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08: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服务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抢抓中端客户。针对效益良好客户、中小型事业单位,以集中营销为平台,以上门营销为手段,通过开展产品促销、座谈交流、产品推介、客户联谊、咨询服务、媒体宣传等营销渠道,向目标客户营销理财产品、网上银行和信用卡等产品,拉近客户与我行的距离,整体提高对我行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
3.发展普通客户。充分发挥我行品牌的、科技、服务等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理财产品、电子银行产品、银行卡产品组合营销,同时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赢得客户资源,抢占市场份额。
4.确保存量客户。一是制作意见征求卡,对农行产品的实际应用、员工服务质量、客户深度需求等方面进行后续追踪,搜集客户意见和建议,掌握产品适用性情况,加强产品使用宣传和后续营销,加大维护客户的力度。二是对新注册网上银行的客户,通过上门安装相关软件和设备,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单位或个人客户熟练使用;同时适时营销新产品,提高客户的依赖度和忠诚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病和健康问题,而体检作为了解身体健康问题的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老百姓接受[1]。尽管人们更加重视体检,但在现阶段还是存在不少误区,这些误区都会对自身健康造成更大的损伤。基于如此背景与市场,针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进行开发前景广阔。
一、开发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生活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医疗数据信息化的一部分,移动医疗在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的创新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与医疗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和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成本,并进一步克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资源分配不均衡和机构运作的障碍。但目前只有少数医院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前台工具Delphi、中间件和 SQL Server 数据库平台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论证,很少有医院实现了基于 C/S 三层架构的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2]。
二、开发现状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不仅限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病症,而是更加注重亚健康和慢性病的治疗,大量的医学实践证实中医药在亚健康与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辩证观、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可以弥补现代健康管理手段的不足[3],然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健康体检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还未建立。因此我们将设计并开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医健康体检管理服务系统。将人们每一次的体检报告导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电子健康档案,使其具有连贯性,然后结合中医思维在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保健养生等一系列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方面给予用户专业指导。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的提倡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的思想方针的举措之一。
三、应用价值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特色在于用最少的医疗费用给予全面的、有个人特色的、连续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指导方案。当人们每次体检结束后将体检数据导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体检报告具有连续性,系统将从运动、饮食、医疗等多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结合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的特点,使人们远离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从而保持心情愉悦更好的生活。
四、应用前景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用于亚健康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为数据挖掘方法在健康管理事业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我们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前期健康数据的收集,为健康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持。一方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用户可依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及生理数值,在平台中搜索相应的保健方式。另一方面,经用户知情同意后,健康管理师、社区医疗组织、家庭医生等也可以利用平台监测数据库中已有的用户信息,以便随时发现健康状况出现危机的用户。
五、小结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你会管理自己的健康吗》一书为蓝本,参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项目、生态健康与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探索项目,以手机微信新媒体为平台[4],推广一套相对简单、有效、易行且普适性强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方法[5]。平台将将中医传统理论与手机新媒体相结合,开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也响应了中医努力走向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之路,是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体现,除了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姚霄安, 赵兰, 李媛媛. 我院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2012:197-197.
[2]樊冲. 医院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院护理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医院适时提高护理质量是势在必行,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也促使医院不断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1]。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我科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在我院护理部指导下,我科主动申请成为本院第一批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区,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现有住院床位46张,护士共1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有1人、3人、8人、6人。硕士学位1人,本科11人,专科6人。
1.2方法
1.2.1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首先组织神经内科全部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院具体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并认真对学习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以确保全科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优质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服务理念[2]。此外还可以对基础护理以及二级护理的服务项目和内容进行公示,在每个病床设立提醒牌,将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加入到向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中,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默契配合,方便工作的开展。最后设置每季度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对于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的护士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与每月的绩效考核关联。从而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2.2改革创新护理工作模式①对现有排班进行改革:由护士长全权负责排班工作,主班护士则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以及处理医嘱等,其余的护士全部分配到管理具体的患者。②分组式责任护理:对原有的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分组式责任护理模式[3]。将全科的病床位分为两组,每个责任护士负责到具体床位,平均每位责任护理负责8名患者,此外每组的责任组长还需要实时掌握本组患者的实际病情,指导本组责任护士完成相关的护理任务。③细化基础护理:对护士的一些基础护理工作要进行细化,如护理人员处每天完成基础的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为患者送水,订饭等,此外我科还将每周三定为患者护理日,护理人员为患者修洗头、指甲、剃胡须等工作[4]。同时加强了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要,入院到出院各时期、各环节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简单治疗过程、各种检查项目、各种功能训练及饮食与活动的意义等。④倡导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全方位优质护理时提倡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我院实行四个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即一个诚挚的微笑、一张干净整洁的病床、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以及一杯热气腾腾的水[5]。此外对于每天的工作都要有安排,切表明工作的重心重点,对每天工作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1.2.3简化护理文书我院精神科率先根据国家护理文书标准简化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取消了对二、三级护理的记录,并对于病重、病危患者重新设计改进了表格式的护理记录单。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护士花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对患者进行护理。
1.2.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护士的不同工作年龄、职位以及夜班和不同的工作质量决定其奖金系数,分为多个不同等级,体现高责任、高报酬和高技术的科学绩效分配原则。此外还给予每位患者投票权,选择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鼓励护士都能在实际护理服务中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1.2.5医院支持措施我院也给予我科实质的支持,如改善了患者住院环境,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等,有效减少了护士记录医生嘱咐的时间,此外还成立了专门成立的后勤支持小组,主要负责病区抽样标本送检、领取药品及医疗护理表格、无菌及一次性物品的下送等工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对患者进行护理。
2效果
2.1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根据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及实际访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由之前的95.2%提升到99.0%。
2.2临床护理质量提高自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我科每月的护理安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病房管理以及医院感染等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得到明显提升,达到98.0%。
3讨论
我院神经内科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住院病房相比之前更加卫生整齐,病重病危患者以及一级护理质量也相比实施前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我科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得到提高。但是我科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我们只能通过现有的条件加上全科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集完善、评估、改进为一体,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力争将护理质量再提升一个档次。
参考文献
[1]张方方.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实践方法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62-3863.
[2]李晶伟.前瞻性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3,04:79-80.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获得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8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4.2)岁;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7.5±3.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在年龄以及肌瘤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以及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术前优质护理服务、术中优质护理服务以及术后优质护理服务。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没有不适感,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全部剔除;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基本没有不适感,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基本剔除;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不适感增加或未见减少,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未全部剔除。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予以调查,主要有护患关系、健康宣教、基础护理以及护理主动性等,非常满意为>85分,满意为75~85分,一般为65~74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完成,计数资料应用率(%)显示,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对比应用t或χ2检验;当对比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036,P=0.000),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08%,组间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352,P=0.021),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方面较为多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2]。由于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腹腔镜技术也愈发成熟,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指的是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完善,充分达到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的各项标准,为患者提供最全面以及最舒适的护理服务[3]。本次研究对我院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有。
3.1术前护理 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心理需求;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让其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等,缓解患者紧张、害怕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增加患者治愈信心,全力配合治疗[4]。
3.2术中护理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与责任心,检查术中气腹机和双极电凝等仪器的运转情况,若有问题发生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处理;做好腹腔冲洗护理,及时更换腹腔冲洗液,维持冲洗液的进出平衡;严格掌握手术各种操作与技术,全力辅助医师完成各项操作;充分准备好应急措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3.3术后护理 手术后12h内对患者的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予以严密监测,进行常规吸氧;告知患者术后应多吃热量高、维生素多的流质食物,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护理好导尿管、切口以及术后阴道出血,以免发生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036,P=0.00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08%,组间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352,P=0.021)。结果表明,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时,实施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4,17(12):106-107.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内科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8月开始在消化内科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纳入本院消化内科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532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6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总体满意度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内科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稳定护理团队,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1 began to implement quality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August 2011, 1644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September 2011 to August 2012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are services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nursing team,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quality; Nursing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09-02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我院于2011年8月开始在消化内科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对消化内科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有护士24人,学历:中专6人,大专14人,本科4人;职称:护士16人,护师4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2人。病床数50张,住院患者1532例,床护比1:0.48。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有护士共计32人,学历:中专职称:8人,大专19人,本科5人;职称:护士21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3人。病床数50张,住院患者1644例,床护比1:0.64。
1.2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1.2.1对病房环境予以改善:
为病房添加相应的生活设施,包括电吹风、坐便器等等;在病区走廊安装扶手,方便患者活动;保持病房与病区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设置书报阅读架等。
1.2.2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良好,精力充沛的骨干护士、护士长参加优质护理相关培训;邀请专家导员开展讲座、授课或者进行临床指导,提高整体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1.2.3科学合理转变护理工作模式:
护理工作模式科学合理转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①工作模式改变,实施分组责任护士包干患者;②排版模式改变,强化对早中、晚特殊时段的基础护理;③上班地点改变,实现无缝隙护理,责任护士到病房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与健康指导;④奖金分配模式改变,奖金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夜班次数、护理质量、包干患者数量挂钩。
1.2.4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患者从入院开始,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疾病知识、病情变化、各项检查项目、活动、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一一解决,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患者出院后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以满足患者出院后到复查期间的需要。
此外,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责任,考核结果作为奖金分配的一项依据。
1.3调查方法:
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①病房环境;②护理人员服务态度;③操作技术;④健康宣教等。评价等级分为3个,即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患者于出院前有责任护士发放调查表,当场作答,20min内完成。完成后回收,并录入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自制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①工作量;②护士班次;③自我价值体现;④总体满意度。评价等级分为3个,即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采用不记名调查填写,当场作答,20min内完成。两组各发放24份、3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录入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统计分析:
两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水平α=0.05。
2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度前后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护理人员满意度前后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将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重点[1]。患者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患者体验与感受的直接反映。以往的护士排班、分工是以护士的工作(发药、注射、体温测量等)为依据的,各护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而这种“人人负责”的模式,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往往导致如“打针的不管吃药的”情况,患者进而认为护士不负责任,严重影响护理满意度[2]。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通过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的全面护理,使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拉近,从治疗、饮食、健康教育到生活上的照顾,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由表1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根据表2调查结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护理工作模式的科学合理转变,无缝式的护理,使护士对负责的每一例患者均有详细的了解,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出现的情况,确保治疗的落实[3]。而奖金、考核制度的转变也极大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护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消化内科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稳定护理团队,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2 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网络环境下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用户服务的路径并不是单一固化的,而是包括了网络数据库检索、网络展览、网络商店、网络社交媒体、网上课堂等多种形式。例如,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不仅建有“特色口述历史项目”数据库、网上博物馆展览,还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自己出版的图书目录和提供网上售书服务,开辟了别具特色的“批判式利用”。美国总统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还开辟了网上商店和网上课堂。一方面,这些多元化的服务路径是数字网络时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态度和所做的努力。目前,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服务的路径主要是建设口述历史资源数据库,提供网络检索服务和网上展览,服务方式还较为单一。据了解,一些用户对口述历史较为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获取口述历史服务的路径,制约了他们对口述历史的利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图书馆应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对美国图书馆多元化的服务路径进行思考和合理借鉴,研究开辟适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的服务路径,这或许能够成为提升图书馆口述历史用户服务水平的突破点。
3 注重口述历史著作权保护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要。②护理教育观念亟待转变,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改革。③护理教育设施与社会及医院发展要求不平衡。④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及质量亟待优化。
1.2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①强调护理治疗、忽视健康恢复。②了解健康促进理论,但实践应用少。③临终护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的介入。④工作压力大,造成环境适应性差。⑤计算机技术水平低。⑥知识结构中,人文知识、心理学缺乏。⑦科研创新意识薄弱。
2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使许多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变得十分迷茫和困惑,本文着重探讨赣州市护理本科生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制定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策,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相应准备,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1 人口增长与老龄化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老龄化。我国已于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志之一,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明显增大,这是使任何社会或家庭都感头痛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医疗照顾的人数增加,使医疗困境转向家庭。
1.2 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 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防疫常识的普及以及营养状态的改变,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在疾病谱和死亡谱上的顺位逐渐下降,并被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疾病取代。对于慢性病人来讲,医疗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服务类型方面要求护理、教育、咨询重于医疗,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在服务地点上要求以家庭为主。而单纯的专科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就为家庭护理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当然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高科技术医学的发展,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然而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有一些可以避免的导致上涨的因素,例如一些本应在基层得到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病人纷纷涌向大医院,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资源的不合理消费使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增强了以家庭护理的需求。
1.4 生活环境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疾病70%~80%与环境有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量人口集中于现代化的城市,使生活空间十分拥挤。复杂的城市生活,大气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等都对人类生成的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如吸烟酗酒,营养失调,紧张的行为等都有害健康。通过开展家庭护理,可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咨询,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充分利用家庭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家庭进行良好的调适。
2 开展社区家庭护理的困境
2.1 家庭护理人才匮乏 家庭护理是一种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护理专科,是一种整合生命科学,是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的宽广学科,随着学科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其多元化角色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作用。而家庭护理要求护士为个人、家庭提供优质、方便、经济及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它不仅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还需要护士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目前,开设的社区服务站中,护士学历偏低,能起到这类综合作用的护理人员为数不多。
2.2 传统健康观的束缚 所谓健康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健康。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成员对健康的回答是“健康就是没病”。这种传统的健康观淡化了人们防病与保健意识,大病到医院看,小病吃点药,这种思想对个体健康存在着根本的缺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整体素质低,虽然倡导积极的健康观能给人以全方位维护健康状态的启迪,但由于观念的陈旧而使家庭难于接受。
2.3 家庭保健政策及财力支持不足 关于家庭护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虽然国家行政部门提倡开展社区、家庭护理,但并未将家庭护理列入医保范围,并未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如社区服务的收费标准(健康档案费、保健服务合同费、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费、查床费用、急呼上门服务费)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等。家庭护理不创收,没有经济效益,家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政府又没有这方面的专项投资,故而限制了家庭护理的发展。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