrix with Matlab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eigenvalues of the matrix, the characteristic matrix.Then, calculat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importa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avel way to adjust the distance.In the e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way to travel is: take a taxi to the subway station and then take the subway to the nanjing center of lake.

【Key words】The traffic problem; Questionnaire survey; Hierarchical analysis; Matlab softwar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同时,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在此大背景下,许多高校在校区选址过程中,大多将校区建在地处较为偏远的郊区,从而影响到师生的正常上班和学习生活[1]。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首先对南京某高校分校区的交通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可供该校学生外出的出行方式,以及影响选择这些出行方式的成本、安全、耗时、舒适度等因素[2]。其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包括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等。然后,根据问卷统计出的相关数据,将各层对应数据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各矩阵的特征值、特征矩阵。最后,计算出各级要素对总体的综合重要度,并调整排序得出最佳出行方式。

1 问题剖析

1.1 分析对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地处南京市江宁区禄口镇,远离南京市市中心,地势问题严重制约了师生的出行,给师生出行带来不变。根据实际调查了解到学校师生的出行方式主要有公交车、校车、城乡客车、打车等,而影响学生选择这些出行方式的因素主要分为票价、安全、耗时、舒适度等。其中,乘坐城乡客车是指由某些运营公司在城市和郊区两端往返接送乘客的一种出行方式;乘坐校车是指学校为解决老师上下班和少数学生出行而专门组建车队来接送师生的一种出行方式;打车是指由少数的正规公司所有的出租车和私人的黑车共同组成,来接送乘客的一种出行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每种影响因素在学生心目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各种出行方式的综合评价,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该院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共调查了300名学生。

1.2 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于1982年提出,它综合了人们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能源问题分析、科技成果评比、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等。本文正是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出行方案进行评价排序,得出最佳出行方案。

应用层次分析法主要步骤如下:(1)将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分成若干层次,建立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2)标度及描述。同一层次任意两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时,对它们的重要性之比做出判断,给予量化。(3)对同属一层次的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构建判断矩阵A。(4)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确定各层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权重)。(5)最后通过综合重要度(权重)的计算,按照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6)

1.3 分析结论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四种出行方案和其对应四种影响出行因素的相关数据,数据内容如下:对于出行方案的选择,各因素在师生心中的重要度分别为价格占35%、耗时占41%、舒适度占18%、安全占6%;对于价格因素而言,选择乘坐公交车的占4%、城际客车占10%、打车占80%、校车占6%;对于耗时因素而言,选择乘坐公交车的占92%、城际客车占4%、打车占1%、校车占3%;对于舒适因素而言,选择乘坐公交车的占8%、城际客车占16%、打车占46%、校车占30%;对于安全因素而言,选择乘坐公交车的占15%、城际客车占16%、打车占15%、校车占54%。

我们根据上述数据建立如下层次模型:

其次,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判断与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构造方法是:将对应的两个元素所占比例相除得到这两个元素之间相比较的重要程度,例如判断矩阵A-B中第一行第二列数据0.85就是由选择因素B1价格所占百分比35%除以选择因素B2耗时所占百分比41%得到的(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而第二行第一列的数据则为此数据的倒数,其他各数据均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得到的。判断矩阵为:

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为:矩阵A-B的特征矩阵为[0.3472 0.4118 0.1806 0.0604]T,CI=-0.0042,CR=-0.0046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1-C的特征矩阵为[0.4722 0.1889 0.0236 0.3153]T,CI=5.6226e-004,CR=6.2474e-004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2-C的特征矩阵[0.0067 0.1569 0.6278 0.2086]T,CI=-0.0076,CR=-0.0085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3-C的特征矩阵为[0.0794 0.1608 0.4585 0.3013]T,CI=-0.0070,CR=-0.0078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4-C的特征矩阵为[0.1502 0.1605 0.1502 0.5392]T,CI=0.0033,CR=0.0037通过一致性检验。

最后,根据所得的各层次的特征矩阵可得表1:

方案C1的重要度为0.3472×0.4722+0.4118×0.0067+0.1806×0.0794+0.0604×0.1502=0.19,其他方案也可依次得出。由数据可知,方案C1乘公交车、C2乘坐城际客车的重要度比较接近分别为0.19和0.17,方案C3打车的重要度最高为0.36,C4乘校车的重要度其次为0.28。此外,根据实际调查,该校师生由学校前往南京市中心占84%,所以本文主要讨论从学校到南京市中心这一出行路线。而出行的方式主要为上述四种出行方式到中转站,再到南京市中心,但是所到达的中转站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前期调查的数据可知:方案C1乘公交车到河定桥地铁站占全程的61.4%,方案C2乘坐城际客车到中华门地铁站占全程的92.2%,方案C3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占全程的57.1%,方案C4乘校车到南航将军路校区占全程的74.9%,而乘坐地铁的重要度为0.5。本文认为各方式的重要度与行驶距离为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计算得:方案C1为0.614×0.19+(1-0.614)×0.5=0.31,同样地方案C2为0.20,方案C3为0.42,方案C4为0.36。最终,四种方案的优劣排序为C3、C4、C1、C2,最佳的出行方案为C3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南京市中心。

2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各功能区划分的转变,高校分校区选址偏远郊区已成为事实,而由此带来的师生出行问题难以避免。本文正是基于此,实际调查南京某高校的出行情况。通过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四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最佳的出行方案为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南京市中心,其次是乘坐校车到本部然后转地铁到南京市中心。本文所得的结论可供学生出行时参考,以此来方便优化学生出行。

参考文献

[1]付加锋.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2(01).

篇(8)

L=《旅游世界》,W=王德刚教授, D=段家祥先生

什么是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有何益处?

W: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种,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以茶文化体验为手段、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等目的,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对游客来说,不仅能亲到茶园地头、欣赏茶园美景,还能在制茶车间学习如何做茶,以及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于茶产地的茶叶企业来说,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绝佳的品牌营销。

D:茶文化游是以悠久的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国茶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包括茶文化访古旅游、考察茶文化风尚、观赏茶艺表演、参与各地茶道活动、领略各地茶馆风情、品尝茶点、茶食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丰富精神生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茶文化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或者景区是哪个?好在哪里?

W:我个人认为中国茶文化旅游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是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乡村旅游区,梅家坞是著名的龙井茶乡,在那里品龙井茶、吃农家土菜,享受茶文化村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地。

D:我个人觉得广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茶文化旅游做的比较成功,他们以生态农业为开发方向,尽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大力弘扬纯生态茶文化,在茶叶种植的同时结合了果树的种植和园林绿化,让人身在茶园之中,顿感心旷神怡。

当下茶文化旅游有何不足之处?

W:快节奏的工作,使城市人养成了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来乡间参加茶文化旅游活动,大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多少人能够定下心来坐一坐,慢悠悠地泡上一杯茶,在品茶中感悟人生。近些年兴起“茶旅游”热,更多的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到茶文化精神形态。甚至很多的所谓茶文化旅游实际打着茶文化的旗号在做卖茶的生意。

D: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很多茶文化产品仅仅停留在研究、保护、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上,未真正与旅游市场接轨。例如,现有的一些茶文化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较多的停留在游览层次,但能够让游客静心领会,参与到茶文化中并达到修身养性,可以清心的行程较少 。

您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有何意见和建议?

W:我认为,茶文化旅游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是茶文化的人文旅游,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为脉络。让旅游者在深刻感受茶历史的同时,得到一种文化上的启悟与收获。中国有句老话叫“茶由禅生”,做真正的茶文化旅游要有境界,要塑造“茶镜”,让游客能够体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种小众的旅游。

二是茶文化的自然旅游,诸多名山大川中的茶蕴含着土地灵气,旅游者在游览大自然中感受到茶文化。这也是一种大众的旅游,但真正的茶文化旅游必然是小众市场。所以,未来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不同分层次定位市场。做到小众与大众并存。

D: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不断推出系列茶文化核心吸引物,将无形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建筑、茶具、茶艺、旅游路线等方式可视化,让游客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真实的切身体验;其次,继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行得畅、玩得好、吃得美、购得愉、住得舒。

篇(9)

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历经了多个民族十八个朝代的统治,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包含了茶叶种植、采摘、烘焙等过程中延伸出来的艺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1]。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艺、茶诗等语言文化的发展,而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则导致某些与之相关的汉语词汇没落。

1茶文化和汉语言文学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是在饮茶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精神意义的文化特征,包含着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元素。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而茶正是我国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从魏晋南北朝起,已有饮茶之风,到隋朝饮茶已成为极为普遍的事,凡客来,必敬茶。渐渐地,茶文化兴起,人们对于茶叶、茶具、煮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演变为先进的茶文化,饮茶成为一件可俗可雅的平常事。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长河中极具民族特色一个文化元素,其发展历程对于汉语言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茶文化本来就是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范畴,都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人民的智慧结晶,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茶文化演变历程中,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从物质层面上讲,茶叶的品种、种植、制作及相关的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六安瓜片等。从精神层面上讲,茶文化涉及到茶艺、茶礼、茶诗等,这些都大大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为了准确描述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传达其意蕴,人们创造出来沏茶、品茗、茶话、茶德等词汇[2]。

2.2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的没落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旧的文化元素不断没落,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添加进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茶的热爱。在汉语言文学中,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其实就是时展的特征,文字在不断演变,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词汇,比如说、,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的茶的意识,现在都已经被现代化的词汇所取代。包括一些动词含义的词,都随着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演变,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比如说斗茶、奉茶、选茗,现在关于茶,人们只会说泡茶、倒茶、喝茶。

2.3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在以往,茶就是指茶叶、茶树或者茶水,而在现在,茶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指用茶制成的饮品,比如说西湖龙井是茶,冰红茶也是茶,甚至于由柠檬、、玫瑰等泡制的茶水也属于茶的范畴。时代在发展,不同的词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变化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以龙井为例,在古代这只是一个地名,但到了现在就是指龙井茶。同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一些词义早已被忘记,词语也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词典中,比如说茶会,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的意识,现在一般是指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界文化元素的冲击,要想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现代化的中华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汉语言文学是指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国学、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覆盖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茶文化属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历史长河中,随着茶文化的兴衰跌宕,汉语言文学中与茶相关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包括词汇、词义等[3]。

参考文献:

[1]彭庆敏.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55-256.

篇(10)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主要饮品。茶的清香让人心静神怡,喝茶时清新而淡雅的意境更是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令人痴迷,它的滋味更是让人在舌尖回味无穷。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渗入到人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同样,咖啡对西方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它们都象征着追求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茶与咖啡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更透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茶与咖啡的起源说

1、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大家没有疑义的。在中国的饮食中,茶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在这其中,茶就有着自己独立的领域。同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在谈到富人的生活情境时用“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普通人家则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晓知,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人们都离不开茶,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茶究竟来源于何时呢?

中国历史上对于茶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包括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则为神农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神农尝百草而得茶”的相关记载,唐代茶学专家陆羽也曾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相传神农在采药时偶然发现一种植物,后来便将其定名为“茶”。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由此,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后人将茶这种饮品不断发展,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后来茶不仅是举国之饮,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2、咖啡的起源

咖啡是西方最受欢迎的饮品,其得到人们接受的程度并不亚于茶在中国的畅行。咖啡的起源也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故事。其中之一是根据罗马一位语言学家罗士德.奈洛的记载:大约公元六世纪时,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尔代某日赶羊到伊索比亚草原放牧时,发现羊群吃了某种红色果实后兴奋不已,卡尔好奇地尝了一些,食后自己确实也觉得精神十分爽朗,从此他就时常赶着羊群一同去吃这种美味果实。后来,一位回教徒经过这里,便顺手将这种不常见的红色果实摘回家,并分给其牡慕逃衙浅裕他们发现这种果子能令他们在祈祷时保持清醒,此后这种具有神奇效力的浆果便广泛地流传开来。据后来研究证实,这些浆果就是咖啡的种子。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食用,这种苦中带甜,又极为醇香的饮品被西方人所欲罢不能,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起源之说,两者都带有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色彩,为茶与咖啡的文化发展带来了精彩的故事背景,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得到众人的普遍认可。

二、 简述茶与咖啡特征之差异

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茶叶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泡法。喝茶时,需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水温适宜。同时,配着点心、干果等一起饮用,味道更加。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种类主要是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其中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用意式咖啡作为基底,熟练的咖啡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其与牛奶的交融形成各种精美的拉花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拉花审美艺术。同时饮用咖啡还可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还能帮助消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茶与咖啡有着各自特定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它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享受,同时,人们也可根据二者不同的种类和功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使其疲惫的身心得到有效的舒缓。

三、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茶最开始是其药用价值在民间流传,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转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后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开始饮茶,文人已与茶结缘。有文字记载曰“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即认为在社交活动中以茶待客始于三国时代,而礼仪化、程式化的饮茶一分茶确立于晋代。在晋代茶己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人们在饮用过程中开始赋予茶叶超出物质意义以外的品性。

“茶”蜕变为“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道”。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其中“客来敬茶”自古就被尊奉为一则礼仪信条,不言自明,妇孺皆知。 “茶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云南白族“三道茶”就较为有名,它以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早在明朝时被白家用来敬待客交友之道,并逐渐成为一种礼仪。至于后来斗茶品茗过程中娴熟的手法,典雅的姿态,精美的茶具,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名扬四海,为各国所效仿。 除了上述显在的文化礼仪蕴意外,还不得不提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头―――儒、释、道。 儒家向来强调一个“和”字,即天、地、人的中庸之道,而茶文化正是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和谐气氛,增进友情等等。 说到佛家,就必须要说禅与茶之间的奇妙关联。 茶之味苦,饮后若甘,而参禅打坐,自明心性,最终也得出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结论。 也就是说,禅和茶都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都是在苦涩中蕴藏着真谛的古朴文明;而老庄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超凡脱俗,清静无为,喝茶能使心境变得恬淡自然,仿佛和宇宙万物合为一体,达到忘我、与世无争的境界。[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茶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合一,同时也是天地人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高雅与通俗的统一。

而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盛世唐朝,茶史专家朱自振说道:“在唐代,荼去一划,才有茶字;陆羽作经,才出茶学;茶始收税,才建茶政;茶始边销,才有茶的贸易”,总之,是在唐代,茶叶生产才发展壮大,茶文化才真正形成。

在唐代,刘贞亮概括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精辟地道出了物质及精神文化,使我们充分了解了茶的功用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3]之后,人们又赋予了茶更多的人文情怀,将茶品与人品,茶德与人德联系起来,以茶的“君子性”来使茶文化与道德文化相联系,用茶和饮茶的礼仪程式来达到使人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茶的品饮艺术,使饮茶向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演进,对茶树、茶叶、茶具及品饮过程都赋予美的意义和形式,使茶文化成为了一种“怡情”文化。

真正使茶文化达到鼎盛的是在宋代,由于茶叶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茶区的不断扩大、茶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在宋朝名茶的数量就达到200种左右。饮茶风俗在宫廷贵族和文人之间更为流行,而且也深入地传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王安石《议茶法》记载:“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茶因此成为宋代社会普遍接受的饮品,由此茶肆、茶坊与茶馆也渐渐兴起。茶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联系,出现了很多与茶有关的社会现象、习俗或观念,使茶文化的内容更为丰满。

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饮食文化的品位,而且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制度、道德、伦理、风俗习惯、仪式礼节、修身养性等相对规范的茶文化,进而发展成为人们社会交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2、 咖啡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咖啡被认为是消费最多的饮料。至21世纪以来,咖啡在中国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接受。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在这片以饮茶为主的土地上兴然而起了对咖啡的热爱,尤其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可,逐渐而兴的便是一股“咖啡文化”之风。在各个城市咖啡馆、咖啡书店成为了人们看书、休息等悠闲生活的好去处。而这种最初只流行于西方国家追求自由、舒适、新颖、实效内涵的咖啡文化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这值得我们的深入了解,以便将这种文化更好的传递丰富起来。

产生于非洲埃塞尔比亚的咖啡,随着全球交通的发展,信息交流的畅通,逐渐被世人所认识。目前,咖啡的出产地涵盖了中西非、中东、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等50多个国家。咖啡逐渐流行于整个西方国家,从上流社会的装饰演变成百姓日常的必需品。[4]

而真正开始传播咖啡“力量与热情”文化内涵的则为法国,据说法兰西民族中那种自由、浪漫的气质与咖啡品质中的香甜十分吻合。后又在法国咖啡文化基础上,演变出了定位为“您的邻居”的为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星巴克咖啡文化,和在日本兴然而起的“真锅咖啡文化”。这里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咖啡文化追求的是亲切、轻松、休闲和大众化,所以美国人的这种咖啡文化,使其著名品牌星巴克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咖啡热浪。[5]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无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咖啡同时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而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达到没有咖啡就不算生活的地步,常常形成“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情景。

现今,咖啡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快速的传播,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更适应了咖啡的味道和感觉,更把其看成是时尚的标志,这使得咖啡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让咖啡畅行于世界。

结束语

茶文化有着含蓄内敛又不失高贵的品性,咖啡文化则象征着一种随性浪漫又不失理性的内涵。本文仅从粗略的层面将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进行了比较,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咖啡文化的无限魅力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相信会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擦出更为美妙的火花。(作者单位: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晓树.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浅析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上海:科技世界,2014(30).

上一篇: 组织学案例分析 下一篇: 健康教育的步骤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