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1: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甲沟炎的预防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
预防糖尿病足应该从其病因开始,可把疾病扼杀在摇篮。关于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糖尿病专家介绍,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由局部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病变涉及大小微血管、神经、皮肤肌肉、肌腱、甚至骨头等组织,晚期形成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糖尿病足发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甚至肢端坏死。
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因素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因素。
四、足部感染
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形成、发展及恶化为坏疽的重要原因。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因素,如足部皮肤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等,也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预防糖尿病足至少每天检查一次足部
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很大,尤其是发展到坏疽阶段,常常需要截肢,其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严重威胁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足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皮肤滋润。
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二、每天检查足部情况。
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以及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胼胝、足癣、甲沟炎等,若发现应及时处理及治疗。
三、保持足部卫生。
脚同洗脸一样重要,每晚用温水(39℃~40℃)及软皂洗脚,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间。
四、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12-02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上升趋势, 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标准,男14例,女4例,年龄40~6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18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血糖均控制不良,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等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因此,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期望,做好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疾病的转归、治疗及愈后护理的方法,使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饮食护理干预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现代综合治疗中主要内容之一。合理的饮食控制,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能使血糖保持在理想范围。应根据病人的劳动强度、体重等情况因人而异设计食谱。其中总热量、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要调整合理,三餐分配按1/5、2/5、2/5。严格限制各种甜食,选择以低糖、低脂肪、低盐、适量蛋白、清淡、高纤维素为原则,每日进食时间、量保持有一定的规律性。病人饥饿明显时,可增加粗纤维类即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
足部护理干预
2.1 做好足部检查
每天检查足底的温度、颜色,检查趾间、趾甲,观察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死等;检查局部皮肤的感受,检查脚背血管的波动;询问患者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等。
2.2 加强日常护理
每晚用温水及柔和的香皂洗脚,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注意足部保暖,选择合适的鞋袜,袜子要轻巧柔软,以前面宽大、弹性好,透气性及散热性好的棉质为佳保持鞋内干燥,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沙石粒等杂物,避免出现溃疡;定期正确修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脚部有小伤口时,用碘伏消毒受伤处,纱布覆盖,2~3 日仍未愈合,要立即就诊。
2.3 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选择较平整的场地,坚持每天餐后步行,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宜,禁忌空腹运动。不能步行者可在床上坐着做提足运动,1 ~ 2 次/日,每次≥20 下。对症状较轻的病人,可站立在手扶椅子前,做单腿提足或甩腿运动。做这些运动时,一定要有家属在旁边,以防发生意外。坚持进行足部按摩,从足趾间开始向上至膝关节处进行自我按摩,早中晚各1 次,10 分钟/次。不能自理者可由护士进行按摩,并教会家属,出院后坚持按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足患者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等。
3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16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2例创面明显缩小,局部干燥。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糖尿病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2 ]。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比药物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及早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即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m
我科从2006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34例,通过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病人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50~72岁,有糖尿病史6~30年,平均11.2年,糖化血红蛋白(HBAIC)8%~14.5%,平均11.04%;下肢血管B超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者34例,血管重度狭窄4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8例,良好2例;肌电图检查符合周围神经病变的34例;诱发因素中,烫伤10例,误伤4例,足癣5例,鸡眼3例,甲沟炎10例,其他2例。
2结果
经治疗后,治愈、好转28例,6例无缓解。
3病因分析
3.1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美国每年因此而截肢者逾5万人,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1]。糖尿病健康教育滞后,从所选病例中可以看出,年龄大、病史长;病人在患糖尿病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而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出现缓慢,使患者在短期内没有看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影响了患者对足部预防的重视程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长期神经营养不良,自我护理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足部并发症,应尤为重视。
3.2血糖控制不良
对血糖的良好控制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最有利的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使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内膜不光滑或阻塞,血糖是合成糖蛋白的原料之一,血糖控制不良,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3.3周围血管病变
由于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因为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动脉壁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破坏,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局部血液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引起肢端坏死溃烂,本组34例病人均给予下肢血管B超,结果全部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度狭窄3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
3.4感染
由于血糖控制不良,组织内血糖升高,为细菌提供了培养基,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血运不良,抵抗力下降,血液灌注不良,局部组织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给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局部溃疡分泌物中可以查到致病菌。溃疡浅表,侵及皮层,多为G+球菌感染,波及肌层及骨、关节者,多为G-杆菌感染。
4护理
4.1有效控制血糖
近年来,2型糖尿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及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的认识。由于部分糖尿病病人早期并无症状,估计在出现糖尿病症状并确定临床诊断时,大约有3~5年的延迟,因此,部分糖尿病在得到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血糖控制相当重要。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病人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糖尿病足感染时,病人血糖增高,本组34例病人中,HBAIC平均11.04%,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糖和感染是相互影响的。血糖增高会加重感染,感染加重又会使血糖难以控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足部感染溃疡也会明显好转。为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确诊后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联合治疗。随着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使部分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病人的血糖得到稳定且理想的控制。
4.2有效控制感染
有效控制感染,可以促进血糖的良好控制,因此,要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根据血糖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全身加局部用药,效果更好。
4.3足部溃疡的处理
局部采用清创的方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不能急于大面积清创,尤其是侵犯肌腱时,为保护肌腱的功能,避免肌腱萎缩坏死,更不能因清创而暴露肌腱。根据局部溃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紫草油纱布引流,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运,也可用654-2加胰岛素加抗生素局部湿敷。
5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8-02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有报道: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60%~70%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周围血管性病变的亦占相当大的比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糖尿病血管病变使足部组织缺血而失去活力[1]。同时糖尿病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且合并感染。溃疡或坏疽即所谓的“糖尿病足”。如不及时治疗可因截肢而致残。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护理应以预防为主,积极的进行足的健康教育,做好预防感染和诱发因素的护理,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3月~2009年4月收集住院50例糖尿病足2~3级患者。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5-80岁。平均年龄73.5岁。随机分为两组各25人。其中感染病灶侵犯深部肌肉组织伴轻度蜂窝组织炎者37例,肌腱韧带组织破坏伴足趾干性坏疽者13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根据Wagner的分类原则,创面愈合程度分级分为痊愈、好转、未愈三级。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足病程长,易反复,医药费花销较大,同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往往恐惧悲观,沮丧失望,并可能产生家庭矛盾,治疗信心不足。因此需要向患者做好说服工作、解释工作,让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2]。我们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适时疏导,耐心解释病情,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方案,支持家属陪伴,每次换药将创面恢复良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 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制定相应方案,控制总热量,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l/3分配,食谱可多样化,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足坏疽者适当增加热量10%~20%。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3]。
2.3 足部溃疡的护理:①避免运动。②取分泌物进行药敏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用药。局部可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24万u+普通胰岛素8~24u伤口湿敷,1日1~2次,每次15~30min。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个月伤口可愈合。对于足部轻度坏疽,也可用上述方法治疗,包括抬高患肢和制动,控制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降低脂肪摄入。对于2级以上需外科引流清创,用纱条湿敷,纱条用生理盐水、胰岛素、抗生素与山茛菪碱混合,换药1次/d。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用清创刀彻底清创,也可用略大于创面的无菌纱布浸0.5%的碘伏湿敷创面,每日1次,渗液多时可每日两次。坏疽的脚趾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2.4 配合医疗,控制血糖,改善足部微循环:讲解控制血糖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自测血糖。做好足部的局部创面护理。糖尿病足发病“三步曲”:溃疡,截肢,死亡,因此,临床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教会患者和家属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降低截肢率的最有效办法,并使患者学会了终生预防保健、观察及护理,有利于对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控制,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截肢率、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识教育外还应重点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自我保健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足的护理等糖尿病方面的教育,改变他们对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
3.1 糖尿病的自我检测的健康教育:①每天查足。②戒烟。③每天用温水(38~40℃)泡脚10~15min,仔细清洗趾间,用柔软毛巾擦干,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④足冷时应穿袜子,用热水袋时不能超过50℃;用电热毯取暖,睡眠时必须关闭电源。⑤避免赤脚走路,更要避免赤脚在沙滩中走路。⑥避免使用脚控的劳动工具及锻炼设备。⑦四季穿软底宽松的布鞋。避免赤脚穿鞋。⑧避免用力抓搔皮肤表面,修剪趾甲时,不要留甲太短以免损伤皮肤:但趾甲不要留得过长以免自我刮伤。若患者视力明显受损,家庭成员应每天帮助检查足和趾甲。⑨若足部干燥,可于清洗干净后涂护肤油,注意每天更换袜子。最好穿棉袜。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科学的足部护理,可降低足部溃疡的发生,使截肢率下降40%~80%[4]。
3.2 日常护理:指导患者每晚泡脚5~10min,水温40℃以下,用软毛巾擦干,尤其是足趾缝。坚持每晚检查双足:查看足底皮肤颜色,有无红肿、水疱、破溃等,防止皮肤干裂,尤其是足跟部可涂植物油;修剪趾甲成弧形,与脚趾等缘,防过长或过短;选择宽松的鞋子和柔软吸汗的袜子,避免赤足和创伤;不要随意使用足锉、鸡眼膏、鸡眼水、刀片来自己处理鸡眼,应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治疗。指导患者足部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从趾尖向上至膝关节按摩2~4次/d。10~30min/次,注意动作应轻柔;适当做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时可用棉织护脚套,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电烫壶保暖以免烫伤。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疱、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5]。小伤口先用消毒剂彻底清洗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用碘酒等强刺激性消毒剂。不宜使用红、紫药水等深色消毒剂,以免影响对伤口的观察。若2~3d伤口未愈合,应及时就诊。勿自行处理;如伤口严重有坏死组织时,应进行清创。同时加用用抗生素治疗。并注意使餐后24h血糖
4 结果
见表1。
5 讨论
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DM足预防与认识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为避免患者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好地研究、了解DM足预防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严励,王川.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3,24(7):689-691
[2] 熊小红,吴昌玉.糖尿病足坏疽难愈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防治[J].现代护理,2004,10(2):109
[3] 李瑛,周治年,张彦超.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生存质量评价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10):258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79-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呈递增趋势发展,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约达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2]。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得到完全破译。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可累及全身,本篇主要讨论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
1 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
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不同程度发生病变,致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导致双下肢疼痛麻木,感觉消失;又由于外伤等原因,溃破不易愈合,使相关的足部皮肤大面积溃疡,形成足部感染;严重时夜间发生疼痛性痉挛,常因为感染、局部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最终形成坏疽,关节骨质被破坏和畸形,治疗不及时会因此截肢致残[3、4]。
1.1 病因分析
1.1.1 护理不当和各种外伤占诱发因素的67%左右。由于对糖尿病足引起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一些患者不注意保护自己,致使皮肤意外受伤,这些伤害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逐渐严重感染,形成坏疽,难以治愈。[5]
1.1.2 感染占诱发糖尿病足因素的33%左右。患糖尿病后身体抵抗力降低,伤口难以自愈,更容易被真菌等病菌感染,又由于皮肤不洁净造成疖疮肿毒,发生化脓性感染,最终导致溃疡和坏疽[6]。
1.1.3 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周围神经随之病变,使身体末端因为缺血性营养不良而形成糖尿病足[7]。
1.2 糖尿病足分级法 [1、8] 根据Wsgner分类方法,将糖尿病足分为5级:
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Ⅰ级,足部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及深层组织,有水疱血疱,有冻伤烫伤或其他皮肤浅表损伤形成的溃疡。
Ⅱ级,感染的病灶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但韧带、肌腱未受损伤,有多发性的脓灶、窦道,脓性分泌物较多。
Ⅲ级,韧带、肌腱被破坏,但骨质破坏不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多。
Ⅳ级,骨质有缺损,部分趾、足形成坏疽。
Ⅴ级,大部分或全部足部形成坏疽,甚至累及踝关节和小腿。
1.3 糖尿病足评价方法 [9、10]
皮肤:足部皮肤有无干燥皲裂、溃疡坏疽、足癣胼胝、胫前色素沉着。
趾甲:有无灰指甲,陷甲,畸形甲,甲沟炎。
畸形:有无足趾畸形,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下肢和血管的状态: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下肢麻木、疼痛、冰冷感,水肿,双下肢皮肤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安静时或夜间有无疼痛加剧。
感觉神经:用大头针刺激受试皮肤,是否有痛感;向前或向后推拉受试足趾,是否有方位感;用冷热物体贴敷受试部位,是否有冷热感;用棉签轻触皮肤,是否有触感;把第一足趾骨放在震动的物体上,是否有震动感;用10g特制尼龙丝测试压力,是否有压力感。
运动神经状态:是否开始肌无力肌萎缩。
自主神经状态:是否有足背静脉膨出、足热和出汗减少。
健康知识评估:是否认识到糖尿病足的危害,有足够的护理知识。
1.4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4.1严格控制血糖 以饮食治疗为基础,配合运动治疗,坚持服用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尽量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
1.4.2 足部的保健 避免保持一个姿势站立太久,,坐位不能交叉双足,经常按摩足部,避免直接按摩静脉曲张部位,每天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能长期把双足暴露在寒冷或潮湿环境,冬天注意保暖,用热水袋要谨防烫伤以防感染。避免足部受伤,防刺伤,及时处理脚癣、鸡眼、胼胝。剪趾甲要注意伤及甲沟。穿柔软舒适的鞋袜,棉毛质地最好。勤换洗,并坚持温水浴足,保持清洁干燥。如有红、肿、热、痛要谨慎对待,及时治疗。戒烟酒,因为烟中的尼古丁至下肢血管收缩,加重下肢缺血。
2 糖尿病足的护理[11]
糖尿病患者因为病程比较长,并发症比较多,甚至使患者致残,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调护各方面予以讲解,帮助病患尽快走出阴影,控制病情。
2.1 饮食指导[12]控制饮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必须严格、长期执行。控制血糖以防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改善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饮食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营养分配原则 :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每餐热量要合理分配,可按三餐1:1:1、1:2:2或四餐1:2:2:2进行分配。按时进餐,限制饮酒,食盐摄入每天小于10g。
2.2 环境要求 舒适整洁,通风,温度在22-24℃,湿度在40-60度之间。避免因为温度湿度不适,清洁度不够造成感染。
2.3 运动指导 根据个人年龄、体质等不同,要循序渐进的锻炼,并长期坚持,以减轻体重,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降低。运动时鞋袜要通风透气,避免损伤足部皮肤。
2.4 药物护理[13]
2.4.1 口服降糖药:了解各类降糖药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三餐前口服,第二代药物一般于早餐前半小时一次口服或早晚餐前两次口服。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肝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受损;双胍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厌食,口中金属味,腹泻,严重者出现乳酸性酸中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在吃第一口食物后应用,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排气多,腹泻;胰岛素增敏剂,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心力衰竭或肝病者慎用或禁用。
2.4.2 胰岛素治疗:普通胰岛素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早饭前1小时或睡前皮下注射。血糖较高可静脉给药或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药物剂量要准确,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腹部注射。注射部位要交替使用,避免局部硬结,影响药物吸收。
2.5 局部护理 每天检查患者足部皮肤,观察是否出现水疱血疱,有无裂口擦伤,红肿。如果发现肢端皮肤温度减低,色泽逐渐由暗红转为暗紫或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局部出现溃疡,将要形成坏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每日3次,至水疱干燥,预防进一步的感染。大水疱在无菌条件时将渗液抽出,防止继发感染并外涂0.5%的碘伏。对已经感染的部位,用庆大霉素,维生素,α-糜蛋白酶和胰岛素加生理盐水配成药液,配合神灯照射,疗效要好于用传统方法清创。对溃疡面的分泌物作培养和药敏试验,预知病情及早防护[14]。溃疡面较大,分泌物多,可清创后进行负压引流,配合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效果较好。据观察对于表浅溃疡换药后采用暴露疗法比包扎疗法效果好。
2.6 中医方法[15] 中医方法配合预防治疗糖尿病足,中药:用乳香 赤芍 丹参 没药双花各20g等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功能的药物,加水3500ml,浸泡30分钟熬煮30分钟左右,凉至37-40度时,取汤泡脚,日1-2次,每次30-40分钟。足底按摩:胰腺、十二指肠,内侧坐骨神经中段,内分泌等反射区加强刺激,每次按摩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
2.7 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超声清创术和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好,首先对创面进行评估,应用超声波-空化效应清创后利用负压引流术治疗。将开放伤口变成相对密闭状态,减少外环境的污染。在正压负压交替作用下,改善创面血液循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截肢率及截肢平面。但由于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推广。
2.8 教育预防 关心了解病人,及时告诉病人和家属基本知识及预后,使病人积极配合,消除焦虑,知道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规律生活,适当锻炼,正确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讲授糖尿病知识,强化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行为,了解相关糖尿病足护理要点,督促病人坚持执行饮食计划,积极药物配合,控制血糖,加强自我观察、护理,注意外伤,避免感染,从根本上杜绝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每个医护工作者基本职责[16]。
参考文献:
[1] 刘一鸣.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7-78
[2] 聂贤君.丁纪琼.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和预防[J].医学信息临床护理.2010,4.23(4):156.
[3] 金晓娜.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09,3.7..3(138):803
[4] 支颜霄.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1,3.24(3):1472-1474.
[5] 石在红.糖尿病足35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0-62.
[6] 王亚宁.刘亚琴.糖尿病足24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49.
[7] 戴椿.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11.31(33):6159-6160.
[8]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
[9] 商国珍.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J].河北医药.2009,8.31(16):2174-2175.
[10] 银芳.糖尿病足的银芳护理[J].医学信息.2011,2.24(2):788.
[11] 林娟.李红.糖尿病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68-370.
[12] 李委.糖尿病足的现状分析及预防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7.19(7B):961-962.
[13] 丁慧萍.戴小明.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5):1-3.
Abstract:Infectious loosening and aseptic loosening are the problems of artificial joint in clinical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Lo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particles, which produced by prosthesis and the osteolysi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sthesis loosening, can not be eliminate. Postoperative joint infection and prosthesis loosening are also mutually reinforc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Joint friction and micromotion should inevitably form the biofilm and debris around the prosthesis, which will provide a breeding ground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n the contrary, the destruction of bone around the joint caused by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joint sinking. Therefore,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wear debri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artificial joint from loosening and for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artificial joint. 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progress on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wear debris.
Key words:artificial joint; infection; wear debris; prevention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术后假体松动始终是临床上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病人因关节松动导致疼痛,最终需要做翻修术,由于初次人工关节置换病人增长迅速,翻修的总人数亦明显增加。因此防治松动是目前人工关节外科最重要的课题。临床实践表明,通过规范化操作预防感染、提高骨水泥技术、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减少磨损颗粒、注重手术技巧、个体选择及生物相容性、应用药物等,松动是可以延缓或预防的。
1 预防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去除假体,二期再植入,个别病例需要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1.1 危险因素 人工关节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早在 1972年,Charnley就指出绝大多数的感染是由空气污染所致,所以在洁净手术室和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全关节置换手术比较安全。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老年肥胖、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现在更多新的危险因素开始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如血液透析、血液病、侵入性的操作、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的处理等[1]。张洪凤[2]分析发生医院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1)患有原发慢性未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等。(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感染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3)层流设备未定期检测、维修,造成术中空气污染。(4)术后伤口引流不充分。(5)术后并发其他部位医院感染。
1.2 常见细菌 传统理论认为,骨关节感染75%~8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为溶血性链球菌。国内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中革兰阳性球菌占7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5%,草绿色链球菌、D族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等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占14%[3]。王娜[4]等对36 例人工关节感染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占所有细菌培养的58.3%,溶血性链球菌占2.8%,革兰阴性杆菌比例也较高占30.7%,同时出现一例真菌感染。这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杨朝君,等:人工关节松动的防治研究进展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30(6)1.3 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林志雄、于楠生[5]的观点,将预防措施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术前他们提倡:(1)正确估计感染病灶,对咽炎、甲沟炎、足癣等亦需彻底治疗;(2)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降低交叉感染机率;(3)术前必须解决尿潴留问题,避免使用留置尿管造成的尿路感染;(4)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前15 min 使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术中措施他们强调:(1)保持严格的无菌状态;(2)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3)术中常规送检组织培养,以指导术后用药。术后预防措施:(1)彻底止血,切口放置引流,24 h引流量小于50 mL可提前拔除引流。Peersncan[6] 报道,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也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2)留置尿管尽早拔除;(3)预防褥疮;(4)术后抗生素应用7~12 d。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是防止感染的重要因素。
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资料统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0.1%~1.0%,全膝关节置换术为1.0%~4.0%,而全肘关节置换术为4.0%~47.0%。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预防措施(如认真判断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控制。德国学2004年的报道显示该国术后总体感染率为0.5%~1.4%[7]。言湛军等对123 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止血,术后2 根引流管引流,动态观察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仅2 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3%。因此减少手术创伤、严格无菌操作和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髋关节置换感染的有效方法[8]。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得到了多数学者的支持,认为这对防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有效的。蔡谞等人提出术前1 h 至手术开始后静脉应用抗生素可在髋关节假体植入的主要阶段保持较高的术野血抗菌效能,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但是不同抗生素的应用时机还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9]。
1.4 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有关资料已被证实。生物被膜是引起关节置换感染的原因之一,多数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慢性感染,其始动环节是手术当中污染的细菌,这些细菌在假体表面黏附并形成生物被膜,被膜内细菌无法被杀灭,逐步发展成感染。生物被膜使感染治疗困难,尤其是人工关节感染,如不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一般很难治愈。因此,抑制细菌在假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对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价值。细菌黏附在假体表面是生物被膜形成的始动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抑制细菌的黏附则可以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对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10]。Schildhauer等[11]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金属材料粘附能力有明显差别,但表皮葡萄球菌对钽、钛、不锈钢等材料的粘附性没有明显差别。郝立波等[12]通过体外实验验证RNAⅢ抑制肽(RIP)可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对关节假体材料表面的粘附,如果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起协同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感染非常有意义。
2 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
巨噬细胞与磨损颗粒相互作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导致人工关节远期松动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改良假体材料和改进加工工艺以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可以防止假体松动。
2.1 金属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金属与金属(MOM)相关节的人工关节已经比较常见了,但是因为金属杯臼的早期松动而逐渐被弃用,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钴铬合金磨损颗粒粘附和研磨引起部分骨溶解。到了80年代末期,人们认识到了聚乙烯磨损问题是人工关节晚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随着金属材料和假体设计的改进,金属—金属假体的远期松动率却较低。因此,金属—金属假体重新得到重视。相对于金属与聚乙烯(MOP) 相关节的人工关节,MOM显示了良好的耐磨损性能。Anssian等[13]对比了市场上的MOM(Metasul)假体和MOP(Protasul)假体的摩擦学特性,发现MOM的稳态磨损率是MOP的1/100。Chan[14]等发现在MOM假体头臼之间的空隙,以及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将直接影响假体的磨损情况。瑞士Sulzer公司推出的第二代MOM假体,增加了关节间隙,增强了金属的硬度,并且引进了可恢复光滑平面的技术。其中增加关节间隙可以使股骨头与髋臼关节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液体膜产生作用,同时又能清除关节内的所有碎屑。Lappalainen等[15]利用脉冲等离子弧焊技术在MOM表面进行了金刚石涂层试验,发现涂层增加了MOM假体的耐磨损和耐腐蚀能力,且这种假体比传统的聚乙烯对金属和金属对金属假体产生的摩擦低100万倍。MOM是目前人工假体很好的替代品,特别是对年轻人和活动量较多的病人,但是其可能导致体内金属离子的浓度过高以及能否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其长期的安全性是值得注意的。
2.2 聚乙烯材料 聚乙烯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它被用于人工髋关节的髋臼内衬及人工膝关节垫片的制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金属头的磨擦系数接近人体髋关节的磨擦系数,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组合方式。但其磨损微粒所带来的远期骨溶解作用,仍是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导致无菌性松动的最主要原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UHMWPE)的抗摩擦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的聚乙烯材料,高度交联的UHMWPE耐磨性明显高于线性的UHMWPE,不同的交联方法对UHMWPE的影响也不同。Mdkellop[16]等比较了不同条件下γ—射线照射的UHMWPE臼杯在髋关节模拟器上的磨损情况,证明在无氧条件下,通过γ—射线照射,可以引起UHMWPE分子间发生交联,提高UHMWPE的耐磨性能约50%。高度交联的UHMWPE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3 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的硬度极高,抗磨损,当自身配对时,年磨损率在0.025~10 μm,是Charn1ey 型人工关节的1/8 000到 1/20。当陶瓷-聚乙烯配对时,磨损率也较金属-聚乙烯小。Semlitsch证明,磨损40 μm,在金属-聚乙烯需要70 小时,在陶瓷-聚乙烯需要800 小时,在陶瓷-陶瓷表面需要2 000小时。陶瓷表面为离子型结构,高负电荷,因而有亲水性,可自[17]。同时,与液体的接触角小,体液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18],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降低了摩擦系数。陶瓷磨损颗粒虽可诱导吞噬细胞产生与骨溶解有关的炎性介质,但其生物活性较低[19],说明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氧化锆假体材料是近10余年来研制出的,它的主要优点是材料的韧性要比氧化铝好,可进一步降低陶瓷材料碎裂的发生率。现代的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臼的设计上有一个半球形金属壳,外表面有多孔的涂层,内面呈morse斜坡,可以嵌入陶瓷内衬,这样就成功的解决了固定和耐磨的难题。
2.4 滚动式人工关节 近几年基于滚动摩擦原理,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无聚乙烯滚动式人工关节设计思想。于仲嘉[20]等人通过改变人工髋关节主要摩擦副的运动方式,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标准型号的不锈钢轴承,将运动幅度最大的在负重情况下行使的伸屈运动由滑动运动副改变为滚动运动副;人工关节相互滑动界面不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避免聚乙烯磨损颗粒的产生。结果明显减少假体磨损和松动,预期寿命经试验测定超过15 年。滚动式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由于没有采用聚乙烯作为主要的摩擦件,从而完全避免了聚乙烯磨粒及其引起的生物毒性作用,为有效降低假体的远期松动提供了新思路。
3 结 语
人工关节能缓解、消除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对年轻病人能使其从事基本正常的社会工作与活动,而对老年病人,能延续生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它极大地改善了关节疾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但术后假体的感染及松动已成为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术后关节感染与假体松动相互促进,关节的磨损会在假体周围形成界膜和微粒,这就为感染创造了条件;而关节周围感染造成的骨破坏又是关节松动下沉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积极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的术前术后处理,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这将对延长假体使用寿命起到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纪大巍.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6):1125-1126.
[2] 张洪凤.人工关节置换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0-41.
[3] 郝立波,周勇刚,王岩,等.37例人工关节感染的细菌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58.
[4] 王娜,丁继光,宋玉华.36例人工关节感染的细菌学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6):1347-1348.
[5] 毛宾尧.人工髌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
[6] Peersman G,Laskin R,Davis J ,et al. Infection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6489 total knee replacement[J].Clin Orthop,2001,392:15-23.
[7] Haaker R,Senge A,Kramer J,et a1.Osteomyelitis after endoprostheses[J].Orthopade,2004,33(4):431-438.
[8] 言湛军,郑祖根,董启榕. 髋关节置换的感染预防[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158-160.
[9] 蔡谞,方毅,王岩,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108-111.
[10] Trampuz A J,Osmon D R,Hanssen A D,et al. Molecular and antibiofilm approaches to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J]. Clin Orthop,2003,414:69-88.
[11] Schildhauer T A,Robie B,Muhr G, et al.Bacterial adherence to tantalum versus commonly used orthopedic metallic implant materials[J].J Orthop Trauma,2006,20(7):476-484.
[12] 郝立波,邢庆昌,王继芳,等.RNAⅢ抑制肽抑制葡萄球菌在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粘附的实验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3):1814-1817.
[13] Anissian H L,Stark A ,Gustafson A ,et al. Metal-on-metal bearing in hip prosthesis generates 100-fold less wear debris than metal-on-polyethylene[J]. Acta Orthop Scand,1999,70(6):578-582.
[14] Chan F W ,Bobyn J D ,Medley J B ,et al . The Otto Aufranc Award . Wear and lubrication of metal-on-metal hip implans[J]. Clin Orthop,1999,369:10-24.
[15] R Lappalainen,M Selenius,A Anttila ,et al. reduction of wear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es by amorphous diamond coating [J] . J-Bio-Mater-Res(Br) ,2003,66(1):410-413.
[16] MdKellop H,Shen F W,Lu B,et al.Effect of sterilization method and other modifications on the wear resistance of acetabular cups made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J].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12):1708-1725.
[17] White S E.Stimulated knee Wear cobalt chromium and oxidized zirconium knee femoral components[J].Clin Orthop,1994,309:176-184.