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8 17:08: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

篇(1)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有着宽泛指向的重要学科,它以语言为核心载体、以文字为写作工具、以文学为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正因为有了语文的出现,人类文明才有了巨大进步。我们要更好地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为语文教育寻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而在新课改的基础下,怎样切实深入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热潮下许多人提出了各种看法和建议。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语文课堂教育上,需要将目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才是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当然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老师需要认真设计与准备,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工具,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老师习惯于采取灌输型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十分欠缺,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大力普及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对推进新课标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有许多老师仍旧采用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还没有将意识转移到新课改所强调的标准上。在教学时,老师普遍认为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考试重点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的教学,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准备上课内容,语文课堂可以变得丰富而充满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将提高分数当成第一要务,把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讲解内容,将语文课堂变成了乏味的课堂,“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堂上,用板书方式讲解课堂重点是语文老师普遍采取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突出学习重点,但是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无益处。这种方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学生们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三)部分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少部分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整体文化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设计出的课堂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们普遍以考试为教学重点,这与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不相符。

(四)课堂教学目的不清晰

语文学科是学生从小到大的重要课程之一,这是因为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忽略语文本身的重要地位,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帮助。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少,一般都是听课和做笔记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要深入贯彻执行新课改的要求,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就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授课模式。老师需要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要发挥积极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根据课文中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然后进行提问。也可以通过引用歌曲《荷塘月色》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文字相结合,更加突然凸显课文的主旨。通过这种方式慢慢转变原来学生不发言的课堂格局,让学生逐渐适应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答题之后老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建立学生答题的自信。为了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积极发言,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抢答题,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成语,留下一两个空白,让学生来填写,或者写出容易出错的词语让学生写拼音。利用这种课前的预热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这种方式不但能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创建小组是带有明确学习目的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组成员提前预习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个小组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并概括符合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答题的兴趣,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答题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这种小组模式还可以用来讨论试卷题目,学生们通过讨论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原因并以此督促自己。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可以说出自己的答题思路,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思路进行辅导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程,让学生感觉枯燥而生硬,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强烈。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教学工具的引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让学生们观赏完片段后结合课文内容再进行深入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畅谈感受,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变得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变得更多样化。

(四)增加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本,有一部分是名著节选,有一部分是戏剧节选。学生在初读这些文本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作品的表达理解也不到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相关背景做一些介绍,并且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课时充分,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长时间累积后,学生的知识面自然能得到提升,之后再阅读这类课文,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人物个性、作品主题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挑选一些戏剧类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可以设置表演打分环节,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表演”角色,仔细揣摩角色人物个性和行为动机,用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助于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处理好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绝对的核心,学生们一定要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标中提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和学生展开平等的探讨,课堂内外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自身素质为目标。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从尊重学生的性格和对待事物的看法出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学习。老师需要意识到的是,自己并非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老师要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要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只有这样,二者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新课标中有一条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体验”,此处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经常是多样化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还要鼓励和欣赏他们的理解,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不仅仅是表扬和肯定,也包括正确的批评,对应该指正的地方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才是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应充当高效课堂的教学主体。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课程深化改革,创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且提升学生语文成绩。

【⒖嘉南住

[1]刘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1):179.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4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2013年,我国驾驶员数量超过2.75亿人,十年来年均新增2100万人,其中大学生驾驶员比例逐年攀升。因此,在校大学生有必要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汽车使用相关知识。东北林业大学“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学生覆盖全校50多个本科专业,每次选课学生近500人,为大学生将来科学合理地使用汽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1]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使用基础”课程概况

1.课程教学目标

汽车使用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的使用技术状况进行有效管理。“汽车使用基础”课程系统介绍汽车选购、汽车使用过程管理、汽车行驶安全及公害、不同条件下的汽车使用等有关汽车使用的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合理选购、使用汽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技术可能和使用可靠的前提下,正确使用汽车,充分发挥其工作性能,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课程定位

对全校各专业、年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同学有意向在大学期间考取驾驶证,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调查显示,大学期间有意向考取驾驶证的同学达到90%以上。考取驾驶证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方便出行、提高就业优势等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学生选课原因分析,笔者将课程定位为: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技术性于一体,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理解合理使用汽车的重要性,掌握正确使用汽车的基本知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开设几年来,一直是学生选修的热门,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别较大。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同,部分文科学生说起汽车品牌及外形较为熟悉,但是缺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储备,对于部分课程内容理解困难。如讲授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时,部分学生对车辆驱动力、转矩及车轮转动的关系难以理解,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2)实践操作环节薄弱。“汽车使用基础”课程重实用性,学生动手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由于选课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紧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使得每个学生动手的时间较少。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

“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开课三年,选课对象包括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学生,学生基础差异大,要求教学过程更要注重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用优质的课程本身吸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和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公选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为了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这一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应突破原有理论框架。“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公选课的授课对象专业、年级各异,学生流动性强,课程内容专业性太强会使学生畏难而退。因此教学内容应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在保持课程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对讲课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做到删繁就简,通俗易懂。

(2)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学科前沿、最新动态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兴趣点,体现理论知识阐述与应用性相结合,选择身边的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专业角度讲解,满足大学生对身边发生事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

(4)注重趣味性和创新性。[4]“汽车使用基础”课程是在专业课程“汽车运用工程”的基础上开设,对原大纲中过于专业化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大量常识性内容,如删除原大纲中汽车运用效率、车辆技术管理等内容,增加安全行车、机动车驾驶操作、文明驾驶等常识性内容及案例分析。

(5)兼顾不同专业学科特点。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公选课,应以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探索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公选课既要立足于学科本身的固有理论,也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如案例选择要尽量从选课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

(6)完善课程实践环节。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增加汽车结构认识、汽车驾驶体验两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的区别。

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汽车选购、落户、使用、管理直至报废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汽车选购、汽车合理使用、汽车使用管理三大模块,穿插实践教学。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的总学时为32学时,各模块及实践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汽车使用基础教学内容

序号 模块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模块一 汽车选购 汽车基础知识、汽车使用条件、汽车选购 8学时

模块二 汽车合理使用 汽车行驶安全与公害(包括安全行车常识、机动车驾驶操作、文明驾驶基础知识等)、汽车运行材料及使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14学时

模块三 汽车使用管理 汽车户籍管理与保险、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6学时

实践环节 汽车结构认识、汽车驾驶体验 4学时

2.教材

目前,国内相关教材均是针对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编著,专业性较强。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专业涵盖面广,文理科兼有,尤其是文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课程内容选择均为常识性、专业性不强的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学生容易听懂,但记忆和复习有难度。因此,课程组编写了适合公选课的《汽车使用基础》教材,[5]力求内容更浅显易懂,降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及考核方式探索实践

公选课授课对象复杂,要激发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在内容设置上新颖别致外,还要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引人入胜,考核方式上推陈出新。

1.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1)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公选课授课对象对此学科多为零基础,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要强化视觉、听觉效果,做到图文并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辅以视频、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如车辆工作过程讲解时,应用flas形象演示各总成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公选课的内容相对陌生,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公选课不适合满堂灌。每次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不超过课内时间的2/3,剩下1/3的时间分组进行主题讨论或案例分析。如汽车行驶安全内容讲授后,给出实际案例,让同学来讨论、分析判断违法行为,并说明正确做法。

(3)分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分配学生组成讨论小组,每组6~9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尤其是不同专业学生的观点交换。教师结合每次课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及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及理由;教师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并及时回应,指正学生的问题,有利于相关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完汽车选购模块内容后,分别设定不同的经济、使用条件,安排各小组讨论完成汽车选购方案,并对全班同学阐述方案确定过程及依据。

(4)重视课程的反馈环节。每讲完1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课上给学生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每人提交一份作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概述所学的内容及收获;2)提出本模块印象最深和应该剔除的内容;3)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法的建议。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内容概述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锻炼其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实现教学相长。

(5)开放式实践教学。针对学生人数较多而使得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任课教师与所在学院实验中心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预约情况,随时安排学生实践,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把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2.多元化、全过程考核方式

公选课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效果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方式,从考核内容、形式及成绩构成全方位进行改革。

考核成绩构成包括2部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主题讨论(20%,每次10分,共2次,总计20分)、课程内容总结及建议(30%,每次10分,共3次,总计30分)。课堂主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定讨论主题,同学分组讨论,并由小组一名同学进行主题发言,教师根据小组讨论时同学的参与情况、小组主题发言情况分别打分。课程内容总结及建议得分依据为每个模块学习后提交的作业。主题讨论和内容总结的过程也是复习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听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所占比重为50%,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交通安全法规等模块。

四、结束语

公选课是整个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及课程定位设计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公选课学习,能够建立更为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莉.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88-89.

[2]冯伟,黄健恩.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11-112.

篇(3)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分析

1.德育优先意识非常淡薄

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舆论以及教育政策的导向,使得很多小学的办学宗旨出现了偏离,尤其是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抓升学率的成果非常直观,而德育工作的成绩却没有衡量标杆。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堪忧

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小学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甚至没有专职德育教师,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德育干部通常忙于学校管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上级培训,很多培训活动只是形式而已。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德育意识建设,强化育人责任感

在实践中,应当以“德育为首”作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要从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和执行,才能将德育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同时,还要求德育老师转变思想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加强小学德育师资力量建设

实践中,应当切实加强小学德育队伍建设,这主要是因为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老师的个人素质。基于此,学校应当选择最优秀的干部组建政教处,将最好的教师放在班主任岗位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德育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应重点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3.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篇(4)

课堂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引起足够重视。

一、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具体如下:

1.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在一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时间较长,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忽视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也很少留给学生提问或自我展示的机会和时间,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不少教师过于侧重对难词、长句的分析讲解,使阅读教学变为了讲授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英语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而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

2.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

对于大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在高中阶段已经有一定的英语词汇积累,但面对大学英语教材时词汇量仍然匮乏,直接导致不少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遇到陌生的词语和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因此很难连贯畅通地阅读,无形中降低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了解词汇的常见释义,但由于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再加上缺乏较好的分析推断能力,导致阅读理解答题正确率下降。另外,部分学生缺少对文化差异现象知识点的积累和把握,也容易导致阅读过程中理解出现偏差。

3.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少大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把握,过多关注对词汇或短句的学习理解,加上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对全文整体布局的分析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有效理解文章大意,阅读效率较低,影响了学习信心,严重制约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大学所学课程较多,不少学生仅将阅读时间局限在课堂,课后主动自觉学习意识较差,较少主动开展阅读学习和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

二、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针对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具体策略如下:

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改变教学思维和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定位,在课堂上扮演点拨者或评价者,在有效的教学课时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减少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时间,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扮演好课堂主角的角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大胆表达个人观点,并热情参与阅读能力训练或相关竞技活动。对于教师提出的知识难点,自行归纳和总结,并在课后通过查阅和自学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语法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常用语法现象的使用和条件反射,并总结有利于提高判断力的潜台词和推理思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毛遂自荐上台讲课,扮演好教师的角色,阐述自己对阅读学习的认知和心得,并针对某些重点或难点,通过游戏竞技形式,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课堂气氛。

2.注重日常学习积累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较少,经常因生词而影响阅读速度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诸如类似关系( furthermore, more than that, likewise, moreover)、转折关系(although,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因果关系( as a result, because, thus, for this reason, therefore, consequently)、顺序关系(first, second, third, then, after, finally)、总结关系(consequently, in conclusion, therefore, accordingly, in short, therefore, in brief, in a word)等有利于抓住文章思路、提高推测判断能力的信息词,以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善于思考发问,提出质疑,在课堂内加强对词汇、短语以及句子的理解和积累,尤其要强化对文化差异和重、难点语法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把握,不断增强推测分析能力,努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学生在课外要加强自我约束,广泛选择内容多样、具有梯度性难度的阅读材料加强实战训练,多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多做四、六级或考研真题试卷,通过日常学习和实践训练积累沉淀,提高词汇的储备量和全局阅读掌控能力,教师要扮演好督促角色,及时检验阅读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减少讲课时间,在阅读准备、提问等环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训练。例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更熟悉了解到国外一些社会背景或文化知识,有利于拓展思维视野,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选择适合未来职业发展或具有实效性的阅读材料开展学习和训练,如英文申请信、英文求职信或者英语合同,来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学习能力,努力发展成为实用型人才。

总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应注重日常学习积累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天.大学英语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4(04):192-193.

[2]吴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2):314-315.

篇(5)

1影响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因素

1.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环境不同,心理也不一样。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困惑难题时,很不适应。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找到解决的具体方案,能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1.2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

(1)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一个词汇、句型或一个语法点,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

(2)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高中:

(1)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减少。

(2)课堂容量大,进度快,对各类型题巩固强化时间不多。

(3)侧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1.3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习依赖性强,机械性记忆和练习。

高中:学生要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主动质疑。

结果:高一新生,沿用初中学法,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新生的常见问题

2.1总是记不住单词

主要问题就出在只记单词的“形”,而不记单词“音”。建议暑期复习音标和一些基本字母发音及拼写规则。利用语言复读机跟读模仿。尽量做到音、形、义结合记忆。做好课前预习,早记新词汇,先行一步。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则可以事半功倍,比如直观联想法、举一反三记忆法、前辍后缀构词法等等。

2.2分不清主、谓、宾短语从句

精通基础语法,熟记语法现象,掌握基本句型、熟练分析句子结构,基本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简单句和复合句。把握好几种基本句型,例如:主+谓,主+谓+表,主+谓+宾,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宾补。

2.3阅读理解既慢又不准确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如下几点方法,加速对文章的快速阅读和理解:

(1)掌握阅读技能,扩大课外阅读量。分析高考阅读题型,弄清主旨大意,抓住要点通过细节辅助理解,快速获取文章内涵和主要信息。出现不懂的单词,充分利用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词汇。

(2)尽可能开展课外阅读,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笔者着重推荐几种课外阅读材料: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周报、有声杂志《疯狂英语》中学生版、原声版和口语版。

(3)坚持每天阅读和朗读。

(4)多做情景交际题,消除文化鸿沟。

(5)强化听力训练,消除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坚持听力训练,巩固英语语感。

3应对措施探讨

关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3.1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

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拨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明,教学起点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3.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可通过实物、游戏和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和积极性。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多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和课堂。

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小学管理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此应当全面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较之于城市小学,相对比较差一些,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缩小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距,对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存在教学思想上的偏差――重智轻德现象非常的普遍

对于农村小学校而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都比较的弱,在考核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多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小学生的知识传授,比较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比较关心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软肋。

1.2教育科研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只顾着课堂教学,加之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工作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所谓教育科研,只不过是每个星期开设几堂公开课而言,或者只是写上几篇简单的论文。此外,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为了搞科研,而去搞科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种走过场、走形式的教育科研,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1.3农村小学管理中缺乏人文性关怀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制度上的管理,关注制度实际约束效果,而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匮乏,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严重忽视了对教师价值以及人文层面的关怀。同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平时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才去亡羊补牢,这种管理模式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

2、加强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农村小学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原则

农村小学管理中的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学校的服务管理意识。在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和热情,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师生的管理主体地位、核心以及动力地位,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在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长、教育管理之目标,而且还要充分重视全校师生的情感诉求,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学生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特别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该种体制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严重的忽略了,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以及互尊互爱的教学管理氛围。

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农村小学建设能力、资金实力等,都非常的弱,因此其管理更倾向于将校园文化作为无用产品,正是在该种片面的思想观念,成为小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大桎梏。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应当明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多的还需要德育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村小学管理领导、校长,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可以采取开讲座、成立小学生社团、举办诗歌朗诵活动以及学习雷锋小组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增强农村小学校的人文文化实力,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2.3较强合作交流,形成办学合力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落实各项政策和规范,很少独立与外界进行交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本该是一个开放系统,应当从外界吸收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因此,笔者建议农村小学校应当与外界加强联系,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当通过交流和学习,将外界尤其是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引进来,再结合在身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学校还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以提高学校在家长中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在合作中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断落实,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09-02

问课是一门反思性教学艺术,问课应该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在问课中感知学生的学,在问课中修正自己的教;在问课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在问课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1 问自己

问自己实质上就是自我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进行审视、分析、修正、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自我问课中,要坚持课前问、课中问和课后问。

1.1 课前问自己。课前向自己问课的主要目的是做上课前的充分准备,使课堂教学更有序、更有趣、更有效、更符合地理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在课前一般要问自己如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否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能留给学生宽裕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质疑、反馈、巩固、反思的时间;教学中是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生的活动意识;课前有没有进行精心预设,能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是否已准备好。

1.2 课中问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有时甚至过于理想化。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学生课堂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等全面审视课堂,使地理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问的过程中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确保教学过程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3 课后问自己。课后问课即课后反思,是教师在下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及时总结。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问学生

学生是一面镜子,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要想清楚地认识自己,地理教师就要经常主动询问学生,问问他们的需求以及对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客观评价,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完善自身。

2.1 课前问学生。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只是根据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进行课前准备,很少主动去征求学生的意见,课堂教学方案基本是自己独立撰写的剧本。在这种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即使教师准备再充分,也难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课前问学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对话,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问问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活动,教材中或预习作业中还有哪些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不清楚、不明白、有疑惑,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前在筛选课堂探究活动和对话主题时,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由学生参与设计的地理主题,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教师在课前可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与部分同学交流,问问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真正将学生的需求融入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2.2 课中问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能察言观色,时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异常时,教师可问问学生的意见,以便课堂教学进程有效推进。例如:当教师在剖析难点内容时,如果发现学生反应迟缓、眉头紧锁,就应该停下来问问学生是否没听懂、是否教师讲得太快,问问学生希望教师怎样讲,然后迅速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当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切不可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是应该停下来问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不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方法和策略,以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要问问学生还有哪些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没有听懂、没有弄明白,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的继续帮助。

2.3 课后问学生。一节课结束后,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课后问学生,教师可采用对话、问卷、书信等多种形式征求学生意见。

3 问同行

向同行问课,可以从地理学科专业的角度获得建议。这种建议科学性强、含金量高,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更有利于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业务能力。在向同行问课时,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要能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出注意、给点子。

篇(8)

初中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地理,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地理知识,让课堂所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服务。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

在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是出现的主要问题。尽管素质教育改革提出已久,但是教学功利化现象依然十分常见。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的时候,过于注重期末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地理素质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很多老师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但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没有参与的热情。这种师生互动的不和谐性,从根本上降低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1.2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化

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化,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重要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学成为很多地理课堂主要采取的教学形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画面感较强、灵活性较高,但是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较少,学生往往不能够按照教师的用意和安排来进行学习,从而降低了地理教学效果。

2.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2.1生活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用地理知识来加以解决。例如同样是早读的时间,为什么夏天早读天是亮的,而冬天早读天却是黑的?如何正确地利用气候要素来对南稻北麦、南米北面等进行解释等。通过从生活中截取相关的场景,来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运用,这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2.2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对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第一,转换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老师应该事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来巧妙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师生教学互动。第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通过图象法、顺口溜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地理学习规律,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借助于网络课堂进行地理教学

突破单一化的地理教学方式,善于借助于网络课堂来进行地理教学,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首先,通过开发本校地理学习微信公众号,定期给学生推送相关的地理学习资源;或者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来实现,以此来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呈现精彩的学习盛宴。其次,开发地理网络教学课堂,可以在校网站上来开辟地理学习专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指导,以此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2.4合作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提升,从而不断地实现学生个人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出相关的命题,比如太阳会不会从西边出来?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等问题,让学生结成小组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意见和看法,来不断地取长补短,实现个人的进步。总之,在地理课堂上,应该深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断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合作学习、网络课堂教学等方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对于学科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冉杨.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2】毕小平.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动态及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8)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的教学压力非常大,而且课堂教学氛围比较紧张和严肃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主体地位,导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依然非常的普遍。比如,某道较为复杂的高考数学题目,教师通常会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非常乏味、枯燥。

2.课堂教学实践中,过分地相信和依赖教材内容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还依然非常依赖教材,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将教材内容视作权威,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教材内容从未有过怀疑,更谈不上批判意识的养成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一切行为,完全由老师掌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3.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基于教学本位和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一堂课45分钟时间,其中老师讲解的时间大约为40分钟左右,而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有5分钟,甚至更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回归教学本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锻炼和交流。比如,课前可抽出大约20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再用大约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最后的十分钟,才是老师点评、指导和纠错的时间。通过实施改造教学模式,高中教学将会重新回归本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首先,让学生看到积极的期望。积极期望就是指基于对高中阶段学生心理情况的考虑,积极引导学生要对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充满自信,要提高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

其次,从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应当明确一个非常小,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通过不断的进步来提高学生的信心、热情。同时,决不可急于求成地期望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学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从小目标的实现开始,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大目标。

2.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阶段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中,建议利用几何画板,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

首先,利用几何画板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几何画板而言,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动态功能,可使原本较为抽象的相关概念更加的具体化,增强其直观性。比如,实践中可利用几何画板让抛物线图像发生一定的变化,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如下图所示。直线Z和焦点F的距离d通过鼠标拖动点可以有效改变,而且抛物线自身的形状也会随之而变。通过动态画面的展示,学生可联想到抛物线本身的性质,然后再用定直线f、焦点F之间的距离d来反映,由此可以由定性到定量。通过动态展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选取和教材关联性较大的资源作为素材,并且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高中数学概念、结论予以构建,从而为高中学生呈现最为直观的数学知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自觉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和全局性,有效简化课件内容,关注学生的听、看以及色调、声音和图片。比如,三角函数教学过程中,可将函数图像变化演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操作,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知。

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教育界同仁参考和斧正。

篇(10)

【关键词】医务士官 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中治学、读书、作人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是对学员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略的基本要求。优良的学风是医务士官学员高素质的体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 医务士官学员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少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入校学习只是个“跳板”,学习缺乏积极性。大部分学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立志成是当前学员的主流。但仍有学员认为“士官文凭太低,士官岗位太小,难以成才”,学习信心不足。部分学员对前途问题顾虑较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这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学习方略不正确

许多学员重视知识积累而不重视思维培养,重视能否通过考试而不重视增强素质。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凭理解,而是靠“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总结,新旧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员经过从小学到中学的十来年的应试教育后,思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部队军事化管理的负面效应,一部分学员习惯于背条令、背规程,学习中也只知道一味背诵;三是部分学员基础差,原有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能力差。

二、 培养优良学风的几点建议

(一) 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学风是学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培养学员良好学风首先要从学员的思想上抓起,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提高学员对士官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使学员树立献身国防、立足本职的理想。加强士官政策教育,使学员充分认识士官是连接官兵的纽带,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从而使学员安心士官岗位,安心基层生活。让学员了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认识。从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士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出发,激发学员通过努力学习的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 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1、 培养学员的科学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学习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知识应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这首先要求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让学员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同时要求学员要及时进行复习,学而实习之,温故而知新。

2、 培养学员的独立思维能力

独立思维是目前医务士官学员普遍缺乏的能力。战时地理条件复杂,战场环境不稳定,战伤情况多样,这就要求医务士官学员要突破思维定式,随机应变,多方位、多视角的思考,及时救护伤病员,墨守成规将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战场。

首先教员授课时应提高学员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真正体现创新性素质教育“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要求。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注意与学员的互动,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员听课时要全神贯注,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思维处理高度竞技状态当中。不但要掌握教员所讲授知识,更要跟上教员思路,学习教员的思维方法,分析教员是如何解决重点、抓住疑难的,认真把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要具有怀疑精神和试验精神,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

上一篇: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下一篇: 研究性课题可行性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