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种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8 17:0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间艺术的种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民间艺术的种类

篇(1)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发展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转贴于 3 “纯正”的民间艺术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发展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参考文献:

[1]矫友田.《走进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世界》[M].金城出版社.2011.02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篇(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96-01

目前,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艺术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提高美观性还可以提高质量。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进程,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新课改上,它要求艺术在小学义务教育中应起的作用,同时鼓励艺术教师在教学规划部分有效率的完成。而有些可以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去实际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相结合,因此也要求艺术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使用民间艺术资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教学资源。以达到促进创新教学的基本艺术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倡议,同时也提升和提高基层审美观。

一、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审美启蒙、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艺术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公众审美感知。对于艺术的一般作品,民间艺术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直观和易于理解。同时由于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所以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用来教化学生的审美观,让其承认民间艺术资源,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追溯民间艺术的发展,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中,其表现形式都是活泼的,不具约束力和过度的功利思想。简洁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中引进民间艺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主自豪感和民主自尊心。

2、有利于小学美术的多元化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民间艺术资源而言,它来自于私营部门。历史悠久,是属于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资源。因此,对于小学艺术教育,社区资源将被引入到小学教育计划,引进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怀有一颗好奇心,并且非常愿意去接受新事物。在小学艺术教导的过程中,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地的文化和艺术资源的结合,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同时还能提高当地人民的研究艺术的态度,并能开发出更多的民间艺术资源,让学生进行多样化和有趣的学习。

二、民间美术和小学美术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

民间自然事物和小学美术艺术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或许能看到从小学艺术和民间艺术这两个形状在特征上的内在联系。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著作的原始艺术中说到,民间艺术和小学美术书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艺术与愿景”。他描述了艺术作为“自律”和“纪律”两种类型。除上述类型外第三种艺术类型是“自我调节”的艺术形式。可以直接说是三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和一个简单的原始艺术概念,因为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因此三种类型的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保持了原始的艺术状态。在艺术里面每一个作品灵感都是从个体生命里的冲动带来的。因此,任何的科学规律还是会影响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类作品也属于“纪律”类型,当然这类艺术不是真真纯艺术。从某种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和小学的艺术都是属于“自律”类型的范畴,而也是占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孩子们接受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会有亲密的自然感。在孩子们的艺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更符合孩子学习艺术的方式。

三、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具体方法

1、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民间艺术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作品,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艺术,如果再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尽量去尝试民间艺术的创作。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教导学生进行尝试艺术创作,比如制作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或是学生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还可以是学生自由发货想象的一些物品,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自己艺术作品。这样的目的是教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尝试,让学生大胆的去创作艺术。

2、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欣赏

民间艺术的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民间艺术很多都有很长的历史,并且一些民间艺术还是历史文化中的经典创作,让我们深刻记忆。在小学美术教导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了解这些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同时还要讲解这些民间艺术的历史来源,还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艺术作品。

3、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让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教育范畴,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明白有一个民间艺术资源,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导时,美术教师要根据国家民间艺术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并将一些地方民间艺术家应邀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或者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资源基地和重点领域。比如一些地方有很多瓷器制造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方优势。让学校与瓷器制造厂进行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到瓷器制造厂观察瓷器的创作和烧制。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容易接受艺术,而这些影响是无法从课本里学习的。

总之,在学校艺术的教导中,让学生学会对艺术进行审美,将多样化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民间艺术资源转化为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播,也有利于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篇(3)

“民间艺术,无论是戏曲、说唱、民歌、谣谚,或者是各种民俗活动,或是各类手工艺制作,因其特有的那种质朴真率、趣味观赏,在许多文化人那里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长江下游,地域性造就了多元化的人文环境,当地的人们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祭祀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这些与生活相融的艺术作品中,有生活器具,也有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可以说,这些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民间艺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经过一代代手工艺人在实践中的精心钻研,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这些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是现代机械工业无法比拟的。”南京民间艺术形式和种类更是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即为贡品,清末民初流入民间的南京绒花、“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南京夫子庙纸灯、雕刻、皮影、秧歌、踩高跷、剪纸、空竹、绳结等。

(二)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南京民间艺术的特征

“民间艺术相对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宗教艺术来说,从形式、工艺、功用和民俗内涵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民间艺术也是如此,它根植于老百姓的劳动创造,南京的民间艺术反应了南京民众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无论是绒花、纸灯、剪纸、皮影,还是生活器具、家居陈设、民俗生活都体现着民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及民众艺术美的创造。在内容上,以当地文化形态和纯粹的艺术审美形态的融合参与到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带有浓郁的南京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由元宵节夫子庙的灯会组成的年文化,又名“秦淮灯会”,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是流传于南京当地(古称“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南京“秦淮灯会”也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它是以文化的方式而不是以纯艺术的内容渗透到民众生活中,它所构成的这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环境反应了南京民众的精神意识和物质意识。在形式上,将当地民间造型的形式与具有时代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元素相结合。如南京旅游特产的包装设计上,借鉴了纸灯、剪纸、云锦等造型元素,追求构图形式的均衡、色彩的配置,使商品洋溢着浓郁的金陵地域特色。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南京民间艺术崇尚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线条、形体和律动,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追求自然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以天然材料为主,大都是带有环保意识的自然物质,如纸张、石头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南京本土资源优势,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充分保持其自然形态特征,歌颂对生活的情钟,创造了沁人心扉的情新的艺术美。因此,南京民间艺术的特征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具有金陵传统特色的艺术作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色品牌,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同,成为典型的民间美术种类,民众按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直观感受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从形式到内容反映了南京人的审美情趣、地域特色、民俗特色。

二、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构建与开发

(一)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审美价值、意识形态价值、资本价值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存在着从‘相敌对’走向‘相统一’的趋势。这也是艺术产业化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南京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与经济开始不断的融合甚至重合,给南京民间艺术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创造了条件。最初一些民营企业投资者急于求成,民间艺术有其悠久的文化传承,其市场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投资者常常缺乏足够的耐心;其次,由政府作为南京民间艺术发展的主体,大力倡导社会、企业到个人的跟进、参与,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一阵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再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更要由静态维护向动态的发展转变,在市场运作、合理的利益驱动下开发的民间文化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将制约相关产业的经济效应,影响了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

(二)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开发

民间艺术是南京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使得部分民间艺术或者艺术的传承及生存、文化空间受到了威胁,一些传统的艺术与艺术形式正逐渐消失。针对如此情况,南京政府也采取了各种保护与开发利用、传承的措施,让其发挥积极应有的功能,更好的服务民众。“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摇篮。它的生产主体来自平民百姓,它的生产目的也来自平民百姓、它的生产用途是为了方便平民百姓,它的产品使用者,也只能是平民百姓。”民间艺术就是平民百姓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形式的改变,如何传承、如何展示?是继续在博物馆、展览厅以特定的审美形式出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南京云锦工艺为例,“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彩,美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南京云锦的技艺虽然达到了中国古代织锦传统工艺的高峰,但是,由于还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其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程。”南京云锦目前的生产、销售正急剧萎缩,所以我们必须让民间艺术与市场找到契合点,才能使民间艺术的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因此对于民间艺术不能仅限于原生态的继承和保护,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必须依靠现代科技,让民间艺术产业化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三、南京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南京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

“由于民众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等的改变,或者说传统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艺术的生存延续必然受到影响和冲击。”[7]同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民间艺术也在随之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审美与实用的契合,部分民间艺术缺乏其应有的市场,从事民间艺术的民间艺人必然就会减少。传承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如南京夫子庙地区制作手扎工艺灯的艺人已所剩无几,从事曲艺、杂耍娱乐活动民间艺人也日渐趋少。同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一些精湛的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原有的手工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严重阻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二)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品牌意识问题

品牌是产品美誉度及消费者信任度的重要体现,南京的民间艺术产品生产者大多缺少品牌意识。南京民间艺术产品多为家庭作坊生产,规模一般较小,针对性不强。部分产品做工粗糙,设计缺少艺术性,在市场中找不到自己的合适的定位。民间艺术产业没有品牌意识,其发展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阻碍着南京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鱼龙混杂的市场必然损害整个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南京民间艺术品的创新问题

创新是民间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根本的动力,没有创新的民间艺术必然被社会所淘汰。生活永远都民间艺术生存的土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打着继承传统的大旗固步自封,必然为社会摈弃。只有不继创新,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民间艺术,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任何留传下来的民间艺术,都必然是持续创新的结果。民间艺术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艺术必须与生活连接,才会有市场,才有生存的空间。云锦织的手机套定会比云锦织的香囊更有市场;竹编的纸篓一定比竹编的渔篓更有市场;雕花的屏风也一定卖不过雕花的酒柜。民间艺术的生存之本就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变成干瘪的文化标本。如何既保留传统又能通过创新,使民间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从而为老百姓所认可,市场和产业如何结合、创新成为目前需要探究的课题。

四、南京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增强品牌意识

民间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基础,它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必须对民间艺术进行立法保护,拨付专项资金,通过扶持艺人、开拓市场、营造环境等形式,为民间艺术产业化提供支持。其次,政府要处理好现代化发展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保护、开发的关系。最后,政府要意识到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极力集聚社会有益资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全民意识提高了,才可能使民间艺术产业化真正蓬勃且可持续发展。民间艺术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首先,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及市场监管,使一些劣质民间艺术品退出市场,提升民间艺术品的整体水平。其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特色产业群。民间艺术资源多以地域聚集,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较为零散。虽历经多年发展,但总体生产水平落后。我们可通过打造一批特色园区,使个体集中,优势互补。最后,创新品牌推广手段。民间艺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品牌推广上必须要与民间艺术自身的特点相适应。民间艺术饱含历史文化信息,其品牌推广一定要注重文化特色。同时,民间艺术还要和当地旅游相结合。

(二)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中国民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艺人掌握的手艺,主要是通过家族、师徒、行业协会之间传播。由于过去一门手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生活前景,因此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掌握手艺的艺人自然希望将继承者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俗语的产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8]这种思想也限制了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化地进程。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离不开三类人才:艺术传承人才、产业运营人才、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师傅带徒弟、父亲教儿子、家族传承等这些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要逐步将一些民间艺术带进中小学课堂,进而成立一些民间艺术的职业技术学校,甚至在高校设立民间艺术的院系。这样,民间艺术才能不断传承发展,才可能源远流长。

(三)既要推陈、更要出新

民间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其精髓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它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但民间艺术的内容可以因时而变,使其贴近现代生活;工艺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提高其生产效率。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特定的民间艺术,作为南京人民宝贵资源的民间艺术是不可再生的。南京民间艺术产业化,是保护、发展、开发南京民间艺术的重要手段。利用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特色效应,可以有效拉动南京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南京城市形象,彰显南京特色,提高南京城市竞争力。

篇(4)

中图分类号:J607-4;G642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1982年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从汉朝时期发展至今,中华民族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珍宝。除了桂林闻名天下的山水景观,还有很多古老的民间传统风俗和艺术活动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为了能够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后代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今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目前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依据,为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发现更完善的开发利用方法,促进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广西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大量潜在待开发资源

广西壮族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传统手工艺品,例如织锦、绣球、刺绣、铜鼓、雕画、陶瓷、画扇、编织等,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传统广西人民的工作谋生技能,也是发展到今天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中壮族的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可见广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丰富珍贵,从这个角度来看,广西民资民间艺术课程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为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二、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与环境分析

要了解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就需要对其具体内容体系和开发利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

1.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内容

首先需要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按照目前广西现有的民间艺术构成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民族绘画、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民风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的工艺。对每个类别还能够进行细化分类,例如将手工艺品分为陶瓷、雕塑等等。针对每个种类独立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教学内容。

2.课程资源系统内部要素分析

根据有关学者对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系统建设的理论,可以根据课程资源系统的构成要素将课程资源系统非唯民间艺术思想资源要素、民间艺术知识资源要素、民间艺术体验资源要素以及民间艺术人力资源要素等。依据这样的要素分类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进行深入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教学中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的构成,全方位的了解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

3.课程资源系统内外部环境分析

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环境可以有内部已有资源和外部潜在资源两部分组成。其中外部环境由各种民间艺术工艺技能和体验构成,在教学中依据艺术种类的不同将课程系统进行分类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可以将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艺术操作时间之后将课程反馈结果进行评价,结合现有内部教学因素分析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有效运作。

三、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转化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依据上文中对课程资源系统的要素分类,我们逐一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1.思想资源要素

树立和形成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思想观念是知道课程有效开展的首要环节,一方面思想艺术对课程的具体运作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指导课程内容的组成结构。目前在关于民族民间艺术教学思维方面可以借鉴广西艺术学院的方法,专门成立有门派的艺术促进协会,为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平台。还可以在教学资源利用中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兴趣课程,例如在传统钦州坭兴陶艺基础之上,将坭兴陶上釉作为学习内容,既能够传承传统手工艺,又能发挥教学的作用实现文化鞑サ淖饔谩>湍壳肮阄髅褡迕窦湟帐醯姆⒄乖谒枷肷舷喽月浜笫鼐桑造成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定期不定期适当开展民间艺术公益活动能够促进民间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2.知识资源要素

目前广西地区在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方面,知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课程教学者本身没有掌握全面专业的知识内容,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形成阻碍,无法有效将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内容系统化的编制到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当中,造成现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特点淡化甚至消融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知识内容的组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将民间艺术课程的实施融汇到其他文化课程当中,例如历史、地理等等,并且给予相关的财力、人力无力支持,扶持民间手工艺者到校进行经验推广,理论结合实践的推动课程的开展,完善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的知识体系的构成。

3.经验资源要素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资源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学者、管理者以及学生等,通过将他们自身经验、阅历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综合,将经验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经验内容个性化和具体化。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经验资源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较为系统的思考和解决过程,然而目前广西地区开设的相关课程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可行使用的经验资源,但是借鉴其他地区的参考价值低,不符合广西地区的具体情况。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措施鼓励有关院校和机构开展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逐步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课程教育资源,并且逐步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结论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双重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开发利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将教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民族自豪感,能够将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目前广西地区很多院校开始积极开展艺术专业项目,但是针对民族民间艺术的项目少之又少,说明地区对该板块的内容没有充分的重视,如果能够积极开发利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并在教学中推广实施,那么可以带动民族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传统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重要很现实的时代意义和需求,应当积极从内外部环境完善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广西省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民间艺术涉及的领域范围相对广阔,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如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如何发展民间艺术俨然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故此,民间艺术亟待加强宣传,完善创新与传承,打造民间艺术精品品牌等,进而推动民间艺术的长远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知识和文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产业组成元素有艺术品交易、音像、雕塑、环境艺术、影视、传媒、服装、休闲娱乐等。可以理解为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再造与创新的一种文化现象。

2民间艺术概述

2.1民间艺术的种类。民间艺术起源于我国各个地方,受地理环境、人文风情、民风民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种类与风格。在民间艺术当中,既包括人们日常使用的器具,如陶瓷;也有用于美化环境或者装饰房间的饰品,如剪贴画、木版年画等;同样也包括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形态,如皮影戏等。从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此外,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2.2民间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民间艺术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并且艺术品造型古朴精致,色彩大多以明丽为主,能够彰显民间艺术特有的艺术文化、艺术精神以及艺术特征等。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主要追求形式美的规律,体现在造型与色彩的完美搭配,通过对称的构图、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等凸显视觉美感。民间艺术的内容多与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贴近;形式上,主要保持着地方淳朴清新的风格;材质上,主要以自然物质为制作原材料,如纸张、泥土等,通过合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展现制作材料的纹饰等特征。民间艺术作为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涵盖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主要以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特征凸显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等,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并且能够折射出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

3民间艺术现存问题分析

3.1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民间艺术的存在本是为了满足某一时期人们的物质或者精神需求,但是随着时代变幻不停,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民间艺术自然失去了最佳的生存土壤。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生转型,小农经济方式发生变革,现代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而民间艺术的传统特征过于明显,并不适应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民间艺术面临着传统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3.2与文化市场需求脱钩。民间艺术若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立足,则必须要考虑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然而,大多数理论认为传统民间艺术首先应该加强保护,即保存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其次加以创新,即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形式。殊不知,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方式本身是一种“束之高阁”的保护,极易导致民间艺术与文化市场需求脱钩,难以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力,不利于民间艺术的长久生存。3.3制作工艺粗糙。众所周知,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一些地方区域,主要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服务,并且通常由基层手工艺者制作完成,制作工艺粗糙,艺术品不够精良,缺少美观感,导致民间工艺品的收藏价值并不高。同时,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需求不断改变,民间艺术若单纯保持原创精神却缺少精良的制作工艺,或者曲高和寡,坚持走高端小众路线,将无法激发现代大众群众的兴趣与喜爱,导致民间艺术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不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3.4缺乏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意识。忽略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与行业作用等,资金支持、社会宣传等只能作为辅助力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传承人与行业自身的壮大,因此应该注重对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培养。

4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艺术的创新思路

4.1发挥政府主导量。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与辅助,如果缺少政府力量的引导,民间艺术的传承将失去发展方向。首先,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统计,并依法加强保护,定期下放资金,扶持民间艺术老艺人、技艺接班人等,同时帮助民间艺术搜集有价值的资料资源等,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次,加强对特殊民间艺术的技艺人保护,加强民间艺术人文环境建设与开发,为民间艺术的生存提供肥沃的土壤。最后,政府应该出台利好政策,按照地方民间艺术的发展情况,借助于企业与社会的力量,为民间艺术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环境,使民间艺术可以顺利融入到经济市场当中。4.2加强民间艺术人才培养。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民间艺术无法发展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专业的产业化人才,并且创意人才结构不均衡,素质难以满足文化产业的需求。故此,民间艺术若想发展,则应该合理调整民间艺术人才培养结构,注重文化创意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多开展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活动,促进艺术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艺术人才的思想碰撞,进而为创意人才提供原创的平台。在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应该聘用一些高端创意人才,引导人才加强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创新艺术的产业化形式。4.3提升民间艺术品牌思维。民间艺术产业品牌,作为艺术文化与经济价值的融合,打造精良的品牌有助于增强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由此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故此,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艺术应该注重品牌的打造,塑造民间艺术形象,加强艺术的品牌效应。创建民间艺术品牌,优化营销方式,既能够加快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并且有助于传承民间艺术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艺术品牌的打造,应该注重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创意设计中,要联系地方文化,借助于地方资源与现代技术,发挥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价值,凸显地域文化特征,进而彰显民间艺术精品特色,提升民间艺术的竞争力。4.4打造民间艺术创意产业。现阶段,我国一些民间艺术缺少创新能力,导致一些粗制滥造、制作不精良的民间艺术品在市面上广为流传,严重削弱了民间艺术的价值。故此,民间艺术应该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元素与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如开发民间艺术的造型、精神内涵等,在汲取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吸收地方特色,并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等,打造民间艺术创意产业,使民间艺术焕然一新。

篇(6)

从本质上讲,民间艺术并不是为旅游而存在的,也并非依赖旅游业而兴旺,但它确实可以充实旅游文化内容,能够成为旅游发展的引导和动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合理、适度地开发成旅游产品,这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也具有补充和支持作用。合理开发旅游商品能够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延续,从而促进地方旅游和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这对保护和兴盛传统民间技艺具有推动

作用。

2.利用数字化技术“复活”民间艺术资源

多元化的数字技术,包括电影、电视、动画、网络、游戏、音乐、流媒体和图像艺术等诸多艺术形式,通过拍摄、剪辑、压缩、加密、刻录、传输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艺术的交互、传播和消费等过程,从而构成数字艺术的系统性、虚拟性、交互性、体验性等文化特征,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数字艺术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文化产业链中的黄金链条,数字技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无疑可以向更多的领域拓展,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接受者、欣赏着和参与者,从而摆脱当下的困境。

3.两条腿走路,丰富手工艺产品种类

一是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通过复制和再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技艺,让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获得更妥善的保护和传承;二是从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开发和研制传统民间艺术的延伸产品,保留独特的民间造型语言和乡土气息,创造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风格,达到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目的。

篇(7)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本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是整个国家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品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灿烂光辉的吉林民间文化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受到各国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一、吉林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状态

吉林民间艺术种类众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有9大类:雕塑、金属、花画、天然植物纤维编织、抽纱刺绣、地毯和挂毯、珠宝首饰、美术陶瓷。其中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舒兰皮影、满族剪纸、玩偶、易拉罐立体工艺画、松花石砚、微雕艺术、圣诞礼品、羽毛鸟民间艺术品等发展的比较好,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并且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像珠宝首饰加工行业发展的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本地区贵金属产量比较少。而且由于漆器工艺产品的原材料远离吉林,油漆工艺本身比较复杂,漆艺产品在吉林地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但是目前吉林艺术学院已经成立漆工作室,相信一定会为吉林省的漆艺术品行业做出贡献。

吉林省地区文化历史远不及中原地区那样悠久,传统民间美术还没有形成典型的工艺美术产品,很多工艺产品都是近代才兴起的。如:易拉罐立体工艺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非有色金属制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到2004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鞋塑这种工艺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形成产业,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吉林省民间艺术品大部分集中在吉林市,一批老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组建了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氛围。

二、在大开发的背景下,加强吉林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民间艺术虽然是传统艺术,但是也需要创新,当今在长吉图大开发这个大背景下,吉林省民间艺术只有面向市场和现代生活,才能向前发展。完全被动的依靠保护,不去创新,是发展不起来的。但是民间艺术的创新不能完全摒弃传统,一定要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前提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适合现代生活和市场的产品。

民间艺术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父母教子女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很多民间艺人为了生存已经转行,导致民间艺术人才流失严重、技艺人员素质下降、珍稀门类无人传承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很多高校已经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对民间艺人进行再教育与培训,使他们从理论层面了解自身掌握的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也可以通过现有的地方高校或基层文化部门,通过现代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影像记录,更好地记载、传播传统民间艺术,使其拥有更大的展示平台。

三、加大应用开发和利用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篇(8)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范畴,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味。现如今社会是以多元文化为主流,这给视觉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生机,使得多元化需求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潮流性方向。不少设计者开始把民间艺术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来,并受到可社会的认可和追捧,从而使得民族性的设计成为当代设计者所追求的,也达到了大众视觉欣赏的“境界”。同时,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内涵深厚,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源泉

1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表现形式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整体性也是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民间艺术形态多样且种类繁多,表现形式更是多元化的,将民间艺术引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其表现形式一方面能够给学生视觉以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和创新应用的最佳选择。我们知道,民间艺术的产生本身是人们对当地的生产、环境、自然美的再加工和创造,是以特定的符号来表现传递信息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应用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强化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感知和了解。例如,黑龙江民间艺术带有萨满文化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是对传统的图案、图形的夸张和象征意义传达信息的。主要是通过夸张和抽象的表现形式来彰显当地人民开朗、憨厚的性格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不少浮夸式的作品颇受大众的喜爱。笔者在教学中,以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让学生感知视觉传达的整体形态,进而鼓励学生尝试融入现代的科级手段来创新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运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创造表现现代人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感受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充实自我的设计思路。

2民间艺术造型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着手,确定不了设计作品的结构。而民间艺术作为设计的源泉,其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都有着独特性,其涉及的造型元素称为是“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元文化与本元哲学的表现形式”。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法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诸如,民间艺术造型手法是对自然形体的夸张、变形、概括展示,而现代设计在造型上追求的是形象的鲜明、简约等。例如,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收集民间艺术作品,《年年有余》《福禄寿》《万花开》《农民画》等;之后师生、生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在造型上选取的是什么手法。诸如,象征手法、夸张手法、变形手法等等。再次,结合现代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造型手法,从实践上寻找设计灵感,如学生将寓意“平安”的花瓶进行变形设计,塑造时尚性的商品广告设计作品;在平面设计中选取象征性的谐音来进行造型设计,如福以蝙蝠代替、余以鱼代替等。引导学生找到能够彰显视觉传达的设计源泉,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强化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技巧。

3民间艺术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图案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最直接展示信息的内容,同时也是大众欣赏和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是《基础图案》,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图案基础理论和各种表现技法,熟悉图案设计的造型、色彩和组织形式的规律及应用,学会实际表达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学习《基础图案》教学时,笔者以民间的剪纸艺术为例,让学生观摩剪纸艺术中的图案,鼓励学生尝试拷贝、挪用剪纸中的一些图案,如团花、动物、人物等,对图案的创作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在掌握图案的结构之后,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如结构调换、边缘转型等等,启发学生通过民间艺术图案找到新的图案设计创意点。学生在学习之后,为了更好地展示自我的设计技能,开始主动的去寻找民间图案,并结合其原有的造型、色彩、组织形式等进行规律化的整合,进而得出新的图案,强化了学生的图案设计实践技能,深化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4民间艺术内涵和精神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的设计充满灵性,能够吸引大众的眼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的最高境界在于设计的内容能够通过视觉传达刺激大众的情感,使其产生一定的共鸣。一位艺术者提出“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民间艺术可谓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源,是大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分解之前的原始状态,有着特殊的精神和韵味,是人们最自然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感觉,带有强烈的自然灵感。因此,民间艺术也一直被称为是“母形文化”。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汲取民间艺术这种原始的内涵和精神,并升华自我的视觉传达设计学习。例如,民间艺术的内涵是祥和,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其展示的精神都融合了团圆、祥和、平安、富贵等内容,而这些精神和内涵也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是艺术创作亘古不变的主题。笔者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受这种精神,并体验其中最能够刺激人感官系统的内容,如情感、情形合一等。以农民画为例,母亲绣图:母亲给出门在外的儿女的鞋垫那一针一线,一花一木都饱含着母爱和深深的情意,能够很直接地让人感触。又如,情窦初开图:图中羞答答的少女在刺绣。让学生明白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东西在于:情感。要学会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真挚的倾注自己的情感,进而创作出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打动受众。总的来说,民间艺术中包含了太多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值得教师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民间艺术来让学生从根本上感知艺术、体会艺术,进而创造艺术,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强化学生视觉传达设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7.

篇(9)

人们在享受了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方便快捷之后,突然发现,那些原本开始淡出人们生活的民间艺术原来具有无穷的魅力。看惯了摄影作品的逼真,会发现出自农民手中的年画尽管和光学、透视原理不沾边,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看惯了各种塑料玩具,才发现泥塑、充棉玩具既环保又拙朴可爱。由此可见,民间艺术虽然正走向衰落,但并不是面临着灭亡,也许它作为生活必需品已经逐步淘汰,但作为艺术品它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艺术品,不仅在我国有市场,在国际上也有市场,因此,实行民间艺术产业化具有必要性。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类型

如今在我国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业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河南商丘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的产业模式,利用传统绘画技术,将这一门民间艺术当做出口产业经营。他们村一年创作虎画4万多幅,远销孟加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还远销到美国,这样的产业化不仅保护了民间艺术,还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根据这个模式,商丘正在酝酿将其他民间艺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推广。另一个模式是将民间艺术纳入到旅游业中,利用旅游的发展,将民间艺术作为旅游商品进行推广,有的地方将当地的民间艺术打造成品牌,具有名片效应,像苏州刺绣、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陕西皮影和山西剪纸以及四川的蜀锦、蜀绣和瓷胎竹编都是通过这种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推广的模式。

篇(10)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许多民间艺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民间艺术又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教科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民间艺术种类繁杂,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关注课程的形式大于关注民间艺术本身所富含的艺术特性,忽略了课程实质。特别是农村学校,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利用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去查阅相关资料,就造成民间艺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流于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设计民间艺术课程时,采用的形式与普通课程无异,这便造成了目前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既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然认为,不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民间艺术的应用也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的。一些年轻教师在接受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思想比较前卫,但是一些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既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如果想要这些教师将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从教学本质来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又是教师采取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从潜意识中排斥民间艺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民间艺术的有效应用,显然是面临诸多困难的。

二、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夯实学生能力基础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实际操作水平,能够为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作为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夯实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在遇到相关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学时,应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学起,知道民间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民间艺术的实际作用,应该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基本教育原则。比如教师在讲解“崇明扁担戏——小戏偶巧制作”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民间艺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具体来说,刚开始接触这些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利用崇明灶花、扁担戏和剪纸等民间艺术,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这样农村小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就会加深对扁担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二)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间艺术应用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较好地融入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照本宣科进行的,而是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适当的变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把握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民间艺术的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之前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用民间艺术形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这一课的时候,就应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合理选用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辅助。“多彩的剪纸”一课主要讲解了我国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相应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

(三)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大量投入,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也成为拓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法的重要方式。而民间艺术这一广义概念时常令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例如陕西的特色民间剪纸工艺,南方的小学生其实并不能理解其中所富含的民族意味。而利用课堂的导入阶段展示陕西的特色民居——窑洞,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原来还有这样的房子,那房子里贴的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也就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多媒体微课的形式,将剪纸的技巧用精致的微课进行呈现,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成本,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校本民间艺术课程

上一篇: 茶文化的意义 下一篇: 中医方剂基础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