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健康教育的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7 17:29: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生健康教育的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篇(1)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

初中处于人生发展初起阶段,这一阶段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成熟、对外界探求欲望比较强烈,性格敏感、情感活跃,先到为主的特点使一些不良习惯容易在其身上滋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极易可能造成终生遗憾,据此而言,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着手,构建其健康积极向上心理,就会起到天然免疫的作用,并逐渐促使其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及特点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展开的心理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之养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道德素养,并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夯实基础。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是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长远目标,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放置在同等重要地位,这就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与前瞻性的特点。一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教育活动,其发展的依据即是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就是指其心理处于与同龄人相同的心理阶段,并且处于渐进性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则是指通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心理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良好状态。二是前瞻性,所谓的前瞻性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初中生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所培养的积极心理将会对初中生发展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据此而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健康的心理,就会使得心理发展为其健康人格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初中生个人认知水平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阶段开始认知世界,具有初步性与不可预知性的特点。所谓的初步性,即是指认知行为表明初中生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多动性的行为反映出初中生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认知,但是还不成熟,不可预知性则是指初中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对个人行为所造成后果不会充分预知,不良后果产生的概率大幅攀升,举例来说,XX学生平时学习较为优异,但是班主任在其进入八年级后发现成绩急剧下滑,个人谈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经过向其他同学了解,获知该生存在早恋问题,经过多次谈心,XX学生坦承自己与班内XX因为平时交流较为融洽而互生好感,以致于发展成为早恋,这一后果自己没有想到,据此而言,初中生个人认知水平是影响初中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所处生活环境的因素。

初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还不够完善,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一个相对于稳定的、充满关爱的环境会为初中生的成长营造优越的成长氛围,反之则会对初中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因此就极易受到来自于外界环境的挑战,一旦出现某一诱因,学生就会在其刺激下做出过激反应,其最终的结果不得而知。就以新疆初中生杀人案为例,在2004年,新疆初中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深受危害,在与网吧女老板发生争执后将其弑杀,并把钱财抢劫一空,因此可以说,外界环境对处于未成年时期初中生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树立心理健康大教育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其性质上归属于大教育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健康的心理健康大教育观,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开朗活泼、勇敢顽强与机智勇敢的个性,形成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最终达到健康身心的目标,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带有情节趣味性与案例实践性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对初中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其内在情感,使初中生在享受心理健康教育乐趣的同时认识到诚实守信、互助合作、独立创新、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日常活动实践中,从而成为个人人格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举例来说,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必回避诸如早恋等热点敏感问题,而是要将这些敏感问题交由大家去评论与探讨,再以事实案例予以佐证,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目的。

四、结语

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成初中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也会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帮助初中生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其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锐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篇(3)

与此同时,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细目把握不清,如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选择过于宏大的主题――情绪,但对具体是讲情绪觉察、情绪表达还是情绪管理,却茫然不知,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过情绪课的分类;还有部分教师对于心理课教学主题的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出现了偏差,如小学、初中、高中在情绪主题上选择一样的教学内容,都讲认识喜怒哀乐,学会调节情绪,没有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及需要,比如在高中讲“如何提高注意力”,就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点。教师之所以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一是对于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缺乏了解,关注学生不足;二是对《纲要》中各学段的主要内容缺乏深入的分析。

《纲要》只规定了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完成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自我认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职业规划六大专题,但对于专题内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确说明,也没有将这些内容具体规划到年级、规划到学期,更没有像学科教科书那样,给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上课内容。

因此,为进一步理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框架,本文拟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以及手中可利用的图书资源,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分析

我们首先将《纲要》中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专题分类,并对每一专题的课题数目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自我认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专题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生活和社会适应由于只涉及初一升学、升入初三两个关键节点,教学资源较少;职业规划专题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个新专题,教学资源也相对较少。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细目分析

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专题主要内容之后,为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细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细目。

(一)自我认识(含生命教育)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时期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有效整合。因此,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成了青少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悦纳自己就构成了自我认识专题的重点内容。此外,树立自信、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等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素养。细目见表2。

(二)学会学习

学习是初中生的首要任务,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初中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要帮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制定适合的目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时间管理,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源泉。考试作为诊断初中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对初中生来说意义重大,因此,认真总结考试的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对待考试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纲要》细目见表1。

(三)人际交往

在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中,同伴对其的影响较大,同伴关系处理得好,会给其提供强大的人际支持。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解决人际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初中生对异性越来越好奇,渴望学会与异往的正确方式,因此,异往课题的比重也较高;初中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公平对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融入初中生活;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想要独立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靠,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积极沟通,对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见表4。

(四)情绪调适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青春期称作“暴风骤雨”期,这是因为初中生情绪起伏较大,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同时,调控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又被称为“高马力,低控制”。因此,培养与训练初中生敏锐地觉察情绪,面对愤怒、压力情景时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进而调控情绪、管理情绪就非常重要;善于引导初中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幸福因子、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元素,使初中生感受到幸福,积极生活。见表5。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

升入初中后,面临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许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因此帮助其尽快地融入初中生活,意义重大;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学会理性消费,让网络服务自己也是初中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实践。见表6。

(六)职业规划

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初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职业、确立初期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对初中生走好每一步意义重大。见表7。

三、教育教学建议

一节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要做到“文要对题”,即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选择适合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

要选择好课题,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课才能真正地“走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不是徒有热闹的活动,学生却没有收获。这一点做好了,也就避免了小学、初中、高中讲的内容都一样的尴尬。要做好这一点,心理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走到学生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教师还要与班主任多多交流,毕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容易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和情绪状态,这样就能够尽快获得第一手信息,提高心理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心理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纲要》及《纲要》解读的学习与研究。只有把握对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正确方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政策依据也是出自《纲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激发我们的创造性,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最后,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一节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积累,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把握才能越来越准确。通过实践探索,下一步,我们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化到年级授课主题,这样,教学内容设计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中分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4]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篇(4)

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整个活动中,要将人作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个人。在教育中,人是被教育的对象,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人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个性,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在心理教育的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着人来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教育性与愉悦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来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这些知识。教育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之后来评价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愉悦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利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育形式,以此来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愉悦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缓解初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确保初中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换句话来说,教育性与愉悦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被看作为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内容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二、预防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彰显人文关怀

预防性与治疗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发展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与预防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起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既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心理品质,将初中生的心理潜能开发出来。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者,其要发现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还要预防这些心理问题,减少日后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预防、治疗与发展相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目标:第一种目标,消极目标;第二种目标,积极目标。所谓消极目标指的是预防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治疗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所谓积极目标指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遵循着这两个目标,按照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坚持人文关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个别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将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才可以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确定与每一位学生发展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只有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才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重视个别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却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就会导致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将全体性与个体性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发挥全社会力量

所谓单一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学校是开展的主体。然而多样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真正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想让初中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为初中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增加学生群体的压力,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然而,由于初中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心理问题更多,因此初中教师应当强化初中生的心理教育的教育力度。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探究在思想课程中,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从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看出。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厌学是目前初中生最大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家长都十分重视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生背负沉重的压力,极易会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因此此类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出现下降。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使得初中生忽视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久而久之,初中生难以展开有效的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初中生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当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标可指导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要想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国家对于心理教育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提倡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途径,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培养初中生主动适应生活的品质。在教学挫折章节的课程时,教师应当端正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结合经验传授克服挫折的手段。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目标,教师要求初中生了解坚强意志的内容以及克服挫折的手段;对于该章节的情感目标,初中生应当端正挫折的态度,勇于直面人生遇见的挫折。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可以此为指导,有序展开心理教育的教学。

2、教师应当重视提高自我的素质

新课改指出,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应当重视培养初中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等内容,为此在书本中添加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从人教版的教材来看,涉及心理教育的单元较多,包括人生规划、青春期心理、自我心理、人际交往、坚强意志等单元,可见,国家愈来愈重视初中生心理教育,同时初中教师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无法正确诊断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究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及时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他们的问题严重性,而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初中生的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应当多参与国家、学校组织的各种心理咨询的有关活动,有效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实验能力。

3、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要想心理教育有效展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基于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系统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展开心理教育工作[1]。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学习的力度,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钻研青少年的心理案例,以达到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目的。只有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才可进行巧妙教学。巧妙教学可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创设教学情景。巧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有关的情景教学,引导初中生发现自己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可组织初中生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提高他们克服挫折的能力[2]。

4、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证实,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感觉认知:该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充分调动初中生的感知,通过看视频、图片、讲故事、音乐欣赏等方式活跃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3]。例如讲解故事:在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有效地拒绝。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并且勇气不够,因此他们往往不敢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敢于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请求,可讲解这样的故事:小明由于成绩优异,能力较强,毕业后顺利进入城市的知名企业。进入公司后,小明乐于助人,并且处理业务能力较强,很快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大家经常找小明帮忙,而小明又难以拒绝,只好答应帮忙,久而久之,小明在心理、生理上都产生疲劳。再如欣赏音乐:在讲解情绪调控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你快乐吗?》、姜玉阳的《痛彻心扉》和《忘不掉的伤痛》、许冠杰的《快乐》、梁静茹的《我不快乐》等歌曲,渲染课堂的氛围,启发初中生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调节。此外,教师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使得初中生通过答题了解自己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目前,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各种负面事件频频发生,马加爵事件、高效投毒案件等等,可见,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初中是学生思想萌芽的阶段,自主意识逐渐形成,为此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其心理教育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经验,从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重视提高自我的素质、丰富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着手,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人们原有的一些价值观念也在逐步被瓦解。与此同时,社会的现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如家庭离婚率逐年攀升、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加之当今的升学压力,一部分初中生陷入了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中。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时代在改变,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无论是在文化素质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合格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趋势,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提升适应能力的最佳阶段。初中生的社会适应,包括社会环境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自我适应等内容,其中社会环境适应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适应社会环境是指学生不仅要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乐观对待身边环境的改变,不急躁。面对环境的改变,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逐步适应环境,逐步成长。

二、开展多种教育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导致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活动,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也是学生自己的任务。对于教师而言,要仔细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开导,避免事态的严重化;对于家长而言,要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与学生加强沟通,及时舒缓学生的压力;当然学生自身也必须具有缓解压力的能力,一旦发现自己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学生要及时寻找缓解压力的方式,加强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要建立起自身的压力缓解模式。

篇(7)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结合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就怎样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粗浅地探讨。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大力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编排了丰富又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何利用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1.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所以教师应该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出适合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这些内容无疑是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和榜样人物故事等,结合初中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导向,以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2.教师应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人格和健康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应该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更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和工作中。作为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和宽容之心,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并且不断地把教育教学引入到学生们感兴趣的领域,这样既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有利于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情景。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和感化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如春风化雨般沐浴着自己的心灵。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巧妙运用典型事例铸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巧妙地运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典型事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在上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节有关“自信走向未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内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下面几个事例:小巨人姚明自强不息终成为一代篮球巨星;国家体操队员桑兰在比赛中不慎受伤,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坚强健康的心态迎接困难,磨砺坚强意志,自立自强,勇敢自信地面对挑战,书写了感人的篇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学生们听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魅力所感动,进而把内心的感动升华为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4.教师要学会扮演“心理辅导员”角色

在初中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充当“心理辅导员”的角色,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营造热情、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的姿态亲近学生,关爱学生,赞赏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知己,让学生打开心扉,倾吐心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决不能一味指责,甚至讽刺歧视,而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倾听,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中的疏导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心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挫折与压力。

总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面对日益突出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应引起高度重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尽的绵薄之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这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结合所任教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耐心地教育疏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篇(8)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从新课标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更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想。同时,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成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全面的转变传统的心里教学理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较为关键的,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学校应结合教育行政单位全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的深入每个人的心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

(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教师是整个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及领导者,对于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因此,全面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提升教师自身的心里健康水平,同时,学校内部应当专门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备专门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校应当从严招聘,从源头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质量。此外,对于在职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的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在职的提升工作,不断的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处于更新当中,全面的保证整个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谓的构建

“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指,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三个方面全方面的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各个社区设立家长学校及社区学校,全面的让家长及社会内部的相关认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最终逐步的实现从学校、社会及家庭三管齐下的“三位一体”的心里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依靠社区等相关的组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全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篇(9)

我校是北海海边的一所渔民学校,流动人口较多,学生相对来说思想较复杂,接触各社会信息也较杂,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他们的思想中较早的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避免今后走弯路。于是,我在教初中生物的课程中很自然的对学生渗透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在渔民学校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笔者为打开健康教育的新天地,尝试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

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人类的生活实际,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无一不是生物学所关注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日常生活如膳食的合理营养问题、肥胖问题、疾病的防治等都和生物学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在生物课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是是非常必要的。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初中阶段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学科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是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二、在初中生物课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现行的初中《生物》分为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共四册。在整个初中生物中含有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有生殖、内分泌、神经、泌尿、消化、运动等人体生理卫生知识和传染病、免疫等卫生保健知识。可以在相应章节增加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其中可以开展专题健康教育的有艾滋病、运动教育青、卫生保健教育、合理饮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我在12月1日“预防艾滋病日”前利用生物课对学生做了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艾滋病流行的关键原因是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来说,要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也并不困难,甚至比预防流行性感冒要容易得多。因为在已经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中间,绝大多数是因为、性乱、静脉注射才受感染。而凭借个人的意志完全可以改变这些行为。从这样的基本事实出发,我们便可以提出有效帮助每个人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预防措施。学生通过这次宣传活动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运动教育。教材中涉及体育锻炼的内容非常丰富,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产生积极影响:①对运动系统的作用:促进骨质的生长增加身高、关节韧带变粗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肌纤维变粗,体态健美;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使呼吸肌收缩有力,增加肺活量,提高获取氧气的能力;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心肌收缩有力增加心输出量,延缓心脏衰老,增加动脉弹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④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促进脑的血液循环,脑功能加强,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能使皮肤增加光泽,促进钙、磷吸收等等。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能增强全身的协调性,促进青春期的身体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长寿。

(3)卫生保健教育。①预防近视教育:从眼球结构、光学原理阐述成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手机、电视,视物应远近交替、做到“三要、四不看”,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②拒绝烟酒毒的教育:向学生讲清楚吸烟对身体各系统的危害,如吸烟使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记忆力下降、皮肤失去光泽、免疫力下降、衰退等,使学生产生恐惧感,自觉抵制。③神经系统卫生保健教育:充足睡眠,科学用脑,体育锻炼,动静交替、劳逸结合等。此外,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皮肤保健、运动系统保健、预防龋齿、青春期男女性保健、性心理等的教育。

(4)合理饮食教育。①学生对“营养”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那老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正确认识营养的真正含义。人体对物质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人体需要的物质就有营养。②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膳食才是合理的,过剩或不足都是营养不良,使学生自觉克服偏食习惯。③引导学生在青春期应适量增加蛋白质、钙磷的摄入,以促进身体组织骨骼生长发育。④垃圾食品的危害:如各类煎炸烘烤等高温烹制的食品、腌制食品产生大量致癌物质,凉果类高盐食品使肾病高发等。⑤食品安全成为当前社会热点,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也应纳入教育的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减少零食、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这对降低儿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89-01

阳光体育活动教育观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新时期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操场,走进自然环境,吸收阳光的滋养,感受阳光下奔跑、阳光下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多种体育项目的结合,帮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水平的发展。

一、阳光体育活动观念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体各腺体、各激素水平发展上升时期,在这阶段个子会长高,身体特征会发生变化。所以,初中阶段开展体育活动时,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阳光体育活动教育观念与之相适应,能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身体健康发展。从心理学方面来看,体育教师运用阳光体育观念开展教学,有助于为初中生创造一种放松、宽广的体育运动环境。不仅如此,在这种运动环境的影响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运动友谊,为初中生结交运动伙伴、找到共同运动乐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例如,在足球运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整合,并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体,形成运动团体有效地进行体育运动。足球是一项要求团队协作意识非常强的运动,也是当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足球场上,教师可以给予初中生自由的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组合、寻找自己球队的成员,并进行友谊比赛。这样的阳光体育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协作、自主活动的意识,促进初中生健康人际交往心理的建立,从而更好地促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展水平处速发展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没有必要的助推力促进其身体骨骼发育和生长腺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周期的延长,会导致初中生身体发展水平停滞不前。阳光体育运动是行之有效的促进初中生身体各机能发展的助推器。体育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新的运动整合体,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以外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使学生的空余时间更有价值。这样,体育运动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课堂内,还可以拓展到学生的下课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从而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延长初中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各阶段运动的观察记录。例如春、夏、秋、冬季节不同,学生的运动类型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类型则各不相同。要分别做好记录,以便针对各阶段学生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项目,促进初中生身体健康发展。

二、阳光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

当前,学校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1)带动全体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现。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改革,将阳光体育观念融入到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与之适应的体育活动项目,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身体健康发展。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足球运动的基本环节进行重点讲授,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并在学生自主运动时观察他们存在的不足,然后精心地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开展足球运动的乐趣。不过,以上教学主要是针对男生群体进行的。而阳光体育观念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保证体育运动时间,增强身体素质。因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比如可以针对女生开展“足球排球式”教学,或“足球花样式教学”,实现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在运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品质,增长才干。

(2)将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体育实践教学。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身体发展处于不成熟期,所以,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新时期体育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例如,体育教师要将学生身体各关节活动注意事项明确告诉学生,教授学生应对突发运动状况的处理办法。比如,比赛活动中出现刮擦伤如何包扎伤口、避免感染,运动中同伴的哪些关节是不能触碰、避免碰撞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讲解的健康教育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心理,从而更好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展时期,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要想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身体素质指标、运动能力水平的提升,将阳光体育观念融入学生健康教育之中,二者有机结合,是实现新时期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 高一语文教学课程 下一篇: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