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9 17:3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全球经济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已开始,自从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是有利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注意区分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经济全球化则不同,主体由国家变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谈判机制的。国际社会中国家的谈判只是为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个人和企业竞争力量的不均衡,国家和国家之间必定存在财富分配的不均等。虽然分配不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却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特征。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总体来说,有利有弊,其本质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务国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现象,它是一个因史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经济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使世界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的过程。资本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动因。表现: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组织的建立。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全公司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再次,一个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选择和实践检验,人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自我实现。最后,不论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有机会获得来自全球的最先进最廉价的,同时还是最切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消费。

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经济领域的影响。经济安全观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分不开的。衡量经济安全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国际竞争能力,因为追求经济安全的目的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没有国际竞争力,一国的经济安全就没有保证;二是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着一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权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技术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很难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其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下展开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经济全球化给本国带来的好处,有时还被迫主动对经济管理权限作出一些让步,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制于发达国家。

(二)金融领域的影响。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以及金融协调与监管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在金融领域实行开放是不行的。但是,金融业最难管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异,品种已达上百个。人们大多对其性质、功能认识模糊。发展中国家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来规划和管理金融业的发展。与较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高级金融人才。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投机猖獗,风暴四起,使得国际间货币合作的风险加大。而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放松了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便会乘虚而入,必定酿成金融市场的严重危机。

(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容易接受发达国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最终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从属性,从而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

(四)影响政府收入与政府借贷。贸易自由化将会使政府关税减少。在自由化的最初阶段,其影响可能是中性的,甚至会增加额外收入,但最终会减少政府总收入水平。同样,任何税收减免或对外国投资者、出口生产商的税收抵免措施都将减少税收收入。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展观

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发展中国家只有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知识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改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被动地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关键是知识、创新和人才的竞争,知识、创新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才、创新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人类的发展应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信息诸要素之间的互适与协调,这种互适与协调必须建立在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基础之上,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的含义。这一界定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老路,而是必须走边发展边治理的现代新路,以最小的付出和代价赢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同志申明,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所有国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也不能够建立在广大南方国家的贫困之上;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世界的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不断扩大,否则人类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的经济全球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是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即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也就是说,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国际事务应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协商解决。但这并不等于否定大国的重要作用和影。

(四)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五、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碍的世界性潮流,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其被动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还不如有步骤、有准备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去。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成为获益者,能否消除贫富差距,都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实力状况和选择正确应对战略及其具体措施的综合能力。

篇(2)

[2]何建坤,周剑,刘滨,孙振清.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4):18-35.

[3]周杰,李金叶.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世界农业,2015(02):1-4.

[4]周杰,李金叶.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探讨[J],世界农业,2015(06):155-159.

篇(3)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0-0155-0

引言

社会时代总是不断地向前推进,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方针策略。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其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同时,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国际间资源争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下,我国如何在国际贸易间贯彻落实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在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生态化战略中做出选择,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讨论话题。

一、国际间贸易的生态化趋势研究

1.经济发展依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可否认,当前国际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下,总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然而,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全球的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重,关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以及清洁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水平,远远不及经济发展的速度。换言之,当前全球的经济发展依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策略建设及落实,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必然不能置身事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我国也必将更加严重。

2.保护环境战略的实施效果南辕北辙。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早在社会工业发展之初,就已经被许多经济及社会学家提出,基于这样的事实,各国也将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纳入自身国家发展的战略中。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当前国际间国家贸易相关法案中,普遍制定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相关规定,在诸如进口税收、海关查验等经济层面及管理层面都有相关的管理措施。然而,在实际的國际贸易实践中,这些法案规则不仅没有从根源上治理环境污染,反而成为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中的巨大绊脚石。相关的环境保护法案,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逐渐演变成各国间的绿色贸易壁垒。所以说,当前国际间贸易的生态化趋势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战略在实际的实施中,产生了南辕北辙的效果。

3.原本的相关贸易协定有待更新。谈及当前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机制,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是当前国际间贸易的基本准则。随着各国在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中,逐渐将关注点从贸易自由化转移到双边贸易及区域贸易中,对应的国际贸易生态化战略也应当有所调整,这对当前世界各国的国际间贸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不足

1.集约化程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本文认为,所谓集约化,即为“集中简约化”,是指在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相关人力物力优势,以及管理发展战略及手段来达到生产发展效益提升的经济学发展策略。而我国作为当前国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首先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不能算是稀缺。但就当前国际间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竞争不断激烈,世界各国贸易规则及策略层出不穷的情况而言,我国对自身资源的利用整合,集中组合的程度并不高[2]。这也使得我国在面临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动荡局势时显得十分被动,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再进一步具体分析,资源无法实现集约化,这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较世界发达国家更高,在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

2.产业转型面临压力。就科学技术而言,我国近些年来可以说是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且科技手段也逐渐在我国的各行各业渗透,在各个方面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然而,这些技术手段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并不显著。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国际间的贸易中依然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生产制造业依然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动力,也同时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依然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生产附加价值低的产品。这使得我国在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因此,我国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必须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对环境污染大的生产制造业转向相对清洁且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3]及服务业。

三、对应策略研究及案例论证

1.强调集约化发展,提高资源整合利用能力。针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生态化趋势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关于集约化水平低,自身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低的问题,本文给出加强集约化水平的正面突破建议。具体而言,加强集约化水平即提高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不仅限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对所有社会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例如,浙江聚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就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正面的示范。首先,该公司的创立理念就直接结合当前我国十分火热的电子商务理念与国际贸易手段,使得我国现有的科技资源充分地在国际市场中发挥作用。其次,该公司在近年来的经营中不断开拓新的行业领域市场,从传统的矿产、能源、化工及农产品等制造业产品到全球高端的服务资源、大数据、技术、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务,可以说是充分地整合了我国现有的社会及经济资源,充分发挥了集约化资源发展的优势,在拓宽国际市场的同时,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我国的生态化国际贸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反,山东能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省级大型国有企业二级公司,却因为不能及时调整资源利用结构,导致出现融资困难等资金周转问题[5]。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市场上的煤炭需求下降,导致企业产品囤积,全行业企业受到极大打击,进而导致山能国贸在融资中出现困难。但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该只依靠单一类别的产品来经营发展。尤其国际贸易竞争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要想在其中立足,就应当尽可能地整合自身资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而不能只单一地依靠煤炭市场,导致其在面对煤炭行业出现下滑,失去发展优势的或遭遇行业发展变故时难以应对,进而使经营生产陷入僵局。与此同时,山能国贸主营的煤炭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清洁能源,且可再生能力低,循环周期长。这与当前国际间贸易的生态化发展理念并不相符,虽然当下可以倚仗社会发展进程不足,尚未出现可替代其运用的能源而始终保持重要发展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避免最终被替代而丧失市场,应当早做决断,加强资源整合,适当做出发展战略调整,适应社会发展节奏。

2.加快科技与资源生产发展的融合利用。科学技术是21世纪时展的主题。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或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可以说是在社会发展的驱动能源方面做出调整。而加快产业转型则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本身做出调整,加快科学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融合运用,优化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等,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我国基于国际间贸易的主要生态化战略选择。

篇(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有“刺激”背景的基建项目不断被开展以及周期性的出口低迷开始减弱,我国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国外的金融危机态势虽然还太不明朗,但是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复苏中、投资银行的效益开始有起色以及各国的股市成长等现象也开始表明:全球经济下滑已经接近尾声了。

贸易作为一国经济的引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经济危机又属于周期性的出口低迷。所以,发展贸易进出口,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势在必行。服务贸易作为我国近30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外贸易,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服务贸易有着发展速度快,贸易逆差过大,出口市场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弱,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待优化调整,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占比虽有下降,但仍占主体等特点。纵观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之后以每年平均17.7%的速度增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比服务贸易领先的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来看,还十分落后,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点发展劣势:

1、人力资源丰富,但竞争优势不足

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质量不高,缺乏技术人员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人才结构急需优化。

以我国软件人才为例。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现出典型的“橄榄型”,既缺少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又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软件高端人才。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我国劳动资源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高技术人才的缺失易使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缺乏后劲。

2、资本要素不占比较优势、技术支持不够,给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发展带来压力

目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部门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量中占比较大,而我国在这些部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本要素不具备比较优势,资本市场发育不及发达国家充分等客观原因导致我国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部门不具备规模竞争优势。虽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项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不能否认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核心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所持有,有待突破。

3、国内一些政策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部门参与国际竞争

(1)对部分货物实施的增值税和货物税出口退税政策;在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工业开发区对大部分外资企业和以出口为主的国内企业实行收入所得税的优惠;对外资企业和出口超过70%量产的国内企业实行收入税减免政策。这些财政激励机制引导着投资进入货物生产而不是服务产业,不利于服务贸易发展。

(2)对一些行业进行国家垄断(例如电信业)使其自然竞争受到阻碍,造成其对外竞争力不足。

(3)对知识产权、中小批发零售公司、外部流入信息和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也将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产生阻碍。(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国内政策和区域贸易协定》)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1.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服务贸易转型

依靠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来带动整个服务贸易前进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我国服务贸易未来必将向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来适应未来的需要。另外,从服务贸易自身来讲,人力资源本身就是其发展的重要要素,所以,我国必须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

2.贸易地理方向分散化,重视区域贸易协定,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合作伙伴均为该领域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太过集中反而会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平稳、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此次全球经济下滑可见一斑。我国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寻求服务贸易新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为扩张服务贸易提供新机会。

3.政府引导企业规模经营,形成规模竞争力优势,削减逆差

我国服务贸易长年逆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服务企业规模较小,资本、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要弥补这一缺陷,我国就必须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走高技术、高效益、低成本之路。

(1)促进国内企业之间的自然竞争、优胜劣汰。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整合资本、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率从而达到最佳生产规模,成为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服务贸易出口公司。

(2)鼓励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服务企业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3)借鉴服务贸易强国的发展之路,吸取经验。首先要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为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是缩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别待遇、加大税收和金融支持;再次,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客观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虽然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国内完善,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差异使得国外一些发展经验不能照搬,通过考察长三角各省市现代服务业各行业集聚度,选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产业,发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以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为代表,环渤海以辽宁省、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为代表。

根据表格,按照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长三角主要省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都超过50%,说明现代服务业在这些地区比较发达,也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

二、三大经济圈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本章采用区位商法计算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区位商,以考察其集聚水平。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又称LQ指数,是空间分析中用于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增加值(或就业人数、总产值等)在地区增加值(或就业人数、总产值等)中所占比重与全国(省)该产业增加值(或就业人数、总产值等)在全国(省)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其公式如下:

式中i指第i个地区;j指第j个行业;Lij指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指标;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本文选取的是产业增加值,因为相较于总产值和就业人数,增加值综合性最强,最能反映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程度。

根据上表,从横向来看,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程度较强的是上海,分别有四个及以上的行业区位商大于1。江苏、浙江相对而言,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其中江苏只有房地产行业区位商大于1;浙江也只有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

从纵向来看,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长三角主要省市产业集聚较强的行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比较低。

三、结论和建议

1.各省市结合实际,有选择的发展服务业。例如,珠三角地区可以通过集聚程度强的核心产业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2.加强区域合作,推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珠三角应深化与香港的在金融、物流和消费业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吸引香港企业进入珠三角现代服务业领域。而长三角地区的三个主要省市应发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作用。例如,长三角地区上海产业集聚程度较强的服务业可以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江苏、浙江的服务业一起发展,形成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发展。

3.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强本土服务业的吸纳力。三大经济圈主要省市拥有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要首先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促进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服务贸易贸易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4706亿美元。但是,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把服务贸易的发展放在战略性的发展地位。要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文写做的目的。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进出口逆差仍在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其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较上面增长12.3%,总额高达4705.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72%;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较上年增长14.7%,总额高达5396.4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88%。虽然我过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贸易的出口规模较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匹配。此外,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存在扩大的趋势,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起源发展以来从未消除,最近1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如下表一所示。

观察表一可得,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前,2009年贸易总额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不错,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仍然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维持在高于12%之上。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整体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是进口多于出口,即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尤其是2008年之后,贸易逆差呈现急剧上升态势。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不匹配。

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资源、劳动密集型部门。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然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结构为主,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服务业出口占比大于1/2;但是,在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方面,即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则发展滞后。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现在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现状可能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想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转变。

3.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减弱,人才缺乏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这是过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断出现“用工荒”现象。再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我国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与印度等国相比,过去我国劳动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再者我国大多农民工学历不高,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达到信息时代对劳动者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优势已经减弱,如股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象,将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培养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并不能缓解我国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脱节。我国人才一方面供大于求,然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尤其是我国国际贸易、咨询信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这一因素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4.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

我国国内针对服务贸易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至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例如:《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对外贸易法》等(时间倒序排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法律中的个别条纹与国际上的规定不一致,可操作用相对较差。此外,对于国外对我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以及我国的贸易在国外被歧视现象方面,我国的法律中不曾涉及,因此这些法律不能起到充分保护我国企业的作用,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相当不完备,我国相关部门必要完善立法,以保证并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同样,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缺陷众多,例如:责权不明、行业垄断等方面。在服务业贸易的政策和规章方面,我国中央和地方并没有形成一致、统一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调节部门。政策透明度欠缺,各个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经营秩序混乱甚至行业垄断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宏观管理政策方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立法,完善并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效率。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度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门槛降低,也加剧了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减弱了区位优势的作用,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地理边界逐渐弱化,“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一词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名词,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是指一个经济个体。

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表现为不断丰富的内容和不断升级优化的结构。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被纳入到服务贸易领域,其中包括金融、技术服务、保险、咨询服务、数据处理等。新兴的现代服务也属于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这也就在结构上改变了我国的服务贸易,从此,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传统服务贸易呈下降趋势,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不断上升、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在内容上丰富的同时,结构也得到优化升级。我国的服务贸易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地区分布上;第二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行业分布上;第三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产品结构上。

在地区分布上,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大国,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比较落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排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前10的国家(中国和日本除外)均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例如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居于世界第三位,紧跟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第五位,前四位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额位于世界第三位,紧跟美国和德。并且,处于中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

在行业分布上,国际服务贸易分布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的大小,贸易金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和电信等方面。

在产品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甚至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特征;发达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值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污染小、耗能低。

3.服务贸易的知识密集化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改变了服务贸易的特性,使得服务贸易克服了服务不可储存性、无形性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限制,使得服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例如医疗和银行系统的信息化与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等,以及大量新行业的不断涌现。充分的证明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给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贸易契机。

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为贸易提供新的支持手段,从而促使资源配置达到更高效的水平。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从前文介绍可知,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较小,逆差不断增大。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利用我国的优势行业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利用GATS的相关规则对我国的劣势行业进行相应的保护。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综合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应该重点扶持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应好的特点,并且能带动大批就业人员;二是高技术创新行业;三是为农业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四是基础性行业,如公共服务、教育事业。

通过扶持强势行业,保护幼稚弱势行业,不断的刺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培养我国服务贸易新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2.优化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正处于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兴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的阶段。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因此无论我国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应尽全力全词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进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倾斜优惠政策促使知识型、技术型、高附加值值的产业发展,并重点发展此类行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利用自然因素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现代服务贸易。在此过程中,技术和知识的作用不可忽略,我们也可以将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贸易上,改善一部分产业、企业或公司。

3.加快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本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乏专业的国际贸易高级人才,同时服务贸易需要高新技术支持,然而高新技术也是需要人力资本来完成的。因此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完成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加快人才的培养。

4.完善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

加快立法步伐。我国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一部与国际法规接轨同时又能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

加快完善服务蚂蚁管理体制,使得政策透明度提高,促进各个部门权责明晰,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得以高效管理,避免权责不明、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

五、小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条件下,服务贸易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世界整体水平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就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我国服务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总所占比重较小,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较少,近些年来,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较大,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较少,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一致,等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了解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对策解决我们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则与社会,2009(3上)

[2]刘媛君.简析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

[3]肖黎,崔强.浅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J].现代经济,2007(3).

[4]魏下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2006(7).

篇(7)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在对外经济贸易和国内外企业的生产运作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对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为其后期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做出贡献。

1.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内,于19世纪末建成,包括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是我国重点港口,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货物运输枢纽港。目前青岛港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储存、中转、分拨等的物流服务和国际国内的客运服务,同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靠泊能力及港口通过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

2. 青岛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在供应链物流领域,分析物流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设意见,SWOT分析法同样有效。

2.1“S”—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strength)因素分析

(1) 区位优势。青岛港地处东北亚中心,作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在连接国际航线和国内支线的条件上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到目前为止,青岛港已与全球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初步形成远近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航线网络。

(2) 硬件优势。青岛港作为我国沿海货运大港之一,建设码头可利用资源高达70平方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00多个,发展潜力大。到目前为止,青岛港已建成全国前列的集装箱标准化码头、原油码头、煤炭码头、矿石码头。

(3) 产业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强劲,产业结构较为齐全,并且比邻韩国,具有优越的外向型经济优势,为青岛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流,保障了青岛港港口物流的长久发展。

2.2“W”—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劣势(weakness)因素分析

(1) 港口综合功能配套设施欠缺。目前青岛港已装备了国内先进的EDI电子信息化信息中心,以及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港口技术研发中心,但是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还未完全到位,从而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另一方面,青岛港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体系比较落后,制约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2) 周边港口竞争激烈。目前,上海港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运港,大小洋山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宁波-舟山港已建成“四系一体”的强大格局,使青岛港的石化项目不再具备很大的优势。

(3) 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青岛现有物流企业中,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所占比例不到30%,严重低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等国内大型港口。

2.2“O”—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因素分析

(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1世纪全球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劲头,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这对于港口物流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推动力。

(2) 有利的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国家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制定了较为有利的政策,相关部门建立了利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协调工作机构,真正将政策转化为行动。

(3) 众多国际物流巨头的入驻。随着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中远、马士基、日本邮船、美国总统邮轮为代表的国际航运巨头相继入驻青岛港,给青岛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在前文“SWOT”分析的基础上,坚持“SWOT”分析的战略原则—“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挑战”,提出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1) 加快港口物流战略研究,合理规划与建设。现代港口物流应根据整个物流系统的要求来做好港口物流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调整与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有条不紊的推进港口物流的改革与建设。

(2) 重视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港口物流管理水准。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物流流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将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到货物信息流传递的每个环节。

(3) 加强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在港口物流领域,加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港口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化的达到整个物流流程的一体化。

(4) 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一层不变的落后机制,引进欧美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保证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青岛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对青岛港口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解释,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对青岛港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青岛港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港口物流的一体化进程,加速港口物流企业的成长。(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一、国际会计协调的概念及意义

 

国际会计协调应用的过程中,其核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步的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协调、统一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在差异的基础上,对差异进行一定缩小矛盾,形成有序的结构、会计活动;第二,国际会计协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统一标准不等的共同结构;第三,国际会计协调,不是标准化,其主要是为了缩小各个国家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异程度[1]。

 

当前随着国际贸易、经济交流等活动的不断进行,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各项分工的明细,而会计的差异,则对各个国家处理统一会计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各个国家会计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准则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缩小,国际会计协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对各个国家的会计进行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会计协调对各个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各国的经济交往不断的增多,经济合作贸易越来越密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果交易双方都按照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信息的形成、编制会计报表等,则会促进双方对会计信息的了解和认识,也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经济合作的发展。

 

2、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范围不断的扩大,且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会计财务信息等,会使得投资者对财务信息可以明确的掌握和了解,同时掌握被投资投资的财务状态和经济状态,进而帮助投资者快速的作出判断,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2]。

 

3、促进跨国工作的管理和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推动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总公司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往往是根据东道主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的,而总公司则是按照自身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的,所以对跨国总公司的财务编制的合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其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用国际会计协调,简化财务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促进跨国工作对公司内部的经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等。

 

二、我国会计协调发展现状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各个国家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不断的增加,为此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取得显著的发展成绩[3]。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迅速的增长,有效的加快了中国进入世界经济的脚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获益匪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不断的增多,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会计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从中国的会计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会计协调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发展会计国际协调,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也可以促进中国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接轨。但是从当前的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而言,中国的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中国会计协调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市场环境不完善。自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显著的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会计、税务、审计等在内的环境不完善,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特有的问题,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也可能存在。所以为了促进中国会计协调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国际投资,需要将市场环境完善,开展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接轨,提高外资吸引能力,促进中国与国际经济的合作。

 

2、会计协调与国际接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改革开放发展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对外经济从无到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我国的一些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跟随潮流,朝着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在国外投资设厂、兼并、收购等等,国内大部分的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参与到国际竞标中,但是中国的会计财务报告,没有办法得到国际上的认同,为此直接的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深度[4]。所以说中国的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会计协调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会计协调的控制和管理,缩小其与国际会计协调之间的差距。

 

3、会计准则执行力度不够。当前中国的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国际经济中,企业的会计行为还存在着不规范,会计信息报表等还不完善,进而影响着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的增加,我国的会计准则执行力度不完善等,都影响着我国的会计协调发展。从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分析,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混乱,会计准则的内容简单,操作性不强等,影响着我国的会计协调发展。

 

三、国际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会计国际化成为一种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对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会计协调,会促进会计财务报表编制完善,并接近国际会计准则等。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进行,促进中国经济效益的提升。中国是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一个趋势,而国际会计协调对中国会计协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可以推动中国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接轨,需要中国的会计协调发展认清现实,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国际会计协调的影响下,中国的会计协调发展,需要在与国际会计协调接轨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也需要认清自己需要在对外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5]。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了中国会计协调的发展,从其产生在整体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影响归结为:

 

1、促进中国会计协调明确定位。在中国对外经济和会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要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在国际经济利益之争中,占据有利的优势。从当前国际间的竞争进行分析,经济的竞争,实则是会计准则的竞争,为了提高本国的利益和国际地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中,所以中国也需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中,其促进了中国会计协调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提高我国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可比性。

 

2、促进矛盾的缩小。在会计准则等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不同的国家其产生的矛盾不同,会计国际化发展,是会计发展的目标,也是其发展的潮流,只有充分的做好相关的准备,才可以创造良好的条件,将各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协调之间的矛盾很大,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会计协调的发展,需要在国际会计协调的背景下,处理好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缩小中国与国际会计协调之间的矛盾,为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3、促进中国完善自身的会计机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对外国际贸易中,中国的会计报告得不到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有助于促进中国完善自己的会计准则、会计机制,促进中国完善相关的标准,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下,中国需要充分的了解到市场的需求,降低其规范操作的难度,提高会计准则的实用性等。我们知道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各个国家的国际市场竞争不断的加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将自己的会计准则、机制等完善,为对外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保障。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等不断的建立,而在跨国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总公司想要实现对子公司的跨国经营,就需要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各个国家的政策,尤其是会计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建立或者是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建立分公司,总公司和子公司则财务实施的是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而影响着总公司对企业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掌握和了解。为了促进跨国公司对其子公司会计信息的掌握,需要各个国家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中,形成一个各个国家都可以接受的统一标准的会计准则,促进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不断的发展,其权威性不断的提高,为各个国际会计协调、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前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这个经济市场,所以需要在会计准则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中国作为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其发展受到国际会计准则影响,国际会计协调和我国会计发展存在相关性,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中国会计发展与国际会计协调的结合。

 

四、结束语

 

篇(9)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渠道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日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并获利的实体或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大跌,全球经济下滑。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新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8年同期有所减少。 

2.私募股权投资传统行业比重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倾向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多投向那些收益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行业。从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数量占比都较2008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体现投资机构为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而对投资策略做出相应改变。 

3.私募股权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 

200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过桥资金和对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多。同时,来自夹层资本和重振资本的投资更是从无到有,表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1]。 

4.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私募股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在政策基本面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创业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投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创业板市场大幕已经拉开,这更引发了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 

(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出现下滑态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了去年走势,投资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选择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抗周期性强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私募股权机构的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机构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组合贬值以及高负债,需要通过停止投资新项目、加速出售现有资产等现金筹措手段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紧张,广大待投资企业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筛选出不少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 

根据china 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2起案例分布在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依然为主要投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5起;农林牧渔业次之,有2起投资案例。在投资金额方面,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总量较2008年下滑明显,且投资于传统行业的比重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一)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投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特点,其投资往往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项目,且偏好于后期投资。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下,行业进行不同调整,私募股权投资者要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所以行业调研就变得具有十分意义。从不断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可见,这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绝佳机会。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对行业调整的影响,不同行业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产业调整。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及预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基于行业现状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参照国外经济发展历史,融入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判断,对相关行业的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未来,并对行业和国家政策主题进行从行业到企业的逐步分析从而确定有价值的投资对策,并通过业务伙伴来获得投资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行业团队,借助于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投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行业内部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作为其投资对象,在此分析过程中应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目标的有效价值。在投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长短期综合考虑,既考虑到当前的利益,又要重视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强弱,综合分析,谨慎投资。 

(二)上市公司私有化投资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这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我国的a股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刺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投资证券类资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公司无疑是该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企业长期价值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困境的摆脱,在相关行业复苏时这些公司应当是行业复苏的“龙头”,显然这种投资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会由于经济的复苏而收不菲。所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种很有利的投资战略[3]。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找到由于金融衰退而显示超值投资的上市公司,其投资的途径是要约收购或吸收合并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进行退市私有化。其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用其掌握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战略调整,组织重组等手段帮助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改善管理,提高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最后,采用适合的方式,上市或出售以完成整个投资活动退出并获得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作为私募股权的投资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理性,来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还比较严峻,但是中国的经济较世界来说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基本消除股市泡沫,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参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促进pe的长期发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更显活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途径;国际物流;发展状况;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5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社会专业化分工逐渐深化,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兴服务产业,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我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产业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笔者对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状况概述,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思考。

1当前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国际物流需求层次逐渐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近三十年的持续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上,我国对于外来货物的贸易活动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最为瞩目的亮点。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的整体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可以看到出口商品部分中,初级产品所占有的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而整体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提升。我们说这样的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巨大变化,能够为我国国际物流行业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成为全球经济的黑马,甚至与北美洲、欧洲并成为当今全球贸易的三驾马车。然而之所以与西方世界相抗衡,势必是由于物流服务改革发展产生的影响,自从2007年以来,与中国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六个地区中,亚洲、欧洲与北美洲所交易量达到了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第三,当前我国主要国际贸易港口快速发展。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港口与通商口岸就是我国贸易的重要节点,尤其在国际贸易物流迅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外贸通商口岸港口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当前被我国海关所管辖的对外口岸一共有349个,几乎快赶上了世界一流物流国家。

2当前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逐渐拓展了自身的外贸领域,并且对外贸易额度也在不断增长,并且会利用了自身优势来不断深化市场改革,一跃成为了世界三大贸易国家。然而我们同时要看到的是,相比于自身庞大的贸易业务,国际物流行业正处于劣势状态,甚至与西方部分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在自身国际物流发展过程中要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式。

首先,外资物流企业迅速涌入国内市场。在近几年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诸多外资企业不断涌入我国市场,在自身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提高了业绩与经营规模,这对国内部分物流企业在起步阶段起到了阻碍作用。尤其是对于国际物流行业中,诸多外资物流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不断巩固在国内市场中的位置,并且延伸出了自己的领域,诸如UPS、DHL等国际强势外资物流企业。

其次,缺乏相关的健全法律法规。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领域也得到了迅速扩张,然而国内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却显得十分滞后,甚至严重影响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3新时期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首先,完善相关物流法律体系,为国际物流发展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我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针对相关法律不完善状况要尽快制定出物流法律规程。尽管我国国际物流行业正处在起步时期,但是可以汲取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实际国情来完善法律管理机制,营造健康的法律制度氛围。

其次,构建国有物流品牌,抗衡外资物流企业冲击。在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被外资企业逐渐占领大部分份额,但是我们并不能强制赶走它们,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构建属于民族的物流品牌,让我国物流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而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同时,要转变传统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诸如运输功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等,这样才能够不被外资企业所“欺负”,从物流大国转变为物流强国。

第三,要完善相关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新时期国际物流人才除了要具备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等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并且也要了解报关报检、保险、运输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的才能够顺应现代国际物流发展需求。我们要完善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人才走入岗位之后,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让物流人才在实践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4结语

随着现代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物流领域一定会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了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我们就务必要全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出一批物流领域的精英,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进而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高效、优质、科学的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征.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08).

上一篇: 医学技术分类 下一篇: 采购流程的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