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8 17:0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茶文化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茶文化的意义

篇(1)

 

 一 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较而言,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领域而言,茶又贵为兄长,能入俗家之门,可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应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也跨越了国界,广传天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 公共关系传播

 1.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公共关系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同组织的内外部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完整的、系统的活动,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传播的手段也是多样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是复杂、多元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多层次的传播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公众,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采用多种的传播形式,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面,使更多的公众接收到或向组织反馈信息。

 2.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双向传播活动对于主体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其次,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传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

 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接待贵宾,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这个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而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为公关媒介,让公关者把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形式传播出去,其在当代公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渗透,国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忘记自己文化的精髓。现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数人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茶具和茶礼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简化甚至是抛弃了这些东西,实质是抛弃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说明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做得还不到位,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将其弘扬广大,使海内外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文化。所以说,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需要通过公关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吸取其精华。

四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为世界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是万病之药”。在当代人们称之为天然的健康饮料,日本人称之为长生不老的仙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是“绿色”饮料和“绿色”食品,而茶就是纯天然、安全、保健的饮料。宣传茶文化,进一步提高茶的“国饮”地位,通过公关宣传,积极倡导以茶养生,让更多的人爱饮茶、会饮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体质。

 2.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过举办公关活动,如茶文化节等,将其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引进外资投入,兴建茶文化景点,使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越省界、国界,广交天下朋友,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传统,赋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自己对茶的喜爱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弘扬中国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4.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茶具、茶礼的应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5.进入现代社会,茶是一种生活的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饮茶来放松心情,找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6.帮助下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馆、酒吧等舶来品充斥着饮食、娱乐市场,被一部分青年、白领青睐,已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久而久之,则会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国的茶人、茶文化爱好者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咱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为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饮料,而且在茶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我国茶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光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关系传播的推动,同时,公关传播也会更有力地体现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篇(2)

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或区域内,利用设计手段和艺术思维对区域环境的地形、植物、园艺、建筑等开展人工再造活动,以此赋予园林景观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在满足人们对园林布局、规划、空间结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致力于增加园林崭新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同时能够保护神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生态条件的优化。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建筑活动,更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用、美观,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追求深层次的审美价值。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也是彰显美学意义的过程。

1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促使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对茶文化元素获得较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将茶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展示[1]。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众多部门,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也就为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承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进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茶文化元素的影响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升华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不同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蕴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差异,而文化底蕴的差异又是通过城市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来体现的。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自然环境,也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设计,在彰显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同时,也能赋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人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缩影。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产的过程,通过社会群体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并逐渐得到升华,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更加鲜明。

1.3茶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现象[2]。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也是园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繁盛,社会上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园林文化,并对社会成员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园林文化的形成是离不开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说,园林文化中包含着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蕴含着园林文化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制造活动,两者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促进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园林文化作为小范围的环境文化逐渐受到大范围茶文化的影响,最终带给社会成员崭新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结合更有艺术感和社会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其他元素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艺术与茶文化元素的结合,使园林设计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也大为增强,两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价值观念变革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其他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享用园林景观和茶文化元素的结合物,人们将会感受到巨大的美学意义,并开展更富有效性的社会活动,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应用的美学意义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是彰显文化美学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美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也是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是美善统一,同时将遵守伦理道德作为美善的行为准则和基础,倡导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茶文化元素的社会美学观点是“比德”,即将社会伦理道德、道义转移到自然景观上,自然景观则成为抽象道德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3]。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比德”则在植物配置环节得到了生动体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挺拔虚心有节”等古代诗词都体现了园林景观中“比德”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岁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强调的是儒家学派的社会审美观念,主张利用道德伦理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通过欣赏并运用自然之美,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状态。虽然自然中的花鸟植物并没有思想意识,但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实现了自然物的社会价值,扩大了生命形式。而“悦心”则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设计而言的,合理的空间划分及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园林的功能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会联系、优化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是情感、观念及思维方式的综合,通过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精神和物质的双向需要,产生愉悦的社会体验和身心感受。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哀而不伤”

茶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乐而不、哀而不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适当;第二,人对自然、历史、规律怀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态度;第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爱惜,追求本心的真挚和纯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乐而不、哀而不伤”,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为实行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即要求各个社会群体严格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乐而不、哀而不伤”的美学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体现为景观设计的层次感较为分明、具有规则意识。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价值准则,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调和折中,十分推崇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的处世态度,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恬淡、静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体现。“致中和”便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处理办法,即世间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统一的调配和导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状态。可是社会经济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随之产生,要想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必须使得世间万物各得其位,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社会活动,促使自然、社会、宇宙达到和谐共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协调,使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致中和”的美学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情趣。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讲究寓意于物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究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发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美学意义,以此带给人们丰富的美学享受和美学熏陶。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不断发掘,逐渐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提高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深刻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与“哀而不伤”的美学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茶文化也逐渐得到繁盛,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极大推动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为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晴.羌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茶文化的推广符合校园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综合反映,而在中学推广茶文化,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 茶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茶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茶而饮并相互交流是一种文明而优雅的活动。从文化本身的意义和形式上看,茶并不是胜利者的旗帜,也不是失意者的解药,它只是赋予人们一种静的心态,在思绪随茶香飘散飞舞的刹那,和谐静谧就会在大脑中漫延。于是张狂的思绪也慢慢转淡,烦恼和不安也渐渐消散。因此,品茗不仅可以让人正视自己,也可以让人重新振作,这点对于中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使其性格发展健康而向上的有利手段之一。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茶文化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第一,推广茶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是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综合标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学校推广各种艺术形式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校园文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校园文化的多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想。

第二,校园茶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并且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学校园的土壤中不断培植,为我国茶学文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力军,也为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自身人格魅力提供了潜在的动力。

第三,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仅于物质生活上给人以实质性的享受,也为国民精神品质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中学进行茶文化的推广,也有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提高,是其得志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使得学生们不骄傲自大,不盲目自喜。在其失意之时,品茶论艺也是学生们互相安慰、平衡心灵的重要方式。因为茶中自有人生的满足,品茗时的互动也会冲淡失意和落漠的心境。使得学生们不陷入一种自闭的状态,也不会沉浸在深沉的忧郁中。

二、茶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的素质教育意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综合反映,而在中小学推广茶文化,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特征。

已有研究表明:茶文化有助于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1)认同作用

当茶叶逐渐深化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时,便有了"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而今,茶已成"国饮",并有着它传承古今,经久不衰的文化内蕴。于是,在中学推广茶艺文化,是学生们认识社会,沟通理解的一个窗口,而作为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群体,其认同作用有着必然的功效性,校园文化群体的选择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情操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个校园文化的传统氛围中被渲染开来,当这个兴趣群体逐渐扩大,并慢慢拓宽时,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一种整体的认同。

浅茶慢饮,作为一种审美状态,使学生领悟到一种简约、含蓄、宽容、自律的处世哲学,让茶艺之香在中学中广范传播可以高雅人的气质,规范人的言行举止,优化人的艺术教养,从而达到义务教育之美育的目的。而茶文化又以音乐、诗画、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茶对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观念和价值影响,可以对学生产生精神鼓舞,情感愉悦,以及审美效应等。

(2)修养作用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是那样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丰富性的面前,我们感到了一种深藏于内的艺术魅力,当茶变成一种思考时,会让人在假想中回到自我,也回归过去,只有在茶叶那既苦涩又香醇的滋味中,人们才可以真正懂得体会人生,当茶变成一种激励时,感受茶的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些惘然,在茶艺与精神结合的瞬间产生共鸣,这就是茶文化的修养作用。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闲来独坐,沏上一杯茶,观杯中汤色之美,亦浓亦淡,如酽如醇:看盏中叶芽之美,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赏手中茶具别致,或古朴大方,或精巧玲珑,香雾缭缭,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烦留香,清幽扑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怡,矜持不燥,物我两忘。

于是,在这样的品茶活动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我修养都会达到一定的社会高度,相较之其它的教育方式而言,更为有效,更为形象,也更为深刻。使得校园之中得以处处都见绅士淑女的风范,使学生对茶的享受由生理转化为心理,使其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让学生们在品味中显示出超俗,在优雅中不乏激情,从蒙懂的孩子,慢慢成长,慢慢了解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让学生们通过沏泡技艺,体会那种深刻的美,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在这种雅致的艺术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心境,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漫漫深化。

篇(4)

关键词:生活品茶茶文化茶道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中国古人的饮食观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观念,体现了“民以食为天”,这七件事全是关于饮食的也就亳不奇怪了。但是把茶与柴、米等并列,视其为生活之所必需,这在有些人看来似乎难以理解,其实,茶叶从被人类发现到利用,就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了。尤其自唐、宋以来,茶不仅成为“比屋之饮”,饮茶达到了“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的程度。而且,茶叶还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时政府利用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茶,以茶作为交换马匹的物品,实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在唐代,茶叶还曾作为边疆地区官吏的饷银。这些反映茶的特殊地位的现象,都是其他生活物品所不多见。中国人是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中国茶道不仅是深沉的,而且是隽永的。中国茶道应是一种包罗万象,顺乎自然的美丽哲学。因为中国茶道是和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一起走来的。极其重要的儒、释、道等教派思想,深深地融汇在茶文化中。

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茶艺馆的大量出现,品茶也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时尚文化,茶文化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如今走在城市街头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茶馆,很多人也已习惯于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到茶艺馆品品茶、聊聊天、看看茶艺表演,放松一下。还有会议、座谈我们都会用茶来接待我们的贵宾,茶成了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茶是健康饮料,对我们的健康功不可没。现在市场上出现多种与“茶”有关的饮料,已悄悄的、逐渐的取代了原已占领多年的外来饮料“碳酸饮料”。饮茶对于人类,不仅仅是生津止渴的生理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又能显示高雅的修养,成为一种文化艺术行为,因而茶叶被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而稳居于三大饮料之首。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这是鲁迅先生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一段话。这“特别的感觉”我认为就是茶文化的体现,在品茶中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历史与大众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艺和礼法是属于形式部分,道是属于精神部分。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强身健体,丰富人生。因此,以茶为“道”,就是以茶为生活的路。茶道就是生活之道,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与人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和了解,使人从一般的生活中走出来,代之以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

篇(5)

今天,一个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能只是拥有经营理论,认真做茶叶的买卖就可以,他 还必须要有茶叶的知识、茶具的概念、茶艺文化的涵养,举凡“选茗艺茶”、“鉴泉评水” 、“烹茶技术”、“茶具搭配”、“环境营造”、“茶艺体统”等等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俱 备有专业的修养。因此,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是“茶叶”的经营者,而应该是“茶业 ”的经营者。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整的茶业 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济的价值,也就是 说把茶叶赋予文化的诠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 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的生产销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 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艺文化的参与将是跛 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如果,茶叶 经济只是单纯的茶叶买卖,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经济价值就是茶叶生产者将制造完成 的茶叶交由商家贩售,它的售价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一般是达到以货易货的功能,满 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经济价值是:成本+利润(五分之三成本)=售价,这 种价值的算法一直是茶叶买卖的合理售价。但,当茶叶经济等于茶业时,那茶叶的价值就是 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价值计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润+茶艺文化成本加减2,这时候的 茶叶已经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了,它是艺术的农产品茶叶,它是结合文化、休闲、保健、 生理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产品。而茶艺文化的成本,一般是这样定的:2倍的茶叶进货成本=茶 艺文化成本。

因此,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至少具有四种地位: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四种地位

(一)、继承优良传统的地位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 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 烂多彩,在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2)

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规条。可 见,二千年前就有茶叶经济活动。隋、唐以降,饮茶风尚更广为流行,陆羽《茶经》提升了 茶俗的文化层次,奠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因此,陆羽被称为“茶神”,在茶叶经济活动 中成为行业的守护神。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 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饮茶之风大为盛行,必然引发茶叶经济活动的广阔活跃。

宋、元、明、清,以至于现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继传承,茶叶经济活动才能历久 不衰;属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艺、茶技的光芒万丈,照耀着茶叶经济活动灿烂辉煌。

(二)、实现广而告之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 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 兴趣,从唐、宋以来的斗茶比赛、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等文化活动,在在都吸引了人 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 传。近年来,各地所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 评比会”、“茶王赛”、“茶艺电视大赛”等等,岂不是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吗?岂不是为 茶叶经济的活动广而告之吗?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 经济是为茶文化收战果的最好写照和最佳拍档,两者互相影响,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 基础,茶文化则是茶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三)、诠释茶叶价值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 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种头衔,如:金 质奖、银质奖、茶王等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 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 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 益立刻就反映出来,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经过成功的茶业经营 者概算出来,订定茶叶的价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叶售价应该是:售价=生产者成本+3/5生 产成本+2倍的生产成本正负2。明确的说法:茶叶零售价格=进货价格+3/5进货价格+茶文化 价格(2倍进货价格+-2)。

(四)、代表先进文化的地位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茶文化发展和茶叶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一 步的明确了先进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叶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 唯有把推动先进茶文化的前进同茶叶经济发展全部结合起来,保证茶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 发展,才能创造性的推进茶叶经济活动的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日益精 致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中的茶叶经营活动,提供与时具 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两个作用

至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效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茶叶经济 活动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演出,虽然有最传统的,但也可以有最现代的 舞台,歌舞、戏曲、民俗、杂技、茶艺、茶技操演等等多种形式的、多种样貌的表演,这些 茶艺文化都能和茶叶经济相结合。在这些茶艺文化的表演中,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的欲望,也能在活动中以茶会友,增长智识。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 有二方面的发挥:

(一)、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相辅相成的作用。近年以来,各地纷纷举办各项有关茶叶经济的活动,举凡是“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无不加入茶文化的项目,如茶叶博览会,势必配合茶业论坛或茶文化研讨会;茶叶节或名茶比赛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人们。更有喧宾夺主以茶文化做为主角,茶叶经济活动为配角的活动,例如举办十多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轮流在各地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等。也有各地方主办的,例如: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四川雅安。广西桂林、横县。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安溪、福安。广东广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庐山、婺源。安徽芜湖。湖南常德。河北赵县。河南信阳。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陕西西安。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以地方性的形式办,也有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方式举办,10多年来,经济效益明显的发挥出来。不但,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区,也是如此。这些有关茶的活动,无不以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的演得起劲,一地比一地办得规模大,活动内容都包含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诗、茶文吟诵和茶书法、茶对联,茶技、茶术,纷纷出笼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应有尽有,茶叶经济就藉此竞相展开积极的活动,各茶厂、茶叶公司、茶庄、茶行所安排的摊位拥挤,商务洽谈、零售叫卖,有关茶的周边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壶、茶桌、根雕、茶器、挂饰、茶叶包装、保健茶等等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人士都来展场、各取所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成的活动,造就了今天茶叶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开拓了茶叶市场的新天地。

(二)、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这种以茶为生活的方向,为生活的道路的观念,把茶导入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会的君子”、“茶是良师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励、交流的影响下,让生活中有茶,可以广结善缘,结交高人、雅士的风气,促使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不一定是为了买茶而来的朋友,往往超过经营茶叶的人。因而,茶叶经济能在公平、和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三个代表意义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要应用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展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就是三个代表的意义。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中华文化辉煌的时候,世界文化就灿烂。因此,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了。之后,制茶工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早期的生产力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的开门七件事,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进入小康社会的阶段,广大人民重视的生活品味,也是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茶”。广大人民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才不会走偏锋,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期许我们中华茶人都能做到这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中华茶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中华茶业更为辉煌的成果。

四、结论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叶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论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还是说“茶叶经济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都离不开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谈茶文化不能没有茶叶经济,谈茶叶经济不能不说茶文化,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お

篇(6)

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能够有效强化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底蕴,并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载体,因此,对衡水内画艺术的溯源和工艺特点做出认知、对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形式做出探索、对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策略做出研究,对促进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衡水内画艺术概述

从衡水内画的溯源方面来看,明末清初时期,鼻烟壶开始在我国广泛流传,由于鼻烟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为了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鼻烟壶的制作与加工工艺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到乾隆时期,以鼻烟壶为载体的内画艺术出现,这让鼻烟壶呈现出了“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审美效果。叶派内画对我国内画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冀派内画名家王习三就是叶派所吸收的外姓弟子。在内画艺术创作中,国画创作中的传统写意技法让内画呈现出了欠缺真实感和形象呆板等问题,王习三则在叶派内画技法的基础上,使用工笔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创作了冀派内画创作中独具特色的工具“习三弯钩笔”。在不断创新的同时,王习三十分重视内画新秀的培养,这对冀派内画的推广与普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冀派内画成为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实力画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当前来看,冀派内画无论是在从艺人员专业素养、艺术创作风格与技法,还是艺术产品营销与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在内画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从衡水内画的工艺特点来看,相对于其它绘画形式而言,衡水内画具有更加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更长的创作周期,在这些工艺流程中,壶内绘画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与外画相比,内画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内画所具有的操作次序与外画相反;其次,绘画空间较小,绘画操作受限;三是由于内部采用磨砂处理,因此绘画过程中画笔位置难以准确掌控。受这些特点的影响,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外画基础,而且需要接受必要的训练才能够胜任。

2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

从茶文化在衡水内画艺术中的渗透思路来看,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主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种路径着手。首先是将内画运用到茶具的制作当中。衡水内画艺术不仅能够运用到鼻烟壶的制作当中,而且还能够运用到屏风、文具、佛珠、水晶球等,这些艺术品的开发,不仅让内画艺术更好地顺应了时展与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内画的生命力。从将内画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已经做出了较多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内画与茶具之间的联姻,不仅能够丰富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也能够让衡水内画艺术搭上茶文化传播的快班车,继而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从将内画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的具体表现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可以将茶具作为载体,将具有吉祥意义的故事题材、建筑题材、人物题材以及历史传说类题材等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当然,在此过程中,古代文人文化与茶具内画的制作最为契合,这对于推动茶具内画实现与茶文化的紧密结合、促使茶具内画体现出良好的意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需要对古代文人文化做出探索和认知,利用内画艺术将茶书、茶艺、茶德、茶文学呈现在茶具当中,从而实现茶具内画艺术性、审美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其次是在衡水内画艺术的发展中对茶画艺术做出借鉴。茶画主要是以茶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绘画艺术,我国众多优秀的茶画作品都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社会大众的饮茶习俗与饮茶礼仪进行着记录,因此,茶画艺术不仅对我国美术发展史进行着反映,而且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进行着反映。将这些茶画作品运用到衡水内画艺术当中,能够让衡水内画艺术展现出茶文化的自然天趣,并实现与茶文化精神的融合。作为衡水内画艺术的受众,也能够在作品中对中国绘画艺术以及茶文化的风范做出领悟。与此同时,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的借鉴,不仅能够丰富衡水内画艺术创作的素材,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生命力,这对于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进行借鉴的具体表现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可以对现存于世的茶画作品进行临摹并运用到插画艺术作品当中,如周昉所创作的《烹茶图》、张萱所创作的《烹茶仕女图》、阎立本所创作的《萧翼赚兰亭》等,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内画艺术并呈现给受众。

3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的对策

3.1探寻茶文化与衡水内画艺术之间的共通性

衡水内画艺术的发展以鼻烟壶文化的发展为根基,因此,衡水内画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沉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在现代社会中,衡水内画艺术不能止步不前,而应当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另外,我国茶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茶文化承载着我国传统的哲学意识,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现形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所开展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而在不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文化所进行的吸收与借鉴,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对于衡水内画艺术和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的开发,能够为衡水内画艺术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也能够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因此,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基于茶文化与内画艺术发展的需求,也基于二者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共通性。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需要探寻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特别是需要探寻内画艺术与茶画、茶故事、茶人之间的关联,从而促使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实现良好的结合。

3.2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内画企业通过产品文化价值的开发以及文化品牌的构建,能够有效实现自身无形资产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内画企业需要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的基础上,从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创意、生产、包装等多个环节入手,推动文化品牌的构建与形成。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构建中,需要处理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必然会让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呈现出商业性质,并导致企业产生逐利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品牌形象的构建中,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彰显艺术品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体现出品位化与文化传承意识,只有如此,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开发与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才能够在实现文化沉淀的基础上具备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中,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需要实现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的统一。另外,在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中,衡水内画企业需要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产业规模、开拓产品市场,以文化传承和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从而在我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让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以及相关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具备良好的支撑。

3.3强化内画展览体验效果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通过为受众带来更好的博物馆展览与会展体验效果,能够让受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魅力做出更为深刻的认知,这对于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博物馆展览方面来看,博物馆展览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这对于促使受众了解茶文化以及内画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会展方面来看,会展则是展现内画企业开发成果、创新成果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推广,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内画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强化博物馆展览与会展体验效果的过程中,博物馆以及内画企业可以通过与社会茶文化组织、内画组织以及高校等单位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通过邀请学生、学者进行参观与参加讲座、讨论等,推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口碑的提升、为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开发提供更多助力,并挖掘出耕读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潜在受众。另外,在博物馆对茶文化内画艺术进行展览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坚实的资金支撑,然而,虽然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对于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以及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而言略显杯水车薪,因此,为了能够优化受众的体验效果、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的宣传成效,博物馆可以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展览中探索自我发展路径,如博物馆展览也可以尝试效仿会展模式,通过构建欣赏与销售协同的运营方式,为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市场拓展提供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展览,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功能,并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3.4政府部门宏观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衡水内画艺术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对茶文化题材内画产品开展大规模的复制性生产,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可能选择降低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并让这些艺术品产生庸俗化与低俗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文化魅力以及衡水内画艺术魅力的展现与弘扬,甚至对衡水内画艺术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以及衡水内画行业需要重视市场秩序的规范,在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基础上,让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实现艺术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从而为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的深度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的宏观引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首先,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职责,重视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文化性的保护与弘扬。在企业监管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也要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对接,只有如此,围绕茶文化题材所开发的衡水内画艺术品,才能够兼具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画艺术的艺术魅力;其次,政府部门可以选取优秀的内画企业构建示范基地,让这些企业在茶文化内画艺术的开发中发挥表率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奖励、补助、税费减免等倾斜性政策,为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从而让茶文化内画艺术产品具有良好的生存与生长土壤,促使茶文化内画艺术产品成为衡水内画艺术领域中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最后,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和生产中,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对市场的拉动,这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参与到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推广与宣传当中,从而依托于茶文化和衡水内画艺术的魅力,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结语

在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中,可以将衡水内画艺术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也可以推动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做出借鉴,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衡水内画艺术创作素材,而且能够有效强化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魅力。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需要重视挖掘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共通性,衡水内画艺术企业则需要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引导社会大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做出更好的认知与认同、确保茶文化内画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衡水地区博物馆与衡水内画领域中的会展活动都应当重视受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展览的体验效果,衡水政府部门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引导职能,在规范茶文化内画艺术市场的基础上,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赵柒棋.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共通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359-360.

[2]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冀派内画[J].公关世界,2016(16):121-125.

[3]雷鸣,李丽.衡水内画技艺的当代文化价值阐释[J].中国包装,2015(12):22-24.

篇(7)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品茶作为一种健康、时尚、高品位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叶流通的“加速器”、高雅且富有品味的新兴职业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文化与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一方面,为使学生获得一项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为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但是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茶育人的力度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课程和中职学生实际,改进并应用合适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一、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法指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某种形象和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明而实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介绍宋代点茶法时,由于宋代的茶叶和茶具都与现代差距很大,如果仅靠语言描述,学生恐怕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这个“点茶”到底是怎么做的,通过一段点茶演示视频则可以一目了然。看完视频后,学生对这种与现代迥异的饮茶法充满好奇和兴趣,教师再对视频中看到的茶叶和茶具进行详细介绍,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介绍茶树形态时,对于北方几乎没有见过茶树的学生来说,如果仅靠语言描述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的特征会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在课件上放几幅不同类型茶树或茶园的图片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茶树是这样子的呀!”看着图片,学生一起说出几种类型茶树的区别,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也收获成就感。

二、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于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新感受,树立清晰的观念,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如讲授红茶分类时,向学生展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样品,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形状、色泽,闻到它们的香气,喝到它们的味道,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教师再引导分析总结三类红茶的特点。教学实践发现,相对单纯的讲授法,引导探究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生在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常常表现出基于自卑下的“自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1]。因此,让学生在熏陶和耳濡目染中接受美育是必要的。

在茶艺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茶艺表演开始,学生都静静地观看,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2]。幽雅的环境、轻柔的音乐、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训练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茶艺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冲泡、茶艺表演和茶事服务等内容,以实践操作部分为主要内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主要以茶事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性,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资格要求[3]。

例如,将乌龙茶茶事服务作为一个项目,首先教师要进行项目设计。此项目让学生进行完整的乌龙茶茶事服务流程演示,内容主要包括乌龙茶基础知识、乌龙茶茶艺表演、茶事服务等。通过项目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乌龙茶知识,并将理论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团队,团队由8名学生组成,分成两个小组,A组负责乌龙茶主泡、茶艺解说、茶叶基础知识介绍,B组学生作为茶事服务中的顾客品饮乌龙茶,提出疑问并给出评价。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通过模拟训练适应岗位寻求。接着,进行项目计划制订。团队内两个小组双方商议创设的情境,要求项目过程全面涉及项目目标。接下来,开始实施计划。A组学生负责乌龙茶的冲泡、茶艺解说及解答关于乌龙茶知识的疑问;B组学生负责品饮、评价、提出和乌龙茶有关的知识问题。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及与他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最后,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对本项目进行检查评价。

参考文献:

篇(8)

作为一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兴起不久的新型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韵味是新颖奇特的。关于茶文化,早在唐宋以前就有大量记载,书籍上明确记载了茶区、茶性及其他品茶典故、游乐事件等。从现代意义上讲,旅游一词风行不久,其历史也相对较短。作为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产物,茶文化旅游还需要去不断努力和创造。本文以江浙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茶文化旅游的定位及开拓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为当地的茶文化推广和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2茶文化旅游简述

茶文化旅游,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们到茶区、茶园等地进行观光旅游,或是到茶艺馆进行品茶、赏茶,或是观看欣赏茶文化影响下的歌、舞以及相关文艺表演。这种解释是从行为上进行分析的,既简单又通俗易懂。但这种方式无法体现茶文化旅游真正的艺术蕴含和文化魅力。茶文化旅游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高端旅游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简单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灵追求和精神追求。作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茶文化旅游不仅体现了先进的旅游开发思想,还展示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理念。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健康角度,亦或是科学角度讲,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茶文化旅游的定位内容分析

3.1观念方面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定位时,首先应该将市场意识放大,针对大市场进行定位。始终坚持以大市场作为旅游发展导向,充实大产业实际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茶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各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茶艺馆作为茶产业的重要支柱,也在迅速发展和壮大。遍布各大城市的高档茶艺馆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宣传代表,同时,各大旅游景区创办的风格特异的品茗场所也已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作为茶文化旅游的最终决策者,经营者应该将茶文化旅游的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服务大产业、大市场作为最佳经营理念,面向整个旅游市场推出新的茶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3.2功能方面

针对茶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应该进行多功能发展,使茶文化旅游集茶叶生产、会议展示、购物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的旅游现状可以了解到,我国国民主要的旅游形式是观光娱乐,比较单一,并且大多数国民都采取短距离、短时间的旅游方式,缺乏深层次的心灵和精神体验。而茶文化旅游不一样,无论是休闲观光、还是心理精神体验,都有着其他旅游项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茶园可作为供人观赏的自然风景,也可作为园林造景的创作品,茶叶更是无法言说的优良饮品。茶文化旅游将各种功能齐聚一身,是吸引游客,满足其各方面需求的高端活动。

3.3客源方面

针对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定位,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拓展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国内游客数量呈指数增长,国际游客数量也增长迅猛。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也应该与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市场相符,才能保证产业发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就洞庭地区而言,虽然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到此游玩,但该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没有想象中顺利。该地没有将碧螺春以及其他茶品与当地旅游项目进行充分结合,致使茶客和游客分散。同时,该地没有对茶和旅游的消费群体进行针对性定位,致使茶文化旅游发展缓慢。

4开拓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建设措施

4.1建设茶文化旅游区

为了使茶文化旅游更加规范化、优势化,相关政府应该进行相应的茶文化旅游区建设。以江浙地区特有的碧螺春为例,碧螺春盛产于洞庭东、西两山,现已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市场影响力,还有非常良好的口碑。在此平台 上,应该建立特色的碧螺春文化旅游区,将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进行充分结合。古有诗人盛赞洞庭湖,致使大量游客慕名而去,只为看一看名诗中的洞庭湖美景。现在为什么不将早负盛名的碧螺春与美景统一化,为其打造一个专属茶区呢?对此,苏州政府可以将碧螺春生产基地改造为集观光、旅游、品茶、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以供茶客和游客旅游休闲。

4.2创建茶文化特色项目

无论什么样的旅游景点,都必须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到来,并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其文化内涵。茶文化旅游也不能例外,必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项目,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和茶客到来。例如:我国安溪县就已推出大量以茶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多种旅游项目,充分结合了名茶产区、古代建筑以及宗教建筑。这种综合项目的茶文化旅游效益极好。另外,龙井茶更是与浙江西湖自成一体,完全吸取了当地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诉求,已然成为承载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的特色茶品牌。跟随这种开拓理念,针对碧螺春茶文化旅游,也可以充分结合洞庭湖的人文气息,将古代诗人的情感寄托于碧螺春上,并借由此茶向世人进行表达和言说。

4.3开发茶文化相关商品

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吃、喝、购物三大要素可以说占据整个旅游过程的2/3。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茶品、茶宴等各种与茶相关的活动开始盛行。以茶为主的各种饮料、保健品、观赏品也层出不穷。以饮料为例,各种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种类繁多。受此启发,相关企业和产业机构也可以不断开发精美的茶具,打造各种以茶为名的旅游纪念品和生活用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建立在当地茶文化历史的基础之上,以江浙地区茶文化旅游产品为例,其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应当使浙江的山水和江苏的太湖与苏浙地区的茶文化相碰撞,产生火花,以增强江浙地区茶文化的生态旅游吸引力。例如,针对太湖特产的“天华谷尖”,就可以制作出与之配套的,能够将其茶香、茶味承托至最佳境界的茶具,可以用陶瓷制作、也可以用玻璃、竹等各种材质制作。针对洞庭地区特有的“碧螺春”,就可以制作画有洞庭美景的茶桶、茶扇等精巧工艺品,以供茶客欣赏或购买。

4.4推出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

旅游项目之所以受到大众青睐,其原因并不只是简单的地区景点,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项目具有多条旅游热线。旅游热线的可选择性让人们可以更加自由、放松地进行旅游体验,不必局限于一个固定地点。所以,茶文化旅游应该将江浙一带名茶较多、风景名胜较多的省、市进行串联,发展一省为主或多省同步的旅游热线。与此同时,这些旅游热线的开设应该充分考虑茶区、景区、市区等地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强联合的有机旅游热线。例如,若以杭州市为主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就可以将龙井茶区、西湖景区以及杭州茶市等地串联起来,形成以茶为主的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专供茶爱好者或研究者体验。

4.5加强研究并推广茶文化旅游

篇(9)

茶文化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外国人通过英语翻译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也对我们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然而,日本茶文化的国际地位却明显高于我们中国茶文化,甚至有不少国家认为日本才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直接忽视了中华茶文化的体系脉络。究其原因,我们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存在纰漏之处,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是过于浅显就是太过晦涩,不得当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增加了外人对我们茶文化的认知负担,也阻碍了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1英语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翻译是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其是在一定语言规则的指导下,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通常来说,翻译的内容既有语言、文字还有图形与符号。但是,我们一般所指的翻译主要包括语言和文字。英语翻译是我们日常所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种翻译,毕竟英语是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言,任何文化的对外输出,必须首先要以英语的形式翻译出来,否则难以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例如,我国的文学作品在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时,必须要先将其翻译成英文,以供评委们所阅读探讨,如若直接以中文的形式参赛极有可能会夭折。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因为其作品本身的出色,更主要的是其作品的英语翻译也非常出彩,原汁原味的地道化英语翻译使得《蛙》中的文化思想与历史感情才能为评委们所感知,其作品的价值意义也才会愈发鲜明。所以,英语翻译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其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不言而喻的推动作用。

1.1英语翻译的特点

英语翻译是语言翻译的一种,其是语言转换的工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英语翻译策略体系也愈发完善,并且已经显现出了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英语是信息表达的媒介,是文化的语言载体。但是,英语翻译却作为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支,其必须具备语法规范,结构严谨的特征。毕竟英语翻译是不同物质文化交流的纽带,其自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严谨规范的烙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英语翻译必须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剖析,熟练运用英语的句型表达习惯,对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精炼化表述,从而确保原文的本真性。其次,英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大家所知悉的语言文字,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使不同语用环境下的人理解原文的意思,所以英语翻译又必须简洁明了,翻译过程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长句。另外,英语翻译一般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只局限于文化、生活,同时也会涉足经济、科技以及艺术等领域,所以不同范畴的英语翻译必须要表现出高素质的专业性。

1.2英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可以用严复的“信”、“雅”、“达”来概述,而这一标准也成为了英语翻译最基本的准则。所谓“信”是指英语翻译必须以忠实原文为基础,力求地道准确,使英语翻译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即所谓的信息等值。而且,在专业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审慎翻译,用专业化的词语表达相关概念,不得随意曲解原文。而“雅”则是指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当善于运用文字对原文的不同意思进行修饰性表达,以增加译文的文字魅力与艺术感染力。“达”是英语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主要是指将原文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翻译出来,避免文理不通结构混乱,使读者能通过简洁的文字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英语翻译也应该以规范统一为指导,不仅用词规范而且语义表达也应该更加规范,在特定词语的翻译中,译者应该保持其原有概念的统一性,不能以模棱两可的文字对其进行抽象化翻译。所以,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该秉持专业化的翻译原则,认真对待每一英语翻译工作,正确地运用专业术语、缩略词以及专业新词。

2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

2.1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灿烂多姿的文化内涵,不仅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粹,而且也囊括了民间艺术的精髓。所以,茶文化一直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罗万象的博大情怀以及深沉隽永的文化内蕴与顺其自然的豪迈气概也在不经意间渗入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国人越来越喜欢饮茶,但是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却依然处于极为浅薄的阶段,甚少有人能准确地对茶文化精神进行准确解读,大部分人都只是将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极少会深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意蕴,而外国人对于我们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而英语翻译与茶文化相结合,那么意味着茶文化将会以英语的形式被世人所知晓,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中国茶文化,知晓我们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另外,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国人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潮流,也会自觉学习茶文化。例如,孔子作为我们儒家的创始人,其在韩国备受追捧,并且韩国准备将其申遗,激发了我们中国大众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探究之情,逐渐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的浪潮。所以,茶文化英语翻译也将会在无形中促发我们国人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

2.2推动全球茶文化的融合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自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标志着我们中华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详细地介绍了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引用方式与茶具的选择等内容,而我国的茶文化也在文化传播中向四周扩散,东传至日本与韩国,西传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而后,在历史的演变中,各国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本土民族化因子,渐而构建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茶文化体系。而在世界茶文化的融合大潮中,语言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英语翻译的作用就开始凸显了,不同语言形式的茶文化通过英语翻译表述后将会更加全面,而茶学专家也凭借专业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知悉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后,预测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大众对于茶文化的不同反应,对本土茶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改造,从而实现不同茶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使其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

3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具体翻译策略

3.1以英语翻译原则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表现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且也会在文化的交流中体现出来。严格说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展现为综合实力的角逐。所以,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象征标志,其对于一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难以言表的推动作用,文化输出也成为了国际竞争一种新方式。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应该切实利用英语翻译的原则,率先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以扫除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语言不通的障碍。首先,译者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的英语术语,对茶文化专有名词进行转化表达,不能为了追求英语翻译的文采性,而任意曲解传统茶文化的意思。而后,译者在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时也应当尽量使用翻译国的本土特色语言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地道化阐述,尤其是对于不能直译的茶文化知识,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翻译原则,对其进行真实化反映。例如,在翻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涵时,对于其“和”、“美”、“廉”、“敬”要义的阐释时,可以选择相应的英语单词对其进行转述,而后利用英语俚语阐析其具体的文化内涵。

3.2透过跨文化视阈,综合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其是我们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深谙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的,其不仅熟知本国的文化内涵,也通晓翻译国的文化特征。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其必须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对不同语言进行转化阐述。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亦是如此,译者不可能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对我们传统茶文化进行单一地异化直译或者简单的归化意译,其必须综合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手法。一方面,译者可以根据英语翻译的手法,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运用音译、注释、直译以及意译的方式,在不改变原有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翻译。另一方面,译者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挖掘我们本土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后,采取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对茶文化进行相得益彰的翻译,使茶文化英语以翻译国人民更容易理解与认可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推动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段津.沟通的艺术———中国外交官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经验翻译在沟通中的作用(二)[J].英语沙龙:高中,2005(4):36.

[2]任凤梅.汉英公共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兼论河南省旅游城市双语标示语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5-137

[3]宋兴岐.关于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及文化信息等值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0):65-67.

篇(10)

历经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中,到清朝已经更加繁多和丰富多彩。仅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就提到了与茶和茶具相关的词语和诗词。《红楼梦》小说有两个最有名的英译本,一个是杨宪益的翻译作品,另外一个就是霍克斯的作品。但是两个翻译作品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由于两位译者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译本各具千秋。基于小说《红楼梦》内容的纷繁复杂,现用目的论思维视觉,列举小说中的茶名、茶具和茶水等茶文化词语的翻译语句,就两个翻译作品进行比对,实现本文研究和探究的目的。

1关于茶名的翻译

小说《红楼梦》的第五回,作者道出了一个名为“千红一窟”的茶名,此处茶名“千红一窟”具有双关意义,这里的“千红”指在贾府中生活着的所有女人,“窟”与“哭”的读音相同,其实是作者大有“女性之泪”的指代。杨宪益在译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句是“ThousandRedFlowersinOneCav-ern”,解释为“一个山洞中的一千朵红花”,按照目的论的角度来观照,尽管给英语读者提供出了一些想象空间,而实际上译文已经丧失掉了“千红一哭”这个谐音之意,对茶名的内涵没有完全体现出来。Maiden’sTears,是对该词语的翻译,译者的解释是“少女之泪”,我们从目的论的角度审视,这种翻译显然突出了“千红一哭”暗喻意义,不管那种翻译,这都会有利于读者对蕴含意义的理解。小说的第八回有这样的一段语句:“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薛姨妈方放了心。”这段话中有个“酽酽的茶”语句,霍克斯将其翻译成:“verystrongtea”,而杨宪益翻译这个具有民间特点的语句翻译成:”strongtea”。看上去译文有变化,但是在实际中不会没人理解茶具几乎看不到,只是霍克斯体现出了茶的味道更浓,但是如果我们去认真推敲,就会产生疑问:这茶到底是什么茶?不管是那种翻译,他们均没有让读者理解的更加清楚,所以,我们从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没有实现。在小说的第八回中作者写出了枫露茶:贾宝玉尽然忘记了林妹妹已经不在贾府里,他的“林妹妹吃茶。”一出口便惹得大家都笑了:过了一会,宝玉突然想起“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当有人告诉他,那个茶被人喝掉了后,宝玉将手中的茶杯往地下一扔,茶杯便摔了个粉碎。文中的枫露茶要做出翻译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要结合小说中人物情绪。在这里,杨宪益采用了归化法,将枫露茶直译为mapledewtea,“枫树露水茶”就是他翻译出来的词语。而采用音译法的霍克斯则将其翻译为FungLoo。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茶进行一下追溯。相传坡曾做诗:“妙供末香露,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淹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诗句中的香露就是香露茶,当然是由采集植物露水有关。取香枫的嫩叶,然后进行蒸煮,在蒸的过程中制作者获取蒸发出来的水滴,然后将集中起来的露水烧开泡进枫茶。从故事中不难发现,制作枫露茶是一个工艺相当繁琐复杂的过程,因此这种茶自然就属于难得的好茶。从目的论角度去看,FungLoo是什么就不能让英语读者明白,而mapledewtea“,枫树露水茶”就很容易让读者对原文的意思有所理解,同时也将原文的文化蕴含美学效果体现了出来。从他的译文中英语读者至少可以明白枫露茶与枫露有关,而且其颜色应该跟枫叶一样是红色。《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提到了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杨宪益翻译为“Longjing”,是音译法的结果,如果对中国茶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就会对原文有认知,一旦对茶文化不了解就对译文有一些疑问和歧义。对“DragonWelltea”,词语的翻译霍克斯采用的是直译法,这种译文从目的语来说,其给对象传达了“有神龙盘踞”的井,这种译文很显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读者能够容易接受。对于普洱茶、“女儿茶”等茶,小说《红楼梦》也有故事情节展示,两位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各自不同的翻译文本。尽管他们的翻译多少有些差异,这和他们各种的文化认同,对小说作品理解的不同所决定的,无论何种翻译,他们所传递出来的是文化认同和独特的观点、审美,只要能够从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出发,不管是那种茶,就能体现茶的美学效果与文化蕴含。

2关于茶具的翻译

茶文化尽管体现在茶杯、茶壶和茶盘等茶具的物质性,其实际上更注重茶的品种和质量。小说《红楼梦》中对精致的茶具有过描述。例如王夫人房间里的茗碗瓶茶等器物。从目的论的角度我们做出对比分析,来对待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茶具,也从中理解茶具的内涵深度。在第三回中,林黛玉到京城拜见王夫人,她在耳房内看到了鼎、匙、箸、盒、觚和茗碗等器具;茶几上放着茗碗。丫鬟看到有客人,他们忙给客人端上茶,放到茶几上。杨宪益用直译法把茗碗瓶茶直译成teacupsandvasesofflowers;把smalltrays翻译成小茶盘,很显然,这样的翻译直接明了,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再看霍克斯使用了意译法和省译法。teathingsandvasesofflowers,这是他对茗碗瓶茶翻译。如果考虑目的论,teacups应该是文中的茗碗译文,用teathings替代就显得有些模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霍克斯出生在英国,他们所在的国度和家庭根本就看不到茗碗痰盒和茗碗瓶茶这些器具,因此在翻译《红楼梦》的时候,一定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况且遇到中英文化冲突时,他们就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实现疑问的准确性,这是情有可原的。

3茶水的翻译

“名茶还需好水泡”这是陆羽说过一句话,这也说明不管茶叶有多好,有多珍贵,如果没有好水也是体现不出好茶的味道。泡茶的水质优劣决定着茶的味道。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中,作者描述过关于用雨水和雪水泡茶的事情。丫鬟妙玉捧给贾母喝的茶是“旧年蠲的雨水”。这种茶对老人的身体有很大益处,而妙玉给黛玉、宝玉送过来的茶水有很大不同,因为这种水是他在玄墓蟠香寺五年前收集的,里面包含着梅花上的雪融化经过过滤之后的水,并且五年时间一直保存在鬼脸青花瓮内,在地下保存了五年时间,她自己从来不舍拿出来喝,这一次是她第二回从地窖里取出来,特意与宝玉三人一起品尝。我们能够理解到;梅花象征着高洁,其不怕寒冷和冰雪。雪是洁白的,象征高雅和纯洁,从梅花收集下来的雪水用于泡茶,体现出了文人品茶的雅趣。例如在原文里:妙玉冷笑道:“真是的,你这个人,和大俗人还无差别,竟然连这水到底是什么水也品不出来,可惜了。忘记了五年前的事了吗?我在玄墓蟠香寺住了多日,那里有很多梅花开放,加上正好落雪,我就在梅花上的收集那白白的雪,整整将一鬼脸青花瓮填的满满的,好不舍得拿出来吃,所以就一直埋在地下,我自己也是只吃过一回,那还是今年夏天才起出来的。这一次是第二回了,有多珍贵你妈知道吗?怎么你们这么没有品味,若是雨水能煮出这般味道的茶水?”妙玉在这里说起的茶水,当然就是他精心收集的梅花雪水。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冬天和初春收集洒落在树枝头上的新雪,然后煮沸用于沏茶,在他们的意识中,这种来自天然的雪水用于泡茶,肯定会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他们还偏爱收集梅花枝头的积雪,然后收到瓮中窖藏于地下,等待夏季再取出来用于泡茶煮茶之用,这样的茶水可以用来在酷热的夏天解暑。因此,杨宪益把梅花上的雪翻译成英文就变为snowIgatheredfromplum-blossom,英文的翻译是“从梅花收集的雪”。

霍克斯翻译成meltedsnowthatIcollectedfromthebranchesofwinter-floweringplum-trees,就是“从冬天开花的梅花枝头上收集来的雪水”。我们继续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考虑,杨宪益译文相对于霍克斯的翻译来看,多少有些粗糙,缺少功能更加细致,这样实际上就很有利于英语读者学习和理解。在小说里面,曹雪芹的主人公妙玉道出了另外一种茶水,那就是隔年蠲的随意收集到的雨水。也就是经过当年收集,然后经过一年的窖藏,然后再拿出来的。杨宪益翻译出来的英文就是“lastyear’srain-water”,译文表达的语言语境就是在去年收集到的雨水,显然和小说里表现的相符。霍克斯翻译的英文而是“storedrain-water”,意思是贮藏的雨水,这个解释与原文不尽相符。这样来看,杨宪益的译文对原文给予了准确的翻译,这种翻译出来的语言有利于读者去理解,从而会引导读者对茶文化美学意义上的解读。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下一篇: 民间艺术的种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